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工程验收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工程验收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工程验收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工程验收

第八章工程验收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条古建筑维护与加固工程的验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本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査。

第&1.2条重点维修工程、迁建丄程和局部复原工程均应分阶段验收并填写隐蔽丄程检査验收记录;全部工程项U完成后,应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总验收。

第&1.3条维护与加固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竣工图纸并在图中注明施工中所有更改的内容;

二、隐蔽工程检査验收记录;

三、材料和材质状况报告;

四、更改设计的批准文件或协商记录。

第二节木构架工程的验收

第&2.1条对局部或全部拆落的木构架修缮工程,应在木构架安装完成后,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检查整体造型、整体形制尺寸及各种构件的安装位置,并做出检查验收记录。

木构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1规定。

木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mm)表

注:H为柱高设讣尺寸。

第&2.2条对柱、梁桁、標等大型木构件的修补或更换工程在油饰彩画之前,应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査并做出检査记录:

一.柱头、卷杀、梭柱、月梁、驼峰等的形制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二、新配的承重木构件,其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

第&2.3条斗棋构件的修配、更换和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形制和尺寸的检査:

一. 各种构件安装后应平直;有柱生起的构架,其斗棋的横向构件应与柱生起线平行;

斗棋

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二、 昂嘴、棋瓣、棋眼、斗幽贝耍头等构件应符合原状和设计要求;

三. 斗棋安装及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3的规定。

第&2.4条木构架或斗棋的连接装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一. 木构架构件之间樺卯缝隙不得大于5mm,若有新添的铁件应按设讣要求配齐;

二、斗棋构件之间桦卯缝隙不得大于1木门,暗销应如数配齐;

三、原有构件樺卯不合规制部分可按设计要求检査。

第&2.5条椽包括飞椽的安装修配和更换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椽的安装武样、数U,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二、 椽头如有卷杀,其卷杀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三、椽条尺寸及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5规定。

承頃木构件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 注:d 斗安装及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mm ) 表&2.3

椽条尺寸及其安装偏差的允许偏差(mm ) 表&2.5

表&2.2

第&2.6条修配和更换各种构件的木材,其含水率应符合本规范第6?3?4条的要求。木材的树

种除设讣另有规定外,应与原件相同;在施工中因特殊原因变更时,除应经设讣单位同意外,尚应有记录备查。

第&2.7条新更换的承重木构件及斗棋,其用料质量的检査验收应按本规范表6?3?3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节相关工程的验收

第8.3.1条各项相关工程维修竣工验收时,均应首先进行形制及外观尺寸检査并应符合原状或

设计要求。

第&3.2条重点修缮工程迁建工程或局部复原工程中,新做的基础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

检査验收。

第&3?3条排水设施工程的验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补砌或重做散水维修排水沟渠、管道等项U,其施工质量应按设计要求检査;

二、重点修缮工程局部复原工程或迁建工程中,新做的排水设施除与形制有关的部分应按

原状或设计要求检査外,其他部分的施工质量均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检査。

第&3.4条石作工程的验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各种石构件应按设计的位置和尺寸归安平整、灌浆严实、勾缝均匀,石构件应表面洁

净不得留有灰迹污斑;

二、重砌和补砌的台基其宽度或深度对设计尺寸的偏差不得超过±20nim。

三.补配石料的表面不得有裂纹、残边及水线等缺陷,其质感色泽宜与原构件相似或相

近,但应能识别其差异;

四、粘接的石构件其接缝不得有缺胶、脱胶,构件表面应清理洁净,不得留有胶粘污痕, 同

时还应核査胶液检验合格的报告。

第&3.5条墙壁工程的验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砌墙灰浆的配合比及其色泽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砖墙表面的平整度和砖缝的平直度应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査。

第&3.6条抹灰刷浆工程的验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抹灰刷浆的材料配合比、疗度及其色泽,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抹灰刷浆的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纹、起壳、起泡、起毛和漏刷等缺陷;

三、抹灰表面的平整度和阴阳角的方正度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评定标准进行检査。

第&3.7条瓦顶保养工程的验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瓦顶滋生的杂草、杂树应全部连根拔净,瓦垄内无积土残渣;

二、瓦垄勾灰或裹垄灰应平滑严实,捉节夹垄的麻刀灰不得突出瓦面,勾灰配合比和色泽

应符合设计要求,瓦件表面应洁净无污斑;

三、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时,除清除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不得留下污渍或造成瓦面

变色与损伤。

第&3.8条瓦顶揭宼工程的验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苫背的曲线轮廓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苫背的表面应无裂纹和其他影响防水的缺

陷;苫背的检査验收应在苫背层完全干燥后立即进行,并应按隐蔽工程的要求写出检査报告;

二.瓦顶式样、各种瓦垄行数、各种瓦兽件的形制、尺寸、色泽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三.瓦垄应垄直当匀屋面曲线流畅;四;瓦垄捉节夹垄和裹垄灰的检査验收要求与本规范

第&3.7条第二款相同。

第&3.9条小木作工程的验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更换的较大构件,如门窗、边框、栏杆、塑柱、地猷等,其木材材质及制作质量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丄及验收规范》进行检査;

二、补配的细小构件,如门窗、扇根条、藻井、小斗棋等,其截面尺寸应精确;边棱起线

应平直,其木材的含水率应不高于当地平衡禽水率,并不容许有木节、裂缝、扭纹等缺陷:

三、门窗扇、天花板等,应四角规整、平面无翘曲;门窗扇对角线长度的偏差不应超过

±3mm。

四、天花、藻井、栏杆等安装后,应桦卯严实、安全牢固。

第&3.10条其他有关工程的验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油饰、彩画的地仗完工后,应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检査,并按隐蔽

丄程的要求写出检査报告;

二、油饰补绘或重绘彩画工程,其彩画规制、题材内容、色彩光泽应符合设计要求;沥粉

贴金部分尚应检查其贴金质量,、金线不得有漏贴、毛边、宽窄不匀等缺点;

三、防雷、防火、防潮、防腐、防虫害等防护丄程的验收,应按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有关

标准进行。

-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采用木结构比较普遍,主要是当时木材资源比较丰富,木材易于加工,所以使用较多,但是木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易蛀、易燃,很多古建筑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消失了。现存的还有部分古建筑,十分需要加强保护,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有关知识需要了解,这里介绍的是古建筑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的构件名称有宋式和清式两套,这些图上的标注是遵照《营造法式》的宋式名称,适用于早期木结构建筑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我把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一座金代建筑。 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附图是座歇山顶建筑,前檐可见两朵柱头铺作、三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如果是悬山顶,则没有转角铺作。(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总则及基本规定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加强对古建筑木结构(以下简称古建筑)的科学保护,使古建筑得到正确的维护与修缮,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及其相关工程的检查、维护与加固。 第1.0.3条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为长远保护古建筑工作的需要,每次维修所进行的勘查、测试、鉴定、设计施工及验收的记录、图纸、照片和审批文件等全套资料均应由文物主管部门建档保存。 第1.0.5条从事古建筑维修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应经专业技术审查合格,其所承担的任务应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原状系指古建筑个体或群体中,一切有历史意义的遗存。现状若确需恢复到创建时的原状或恢复到一定历史时期特点的原状时,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并具备可靠的历史考证和充分的技术论证。 第2.0.1条在维修古建筑时应保存以下内容: 一、原来的建筑形制包括:原来建筑的平面布局、造型、法式特征和艺术 风格等; 二、原来的建筑结构;

三、原来的建筑材料; 四、原来的工艺技术; 第2.0.2条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工程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五类: 一、经常性的保养工程:系指不改动文物现存结构、外貌装饰色彩而进行 的经常性保养维护。例如:屋面除草勾抹,局部揭窊补漏,梁、柱、 墙壁等的简易支顶,疏通排水设施,检修防潮、防腐、防虫措施及防 火防雷装置等。 二、重点维修工程:系指以结构加固处理为主的大型维修工程其要求是保 存文物现状或局部恢复其原状这类工程包括揭窊瓦顶打牮拨正局部或 全部落架大修或更换构件等。 三、局部复原工程:系指按原样恢复已残损的结构,并同时改正历代修缮 中有损原状以及不合理地增添或去除的部分,对于局部复原工程应有 可靠的考证资料为依据。 四、迁建工程:系指由于种种原因需将古建筑全部拆迁至新址,重建基础 用原材料原构件按原样建造。 五、抢险性工程:系指古建筑发生严重危险时,由于技术经济物质条件的 限制,不能及时进行彻底修缮而采取的临时加固措施。对于抢险性工 程,除应保障建筑物安全控制残损点的继续发展外,尚应保证所采取 的措施不妨碍日后的彻底维修。 第2.0.3条当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确能更好地保存古建筑时,可在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工程中予以引用,但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仅用于原结构或原用材料的修补、加固,不得用现代材料去替换原用

古建筑的木构架

古建筑的木构架 柱: 承受建筑物上部重量的直立杆体,叫做“柱”,就位置而言,有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之别。 檐柱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 金柱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了处在中线上的柱子,都叫金柱。 中柱处在建筑物纵中线上并顶着屋脊(不在山墙里面)的柱子,叫中柱。 山柱在山墙正中,并从山墙之内顶着屋脊的柱子。 梁: 古建筑的主要木作构件,是房屋中承受重量的水平大木,一般与建筑立面相垂直。 三架梁大木建筑中梁架的主要构件,长两步架,上承托三檩的梁。 五架梁与三架梁平行,位于三架梁之下的长四步架的梁。其上安瓜柱,上承五檩的梁。 七架梁即承托七檩、梁架中最长的梁。 双步梁古建筑中梁的一种,长两步架,两端下置柱,一端上侧承檩,一端无檩,中部安瓜柱,上承单步梁。如内乡县衙大堂前后即为双步梁。 抱头梁位于檐柱与金柱或老檐柱之间的短梁,一端置于檐柱之

上,另一端插入金柱或老檐柱中。 檩: 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即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 脊檩在屋脊下的檩叫脊檩。 檐檩处于屋宇最外边的檩叫檐檩。 金檩在檐檩与脊檩之间的檩,统称“金檩”,金檩有上中下之分。 檩条根据建筑物承重大小,有用一根的,有用两根并用的、三根并用的。两根并用的,下面的一根叫檩枋,如脊枋。三根并用的,处于中间的多为方条,称为垫板,如脊垫板。下面的一根仍叫檩枋。 椽子: 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的木条,叫椽子。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 脑椽最上一段即脊檩到上金檩这段椽子。花 架椽在各金檩上的椽子,都叫花架椽,又叫平椽。 檐椽从下金檩到檐檩这段椽子叫檐椽。 飞椽在大式建筑或较大建筑物中,为增加挑出的深度并使瓦沟水流远,在圆形断面的檐椽外端,还要加钉方形断面的椽子,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叫—电椽。 望板: 铺钉在屋面椽子或檩条上的木板,叫望板,又叫屋面板。板的方

木结构施工工艺标准

木(钢木)屋架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020501-2004)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木结构中木屋架(钢木屋架)结构施工操作。 2施工准备 2.1原材料要求 2.1.1木材:木材种类繁多,木屋架一般常用得有以下几种。 红松:又名东北松、海松、果松,多产于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地,心材红褐色,边材黄褐色或黄白色,纹理较直,材质较软,干燥加工性能良好,风吹日晒不易龟裂变形,松脂多,耐腐朽。 臭冷杉:又名白松、臭松、辽东冷杉,多产于东北、河北、山西等地,色泽淡黄带白,纹理直,材质软,强度低,富有弹性,易加工但不易刨光,不耐腐蚀。 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多产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等地,心材浅黄褐,边材黄白,纹理直,材质软,干燥性能一般,耐久性强,易加工但不耐磨损。 落叶松:又名黄花松、义气松,多产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心材黄褐至深褐,边材黄白微褐,纹理直,硬度中等,难于干燥,易开裂变形,加工性能不好,耐腐朽,一般仅使用在小跨度屋架上。 鱼鳞云杉:又名鱼鳞杉、白松,多产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色泽淡赤,纹理直,硬度中等,易干燥,富有弹性,加工性能好,弯挠性能极好。 马尾松:又名本松、枞树、山松、宁国松,多产于山东、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心材深黄褐微红,边材浅黄褐色,纹理不太均匀,硬度中等,多松脂,干燥时有翘裂倾向,不耐磨,易受白蚁危害,一般仅使用在小跨度屋架上。 杉木:又名沙木、沙树,多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心材浅红褐至暗红褐,边材浅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较软,干燥性能好,韧性强,易加工,较耐久。 2.1.1.8四川红杉:产于四川、陕西等地,心材红或鲜红褐色,边材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软,易干燥,易加工,较耐久。 槐木:又名豆槐、白槐、细叶槐,产于华北、华东等地,心材淡灰褐,边材黄白,纹理直,硬度中等,易加工,切削面光滑,耐腐朽,干燥宜缓慢。 刺槐:又名洋槐,全国各地都有出产,心材暗黄褐带绿,边材淡黄,纹理直,硬度中等,易加工,切削面光滑,耐腐朽,干燥宜缓慢。 2.1.2胶粘剂:一般采用耐水性胶粘剂或半耐水性胶粘剂,常用胶粘剂有以下几种(表2、1)。 2.1.3钢拉杆:通常使用圆钢,要求有材质合格证,有复试报告。 2.1.4螺栓、扒钉、骑马钉等配件。 2.1.5木材防腐防虫剂 2.1.6木材防火材料:主要有防火浸渍剂与防火涂料。 2.2主要工机具 锯机、刨床、车床铣床及开榫机、钻孔榫槽机、木工刃具修磨设备。

浅析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

浅析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 【摘要】木结构古建筑由于技术和年代等原因,在修建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作为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消防安全设计仍然是薄弱环节,有的地方甚至还是空白。近年来,我国就曾多次发生古木建筑火灾,因此必须加强对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设计 一、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特点 1、燃烧强度大 木结构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大多采用松、杉柏香樟等含油木质材料制作,木材用量多,火灾荷载大,而且年代久远,特别是寺庙建筑常年香火缭绕,木构件极为干燥,加之表面涂刷油漆,火灾时,燃烧猛烈,火场中心温度可达1200 度以上。 2、火势发展快 木结构古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热烟气在室内向上升腾,首先沿着殿堂垂直布置的木构件,以及悬挂的垂幔、幔帐、柱棉、飘带、天帐等装饰品迅速向上蔓延。火灾蔓延至屋顶部位后,又会迅速沿屋顶向水平方向发展蔓延,再加上室内空气对流条件好,极易造成全面燃烧。同时,大多数木结构古建筑相互毗邻,通廊相连,火势一旦突破着火建筑门窗会引起延烧,强烈的热辐射也能导致毗邻建筑着火。 3、屋顶易倒塌 木结构古建筑发生火灾后,其倒塌的规律一般是屋顶首先倒塌,墙柱后塌。这是由于古木建筑火灾首先是垂直向上蔓延,且其屋顶的屋架、桁、檩等构件截面积较小,而柱、梁截面积较大。火灾时,古木建筑整体倒塌的时限持续时间较长。 4、文物易受损 木结构古建筑不仅自身价值无法估量,而且其室内通常还珍藏有大量经典、书画、匾额等各类古代艺术珍品。火灾时,木结构古建筑本身及室内文物极易受到破坏,甚至直接被大火烧毁,而且用水扑救还会使木构件加速腐朽,忌水的文献史料、泥塑、唐卡、壁画等也会遭受损坏。 二、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的防护

第五章古建筑的防护 第一节木材的防腐和防虫 第5.1.1条为防止古建筑木结构受潮腐朽或遭受虫蛀,维修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从构造上改善通风防潮条件,使木结构经常保持干燥; 二、对易受潮腐朽或遭虫蛀的木结构用防腐防虫药剂进行处理。 第5.1.2条古建筑木结构使用的防腐防虫药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能防腐又能杀虫,或对害虫有驱避作用且药效高而持久; 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 三、对木材无助燃起霜或腐蚀作用; 四、无色或浅色,并对油漆彩画无影响。 第5.1.3条古建筑木结构的防腐防虫药剂,宜按表5.1.3选用,也可采用其他低毒高效药剂。 若用桐油作隔潮防腐剂,宜添加5%的五氯酚钠或菊酯。 古建筑木结构的防腐防虫药剂表表5.1.3

第5.1.4条古建筑中木柱的防腐或防虫应以柱脚和柱头榫卯处为重点,并采用下述方法进行防腐、防虫处理: 一、不落架工程的局部处理 1.柱脚表层腐朽处理:剔除朽木后,用高含量水溶性浆膏敷于柱脚周边,并围以绷 带密封,使药剂向内渗透扩散; 2.柱脚心腐处理:可采用氯化苦熏蒸;施药时柱脚周边须密封,药剂应能达柱脚的 中心部位;一次施药,其药效可保持3~5年;需要时可定期换药; 3.柱头及其卯口处的处理:可将浓缩的药液用注射法注入柱头和卯口部位,让其自 然渗透扩散; 二、落架大修或迁建工程中的木柱处理:不论继续使用旧柱或更换新柱,均宜采用浸 注法进行处理;一次处理的有效期应按50年考虑。 第5.1.5条古建筑中檩、椽和斗的防腐或防虫,宜在重新油漆或彩画前采用全面喷涂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梁枋的榫头和埋入墙内的构件端部,尚应用刺孔压注法进行局部处理;对于落架大修或迁建工程其木构件的处理方法,应按照本规范第5.1.4条第二款执行。 第5.1.6条屋面木基层的防腐和防虫应以木材与灰背接触的部位和易受雨水浸湿的构件为重点,并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一、对望板、扶脊木、角梁及由戗等的上表面宜用喷涂法处理; 二、对角梁、檐椽和封檐板等构件宜用压注法处理; 三、不得采用含氟化钠和五氯酚钠的药剂处理灰背屋顶。

木结构古建筑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木结构施工工艺标准

木(钢木)屋架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020501-2004) 1适用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木结构中木屋架(钢木屋架)结构施工操作。 2施工准备 2.1原材料要求 2.1.1木材:木材种类繁多,木屋架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2.1.1.1红松:又名东北松、海松、果松,多产于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地,心材红褐色,边材黄褐色或黄白色,纹理较直,材质较软,干燥加工性能良好,风吹日晒不易龟裂变形,松脂多,耐腐朽。 2.1.1.2臭冷杉:又名白松、臭松、辽东冷杉,多产于东北、、等地,色泽淡黄带白,纹理直,材质软,强度低,富有弹性,易加工但不易刨光,不耐腐蚀。 2.1.1.3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多产于、大兴安岭、等地,心材浅黄褐,边材黄白,纹理直,材质软,干燥性能一般,耐久性强,易加工但不耐磨损。 2.1.1.4落叶松:又名黄花松、义气松,多产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心材黄褐至深褐,边材黄白微褐,纹理直,硬度中等,难于干燥,易开裂变形,加工性能不好,耐腐朽,一般仅使用在小跨度屋架上。 2.1.1.5鱼鳞云杉:又名鱼鳞杉、白松,多产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色泽淡赤,纹理直,硬度中等,易干燥,富有弹性,加工性能好,弯挠性能极好。 2.1.1.6马尾松:又名本松、枞树、山松、宁国松,多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心材深黄褐微红,边材浅黄褐色,纹理不太均匀,硬度中等,多松脂,干燥时有翘裂倾向,不耐磨,易受白蚁危害,一般仅使用在小跨度屋架上。 2.1.1.7杉木:又名沙木、沙树,多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心材浅红褐至暗红褐,边材浅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较软,干燥性能好,韧性强,易加工,较耐久。 2.1.1.8红杉:产于、等地,心材红或鲜红褐色,边材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软,易干燥,易加工,较耐久。 2.1.1.9槐木:又名豆槐、白槐、细叶槐,产于华北、华东等地,心材淡灰褐,边材黄白,纹理直,硬度中等,易加工,切削面光滑,耐腐朽,干燥宜缓慢。 2.1.1.10刺槐:又名洋槐,全国各地都有出产,心材暗黄褐带绿,边材淡黄,纹理直,硬度中等,易加工,切削面光滑,耐腐朽,干燥宜缓慢。 2.1.2胶粘剂:一般采用耐水性胶粘剂或半耐水性胶粘剂,常用胶粘剂有以下几种(表2.1)。 2.1.3钢拉杆:通常使用圆钢,要求有材质合格证,有复试报告。 2.1.4螺栓、扒钉、骑马钉等配件。 2.1.5木材防腐防虫剂 2.1.6木材防火材料:主要有防火浸渍剂和防火涂料。 2.2主要工机具 锯机、刨床、车床铣床及开榫机、钻孔榫槽机、木工刃具修磨设备。 .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工程验收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工 程验收

第八章工程验收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8.1.1条古建筑维护与加固工程的验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本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第8.1.2条重点维修工程、迁建工程和局部复原工程均应分阶段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全部工程项目完成后,应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总验收。 第8.1.3条维护与加固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竣工图纸并在图中注明施工中所有更改的内容; 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三、材料和材质状况报告; 四、更改设计的批准文件或协商记录。 第二节木构架工程的验收 第8.2.1条对局部或全部拆落的木构架修缮工程,应在木构架安装完成后,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检查整体造型、整体形制尺寸及各种构件的安装位置,并做出检查验收记录。 木构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规定。 木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mm) 表8.2.1

注:H为柱高设计尺寸。 第8.2.2条对柱、梁枋、檩等大型木构件的修补或更换工程在油饰彩画之前,应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出检查记录: 一、柱头、卷杀、梭柱、月梁、驼峰等的形制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二、新配的承重木构件,其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2的规定。 承重木构件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表8.2.2 注:d为原木构件直径的设计尺寸,h为梁高的设计尺寸,b为梁高的设计尺寸。 第8.2.3条斗栱构件的修配、更换和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形制和尺寸的检查: 一、各种构件安装后应平直;有柱生起的构架,其斗栱的横向构件应与柱 生起线平行;斗栱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二、昂嘴、栱瓣、栱眼、斗幽页耍头等构件应符合原状和设计要求; 三、斗栱安装及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3的规定。 斗安装及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mm) 表8.2.3 第8.2.4条木构架或斗栱的连接装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吴其钢徐州市园林技术工程处摘要: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 关键词:榫卯功能分类名称使用部位 我国古代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通过一定的建筑艺术形式和一定的工艺技术表现出来的。有人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夸大的说法,但如果单指大木结构的榫卯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又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中国古建筑是一门独具风格的建筑科学,中国古建筑又以木结构为主,木构件间的联接又以榫卯组合为主。 而今国内现存的古建筑以清代(明代)居多。通过近几年施工和设计的仿古建筑,剖析其结构形式与工艺技术,得悉其构件联接以榫卯组合为主。通过对马炳坚先生所著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井庆升先生所著的《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及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学习,了解了中国古建筑的榫卯技术的形式和多样化以及其功能。 1、榫卯的功能 1.1榫卯是相辅相成,相互对应的。榫:就是小于构件断面凸出的部分,俗称公榫,卯:就是指与榫相结合的另一构件凹下去的部分,俗称母榫。 1.2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木结构榫卯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应用并逐渐发展,到唐宋时期榫卯技术的

应用以达到如火纯清的程度,应用的更加纯熟和讲究。到明、清时期古代的工匠们将其形式简化,但仍保留其固有的功能,从中充分体现榫卯结构的可靠性。 如一座大型的宫殿式木构建筑要由成千上万个单件组合而成,一座小式的构造简单的古建筑,也要由数以百计的木构件组成。在这些建筑的木构件中,除椽子和望板外,其余构件几乎全部是用榫卯结合在一起的。木结构的形式和榫卯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 2、榫卯的分类 木构件榫卯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这些种类和形状的形成,不仅与榫卯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木构件所处的位置,构件之间的组合角度,结合方式以及木构件的安装顺序和安装方法等均有直接关系。根据榫卯的功能大致可分为六类: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的拉结相交使用的榫卯;水平构件互交部位的榫卯;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所用的榫卯;用于水平或倾斜构件叠交或半叠交的榫卯;用于板缝拼接的几种榫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木构件榫卯的种类、形式及使用部位。 2.1、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在古建筑中垂直构件主要柱子,柱子又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在柱顶石上的柱子,如檐柱、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悬空柱即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它构件悬空挑起、捧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不管用在什么部位,都要用榫卯来固定它的位置,如管脚榫、套顶榫、瓜柱柱脚半榫。 2.1.1、管脚榫用于固定各种落地的柱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工程验收

第八章工程验收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条古建筑维护与加固工程的验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本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査。 第&1.2条重点维修工程、迁建丄程和局部复原工程均应分阶段验收并填写隐蔽丄程检査验收记录;全部工程项U完成后,应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进行总验收。 第&1.3条维护与加固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竣工图纸并在图中注明施工中所有更改的内容; 二、隐蔽工程检査验收记录; 三、材料和材质状况报告; 四、更改设计的批准文件或协商记录。 第二节木构架工程的验收 第&2.1条对局部或全部拆落的木构架修缮工程,应在木构架安装完成后,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检查整体造型、整体形制尺寸及各种构件的安装位置,并做出检查验收记录。 木构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1规定。 木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mm)表 注:H为柱高设讣尺寸。 第&2.2条对柱、梁桁、標等大型木构件的修补或更换工程在油饰彩画之前,应山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査并做出检査记录: 一.柱头、卷杀、梭柱、月梁、驼峰等的形制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二、新配的承重木构件,其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

第&2.3条斗棋构件的修配、更换和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形制和尺寸的检査: 一. 各种构件安装后应平直;有柱生起的构架,其斗棋的横向构件应与柱生起线平行; 斗棋 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二、 昂嘴、棋瓣、棋眼、斗幽贝耍头等构件应符合原状和设计要求; 三. 斗棋安装及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3的规定。 第&2.4条木构架或斗棋的连接装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一. 木构架构件之间樺卯缝隙不得大于5mm,若有新添的铁件应按设讣要求配齐; 二、斗棋构件之间桦卯缝隙不得大于1木门,暗销应如数配齐; 三、原有构件樺卯不合规制部分可按设计要求检査。 第&2.5条椽包括飞椽的安装修配和更换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椽的安装武样、数U,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二、 椽头如有卷杀,其卷杀应符合原状或设计要求; 三、椽条尺寸及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5规定。 承頃木构件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 注:d 斗安装及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mm ) 表&2.3 椽条尺寸及其安装偏差的允许偏差(mm ) 表&2.5 表&2.2

木结构施工方案(全)

木结构施工方案 一、主体木结构工程 1.施工准备工作 1)依据施工图进行测量放线,检查基础结构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文 件符合; 2)检查基础平整度:2m内不大于4mm,且整体不大于10mm ; 2.基方铺装: 1)房屋基础底座木方采用CCA防腐木材下垫一层普通SBS卷材防潮; 2)预埋螺栓漏植或位置不准确,采用①14 mm锤击螺栓沿底座木方中心布置间距不大于1200mm,且每段不少于两个锤击螺栓; 3)装完毕后对基方平整度进行调整; 3.墙体制安: 1 )依据墙体制作图,采用SPF木方和OSB板现场制作墙体,做好后的墙体妥善放置,防止变形; 2)按墙体布置图进行墙体安装,采用90mm螺纹钉与基方固定,每小于或等于1200mm 采用镀锌钢钉板进行加固; 3)墙体拼装完毕后进行垂直校正、固定; 4 )压顶木方安装; 5 )双拼木结构中间双层玉龙板安装应错开布置,不许开洞。

4.楼板梁安装: 1)工厂预制加工成品楼板梁,运至现场妥善保管防止变形; 2)按楼板梁布置图依次进行安装; 3)钢梁安装采用吊车或紧箍铹安装; 4)校正楼板梁,采用SPF木方拉结加固; 5.楼板安装: 1)按图放线排尺; 2)在楼板梁上涂匀楼板胶,楼板从一边依次错缝安装; 6.屋架安装: 1 )将预制加工好后的屋架按屋架布置图依次进行安装,校正屋架垂直度,屋架采用直角铁件与墙体可靠连接; 2)在屋架内部采用木方做水平支撑和斜支撑将屋架拉接成一体; 3)校正屋架平整度,木龙骨安装,铺装OSB板; 二、屋面工程 1.清扫及验收基层:调整屋面平整度及方正度达到技术要求; 2.屋面放线:先铺垫2.5mm厚自粘性防水卷材一道,然后在防水卷材 上弹挂瓦线条。弹线时首先确定屋面的轮廓线(如屋脊、水沟等): 1)沟的位置放线:依据排水沟的轮廓线(即中心线),在中心线的两侧各160mm弹出平行线,此线是安装附加顺水条的依据墨线;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相关工程的维修

第七章相关工程的维修 第一节场地排水及基础 第7.1.1条古建筑场地的保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的树木和植被,不得任意砍伐和损坏; 二、未经古建筑管理部门同意,不得在坡面上堆置大量弃土或擅自进行爆 破作业; 三、保持排水畅通,不得在坡面上任意设置蓄水池或开挖土方。 第7.1.2条对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场地上的古建筑,应加强其基础的维护,避免地表水的不利影响;应保持排除地表水的天然条件,避免截断雨雪水的天然流径路线;水池应布置在地势低的地方,建筑物周边应设置散水坡。 第7.1.3条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有山坡时,应做好场地防洪排水系统;宜在山坡上部适当位置设置截洪沟,将洪水引至古建筑场地以外;截洪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3‰,横断面大小应按汇水面积的常年最大流量确定,沟底宽度不应小于600mm,沟壁的坡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并应防止渗漏;在土质松软和受水冲刷地段应适当加固。 第7.1.4条当古建筑位于山坡上时,应对其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作出评价,如对古建筑有潜在威胁或有直接危害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和土洞发育地段,应采取可靠的整治措施;当发现有岩土裂缝、位移等滑坡、崩塌迹象,应立即与文物管理单位联系,及时采取防治或抢救措施,并应定期观测滑坡体或崩塌体的位移、沉降变化。 当古建筑位于河岸上时,应根据水流特性、河道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做好场地附近河岸边坡的保护和必要的冲刷防护设施;如发现有边坡溜坍或堤岸崩

塌等迹象应及时进行整治。 第7.1.5条在古建筑地基附近开挖坑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当地质条件不良,如软土、土层中含有泥层或流砂层,或地下水位较 高时,不宜采用无支撑的大开挖方法施工; 二、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 水位低于坑、槽底面标高0.5m以上 时,可不设支撑;但其边坡坡度(高 宽比)不应大于1.2,且边坡顶点至古 建筑台基边缘的距离(即护坡道宽 度)不应小于3.0m(图7.1.5)。 三、在古建筑基础四周或围墙两侧不得堆置大量弃土; 四、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时,应防止因地下水位下降对古建筑基础产生 下沉; 五、冬季开挖坑槽时,应防止古建筑地基遭受冰冻; 六、施工过程中,应对古建筑基础进行沉降观测;如发现有下沉或位移迹 象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第7.1.6条当古建筑台基遭到损坏时应及时修整对基础不均匀沉陷应查明原因如系局部软弱土壤所致可采用碎砖三合土或三七灰土予以换土并分层夯实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1总贝y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说明:1.0.1 编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包括本规范 在内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系列标准的宗旨,就是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其具体措施就是将《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6-83与《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中的木结构部分统一于本规范之中,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于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说明:1.0.2 本规范适用于方木和原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及其防腐、防虫和防火措施的施工质量验收。 1.0.3 木结构施工中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说明:1.0.3 本规范的规定是施工质量验收最低和最基本的要求。 1.0.4 本规范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 2001配套使用。 说明:1.0.4 本规范是遵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001对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验收的方法、验收的程序和组织的原则性规定而编制的,因此在执行时必须与其配套使用。 1.0.5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1.0.5中为了保证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尚应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2 2、《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 GB192& 1943 —1991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5-87 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术语 2.0.1 方木和原木结构 saw n and tou nd timber structures 方木(含板材)或原木组成的结构。 2.0.2 齿连接 step joints 方木和原木桁架木压杆抵承在弦杆齿槽上传力的节点连接。 2.0.3 胶合木结构structural glued-lami nated timber 层板胶合木组成的结构 2.0.4 层板胶合木 glued-lami nated timber (Glulam) 将木纹平行于长度方向且厚度不大于45mm的木板层叠胶合的木制品。 2.0.5 指形接头Fin ger joi nts 将两块木板端头用铳刀削成能相互啮合的指形序列,涂胶加压接长成为层板 (lam in ati on). 2.0.6 规格材ddime nsion lumber 宽度和高度按规定尺寸加工的木材。 2.0.7 轻型木结构板材与间距不大于600mm侧立的规格材用钉连接成墙体、楼盖和屋 盖,并组成框架式结构,用于1~3层房屋。 2.0.8 墙骨 studs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基本演化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构架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准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迭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透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构架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3.井干式结构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

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105号 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二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计综合[1992]490号附件二)的要求,哈尔滨工业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共同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06—2002,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5.2.2、6.2.1、7.2.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4月25日 二、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二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计综合[1992]490号附件二)的要求,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206—83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修订而成的。 在职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参照了国际木结构近年来发展的先进技术,遵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的原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在内容上增加了“轻型木结构”章用以验收 1~3层木结构住宅的质量,经过协商将木窗的制作与安装是移至《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并删去细木制品,将胶合木结构合格验收的质量要求与国际的先进水平取齐。规定了经防护剂加压处理锯材、层板胶合木、结构胶合板及结构复合木材应达到的防护剂保持量或透入度。为配合这三章的质量验收,在附录中增补了相应的检测和试验方法。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

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 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 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额枋(宋称阑额),包括阑额(大额枋)、由额(小额枋或由额垫板)、普拍枋(平板枋)、屋内额、地栿、绰幕(后演化为雀替)等,是柱上用于连接柱头或柱脚、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及之前多置于柱顶,隋唐后才移到柱间。西方古典建筑中,类似的部件称为architrave。 额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中用在柱列上的联系构件,承托斗栱和横向的梁架,用以增强柱网的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