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虚拟化技术比对分析

虚拟化技术比对分析

硬件虚拟化技术浅析

硬件虚拟化技术浅析 ==================================== 目录 1 硬件虚拟化技术背景 2 KVM的内部实现概述 2.1 KVM的抽象对象 2.2 KVM的vcpu 2.3 KVM的IO虚拟化 2.3.1 IO的虚拟化 2.3.2 VirtIO 3 KVM-IO可能优化地方 3.1 Virt-IO的硬盘优化 3.2 普通设备的直接分配(Direct Assign) 3.3 普通设备的复用 =================================== 1 硬件虚拟化技术背景 硬件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指令集、MMU(Memory Map Unit)以及IO来运行不加修改的操作系统。 传统的处理器通过选择不同的运行(Ring 特权)模式,来选择指令集的范围,内存的寻址方式,中断发生方式等操作。在原有的Ring特权等级的基础上,处理器的硬件虚拟化技术带来了一个新的运行模式:Guest模式[1],来实现指令集的虚拟化。当切换到Guest模式时,处理器提供了先前完整的特权等级,让Guest 操作系统可以不加修改的运行在物理的处理器上。Guest与Host模式的处理器上下文完全由硬件进行保存与切换。此时,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通过一个位于内存的数据结构(Intel称为VMCS, AMD称为VMCB)来控制Guest系统同Host系统的交互,以完成整个平台的虚拟化。 传统的操作系统通过硬件MMU完成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在虚拟化环境中,Guest的虚拟地址需要更多一层的转换,才能放到地址总线上: Guest虚拟地址 -> Guest物理地址 -> Host物理地址 ^ ^ | | MMU1 MMU2 其中MMU1可以由软件模拟(Shadow paging中的vTLB)或者硬件实现(Intel EPT、AMD NPT)。MMU2由硬件提供。

软硬件虚拟化技术问题

软硬件虚拟化技术问题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和功能的丰富,计算机软件开发商普遍开始重点研制计算机软件、硬件“虚拟技术”方面的产品。文章对计算机的虚拟化种类与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软件;硬件;虚拟化技术 [作者简介]刘一威,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信息管理,广东广州,510663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23(2011)01-0030-0003 为了达到广大用户的使用需要,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开始重点研制“虚拟技术”方面的产品。软件、硬件是计算机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必须重视软硬件虚拟化的相关问题。 一、虚拟化种类与相关技术 从计算机理论知识看,虚拟化技术是一种与其他网络技术不同的形式。早期计算机控制模式还局限在远程、多任务控制状态下,但现代控制系统的运用实现了虚拟化操作模式,在相同时间里能对2个以上的操作系统控制,让各个操作指令程序运用于虚拟的CPU中。当前,虚拟化程度划分与

相关技术包括: (一)虚拟化种类 1.完全虚拟。目前,市场上销售虚拟化产业最常见的是借助于各种形式的软件,如:hypervisor等,利用这类软件可以与虚拟服务器、底层硬件等创建一个特殊的抽象层。这种完全虚拟的技术最典型的产品要数VMware公司的Vsphere和微软公司的Hyper-V,能够在操作系统上实现各种虚拟操作。 2.准虚拟化。从系统运行程度上看,完全虚拟化常常要承载众多不同的程序控制,这就使得完全虚拟化成为一种密集型技术的控制器,其掌握的服务数据也相当繁多。为缓解这一状况,准虚拟化技术通常使用对操作系统调整的方式,实现和hypervisor共同操作。 (二)虚拟化相关的技术 1.Intel技术。若从计算机虚拟化技术发展历程看,Virtualization虚拟化技术是运用时间最长的一项。计算机刚刚普及的阶段,Intel虚拟化技术多数运用于服务器、主机等相关装置中。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C功能的改善,Intel技术能把IT优化调整为高性能的框架模式。 2.AMD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硬件结构上形成的虚拟化技术,AMD虚拟化技术能够凭借不同的服务器广泛运用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这对于改善服务器性能是很

三种主要的虚拟化架构类型

目前市场上各种x86 管理程序(hypervisor)的架构差异,三个最主要的架构类别包括: ? I型:虚拟机直接运行在系统硬件上,创建硬件全仿真实例,被称为“裸机”。 ? II型:虚拟机运行在传统操作系统上,同样创建的是硬件全仿真实例,被称为“托管”hypervisor。 ? 容器:虚拟机运行在传统操作系统上,创建一个独立的虚拟化实例,指向底层托管操作系统,被称为“操作系统虚拟化”。 图 1 三种主要的虚拟化架构类型 上图显示了每种架构使用的高层软件“堆栈”,应当指出,在每种模型中,虚拟层是在不同层实现的,因此成本和效益都会不一样。 除了上面的架构类别外,知道hypervisor的基本元素也同样重要,它包括: ? 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它创建、管理和删除虚拟化硬件。

?半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修改软件,让它知道它运行在虚拟环境中,对于一个给定的hypervisor,这可能包括下面的一种或两种:- 内核半虚拟化:修改操作系统内核,要求客户机操作系统 /hypervisor兼容性。 - 驱动半虚拟化:修改客户机操作系统I/O驱动(网络、存储等),如Vmware Tools,MS Integration Components。 操作系统虚拟化:容器 在容器模型中,虚拟层是通过创建虚拟操作系统实例实现的,它再指向根操作系统的关键系统文件,如下图所示,这些指针驻留在操作系统容器受保护的内存中,提供低内存开销,因此虚拟化实例的密度很大,密度是容器架构相对于I型和II型架构的关键优势之一,每个虚拟机都要求一个完整的客户机操作系统实例。 图 2 容器型虚拟化架构 通过共享系统文件的优点,所有容器可能只基于根操作系统提供客户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基本的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也可

毕业论文:浅谈虚拟现实技术

论文虚拟现实技术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 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其核心是建模与仿真。概括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应用领域,涉及的关键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应用与前景展望。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相关应用,信息安全 一.虚拟现实的概念、特征及应用领域 虚拟现实是一种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的新世界,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感觉,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和操作,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提供视、听、触等直观而自然的实时感知,并使参与者“沉浸”于模拟环境中。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其核心是建模与仿真。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各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常用的有立体头盔、数据于套、三维鼠标、数据衣等穿戴于用户身上的装置和设置于现实环境中的传感装置,如摄像机、地板压力传感器等。 (虚拟现实技术穿戴的装备)

GrigoreBurdea和Philippe Coiffet在著作“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一书中指出,虚拟现实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即人们称道的“3I”特性:交互性(interactivity) 、沉浸感(Illusion of Immersion) 和构想性(imagination)。交互性主要是指参与者通过使用专门输入和输出设备,用人类的自然技能实现对模拟环境的考察与操作的程度。沉浸感是虚拟现实最主要的技术特征,它是指参与者在纯自然的状态下,借助交互设备和自身的感知觉系统,对虚拟环境的投入程度。构想性是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使抽象概念具像化的程度。另外还有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所谓多感知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所以,“3I+M”就是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特征。 自1968年Ivan Sutherland发表一篇名为“The Ultimate Display”的论文至今,虚拟现实技术已经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众多的设备可被用于虚拟现实,包括头戴式显示器、数据手套、动作捕捉系统等[1]。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诸如建筑设计、军事仿真、虚拟制造、游戏娱乐、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心理学、环保、文化艺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 二.虚拟现实涉及的关键技术[3] 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系统集成技术,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广角立体显示技术,对观察者头、眼和手的跟踪技术,触觉、力觉反馈技术,立体声、语音输入输出技术。 动态环境建模技术:虚拟环境的建立是VR系统的核心内容,目的就是获取实际环境的三维数据,并根据应用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 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三维图形的生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那么关键就是“实时”生成。为了达到实时的目的,至少保证图形的刷新频率不低于15帧/秒,最好高于30帧/秒。

优势明显 硬件虚拟是关键

优势明显硬件虚拟是关键 目前,一般企业内的服务器仅能达到15%-30%的系统处理能力,绝大部分的负载都低于40%,大部分的处理能力并没有得到利用,IT投资回报率偏低。同样,存储设备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如何让IT资源尽可能多地被用户和应用程序有效使用,一直都是虚拟技术发展的源动力。 经过记者对于主流服务器厂商的采访,总体来看,各厂商宣传的服务器虚拟化能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提供一种服务器整合的方法,减少初期硬件采购成本;其二是简化服务器的部署、管理和维护工作,降低管理费用;其三是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器计算能力;其四是通过降低空间、散热以及电力消耗等途径压缩数据中心成本,通过动态资源配置提高IT对业务的灵活适应力;其五是提高可用性,带来具有透明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服务器应用环境;其六是支持异构操作系统的整合,支持老应用的持续运行;其七是在不中断用户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系统更新;其八是快速转移和复制虚拟服务器,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目前,x86服务器虚拟化策略主要有三种方法:首先是软件的虚拟化。虚拟化软件管理系统资源,并充当主服务器和客户操作系统之间的“翻译器”。使用这种方法,无须改变主机操作系统,但因为负荷增加,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会明显降低;第二种方法是操作系统虚拟化。使用这种方法,主机操作系统和虚拟软件要么是同一个软件,要么实现紧密集成。第三种是基于处理器的虚拟化。在这种方案下,处理器直接支持虚拟化,机器服务于虚拟化软件利用的存储区,由此创建一个物理资源的分割区。采用处理器虚拟化方法,减少了上层软件,从而使服务器的性能全面提升,并获得更高的安全性。 CPU的虚拟化技术是一种硬件方案,支持虚拟技术的CPU带有特别优化过的指令集来控制虚拟过程,通过这些指令集,VMM会很容易提高性能,相比软件的虚拟实现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性能。虚拟化技术可提供基于芯片的功能,借助兼容VMM软件能够改进纯软件解决方案。由于虚拟化硬件可提供全新的架构,支持操作系统直接在上面运行,从而无须进行二进制转换,减少了相关的性能开销,极大简化了

存储虚拟化技术论文

存储虚拟化技术论文 浅谈存储虚拟化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就虚拟存储化技术的概念、主要特点、相关技术、虚拟存储化的作用以及怎样认识虚拟存储化作了有关的描述与解析。 关键词:存储虚拟化技术 计算机存储技术经历了从单个的磁盘、磁带、RAID到存储网络 系统的发展历程,这一路走来似乎缓慢而艰辛,随着存储数据的不断 增长,对存储空间的迫切需求推动着存储虚拟化技术不断向前。 1、什么是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可以理解为把硬件资源抽象化,用虚拟形式来展示它们。虚拟化能够把物理的存储系统从数据驱动的具体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使用户能够随意地按实际需要对有限的存储资源进行分配。 虚拟化可以将多个物理存储资源池合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资源,再对其 实施集中管理或者以逻辑方式将其分成多个虚拟机。 存储虚拟化技术是通过把物理层资源抽象化,从而将一个灵活的、逻辑的数据存储空间展现在用户面前。最基础的存储虚拟化实现是 在主机层,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逻辑卷管理器能够很便捷的为应用 系统和用户分配存储容量。 2、存储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1)虚拟存储为大容量存储系统集中管理提供了一个手段,由网络中的一个环节(如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从而避免了由于扩充存储设 备为管理带来的麻烦。 (2)对于视频网络系统虚拟存储最值得一提的特点是:大幅度提高存储系统整体访问的带宽。多个存储模块组成了当前的存储系统,而 虚拟存储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负载平衡,把每次数据访问所需占用的

带宽十分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存储模块上,这样整个视频网络系统的访问带宽就变大了。 (3)虚拟存储技术使得存储资源管理变得更加灵活,能够把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集中管理统一分配使用,有效保障了用户以往对存储设备的投资。 (4)虚拟存储技术能够通过相关管理软件,为网络系统提供许多其它的功能,现在比较流行的如无需服务器的远程镜像、数据快照等技术。 3、相关存储技术 现在虚拟存储的发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它的拓扑结构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对称式与非对称式。对称式虚拟存储技术是指虚拟存储控制设备与存储软件系统,交换设备集成为一个整体,内嵌在网络数据传输路径中;非对称式虚拟存储技术是指虚拟存储控制设备独立于数据传输路径之外。而从它的实现原理来看也有两种方式:即数据块虚拟与虚拟文件系统。 3.1对称式虚拟存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3.1.1大容量高速缓存的应用,使数据传输速度明显提高 缓存是位于主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I/O路径上的中间介质被存储系统广泛采用的。当主机向存储设备读取数据时,会先把与当前数据存储位置相关联的数据读到缓存中,并将多次调用过的数据保留在缓存中;当主机读/写数据时,缓存这个中间介质就能够大大提高读/写速度。 3.1.2多端口并行技术,使I/O瓶颈消于无形 传统的存储设备中控制端口与逻辑盘之间关系就是一一对应,访问一块硬盘只能通过一个特定的控制器端口。但在对称式虚拟存储设备中,SANAppliance的存储端口与LUN的关系是虚拟的,即多台主机可以通过多个存储端口(最多8个)同时并发访问同一个LUN;在光纤通道100MB/带宽的大前提条件下,并行工作的端口数量越多,数据带宽就越高。

无盘工作站与虚拟化桌面技术对比

无盘工作站与虚拟化桌面 技术对比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无盘工作站与虚拟化桌面技术对比本文仅从管理复杂性,成本以及安全性等企业级关键特性来对无盘工作站与虚拟桌面对比。 相似点: 1、前端设备均不提供数据存储; 2、均为简化系统管理员管理工作量而设计的架构; 差异: 1、无盘工作站要求前端PC或瘦客户机有强大的运算能力,而虚拟桌面方式对前端瘦客户机设备的性能几乎没有要求。 虚拟化桌面与无盘工作站的优劣: 管理 1、无盘工作站要求前端硬件型号及配置一致,扩展性较差。而瘦客户机访问虚拟桌面时采用的是统一架构与协议,与瘦客户机及后端服务器品牌及型号均无要求。 2、无盘工作站具有PC的大部分缺点,例如:终端管理比较复杂、成本较高、易损坏等。而瘦客户机是一种实时客户端。其优点包括:硬件成本低廉,可以瞬间开机,而且相对无盘工作站方式来说更加安全。 安全性

1、无盘工作站与传统PC的唯一不同就是将本地的硬盘移除,但用户数据仍会驻留在工作站的内存中,非常容易被窃取。而虚拟桌面的运算均驻留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保证了数据及应用的安全性。 2、使用无盘工作站方式,用户仍然可以通过传统的打印,移动介质等途径窃取数据。而虚拟桌面前端的瘦客户机本身不驻留任何的数据,非提供高级别的安全功能开关选项。 3、无盘服务器不具有企业级的高可用及灾备等关键功能,一旦服务器停机或网络中断将造成前端用户的工作会话及数据丢失。而虚拟桌面后端的服务器可以实现如高可用性,在线迁移,实时容灾等企业级关键特性。即使前端瘦客户机损坏或网络中断,用户的所有操作及数据均驻留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 可靠性 1、采用无盘工作站方式对客户端及服务器的资源要求均很高,当无盘工作站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速度会变得缓慢,同时整体系统的稳定性不高,由此带来的维护成本也较高。 2、无盘工作站使用广播协议与无盘服务器进行连接,对网络要求非常高。同时对网络中其他应用系统有较大干扰。 无盘和虚拟桌面方案比较图表如下:

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

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 《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 里给大家转摘到。篇一:主流的四大虚拟化架构对比分析 主流四大虚拟化架构对比分析 云计算平台需要有资源池为其提供能力输出,这种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存 储能力和网络能力,为了将这些能力调度到其所需要的地方,云计算平台还需要对能力进行调度管理,这些能力均是由虚拟化资源池提供的。 云计算离不开底层的虚拟化技术支持。维基百科列举的虚拟化技术有超过 60种,基于X86(CISC)体系的超过50种,也有基于RISC体系的,其中有 4 种虚拟化技术是当前最为成熟而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别是:VMWARE的ESX、微软的Hyper-V、开源的XEN和KVM。云计算平台选用何种虚拟化技术将是云计算建设所要面临的问题,文章就4种主流虚拟化技术的架构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形成资源池计算能力的物理设备,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基于RISC的大小型机,另一种是基于CISC的 X86服务器。大小型机通常意味着高性能、高可靠性 和高价格,而X86服务器与之相比有些差距,但随着Inter和AMD等处理器厂商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本只在小型机上才有的技术已经出现在了X86处理器上,如64位技术、虚拟化技术、多核心技术等等,使得X86服务器在性能上突飞猛进。通过TPC组织在20XX年3月份所公布的单机计算机性能排名中可以看出,4路32核的X86服务器性能已经位列前10名思想汇报专题,更重要的是X86服务器的性价比相对小型机有约5倍的优势。因此,选择X86服务器作为云计算资源池,更能凸显出云计算的低成本优势。 由于单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大,以单机资源为调度单位的颗粒度就 太大了,因此需要有一种技术让资源的调度颗粒更细小,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和充分

X86体系结构虚拟化主要技术简要分析

X86体系结构虚拟化主要技术简要分析 摘要:本文从x86体系结构及其发展入手,基于x86虚拟化技术难点讲解,结合专利申请技术梳理,对x86架构虚拟机技术中硬件虚拟机技术和操作系统虚拟机 技术发展作了详尽分析。可以了解:随着硬件微小化、资源节约化、物理机安全 化等方面需求的增加,硬件虚拟机技术和操作系统虚拟机技术均在减少资源占用、提高安全性、提升虚拟机管理等方面探索不断改进的方式方法。经过本文对x86 体系结构虚拟化技术的梳理,期望可以对该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x86;虚拟化;专利技术;分析 1.1 x86体系结构 通常,比较流行的两大处理器体系结构是MIPS公司的MIPS32/64指令集为 代表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体系结构,和以Intel公司的x86为代表的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处理器体系结构。RISC处理器可用指令较少,便于执行较简单的功能。 X86是使用x86指令集体系结构的所有微处理器家族系列的一类署名。x86 最初由 Intel 公司发明,由开始的 16 位结构发展到今天的 64 位结构。X86由8086 微处理器开始,8086在三年后为IBM PC所选用,之后x86便成为了个人计算机 的标准平台,成为了历来最成功的CPU架构。 1.2X86体系结构发展 8086是16位处理器,直到1985年32位的80386的开发,这个架构都维持 是16位。接着一系列的处理器表示了32位架构的细微改进,推出了数种的扩充,直到2003年AMD对于这个架构发展了64位的扩充,并命名为AMD64。后来 Intel也推出了与之兼容的处理器,并命名为Intel 64。两者一般被统称为x86-64 或x64,开创了x86的64位时代。 2.1 X86虚拟化技术难点 虽然X86架构在PC市场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但是由于其在初始设计时, 并没有考虑到虚拟化需求,所以它对虚拟化的支持不够, X86的ISA有17条敏感指令(比如LGDT等)不属于特权指令。也就是说,当虚拟机执行到这些敏感指 令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到整个机器的稳定。同时还有许多X86 虚拟化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未被研究。 2.2 X86虚拟化技术专利化概述 第一件x86架构下虚拟技术的先期研究性专利申请出现于1996年,随着服 务器虚拟技术逐渐被尝试引入到PC平台,x86虚拟技术在1998-2001年进入最早 应用者的探索阶段,因而专利申请数量一直持续低量状态;随着虚拟化逐渐项PC 服务器领域渗透,2002-2005年进入x86虚拟机中主流有限应用的开发和测试阶段,专利申请量相较于前一阶段有所上升,且保持上升态势;随着x86虚拟技术 的逐渐成熟,大量x86虚拟技术投入到生产系统以及企业标准化应用当中,例如 免费的商业级可用性的虚拟化产品移入到那些新进入虚拟化世界的用户中,伴随 着虚拟架构不断完善,从2006年开始,x86虚拟机及其相关改进专利申请大量涌现,并在2011增幅再度加大,持续保持增长状态,专利申请从2006年42件上 升到2014年的250件。2016年后,虽然存在其他架构下的虚拟技术研究兴起, 但x86架构虚拟机的专利申请量这一上升态势将会持续保持。

三大网络厂商网络虚拟化技术【Cisco VSS、H3C IRF2、huawei CSS】解析

三大网络厂商网络虚拟化技术【Cisco VSS、H3C IRF2、huawei CSS】解析 Cisco H3C huawei 随着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虚拟化应用成为了近几年在企业级环境下广泛实施的技术,而除了服务器/存储虚拟化之外,在2012年SDN(软件定义网络)和OpenFlow大潮的进一步推动下,网络虚拟化又再度成为热点。不过谈到网络虚拟化,其实早在2009年,各大网络设备厂商就已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并已服务于网络应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主流的网络虚拟化技术。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虚拟交换机链路VSL 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活跃交换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心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 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服务器虚拟化硬件配置需求计算方法

服务器虚拟化硬件配置需求计算方法例如每个虚拟机需要1个CPU,2G内存,100G硬盘,100Mbps的网络带宽,数量为200个虚拟机等。比如需要运行的虚拟机有16个,每个虚拟机分配2个虚拟CPU,那么总共需要的虚拟CPU数量为16*2=32个,最少需要32/8=4个逻辑处理器,如果采用的是双核CPU,那么最少需要2颗双核CPU。 例如每个虚拟机需要1个CPU,2G内存,100G硬盘,100Mbps的网络带宽,数量为200个虚拟机等。 1. 处理器:Hyper-V R2最多能利用到主机的64个Logical Processor,同时一个Logical Processor能支持运行8个虚拟Processor,即如果是一台一个CPU的单核处理器主机,最多运行8个虚拟机。在Hyper-V R2中考虑到性能因素,我们在一台宿主机上最多能运行384个虚拟机(假设每个虚拟机只有一个虚拟Processor)。例如,如果我们要在一台宿主机上运行200个Win 7,宿主机最少得拥有25核(25*8=200),折算成2的幂,就是32核。这当然是建立在每个Win 7只分配一个虚拟CPU的前提上。如果每个Win 7需要2 CPU,那200*2=400,就超过384的上限了,就不能全部在一台宿主机上运行了。 比如需要运行的虚拟机有16个,每个虚拟机分配2个虚拟CPU,那么总共需要的虚拟CPU数量为16*2=32个,最少需要32/8=4个逻辑处理器,如果采用的是双核CPU,那么最少需要2颗双核CPU。 2. 处理器:缓存越大越好,尤其在虚拟处理器和物理处理器间的比值很高的时候。 3. 内存:Host RAM = (VMRamRequirementMB x #ofVMs) + (#of VMs x 32MBVMOverhead ) + (512MBHost)。按我举的例子来讲,宿主机内存=2G*200+200*32MB+512MB=406.75 GB,当然我们可以做一些冗余,取512GB(企业版和数据中心版能支持到2TB的内存) 4. 网络:如果网络数据传输量很大,可以安装多块网卡,在一块网卡上绑定多个虚拟机。例如每个虚拟机需要100Mbps,那主机有可能需要20块1000Mbps的网卡,每个网卡绑定10个虚机。 5. 存储:推荐使用固定尺寸的VHD文件作为虚拟机的硬盘文件,推荐后台连接一个SAN 作存储资源,例如总存储容量需要100G*200

各大主流虚拟桌面分析

(思杰)创建于年,是应用交付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产品之一虚拟桌面基础架构,侧重在传统地虚拟化架构,涉及到应用及桌面层面地虚拟化需求,为企业开创端对端企业应用传递基础架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是首次将虚拟化桌面推向了主流市场,它可以服务于数以千计地员工.与适用于少数用户地第一代虚拟桌面()解决方案不同,采用了全新地交付技术.这种方式可提高投资回报率,简化管理工作,使企业中地每位员工都能享受到虚拟化地优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是虚拟桌面化地理想选择,它可以随时随地支持各种设备,能通过任何、苹果机、瘦客户端和智能电话访问桌面和企业应用.利用思杰技术,通过任何网络、在任何设备上交付高清用户体验,提供比传统更高地可靠性和可用性.采用交付技术,部门能够在任何设备上向所有用户交付各种类型地虚拟桌面().部门能够控制数据访问,减少管理地桌面镜像,消除系统冲突并减少应用回归测试.添加、更新和删除应用地操作很简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提供地是开放地架构,可与现有系统管理程序、存储和基础架构一同使用.无论使用、、还是,均可提供支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红帽()企业虚拟化桌面版,整个桌面环境成为托管在中央数据中心服务器上地虚拟桌面.用户使用低成本地瘦客户端或专用地连接这些虚拟桌面化.它可为用户提供卓越地体验,以及跨平台地和虚拟桌面支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目前,红帽地企业级虚拟化桌面还处在测试版本阶段,在红帽官网上显示"即将面世".笔者从红帽官网指定地产品代理商了解到:预计今年底会发布.其中版本和价格,以及如何购买.需要等到发布时一并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微软 作为操作系统地主力厂商微软,不仅是全球最大地软件提供商,在虚拟化领域上同样另人瞩目.在桌面虚拟化方面,微软提供了一个从数据中心到桌面完整地套件.提供了终端服务,实现了对整个桌面操作系统系列或特定地应用程序演示地虚拟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是提供地众多桌面优化解决方案之一,可以帮助组织优化基础架构.它融合了微软和合作伙伴地技术,支持集中化管理桌面、应用程序和数据.使用这个具有成本效益地解决方案,企业人员能够集中管理基于物理、虚拟和会话地桌面,可以集中用户数据,加快应用程序交付速度.最终用户可以从丰富地远程体验、高度地安全、对信息地灵活访问和提高地商业连续性中受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在过去地几年中,凭借服务器虚拟化成为虚拟化市场老大,尤其是对桌面虚拟化地重视力度加强.自从年月,推出了以来,成为业界惟一专门用于实现桌面虚拟化地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桌面虚拟化环境确立了一个新地质量、成本和可伸缩性标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通过立即虚拟化现有地应用程序,着手迁移到,可消除用户对操作系统地依赖.然后,只需通过复制应用程序文件而非安装它们,就可将虚拟化应用程序部署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目前,在桌面虚拟化领域地主要技术仍然基于,年同样将桌面虚拟化放到很重要地战略地位.凭借着地产品广受信赖,未来,在桌面虚拟化上定能继续引领市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服务器虚拟化分析报告-概要

服务器虚拟化相关技术 分析报告 2014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分析概述 (3) 一、背景调研 (3) 二、检索及分析内容 (3) 第二章服务器虚拟化专利态势及技术研发分析 (5) 一、专利态势及技术研发分析 (5) (1)服务器虚拟化专利公开趋势分析 (5) (2)服务器虚拟化专利地域分析 (6) (3)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服务器虚拟化发明人分析 (7) (5)服务器虚拟化竞争对手分析 (8) 二、技术最新情报解析 (8)

第一章分析概述 一、背景调研 集群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强,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群使用中出现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集群中大量的资源因得不到充分利用而效率低下,并且资源的使用没有得到有效的隔离,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基于上述原因,一种旨在提高集群资源利用率,提高应用和服务的安全性的技术——虚拟化技术应用而生。 虚拟化技术是解决服务器数量增多带来的管理压力以及硬件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一把利器。引入虚拟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器整合:将多台利用率较低的机器上的负载整合到少数几台或一台机器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硬件、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创建多个操作系统或运行环境:在同一台机器上创建多个不同的系统或运行环境,每个系统的最大资源占用量及调度优先级可以动态调整,通过确保某些系统指定的资源占用量或增大其优先级来提高服务质量。硬件及其配置的虚拟:虚拟机可以为运行在其上的应用程序提供底层物理机器所没有的硬件及其配置,如SCSI驱动、多处理器、千兆以太网网卡等,不需要购买新硬件即可满足一些应用程序对硬件的特殊要求。应用和服务的无缝、动态迁移:利用虚拟技术,应用和服务的无缝动态迁移、备份、恢复变得更加快速简便和易管理,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可支持移动计算。构建可信计算平台:虚拟机之间以及虚拟机和虚拟抽象层之间是安全隔离的,某个虚拟机的崩溃不会影响其他虚拟机的正常运行。这样就可以将不可信的应用程序放到一个单独的虚拟机中运行,以防止故障和错误的蔓延,消除对其他程序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构建可信计算平台中,虚拟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 二、检索及分析内容 本分析对服务器虚拟化相关专利进行了世界范围内的专利检索,检索采用德温特世界范围专利引文库,以该专利数据为基础对其虚拟化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从战略层面为汉柏的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和专利风险预防提供借鉴参考。 具体分析项如下:

polycom虚拟化解决方案硬件资源要求

DATA SHEET Polycom? RealPresence? Platform, Virtual Editions Virtualize your mission-critical video and voice applications and increase the flexibility, manage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your deployment. The software evolution The Polycom? RealPresence? Platform is the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that makes video collaboration always available to everyone across any network, protocol, application or device of choice. With the rise of the virtualized datacenter, Polycom has evolved the components of the RealPresence Platform to support virtual software deployment strategies—increasing the flexibility, manage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your video deployment. The RealPresence Platform can now can now be deployed instantly as software, making video and voice collaboration simple and scalable in any environment. Hardware independence The components of the Polycom? RealPresence? Platform, Virtual Editions are 100% independent from the physical hardware, and work with any and all opera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that run on standard servers. This allows IT managers to consolidate x86 servers along with their network and storage resources into a unified pool, where video and voice applications run alongside other business applications in the virtual datacenter. Virtual editions of the RealPresence Platform speed installation for faster time-to-service, provide single pane of glass for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and allow IT managers to plan and optimize resources. Industry-leading investment protection for hybrid environments For customers who have already invested in hardware components of the Polycom RealPresence Platform, the virtual editions offer an easy transition to software by working seamlessly with existing hardware infrastructure. This architecture eliminates collaboration silos caused by systems that don’t talk to each other, including support for emerging standards such as SVC. Virtual editions of the platform are standards-based and natively interoperable with UC solutions that already exist in a customer network, and also with third-party vendor solutions, giving customers the best investment protection in the industry. A lean, dynamic organization The result is a flexible approach to video architecture—producing significant savings in capital and operational costs. IT managers can dynamically spin-up or spin-down video services based on demand, making the whole organization more agile, more responsive, and more connected. Benefits ? Increases agility—Easily spin-up and spin-down video capacity based on your organization’s changing needs ? Increases resilience—Software provides better disaster recovery and easier backups for business continuity ? Reduces deployment time—Software is quick and easy to deploy, especially for trials and proof-of-concepts ? Reduces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Virtual appliances and applications use your IT resources more efficiently, supporting datacenter consolidation ? Aligns with strategic IT policies—Add video infrastructure to your existing virtualized datacenter ? Aligns with procurement policies — Purchase software the with the same CapEx or lease program as your existing platform components ? Provide flexibility and choice—Supports hybrid environments with seamless interoperability with existing hardware components

桌面虚拟化技术发展分析

桌面虚拟化技术发展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桌面虚拟化技术(VDI)发展分析

目录 1.1 桌面虚拟化现状与发展 (3) 1.1.1 虚拟桌面简介 (3) 1.1.2 虚拟化技术 (4) 1.1.3 虚拟桌面/应用的优势 (19) 1.1.4 常用三维虚拟桌面平台分析 (20) 1.1.5 虚拟桌面需求分析 (23) 1.1.6 桌面虚拟化安全需求分析 (26)

1.1桌面虚拟化现状与发展 1.1.1虚拟桌面简介 桌面虚拟化“Desktop Virtualization (或者成为虚拟桌面架构“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VDI概念最早由桌面虚拟化厂商VMware提出,目前已经成为标准的技术术语。虽然借用了传统的瘦客户端的模型,但是让管理员与用户能够同时获得两种方式的优点: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同时用户能够获得完整PC的使用体验。 在后端,虚拟化桌面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来实现: 运行若干Windows虚拟机的Hypervisor,每个用户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到他们的VM (虚拟机)。 安装Windows系统的服务器,每个用户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到服务器。(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作bladed PC(刀片PC)) 无论何种方式,都是让终端用户使用他们想使用的任何设备。他们可以从任何地方连接到他们的桌面,IT人员可以更易于管理桌面,数据更安全,因为它位于数据中心之内。 VDI方式最有趣的是,虽然这些技术是新兴的,但把桌面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的概念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与传统的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解决方案最主要的区别是,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解决方案在于为Windows的共享实例提供个性化的桌面,而VDI的解决方案是为每个用户提供他们自己的Windows桌面机器。 能提供虚拟桌面的厂商有国外的VMware,Citrix和微软Hyper-v,的自己研制的Cloudview,集成了虚拟桌面和云计算的功能,包括对外提供云桌面、云应用和云服务等。 将桌面操作系统虚拟化带来很多好处,包括: ●数据更安全,通过策略配置,用户无法将机密数据保存在本地设备上,只能在数据 中心进行存储,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提高网络安全,由于只使用需要开放有限几个端口,所以可以实现网络的逻辑隔离 和严格控制,在不影响应用的前提下,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性;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到被授权的桌面与应用; ●终端设备支持更广泛,可以通过PC,瘦客户端、甚至是手机来访问传统PC上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