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2我们有为地球做什么2新人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2我们有为地球做什么2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一课品德练习题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 一、精彩补白。 1、()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和环境,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 2、地球为人类创造了()的生存环境,可是这种和 谐正在被(),地球越来越感到()。 3、()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这里的()直接关 系到我们的生存状况和家乡的()。 4、森林将象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噬着大量的 (),又制造出大量的(),因此被人们誉为“”。森林就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经过()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还有涵养(),保持()的作用。 5、人们形象的把煤炭称为“”,把石油称为 “”。煤炭和石油都属于()资源,这些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 6、在广袤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星球,其中,()、()、 ()、()、()等是地球的近邻。 7、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和 (),它们不加()地排放到大气、河流和土壤中,()了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和肥沃的土壤。

8、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恶化,人们呼吸的空气( )了, 饮用的淡水()了,种植庄稼的农田()了。 9、含()或()的废气在大气中形成酸雨。酸雨不仅 会严重腐蚀(),还会使土壤(),导致树木(),农作物(),湖泊水质(),鱼虾(),酸雨就像“”一样威胁着我们。 10、()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与地球最类 似的星球。 二、择优录取。 1、人们曾设想在()上建立人类第二家园。 A金星 B 月球 C 地球D火星 2、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木材,还有很重要的()价值。 A使用 B 燃烧C环境 D 工业 3、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下面错误的说 法是()。 A住房紧张 B 交通拥挤C劳动力充足 D 粮食短缺 4、森林被砍伐,容易造成();工农业生产中不注意环境保 护,将有毒物质排入水中,造成了();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量排放,造成了(),出现了()。 A大气污染B河流和海洋污染 C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D酸雨 三、一一对应,加强记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 第一节: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 (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等 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 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 1.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 ~30°30° ~60°60° ~90° 3.经度和纬度: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 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 长短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最大度数值180°90° 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 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 其余的都有2条 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 数的纬线有2条 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 °E 赤道(0°纬线) 3. 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 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W 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行星地球教案

适用学科 高中地理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1.宇宙中的地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 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5.地球的圈层结构
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理解太阳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 教学目标
3.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4.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重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太阳活动对 地球的影响,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生学习本节时可能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到困难: 1. 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容易混淆。 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难以理解。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第1页/共31页

一、导入
【教学建议】 关于行星地球的考题,主要是考察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一些记忆性 的内容,并且这也是高中年级的第一堂地理课,应为学生建立地理学 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积极性为主要内容;同时地球运 动部分内容相对较难理解,教学实际操作以及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不 断探索新的、更完善的教学思路、方法,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牢固 撑握本章知识点。
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 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 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 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 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地球的普通性
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颗行星
第2页/共31页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资料

看看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李四光(1889~1971)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岗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取得很大成绩,对我国石油勘探事业有重大贡献。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他的理论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巨大贡献。例如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李四光曾留学日本、英国,曾前往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地考

察。1949年以前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等职。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地质部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2、九大行星。 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 二、学习课文 基础过关 1、注音 铀()钍()窥测()规规矩矩()驯服()灼热()外壳()地壳()消耗()储存()领域()索取()焦急()旋转 3、结合原句解词 规规矩矩: (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情理。 驯服: 顺从、使顺从 灼热: 像火烫着一样热。灼,火烧、火烫 消耗: 因使用或受损而减少。 4、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政治思品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3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知识点练习十一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政治思品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3 当 灾害降临的时候知识点练习十一 第1题【判断题】 地震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赶紧坐电梯逃生(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一次性筷子干净卫生,我们要鼓励大家使用它。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解决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的根本方法是实行计划生育(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化工厂的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森林每年吞噬着大量的氧气,又制造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垃圾污染跟我们小学生没有关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7题【填空题】 当你被困,等待救援的时候,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还需要有______。 A坚强的信念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规律,人类无法改变。但是,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A逐步认识它的规律 B依循规律 C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自然灾害无情地摧毁着人类的家园。 A地震 B洪水 C台风 D瘟疫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______时期的科学家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科学仪器——地动仪。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今天,人们______自然灾害和______、______的方法和途径更加多样,也更加科学了。 A预测 B防灾 C减灾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很多时候,灾害造成人员的伤亡并不是直接来自于灾害本身,而是由于______和______。因此,______是减少伤亡的必要条件。

【2020】最新精选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习题精选九十九

教学资料范本【2020】最新精选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习题精选九十九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精选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习题精 选九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地震波在( )的岩石传播较快,在( )的岩石传播较慢。 A、较软、坚硬 B、坚硬、较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地球的内部分为( )层。 A、2 B、3 C、4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 )。 A、14千米 B、20千米 C、100千米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钻孔的深度已经能达到无限深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人类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来猜测地球内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地震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______千米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科学家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地球的内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根据火山喷发的情况,我认为地球内部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A. 温度高,有熔岩 B. 较小的压力 C. 大量的气体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解答】地球内部越往下,上面积累的岩石层越大,压力就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温度越高。选B。 2.【答题】河道中的卵石主要是()搬运的。 A. 风力 B. 流水 C. 重力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沉积现象。沉积:水流中所夹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在河床和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也指这样沉下来的物质形成冲积层或自然的堆积物。 【解答】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选B。 3.【题文】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地表有影响? 【答案】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人类活动(尤其是工程活动)广泛进行,对地表的表面和外层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如过度垦殖和放牧,会造成土壤沙化、风暴增多、灾害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灾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结果。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地球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解答】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人类活动(尤其是工程活动)广泛进行,对地表的表面和外层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如过度垦殖和放牧,会造成土壤沙化、风暴增多、灾害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灾害。 4.【题文】地震之前有哪些预兆?遇到地震有哪些应急措施? 【答案】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应急措施:1、就近躲避;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3、趴下,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5、不点明火,不乱挤乱拥。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震。地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地理危害,它发生的原因就是地球各个板块之间因为地球的运动而出现的的挤压或者是拉伸。地震这种现象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因为只要地球还在运动,地震就随时会发生。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地震的发生,我们却可以根据地震前发生各种异常现象来判断是不是要发生地震了。学习地震应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解答】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案李四光

看看我们的地球李四光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的结构 2、学习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 3、总结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本文的说明条理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如果你想了解更 多的有关知识,就请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二、读书并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课件) 李四光:地质学家 2、生字注音 旋转规规矩矩铀钍驯服窥测 灼热消耗旅行外壳储存 3、结合原句解词 规规矩矩: (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情理。 驯服: 顺从、使顺从 灼.热: 像火烫着一样热。灼,火烧、火烫 消耗: 因使用或受损而减少。 三、讨论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石圈;) 说明对象是怎样引出来的? (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说明对象。) 2.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本文主要介绍哪个部分? (气圈、水圈、石圈)(石圈) 3.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石圈的知识? (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 4.用原文回答:如何解决石圈上矿产日益减少问题?(7节中的两种方法) 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5.用原文回答:怎样才能清楚的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状况?(11节“我们通过地 球物理、地球化学,,天体内部结构资料。”) 明确: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 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6.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人类的家园》教学设计

《人类的家园》教学设计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三年级第24课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刘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居住环境——地球,知道六种自然环境、景 观特点,能在祖国地形图上指出相应的地形区。 2.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基本相关知识,知道地球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境和自然资源,了解地球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培养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范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组讨论: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问题,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一分钟,然后告诉老师。 1、食物是怎么来的吗? 2、大自然是如何给人类提供氧气的? (学生自由回答) 3、总结: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氧气、食物,还有学习用 的笔和纸,我们生存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大自然,地球就是人类 的家园。

4、揭示、板书课题:《人类的家园》 (二)、新授: 1. 欣赏鲁滨逊漂流记短片视频(约两分钟) a、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b、鲁滨逊的材料都是从何而来? c、你认为大自然里有什么? 2、人类就生活在这巨大地球上。那么地球自然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它提供给人类哪些自然资源呢? 可是这些东西又是如何生长的呢? 万物生长靠太阳,他给地球带来了适宜的稳定,植物光合作用也需要太阳,动物、人类生息繁衍也需要太阳,太阳是地球上所以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 3、地球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多的东西这这么美好的环境,那么它到底是怎样的? 古时候,好有说天圆地方的说法,那么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呢?它到底有多大呢? 4、为什么说地球是个蓝色的大水球?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小纸人串绕地球赤道一周,演示后,讲: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手拉手环绕地球站成一圈,大约需要四千万名同学才能头尾相接呢!假如你想步行绕地球一圈,每天走100千米,大约要走多少时间呢? 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2万千米。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 5、你知道我们每天呼吸的新鲜空气是怎么来的吗? 废弃的空气又是如何循环的呢? 6、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全都来源于大自然,说明了我们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 关系非常的密切,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号吗?。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有发现“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到船身”这一现象,认识到地球是圆球形的。 3、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4、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5、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6、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7、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时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8、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9、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

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10、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到了地球。 11、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过程大体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细致观察三个阶段。 12、地球的周长为4009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0067866平方千米。 13、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是增加了3.43岁。 14、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 15、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突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我们称它为“梨形地球”。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16、麦哲伦是第一个从东到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 17、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doc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体会“只有一个 地球”的含义。 2. 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而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 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2、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讨论交流,能更加深刻的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只有一个地球”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2、通过了解当前地球所而临的重大问题,初步树立学生环境忧患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分发给学生,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分为三组。各组从“人口状况” “资源状况” “环境状况”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设计成表格,汇总、整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年冬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你还记得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吗?(学生回忆后)答: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是啊,我们生存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它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像一位 伟大的母亲,为我们这些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那么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应当如何来报 答地球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O (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感悟地球的奉献 1. 播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2.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第20-21页,并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3. 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4. 引导学生对上而提到的资源进行分类: 5. 同唱《我们的田野》,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并从心底由衷地感激地球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第二环节: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1、指导学生看书第22页。 2、学习“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 3、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感想,老师加以总结。 第三环节:为地球的健康把脉 1.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材料,以表格的形式汇总。 表格_ 表格二

地球人类的家园

第一课地球——人类的家园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和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及其大小。 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试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感性认知功能,让同学通过观看、思考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更多的知识。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并得出结论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那么我们了解地球吗?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共同了解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板书:第一课人类的家园——地球 2、新课部分 出示[情景1] 问:这是卫星从高空拍摄下来的地球的照片。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我们脚下的颗星球,“天圆地方”的说法曾经一度很流行。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看不到地球这样的照片,得不出地球整体的样子的印象)问:那么,后来人们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个球体呢?请同学读书p2的‘读一读’。 (人们在月食发生的时候看到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环球航行;) 问:现在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看完后你试试看能不能给同学们描述一下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出示[情景2]、[情景3] (地球很大;地球的周长约四万千米;我们人要是每天走50千米要走两年才能环绕地球一周;要是手拉手的话得用四千万个同学拉起手来。) 板书:地球很大周长约四万千米 问:同学们谁告诉大家,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呢? (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圆形或地球是个圆球。) 先不要让同学下结论,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现在我们通过多媒体看一看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情景4] 问:观看多媒体演示后,大家能否通过讨论,然后给地球的形状下个科学的定义呢? (地球不是一个平面的圆形;地球不是个像球一样圆的圆球;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同学们分析的不错,原来小小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呀。好的,老师现在就把你们的观察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板书: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大小与形状,现在让我们领略一下我们家园的风光。 出示[情景5] 问: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什么必须的资源? (这里是平原,我们的粮食大多出自平原。) 板书:平原 (这里是山地,有高原牧场。更重要的是山地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森林资源)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提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4、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消失。据此,人们猜测地球是球形的。 5、用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答:球体上:进港,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平面上:进港,同时看见桅杆和船身;出港,船身桅杆同时消失。 6、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7、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9、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10、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猜想、猜想到实践、仔细观察三个阶段。 12、地球赤道周长:4009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13、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圈需多长时间?14、地形:高原,山地,海洋与岛屿,峡谷,平原。(课本17页,识图) 15、地表模型 16、地形地图或地形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森林,黄色表示山地、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地球娃娃怎么了》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地球娃娃怎么了》 设计意图: 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而现在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薄弱,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们班的孩子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效区,这些孩子家人的环保意识较淡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树立较强的环保观念。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情景和图片结合的方式让幼儿从各个角度了解地球的环境,促使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现状,同时,也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应该从我做起。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地球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及危害,知道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自觉地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并学习呼吁他人爱护环境。 3、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地球受污染的状况和危害,引导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从自律到他律,并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1、地球娃娃的服装、头饰、图片,小鸟的头饰、图片。各种垃圾的贴图和污染的图片。 2、幼儿准备:情景剧表演,小品三句半表演。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地球娃娃怎么了》 四、活动过程: 以简单的手指律动让幼儿进入上课的状态,组织好幼儿。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你们的家在哪吗?你们知道丁老师住在哪吗?" -----幼儿回答问题。 2、师:"虽然我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叫什么?"----引出主题--地球。 基本部分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七上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综合检测卷 请同学们注意: 全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分,计分) 1.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院子里,一条备受瞩目的金属线嵌在地面上,小明把脚跨在 这根金属线的两侧,这意味着他脚踩···················( ) A. 东、西两半球 B. 南、北两半球 C. 东、西两经度 D. 南、北两纬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经纬网可确定海洋、陆地表面的任何一处的位置消息 B. 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C. 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半球,向西为西半球 D. 赤道两边平行的同心圆周都是纬线 4.相对高度一般很大,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貌类型是···········( ) A. 高原 B. 平原 C. 山地 D. 丘陵 5.关于地形变化,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形的变化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B. 地形的变化有的很激烈,有的很缓慢 C. 生物的作用也能使地形发生变化 D. 地形的变化都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6.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 这里地震频繁发生 B. 这里火山活动剧烈 C. 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 D. 地壳的碰撞反弹造成 7.图示地表形态主要是由下面哪种作用力形成的?··············( ) A. 地震爆发 B. 火山喷发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第7题图第8题图 8.右图中的甲位于····························( ) A. 东半球、低纬度 B. 东半球、中纬度 C. 西半球、低纬度 D. 西半球、高纬度 9.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的岩石,跟它形成原因相同的岩石往往有··( ) A. 柱状结构 B. 片状结构 C. 层状结构 D. 点状结构 10.一人从赤道上向正东走了200千米,再向正北走了200千米,又向正西走了200千米,最 后又向正南走了200千米,此时他在···················( )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看看我们的地球

《看看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方案一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把握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 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展示搜集的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二分析课文 1. 请学生读课文,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2. 提问:地球由哪几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 明确:地球由气圈、水圈、石圈组成。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3. 提问: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由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4. 提问: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 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资源。 (2) 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 (1) 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 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5. 提问: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明确:(1)举例子:“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2) 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一摄氏度。”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 (3) 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说明当时我们对地 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6.小结:本文以讲故事的口气,亲切自然,娓娓道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对我们所不熟悉的科学领域有了一点认识,希望同学们会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与丰富,对科学事业的了解慢慢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思考。 三作业 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你所了解的科学小实验,试着在说明中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方案二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2. 体会说明方法在事物说明过程中的作用,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 3. 学以致用,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分析和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

鲁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人类的家园—地球》精品教案

鲁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人类的家园—地球》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的表面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地 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 2、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3、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多个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说起地球,老师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 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最可爱、最美丽的家园。(板书课题:人类的家园——地球) 二、美丽地球。 (一)地球概貌 1、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见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给我们带 来了光和热:而每月十五的夜晚,我们又可见到月球象一个明亮的圆盘,将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那么,你对我们居住的地球了解多 少呢?(学生联系资料和生活交流:地球之最、地球的有关知识、地 球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地方) 要求:一组选一个方面,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最多。 2、出示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学生观察地球,说说地球的外形特点。(1)地球是个大圆球--知识点:椭圆形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可爱的椭圆形的球体。假如小朋友手拉手想把地球围成一圈,须4000万人呢! (2)地球是个大花球--知识点:海洋与陆地 地球很美,有五彩的颜色,蓝色是海洋,黄色是陆地,白色是云彩。 因而地球还是一颗由蓝色海洋、五彩陆地组成的美丽天体。(课件出示:海洋陆地) 3、请同学们再仔细瞧瞧,地球美丽的外衣上是蓝色的海洋面积大, 还是五彩的陆地面积大? 课件出示“海陆面积比较图”。地球表面大约有70%的地方被海洋覆盖,而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只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约30%。所以我们的地球是由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组成。 (二)洲洋天地

地球人类的家园(第一章)

地球—人类的家园(第一章) 【原创】地球—人类的家园(第一章)(以纯自然的视角揭示地球母亲内心世界的奥秘) 我是通过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阅读大量科普读物,借助网络、电视中播出的有关地球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自己多年的社会实践和亲身感受而完成这篇“地球-人类的家 园”的论著,也是我探索地球自然生命科学的一篇处女作。 说她是科普书籍,也很贴切,但内容又超出科普知识的局限性;归结到论文方面,她又没有权威性,属于非主流,并且是向主流派吹响挑战的号角。如果你能够把这里面的部分章节咀嚼玩味,你很可能会被吸引,让你的心灵震撼! 我认为,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动植物的天堂;地球是纯自然的,人类是超自然的,是科学的缔造者。人类研究地球应当以纯自然的视角去理解、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去正视;人类目前对地球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地球上许多未知的自然奥秘仍在苦苦地探索之中,就像一本 “天书”,很多方面根本没有读懂;人类目前给予地球更多的是破坏,关爱和呵护给予的太少了!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征服自

然的能力,更增强了人类生存的信心。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人类也必然大大提高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进一步认识。 人类及一切动植物是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地球有形有色,有静有动,有喜有怒;她似乎赋予了生命并以博大的个体存在与宇宙中间。我们人类的生命应当是和地球的生命息息相关、依赖并存,也包括动植物。但是,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没有这样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空间。因此说,保护好地球也就等于保护好我们人类自己。 这里所论证的有关地球奥秘等诸多方面的猜想所阐述的学 术观点仅代表我本人,或代表所有普通人,我也愿意把这些文章称其是一个普通人对地球奥秘的“猜想”,这样可能不会对本人或对学术界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我很想找机会到地球表现“生命”活动频繁的地方进行较多的实地考察,了解某些活动的遗迹或正在发生的一系列生命运动的变化过程,从而找出更近似科学理论的依据来,进一步论证某些观点或猜想的正确性,那样可能效果更好些。 如果广大读者能够把这篇文章所论述的观点或猜想简单地 阅读或玩味,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或提出批评意见,那才是我最大的收获,褒贬快言,轻重话语,理当真诚接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