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的探析-5页精选文档

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的探析-5页精选文档

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的探析-5页精选文档
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的探析-5页精选文档

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的探析

随着教育的日趋重要,当前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以营造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的教学楼为设计原则,并且体现校园的文化性格。以下就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进行探讨,以供借鉴参考。

一、某中小学教学楼的概况

本工程为某中小学教学楼,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2800m2。结构形式:框架结构。该楼为平屋顶,屋顶无采光窗。本工程按照规范进行节能设计,达到节能50%的要求。本中小学教学楼的整体规划设计:(1)规划布局。教学楼布局在校园中部,远离操场等噪音源,与校外的规划路之间用绿化带间隔,形成环境静谧的教学地带。(2)建筑形态。结合校园场地关系,设置教学楼群组形态,将教学楼群组形态设计成两个"E"字型相对,不但令主要教学用房有最佳的朝向,还能与校前广场发生联系,凸显出中部的行政楼形象。(3)前瞻性的设计。充分考虑未来教学发展,布置空间大小不一的多功能阶梯教室,确保学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保持典范教学水平,并得以持续发展多样化教学。(4)重要空间节点的营造。局部通高的入口门厅,环形的连廊,开放的二层平台花园,是教学楼重要的空间节点。这些节点空间层高不等,外围护材料巧用颜色搭配,尺度富于变化,为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二、某中小学教学楼的单体设计分析

1、建筑层数及层高。本工程地上5层,除阶梯教室为4.8m外,1层~5层均为3.9m,室内外高差0.60m,建筑高度20.1m。

2、平面功能分区。本工程无地下室,地上5层。1、2层设有18个普

通教室、2个合班教室及教研室、饮水间、配电间等;3层~5层每层均设有18个普通教室及教研室、饮水间、配电间等。该楼共设计有90个普通教室、4个合班教室。教室、合班教室之间一层设有连廊。教室均设计为南廊北室。合班教室每班人数为180人。

3、立面设计。依据中小学教学楼建筑的特点,结合投资限额以及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平面功能布置,形态规整,注重对墙体、连廊及体块关系的塑造,力求寓简练于变化之中。建筑的立面颜色为当地流行的锗黄色,通过简洁的装饰构架将教学楼各单体统一起来,使教学楼整体和谐、新颖大方。

4、结构与使用空间。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要求,各教学用房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开启的门扇不得挤占走道的疏散通道。故在设计中将门安装在内凹的缓冲区,为了不影响内部空间,单扇门宽度大于1.0米,占用空间大,需要内凹尺寸大,故采用双扇外平开门1.2米宽,高2.7米,单扇开启占用空间0.6米。框架柱的截面高度内自然形成内凹空间,所以将门安装在柱内侧,为了避免混凝土构件的冷桥问题,故安装门的内凹墙贴柱内砌筑,教室的围护墙以柱外侧平砌筑,围护墙内侧就形成了一个可用空间,设计将这个空间作为教室的储存空间,每位学生拥有专用储物柜,同时,墙体保温也得到加强,此乃一举多得的效果。储物柜上部既窗间墙装饰为艺术书架,这样结构构件与使用空间形成协调统一的“无缝”衔接。

三、某中小学教学楼的消防设计

教学楼相关消防设计的要求。(1)本工程属多层建筑,按"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2)防火分区设计:该工程未设自动灭火系统。各层划分了防火分区,各防火分区之间以连廊相连,建筑主体间隔大于6米,达到自然分区效果。每个自然层为一个防火区。(3)消防疏散。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500m2,每个分区至少设两个疏散楼梯,均有直接对外疏散出口,楼梯间设有自然通风及采光,楼梯间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和安全,这是新规范的体现。楼梯宽度设计必须按照一股标准人流0.6米宽考虑,0.15米为两股人流的机动尺寸。防火分区面积、疏散出口数量及宽度均满足消防要求。每个分区均有1个以上楼梯上屋面。(4)建筑配件及构造。第一、本工程防火隔墙采用200mm厚加气混凝砌块,耐火极限3h。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120mm厚粘土空心砖墙,耐火等级不低于1h,管道井门为丙级防火门。第二、本工程所有内隔墙,均做到板(梁)底,并堵塞严密;管道井(送风排风道除外)应在管线安装完毕后,每层楼板处后浇钢筋混凝土板作防火分隔(该处楼板应预留连接钢筋,其厚度和配筋同相邻楼板);玻璃幕墙处缝隙的防火处理,由承包厂商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妥善处理。第三、内装修材料与施工工艺执行《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本工程变形缝处各部分阻火带的耐火极限满足《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1条对相关部位的规定。公共走廊上疏散用的平开防火门设闭门器,双扇及多扇平开防火门安装闭门器和顺序器,常开防火门须安装信号控制关闭和反馈装置,信号传至消防控制室。

四、某中小学教学楼的节能设计

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整体立面简洁,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某中学教学楼建筑项目设计方案

某中学教学楼建筑项目设计方案 1.1 在整个教学楼的设计理念中,我觉得他是科学和社会磨合的载体,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本着这一理念及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的中心思想对该中学的教学楼进行了设计。所以我首先想到是教学楼设计应该以布置简单方便使用为主,建筑物部的功能分区和房间的布置应满足合理使用的特点,最后根据建筑物的外形、部的布置、当地的地质条件再进行结构设计。 1.2 工程概况 m,总建筑面积约 55002m。建筑类型:五本工程为中学教学楼,占地面积约27002 层教学楼,框架填充墙结构,无地下室。设计标高:室地坪标高0.000 m。本工程设计围为建筑主体。设计专业为建筑和结构两部分。门窗设计与制作应由相关专业设计厂家单位设计并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1.3 设计方案评价 教学楼的两个入口突出,这样更加强调了出入口的位置。对于框架结构其本身自重较轻,构件简单且施工方便,计算理论也较为成熟,且在一定的高度围造价较低。在立面上考虑到建筑物形体较为单一,所以在建筑立面造型上采用大开窗设计,其窗地比的比例较大,建筑物的虚实对比明显,给人以轻巧通透的感觉,建筑中心和西侧分别布置一跑楼梯,方便疏散人流。该建筑物部设计简单。并且在其周围均为其他的附属教学楼,而且离学生生活区较近,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教学楼的左侧方为操场场,背面为一小池塘和学生公寓,右侧为综合实验楼,而教学楼布置于整个学校的中央,为学生课间学习和活动提供了方便。 1.4 建筑设计总说明 1、主要设计依据: (1)、由学院提供的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2)、由学院提供的建筑、结构设计资料; (3)、经指导老师批准的设计方案。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在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

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

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教学楼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 1. 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2.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3.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4.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5. 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 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6. 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7.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第三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第一节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1 . 中小学、中师、幼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件宜分别设置下列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

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风雨操场应根据件和情况设置。 2 .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3.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第二节普通教室 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2 .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3.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

教学楼实验楼建筑设计

教学楼实验楼的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 优美的校园空间应该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物质空间,尊重校园规方。艺术设计可以是大众的,也可以为少数人,它在服务对象上 比较灵活。特别是公共建筑,其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一种学习、生活、工作的模式或环境,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本文主要对教学楼实验楼的建筑设计全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设计 abstract: beautiful campus space should be a complete and unified physical space, respect for the campus party rules. art design can be popular, can also for a few, it in the service target is more agile. especially the public building, its essence is for others to create a kind of study, the life, the work mode or the environment, is for most people the service.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classroom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hole process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graph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1熟悉设计任务书 具体着手设计前,首先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字数:1776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7期 随着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相继实施,对中小学教学楼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抗震设防在设计要求上有了较大提高,本文结合作者曾做过的某小学综合教学楼结构设计实例,浅谈一下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建筑设计 该小学主要使用功能为24班制小学+6班制幼儿园,辅以配套的办公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及风雨操场等教学用房,地下一层设为教师用汽车、自行车停车库。 总建筑面积1567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732m2;地下建筑面积2940m2。 建筑功能分区布置如图: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体系布置,该小学教学用房共划为6个分区:1区为四层教学楼;2区为一层多功能阶梯教室;3区为三层连廊;4区为三层教学综合楼;5区为三层幼儿园;6区为一层风雨操场。4、5、6区下设一层地下室。 2.结构设计 2.1基本情况 六个分区中各分区均以抗震缝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2区、6区为单层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柱,以网架组成屋面空间结构。 2.3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要求,该项目属于“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小学的教学用房,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该规范第3.0.3-2条明确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基于这条规范的理解为:确定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按八度,确定地震作用时的设防标准按七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处理此类问题不是单纯的将本地区设

教学楼设计摘要

摘要 本设计是安徽省江淮地区某中学一幢教学楼,建筑面积为6331.5m2,共五层,建筑高度为19.4m,整体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综合选型、施工、材料、建筑设备、建筑艺术及经济等。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画出建筑施工图。 结构设计是在建筑物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案;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估算,确定结构构件尺寸,进行结构计算。 本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在进行荷载计算和构件截面估算后,选取一榀框架进行计算,用二次分配法算出内力,并对最不利活荷载和最不利内力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配筋计算。本设计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楼梯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梁式楼梯。整个方案设计基本符合设计和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合理性。 总之,适用、安全、经济、使用方便是本设计的原则,两部分空间合理,连接紧凑,主次分明,使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加以提高。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荷载代表值;内力组合;二次分配法

Abstract T he design of Anhui Jianghuai area in a middle school teaching building, building area of 6331.5m, a total of five layers, building height of 19.4m, whole i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the content of the two partstructur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the premise of the overall pla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requirements of the task book, considering the base environment, use function,comprehensiv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rchitectural art and economy. The final design, construction drawing draw. Structural design is the definite structural scheme on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preliminary design; Select reasonable structural system; Then carry out structure to arrange, and preliminary estimation and definite structural component size and carry out structural calculation. This scheme adopts the cast-in-place frame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fter carrying out load calculation and component section estimation select one redistribution act , with the calculate of iterative method force, and for the most unfavourable live load with most the force in disadvantage analyse , so, match tendon calculation. Scheme basic form takes off independent foundation with column,stairs are the cast-in-place beam type stair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Entire scheme design accords with design and structural requirement basically, have certain creativity and reasonability. In a word, it is suitable, safe, economic , use convenience is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two minutes have reasonable space and compact connec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distinct, make the comfortable degree of building space rise. 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eismic;design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50099—2011 1 总则 1.0.1 为使中小学校建设满足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建筑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规划和工程设计。 1.0.3 中小学校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满足教学功能要求; 2 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 校园本质安全,师生在学校内全过程安全。校园具备国家规定的防灾避难能力; 4 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保护环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基本方针;并应满足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 1.0.4 中小学校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完全小学 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2 非完全小学 lower 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场所,设1年级~4年级,属义务教育。 2.0.3 初级中学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少年实施初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4 高级中学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年实施高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 2.0.5 完全中学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含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育的学校。其中,1年级~3年级属义务教育。 2.0.6 九年制学校 9-year school 对儿童、青少年连续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共有9个年级,其中完全小学6个年级,初级中学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7 中小学校 school 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 2.0.8 安全设计 safety design 安全设计应包括教学活动的安全保障、自然与人为灾害侵袭下的防御备灾条件、救援疏散时师生的避难条件等。 2.0.9 本质安全 intrinsic safety 本质安全是从内在赋予系统安全的属性,由于去除各种早期危险及潜在隐患,从而能保证系统与设施可靠运行。 2.0.10 避难疏散场所 disaster shelter for evacuation 用作发生意外灾害时受灾人员疏散的场地和建筑。 2.0.11 学校可比总用地 comparable floor area for school 校园中除环形跑道外的用地,与学生总人数成比例增减。 2.0.12 学校可比容积率 comparable floor area ratio for school

综合教学楼建筑部分样本

1建筑设计 1.1文献综述 本设计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的一部分, 是本科培养方案的一个环节,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建筑设计知识, 根据具体资料和环境, 初步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建筑的设计题目是: 某高校规模扩大, 已有教学楼已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要求, 因此拟建一综合教学楼, 并设置必要的办公、生活和会议等辅助用房。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珠山脚下, 东临前湾港海滨, 环山依势而就。拟建建筑物要考虑与校区建筑风格相协调, 同时也要突出自身的建筑特点, 提倡新的创意。 建筑设计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 以及对教学楼的柱网尺寸、面积、层高以及荷载等设计应有较大适用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符合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且适当考虑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整和改造的可能性的设计要求, 经综合所学知识和查阅大量文献以及工程实例, 根据规范、防火疏散、防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考虑了各房间的面积、形状、平面

尺寸、门窗布置及房间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确定了走廊、门厅、楼梯间等交通联系部位的布置, 并根据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与尺度等建筑构图的基本原则绘制了平、立、剖面图。 本毕业设计任务是综合教学楼类设计, 设计任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根据设计任务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工程实例。以下为我摘录的部分主要资料: 美国洛杉矶西南政法大学: 其教学楼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采用了中间对称的布局方式, 建筑形象挺拔、高耸, 建筑体块由底到高的组合给建筑一种向上生长的活力, 大理石贴面的柱状体粗细交叉相交替的组合以及参差不齐的排列更加丰富了建筑的形象。建筑物的柱子暴露在外面做装饰效果。 青岛市某教学楼: 建筑面积约为5800m2, 功能包括: 教学、办公、会议和接待等。建筑造型突出基本体块的呼应与联系, 强调结构构造的逻辑性与秩序感。建筑色彩以灰白为基本色调, 蓝灰色调为深基色, 局部采用横竖向纹理的材质, 体现教育建筑的内涵。 青岛第53中学教学楼: 青岛第53中学教学楼总用地面积

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的探析-5页精选文档

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的探析 随着教育的日趋重要,当前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以营造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的教学楼为设计原则,并且体现校园的文化性格。以下就中小学教学楼建筑设计进行探讨,以供借鉴参考。 一、某中小学教学楼的概况 本工程为某中小学教学楼,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2800m2。结构形式:框架结构。该楼为平屋顶,屋顶无采光窗。本工程按照规范进行节能设计,达到节能50%的要求。本中小学教学楼的整体规划设计:(1)规划布局。教学楼布局在校园中部,远离操场等噪音源,与校外的规划路之间用绿化带间隔,形成环境静谧的教学地带。(2)建筑形态。结合校园场地关系,设置教学楼群组形态,将教学楼群组形态设计成两个"E"字型相对,不但令主要教学用房有最佳的朝向,还能与校前广场发生联系,凸显出中部的行政楼形象。(3)前瞻性的设计。充分考虑未来教学发展,布置空间大小不一的多功能阶梯教室,确保学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保持典范教学水平,并得以持续发展多样化教学。(4)重要空间节点的营造。局部通高的入口门厅,环形的连廊,开放的二层平台花园,是教学楼重要的空间节点。这些节点空间层高不等,外围护材料巧用颜色搭配,尺度富于变化,为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二、某中小学教学楼的单体设计分析 1、建筑层数及层高。本工程地上5层,除阶梯教室为4.8m外,1层~5层均为3.9m,室内外高差0.60m,建筑高度20.1m。 2、平面功能分区。本工程无地下室,地上5层。1、2层设有18个普

通教室、2个合班教室及教研室、饮水间、配电间等;3层~5层每层均设有18个普通教室及教研室、饮水间、配电间等。该楼共设计有90个普通教室、4个合班教室。教室、合班教室之间一层设有连廊。教室均设计为南廊北室。合班教室每班人数为180人。 3、立面设计。依据中小学教学楼建筑的特点,结合投资限额以及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平面功能布置,形态规整,注重对墙体、连廊及体块关系的塑造,力求寓简练于变化之中。建筑的立面颜色为当地流行的锗黄色,通过简洁的装饰构架将教学楼各单体统一起来,使教学楼整体和谐、新颖大方。 4、结构与使用空间。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要求,各教学用房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开启的门扇不得挤占走道的疏散通道。故在设计中将门安装在内凹的缓冲区,为了不影响内部空间,单扇门宽度大于1.0米,占用空间大,需要内凹尺寸大,故采用双扇外平开门1.2米宽,高2.7米,单扇开启占用空间0.6米。框架柱的截面高度内自然形成内凹空间,所以将门安装在柱内侧,为了避免混凝土构件的冷桥问题,故安装门的内凹墙贴柱内砌筑,教室的围护墙以柱外侧平砌筑,围护墙内侧就形成了一个可用空间,设计将这个空间作为教室的储存空间,每位学生拥有专用储物柜,同时,墙体保温也得到加强,此乃一举多得的效果。储物柜上部既窗间墙装饰为艺术书架,这样结构构件与使用空间形成协调统一的“无缝”衔接。 三、某中小学教学楼的消防设计 教学楼相关消防设计的要求。(1)本工程属多层建筑,按"建筑设计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教育体系。教育投资是开发智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目前,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对新建、扩建学校有着刚性的需求。本文对中学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建筑设计,平面布置,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school is in a planned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organization, is the cradle of talent training, it is for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and future business character and culture lays good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irst posi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ducation enterprise vigorous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multi-level, form, discipline class education system of basic is complete. Education investment intelligence is th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education career material base, i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 key of success or failure. At present, China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ic popularization, for new construction, expansion school has a rigid demand. This paper to middle school building design points are simple analysis. Key word: architectural design, layout, the design key points 1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1.1、符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协调好与城市经济、环境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遵守地方城市规划设计细则及有关设计规范。 1.2、符合国家和有关办学场地、校园规划、校舍建设的规定,符合地方市政府关于初中学校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原有的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留有发展余地。 1.3、交通流线组织原则:按《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设置缓冲距离有利于交通组织及车辆停靠,出入口优先选择靠近主要街道的次要道路,使得交通便利、安全,以及既面向所服务的住宅区,又不横跨主要道路。入校后应直达教学楼,不应横跨体育场及绿化区。人流、车流、物流应尽量

(完整版)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指导要点

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指导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学校的总平面设计简介 (一)学校总平面组成的内容 1.校舍建筑:包括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生活辅助用房等。 2.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包括跑道、跳跃场、投掷场、球场、器械运动场及体操场等。 3.科学实验园地:包括生物教学标本园地、植物种植园地、动物饲养园地及小气象站等。 4.道路及绿化。 (二)学校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3.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校门外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5.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3)两排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三)总平面的布置方式 在总平面布置中,主要是处理好教学楼、出人口与运动场应尽量争取南北向。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 1.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一侧,教学楼与运动场的朝向均好,功能关系好,运动噪音对教室干扰小;2.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前或后,当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纵横线垂直时,两者之间需加绿化隔离,以减少干扰;如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平行,则二者有其一的朝向会较差,干扰也较大。 二、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室的设计 普通教室设计要求:一、教室必须具有能容纳远期(每班45人)和近期(每班50人)规定人数所需的课桌椅。二、教室课桌椅排列应便于学生听讲、书写,教师讲课、辅导及安全疏散。三、教室的平面尺寸主要取决于容纳人数、教学方式、课桌椅尺寸及排列方式。四、教室应有良好的朝向、足够的采光面积、均匀的光线并避免直射阳光。五、教室需有良好的声学环境,应隔绝外部噪声干扰及保证室内良好的音质条件。六、教室内必须有足够的空气量和良好的采暖、隔热、通风条件。七、教室内应设有保障教学活动所需的设施及设备。八、教室内家具、设施、装修、设备等均需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及安全。九、教室设计应利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及装设音响、映播图象等教学设备的可能性。

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研究姓名:李端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指导教师:王珊 20040501

摘要 摘要 高等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高校教学楼建筑作为培育高等人才的主要场所,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面对高等院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要求的提高,对现代高等院校教学楼建筑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以“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出发点,以研究国内外教学楼建筑发展中形成的观念为指导,以对教学楼建筑的空间形态构成与师生的行为及心理需求的结合为出发点,进行现代教学楼建筑设计的研究,总结出现代高校教学楼建筑的设计模式及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中的主体——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心理需求的复杂性,提出了教学楼建筑应创造多层次的空间,满足行为与心理需求,进而剖析教学楼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空间形式,从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适应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教学环境的角度研究了教学建筑的空间设计原理。总结出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方法:教学楼整体空间形态设计方法;高校教学楼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形式;高校教学楼外部立面形态的设计方法;高校教学楼建筑的几种发展趋势以及这些先进技术引入教学楼建筑中带来的空间变化。 总之,本论文着重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教学楼建筑与环境的联系、教学楼与师生的心理需求的结合进行了论述。通过对一系列的教学楼建筑作品的调研,以及对大量设计实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新建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原理与方法,以期对当代我国教学建筑设计及未来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教学楼建筑,基本原则,设计方法

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及结构设

3 结构设计说明 3.1 工程概况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要求建筑面积约2000--4000m2,3-4层。经多方论证,初步确定设为四层,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3.2.1 设计依据 a) 国家及江苏省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 b) 本工程各项批文及甲方单位要求。 c) 本工程的活载取值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3.2.2 设计资料 1 房屋建筑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上、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基础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4 建筑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5 结构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地基与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7 工程结构抗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科学出版社 10 实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G5000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BG50105-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 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中国电力出版社

教学楼设计

房屋建筑学实训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三:36班中学教学楼设计 一、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的学习,以及在实习中对房屋构造的了解和理解,熟悉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做设计方案及建筑设计、基本构造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和绘图的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条件: (一)建设地点:本建筑位于城市街道一侧或城市新建的居住小区内,基地平坦(见下面总平面图)。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自拟。 (二)建筑层数:5~6层。 (三)结构类型:混合结构或框架结构。 (四)房间组成及使用面积

1.教学主楼。 2.运动场:设250米环形跑道(附100米直跑道)田径场1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 3.绿化用地(兼生物园地)300~500m2。 4.附属用房:传达、教职工食堂及浴室、贮藏、木工房等。根据各地情况可设自行车棚。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在设计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没有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作到施工图的深度。 (一)各层平面图:1:100、1:200 (二)立面图:主要立面及侧立面1:100、1:200 (三)剖面图:1个1:100 (四)屋顶平面图:1:200

(五)总平图:1:500、1:1000 (六)构造详图:包括屋檐及楼梯间1:10、1:20 (七)建筑设计说明:技术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平均每生所占建筑面积)、设计依据、标高定位、用料做法、结构类型和门窗明细表等。 四、参考资料 (一)《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基础知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三)《建筑设计资料集》。 (四)《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五)《建筑制图》教材的施工图部分。 (六)各地区通用的民用建筑配件图。 总平面图 题目五:某中学教学楼设计

教学楼设计要点

教学楼设计要点 一、建筑设计依据: 1、《中小学校建筑规范》和有关建筑资料集 2、《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2009;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5、《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 6、《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 二、普通教室常规尺寸(供参考): 进深x开间:6.6x8.4=(55.44) 6.6x9.3=(61.38) 6.9x8.4=(5 7.96) 7.2x8.4=(60.48) 7.2x9.0=(63.80) 7.2x9.3=(66.96) 8.1x7.2=(58.32) 8.1x8.1=(65.61) 8.1x8.4=(68.04) 8.4x8.4=(70.56) 8.4x8.7=(73.08) 三、实验室布置注意事项:(详见中小学校建筑规范和有关资料集) 1)化学试验室:宜设置在一层,其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 2)物理试验室:光学实验室宜设遮光通风窗及暗室 3)生物实验室:其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实验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室外阳台和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四、楼梯:(详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至少设两个疏散楼梯; 2、梯段宽度:每股人流宽为0.55+0.15=0.7m,两股人流1.4m。 3、平台宽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4、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5、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 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6、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7、大中学教学楼踏步最小宽度0.28m,最大高度0.16m; 8、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五、走廊: 1、内走廊净宽≥2100mm,(2400~2700),当走廊长度大于40m时可为

教学楼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教学楼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 1.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2.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3.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4.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5.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6.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7.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第三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第一节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1.中小学、中师、幼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件宜分别设置下列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

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风雨操场应根据件和情况设置。 2.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3.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第二节普通教室 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2.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3.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

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教学楼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 1. 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2.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3.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4.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5. 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6. 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7. 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第三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第一节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1 . 中小学、中师、幼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件宜分别设置下列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风雨操场应根据件和情况设置。 2 . 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3 .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第二节普通教室 1.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2 .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