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致动力效应

风致动力效应

风致动力效应
风致动力效应

1.3.2风对高层建筑的作用

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大都具有柔性大、阻尼小的特点,这样使得风荷载成为其

结构设计时的主要控制荷载。风荷载作用于高层建筑,会产生明显的三维荷载效应,即顺风向风荷载、横风向风荷载和扭转风荷载。在三维动力风荷载的作用下,高层建筑在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产生振动。

第1章绪论

1.3.

2.1顺风向风效应

我国荷载规范[80】中给出了高层建筑顺风向平均风荷载的计算公式:

矶=刀:户:拜,叽(l一10)

式中:哄为高层建筑:高度处的平均风压;叽为10米高度处的基本风压(我国规范Is0】中

给出的基本风压是基于B类地貌条件的,其它地貌条件下要进行相应的转化);户:和户,分

别为风压高度系数和体型系数;几为考虑脉动放大效应的风振系数。

一般认为顺风向脉动风荷载符合准定常假定,即顺风向风荷载的脉动主要由顺风向风速

脉动引起。Davenportl吕’l和几mural82]等提出利用脉动风速功率谱转化得到顺风向风荷载功率

谱的方法,许多学者还通过风洞试验的方法得到高层建筑顺风向风荷载谱的经验公式183.851。

高层建筑顺风向振动以一阶模态振动为主,一般假定高层建筑一阶振型为线性,但近年

来部分学者对线性假定提出异议,并给出了振型修正的计算方法186-87],顺风向风振的计算中

必须考虑风荷载的水平和竖向空间相关性188】。

1.3.

2.2横风向风效应

横风向风荷载由尾流激励、来流紊流和结构横向位移及其对时间的各阶导数引起的激励

等因素构成,但主要是由结构尾流中的漩涡脱落引起建筑物两侧气压交替变化所致189】。当

建筑物高度较低或高宽比不大时,结构的顺风向风致响应大于横风向响应;而近年来大量的风洞试验和现场实测证明,当高层建筑的高宽比大于4时,其横风向风振响应往往会超过顺风向响应,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190]。

由于横风向风荷载机理复杂以及横风向振动的重要性,使得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风工程

界的热点问题。横风向风荷载不符合准定常假定,因此横风向风荷载谱不能根据脉动风速谱得到1841,风洞试验是研究高层建筑横风特性的主要手段。国外的ohkuma[01]、H.choil92)以及

国内的梁枢果[93]、顾明194]、徐安【84]等都相继提出了横风向风荷载功率谱的数学模型。横风向风振应通过随机振动理论计算,vicke夕95】、Kareem[9e]和Kwoklgv]等对高层建筑横

风向振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梁枢果等给出了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98]。

1.3.

2.3扭转风效应

扭转风荷载则是顺风向紊流、横风向紊流和漩涡脱落共同作用的结果l”]。高层建筑的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风致扭转力矩与结构的平面形状有很大关系,往往平面形状不规则的高层建筑会引起较大的风致扭矩,从而导致较大的扭转响应。xIEJi而ng等199]在研究多幢高层建筑风扭矩的基础上,

提出了结构“等效偏心”的概念。

扭转风荷载谱特性的研究是高层建筑风致扭转响应计算的前提,各国学者根据风洞试

验,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扭转风荷载谱的数学计算模型11呱,“3],但这些模型大都针对矩形截面

的高层建筑,对其它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罕有涉及。

高层建筑平面布置的不规则往往会造成结构的偏心,即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偏

心将导致结构在风或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出现弯扭祸合扭动的现象,从而导致结构动力响应的增大[104·107]。

1.3.3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计算

1.3.3.1计算方法概述

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的高层建筑响应问题是一个随机振动问题。随机振动问题的求解方法

可以分为时域法和频域法两种,前者在时域内按荷载步进行逐步求解,而后者则在频域内按照随机振动理论的谱分析方法进行求解。

时域计算方法将计算时间内的随机荷载分为若干荷载步,以当前荷载步作用下的结构响

应作为下一个荷载步计算的初始条件,从而进行逐步求解。该方法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时间的长短和荷载步的多少有很大关系。朋ls口n一O法和Newmark法是时域内求解结构振动的两

个最为著名的方法。

频域法通过傅立叶变换将动力学方程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再利用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对动

力方程进行求解。频域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速度快;但该方法以结构响应的均方根为计算结果,均方根是一种统计意义上的结果,而时域法得到的是结构响应的时间过程,两者相比,频域法的计算精度低于时域法。模态叠加法是频域内求解结构振动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的林家浩教授提出的虚拟激励法1108]逐步在结构风致振动中得到

了应用1109一,’0]。该方法的本质就是根据激励的功率谱构造一种虚拟的简谐荷载激励,将任意

荷载激励下的振动问题简化为简谐荷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使得结构响应谱的计算大为简化。虚拟激励法是一种快速的cQc算法,有效的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精度[l川。

第1章绪论

.3.3.2高层建筑的计算模型

高层建筑计算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精细有限元模型,这类模型主要在有限元软件中

建立;另一类是简化计算模型,简化计算模型又可以分为层刚片模型和平面杆系模型:

(l)平面杆系模型是以静力计算方法建立单元刚度矩阵和总刚度矩阵,然后根据自由

度缩聚方法消去非侧向位移的其他分量得到,其精度较高,但计算量大。

(2)层刚片模型虽然相对杆系模型计算精度稍差,但它计算简单,在结构设计分析中

应用更加广泛。对侧向变形以层间剪切为主的结构,可采用层间剪切模型11’2】;而对于框一

剪结构、框一筒结构或者不能忽略因柱轴向变形而造成的弯曲变形影响的高层框架结构,可采用层间弯剪模酬,3-114]。

结构的偏心使高层建筑发生弯曲与扭转祸合振动,对结构风振起放大作用,因此偏心状

态下高层建筑计算模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1115-118]。

1.3.4高层建筑的等效风荷载研究

AlanGDavenportll’】提出了著名的计算等效风荷载的阵风荷载因子法(GustLoading Factors,GLF),作者在文中将等效风荷载定义为平均风荷载与阵风荷载因子(GLF)乘积

的形式。许多专家和学者在此基础上对GLF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87,,’9一23]。KaPerski

等效风荷载,

提出了荷载响应相关法(LoadCorrelation,LRC),该方法针对背景

与结构的响应类型有关,是一种能够导致结构峰值背景响应的可能的背景荷载

分布[l24]。Hofmes给出了一种基于LRc方法的背景风荷载近似计算模型,该模型消除了不同响应类型的影响函数对背景等效风荷载的影响1125]。chen等提出了计算背景等效风荷载的

阵风荷载包络法(GustfoadingEnveloPe),该方法考虑了风荷载之间的相关性,对于高层建

筑来说,当不同高度风荷载之间完全相关时,背景等效风荷载的分布与均方脉动风荷载的分布相似1126]。国内许多学者对高层建筑等效风荷载问题也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4’,’27一,291。

1.3.5高层建筑的风振控制研究

结构振动控制的思想最早起源于50年代。1972年,、乞。l,30]基于古典和现代控制理论,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开创了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新里程。结构控制根据是否需要外部能量,一般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l3l]。

调频质量阻尼(TMD系统)和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系统)是高层建筑风振控制中应

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控制装置。欧进萍等研究了设置TMD和TLD系统的高层建筑风振分析·】3·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与抗风设计的实用方法,并导出满足舒适度标准的结构动侧移界限和相应的计算公式l’321,其后作者又进行了主动质量阻尼(AMD)对高层建筑风振和地震反应的控制作用[l33];瞿伟

廉等研究了五种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风振反应控制的设计方法[l34];梁波等在考虑水箱和结构之间祸合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防晃水箱对高层建筑风振反应的控制作用1135】、黄

斌等将传统的TMD系统与磁流变阻尼器相结合,研究了智能TMD半主动控制系统对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抑制以及当控制系统的输出反馈状态受限时的控制方法11361。

高速列车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及解决措施

高速列车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及解决措施 【提要】:随着轨道交通的高速化,列车高速运行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针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所产生的各类空气动力学问题,对国内外高速隧道的舒适度指标、阻塞比进行对比,分析各类空气动力学指标的取值情况,并详细论述了降低空气动力学效应影响的各类措施。【关键词】: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Abstract:Inthewakeofhighspeedtendencyofrailtransit,h ighspeedtrainhasexertedmoreapparentimpactsonpersonne landenvironment.Thispaperchieflyanalysesvariouscateg oriesofaerodynamiccriteriasettingsupagainstcomfortne sscriteriaandblockrate,prevailingindomesticandforeig nhighspeedrailwaytunnels,intermsofvariousaerodynamic problemscausedbyhighspeedtrainpassthroughinthetunnel ,aswellasgivesadetaileddiscussiononvariouscountermea suresputagainstinfluencescausedbyreducedaerodynamice ffect.Keywords:highspeedtrain,tunnel,aerodynamics.1 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将隧道内原有的部分空气排开,由

多普勒效应与血流速度的测

多普勒效应与血流速度的测定 专业:医学检验学号:6302411084 学生姓名:钟鹏强指导教师:章冬英 摘要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 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但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以验证该效应。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 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 产生原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 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在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同样的道理,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血流速度 又称血流量,即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横断面的血量。心输出量就是每单位时间的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血流线速度不同,后者表示血管内某一分子(如一个血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血流速度 医学应用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首先说说超声频移诊断法,即D超,此法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D超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一般是用自相关技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把自相关技术获得的血流信号经彩色编码后实时地叠加在二维图像上,即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50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风致动力效应

1.3.2风对高层建筑的作用 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大都具有柔性大、阻尼小的特点,这样使得风荷载成为其 结构设计时的主要控制荷载。风荷载作用于高层建筑,会产生明显的三维荷载效应,即顺风向风荷载、横风向风荷载和扭转风荷载。在三维动力风荷载的作用下,高层建筑在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产生振动。 第1章绪论 1.3. 2.1顺风向风效应 我国荷载规范[80】中给出了高层建筑顺风向平均风荷载的计算公式: 矶=刀:户:拜,叽(l一10) 式中:哄为高层建筑:高度处的平均风压;叽为10米高度处的基本风压(我国规范Is0】中 给出的基本风压是基于B类地貌条件的,其它地貌条件下要进行相应的转化);户:和户,分 别为风压高度系数和体型系数;几为考虑脉动放大效应的风振系数。 一般认为顺风向脉动风荷载符合准定常假定,即顺风向风荷载的脉动主要由顺风向风速 脉动引起。Davenportl吕’l和几mural82]等提出利用脉动风速功率谱转化得到顺风向风荷载功率 谱的方法,许多学者还通过风洞试验的方法得到高层建筑顺风向风荷载谱的经验公式183.851。 高层建筑顺风向振动以一阶模态振动为主,一般假定高层建筑一阶振型为线性,但近年 来部分学者对线性假定提出异议,并给出了振型修正的计算方法186-87],顺风向风振的计算中 必须考虑风荷载的水平和竖向空间相关性188】。 1.3. 2.2横风向风效应 横风向风荷载由尾流激励、来流紊流和结构横向位移及其对时间的各阶导数引起的激励 等因素构成,但主要是由结构尾流中的漩涡脱落引起建筑物两侧气压交替变化所致189】。当 建筑物高度较低或高宽比不大时,结构的顺风向风致响应大于横风向响应;而近年来大量的风洞试验和现场实测证明,当高层建筑的高宽比大于4时,其横风向风振响应往往会超过顺风向响应,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190]。 由于横风向风荷载机理复杂以及横风向振动的重要性,使得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风工程 界的热点问题。横风向风荷载不符合准定常假定,因此横风向风荷载谱不能根据脉动风速谱得到1841,风洞试验是研究高层建筑横风特性的主要手段。国外的ohkuma[01]、H.choil92)以及 国内的梁枢果[93]、顾明194]、徐安【84]等都相继提出了横风向风荷载功率谱的数学模型。横风向风振应通过随机振动理论计算,vicke夕95】、Kareem[9e]和Kwoklgv]等对高层建筑横 风向振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梁枢果等给出了矩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98]。 1.3. 2.3扭转风效应 扭转风荷载则是顺风向紊流、横风向紊流和漩涡脱落共同作用的结果l”]。高层建筑的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风致扭转力矩与结构的平面形状有很大关系,往往平面形状不规则的高层建筑会引起较大的风致扭矩,从而导致较大的扭转响应。xIEJi而ng等199]在研究多幢高层建筑风扭矩的基础上, 提出了结构“等效偏心”的概念。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

附件一: BioZ提供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 (一)主要参数 1、心率(HR) Heart Rate 2、平均动脉压(MAP)Mean Arterial Pressure 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Cardiac Output/Index 4、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Stroke Volume/Index 5、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Index 6、心肌收缩指数 速度指数(VI)Velocity Index 加速指数(ACI)Acceleration Index 7、胸腔液体量(TFC)Thoracic Fluid Content 8、左室射血时间(LVET)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 9、预射血期(PEP)Pre-ejection Period 10、收缩时间比率(STR)Systolic Time Ratio 11、左室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Left Cardiac Work/Index 12、每搏变异率(SVV)Stroke Volume Variation (二)临床意义 1、心率 2、血压 1)概念: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血液由左室到主动脉最高时的压力 100-140mmHg 舒张压:血液由主动脉到外周血管时的最低压力 70-90 mmHg 2)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 A、左室射血量以左室舒张末期容积衡量(LVEDV)---前负荷 B、左室射血时间---HR、前负荷 C、主动脉顺应性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进入—主动脉扩张,流出—主动脉回缩

高速列车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及解决措施论文.

高速列车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及解决措施论文 2018-12-27 【提要】: 随着轨道交通的高速化,列车高速运行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针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所产生的各类空气动力学问题,对国内外高速隧道的舒适度指标、阻塞比进行对比,分析各类空气动力学指标的取值情况,并详细论述了降低空气动力学效应影响的各类措施。 【关键词】: 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 Abstract: In the wake of high speed tendency of rail transit, high speed train has exerted more apparent impacts on personnel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hiefly analyses various categories of aerodynamic criteria settings up against comfortness criteria and block rate, prevailing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high speed railway tunnels, in terms of various aerodynamic problems caused by high speed train pass through in the tunnel, as well as giv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various counter measures put against influences caused by reduced aerodynamic effect. Keywords: high speed train, tunnel, aerodynamics. 1 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将隧道内原有的部分空气排开,由于空气粘性和隧道内壁、列车外表面摩阻力的存在,被排开的空气不能象明线空气那样及时、顺畅地沿列车周侧形成绕流,列车前方的空气受到压缩,而列车尾部进入隧道后会形成一定的负压,因此产生了压力波动过程。这种压力波动以声速传播至隧道口,大部分发生反射,产生瞬变压力;而另一部分则形成向隧道外的脉冲状压力波辐射,即微气压波。这些都会对高速列车运营、人员舒适度和环境造成一系列影响: (1)高速列车经过隧道时,瞬变压力造成旅客和乘务人员耳膜明显不适、舒适度降低;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始发作用,侧重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指机能改变,强调结果。 例如:Ad(+)支气管平滑肌β2R 舒张支气管 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可以相互通用,通常以效应替代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与类型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1.调节功能:改变兴奋性 1)兴奋:增强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2)抑制:减弱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机体状态 麻痹抑制正常兴奋亢进 | | | | 病态病态 兴奋药(尼可刹米) 呼吸抑制惊厥 抑制药(苯巴比妥) 可见:兴奋药和抑制药在适量范围内有治疗意义, 但过量会导致不良后果。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化学治疗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1.药物作用范围(部位)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 药物无需吸收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又称全身作用或系统作用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个部位发生的作用。 鉴别点:所产生的作用有无借助血液循环。 2.药物作用方式(先后) 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直接作用) 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间接作用) 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它作用。 例如:NE:升高血压——直接作用;减慢心率——间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特异性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 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组织生化功能、细胞结构、组织亲和力等。 意义: 1)是药物分类的基础 2)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 药物选择性高,应用针对性较强,副作用较少,但应用范围较窄; 药物选择性低,应用针对性不强,副作用较多,但应用范围较广。2.药物作用的特异性(specificity) 通过专一性化学反应而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 专一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重点)

走近F1——空气动力学基础

空气动力学 与公路上普通汽车相比,现代一级方程式赛车和喷气式战斗机有更多的相似之处。空气动力学是赛车运动中致胜的关键,每年车队们都会投入几千万美元用于这方面的研发。 气动设计师有两个首要关注点:第一,制造下压力使赛车轮胎更贴近赛道地面,同时提升回旋力;第二,将由空气涡流引起、使车速减慢的空气阻力降低至最小。 20世纪60年代,一些车队开始尝试现在我们熟知的车侧翼实验。赛车侧翼与飞机机翼的运转法则完全相同,只不过方向刚好相反。根据伯努利定律,飞机所在等高线的飞行距离不同,机翼上下的气流速度也不同,导致压强不同。因为上下压力要保持平衡,机翼就会向压力小的方向运动。飞机就是利用机翼起飞,赛车用它的侧翼产生下压力。正因为空气动力的下压力存在,一部现代一级方程式赛车在侧面可以产生3.5g的回旋力,这个大小是其车身重量的3.5倍。即为,理论上讲,这个压力可以让赛车高速时挨着地面行驶。 早期试验中使用的可移动的车翼和单点悬挂造成过几起极为严重的事故,因此1970年赛季引入了车翼大小和位置的限制规定。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规定直到今天仍然大面积适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了“地面效应”下压力。莲花公司的工程师发现,通过在赛车的底面安装巨大的车翼可以使车子像翅膀一样运动同时又紧贴地面。源于这一想法最典型的例子是戈登?墨里设计的布拉汉姆BT46B,这部车加装冷却风扇抽取车身裙角处的空气以增加巨大的下压力。在其它车队技术革新后,这部车仅在赛场上出现一次之后便销声匿迹了。根据“地面效应”的成效,规则也跟着不断改变。起先,禁止在车身裙角处控制低压区域。之后,对阶形地板提出要求标准。

顾明陆≡非猿蒲吩睾绳卧睾善妆嘀频姆治黾凹扑愠绦颍

科研项目 1.“复杂单体及群体建筑的风振理论及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重大项目专题(编号:59895410),1998~ 2002 2.“大型土木结构的风致振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9725818),1998~ 2001,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三)”。 3.“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的机制和分析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178049),2002~2004 4.群体超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和响应的干扰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0~2002 5.65t-65m集装箱起重机体型系数试验和斜撑杆风振分析,国家经贸委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项目(02-zz-31,批准 号:国经贸技术〔2002〕843号),2002~2003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0321003)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2004~2006 7.紊流风场中气动参数识别的随机方法和试验研究,(负责人:秦仙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50308022),2004~2006 8.上海铁路南站风荷载及静、动力响应研究,铁道部2002年科研计划,2002~2003 9.河南艺术中心风荷载试验研究,PETROFF PARTNERSHIP ARCHITECTS, CANADA,2004 10.Rain-wind induced vibration of cables in cable-stayed bridges,香港RGC项目(第三负责人),1998~2001 11.厦门建行大厦抗风研究; 12.上海花旗(集团)大厦风荷载研究; 13.上海世茂大厦风荷载及天线风致振动研究; 14.杭州六堡实验基地模型实验大厅; 15.全国第5届城市运动会游泳跳水馆; 16.浙江省海宁市体育馆风荷载试验研究; 17.北海机场航站楼模型风洞试验; 18.大连快轨三号线车站风荷载试验研究; 19.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风荷载试验研究; 2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馆模型风洞试验; 21.三亚美丽之冠文化会展中心风荷载试验研究; 22.常熟市展览中心风荷载试验研究; 23.福建莆田体育场刚体测压模型和气动弹性模型试验以及结构响应分析研究; 24.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全结构气弹模型试验研究; 25.上海国际(F1)赛车场膜结构工程风荷载研究; 26.哈尔滨体育场风荷载模型试验研究; 27.常熟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和游泳馆模型试验研究; 28.南昌市昌南客运站客运大楼模型测压风洞试验。 主要获奖情况(共8项,这里列出省部及而等奖以上的四项) 1.大跨桥梁风致振动控制的理论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1994; 2.黄浦江南浦、杨浦大桥抗风性能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 3.大跨桥梁风致振动控制的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5; 4.大型结构风致振动控制的理论和应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2 指导毕业研究生情况: 博士研究生 (1)叶丰,高层建筑顺、横风向和扭转方向风致响应及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2004 (2)杜晓庆,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研究,2004 (3)周晅毅,大跨度屋盖结构风荷载及风致响应研究,2004 (4)朱川海,大型体育场主看台挑篷的风荷载特性与风致响应研究,2004 (5)李寿英,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机理及其控制理论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黄翔,悬臂弧形挑篷风荷载和等效静风荷载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7)洪小健,高层建筑的风振作用和地震作用比较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3.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 4.称药效学。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 力学,又称药动学。 药效学 1.局部作用:药物无需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作用。 2.全身作用:药物被吸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分而产生的作用。 3.对症治疗:为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如用解热镇痛药所消除机体发热之症 状。 4.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发病的原因,去除疾病的根源。如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病 原体。 5.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6.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 现。 7.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 8.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映,是因药物系抗原,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药物时,抗原和抗体结 合产生变态反应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 9.后遗反应:后遗反应指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0.继发反应:是指使用药物治疗后随之而引起的反应。 11.特异质反应:由于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于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能与某些 常人不同的反应。 12.药物依赖性:病人连续使用某些药物所引起的对药物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 13.剂量:一般指药物每天的用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 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14.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刚能效引起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5.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即效能 16.效价强度: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17.治疗指数:药物的安全性指标。通常将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有效量(ED50)称为治疗指数。 18.安全指数:指药物的LD5/ED95的比值。 19.药物的安全范围:ED5 (ED95) 和TD5之间的距离,其距离愈大愈安全。 20.受体:指能与药物,激素,递质产生特异性结合,然后引起特定生理效应的细胞成分。 2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需要亲和力 22.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23.激动剂(完全激动剂): 与受体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能产生最大效 应。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A型题 1.药物的副作用是: A. 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 长期用药所产生的反应 C.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D. 指药物的毒理作用,是不可预知的反应 E. 属于与遗传有关的特异质反应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A. 副作用 B. 后遗效应 C. 特异质反应 D. 停药反应 E. 选择性 3.部分激动药物的特点是: 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B. 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C. 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D.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E. 与受体无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4.A药较B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 A. A药的LD50比B药小 B. A药的LD50 比B药大 C. A药的ED50 比B药小 D. A药的ED50/ LD50比B药大 E. A药的LD50/ ED50比B药大 5.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 A. 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对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 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 对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 能使受体变性,失去活性 6.受体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 A. 对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 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 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E. 能使受体变性,失去活性 7.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取决于: A. 效价强度 B. 效能高低 C. 剂量大小 D. 机体不同状态 E. 是否有内在活性 8.以下有关药物量-效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药物的量-效关系指药物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B. 药物的量-效关系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关系表示 C. 药物的量-效关系有量反应与质反应的量-效关系 D. 药物的量-效关系曲线中刚引起效应的浓度称阈浓度 E. 药物的量-效关系曲线中段较陡提示药效较温和 9.药物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说明: A. 受体结构发生改变 B. 作用机理发生改变 C. 有激动剂存在 D. 有拮抗剂存在 E. 效价强度增加 10.药物副作用 A.与药物的选择性低有关 B. 并非药物效应 C. 是不可避免的 D. 一般较严重 E. 常在大剂量用药时发生 11. 药物的效价强度是: A. 值越大则强度越大 B. 与药物的效能相平衡 C. 是不可避免的 D. 一般较严重 E. 常在大剂量用药时发生 12. 有关内在活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15血流动力学共识

《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2015)要点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关注的是血液的运动。血液的运动遍布机体的各个角落,像网络一样将机体的组织细胞、器官联系在一起。血液在机体内的运动方式与一般的流体力学有所不同,受生理、病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血液在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保持着有机的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调节、互为因果。血液由多种成分组成,这些组成成分的运动不仅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内的快速运动,而且还表现在组织间、细胞周围的缓慢运动,参与细胞的代谢与内环境的构成。 经多位重症医学专家以不同形式对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相关问题的多次讨论,于2014年6月初成立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8位重症医学专家组成的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协作组。在协作组指导下,21位专家组成共识工作组。2014年10月10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将完整的共识条目发给协作组38位专家,在所有专家针对所有条目经过邮件或电话形式再次讨论和修改后,2014年10月10月20日完成共识条目及描述初稿的更新。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共识圆桌会议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专家们进行了现场讨论。根据现场所有专家达成共识的条目及其内容描述要求,最终形成了100条共识意见。圆桌会议后,用邮政快递形式送至每位专家进行再评定,为每项共识意见的推荐强度进行计分评价。综合推荐强度分十个等级,0分为不推荐,9分为强力推荐,分数由低到高表示推荐强度逐渐增强。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1.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运动特点和规律性的科学〔推荐强度:(8.61±0.77)分〕 2.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机体的实时状态和反应,目标导向的定量治疗过程〔推荐强度:(8.62±0.55)分〕 3.血流动力学监测不等同于血流动力学治疗〔推荐强度:(8.59±0.80)分〕 4.血流动力学治疗贯穿重症治疗的全过程〔推荐强度:(8.16±1.39)分〕 5.准确、及时的液体治疗改善器官功能,改善预后〔推荐强度:(8.08±1.42)分〕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须同时注意对容量、心功能和微循环的影响〔推荐强度:(8.19±1.27)分〕 7.所有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治疗ARDS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强度:(7.17±1.74)分〕 8.肺复张操作之前即过程中应进行循环功能评估〔推荐强度:(8.47±0.97)分〕 9.治疗低氧血症,除了考虑容量过多外,还需重视容量不足〔推荐强度:(7.68±1.58)分〕 10.应关注急性肾损伤时肾脏相关激素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推荐强度:(7.00±1.94)分〕

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 A 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理学是研究 ( ) A. 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 药物的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3、非基因工程药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 ) A. 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D. 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 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D. 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B. 改变机体的生化功 能 E. 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 ) B. 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E. 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C. 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C. 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 )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6、副作用是 ( ) A.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 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 )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0、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 质反应中药物的 ED50 是指药物 ( )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 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 %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 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2、 半数致死量(LD50 )用以表示()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 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3、 A 药的 LD50 比 B 药大,说明 ( ) A. A 药的毒性比 B 药大 B. A 药的毒性比 B 药小 C. A 药的效能比 B 药大 E.药物在体内的的变化 D. 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 预料以外的作用 A. 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作用拮抗 E.以上都不是 8、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作用 9、 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E.副作用 A. 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药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言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药理学是(C) A.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B.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 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D.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化学结构的科学 2.药效动力学是研究(D)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B.药物作用原理的科学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E.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效: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3.药代动力学:是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自测题 单选题 1.部分激动剂是(C) 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 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E)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应 二、多选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有(ABCDE)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致畸、致癌和致突变D.后遗效应E.变态反应 2.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总的药效大于各药单独作用之和时,称为药物的(BE) A.相加作用B.增强作用C.拮抗作用D.联合作用E.协同作用 三、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治疗量(有效量):能对机体产生明显药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3.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4.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 5.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并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能激动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6.受体拮抗剂:(6)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一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1.D )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B.药物进入胃肠道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E.静脉给药 2.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2.D) A.药物的体内分布B.药物的代谢C.药物作用出现快慢D.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空气动力学的公式SAE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初步设计和性能预测 斯科特Wordley和杰夫·桑德斯 莫纳什风洞,机械工程 莫纳什大学 版权所有?2005 SAE国际 摘要 一个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初始设计描述了SAE方程式赛车。式SAE审查关于空气动力学的规则是用来开发对前、后规范的实际参数倒置的机翼,―翅膀‖。这种翼包为了在产生最大的下压力规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阻力和减少最高速度。这些翅膀上公式的净效应SAE汽车的性能在动态事件之后预测。一个配套文件[ 1 ]详细介绍,CFD,风洞和赛道上的测试这的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开发。 简介 SAE方程式是一个大学生设计竞赛,学生设计组,建立自己的开放的比赛轮赛车。自1981开始在美国[ 2 ],这个公式已经蔓延到欧洲,亚洲,南美国和澳大利亚,几百国际团队,每年都有许多赛车比赛举行的世界。不同于传统的赛车比赛,球队获得八分不同的事件,和最高的球队累积总获胜。有三的静态事件(成本,演示,设计)在球队是判断他们设计的理由,介绍和成本技术,五动态事件(加速,刹车盘,越野,燃油经济性,耐久性)测试的汽车和赛道上的[ 3 ]学生驾驶性能。这个加权分系统决定,成功是一种仔细平衡赛车的各个方面的事过程设计和开发。 SAE方程式:设计收敛? 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长期稳定的比赛规则,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已经收敛于一个单一的,好的定义,设计模式。有几种理论这是为什么:规则的权重可以更仔细通过对竞争对手在其他车辆性能的一个方面的性能提升地区。例如涡轮增压器可用于在潜在费用增加发动机功率燃油经济性和成本的评分贫困和知识信息管理保持团队内由于高翻身成员可以破坏长期设计验证周期,造成重复错误经常回广场的人。大多数的团队在一个只有竞争竞争每年,意味着实际的时间在驱动开发这些车是有限的,与周的顺序。缺乏定期比赛和与其他球队的比较因此限制了接触,并通过,最佳实践。竞争仍然集中在学习,这样的团队将继续技术感兴趣的人以及那些看到提供一个整体的性能优势。过去的SAE方程式比赛的结果[ 4 ]分析表明,迄今为止,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成功的十强,绝大多数完成团队的运行空间钢框架的汽车自然吸气发动机600cc。虽然这是假设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四在设计理念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在最近的年。碳纤维硬壳式底盘使用的增加,为球队尽力降低底盘重量同时保持或提高抗扭刚度。宽传播对涡轮增压也浮出水面随着康奈尔的不断成功,伍伦贡大学。新一代单缸摩托车的发动机提供的性能增益在相反的方向,像RMIT和代尔夫特理工队使用减小的重量和燃料使用的大学抵消减少的功率。几支球队,包括在阿灵顿,密苏里罗拉德克萨斯大学,加州—聚和莫纳什都使用了机翼和其它气动装置产生压力的提高过弯速度的主要目的。一些球队采用一个以上的这些方法。主要的设计变化以上,性能气动设备可能是最困难的学生小组预测和量化。像这样的,相当多的争论仍在继续的SAE方程式社区的利益(或其他)的使用倒翼型的―翅膀‖,这种竞争。莫纳什大学队(墨尔本,澳大利亚)用他们的SAE方程式空气动力装置汽车运行近四年来。这个团队也在有定期的访问有些独特的位置一个全面的汽车风洞空气动力学测试。本文中,第二由同一作者【1】,总结了四年之久的气动设计和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这个团队,和提出了在公共领域的第一个数据气动性能的SAE方程式赛车。这是希望的信息和方法,包含这里将作为一个指导和基准其他球队考虑气动使用在SAE方程式装置。SAE方程式规则的思考与大多数其他赛车类相比,目前的SAE方程式规则[ 2 ]提供了一些独特的气动使用的机遇和挑战设备。这些规则将简要探讨在这里,从那些对通用汽车的设计和性能,并移动到更多的有关对气动助手的使用。广阔的这些规则对设计的影响一个SAE方程式赛车性能也将讨论了在适当的地方越野/耐力轨道设计而轨道布局为滑锅加速事件是固定的几何形状,参加比赛/耐力轨道设计每年都在变化按规则,个人描述参数通过不同的比赛场地的限制全世界。

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一、A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理学是研究( )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的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的变化 3、非基因工程药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B.改变机体的生化功能 C.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D.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E.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 A.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B.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E.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6、副作用是( ) 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预料以外的作用 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 A.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作用拮抗 E.以上都不是 8、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作用 E.副作用 9、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0、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质反应中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2、半数致死量(LD50)用以表示( )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3、A药的LD50比B药大,说明( ) A. A药的毒性比B药大 B. A药的毒性比B药小 C. A药的效能比B药大 D. A药的效能比B药小 E. 以上都不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简介 2014-07-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简介 1、专业概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具有工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集设计、科研、施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和专业实用性。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大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以及交通行业在国外建设项目的增多,道路、桥梁和隧道建设人才供不应求,相关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开发单位和部门都需要引进新的专业人才,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前景看好。 2、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甘心奉献,严谨求实,勇于探索;掌握全面系统的桥梁、道路和隧道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现代设计方法、工程施工技术、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手段,从事桥梁、道路和隧道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3、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桥梁、道路和隧道工程的使用性能、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探索其在复杂环境和极端情况下的力学机理、抗灾能力和优化方法。 1 桥梁抗震:大跨高墩桥梁结构体系与地震输入模式;桩-土-结构共同作用模型;桥梁地震响应、抗震性能和灾变机理;伸缩缝碰撞损伤及碰撞控制方法;超高桥墩动力失稳机理;桥梁性态传递理论;桥梁基于性能的抗震及减隔震设计。 2 道路防灾:路基路面病害机理;路基病害处治方法;特殊路基处理技术;边坡防护与加固;路面病害预防与处理技术;特殊自然条件下路面材料损坏机制及防治措施;生态型路面一体化快速养护技术。 3 桥梁抗风:大跨高墩连续刚构双幅桥和斜拉桥的风致振动问题及其抗风分析方法;精细化动力模型与风振响应和抗风性能;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和数值仿真;设计参数与气动干扰效应之关系;新型抗风和制振措施。 4 道路性能:新型路面功能材料;酸性环境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变及受蚀机理;基于温度场和动态模量的沥青混合料车辙预估;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的CT扫描识别;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与层间处治技术。 5 桥梁理论:混凝土桥梁既有缺陷病害分析与评价方法;混凝土时变理论;有效预应力衰变机理及延续健康监测系统;多因素评估方法;拉(吊)索损伤、破断机理及大跨吊拉协作体系桥梁的力学性能;结构易损性评价体系。 6 隧道抗灾:隧道检测、加固技术与可靠性分析;隧道地质环境及评估方法;硐室开挖后的力学监测及施工控制;隧道支护体系的设计及优化;盾构隧道结构形式、受力特征及设计分析方法;酸化环境下砂岩的腐蚀机理及其力学特性劣化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