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论文摘要:自从八十年代兴起了“文化热”,文化语言学也伴随形成。对于文化语言学的看法,各家学者褒贬不一。本文旨在说明文化语言学兴起的背景,其语言观突出表现方面,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对于文化语言学应该客观地看待:文化语言学并非是包打天下的无敌法宝,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既反对轻视文化语言学,也反对片面夸大文化语言学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语言观、文化、语言

一、文化语言学兴起的背景

80年代,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语言学的热潮,文化语言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外部的必然原因。从语言学的外部环境来说8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文化热”,中国正当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际,各种新思潮纷纷涌入,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激烈的大变革,人们纷纷对旧传统进行反思,重新确认自身的价值,开拓新的前进之路。从语言学内部来说,自19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诞生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以来,中国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一直追随西方语言学,尤其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系统引进运用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以形式作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但是在引进时没有充分意识到中西语言的不同,也就是说,没有意识到汉语的独特的个性,西方印欧语是形态丰富的语言,汉语却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因此,在此过程中,汉语语法研究在走向科学化,精密化的同时,不但日益暴露出由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本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种种弊端,而且由于对语言进行“冷漠的解剖”,与汉语的个性形成了矛盾,使中国语法学研究陷入“模仿——困惑——模仿“的怪圈,使语言研究越来越疏远甚至排斥语言的人文属性。这种尴尬局面呼唤语言学的大改革。文化语言学也就应运而生。

二、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突出表现方面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极其错综复杂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适应性很强。使用一种共同语的千百万人,尽管各有不同的嗓音,不同的方言,不同的说话习惯,但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并不因此受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语言活动带有明显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因素。因此,文化语言学联系语言的交际功能,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重视语言的交际价值。从上世纪60年代起,西方有些学者感到语言研究不能单纯以语言描写为满足,不能只是把语言当作一种工具去解剖,他们要求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去研究,于是提出语言交际功能的概念。法国马丁内在1960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纲要)一书里指出:“语言这个工具的主要功能是交际,比如法语,首先就是可以使操法语的人互相联系的工具。文化语言学同社会语言学一样,特别重视语言的交际价值,都属于大语言范畴。在我国,交际中的语言差异往往打上文化的烙印。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密切相关。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交叉在一起,文化语言学包含社会语言学成分,社会语言学也有文化语言学的内容,这种边缘学科的交叉是永远存在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总是在边缘上找到它的生长点。不同民族、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人,对于同样的一句话,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言语反应。因此,对不同的人应说不同的话。说话的得体性和言语的可接受性一般成正比,语言的得体性是获得交际和谐性的重要保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最终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示语言交际的本质。

2.重视语言的变异形式。同样一个意思(记作A),根据不同对象、场合、身份的要求,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这几种不同的表述方法就是A的变异形式。文化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变化的系统。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以及说话的场合、目的、心情等,都影响说话人选用不同的语言变异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交际中不管对象、场合、身份,到处使用千篇一律的刻板的语言是很少的。说话者不断变更说话的方式和格调,听话者接受对方的语言信息时不断变化自己的思想感情。普通话也存在一个变异形式,那就是地方普通话。广州人、厦门人、上海人讲的普通话,在有文化的北京人听来,如果不妨碍交际,只是语音、词汇、语法有不够标准的地方,这种普通话听来是“句句都懂,字字都错”,那就叫地方普通话,又叫“过渡话”。过去,不承认也不研究地方普通话,对推广普通话的要求过高,那是不切实际的。普通话的标准和要求是两回事,标准应该是高的,而要求则应实事求是。方言区的人有一种“不忘祖宗言”的旧观

念,要他们彻底抛弃“祖宗言”,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事实上也办不到。

3. 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语言。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结构跟民族的心理素质是有关系的。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认为:“一个民族的词汇和文法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转引墨非(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270页)。其中集中表现出汉族人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制约着汉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汉语词法和句法结构也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汉语词句里存在大量的中间状态就是证明,某些词语和句式一直处在A,B两端的互相转化之中,模糊性很大。汉语主宾语位置上的某些双音节词,如“研究、学习、调查”等,具有动词和名词的特点,如果从“非此即彼,,的静态观点看,有人认为是动词,有人认为已变为名词。如果从“亦此亦彼”的发展观点看,这些双音节词既不是单纯的名词,也不是单纯的动词,而是兼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特点的“中介词,’(不妨叫“动名词,’)。句子的分类也应重视“中介物”。有不少句子(特别是口语句子)不能简单地二分,即不能简单地把它归入对立的A或B,它像是A,也像是B;它不像A,也不像B。只有把对立的A,B两端连结起来,重视中介物的“不A 不B",“亦A亦B",即用三分或多分的力、法,才能使问题得到比较合理的解决。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包罗万象,语言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两者关系密切,水乳交融,错综复杂,在分析其具体现象时,往往发现两者难以完全直接联系。语言与文化各有互不关联的东西,文化语言学只能涉及语言和文化中互有关系的部分,不能在语言中处处寻找文化内涵。因此,在论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必须注意“对号入座”,恰如其分,必须有可靠的、充分的依据,经得起反证或证伪,不能按主观的印象、推测和联想加以挂靠,以致造成牵强附会,不能只抓住某些“似是而非”的例证就轻易下结论,更不能望文生义、张冠李戴、随意引申。这种主观随意性是当前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从宏观的角度看,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这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然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寻找、描写和解释具体的语言现象或因素与具体的文化现象或因素的相互关系时,却出现许多复杂的情况。大体说来,这种相互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类:

1.互相关联某种文化因素基本上可以解释某种语言现象,或某种语言现象基本上可以解释某种文化因素。例如,用中国人的“悟性”解释汉语的“意合”,用西方人的“理性”解释英语的“形合”;用中国人的“主体意识”解释汉语的“人称”,用西方人的“客体意识”解释英语的“物称”;用汉语的“形象性”解释中国人的“意象思维”,用英语的“抽象性”解释西方人的“逻辑思维”,如此等等。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互相关联的现象正是本学科研究的重点。

2.互不关联某种语言现象没有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因素,两者无法互相解释。这方面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对应关系。王宗炎教授(1997)曾指出一些令人信服的例证,例如,英语的单数第一人称“I"处处大写,这不是说英语的人“个人主义和自我存在的象征,带着膨胀了的个人主义色彩”,而是因为“in the old handwritten manuscripts a small I was likely to be lost or to get attached to a neighboring word, and a Capital helped keep it a distinct word"。又如,汉语常用“我们”代替“我”,如“我们认为”、“在我们看来”,其实是“我认为”、“在我看来”的意思,这并不是因为“汉人重社会,表现出集体主义倾向”,所以才“乐意使用集体的字眼’'。再如,汉语喜用缩略语,这不能解释为“汉人注重勤俭节约”。

3.部分关联某种语言现象中只有部分可以找到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因素,或某种文化因素中只有部分可以找到与之相关联的语言现象,关联中有不关联的部分,或不关联中有关联的部分,两者无法完全互相解释,必须加以分别说明。论证常常只考虑到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因而经不起反证。例如,汉民族追求和谐的心理常常表现在汉语词语结构排列的匀称性,因而四音节成了汉人喜闻乐见的语音结构,这是有道理的;但为了强调这一点,接着说三音节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的,这就片面了,因为三音节词语中只有部分是贬义的,如:煽阴风、点鬼火、抓辫子、戴高帽、拍马屁、走后门等,其他的就不一定,甚至可以是褒义的,如:爱国家、有理想、学先进、反贪污、顾大局、攀高峰等。这个结论应把“几乎都是”改成“部分”,因而很难解释汉语三音节结构的文化涵义。又如,汉民族的文化传统提倡“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亲疏有别”,这种等级和亲疏观念常常表现在汉语词语结构排列的次序上,如:君臣、男女、父子、婆媳、中外等,这种解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应说明还有其他的格式,如:阴阳、雌雄、叔伯、敌我等,这类词语的顺序就难以用上述的文化涵义来解

释了。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互相关联的现象常常有例外的情况,互相关联的现象还常常是相对、相比较而言的,在互相解释的时候应予以充分的注意,以确保论证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在解释和论证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的相互关联时,还应在寻找语言特征或文化特征时,个性与共性、部分现象与普遍现象的界定有个量化和定性的问题。如果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某种语言现象或文化现象拥有绝大多数的例证,这些例证又足以证明在该语言中或该文化中的本质特征,并经得起例外的反证,这就可以确定其为特征或特点,否则就难以定论。语言与文化所表现的现象十分复杂,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研究其特征及相互关联时应作具体、动态、多角度的分析,并用大量可靠的例证加以论证,不能轻易一概而论,不能为了得出某种预想的结论而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忽视可能还有反面的例证。四、结语

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萨丕尔甚至断言:“我甚至相信,语言甚至比物质文化的最低级发展还早。”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几乎可以说没有了语言也就没有了人类文化。语言,它构成了人的最重要的文化环境,直接塑造了人的文化心理。

文化一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这里主要指与语言有关的精神文化。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语言在文化世界的建构、传承以及文化世界相互碰撞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风俗、历史传统、科学水平有诸多差异,因此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必然有诸多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世界。从这点上可以说,文化语言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爱德华?萨巫尔指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对于语言的制约性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发展的轨迹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中划下痕迹,文化对语言的制约,至少有两个方面:表达方式、范围。而语言也时时刻刻忠实地折射着文化内涵。文化固然对语言有着相当强的制约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语言也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归宿”。“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文化的造化,同一语言和不同语言的差异不仅本身就是文化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都或松或紧地与不

同的文化背景发生相应的联系,或者说,语言差异说到底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五四”以后中国语言学研究由于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冲击,可以说完全走上了科学主义的道路,其结果是对西方语言学亦步亦趋,虽然解决了些问题,但对汉语的本质、特点却一直没有科学的结论。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多世纪以来,语言研究明显地出现了两种类型:一是描写型,一是人文型,汉语有其不同于西方语言独特的面貌,因而也应有独特的语言学道路。我们固然不可缺乏具有强化科学性的描写型语言学,同时也应重视强化人文性的文化语言的研究,其实在描写语言学极其鼎盛的西方语言学界也日益感到描写方法在许多领域已日见技穷,从而纷纷开始探索人文主义道路。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文化语言学并非是包打天下的无敌法宝,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既反对轻视文化语言学,也反对片面夸大文化语言学的作用。

汉字字根的象形特点

汉字字根的象形特点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10对外汉语 伍润 学号:201002040147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字根的定义,接着区别汉语字根和五笔字根。然后重点要论述汉字的象形特征,简要介绍字根象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它的演变。 关键词:字根象形性起因 字根是什么?字根是由若干笔划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字根是构成汉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而字根又分为两大类:一是汉字字根,汉字的字根是指汉字的基础字基本的字;二是五笔字根,五笔字根是五笔输入法的基本单元。五笔的主要字根包括:王 戋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大犬三古石厂镸 丆,木丁西,工戈艹匚七廿 。目上止卜虎皮丨(“虎字上面部分字根”,“皮字上面部分字根”),日早刂虫(竖的上面左边部分字根,师字的左边部分字根,利字的右边部分字根),口川,田甲囗四车力皿罒,山由贝冂。禾竹 丿攵夂,白手 斤爫,月彡乃用豕,人八癶,金勹犭乂夕鱼儿。言讠文方广亠圭丿,立辛六门疒丬,水氵 ,火业灬米,之冖宀礻。已巳己心尸羽,子孑耳了也凵,女刀九,臼彐巛,又巴厶马厶,弓匕

幺。而汉字字根大体有:人体字根两性字根天地字根动物字根植物篇工具字根生活字根抽象字根,汉字字根的数量很庞大,都是人类造字之初的汉字。 可以很容易看出五笔字根与汉字字根的联系与区别,五笔字根中的很多字是汉字起源时字根,如“口心木大一目五土犬上虎日川山手人鱼水火子马”等等都是汉字的字根,而有些五笔字根是笔画或是汉字的形体一部分即意符,是汉字字根衍生出来的其他汉字的一部分如“ 冖宀巛勹”等等。五笔字根从根本来说是汉字字根的一部分,而五笔字根的形成与汉字字根有很大的关系。汉字中许多字根是在字形或字义上是同源的,如:日→白(丿日);目→自(丿目);木→禾(丿木);厂→广(丶厂);冂→门(丶冂);王→主(丶王)、木→耒(一一木)、火→灭(一火)等等。 上述的每对中的第二个字根都是在核心形义字根的前面,加上一种简单笔画(修饰笔画或修饰码)衍变而成的。 核心形义字根,代表较为固定的字形或字义,是汉字形义的基本的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和码字根表中列出的各多笔画字根都是核心形义字根。 在核心形义字根前加上单笔画而形成的衍生字根有:冂巾→门帀;儿→兀;尸→户;土七→ 壬乇;口→‘一口’;氵→爫水;大→天夭夫 ;廾→开井;勹→万歹;王→主;厂→广;木→未耒禾;日目→白自;火→灭;米→釆,等等。 这些字根的特点是,在和码的核心字根前面,加上一种单笔画组合

语言学期末(这份是正确的)

一. What is language? 1. Language can be generally defined a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Systematic---- rule-governed, elements in it a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s; can’t be combined at will. e.g. *bkli, *I apple eat. Arbitrar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ord and the thing it denotes, e.g. “pen”by any other name is the thing we use to write with. Symbolic----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by convention.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Shakespeare Vocal---- the primary medium is sound for all languages; writing system came much later than spoken form. Human-specific---- different from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other forms of life possess, e.g. bird songs, bee dance, animal cries. The design/defin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Arbitrariness (任意性) Productivity/Creativity(创造性) Duality (二元性、二层性) Displacement (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性) 2.语言&言语 Langue--- the language system shared by a community of speakers Parole--- the concrete act of speaking in actual situations by an individual speaker. 3.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Synchronic (linguistics)---languages are studied at a theoretic point in time: one describes a ‘state’of language, disregarding whatever changes might be taking place. Diachronic----languages are studied from point of view of thei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he changes which have taken place between Old and Modern English could be described in phonological,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terms. 二.语音学(选择题) 三.音位学Phonology 1.音位变体 Allophones ---- the phones that can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s. 同一音位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两个或多个语音上不同的音段. 例如,在英语里,音位/t/在tin里是送气的[th], 在stand里是不送气的[t],在eighth里是齿化的[t],在cotton里是鼻除阻的[tn],在bottle里是边除阻的[tl],在hit里则表现为声门化的[t]. 此外,随着说话人口音的不同,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语音形式. 这样一套在说话人话语中的语音形式就是音位/t/的音位变体. 把两个音素划归成同一音位的两个音位变体必须满足语音相似性原则,而且它们不能处于对比分布. [p, ph] are two different phones 音子and are variants of the phoneme /p/. Such variants of a phoneme are called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 In this case the allophones are said to b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互补分布because they never occur in the same context: [p] occurs after [s] while [ph] occurs in other places. /p/ [p] / [s] _____

文化语言学

简答题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学术贡献? 该书专门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当时以语言形式研究为主的时代卓然而立。它论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②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③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④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⑤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⑥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实际上是一本词汇与文化的专门著作。 2.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 异:人类语言学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方法如参照法、认同法等。 3.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联系与区别? 同:都强调人类与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4.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 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应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一种功能,而不是具体的文化因素。 5.中国文化语言学有几个学派?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个: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派、以陈建民为代表的社会学派。 同:语言研究必须要与它的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几乎全盘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建立独立的文化语言学科,注重语言的个性,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等。 异: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语言的人文属性;怎样评价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如何。文化派: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参照比较研究,认为可以从汉语来探求文化,也可以从汉文化来探求汉语。文化认同派:注重对汉语的文化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汉语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文化的结晶,追求汉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一致性。社会学派:注重探求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变异和运用规律。 论述题 1. 这是几组关于称谓语的原式和变式,对变式结构的特点 进行分类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叶利钦——叶氏,奥巴马——奥氏 马拉多纳——老马;贝克汉姆——小贝 穆托姆博——穆大叔;霍华德——霍二叔 莎士比亚——莎翁;萨马兰奇——萨翁 第一组是总统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加上“氏” 很显然是中外结合原因是中国人命名的是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进行的即姓+氏这种表达有庄重义故用于总统第二组是加了词头即 在人的姓前加上老或小这样的词头原因表示亲切和喜爱第三组名字的头字加上辈分 这里是按年龄转换的原因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喜爱最后一组在名字的头字加上翁翁指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1-6章期末复习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什么是语言学 1.1.1定义 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The study of sounds, which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语音学)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in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ology. (音位学)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 are called morphology. (形态学) The study of how morphemes and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s called syntax(句法学)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is called semantics. (语义学)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use is called pragmatics. (语用学) 1.1.3 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成对的概念辨析差异必考P3 (1)Prescriptive and descriptive 规定与描写 If 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 if it aims to lay down rules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say, it is said to be prescriptive.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while modern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The task of linguists is supposed to describ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whether it is “correct” or not. 规定性Prescriptive It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behavior,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should not say. 描述性Descriptive 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2)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共时和历时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in time is a synchronic study;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 a diachronic study. In modern linguistics, synchronic study is more important.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change through time. a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a historical study, which 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a given language at a given time.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试论述有哪些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0分 2双语阶段结束后,底层语言不会立即死亡,而是缓慢地萎缩,试举例论述语言萎缩的情况 20分 3简述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10分 4什么是等意异字和叠义复合?举例加以说明 10分 5语言接触后一把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举例说明 20分 6关于钢铁,枪炮和细菌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 () 汉文化起源的多样性。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东夷及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因此,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 (二)汉字的一统作用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尽管各地的人对同一个字还是说不同的音,但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实际上也就是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同时,由于汉字符号的表义性使汉字表示的语素意义长期稳定,从而使汉语记载下来的汉文化作品具有长期稳定的延续性,这就形成了长达几千年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汉字文化。而汉字文化反过来也使汉民族的语言自古以来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其稳定的延续性。 (三)佛教文化的融入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时期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渐渐融入汉民族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潮海陆并进,涌入中国,在北方更加上少数民族武力的推波助澜,佛教变成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唐朝,佛教大盛,玄奘在印度求得重要的梵文经本,开始了三百年的佛经运动,从此佛学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分合和人口迁徙 从黄帝到清朝,中国境内曾出现过大大小小共八十多个王朝。割据和统一,依长江的南北对峙,北方王朝的南进等,分分合合的社会政治历史使社会动荡,人口迁徙。这样的结果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 退缩到宗教领域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移民在放弃母语后,掌教的神职人员仍使用希伯来语诵读讲解犹太经文。 .

浅谈刑福义的《文化语言学》

浅谈刑福义的《文化语言学》 外汉0712 庄丽梅 2007513060 ?文化语言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见端倪,且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不久即掀起了一股股?文化语言学中国潮?。许多学者都纷纷出版有关于该命题的专著,如: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日本社会语言学家铃木孝夫的《语言与文化》申小龙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等。但在我看来由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担任主编,湖北省武汉市的语言学工作者集体编著的《文化语言学》,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文化语言学?作为书名的关于文化语言学的学术专著。 该书在总论中系统性地讲述了文化语言学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其的研究小史,这样能够让读者们先认识一下何谓?文化语言学?以及该书的一个总的大纲。在上编?语言——文化的符号?和中编?文化——语言的管轨?中编者们从两个方向全面、透彻地阐释了语言——文化的关系,○1从语言中去考察研究文化的结构层次和发展变化,进而验证语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2研究文化对语言系统、语言观念、发生发展及其接触融合的影响。在这两编中编者们都用了四个章节来研究,前三个章节都是从一些小的方面来看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第四章就会系统地概括语言对文化或文

化对语言的影响,那么该书是如何在这两编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下面就讲一下这两编的内容:○1上编的第一章详细地阐述了文化的物质、制度、心理层次在语言留下的痕迹,引用了大量的古代经典来加以证明;在第二章中又从古文字与古文化、语言的分化融合、专门用语和准语言来看文化的发展轨迹,从多方面来阐明观点,如姓名、地名、礼仪、体态语、绘画等语言;在第三章主要讲的是语言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文字对其的辅佐、词语借用对其的记录;在第四章中就比较全面地讲述语言是如何作为文化的符号的,如在宗教、文化艺术中的应用及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2中编的第一章也是从语法、语音、语用及语言观念等四个方面来讲文化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观念的影响,第二章就讲文化对原始语言、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地域变异及语言的社会变异等的影响,第三章是研究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语言的四个方向入手:双语双方言、语言政策和规划、语言成分借用及语言混合和替代,这就与社会接轨了,有涉及到社会语言学,第四章详细阐明文化对文字和准语言的影响。当然编者们在阐述这些论点时引用了大量的文字和事实,是论点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新增的下编则是讲一些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专题研究,有十二个专题,都是有关文化语言学的。 而该书自1990年初版问世以来,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备受众位专家学者的推崇。而它之所以能

文化人类学期末考试试题

文化人类学 ----------------------------------------------------------------------------------------------------------------------- 一、单选题(共10分) 1、文化唯物论的代表人物哈里斯的代表作是() A《文化唯物论》B 《原始文化》C 《洁净与危险》D 《忧郁的热带》 2、《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A 林耀华 B 费孝通 C 瞿同祖 D 吴文藻 3、基诺族属于() A 平等社会 B 阶层社会 C 阶级社会 D 开放的阶级体制 4、马埃男子社团属于() A 年龄社团 B 性别社团 C 区域社团 D 民族社团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6、“男耕女织”表达的是一种() A 年龄分工 B 性别分工 C 地域分工 D 阶层分工 7、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这是()的观点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8、《癫狂与文明》的作者是() A 德里达 B 福柯 C 涂尔干 D 米德 9、年龄和性别分工() A 存在于狩猎社会 B 存在于采集社会 C 存在于工业社会D存在于一切社会 10、对“神圣”与“凡俗”的区分出自() A 布朗 B 涂尔干 C 马克思 D 韦伯 二、多选题(共20分) 1、狩猎与采集社会的一般特点() A小规模的社会群体B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C没有恒久稳定的领导者D食物共享 2、下面关于形式主义流派说法正确的是() A以研究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自己的基础 B以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作为自己的方法论指导 C形式主义流派是经济人类学中历时最久的、影响最大和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派。 D主张从社会、生态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互动、交换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经济问题。 3、关于平等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财富和权利平等B个人声望平等C主要指狩猎和采集社会 D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经济资源和权利上都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4、改革前中国社会的分层情况() A一种缺少公平竞争机会的体制 B政治色彩浓厚 C以身份指标确定个人的社会地位 D是开放性的 5、人类学中关于乱伦禁忌的理论有() A近亲繁殖理论 B童年期亲密理论 C家庭破裂理论 D广泛联姻论 6、宗教仪式的基本类型包括() A 祈祷 B 音乐 C 强化仪式 D 转换仪式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训诂学。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的。它主要包括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上的两个分支,它们虽然相互联系,但重点很不相同。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意义,还有实践意义不同,它们对人类的其他活动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定义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同时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人类之所以会有文化,而其它动物不能有文化,其原因除脑力的差异以外,便是语言能力的有无,故语言对于文化的关系极为重大(Ellwood C ·A·,Cultural Evolution)。欧美的语言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们,如洪堡特(W ·F ·Humboldt)、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等也都有过精彩论述。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社会语言学是一个很大的术语,它覆盖了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多样性的特征,他们的功能特征和说话者的特征以及这三者在言语社团中持续的交互作用和变化。它试图揭示出那些能解释和限制言语社团中语言行为和作用于语言行为的社会规则和规范,同时,也努力去确定语言多样性对于说话者的符号性价值。而这种由语言的多样性产生的符号性或象征性特征,是语言功能差异的必然结果。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本土性、多样性、传统性、时代性、实用性、温和性。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与语言变异(1)、.性别与语言变异(2)、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3)、集团用语(4),集团用语中主要有行话、单位用语、专业用语、术语、隐语和黑话。其中(1)(2)是从“属性论”的观点探讨语言的使用状况。一种语言即使在同一时代、也会因说话人所属的地区、年龄、性别、身份、修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特别值

文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02) 一、学科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本专业侧重以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是综合各科知识的一门边缘学科。目前语言学科的研究呈现出内外交融的趋势,体现为立足于汉语实际,运用国外的有关语言学理论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研究,尤其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并确立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即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其研究成果已得到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学科内具有较大反响。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系统的语言学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语言研究的特殊方法,具备独立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专业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成为语言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可在各级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文化或党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文化语言学 2.对比语言学 3.社会语言学 4.交际语言学 (三)主要相关学科 文学、文化学、社会学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6,不超过38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课程简介、教材和参考书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化语言学英文名称:metalinguistics 课程代码:[JX042006]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 修(制)订人:郝鹏飞修(制)订日期:2014年9月1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订人: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文化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范围内。本课程以基本掌握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汉字和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认识汉字、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3.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内容(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语言学的概念、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要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三个层次 3.文化语言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4.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对文化和文化层次的理解。

第2章汉汉语语音与汉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中国文化对汉语语音的影响,由汉语语音的特点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教学要点: 1.汉语音义结合的特点 (1)一音多义(语素)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一音多字造成汉语的奇特现象 2.语音特点形成的文学艺术手法 (1)双关 (2)借对 (3)幽默的谈笑艺术 (4)歇后语 3.汉语语音特点形成的民俗 (1)吉祥语与吉祥物 (2)禁忌语 4.语音特点形成的制度—避讳 教学重(难)点:汉语语音的特点与中国文化特点的关系。 第3章汉字与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字性质和特点,掌握从汉字中了解历史文化信息的方法。 教学要点: 1.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1)文字使语言突破了时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 (2)文字使语言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传到远处 2.文字的形体反映了古文化的演进 (1)古文字反映古代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 (2)古文字反映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 (3)古文字反映审美意识的起源 教学重(难)点:汉字的结构;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4章汉语词汇与汉文化(8学时)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齐红飞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汉语修辞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修辞技巧和汉语修辞学研究概况。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修辞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提高学生对修辞的鉴赏能力和言语交际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修辞概说、修辞手段、修辞方法、修辞规律、修辞学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第一章修辞概说(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修辞的概念、修辞原则。 教学难点: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修辞、修辞学的概念。 2、了解对修辞认识的偏颇,修辞的作用。 3、理解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修辞的概念、修辞原则、修辞作用、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二)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一节语音及其调整(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教学难点: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修辞手段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语音调整应注意问题。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修辞手段概念、修辞手段分类、语音调整应注意问题、音节匀称、平仄的安排、韵脚和谐、双声叠韵运用、叠音自然、谐音。 (三)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二节词语及其锤炼(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词语锤炼的要求、词语锤炼的内容。 教学难点: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词语锤炼的要求。 2、掌握词语锤炼的内容。 3、理解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词语锤炼的要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方法、词语锤炼的内容。 (四)第二章修辞手段第三节句子及其选择(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2种句式的概念内涵、特点、修辞效果。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12种句式。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长句和短句选择。 2、理解整句和散句选择。 3、掌握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 4、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选择。 5、掌握设问句和否定句选择。 6、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理解长句和短句选择;理解整句和散句选择;掌握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选择;掌握设问句和否定句选择;掌握常式句和变式句。 (五)第三章修辞方法第一节形式化修辞方法(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下 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本题2.0 分) A 、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 、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 、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D 、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下 卜列兀音音素都是后兀音的一组是(B)本题2.0分) A 、[u, £] B 、 [a , A ] C 、 [a ,y] D 、[o, a] 3. (单选题) 下 F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B)(本题2.0分) A 、[k, 1] B 、[p, k] C 、[p, n] D 、[t, v] 4. (单选题)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本题2.0分) A 、音位 B 、 曰素 C 、 音节 D 、 音渡 5.(单选题)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 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A)本题2.0分) A 、顺同化现象 B 、 逆同化现象 C 、 弱化现象 D 、 异化现象 6.(单选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C )本题2.0分) A 、物理属性 B 、 生理属性 C 、 社会属性 D 、 心理属性 7.(单选题)英语“students”中的“-s”是(C)本题2.0分)

A 、虚词语素 B 、 词根语素 C 、 构形语素 D 、 构词语素 8.(单选题)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D)本题2.0分) A 、木头 B 、 念头 C 、 苦头 D 、 山头 9.(单选题)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本题2.0分) A 、分布标准 B 、 意义标准 C 、 形态标准 D 、 逻辑标准 10.(单选题)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冋的一组是(D)本题2.0分) A 、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 、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人类文化语言学

一. 概论 在国外出版的语言学概论一类的书上,常常看到“语言与文化”这样的章节,但是在语言学文献里从来未见到“文化语言学”这个名称(国外正式出版物中收录的相关术语只有:人种语言学(或种族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文化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在国内出版物上最早见于《复旦学报》1985年第三期游汝杰的《方言与文化》,该文是一本当时尚未出版的同名书稿的内容提要。其后,桂诗春、顾嘉祖和陆晟主编的《语言与文化》2002年增改版序言中解释说“文化语言学”乃是译自英文的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s)。 而事实上,社会语言学、人类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这三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在其创立过程中吸收了西方人类学语言学和人种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但由于它提出并坚持了以汉语人文性论为本体论、以汉语的文化性征和中国语文传统的科学分析、阐释为方法论的两翼这一“向中华文化认同”的方法原则,因此,被它所吸收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很自然地已在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文化规定”和“语言型式”中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并融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经改造后的西方人类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其原初形态已有了本质差异,中国文化语言学成为一种既对立于西方形式主义(或曰科学主义)语言学及其中国变体—中国现代语言学,又有别于西方人文主义语言学的学术新范型, 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内涵。 我先分别介绍西方的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和中国的文化语言学,再作一个比较。 二. 西方的人类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 西方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又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成型于20世纪初,是西方人文主义语言学之集大成。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语言结构、语言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与人类文化模式和信仰有关的语言变异。其缘起的学术逻辑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崇尚人文的奥尔菲传统,他关注人的认识的能动性,注重社会政治伦理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命题,从而构成了西方学术中相对于形式主义倾向与流派的一种人文主义倾向与流派。18世纪由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l668- 1774)在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中首次依据“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出符号学——文化语言学的思想,开创了把语言作为文化的核心和构成因素来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人文主义传统。 继维柯之后,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角度对文化学一语言学作创造性阐释的是威廉·洪堡特(Wilhelrn Freiberr von Humbolt ,1767-1835)。他首次认定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进而提出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特定的认知形式即“内蕴形式”.所谓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语义结构,它决定着语言的各种成分、模式和规则,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对事物、思想的表达方式和对语言的组织原则.包含着该语言集团对世界的一种主观见解.因此,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个性,是民族的思想表达方式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简言之,语言的内蕴形式只是部分地为人类所共有并属于人类的智力特征,而另一部分则为每种语言所特有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构成该语言与其它一切语言形式的同一和差别.由此,洪堡特建立起著名的语言世界观理论—人类各种语言的差异不在于外部声音和感性符号的不同、不在于对某一事物的称谓不同,而在于它的内蕴形式所取的对某一种事物的观点即世界观不同,因此,语言结构具有民族的特点,不能用莫须有的逻辑的普遍语法代替每种语言的独特性。 洪堡特所代表的文化学一语言学传统,在欧洲大陆曾因19世纪后期新语法学派的崛起而出现断裂.不过,一些具有文化哲学洞察力的语言学家还是沿着维柯、洪堡特的理论和克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董广才丁星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内容摘要: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一种将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的关于语言文化范畴的理论,它是在认知语言学、博厄斯语言学、人类文化语义学和人类言语文化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可以应用到许多与语言相关的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构建,探讨其对翻译的启示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试图为翻译过程中的意象再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图示;意象 The Implications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in Translation Ding X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Abstract: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is a linguistic cultural theory which makes imagery as its core; it develop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Boasian linguistics, ethnosemantics (ethnoscience) and ethnography of speaking. It is an effective linguistic theory which coul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in many fields relating to language.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and tr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study by making use of it. Key words: Palmer Cultural Linguistics, schema, imagery 一、引言 帕尔默(Gary B. Palmer)是著名的美国语言人类学家,他是第一个用“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s”)这一名称来命名理论的人,而他的专著《关于文化语言学》(“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Palmer, G. B., 1996) [1] 也成为西方语言人类学和语言文化研究论著中第一部集中论述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专著。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将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意象是其理论中的精髓部分。他认为利用意象的视角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语言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 帕尔默所致力的语言人类学主要起源于三种理论:博厄斯语言学(Boasian linguistics)、人类文化语义学(ethnosemantics ;ethnoscience)和人类言语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speaking)。他认为,这三种理论本身就十分重要,如果它们能够与认知语言学综合起来,那么一种新的理论——文化语言学就会出现了,它可以更合理地结实人类学家在文化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语言学现象,因而帕尔默还将它称为“文化意义上的关于心理意象的理论”(“a theory of culturally defined mental imagery”),也就是“有关语言学意义的文化理论”(“a cultural theory of linguistic meaning”)。(Palmer, G. B., 1996:4)[2] 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