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UV是德国政府指定的官方认证机构.doc

TUV是德国政府指定的官方认证机构.doc

TUV是德国政府指定的官方认证机构.doc
TUV是德国政府指定的官方认证机构.doc

TUV认证-通行欧洲的第三方产品认证标志

TUV认证的起源和发展

TUV是德文“技术监督协会”的缩写。早在19世纪末,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幸的是,因为当时缺乏完善的维修及安全监督服务,以至于导致了多次严重的爆炸事件,造成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在1872年,德国成立了首家锅炉监督协会(简称DUV),对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监测,以在事故发生前负责检测出最小的瑕疵和不正常因素。经过DUV的不懈努力和严格把关,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的使用率实现了成倍地增长,但爆炸事件却呈下降趋势。

在此历史背景下,各地其他的锅炉监督协会相继成立。各个锅炉监督协会共同负责着政府的安全监督职责。直到20世纪,开始扩展监测范围,涉及监测升降机、车辆以及其他技术设备。TUV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德国TUV根据德国及欧洲的安全健康标准为电气、电子和机器等各类产品提供测试和认证服务。这些认证服务不仅针对法规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产品安全认证,还包括其他产品质量方面的进一步监测和跟踪要求。

TUV-SUD(南德意志)集团是以TUV巴伐利亚集团为核心,联合TUV-Hessen、TUV-Sachsen、TUV-Sudwest、Baden-Wurttemberg等几大认证机构组成的,它是目前欧洲最大、且最具实力的跨国性第三方认证机构。它拥有9000多名员工,其专业技术和认证服务范围也覆盖了很多领域。TUV南德意志集团下有许多专业子公司,比如:TUV产品服务有限公司、TUV管理服务有限公司、TUV 工程服务有限公司、TUV汽车公司、英国电信审核局(BABT)产品服务部,等等。

一、TUV产品认证服务

TUV产品服务(Product Service)有限公司(简称TUV-PS)是TUV南德集团内专业从事产品检测认证的机构部分。在欧洲,其为欧盟授权的CE公告机构(编号:0123);在德国,TUV-PS被授权可以按照《德国设备安全法》进行产品测试并颁发GS认证标志。在非强制性产品安全和EMC认证领域,是由BAM按照

德国认可体系认可;在美国,TUV-PS获得了OSHA(美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认可,获得北美NRTL资质(国家认可实验室);在加拿大,TUV-PS获得SCC(加拿大标准委员会)的认可,可以根据加拿大的要求进行产品的电器安全测试;在整个世界范围里,TUV-PS的实验室都得到国际IECEE组织的认可,获得CB实验室资质。

TUV-PS可以提供下列EC指令所涵盖的产品测试和认证工作:

- 低电压LVD指令(73/23/EEC)

- 电磁兼容EMC指令(89/336/EEC)

- 机械MD指令(98/37/EC)

- 医疗器械指令(93/42/EEC)

- 可移植医疗器械指令(90/385/EEC)

- 建筑产品指令(89/106/EEC)

- 简单压力容器指令(90/488/EEC)

- 在爆炸性气体中使用的设备指令(94/9/EC)

- 燃气炉具指令(90/396/EEC)

- 非自动称量衡器指令(90/384/EEC)

- 个人防护设备指令(89/686/EEC)

- 玩具指令(88/378/EEC)

- 游艇指令(94/25/EEC)

- 电信产品指令(99/5/EC)

- 体外诊断器械指令(98/79/EC)

二、TUV管理认证服务

TUV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体系认证,如ISO9000、ISO14000、QS9000、VDA6.1(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标准)等。

三、TUV工程技术服务

TUV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从事工程技术领域认证与监督检验

的专业机构,它认证的产品主要涉及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及其安全附件、核电站、电梯、游乐设施、建筑构件、环境保护等等。其为欧盟授权的CE公告机构(编号:

0123)。

TUV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有:

1、欧洲认证服务,包括:

1) 按欧盟气瓶指令(84/525/EEC、84/526/EEC、84/527/EEC)进行气瓶型式试验认可。

2) 按欧洲公路及铁路运输危险品协议进行气瓶及气体压力容器

ADR/RID认证。

3) 按欧盟简单压力容器指令(87/404/EEC)及EN286进行简单压力容器的认证评估。

4) 按欧盟承压设备指令(97/23/EC)及其对应的欧盟强制性协调标准对锅炉、压力容器、管道、承压附件及安全附件等产品或工厂进行认证和评估。

2、德国认证服务,包括:

1) 按德国压力容器规范(AD-Merkblatter)及蒸汽锅炉技术规范(TRD)进行锅炉压力容器及其附件制造厂认证(HPO/TRD201认证)。

2) 原材料制造厂认证(WO/TRD100认证)。

3) 按德国建筑结构规范对金属建筑结构件进行U标志认证。

4) 按德国气瓶技术规范(TRG)进行气瓶型式试验认可。

3、第三方检验服务,包括:

1) 锅炉、压力容器、管道、气瓶、安全附件设计审核。

2) 锅炉、压力容器、管道、气瓶及其附件的结构检验和压力试验。

3) 设备及工程的验收检验。

4) 金属材料评估及检验

5) 对焊接填充材料评估及检验。

6)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资格评定。

7) 无损探伤人员资格评定

4、ASME授权认证检验服务

TUV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与美国商业再保险公司(IB&MRE)合作,按ASME

德国政体

德国的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政府官员和议会可以相互兼任。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为资产阶级服务。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一现代政体的历史形成 1918年,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 1919年成立了德意志共和国,颁布了《魏玛宪法》,旨在建立以国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意志共和国宣告结束,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 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分裂了45年后实现了统一。 二国家元首 ? 1.总统的产生、弹劾和罢免 产生:由联邦议院议员和同等数量的州议员组成的联邦大会选举产生 弹劾:违反了基本法和其他联邦法律 ? 2.总统的职权、地位和作用 对联邦议院的权力、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对联邦立法的参与权、外交权、授勋和赦免权 三议会 ? 1.联邦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议席:496 选举原则:多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 (1)机构设置:议员、议长、主席团、元老委员会、常设委员会 (2)职能: 审议法案和立法 对内阁组成和撤换持有限权力 监督权 对总统和高级法院法官的选举权

德国的政治制度

德国政党和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通常指有关政体的制度,即政权的组织形式。广义指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管理形式以及政党、选举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制度。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关键词:德国政治制度议会共和制 正文:一、政治制度的基础 德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于1949年5月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基本法》的制定,奠定了西德以及后来统一的联邦德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一部治国大法。 《基本法》第20条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治国家和福利国家。 二、德国的政党制度 1、联邦德国政党的法律地位 《基本法》认识到,在议会民主制之中,要形成国家的政治意志,政 党是国家与人民之间不可或缺的“居间者”,公开承认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一次使政党宪法化、合法化。 1967年7月,联邦德国第一部试图解决政党政治的问题的法律——《政党法》终于在联邦议员获得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党法,目的是贯彻《基本法》第21条对政党规范的精神,对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结 构、政党使命以及党员的义务作了规定,是所有政党的行为准则。 2、联邦德国的主要政党 联邦议院中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或CDU、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或CSU、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或SPD、自由民主党简称自由党或FDP、绿党-联盟90简称绿党、右翼党简称LNK。 联邦议院外的政党:德国民族民主党(NPD)、共和党(REP)、德 国人民联盟(DVU) 3、德国的多党制 德国实行的是多党制,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多个政党单独或 者联合执政,而1949年至1998年,德国历届政府均为联合政府。绿党和民社党的崛起使联邦议员出现五党并存的局面,尽管联盟党和社民党两

TUV是德国政府指定的官方认证机构.doc

TUV认证-通行欧洲的第三方产品认证标志 TUV认证的起源和发展 TUV是德文“技术监督协会”的缩写。早在19世纪末,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幸的是,因为当时缺乏完善的维修及安全监督服务,以至于导致了多次严重的爆炸事件,造成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在1872年,德国成立了首家锅炉监督协会(简称DUV),对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监测,以在事故发生前负责检测出最小的瑕疵和不正常因素。经过DUV的不懈努力和严格把关,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的使用率实现了成倍地增长,但爆炸事件却呈下降趋势。 在此历史背景下,各地其他的锅炉监督协会相继成立。各个锅炉监督协会共同负责着政府的安全监督职责。直到20世纪,开始扩展监测范围,涉及监测升降机、车辆以及其他技术设备。TUV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德国TUV根据德国及欧洲的安全健康标准为电气、电子和机器等各类产品提供测试和认证服务。这些认证服务不仅针对法规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产品安全认证,还包括其他产品质量方面的进一步监测和跟踪要求。 TUV-SUD(南德意志)集团是以TUV巴伐利亚集团为核心,联合TUV-Hessen、TUV-Sachsen、TUV-Sudwest、Baden-Wurttemberg等几大认证机构组成的,它是目前欧洲最大、且最具实力的跨国性第三方认证机构。它拥有9000多名员工,其专业技术和认证服务范围也覆盖了很多领域。TUV南德意志集团下有许多专业子公司,比如:TUV产品服务有限公司、TUV管理服务有限公司、TUV 工程服务有限公司、TUV汽车公司、英国电信审核局(BABT)产品服务部,等等。 一、TUV产品认证服务 TUV产品服务(Product Service)有限公司(简称TUV-PS)是TUV南德集团内专业从事产品检测认证的机构部分。在欧洲,其为欧盟授权的CE公告机构(编号:0123);在德国,TUV-PS被授权可以按照《德国设备安全法》进行产品测试并颁发GS认证标志。在非强制性产品安全和EMC认证领域,是由BAM按照

TUV是德国政府指定的官方认证机构

TUV认证-通行欧洲的第三方产品认证标志TUV认证的起源和发展 TUV是德文“技术监督协会”的缩写。早在19世纪末,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幸的是,因为当时缺乏完善的维修及安全监督服务,以至于导致了多次严重的爆炸事件,造成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在1872年,德国成立了首家锅炉监督协会(简称DUV),对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监测,以在事故发生前负责检测出最小的瑕疵和不正常因素。经过DUV的不懈努力和严格把关,蒸汽锅炉和压力容器的使用率实现了成倍地增长,但爆炸事件却呈下降趋势。 在此历史背景下,各地其他的锅炉监督协会相继成立。各个锅炉监督协会共同负责着政府的安全监督职责。直到20世纪,开始扩展监测范围,涉及监测升降机、车辆以及其他技术设备。TUV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德国TUV根据德国及欧洲的安全健康标准为电气、电子和机器等各类产品提供测试和认证服务。 这些认证服务不仅针对法规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产品安全认证,还包括其他产品质量方面的进一步监测和跟踪要求。 TUV-SUD(南德意志)集团是以TUV巴伐利亚集团为核心,联合TUV-Hessen、TUV-Sachsen、TUV-Sudwest、Baden-Wurttemberg等几大认证机构组成的,它是目前欧洲最大、且最具实力的跨国性第三方认证机构。它拥有9000多名员工,其专业技术和认证服务范围也覆盖了很多领域。TUV南德意志集团下有许多专业子公司,比如:TUV产品服务有限公司、TUV管理服务有限公司、TUV工程服务有限公司、TUV汽车公司、英国电信审核局(BABT)产品服务部,等等。 一、TUV产品认证服务 TUV产品服务(Product Service)有限公司(简称TUV-PS)是TUV南德集团内专业从事产品检测认证的机构部分。在欧洲,其为欧盟授权的CE公告机构(编号:0123);在德国,TUV-PS被授权可以按照《德国设备安全法》进行产品测试并颁发GS认证标志。在非强制性产品安全和EMC认证领域,是由BAM按照德国认可体系认可;在美国,TUV-PS获得了OSHA(美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

德国国情

一.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二.德国人口

三.德国地理 四.国家体制篇 【基本法(Das Grundgesetz)】 联邦德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系临时宪法。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后,在全德生效并沿用至今。 基本法规定了联邦德国国家制度的五项原则:联邦制、共和制、民主制、法治制、社会福利制。 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联邦制国家和社会国家。 【政体】 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议会(Das Parlament)由联邦议院(Bundestag)和联邦参议院(Bundesrat)组成。联邦议院即为联邦德国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联邦议院的任务是立法、选举联邦总理以及监督政府。 【联邦参议院(Bundestag)】

在联邦参议院中,席位数量是根据各州人数的多寡来计算的,每州在联邦参议院中的席位3—6个不等,人口较多的州有6个席位。 在联邦参议院中采取的是所有联邦州参与的席位分配方式,而联邦议院中的反对党往往是一些州的执政党。因此,在联邦参议院中,反对党的席位有时会超过执政党,成为执政党的监督机构。 联邦参议院议员是由16个州的州政府委派和指定的。他们都是州政府的人员,分别代表各州的利益,并按照州政府的指示办事。 【选举(Wahlen)】 德国采用双重选举制度,选民必须投两次票。第一轮由选民直接选出选区内的一名议员,第二轮各政党在联邦各州提出本党议员候选人名单,选民不是投票给候选人,而是投给候选人所属的某一政党。 联邦德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4年选举一次联邦议院。实行普遍、直接和自由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联邦总统(Bundespr?sident)】 联邦德国总统是国家元首,由联邦大会(Bundesversammlung)选举产生。联邦大会的唯一任务是选举联邦总统,它是由联邦议院的全体成员和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大会召集人是联邦议院院长。总统无实权,任期5年,可以连任但只限一次。总统可以宣布新的法律生效,向议院推荐总理候选人,在联邦总理的建议下罢免政府部长。 【联邦政府(Bundesregierung)】 基本法第62条规定,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任期4年,直接对议会负责。联邦政府是德国最高行政机构。 德国政府机构实施的是一种三级管理模式,分为联邦共和国、各个联邦州和乡镇三级。其中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行政自治单位是乡(镇)。 【政党知识】 CDU(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基民盟 主要执政党,现任主席安格拉?默克尔。成立于1946年,是德国最强大的党派。 CSU(Christlich-Soziale Union) 基社盟 执政党,1945年后成立,只在巴伐利亚设立组织并长期执政。在议会中与CDU组成议会党团(Fraktion) SPD(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德国社会民主党 执政党,成立于1946年,是德国传统政党,人数上是第二大党,与工会联系密切。上述三个政党的主要成员为雇主、公务员和职员。 FDP(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 自民党 在野党,1948年与自由国家联盟联合为FDP,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与FDP联合才能获胜组成联合政府(Koalitionsregierung) Die Grünen 绿党 在野党,1980年成立于卡尔斯鲁厄(Karlsruhe),致力于环保。由德国东部的联盟90∕绿党和西部的绿党合并而成。 Die Linke 左党 在野党,于2007年有民主社会主义当(民社党)和劳动、社会公正选举党合并组成。 【群众性组织】 德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德国工会联合会(Gewerkschaftsorganisation) 德国最大的雇主组织——德国雇主协会联邦联合会(Arbeitgeberverb?nde)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一)纳粹德国政府针对报业政策概况 纳粹政府针对报业所进行的管制,是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合法化的面目出现的。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麻痹了德国人民,也使得纳粹的报业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从纳粹对德国报业的管制上看,他们并不一定拙劣而露骨地直接控制,而在某些时候通过法律和代理机构来实施。 1、行政管理 纳粹控制报业主要通过宣传部来实现。在这个层面上,戈培尔是作为整个新闻界的“沙皇”出现的。一到合适的时候,戈培尔就要对新闻界发表一通讲话,新闻界,包括报业都必须遵循戈培尔讲话所体现出来的政策方针。 戈培尔就任宣传部长之前,曾经对报业代表发表演说:“政府认为报纸必须协助政府;为达到此目的,报纸批评有时当属必要,但这种批评,绝不许可使其他国家用来不信任德国政府。因此,政府期望报业在国家宣传部的领导下发挥其职能。”戈培尔刚上任宣传部长,就对新闻界说:“正如我早已强调指出的那样,新闻界不仅要发布消息,而且还必须发布指示。在这里,我首先要奉劝已公开声称为国家的报刊。你们将会看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况:新闻界被组织得那么好,以至于它在政府的手里可以说是可随意演奏的一架钢琴,是能够为政府效劳的影响群众的极为重要、极有意义的工具。”不久,他又得意地宣称:“现在斗争容易了,因为我们能够利用国家的一切手段。电台

和报纸都可供我们使用。我们要完成一个宣传杰作。”[5]戈培尔还警告过德国新闻界,他们不能放纵破坏性的批评而必须在重建革命中积极配合,“批评的自由以及类似抨击政府政策的东西在新政权下都是不允许的” 纳粹对报业行政管理最普遍的手法就是直接控制。比如对敌对报纸的没收、关闭,强迫纳粹党员订阅纳粹报纸等。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报纸就是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被纳粹党消灭的。纳粹政府对待违反政策的报纸,制裁非常严厉,有时是直接没收报纸财产,或者将负责人送进监狱或集中营。戈培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威胁说要把任何胆敢“亵渎国家重要新闻程序”的人投进监狱 1934年《格吕恩邮报》编辑厄姆?维尔克由于抱怨宣传部的官僚主义和高压手段使得报纸变得干巴巴的,立即被戈培尔撤职,送往集中营,报纸也被停刊三个月。 宣传部经常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一些指令。这些指令详尽地向记者们讲解如何从事他们的工作,多达数10页,它要求记者们依照政府想要他们了解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些指示涵盖了纳粹党基本路线的每一个方面。如1935年4月的一份指示禁止刊登政府领导人在宴会上喝酒的照片。它的解释是:“公众已形成这样一个极端荒谬的印象,认为政府官员过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8]1938年5月征服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一份指示要求新闻界把捷克人在边境挑起的任何事端“以小化大”。 对于大众报纸,纳粹党要求他们要影响大多数民众。魏玛时期以及纳

德国政治体系特征

(一)德国政治体制特点 对于二战之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战败与分裂决定了联邦德国政治体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必须符合和满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利益的需要;新建宪制政体必须避免魏玛共和国失败和纳粹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的历史重演,同时还必须防范现实存在的“东方威胁”。联邦德国国家根本大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的制订体现了上述基本特征。《基本法》为新建国家政体规定了一系列不可更改的基本原则:民主制原则、联邦制原则和社会法制国家原则。 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德国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是德国最高立法机关,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由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德国联邦议院既可藉议会必要多数支持联邦政府有效行使其职权,同时又有作为整体对于行政权力的独立性。这在它的主要职能,即决定政府构成与立法方面得到体现。[1]而联邦参议院由各州政府按人口比例指派3~5名政府成员组成。各州代表任期不统一,由派出的州政府决定撤换。联邦参议院实际上是各州政府派驻联邦的联合机构。各州政府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行政事务,对联邦立法和行政起辅助和牵制作用。联邦参议院在联邦与州以及各州之间起平衡和协调作用。[2] 联邦政府是德国最高行政机构,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其中,联邦总理是联邦政府首脑,也是国家机构中最有权力、最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在联邦政府中,联邦总理是唯一经过联邦议院选举产生的。由此确立了联邦总理在联邦政府中的个人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德国的政府体制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总理原则”。联邦总理一经选出,便着手组织政府,并确定联邦政府总的方针政策。联邦总理个人向联邦议院负责,内阁成员负连带责任,一旦总理被迫辞职,内阁就得解散,由新总理重新组阁。联邦总理的罢免只能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实现,即联邦议院只有在选出一位新总理并提请联邦总统罢免旧总理时,才能对旧总理表示不信任。[3] 德国总统根据《基本法》规定由各政党提名,经联邦议院全体议员与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选可连任1次。总统不是联邦政府的成员,不拥有实际行政权力,是“虚位元首”,其职责主要是:签署并公布法律、法令;根据联邦议院的决定任免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理的提名任免联邦各部部长;主持国家礼仪性活动等。 联邦德国是多党制国家,其主要政党有: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绿党等。自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以来,处于主要执政党地位的分别是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以及社会民主党两大政党。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后,民主社会主义党(简称民社党,即PDS)也成为德国政坛上(特别是在东部新联邦州)一支重要政治力量。[4]

德国政治制度

联邦德国政治制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二战后分为西德与东德;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 一、德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1)德意志联邦时期的政治制度 843年凡尔登条约,形成了独立国家;11世纪末开始使用德意志这个名称。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德国的分裂割据更加严重;1815年组成松散的联合体;1849年《法兰克福宪法》宣称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的联邦制的政治制度,但未实现。 (2)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俾斯麦通过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史称“第二帝国”。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实际上是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919--1933年间的德国。191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法》,第一任总统艾伯特。明确主权在民的原则,开创了德国共和政体的历史。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宪法,理论上确立了议会民主制政体。 (4)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 又称纳粹德国。指1933--1945年间的德国。意识形态是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变体)。希特勒解散国会,实行独裁统治,并取缔了纳粹党外的所有政党。 (5)《基本法》的制定及其特点 1945年,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三帝国告终。1948年,美英法三国将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并于194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简称《基本法》),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苏联也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90年两德统一,《基本法》经过修改后,于1994年生效。 特点:突出了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明确禁止对外侵略和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为防止党国合一、法西斯一党独裁的再度出现,就政党的法律地位作出规定;设立联邦宪法法院,保证宪法实施;限制本国国家主权,将国家部分权力移给有关国际组织,并承认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国内法;修正传统的议会内阁制,限制议会倒阁的权力,实行“建设性不信任案”制度。 《基本法》体现了民主、法制和分权的原则,成为德国的根本大法,是德国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宪法。 二、德国现行政治制度

德国联邦经济部:数字化战略2025

德国联邦政府 : 数字战略2025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 2016年3月,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宣布了旨在加速其数字化建设的德国“数字战略2025”。这是继“数字议程”之后,德国联邦政府首次就数字化发展做出系统安排,预计总投资额将接近1000亿欧元。 该战略规划了未来发展的十个步骤,包括:建设光纤网络、支持新创企业、优化数字领域投资环境、推动智能网络建设、维护数据安全、推动中小企业和手工企业业务转型、强化工业4.0发展、促进高精尖技术研发创新以及普及数字化知识培训等。德国政府计划在2018年前投入近100亿欧元,用于扩建和升级光纤网络连接,覆盖人口密集地区,并改善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条件。 报告内容如下: (一) 数字化改变游戏规则 数字化带来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包括工作、消费、合作及通信方面。与以往所有的转型相比,对于数字化进程来说,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这是一场速度的比拼,谁率先攻占市场并迅速制定出自己的标准,谁就将成为胜者。德国必须将数字化转型视为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重要行动,并为如下紧迫问题找到全新的答案:

?如何成功建造出必需的基础设施?(这些必需的基础设施是成功实现数字战略的根本前提。)新的销售渠道和物流流程、物联网、无人驾驶和工业4.0——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基于千兆宽带实现实时通信。因此,必须尽快着手在德国敷设广泛可用的光纤网络。 ?如何在经济秩序框架内制定出竞争法、监管法及反垄断法,使得在数字化进程中,企业可以充满创造性且雄心勃勃地拓展业务,同时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强化个体权利?法规应当能实现投资和创新,防止市场力量结构的滥用,确保消费者的信息主权并保证互联网的开放性。必须可以实现特殊服务,但是要伴随着更多网络容量的创造。 ?如何鼓励和实现企业家精神以及创造力,使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潜能,毫无保留地创办全新的企业,且已有的中小企业定位得到调整? ?工业企业如何彻底转变并改善生产和增值过程,以与新的竞争者较量?后者(例如大型IT企业和平台提供商)不仅拥有生产能力、前端客户界面,同时还有卓越的数据处理专业知识的压倒性优势。在工业领域,客户(获取)渠道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设法在多元化的服务性经济中,让那些即使是小型企业也有直接的客户(获取)渠道?必须预防将来对具有强大网络影响力的在线平台的依赖性。

德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德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公共事业管理1班 张琳琳

在电子政务方面,德国可算后来者。 据有关方面统计,2001年,德国在电子政务方面在欧洲排名15位,落后欧盟其他 国家很多。以办理汽车牌照为例,德国至今只有一个小城市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办理车牌,在 所有其他城市,购车者仍得亲自去交通局排队办理。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国有多么落后。为 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了确保德国在欧洲信息化社会的领导者地位,德国总理施 罗德2000年9月18日在汉诺威发布了“联邦在线2005电子政务工程规划”(bundonlin 2005)(以下简称“联邦在线2005”),要求联邦政府到2005年所有政务实现网上办公。 “联邦在线2005”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项目,而且还涉及政 府管理的革新以及行政管理的调整,是联邦政府为使德国成为信息化社会所制定的重要规划 和政策。它确保公民、企业、院校及其它管理机构能更方便、快捷和花钱最少却最有效地享 受联邦政府的各种服务。“联邦在线2005”计划的目标是:消除官僚主义、政府办公管理 现代化、政府创新管理、为“德国上网计划”打下基础。“联邦在线2005”计划从2001年 开始实施,计划到2005年完成。目前,其450个电子政务项目中已完成了300多个,其它 的正在如期进行 。从2002年开始,随着联邦在线2005计划的实施,德国在电子政务方面已经加速前进。。德国电子政务由德国内政部下设的“首席信息化官员办公室”负责全国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协调。2000年,德国总统施罗德发布了“联邦在线2005计划”,它的目标是为了使联邦政府的所有政务实现网上办公,以便公民、企业及其它管理机构能方便快捷和有效的获取联邦政府的各种服务。2001年11月,联邦政府为所有的公共服务制定了政府公共服务实施计划。2002年6月,德国联邦政府试运行政府网上采购平台,同时提出了“全体上网”的十点赶超计划 “联邦在线2005”从2001年开始实施,计划到2005年完成。该计划目前正在如 期进行,在2001年底之前,全部376个服务项目中已有21个实现网上办理。在2002年8月底之前,又完成79个服务项目,占本年度拟完成项目(119个)的三分之二。此外,按照计划实施进程,至2003年、2004年、2005年底,将陆续完成108个、119个和9个服务项目。德国电子政务总体上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单向互动阶段。目前,德国使用因特网的人数约有32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0%。以公众为中心改善政府服务是德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德国大小官员最为强调的观点。在线服务提供的大量信息还只局限于众多的表格下载。尽管2001年德国的电子政务在欧洲排名第15位,远远落后于

德国的政治体制

德国的政治体制 世界上的国家大多数实行共和制。共和制一般又分为总统制和议会制。 在议会民主制国家中,政府首脑是由议会中的多数党和政党联盟组成,政府首脑由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各部门的首长也由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的成员担任,而且,他们同时也是议会议员。而他们的国家元首则和政府首脑的职务分开。在大多数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是象征性的职位,只拥有些无关政局的权力,例如任命公务员等。不过国家元首也会保留一些在紧急状态中可以使用的特别权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依惯例还是依法律规定)此类权力是在得到政府首脑支持后才会得到实行。 而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部长的辞职或解除其职务。内阁由总统指定的官员(通常为各部部长)组成,只是总统的集体顾问。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完全分立,权力相互制衡。议员和政府官员不得相互兼任,国会无倒阁权,政府也无解散国会的权力。但国会行使立法权受总统的制约,如美国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可行使否决权,但国会再以2/3多数通过,不经总统批准即可成为法律。总统的权力也受国会的制约,如总统对政府高级官员的任命要得到参议院的认可,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如违宪犯法,国会可提出弹劾。 总统制共和制和议会制共和制的区别主要如下: 第一,政府的组织方式不同。在议会共和制下,政府(内阁)一般由议会中(两院制议会中,一般指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成员由当选的总统任命并领导。 第二,议会的职权不同。议会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不仅具有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还具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仅具有一般议会所拥有的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而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 第三,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在议会共和制下,政府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政府的政策不满而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者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政府成员却同时也是议员)。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对总统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迫使其辞职,但在总统有违宪行为时,可以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且无权解散议会,但是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决权。

联邦德国与联邦美国的不同

制度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当今世界约有二十几个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处理国 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虽存在一些问题,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作为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关系 的一种重要方式,联邦制国家对其政府间关系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分工型模式 分工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其特征是:联邦和各州分别通过自己的机构执行法律赋予的职权。两 者在各自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内平行存在,互不干涉,一旦出现问题,由各自对人民负责。在美国人看来, 由地方选举产生的官员去履行联邦政府的职责是很难的。联邦一般只通过自己的机构去履行宪法所规 定的职责,不会轻易委托各州或者其他地方政府去做。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联邦各部门不得不在各地设 立大量的分支机构来承担其具体工作。当然,联邦和各州政府在履行职责时,权力之间也时有重合,存 在相互合作。总的来说,在同一地区并存着联邦与地区性政府两套行政机构,分别执行各自的法律与政 策,两者权力的行使是分开的。 (一)联邦与州的权力划分 联邦制是一种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双向分割的制度。美国政府各层级之间不存在上下隶 属关系。在美国,各级政府之间的权限被划分得相当明确,宪法也规定了要保留各州的权力。 1.专有权力。专有权力是指某一领域只能由联邦或州政府行使的权力。凡是应由联邦政府行使的 权力,州政府不得插手;凡是应由州政府行使的权力,联邦政府也不得干预。当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发生 权力上的纠纷时,联邦法院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予以裁决。(1)联邦政府的权力。一是明确授予、联邦 政府的权力。联邦政府主要负责与各州相关的、整体意义上的事务。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列举了联 邦政府拥有的18项权力,主要包括:外交、国防、邮政、州际经济、全国性的财政金融事务等。二是默示 和固有的权力。默示权力是从宪法明确授予联邦的权力中引申出来的权力。在实际的政治权力运作过 程中,联邦政府通过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和有关判决,逐渐拥有了一些为执行“列举权力”而必须 附带的默示权力。其默示权力主要包括:建立银行和公司,为道路、学校、保健和保险提供经费,设立军 事学院,发电,出售剩余物质,帮助和监制农业等等。(2)州政府的权力。州政府的权力主要来源于保留 权力,即宪法未授予、联邦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州政府的权力众多,宪法中并无明确列举, 但传统上这些权力主要包括:制定州宪法和州法律的权力、管理州内各项事务的权力、批准

德国的经济和政治

德国的政治和经济 (一)德国政治体制 1、立法 双重立法体制:除了德国联邦议院,由州政府代表组成的联邦参议院也参与到立法中以维护国家利益 2、国家构成: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各自有宪法、议会和政府。最高权力在于国家。各州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到国家的立法中去。 3、选举权:18岁以上拥有普遍、平等和不记名的选举权(地方选举是从16岁开始)。联邦议院每四年选举一次 4、联邦总理:从2005年开始是安吉拉默克尔(CDU) 5、政党体制:多党制。政党有特别的符合宪法的职权、国家经济支持,只能通过联邦宪法法院废除。 6、联邦议院代表党派:社会民主党(SPD) 、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基督教社会联盟(CSU)、90同盟、绿党、自由民主党(FDP)、左党。 (二)德国国家体制 【基本法】联邦德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系临时宪法。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后,在全德生效并沿用至今。基本法规定了联邦德国国家制度的五项原则:联邦制、共和制、民主制、法治制、社会福利制。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联邦制国家和社会国家。 【政体】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即为联邦德国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联邦议院的任务是立法、选举联邦总理以及监督政府。 【联邦参议院】在联邦参议院中,席位数量是根据各州人数的多寡来计算的,每州在联邦参议院中的席位3—6个不等,人口较多的州有6个席位。| 在联邦参议院中采取的是所有联邦州参与的席位分配方式,而联邦议院中的反对党往往是一些州的执政党。因此,在联邦参议院中,反对党的席位有时会超过执政党,成为执政党的监督机构。联邦参议院议员是由16个州的州政府委派和指定的。他们都是州政府的人员,分别代表各州的利益,并按照州政府的指示办事。 【选举】德国采用双重选举制度,选民必须投两次票。第一轮由选民直接选出选区内的一名议员,第二轮各政党在联邦各州提出本党议员候选人名单,选民不是投票给候选人,而是投给候选人所属的某一政党。联邦德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4年选举一次联邦议院。实行普遍、直接和自由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联邦总统】联邦德国总统是国家元首,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联邦大会的唯一任务是选举联邦总统,它是由联邦议院的全体成员和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大会召集人是联邦议院院长。总统无实权,任期5年,可以连任但只限一次。总统可以宣布新的法律生效,向议院推荐总理候选人,在联邦总理的建议下罢免政府部长。 【联邦政府】基本法第62条规定,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任期4年,直接对议会负责。联邦政府是德国最高行政机构。德国政府机构实施的是一种三级管理模式,分为联邦共和国、各个联邦州和乡镇三级。其中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行政自治单位是乡(镇)。 【政党知识】 CDU基民盟:主要执政党,现任主席安格拉·默克尔。成立于1946年,是德国最强大的党派。 CSU基社盟:执政党,1945年后成立,只在巴伐利亚设立组织并长期执政。在议会中与基民

德国联邦州简介

德国联邦州简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由16个州组成,共有人口8千2百多万。各州名称及首府见下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各州概况: 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 简称巴符州,BW):本州为德国景色最具魅力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黑森林(Schwarzwald)地区有很多人们非常喜爱的疗养院,如巴登巴登(Baden-Baden)。巴符州经济强盛,拥有奔驰、博世、保时捷、SAP等世界性大

公司,是德国首屈一指的出口大州(出口额几乎达到西班牙的出口总额)。该州用来科研创新的经费(GDP的4.4%)位居欧洲第一,在机械、电子、汽车、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工程等很多领域技术领先。巴符州教育发达,共有九所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即KIT(1825年创建,为德国最古老的工科大学),海德堡大学(1386年创建,为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弗莱堡大学(1457)、斯图加特大学,曼海姆大学、康斯坦茨大学、蒂宾根大学(1477)、乌尔姆大学、霍恩海姆大学等,此外还有39所其他高等院校以及22所私立高等院校。州内还有130个研究机构,如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现为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北校区)、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等。1986年起巴符州为江苏省的友好省州。 巴符州是文化之州,也是哲学家和艺术家之州。它有上千家博物馆,如拥有独一无二的黑森林杜鹃挂钟收藏的富特旺根(Furtwangen)钟表博物馆。历史文化名人众多,如席勒(Schiller,1759-1805)、荷尔德林(H?lderlin,1770-1843)、黑格尔(Heger,1770-1831)、谢林(Schilling,1775-1854)、海德格尔(Heidegger, 1889-1976)等。斯图加特的芭蕾舞、国际巴赫(Bach)学会和卡尔斯鲁厄的艺术与媒体技术中心(ZKM)等均享有世界声誉。巴符州也是重要的媒体中心和大出版社的所在地,德国的杂志的三分之一和图书的22%是在这里出版的。(www.baden-wuerttemberg.de) 斯图加特(Stuttgart):人口60万,首府,工业中心,中国留学生的打工首选城市。参观景点:奔驰博物馆、保时捷博物馆,威廉玛动物园,国家美术馆等,也是购物的好去处。不仅有很多商场,附近还有著名的名牌仓储式购物中心Metzingen。 曼海姆(Mannheim):人口31万,德国重要的化学工业城市。在建筑方面的特点是法尔茨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在1607年下令建造的“正方形城市”内城的几何平面图。它只用字母和数字而不是用街名来标识住房。 卡尔斯鲁厄(Karlsruhe):人口28万,德国最高法院(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法院)所在地。当年巴洛克式的侯爵城市的32条街道呈扇形通向建于1715年的宫殿。宫殿东侧即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的南校区。 弗莱堡(Freiburg im Breisgau):人口21万,城市位于黑森林南坡与莱茵平原之间,景色优美,旁边的蒂蒂湖(Titisee)更是景色迷人。 海德堡(Heidelberg):人口14万,著名的大学城。拥有具有历史意义的市中心及晚期哥特式的圣灵教堂、内卡河大门、老桥、旧城堡、大学生酒馆、大学生监狱等景点,歌德曾言:“Ich habe mein Herz in Heidelberg verloren”(我把心丢在海德堡了)。 乌尔姆(Ulm):人口12万,多瑙河畔,以带有德国最高钟楼为城市标志,在哥特式建筑的市政厅旁指示时间的是一架著名的天文钟。爱因斯坦的出生地。 康斯坦茨(Konstanz),人口8万,位于美丽的博登湖畔,与瑞士交界,大学城。旁边的花岛(Mainau),延伸进博登湖,景色优美,每年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蒂宾根(Tübingen):人口8万多,著名的大学城。

德国主要工业部门和经济政策

主要工业部门 德国工业生产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技术水平先进,汽车制造、电子电气仪器、化工设备、机械工业等部门是支撑经济的主导力量。 (1)汽车制造业 德国是世界汽车工业发祥地之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于1886年诞生于德国。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德国的支柱产业,德国税收的1/4来自汽车以及相关产业,是德国的第一大产业。目前,德国汽车产量列美国、日本和中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德国主要整车制造商为戴勒姆集团、大大众汽车集团公司(Volkswagen)、奥迪公司(Audi)、宝马公司(BMW)、保时捷公司(Porsche)、欧宝公司(Opel)、曼公司(MAN;主要汽车配件企业有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OD、巴斯夫及及Hells等。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是沃尔夫斯堡,它是大众汽车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有德国“汽车城”之称。 (2)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最富传统的工业领域,是德国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标有“德国制造”的产品以它的可靠的质量、完全纯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在全世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德国机械制造业在专利登记上居美国、日本之前为世界首位,约占全球接卸专利的28%,这使其创新能力居于全球领导地位。德国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机械制品出口也超过美国、日本居世界出口第一,在其余领域内也几乎全部位列世界三甲之内。在德国31类机械设备中,涡轮机、建材机械以及矿山机械成为最畅销产品,出口增幅高达40%。此外,机床、工业洗衣设备等也很受欢迎。 (3)化学工业 德国化学工业在世界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德国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销售额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2006年销售额达1620亿马克,比2005年增长了6.0%。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并占世界化工品出口总额的1/6.德国化学工业不仅规模巨大,而且科研和技术水平也居世界最先进之列。德国化学工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其总营业额的6.3%,居世界各种同行业第一位(第二位是日本,约为5.9%)。德国拥有为数众多的世界级大型化工企业,其中巴斯夫(BASF)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化学企业之一;德固萨(Degussa)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精细化工品生产商之一。 (4)电子电气工业 德国电子工业与电气工业规模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偶那个有雄厚的实力和极高的技术水平。西门子、奔腾、博世等都是驰名世界的大公司,还有2000多家中小企业,也不断开发和运用微电子、光能、能源、信息、通信等科学技术,确保德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电气工程和电子工业产品约有10万种。拥有160多年历史的西门子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其业务涵盖了信息与通信、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等行业,其核心业务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解决方案。西门子旗下现拥有员工约40万人,据2007年统计报告称,其年收益达724亿欧元。 (5)钢铁工业 德国不仅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钢铁贸易大国,其出口量一直保持生产总量的50%左右。截至2006年底,德国钢铁工业销售额达423亿欧元,同比增长1.71%;粗钢总产量达4720万吨,占欧盟25国粗钢总产量的1/4,位居世界第六,出口量达2900万吨,排名世界第五。德国拥有世界级的大型钢铁集团,仅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2006年德国本土的粗钢产量就达1550万吨,位列世界钢铁20强的第12位。

德国财政

德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摘抄:德国是当今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在欧盟各国中位居首位。作为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法制发展较为完备,预算管理制度较完善,尤其是它的转移支付制度(或称财政平衡制度)很有特色,并且收效明显,往往成为人们研究比较转移支付制度时首先关注的对象。关键字:法制预算管理制度转移支付制度 一、德国经济概况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是西方七个强国之一。二战以后,特别是东西德国统一以后,德国在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除了社会市经济体制所提供的框架条件和推行具有德国独特的稳定政策和地区结构政策之外,还得益于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主要是转移支付制度的合理调节所发挥的作用。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分联邦、州、地方三级政权组织,相应具有三级财政主体(此外欧盟、教会也享有一定的财政权) 二、德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概况 德国转移支付既包括垂直财政平衡,即在联邦与州之间的平衡分配,也包括水平财政平衡,即在各州之间的平衡分配。其过程包括四级分配:第一级分配,将共享税(增值税、工资税等)在联邦与州之间进行分配;第二级分配,将增值税在各州之间进行分配,以使各州人均财力得以基本均衡;第三级分配,由富裕州给予贫困州一定的横向转移支付;第四级分配,是由联邦对财政能力较弱的州作出的补充转移支付。经过四级分配后,各州间的人均财力基本达到均衡。 在第一级分配中,就是把共享税收入按照法律规定在各级财政主体间进行分配,其中州、地方都各自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分配,即这级分配中只把共享税分配到州的层面,但不具体分到各州。这级分配的数额情况以2006 年为例,分配前除了共享税外,联邦、州、地方、欧盟专享的税收所占比重分别为:17.2%、4.5%、10.1%和0.8%。经过第一级分配后,联邦、州、地方、欧盟所占有的税收比重就变为:44.8%、36.9%、13.8%和 4.5%。第二级分配是将第一级分配后的州税再细化分配到各州。其中,各州税务机关征收的专享税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按照本地收入原则留在各州(有一部分需要按规定分给其他地区),而增值税部则需要进行一定调整。也就是说,这级分配主要是对增值税进行调整分配。从征收数额看,增值税是德国的第一大税,所以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平衡分配、调节各州财力差距的主要税种;从征收实际看,增值税的征收地与实际贡献地往往并不一致,客观上也需要就此在各州间进行调整。 在第二级分配中,各州应得的增值税份额是根据其人口数而确定的,对于人均财力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州给予补充份额,以 使其达到平均水平的92%。按照德国基本法规定,用于拨付的补充份额不超过第一级分配中州所得部分的25%;另75%部分是按居民数量直接分配给各州的。从2006 年情况看,第二级分配前,德国16 个州的人均财力相比,最高的汉堡州为平均水平的180%以上,最低的原东德5 个州还不到平均水平的50%;经过第二级分配之后,所有州的财力都达到平均水平的92%以上;最高的汉堡州也仅为平均水平的140%左右,其他富裕州一般为平均水平的10~120%之间。 第三级分配是在州之间通过水平转移支付进行平衡分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各州的财力指数(即实际财力)和平衡指数(即实际需求)。如果一州的财力指数低于平衡指数,则该州有权得到平衡支付(其结果是该州的平衡指数至少有95%的部分能够得到满足);如果一州的财力指数高于平衡指数,则该州有义务提供平衡支付(具体贡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