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2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2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2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2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述及,“昔孟母,择邻处”,体现的是【】(2013年山东真题)

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B.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C.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D.成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3.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材施教中的“材”是依据个人身心发展规律中的【】来确定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4.有的学生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明显快人一筹。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5.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2013年济南长清)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家庭教育

6.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学者中谁的观点是属于内发论的【】(2012年济宁市直)

A.华生

B.荀子

C.孟子

D.洛克

7.王羲之家族中的许多人善于绘画,并出过多位画家。这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因素是【】(2012年济南市历城区)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内部因素

8.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淄博文昌湖)

A.高尔顿

B.施泰伦

C.华生

D.孔子

9.【】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教书育人

B.以人为本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社会主义

10.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2015年山东真题)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1.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

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2.有人大器晚成,有人聪明早慧;有人侧重于理科,有人偏爱文学。这说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特点。(2013年济宁市嘉祥县)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3.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14.学校精神文化包括【】

A.校园文化和制度文化

B.学生文化和校园文化

C.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

D.制度文化和教师文化

1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2013年济宁市嘉祥县)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6.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17.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赛尔首次将成熟概念移用到教育研究之中。他认为,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成熟与教学的效

果是契合的,一种技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必要超前加以训练。这一结论来自他曾做过著名的【】。(2014年山东真题)

A.黑猩猩实验

B.黑箱装置实验

C.爬楼梯实验

D.刺激反应实验

18.“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这是【】的要求。

A.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C.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D.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

19.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哪种环境【】(2013年滨州北海新区)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2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2014年青州)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2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2.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决策者的观念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政治制度

D.社会需求

23.“因材施教”要求教育必须符合人发展的【】。(2013年青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24.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2014年烟台龙口)

A.校训

B.文化

C.校规

D.校风

25.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2014年青州)

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6.第一个提出义务教育的是【】

A.马丁·路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27.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2014年青州)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8.认识个体身心发展的【】,有助于明确儿童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使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相适应,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9.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

(1)传递文化

(2)深化文化

(3)构成文化本体

(4)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A.(1)(2)(3)

B.(2)(3)(4)

C.(1)(3)(4)

D.(1)(2)(4)

30.关于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014年山东真题)

A.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在人的发展中起塑造作用

D.在人的发展中起定型作用

31.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2014年济宁市邹城市)

A.科技水平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社会生产力

32.下列不属于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的是【】。(2014年济宁)

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B.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C.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D.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3.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种观点的实质是【】(202年济宁市直真题)。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34.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35.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

A.交流

B.沟通

C.激励

D.控制

3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37.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组织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校园制度文化

38.新生儿的心理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周岁以后发展速度相对变慢。这表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连续性

B.整体性

C.不均衡性

D.高速度

3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0.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2012年莱芜市钢城区)

A.科技进步

B.生产力发展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41.【】决定教育的性质。(2014年德州宁津)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42.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A.赞科夫

B.舒尔茨

C.布鲁纳

D.昆体良

4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泰安宁阳)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4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

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上述定义,以下能够体现最近发展区的

是【】(2013年济宁市嘉祥县)

A.三岁的丽丽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B.小艺的妈妈希望小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C.七岁的小燕实际身高和七岁的女孩平均身高之间的差距

D.五岁的小明已经能背诵100首古诗

45.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个体的发展具有【】(2012年莱芜市钢城区)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6.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应该【】(2014年菏泽市郓城县)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不同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47.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的经济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是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4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高尔顿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C.遗传与环境是可控制、可选择的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49.我国古代社会提出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技

50.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因为【】(2012年济南市历城区)

A.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C.人的发展具有互补性

D.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51.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A.物质文化

B.教师文化

C.学生文化

D.制度文化

52.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是【】

A.教育资本

B.劳动资本

C.知识资本

D.时间资本

53.“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下列关于“个别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认知特征

B.不同的兴趣爱好

C.不同的年龄和性别

D.不同的价值取向

54.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的是【】(2014年济南真题)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孟母三迁”

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5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5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这样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

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57.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013年莱芜市

莱城区)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8.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A.间接性

B.直接性

C.公开性

D.开放性

59.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要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6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内实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2014年莱芜钢城)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6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实现的。

A.培养人才

B.传播思想

C.丰富知识

D.发展科技

62.下列关于投资说法错误的是【】(2015年山东真题)

A.教育投资的来源有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劳动者个人收入

B.教育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也能直接创造国民收入,因此,谁从国民收入中获得教育收益谁就应当进行教育投资

C.教育投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应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而且这一比例不能过低,否则就会影响教育发展水平

D.教育投资的超前增长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63.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2013年济南章丘)

A.决定作用

B.提供了多种可能

C.导向作用

D.促进作用

6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65.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A.传递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66.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济南历下)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风气

67.有人认为“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15年淄博真题)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

68.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69.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趋势。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倒U型发展

70.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7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7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2012年枣庄市市中区)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7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是【】(2012年济南市天桥区)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教育投资

D.领导者的意志

74.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2013年淄博市博山区)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75.现在所倡导的“大学要引领社会”的精神体现了教育对文化所产生的【】

A.选择功能

B.融合功能

C.传承功能

D.创新功能

76.“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2013年烟台市龙口市)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7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2014年郑州市郑东新区)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二因素论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2014年济宁市任城区)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79.教育性质的最终决定因素是【】(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历史

8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那两者之间的关系【】(2015年山东真题)

A.教育与经济

B.教育与政治

C.教育与文化

D.教育与科学技术

81.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

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8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2014年青州)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83.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2013年烟台市龙口市)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84.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

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5.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012年济南市历城区)

%

%

%

%

86.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特征是【】(2015山东枣庄)

A.获得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87.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8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15年临沂真题)

A.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他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8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90.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91.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济宁高新)

A.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

B.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快儿童的发展

C.一种技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

D.“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9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93.“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

上主张【】(2013年烟台市龙口市)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

D.教育改造生活说

94.人力资本理论是由【】提出的。

A.舒尔茨

B.亚当-斯密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95.以下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是【】(2013年烟台莱州市)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96.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的意识形态

D.社会文化

97.初中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个高峰期。(2013年莱芜市莱城区)

A.一

B.二

C.三

D.四

98.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2015年临沂真题)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B.教育常常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C.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99.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2013年烟台市龙口市)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抓住成熟期

D.循序渐进

100.在以下表述中,能够体现出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的是【】

A.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B.老师要等学生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去启发他

C.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D.老师不传授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

101.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需要在一定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D.儿童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02.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

A.实践

B.主观能动性

C.教育

D.训练

103.人的身心发展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的时期是【】(2013年山东省莱芜市市直)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04.人的发展需要经过乳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2012年烟台市市直)

A.稳定性

B.可变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105.社会对高中生需求的多样化,高中学校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这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0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了【】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2013年济南长清)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07.机体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有超于常人的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2014年济南天桥)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08.纵观社会历史进程,教育发展与其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2015年淄博真题)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B.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109.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110.“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功能的重要性。(2013年济宁市直)

A.个性化

B.社会化

C.职业化

D.主体化

111.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2015山东枣庄)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12.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莱芜莱城)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113.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由高到低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等。其中,“圣人”是先知先觉

者,无需教育;而“斗筲”之性不可移,教也无用。这种观点属于【】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主导论

C.遗传决定论

D.外因决定论

114.“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这说明【】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115.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表述中不适当的是【】

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

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

116.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117.美国学者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深刻揭示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

118.个体身心发展包括____和____两方面的发展。【】

A.身体心理

B.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D.个体社会化个体个性化

11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20.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2014年山东真题)

A.生存环境

B.遗传素质

C.成熟机制

D.社会实践

121.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2014年潍坊寿光)

(1)个体发展具有连续性

(2)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发展具有补平衡性

(4)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

A.(1)(2)(3)

B.(2)(3)(4)

C.(1)(3(4)

D.(1)(2)(4)

122.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

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12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2013年济宁市嘉祥县)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模拟试卷4.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的基本规 律)模拟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4年福建.单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体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 【2014年吉林通化.单选】“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反映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3 【2012年江西.单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 )。 (A)遗传的重要性

(B)环境的重要性 (C)改变的重要性 (D)学习的重要性 4 【2014年四川成都.单选】下列属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作用的论述是( )。 (A)性相近,习相远也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2015年江西.单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体主观功能性 (D)教育 6 【2015年云南玉溪.单选】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进行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 7 【2010年江西.单选】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人与动物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 )表现出来的。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活动 8 【2011年江西.单选】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主观能动性 (C)学校教育 (D)环境教育

事业单位D类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教育科技的关系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2、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科学技术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C 传统文化D 科学技术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5、我国西周的“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A 文化功能 B 政治功能 C 个性发展功能 D 教育功能 6、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 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教育 C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 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7、决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 B 政治制度 C 经济制度 D 意识形态 8、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约教师素质的提高 B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 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D 制约学校专业的设置

9、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A 赞科夫 B 舒尔茨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0、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的()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科技功能 11、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2、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 20% B 28% C 33% D 36%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____19世纪末_____ 。 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____9年或9年以上_____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____生物起源说_____。 4.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郎格朗提出的“_____终身教育____”思想。随着《学会生存》的流行,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_____规模____、_____速度____、水平。 6.教育制度可以还原成目标系统、___规范系统____、___组织系统____、工具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7.国家实行___学前教育____、初等教育、__中等教育____、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8.教师是____人类文化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9.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在____社会历史_____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 答: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多种模式,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教育规律就是教育领域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是多层次的,有较一般的,也有较为特殊的规律。 2.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对于社会来说,终身教育的理想在于建立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终身教育是要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成功者。 3.教育功能 答:教育功能: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与系统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4.人的发展 答:人的发展指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各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它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 答:教育改革目标:是指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日的和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的标准状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规格要求。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6

《教育原理》模拟试卷(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________。 2.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 3.教育平等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4.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等。 5.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6.“狼孩”的故事说明,________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7._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体达到的________。 9.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我国也于1985年颁布________,提出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全面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现代化 2.人口教育 3.培养目标 4.师生互动 5.行动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象范围和教育内容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4.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5.简述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评价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发展趋势。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一个11岁的小男生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我要杀了你!”男生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本。这一切,皆因孩子没有将纸扔进垃圾桶,老师当场命令孩子将地上的纸含在嘴里长达20分钟所致。孩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因而极端憎恨教师。学校和媒体在介绍和报道这名老师时,强调她是“全校公认的一名优秀教师”。 阅读案例,运用新课程的学生观对此事进行分析,并谈谈教师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一、1孔子2实现教育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4环境教育、人口教育;5外部因素;6环境7教育目的8教育目标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1.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科层化、理性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福利化等方面。教育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供复习用) 2007-06-15 17:56 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 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教育的基本规律 练习题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这最终可能影响教育的()。 A.规模B.质量C.结构D.内容 2.目前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因此提出了“教育先行”的理念。下列关于“教育先行”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B.教育投资的比例和数额越多越好C.教育一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D.教育从属于生产力 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教育与经济B.教育与政治 C.教育与文化D.教育与科学技术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 4.下列关于教育投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投资的来源有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劳动者个人收入 B.教育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也能直接创造国民收入,因此,谁从国民收入中获得教育收益,谁就应当进行教育投资 C.教育投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应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而且这一比例不能过低,否则就会影响教育发展水平 D.教育投资的超前增长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A.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B.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C.有教育万能论倾向D.怒视了教有的社会功能 6.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要达到()。 A.3% B.4% C.5% D.6%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要达到4% 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与生产力同步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C.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 D.生产カ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新)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一定很酷! 1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___。 ( ) 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科技 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________的关系。 ( ) A. 经济 B. 政治 C. 人口 D. 文化 3.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学生文化的________特征。( ) A. 过渡性 B. 非正式性 C. 多样性 D. 互补性 4. 人力资源理论是由____________提出的。 ( ) A. 舒尔茨 B. 亚当斯密 C. 约翰杜威 D. 裴斯泰洛齐 5. 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________。 ( ) A. 教育的文化功能 B.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 教育的本质属性 D. 教育的社会属性 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_______。 ( ) A. 规范作用 B. 动力作用 C. 引导作用 D. 爆发作用 7. _______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 ) A. 格塞尔 B. 卢梭 C. 霍尔 D. 高尔顿 8. 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 ) A. 华生 B. 格赛尔 C. 洛克 D. 弗洛伊德 9.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__________。 ( ) A. 自学 B. 训练 C. 培训 D. 教育 10.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 则称为___________。 ( ) A. 学生文化 B. 校园文化 C. 学校制度 D. 学校传统 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___________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 A. 社会环境 B. 教育 C. 遗传 D. 学校教育 12. 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_________。 ( ) A. 实践 B. 主观能动性 C. 教育 D. 训练 13.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 ) A. 校园物质文化 B. 校园组织文化 C. 校园精神文化 D. 校园制度文化 14. 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了__________。 ( )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5.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 )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无关因素 16. 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_________。 ( ) A. 学校精神文化 B. 学校物质文化 C. 学校组织和物质文化 D. 学校亚文化 17.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第二个层次是________。 ( ) A. 生理活动 B. 心理活动 C. 社会实践活动 D. 思维活动 18. 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 规律。 ( ) A. 个别差异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19. 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 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 ( ) A. 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 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 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 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20.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 )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21. ________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 ) A. 个体生命发展 B. 个体身心演化 C. 个体身心发展 D. 个体身心变化 2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 育所决定的。”这是___________的观点。 ( )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成熟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3. 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___的观点。( ) A. 多因素作用论 B. 白板说 C. 内法论 D. 外铄论 2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________。 ( ) A. 相互衔接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教学相长 25. “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是__________的观点。 ( )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二因素论 D. 教育万能论 2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_________。 ( ) A. 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 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D. 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7. 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规律。 (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互补性 28. 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________趋势。 ( ) A. 递减 B. 递增 C. 不变 D. 倒U 型发展 29.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 ( ) A. 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 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 气质和性格特征 D. 生理和心理特征 30.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下列关于“个别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 ) A. 不同的认知特征 B. 不同的兴趣爱好 C. 不同的年龄和性别 D. 不同的价值取向 31. “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这是________提出的,体现了环 境决定论的观点。 ( )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孔子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 六)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 共20分) 1.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________。 2.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 3.教育平等又包括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 4.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________、 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等。 5.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____, 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她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6.”狼孩”的故事说明, ________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7._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体达到的 ________。 9.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中国也于1985年颁布________, 提出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 全面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名词解释 ( 每小题4分, 共20分) 1.教育现代化 2.人口教育 3.培养目标 4.师生互动 5.行动研究 三、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25分) 1.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象范围和教育内容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4.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5.简述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评价原则。 四、论述题( 本题共1小题, 共15分)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发展趋势。 五、材料分析( 本题共1小题, 共20分)

一个11岁的小男生递给老师一张纸条: ”我要杀了你! ”男生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本。这一切, 皆因孩子没有将纸扔进垃圾桶, 老师当场命令孩子将地上的纸含在嘴里长达20分钟所致。孩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她的自尊, 因而极端憎恨教师。学校和媒体在介绍和报道这名老师时, 强调她是”全校公认的一名优秀教师”。 阅读案例, 运用新课程的学生观对此事进行分析, 并谈谈教 师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一、 1孔子2实现教育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4环境教育、人口教育; 5外部因素; 6环境7教育目的8教育目标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 1.教育现代化: 是指与教育形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科层化、理性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福利化等方面。教育现代性是教育现

遗传的基本规律必练习试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必练习题 (11年大纲版全国卷)34.(10分)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 __ ___或____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1)非秃顶男性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性结婚基因型为BB或Bb,二人的后代基因型为BB、Bb。BB表现型为非秃顶男、非秃顶女性。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2)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结婚(bb),后代基因型为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3)其父亲基因型为Bbdd或bbdd;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若两人所生后代基因型有BBDd、BBdd、Bbdd、BbDd、bbDd、bbdd。女儿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答案】(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11年北京卷)30.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 和褐色眼 ()b 基因,减数分裂时不 发生交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 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和b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 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答案:30(16分) (1)隐 aaBb aaBB (2)白 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 (3)父本次级精母携带a、b基因的精子

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答案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政治制度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包括(D) 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B.再生产劳动力 C.再生产科学技术 D.传递科学知识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B)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传统文化 D.科学技术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D)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8.(A)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外铄论 9.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D) A.自学 B.训练 C.培训 D.教育 10.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称为(B) A.学生文化 B.校园文化 C.学校制度 D.学校传统 11.现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说明(B) A.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科学知识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2.下列没有体现“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C)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 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 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13.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C)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组织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校园制度文化 14.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标准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原理随堂配套练习题 整编人:秦善鹏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 2013年8月23日 1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___。 ( ) 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科技 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________的关系。 ( ) A. 经济 B. 政治 C. 人口 D. 文化 3.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学生文化的________特征。( ) A. 过渡性 B. 非正式性 C. 多样性 D. 互补性 4. 人力资源理论是由____________提出的。 ( ) A. 舒尔茨 B. 亚当斯密 C. 约翰杜威 D. 裴斯泰洛齐 5. 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________。 ( ) A. 教育的文化功能 B.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 教育的本质属性 D. 教育的社会属性 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_______。 ( ) A. 规范作用 B. 动力作用 C. 引导作用 D. 爆发作用 7. _______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 ) A. 格塞尔 B. 卢梭 C. 霍尔 D. 高尔顿 8. 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 ) A. 华生 B. 格赛尔 C. 洛克 D. 弗洛伊德 9.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__________。 ( ) A. 自学 B. 训练 C. 培训 D. 教育 10.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 则称为___________。 ( ) A. 学生文化 B. 校园文化 C. 学校制度 D. 学校传统 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___________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 A. 社会环境 B. 教育 C. 遗传 D. 学校教育 12. 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_________。 ( ) A. 实践 B. 主观能动性 C. 教育 D. 训练 13.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 ) A. 校园物质文化 B. 校园组织文化 C. 校园精神文化 D. 校园制度文化 14. 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了__________。 ( )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5.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 )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无关因素 16. 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_________。 ( ) A. 学校精神文化 B. 学校物质文化 C. 学校组织和物质文化 D. 学校亚文化 17.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第二个层次是________。 ( ) A. 生理活动 B. 心理活动 C. 社会实践活动 D. 思维活动 18. 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 规律。 ( ) A. 个别差异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19. 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 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 ( ) A. 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 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 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 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20.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 )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21. ________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 ) A. 个体生命发展 B. 个体身心演化 C. 个体身心发展 D. 个体身心变化 2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 育所决定的。”这是___________的观点。 ( )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成熟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3. 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___的观点。( ) A. 多因素作用论 B. 白板说 C. 内法论 D. 外铄论 2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________。 ( ) A. 相互衔接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教学相长 25. “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是__________的观点。 ( )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二因素论 D. 教育万能论 2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_________。 ( ) A. 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 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D. 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7. 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规律。 (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互补性 28. 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________趋势。 ( ) A. 递减 B. 递增 C. 不变 D. 倒U 型发展 29.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 ( ) A. 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 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 气质和性格特征 D. 生理和心理特征 30.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下列关于“个别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 ) A. 不同的认知特征 B. 不同的兴趣爱好 C. 不同的年龄和性别 D. 不同的价值取向 31. “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这是________提出的,体现了环 境决定论的观点。 ( )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孔子

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年年年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5下半年各省份教师招聘考试已陆续开始,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战考试,中公小编整理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祝所有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发现学习是属于( )。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5.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6.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 A. 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7.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8.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9.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1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12.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14.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15.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1]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首次使用“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是同志。 A、马克思 B、刘少奇 C、列宁 D、毛泽东()2、直到以来,我党基本上只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提法。 A、11届3中全会 B、11届6中全会 C、12届3中全会 D、12届6中全会 ()3、1986年9月,党的12届6中全会通过了。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关于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4、“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是在 提出来的。 A、1924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 B、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 C、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 D、1981年6月11届6中全会上 ()5、“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这些群众评价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话,概括地说明了我们某些干部没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什么原则?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 C、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为主()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要以表扬为主的原因,下述哪点不正确? A、人们的积极性是主导,因此要以表扬为主 B、表扬是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一种形式,因此要以表扬为主 C、表扬是被表扬者某种美的表现 D、表扬为主能发挥、肯定长处和优点,有助于避开短处和缺点,避免因开展批评影响团结,引起矛盾冲突 ()7、下列对疏导方针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它强调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时,不能强制压服,只能启发人的自我教育 B、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择善而行,有的放矢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原理随堂配套练习题 整编人:秦善鹏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 2013年8月23日 2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___。 ( ) 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科技 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________的关系。 ( ) A. 经济 B. 政治 C. 人口 D. 文化 3.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学生文化的________特征。( ) A. 过渡性 B. 非正式性 C. 多样性 D. 互补性 4. 人力资源理论是由____________提出的。 ( ) A. 舒尔茨 B. 亚当斯密 C. 约翰杜威 D. 裴斯泰洛齐 5. 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 这体现了________。 ( ) A. 教育的文化功 能 B.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 教育的本质属性 D. 教育的社会属性 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_______。 ( ) A. 规范作用 B. 动力作用 C. 引导作用 D. 爆发作用 7. _______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 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 ) A. 格塞尔 B. 卢梭 C. 霍尔 D. 高尔顿 8. 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 华生 B. 格赛尔 C. 洛克 D. 弗洛伊德 9.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