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拔高篇)【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拔高篇)【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拔高篇)【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拔高篇)【答案】

课时练:第十一章《三角形》(拔高篇)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以下条件,不能使△ABC≌△DCB的是()

A.AB=DC B.∠A=∠D C.AC=DB D.∠ACB=∠DBC 2.已知,如图,在△ABC中,∠CAD=∠EAD,∠ADC=∠ADE,CB=5cm,BD=3cm,则ED的长为()

A.2cm B.3cm C.5cm D.8cm

3.如图,在△ABC中,AB=AC,∠A=112°,E,F,D分别是AB,AC,BC上的点,且BE=CD,BD=CF,则∠EDF的度数为()

A.30°B.34°C.40°D.56°

4.花花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①、②、③)、④),若要配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

A.第①块B.第②块C.第③块D.第④块

5.下列说法:(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有两边和一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的外角和是180°(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

6.已知△AB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长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7.如图,已知AB=AC,AF=AE,∠EAF=∠BAC,点C、D、E、F共线.则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AFB≌△AEC;

②BF=CE;

③∠BFC=∠EAF;

④AB=BC.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

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DE=3,BD=2CD,则BC=()

A.7 B.8 C.9 D.10

9.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DE⊥AB,DF⊥AC,DE=DF,G是AC上一点,DG∥AB,下列一定正确的是()

①△ADE≌△ADF;②BE=CF;③AG=DG.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0.如图,OC平分∠MON,P为OC上一点,PA⊥OM,PB⊥ON,垂足分别为A、B,连接AB,得到以下结论:(1)PA=PB;(2)OA=OB;(3)OP与AB互相垂直平分;(4)OP平分∠APB,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若△ADE≌△BDE≌△BDC,则∠DBC的度数为.

12.在△ABC中,已知∠A=60°,∠ABC的平分线BD与∠ACB的平分线CE相交于点O,∠BOC的平分线交BC于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BOE=60°,②∠ABD=∠ACE,③OE=OD④BC=BE+CD

13.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DB交于点E,AB=CD,AC=DB,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

有对.

14.如图,AB=AC,AD=AE,点B、D、E在一条直线上,∠BAC=∠DAE,∠1=35°,∠2=30°,则∠3=度.

15.如图,在△ABC中,AB=AC,D,E,F分别在BC,AC,AB上的点,且BF=CD,BD=CE,∠FDE=α,则∠A的度数是度.(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

16.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

(1)求证:AD平分∠BAC;

(2)已知AC=16,DE=4,求△ADC的面积.

17.如图,在△ABC中,∠A=90°,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点D作DE⊥BC于点E.(1)求证:△ACD≌△ECD;

(2)若BE=EC,求∠ADE的度数.

18.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连接EF交AD于点O,∠BAC=60°.

探究: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发现:DO与A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

19.已知,在△ABC中,AC=BC.分别过A,B点作互相平行的直线AM和BN.过点C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M,BN于点D,E.

(1)如图1.若CD=CE.求∠ABE的大小;

(2)如图2.∠ABC=∠DEB=60°.求证:AD+DC=BE.

20.如图,已知△ABC中,BE平分∠ABC,且BE=BA,点F是BE延长线上一点,且BF=BC,过点F作FD⊥BC于点D.

(1)求证:∠BEC=∠BAF;

(2)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CD=2,求EF的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解:∵∠ABC=∠DCB,BC=CB,

要使得△ABC≌△DCB,

可以添加:∠A=∠D,AB=DC,∠ACB=∠DBC,故选:C.

2.解:∵∠CAD=∠EAD,AD=AD,∠CDA=∠EDA,∴△ADC≌△ADE(ASA),

∴DE=CD,

∵BC=5cm,BD=3cm,

∴CD=2cm,

∴DE=2cm,

故选:A.

3.解:∵AB=AC,∠A=112°,

∴∠B=∠C=34°,

在△BDE和△CFD中,

∴△BDE≌△CFD(SAS),

∴∠BED=∠CDF,∠BDE=∠CFD,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提升篇)(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提升篇) (含答案)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所给的四组条件,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AB=4cm,BC=3cm,AC=5cm B.AB=2cm,BC=6cm,AC=4cm C.∠A=∠B=∠C=60°D.∠A=30°,∠B=60°,∠C=90°2.如图,在△ABC中,∠C=90°,DE⊥AB于点E,CD=DE,∠CBD=26°,则∠A的度数为() A.40°B.34°C.36°D.38° 3.如图,已知AC=AD,∠ACB=∠ADB=90°,则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5.如图,△ABC≌△A'B'C,∠BCB'=30°,则∠ACA'的度数为()

A.30°B.45°C.60°D.15° 6.如图,D为△ABC边BC上一点,AB=AC,∠BAC=56°,且BF=DC,EC=BD,则∠EDF 等于() A.62°B.56°C.34°D.124° 7.如图,△ABC中,AB=5,AC=4,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C于D和E,再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二分之一DE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连接AF 并延长交BC于点G,GH⊥AC于H,GH=2,则△ABG的面积为() A.4 B.5 C.9 D.10 8.如图,BD=BC,BE=CA,∠DBE=∠C=62°,∠BDE=75°,则∠AFE的度数等于() A.148°B.140°C.135°D.128° 9.如图,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交AC于点E,AE=CE,FC∥AB,若AB=3,CF=5,则BD的长是()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考试复习题一(含答案) (78)

人教版_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的性质考试复习题一(含答案) 如图,A 类、B 类卡片为正方形()2,b a b C <<类卡片为长方形,小明拿来9张卡片(每类都有若干张)玩拼图游戏,他发现用这9张卡片刚好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不重叠也不留缝隙) ,那么他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________(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2a +b 或a +2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张A 类正方形卡片、1张B 类正方形卡片和4张C 类长方形卡片的和,或等于1张A 类正方形卡片、4张B 类正方形卡片和4张C 类长方形卡片的和,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这9张卡片刚好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有两种情况:

∵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4a 2+b 2+4ab =(2a +b )2,或a 2+4ab +4b 2=(a +2b )2, ∴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a +b 或a +2b . 故答案为:2a +b 或a +2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解题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72.若0x y +=,且0xy ≠,则 2353x y x y -=+________. 【答案】2.5 【解析】 【分析】 先把0x y +=变形为x y =-,然后把变形后的x y =-代入 2353x y x y -+,化简即可. 【详解】 解:∵0x y +=,且0xy ≠ ∴x y =-,0x ≠,0y ≠ 把x y =-代入2353x y x y -+可得 232355535322 x y y y y x y y y y ----====+-+- 2.5 故填2.5. 【点睛】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检测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7,其周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A.3 B.6 C.7 D.8 2.下列说法:①△ABC的顶点A就是∠A,②三角形一边的对角也是另外两边的夹角; ③三角形的中线就是一顶点与它对边中点连接的线段; 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就是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5,x,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5 C.3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主备人朱云龙审核八年级数学组审批授课人 时间 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轴对称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二、合作探究 (1)如图: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请你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A`B`C` (3) 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车牌的号码吗? 在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不变,发生相反 变化。 四、达标运用 1.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线段 C正方形 D圆 2.以下国旗图案中,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加拿大摩洛哥约旦英国肯尼亚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五、总结反思 课堂记录 或学法指导 学习 目标 (1)通过实识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 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2)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加强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归纳能力等各方 面能力的培养。 学习 重点 由具体情境抽象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 概念 学习 难点 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欣赏下面几张美丽的图片, (2)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 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______。图形上能够重合的点叫。 分别在上面图形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轴对称:欣赏下面几幅图片,并完成问题。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条直线成,这条直线叫做。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如图, 写出一对对称点是。 3.轴对称的性质 上图中点A和F的连线与直线MN有什么样的关系? 同理,点C和D,点B和E的连线也被直线MN,图中相等的线段 有:,相等的角有:。 可以概括为: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 轴,对应线段,对应角。 知识链接: 书写等级:测评得分: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课时练(附答案共54页)

重点中学教学资源整理人教版初二上册 全 册 课 时 练 (精编答案版共54页) 第 1 页共53 页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专题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2 B.18 C.19 D.20 2.如图所示,第1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第3个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6个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个. 3.阅读材料,并填表: 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 完成下表: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 专题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确定未知字母的范围 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6<a<-3 B.-5<a<-2 C.2<a<5 D.a<-5或a>-2 5.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如果b=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 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8,且x是不等式 2 2 x+ > 12 3 x - -的正整数解,试求第 三边x的长.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温馨提示】 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 【方法技巧】 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第十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课时练:第十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的是()A.x+1=2(x﹣1)B.x﹣1=2(x+1)C.x﹣1=2 D.x+1=2 2.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变形正确的是() A.﹣1+x=1+3(2﹣x)B.﹣1+x=﹣1﹣3(x﹣2) C.1﹣x=﹣1﹣3(x﹣2)D.1﹣x=1﹣3(x﹣2) 3.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 A.m=﹣1 B.m=1 C.m=﹣2 D.m=2 4.若分式的值总是正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是正数B.a是负数C.a>D.a<0或a>5.如果把分式中的x,y同时扩大为原来的4倍,那么该分式的值()A.不变B.扩大为原来的4倍 C.缩小为原来的D.缩小为原来的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变形正确的是() A. B. C. D. 7.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A.不变B.缩小5倍C.扩大2倍D.扩大5倍 8.暑假期间,某科幻小说的销售量急剧上升.某书店分别用600元和800元两次购进该小

说,第二次购进的数量比第一次多40套,且两次购书时,每套书的进价相同.若设书店第一次购进该科幻小说x套,由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A.B. C.D. 9.将()﹣1,(﹣3)0,(﹣2)3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A.()﹣1<(﹣3)0<(﹣2)3B.(﹣3)0<(﹣2)3<()﹣1 C.(﹣2)3<()﹣1<(﹣3)0D.(﹣2)3<(﹣3)0<()﹣1 10.“双11”前,小明的妈妈花了120元钱在淘宝上购买了一批室内拖鞋,在“双11”大减价期间她发现同款的拖鞋单价每双降了5元,于是又花了100元钱购买了一批同款室内拖鞋,且比上次还多了2双.若设拖鞋原价每双为x元,则可以列出方程为()A.B. C.D.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当x=时,分式的值为0. 12.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有增根,则a的值. 13.可乐和奶茶含有大量的咖啡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青少年每天摄入的咖啡因不能超过 0.000085kg,将数据0.00008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4.南昌至赣州的高铁于2019年年底通车,全程约416km,已知高铁的平均速度比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快100km,人们的出行时间将缩短一半,求高铁的平均速度.设高铁的平均速度为x,则可列方程:. 15.已知x2+5x+1=0,那么x2+=. 三.解答题(共50分) 16.解分式方程: (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数学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以下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3=﹣6 B. C.a2?a3=a5 D.3a+2a=5a2 3.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4 B. 3,5,8 C. 5,5,11 D. 4,9,6 4. 在,,,,中,分式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5. 一个四边形,截一刀后得到新多边形的内角和将 A. 增加180° B. 减少180° C. 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2+2x+3=(x+1)2+2 B.(x+y)(x﹣y)=x2﹣y2 C.x2﹣xy+y2=(x﹣y)2 D.2x﹣2y=2(x﹣y) 7. 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 A. BD=DC,AB=AC B. ∠ADB=∠ADC,BD=DC C. ∠B=∠C,∠BAD=∠CAD D. ∠B=∠C,BD=DC 8. 将分式中的x,y的值同时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 A. 扩大6倍 B. 扩大9倍 C. 不变 D. 扩大3倍 9. 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4和9,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 长是 A. 13 B. 17 C. 22 D. 17或22 10. 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 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是4cm2,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 A. 2cm2 B. 1cm2 C. 0.25cm2 D. 0.5cm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2015年10月.我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人类作出了突出贡献.疟原虫早期期滋养体的直径约为0.00000122米,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米. 12. 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13. 已知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45°,则从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可以作_______条对角线. 14、若4 b a= +,ab = 3,则_________ b a2 2= +. 15. 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_____. 16. 已知点A(m+3,2)与点B(1,n﹣1)关于y轴对称, 则代数式(m+n)2017的值为. 17. 9x2﹣mxy+16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18. 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 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2,则△A5B5A6的边长为___.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第10题图 第7题图第18题图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至十三章数学提高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培优题 1、△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24㎝和30㎝两部分,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2、如图,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E交于点O,且∠ABC=36°,∠C=76°,求∠DAF和∠DOE的度数. 3.在边长为3的等边△ABC的AB边上任取一点D,作DF⊥AC交AC于F,在BC的延长线上截取CE=AD,连接DE交AC于G,求FG的值。 4.(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试说明 ∠BOC=90°+ 2 1 ∠A。 (2)如图所示,在△ABC中,BD、CD分别是∠ABC、∠ACB的外角平分线,试 说明∠D=90°- 2 1 ∠A。 (3)如图所示,已知BD为△ABC的角平分线,CD为△ABC外角∠ACE的平分线,且与BD交于点D,试说明∠A=2∠D。 F D E B A G

A B C D E 图2 F E C A D 5.已知,AC⊥CE,AC=CE,∠ABC=∠EDC=900,证明:BD=AB+ED. 6.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AE,BF交于点O,∠AOF= 90°.求证:BE=CF. 7.(1)把一大一小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即EC=CD,AC=BC)如图1放置,点D 在BC上,连结BE,AD,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求证:(1)ΔACD≌ΔBCE (2)AF⊥BE. A B C O A B C D A B C D (1) (2) (3)

E D C A H F C (2)把左边的小三角板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放置,问AF 与BE 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8. 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 ①求证:△BCE ≌△ACD ;②求证:CF=CH ; 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④FH||BD. 9.已知:在⊿ABC 中,∠A=900,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10.已知:在⊿ABC 中,∠A=900,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证:∠ADB=∠FDC 。 11.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MA ⊥NA 。 12、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O 为BC (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 =BM ,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初二数学八上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复习和常考题型练习

第十三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 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 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5)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 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6)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③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 称轴上。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①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②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③点(x, 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6)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 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常考例题精选 1.(2015·三明中考)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2015·日照中考)下面所给的交通标志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配套练习答案(八年级数学上册)

配套练习答案(八年级数学上 册) 数学练习册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1 1.略. 2.DE, ∠EDB ,∠E. 3.略. 4.B 5.C 6. AB=AC,BE=CD,AE=AD, ∠BAE= ∠CAD 7. AB ∥EF,BC∥ED. 8. (1)2a 2b;(2)2a 3b;(3) 当n 为偶数时,n2(a b); 当n 为奇数时,n-12a n 12b. 1.2 第 1 课时

1.D 2.C 3.(1)AD=AE;(2) ∠ADB= ∠AEC. 4. ∠1= ∠2 5. △ABC ≌△FDE(SAS) 6. AB ∥CD. 因为△ABO ≌△CDO(SAS). ∠A= ∠C. 7. BE=CD. 因为△ABE ≌△ACD(SAS).

第 2 课时 1.B 2.D 3.(1) ∠ADE= ∠ACB ;(2) ∠E= ∠B. 4. △ABD ≌△BAC(AAS) 5.(1) 相等,因为 △ABE≌△ CBD(ASA);(2)DF=EF, 因为△ ADF ≌△ CEF(ASA).6. 相等,因为△ABC ≌△ADC(AAS). 7.(1) △ ADC ≌△ AEB;(2)AC=AB,DC=EB,BD=EC; ∠ ABE= ∠ ACD, ∠BDO= ∠CEO,∠BOD= ∠COE. 第 3 课时 1.B 2.C 3.110 ° 4.BC 的中点.因为△ABD ≌△ ACD(SSS).5en. 正确.因为△DEH ≌△DFH(SSS). 6.全等.因为△ABD ≌△ACD(SSS). ∠BAF= ∠CAF. 7.相等,因为△ABO ≌△ACO(SSS). 1.3 第 1 课时

2018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数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以下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3=﹣6 B . C.a2?a3=a5 D.3a+2a=5a2 3.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4 B. 3,5,8 C. 5,5,11 D. 4,9,6 4. 在,,,,中,分式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5. 一个四边形,截一刀后得到新多边形的内角和将 A. 增加180° B. 减少180° C. 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2+2x+3=(x+1)2+2 B.(x+y)(x﹣y)=x2﹣y2 C.x2﹣xy+y2=(x﹣y)2 D.2x﹣2y=2(x﹣y) 7. 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 A. BD=DC,AB=AC B. ∠ADB=∠ADC,BD=DC C. ∠B=∠C,∠BAD=∠CAD D. ∠B=∠C,BD=DC 8. 将分式中的x,y的值同时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 A. 扩大6倍 B. 扩大9倍 C. 不变 D. 扩大3倍 9. 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4和9,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 长是 A. 13 B. 17 C. 22 D. 17或22 10. 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 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是4cm2,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 A. 2cm2 B. 1cm2 C. 0.25cm2 D. 0.5cm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2015年10月.我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人类作出了突出贡献.疟原虫早期期滋养体的直径约为0.00000122米,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米. 12. 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13. 已知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45°,则从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可以作_______条对角线. 14、若4 b a= +,ab = 3,则_________ b a2 2= +. 15. 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_____. 16. 已知点A(m+3,2)与点B(1,n﹣1)关于y轴对称, 则代数式(m+n)2017的值为. 17. 9x2﹣mxy+16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18. 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 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2,则△A5B5A6的边长为___.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第10题图 第7题图 第18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达标测试卷

第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的大小等于() A.40°B.50°C.60°D.70°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 cm,3 cm,4 cm B.2 cm,3 cm,5 cm C.2 cm,5 cm,10 cm D.8 cm,4 cm,4 cm 3.在△ABC中,能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1∶2∶2 B.∠A∶∠B∶∠C=3∶4∶5 C.∠A∶∠B∶∠C=1∶2∶3 D.∠A∶∠B∶∠C=2∶3∶4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5.如图,在△ABC中,∠A=80°,∠B=4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则∠AED的度数是() A.40°B.60°C.80°D.120° 6.在下列各图形中,分别画出了△ABC中BC边上的高AD,其中正确的是() 7.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小于其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3 B.4 C.5 D.6

8.如图,在△ABC 中,∠C =75°,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 ,则∠1+∠2=( ) A .360° B .180° C .255° D .145° 9.如图,∠A ,∠B ,∠C ,∠D ,∠E 五个角的和等于( ) A .90° B .180° C .360° D .540° 10.已知△ABC ,有下列说法: (1)如图①,若P 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12∠A ; (2)如图②,若P 是∠ABC 和外角∠ACE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A ; (3)如图③,若P 是外角∠CBF 和∠BCE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12∠A . 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小明的父亲在院子的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的角度看,这样 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正五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3.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x ,5,则整数x =________. 14.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则∠1=________. 15.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________. 16.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E 是△ABC 的高,∠BAC =40°,且∠ABC 与∠ACB 的度数之比为3∶4,则∠ADC =________,∠CBE =________.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基础测试卷 基础巩固 1.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这条直线叫做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 点,叫做 点。 3.经过线段 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 6.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上。 7.点(x ,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x ,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8.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 9.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相互重合 10.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也相等。 1L.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 。 12.三个角都相等的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 是等边三角形。 1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 针对训练 ★知识点1:轴对称图形 1.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若是,说出它们有几条对称轴。 ★知识点2:轴对称 2.如图,△ABC 沿着直线MN 折叠后,与△DEF 完全重合。 (1)△ABC 和△DEF 关于直线 对称,直线MN 是 ; (2)点B 的对称点是点 ,点C 的对称点是点 ; (3)连接AD ,线段AD 被直线MN ; (4)PC= , 。 ★知识点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如图,在△ABC 中,AB =6cm ,AC =4cm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BC 于D ,E ,则△ACD 的周长为 c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及答案 2

A B E C D (第5题) A B C D E (第4题) A C F E D A O D B C (第1题) A B F E D C (第6题) (第7题)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全章课时练习及答案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DCB ,且AB=DC ,则∠DBC 等于( ) A .∠A B .∠DCB C .∠ABC D .∠ACB 2.已知△ABC ≌△DEF ,AB=2,AC=4,△DEF 的周长为偶数,则EF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 3.已知△ABC ≌△DEF ,∠A=50°,∠B=65°,DE=18㎝,则∠F=___°,AB=____㎝. 4.如图,△ABC 绕点A 旋转180°得到△AED ,则DE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5.把△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边AB 旋转到AD ,得到△ADE ,用符号“≌”表示图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6.如图,把△ABC 沿BC 方向平移,得到△DEF . 求证:AC ∥DF 。 7.如图,△ACF ≌△ADE ,AD =9,AE =4,求DF 的长.

A D B C (第2题) A F E C D B (第3题) A B C (第4题) 一、选择题 1. 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3,3x -2,2x -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则x 等于( ) A . 7 3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 2.如图,已知AC=DB ,要使△ABC ≌△DCB ,还需知道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 3.已知AC=FD ,BC=ED ,点B ,D ,C ,E 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还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_,得△ACB ≌△_______. 4.如图△ABC 中,AB=AC ,现想利用证三角形全等证明∠B=∠C ,若证三角形全等所用的公理是SSS 公理,则图中所添加的辅助线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 5. 如图,A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FD ,BC =DE ,AE=FC . 求证:△ABC ≌△FDE . 6.如图,AB=AC ,BD=CD ,那么∠B 与∠C 是否相等?为什么? 7.如图,AB=AC ,AD = AE ,CD=BE .求证:∠DAB=∠EAC . D C F B A (第5题) (第6题) A C D D C E B A (第7题)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1章 三角形 综合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综合 复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 2,3,4 B. 5,7,7 C. 5,6,12 D. 6,8,10 2.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 A.五边形B.六边形 C.七边形D.八边形 3. 在△ABC中,∠A,∠C与∠B处的外角的度数如图所示,则x的值是() A.80 B.70 C.65 D.60 4. 如图,在△ABC中,∠C=90°,∠A=3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 5. 如图,点D在BC的延长线上,DE⊥AB于点E,交AC于点F.若∠A=35°,∠D=15°,则∠ACB的度数为() A.65°B.70°C.75°D.85° 6.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7 B.8 C.9 D.10 7. 在△ABC中,若∠B=3∠A,∠C=2∠B,则∠B的度数为() A.18°B.36°C.54°D.90° 8. 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处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了11个三角形,则经过这一点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A.8 B.9 C.10 D.11 9. 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10. 如图,在△ABC中,BC边不动,点A竖直向上运动,∠A越来越小,∠B,∠C越来越大.若∠A减小x°,∠B增加y°,∠C增加z°,则x,y,z之间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z-y D.x+y+z=1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 11. 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BF=________°. 12. 如图,∠AOB=50°,P是O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重合),当∠A的度数为________时,△AOP为直角三角形. 13. 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为25 cm,AB比AC长6 cm,则△ACD的周长为cm.

部编版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12、13章知识要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而成的平面图形。记为△ABC 2、三角形的有关重要线段: ⑴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①组成三角形的条件:较小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若两边为a、b,则第三边取值范围是: a-b <c< a+b ⑵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3、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 解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通常要对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边进行分类讨论。 4、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三角形有关的角: 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⑵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6、多边形: ⑴对角线:多边形中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连线。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有 n-3 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了n-2 三角形,n边形共有(3) 2 n n-条对角线; ⑵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180°, ⑶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360°,正n边形外角360 n ? ,因此内角180°-内角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斜边、直角边(HL)。 方法与思路: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时,通常证这两条线段或这两个角分别所在 的三角形全等。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要点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轴对 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重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重直平分线的推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 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6、点的对称 点(x ,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 , —y) 点(x ,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 , y) 点(x , 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1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性质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