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项训练

1.如图所示,两条竖直长虚线所夹的区域被线段MN 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下部分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两电场均为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挡板PQ 垂直MN 放置,挡板的中点置于N 点。在挡板的右侧区域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左侧虚线上紧靠M 的上方取点A

,一比荷

q

m

=5×105C/kg 的带正电粒子,从A 点以v 0=2×103m/s 的速度沿平行MN 方向射入电场,该粒子恰好从P 点离开电场,经过磁场的作用后恰好从Q 点回到电场。已知MN 、PQ 的长度均为L=0.5m ,不考虑重力对带电粒子的影响,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求电场强度E 的大小; (2)求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3)在左侧虚线上M 点的下方取一点C ,且CM=0.5m ,带负电的粒子从C 点沿平行MN 方向射入电场,该带负电粒子与上述带正电粒子除电性相反外其他都相同。若两带电粒子经过磁场后同时分别运动到Q 点和P 点,求两带电粒子在A 、C 两点射入电场的时间差。 【答案】(1) 16/N C (2) 21.610T -? (3) 43.910s -? 【解析】 【详解】

(1)带正电的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L=v 0t

2

122L qE t m = 解得E=16N/C

(2)设带正电的粒子从P 点射出电场时与虚线的夹角为θ,则:0

tan v qE t m

θ=

可得θ=450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2v 0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2

v qvB m r

=

由几何关系可知2r L = 解得B=1.6×10-2T

(3)两带电粒子在电场中都做类平抛运动,运动时间相同;两带电粒子在磁场中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带正电的粒子转过的圆心角为

32π

,带负电的粒子转过的圆心角为2

π;两带电粒子在AC 两点进入电场的时间差就是两粒子在磁场中的时间差; 若带电粒子能在匀强磁场中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其运动一周的时间22r m

T v qB

ππ==; 带正电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13

5.910s 4

t T -==?; 带负电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21

2.010s 4

t T -=

=? 带电粒子在AC 两点射入电场的时间差为4

12 3.910t t t s -?=-=?

2.如图所示,在两块水平金属极板间加有电 压U 构成偏转电场,一束比荷为

510/q

C kg m

=的带正电的粒子流(重力不计),以速度v o =104m/s 沿 水平方向从金属极板正中间射入两板.粒子经电 场偏转后进入一具有理想边界的半圆形变化磁场 区域,O 为圆心,区域直径AB 长度为L =1m , AB 与水平方向成45°角.区域内有按如图所示规 律作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已知B 0=0. 5T ,磁场方向 以垂直于纸面向外为正.粒子经偏转电场后,恰好从下极板边缘O 点与水平方向成45°斜向下射入磁场.求:

(1)两金属极板间的电压U 是多大?

(2)若T o =0.5s ,求t =0s 时刻射人磁场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和离开磁场的位置.

(3)要使所有带电粒子通过O 点后的运动过程中 不再从AB 两点间越过,求出磁场的变化周期B o ,T o 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1)100V (2)t=5210s π-?,射出点在AB 间离O 点0.042

(3)5010s 3

T π

-

【解析】

试题分析:(1)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从O 点射出使速度

代入数据得U=100V (2)

粒子在磁场中经过半周从OB 中穿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

射出点在AB 间离O 点

(3)粒子运动周期,粒子在t=0、

….时刻射入时,粒子最

可能从AB 间射出

如图,由几何关系可得临界时 要不从AB 边界射出,应满足

考点: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3.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例如:正电子就是电子的反粒子,它跟电子相比较,质量相等、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如图是反物质探测卫星的探测器截面示意图.MN 上方区域的平行长金属板AB 间电压大小可调,平行长金属板AB 间距为d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 下方区域I 、II 为两相邻的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宽度均为3d ,磁感应强度均为B ,ef 是两磁场区的分界线,PQ 是粒子收集板,可以记录粒子打在收集板的位置.通过调节平行金属板AB 间电压,经过较长时

间探测器能接收到沿平行金属板射入的各种带电粒子.已知电子、正电子的比荷是b ,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电磁场的边缘效应.

(1)要使速度为v 的正电子匀速通过平行长金属极板AB ,求此时金属板AB 间所加电压U ;

(2)通过调节电压U 可以改变正电子通过匀强磁场区域I 和II 的运动时间,求沿平行长金属板方向进入MN 下方磁场区的正电子在匀强磁场区域I 和II 运动的最长时间t m ; (3)假如有一定速度范围的大量电子、正电子沿平行长金属板方向匀速进入MN 下方磁场区,它们既能被收集板接收又不重叠,求金属板AB 间所加电压U 的范围.

【答案】(1)Bvd (2)Bb π

(3)3B 2d 2

b <U <221458

B d b

【解析】 【详解】

(1)正电子匀速直线通过平行金属极板AB ,需满足 Bev=Ee

因为正电子的比荷是b ,有 E=

U d

联立解得:

u Bvd =

(2)当正电子越过分界线ef 时恰好与分界线ef 相切,正电子在匀强磁场区域I 、II 运动的时间最长。

4

T t =

m t =2t

2

111

v ev B m R =

T =

122R m

v Be

=π

π 联立解得:t Bb

π

=

(3)临界态1:正电子恰好越过分界线ef ,需满足 轨迹半径R 1=3d

1ev B =m 2

11

v R

1

1U ev B e

d

=? 联立解得:22

13U d B b =

临界态2:沿A 极板射入的正电子和沿B 极板射入的电子恰好射到收集板同一点 设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 1 有(R 2﹣

14

d )2+9d 2=22R 2Bev =m 22

2

v R

Be 2v =

2

U e d 联立解得:

2221458

B d b

U =

解得:U 的范围是:3B 2d 2

b <U <221458

B d b

4.在如图甲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两平行极板MN 垂直于y 轴,N 板在x 轴上且其左端与

坐标原点O 重合,极板长度l =0.08m ,板间距离d =0.09m ,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周期性变化电压,两板间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在y 轴上(0,d /2)处有一粒子源,垂直于y 轴连续不断向x 轴正方向发射相同的带正电的粒子,粒子比荷为

q

m

=5×107C /kg ,速度为v 0=8×105m/s .t =0时刻射入板间的粒子恰好经N 板右边缘打在x 轴上.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电压U 0的大小;

(2)若沿x 轴水平放置一荧光屏,要使粒子全部打在荧光屏上,求荧光屏的最小长度; (3)若在第四象限加一个与x 轴相切的圆形匀强磁场,半径为r =0.03m ,切点A 的坐标为(0.12m ,0),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23

T ,方向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求粒子出磁场后与x 轴交点坐标的范围.

【答案】(1)4

0 2.1610V U =? (2)0.04m x ?= (3)0.1425m x ≥

【解析】 【分析】 【详解】

(1)对于t =0时刻射入极板间的粒子:

0l v T = 7110T s -=?

211()22T y a =

2y T v a

= 22

y

T y v = 122

d

y y =+ Eq ma =

U E d

=

解得:4

0 2.1610V U =?

(2)2T

t nT =+

时刻射出的粒子打在x 轴上水平位移最大:032

A T x v = 所放荧光屏的最小长度A x x l ?=-即:0.04x m ?= (3)不同时刻射出极板的粒子沿垂直于极板方向的速度均为v y . 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均为:0

tan y v v β=

37β=

0cos37v v

=

6110m/s v =?

即:所有的粒子射出极板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2

v qvB m R

=

0.03m R r ==

由分析得,如图所示,所有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后发生磁聚焦由磁场中的一点B 离开磁场.

由几何关系,恰好经N 板右边缘的粒子经x 轴后沿磁场圆半径方向射入磁场,一定沿磁场圆半径方向射出磁场;从x 轴射出点的横坐标:tan 53C A R

x x ?

=+

0.1425m C x =.

由几何关系,过A 点的粒子经x 轴后进入磁场由B 点沿x 轴正向运动. 综上所述,粒子经过磁场后第二次打在x 轴上的范围为:0.1425m x ≥

5.如图所示,同轴圆形区域内、外半径分别为R 1=1 m 、R 23,半径为R 1的圆内分布着B 1=2.0 T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外面环形磁场区域分布着B 2=0.5 T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一对平行极板竖直放置,极板间距d 3,右极板与环形磁场外边界相切,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平行极板左板P 点由静止释放,经加速后通过右板小孔Q ,垂直进入环形磁场区域.已知点P 、Q 、O 在同一水平线上,粒子比荷

4×107C/kg,不计粒子的重力,且不考虑粒子的相对论效应.求:

(1) 要使粒子不能进入中间的圆形磁场区域,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满足什么条件?

(2) 若改变加速电压大小,可使粒子进入圆形磁场区域,且能竖直通过圆心O,则加速电压为多大?

(3) 从P点出发开始计时,在满足第(2)问的条件下,粒子到达O点的时刻.

【答案】(1) r1<1m. (2) U=3×107V. (3) t=(6.1×10-8+12.2×10-8k)s(k=0,1,2,3,…)

【解析】

【分析】

(1)画出粒子恰好不进入中间磁场区的临界轨迹,先根据几何关系求出半径;

(2)画出使粒子进入圆形磁场区域,且能竖直通过圆心O的轨迹,结合几何关系求解半径,然后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再根据动能定理对直线加速过程列方程,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加速电压;

(3)由几何关系,得到轨迹对应的圆心角,求解粒子从Q孔进入磁场到第一次到O点所用的时间,然后考虑周期性求解粒子到达O点的时刻.

【详解】

(1) 粒子刚好不进入中间磁场时轨迹如图所示,设此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1,在Rt△QOO1中有r12+R22=(r1+R1)2

代入数据解得r1=1m

粒子不能进入中间磁场,所以轨道半径r1<1m.

(2) 轨迹如图所示,由于O、O3、Q共线且水平,粒子在两磁场中的半径分别为r2、r3,洛

伦兹力不做功,故粒子在内外磁场的速率不变,由qvB=m

2 v r

得r=mv qB

易知r3=4r2

且满足(r2+r3)2=(R2-r2)2+r32

解得r2

3

4

m,r3

=3m

又由动能定理有qU=

1

2

mv2

代入数据解得U=3×107V.

(3)带电粒子从P到Q的运动时间为t1,则t1满足

1

2

v t1=d

得t1=10-9s

令∠QO2O3=θ,所以cosθ=0.8,θ=37°(反三角函数表达亦可)

圆周运动的周期T=

2m

qB

π

故粒子从Q孔进入磁场到第一次到O点所用的时间为

8

2

21

372180532

610

360360

m m

t s

qB qB

ππ

-

???-

=+=

考虑到周期性运动,t总=t1+t2+k(2t1+2t2)=(6.1×10-8+12.2×10-

8k)s(k=0,1,2,3,…).

6.如图所示,坐标原点O左侧2m处有一粒子源,粒子源中,有带正电的粒子(比荷为

q

m

=1.0×1010C/kg)由静止进人电压U= 800V的加速电场,经加速后沿x轴正方向运动,O点右侧有以O1点为圆心、r=0.20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部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0×10-3T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圆的左端跟y轴相切于直角坐标系原点O,右端与一个足够大的荧光屏MN相切于x轴上的A点,粒子重力不计。

(1)求粒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到A点的距离;

(2)若撤去磁场在荧光屏左侧某区域加竖直向上匀强电场,电场左右宽度为2r,场强大小

E=1.0×103V/m ,粒子仍打在荧光屏的同一位置,求电场右边界到屏幕MN 的距离。 【答案】(1)0.267m (2)0.867m 【解析】 【详解】

(1)粒子射入O 点时的速度v ,由动能定理得到:2

12

qU m v =

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2

qvB m R

v =

设圆周运动的速度偏向角为α,则联立以上方程可以得到:1

tan

2

2

r R α

=

=,故4tan 3

α=

由几何关系可知纵坐标为y ,则tan y r

α= 解得:4

0.26715

y m m =

=;

(2)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Eq ma =,2r vt =,2

112

y at =,y v at = 射出电场时的偏向角为β,tan y v v

β=

磁场右边界到荧光屏的距离为x ,由几何关系1

tan y y x

β-=

,解得:0.867x m =。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 中,第I 象限内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A (L ,0)点有一粒子源,沿y 轴正向发射出速率分别为υ、5υ、9υ的同种带电粒子,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在B (0,L )、C (0,3L )、D (0,5L )放一个粒子接收器,B 点的接收器只能吸

收来自y 轴右侧到达该点的粒子,C 、D 两点的接收器可以吸收沿任意方向到达该点的粒子.已知速率为υ的粒子恰好到达B 点并被吸收,不计粒子重力.

(1)求第I 象限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

(2)计算说明速率为5v 、9v 的粒子能否到达接收器;

(3)若在第Ⅱ象限内加上垂直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磁场,使所有粒子均到达接收器,求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1mv

B qL

=(2)故速率为v 5的粒子被吸收,速率为9v 的粒子不能被吸收(3)2217'(173)m B qL

=

-(或2(17317)'mv

B +=),垂直坐标平面向外

【解析】 【详解】

(1)由几何关系知,速率为v 的粒子在第Ⅰ象限内运动的半径为R L =①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2

1v qvB m R

=②

得1mv B qL

=

③ (2)由(1)中关系式可得速率为v 5、9v 的粒子在磁场中的半径分别为5L 、9L . 设粒子与y 轴的交点到O 的距离为y ,将5R L =和9R L =分别代入下式

222()R L y R -+=④

得这两种粒子在y 轴上的交点到O 的距离分别为3L 、17L ⑤ 故速率为v 5的粒子被吸收,速率为9v 的粒子不能被吸收.⑥

(3)若速度为9v 的粒子能到达D 点的接收器,则所加磁场应垂直坐标平面向外⑦

设离子在所加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1R ,由几何关系有

15172917L L R L L

-=

又221

(9)9v q vB m R ?=⑨

解得2217(517)mv B qL

=

-(或2(51717)4mv

B qL +=)⑩

若粒子到达C 点的接收器,所加磁场应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

同理:21732917L L

R L L

-=

2

22

(9)9'v q vB m R ?=

解得2217'(173)m B qL

=

-(或2(17317)'4mv

B qL +=)

8.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内有两个同心圆,圆心在坐标原点O,小圆内部(I 区)和两圆之间的环形区域(Ⅱ区)存在方向均垂直xOy 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I 、Ⅱ区域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2B 。a 、b 两带正电粒子从O 点同时分别沿y 轴正向、负向运动,已知粒子a 质量为m 、电量为q 、速度大小为v,粒子b 质量为2m 、电量为2q 、速度大小为v /2,粒子b 恰好不穿出1区域,粒子a 不穿出大圆区域,不计粒子重力,不计粒子间相互作用力。求:

(1)小圆半径R 1; (2)大圆半径最小值

(3)a 、b 两粒子从O 点出发到在x 轴相遇所经过的最短时间t (不考虑a 、b 在其它位置相遇)。

【答案】(1)1mv R qB =

(2)2min (31)2mv

R qB

= (3)14m qB π

【解析】 【详解】

解:(1)粒子b 在Ⅰ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半径为b r

根据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有:2

2()222b

v m v q B r =

由粒子b 恰好不穿出Ⅰ区域:12b R r = 解得:1mv

R qB

=

(2)设a 在Ⅰ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1a r ,

根据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有:2

1

a mv qvB r =

解得: 11a mv

r R qB

=

= 设a 在Ⅱ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a r ,

根据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有:2

2

2a mv qv B r ?=

解得: 211

22

a mv r R qB =

= 设大圆半径为2R

,由几何关系得:121122

R R R ≥+ 所以,大圆半径最小值为:

2min 1)2qB

R mv

(3)粒子a 在Ⅰ区域的周期为12a m T qB π=

,Ⅱ区域的周期为2a m

T qB

π= 粒子a 从O 点出发回到O 点所经过的最短时间为:1121

13

2

a a a t T T =+ 解得:176a m

t qB

π=

粒子b 在Ⅰ区域的周期为:2b m

T qB

π=

讨论:①如果a 、b 两粒子在O 点相遇,粒子a 经过时间:176a a n m

t nt qB

π== n=1,2,3… 粒子b 经过时间:2b b k m

t kT qB

π==

k=1,2,3… a b t t =时,解得:

726

n

k =

当7k =,12n =时,有最短时间:114m

t qB

π=

②设粒子b 轨迹与小圆相切于P 点,如果a 粒子在射出小圆时与b 粒子在P 点相遇

则有:121

5(218)663a a a a n m t T T n t qB

π+=++= n=1,2,3… 粒子b 经过时间: (21)(21)2b b k T k m

t qB π--=

= k=1,2,3… a b t t =时,解得:218

213

n k +-=

ab 不能相遇

③如果a 粒子在射入小圆时与b 粒子在P 点相遇

则有:121

7(2113)2663a a a a n m t T T n t qB

π+=++= n=1,2,3… 粒子b 经过时间:(21)(21)2b b k T k m

t qB

π--=

= k=1,2,3… a b t t =时,解得:2113

213

n k +-=

ab 不能相遇

a 、

b 两粒子从O 点出发到在x 轴相遇所经过的最短时间为

14m

qB

π

9.如图,空间某个半径为R 的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与它相邻的是一对间距为d ,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板间电压为U 。一群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带正电的粒子从磁场的左侧以与极板平行的相同速度射入磁场。不计重力,则

(1)离极板AB 距离为

2

R

的粒子能从极板上的小孔P 射入电场,求粒子的速度? (2)极板CD 上多长的区域上可能会有带电粒子击中?

(3)如果改变极板的极性而不改变板间电压,发现有粒子会再次进入磁场,并离开磁场区域。计算这种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运动的总时间。

【答案】(1)入射粒子的速度qBR

v m

=

;(2)带电粒子击中的长度为

2x =;(3)总时间12

2m dBR t t t qB U π=+=+ 【解析】 【详解】

(1)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2

mv qvB r

=,解得mv r qB = 根据作图可解得,能从极板上的小孔P 射入电场,r R = 所以,入射粒子的速度qBR

v m

=

(2)所有进入磁场的粒子都能从P 点射入电场,从最上边和最下边进入磁场的粒子将平行极板进入电场,这些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 qU a m md

=

= 212

d at =

解得t =

沿极板运动的距离x vt ==

有带电粒子击中的长度为2x = (3)能再次进入磁场的粒子应垂直于极板进入电场,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122

v dBR t a U

==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22

T

t =,22R m T v qB ππ== 所以2m

t qB

π=

总时间122m

dBR t t t qB

U

π=+=

+

10.如图所示,质量m=15g 、长度L=2m 的木板D 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D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地面右端的固定挡板C 与木板D 等高。在挡板C 右侧竖直虚线PQ 、MN 之间的区域内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两个半径分别为R 1=1m 和R 2=3m 的半圆围成的环带状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两半园的圆心O 到固定挡板C 顶点的距离OC=2m ,现有一质量m=15g 、带电荷量q=+6×10-3C 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以v 0=4m/s 的初速度滑上木板D ,二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当物块A 运动到木板D 右

端时二者刚好共遠,且木板D 刚好与挡板C 碰撞,物块A 从挡扳C 上方飞入PQNM 区域,并能够在磁场区域内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1)当物块A 刚滑上木板D 时,求物块A 和木板D 的加速度大小. (2)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3)为保证小物块A 只能从环带状区域的上、下两个开口端飞出,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取值范围。

【答案】(1)3m/s 2,1m/s 2;(2)25V/m ;(3)5

153

T B T B T ≤≤≥或 【解析】 【详解】

(1)当物体刚滑上木板D 时,对物体A 受力分析有:22mg ma μ= 解得: a 2=3 m/s 2

对木板D 受力分析有:211·

2mg mg ma μμ-= 解得: a 1=1m/s 2

(2)物块A 进入区域PQNM 后,能在磁场区域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mg qE = 解得:E=25 V/m ;

(3)物块A 与木板D 共速时有:21y v v a t a t =-= 解得: v=1 m/s

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有:2

v qvB m R

= 要使物块A 只从环带状区域的上、下两个开口端飞出磁场,物块A 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R 应满足:112

++222

OC R OC R OC R R R -≤

≤≤或 解得:5

513

B T T B T ≥≤≤

或。

11.如图所示,三块挡板围成截面边长L =1.2m 的等边三角形区域,C 、P 、Q 分别是MN 、AM 和AN 中点处的小孔,三个小孔处于同一竖直面内,MN 水平,MN 上方是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E =4×10-4N /C .三角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1;AMN 以外区域有垂直纸面向外,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2=3B 1的匀强磁场.现将一

比荷q/m =105C/kg 的帯正电的粒子,从O 点由静止释放,粒子从MN 小孔C 进入内部匀强磁场,经内部磁场偏转后直接垂直AN 经过Q 点进入外部磁场.已知粒子最终回到了O 点,OC 相距2m .设粒子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没有动能损失,且电荷量不变,不计粒子重力,不计挡板厚度,取π=3.求:

(1) 磁感应强度B 1的大小;

(2) 粒子从O 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 点经历的时间;

(3) 若仅改变B 2的大小,当B 2满足什么条件时,粒子可以垂直于MA 经孔P 回到O 点(若粒子经过A 点立即被吸收). 【答案】(1)51210T

3

B -=?;(2)-22.8510s t =?;(3)52

42

10T 3k B -+=?' 【解析】 【详解】

(1) 粒子从O 到C 即为在电场中加速,则由动能定理得:212

Eqx mv = 解得v =400 m/s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 10.6m 2

L

R =

= 由2

11

v qvB m R =

代入数据得 512

10T 3

B -=

?

(2)由题可知 B 2=3B 1=2×10-5 T

2

11

v qvB m R =

则 1

20.2m 3

R R =

= 由运动轨迹可知:进入电场阶段做匀加速运动,则112

x vt = 得到 t 1=0.01 s

粒子在磁场B 1中的周期为 11

2m

T qB π=

则在磁场B 1中的运动时间为 3211

310s 3

t T -==? 在磁场B 2中的运动周期为 22

2m

T qB π= 在磁场B 2中的运动时间为

3-3321803001801110s 5.510s 3606

t T π

-?+?+?=

=?=??

则粒子在复合场中总时间为:3-21231722010s 2.8510s 6

t t t t π-?

?=++=+

?=? ??

?

(3)设挡板外磁场变为'

2B ,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半径为r ,则有 2

'

2v qvB m r

=

根据已知条件分析知,粒子可以垂直于MA 经孔P 回到O 点,需满足条件

()212

L

k r =+其中 k =0、1、2、3…… 解得52

42

10T 3

k B -+=?'

12.如图甲所示,两金属板M 、N 水平放置组成平行板电容器,在M 板中央开有小孔O ,再将两个相同的绝缘弹性挡板P 、Q 对称地放置在M 板上方,且与M 板夹角均为60°,两挡板的下端在小孔O 左右两侧.现在电容器两板间加电压大小为U 的直流电压,在M 板上方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垂直纸面的交变磁场,以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值,其值为B 0,磁感应强度为负值时大小为B x ,但B x 未知.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N 金属板中央A 点由静止释放,t =0时刻,粒子刚好从小孔O 进入上方磁场中,在t 1时刻粒子第一次撞到左挡板P 上,紧接着在t 1+t 2时刻粒子撞到了右挡板Q 上,然后粒子又从O 点竖直向下返回平行金属板间,接着再返回磁场做前面所述的运动.粒子与挡板碰撞前后电荷量不变,沿板面的分速度不变,垂直于板面的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碰撞的时间及磁场变化产生的感应影响.图中t 1,t 2未知,求:

(1)粒子第一次从A 到达O 点时的速度大小; (2) 粒子从O 点第一次撞到左挡板P 的时间t 1的大小; (3)图乙中磁感应强度B x 的大小; (4)两金属板M 和N 之间的距离d . 【答案】(1)v 2Uq m (2)t 1=03m

B q π(3)B x =2B 0(4)d ()035224n Um B q

π+,n =0,1,2,3

【解析】【分析】粒子在电场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求出粒子刚进入磁场的速度,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由几何关系得圆心角求出运动时间,粒子在整个装置中做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由几何关系得半径求出磁感应强度B x 的大小,在t 1~(t 1+t 2)时间内,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周期关系求出在金属板M 和N 间往返时间,再求出金属板M 和N 间的距离。 解:(1) 21

Uq=mv -02

解得2Uq

m

(2)由2

qvB=mv r 得

00r =

mv

B q

01022T =

=r m

v B q

ππ 1101t =T =63m B q

π (3)由2qvB=mv r

得,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00r =mv B q , x x r =mv B q

粒子在整个装置中做周期性的往返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图易知: 0=2x r r 解得 0=2x B B

(4)在t 1~(t 1+t 2)时间内,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202T =

=x m

m

B q B q

ππ 2201t =T =22m B q

π

设粒子在金属板M 和N 间往返时间为t ,有

0+d=

22

v t ? 且满足: ()2120,1,2,3t t n t t n ??=++,= 联立可得金属板M 和N 间的距离:

23+5=

0,1,2,324m

U n d n B q

π(),=

1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直角坐标系xOy ,在直角坐标系中y 轴和x =L 之间有沿y 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 ,在电场的右侧以点(3L,0)为圆心、L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在y 轴上A 点(0,L )处沿x 轴正方向射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负电的粒子,粒子经电场偏转后,沿半径方向射入磁场,并恰好竖直向下射出磁场,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结果可含根式)

(1)粒子的初速度大小;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答案】(152qEL

m (22910229050mE

qL

- 【解析】 【详解】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 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 得。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 拐 点。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如图5P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 代表另一物理量值。如-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Φ-t图象的斜率为感应电动势(n=1的情况下),电U-I图象(如图1)的斜率 为电的内阻(从图象的数表达式也一目了然)等。 3、物理图象“面”的物理意义:“面”: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习图象时,有意识地利用求面积的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可使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如v-t图象所围面积 代表位移,F-图象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P-V图象所围面积为 气体压强做的功等。 4、物理图象“形”的物理意义:“形”:指图象的形状。由图线的形状结合其斜率找其隐含的物理意义。例如在v-t图象,如果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可根据其斜率变化情况,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波的图象,可通过微小的平移能够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在研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U与电流I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在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典型例题

平抛运动典型题目 1、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飞机距离地面高H=500m,水平飞行速度为v1=100m/s,追击一辆速度为v2=20m/s 同向行驶的汽车,欲使投弹击中汽车,则飞机应在距汽车水平距离x=m远处投弹.(g=10m/s2) 3、把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那么在落地前的任意一秒内() A.物体的末速度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大小的10倍 B.物质的末速度大小一定比初速度大10 C.物体的位移比前一秒多10m D.物体下落的高度一定比前一秒多10m 平抛运动“撞球”问题——判断两球运动的时间是否相同(h是否相同);类比追击问题,利用撞上时水平位移、竖直位移相等的关系进行解决 4、如图所示,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将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 A.同时抛出,且v1< v2? B.甲后抛出,且v1> v2 C.甲先抛出,且v1> v2? ? D.甲先抛出,且v1< v2

5、从高H 处以水平速度v 1平抛一个小球1,同时从地面以速度v 2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2,两小球在空中相遇则:( ) A .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H v 1 B .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H v 2 C .抛出时两球的水平距离是v H v 12 D .相遇时小球2上升高度是H gH v 1212 -?? ? ? ? 6.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的正切tan α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下( ) 7、子弹从枪口射出,在子弹的飞行途中,有两块相互平行的竖直挡板A 、B (如图所示),A 板距枪口的水平距离为s 1,两板相距s 2,子弹穿过两板先后留下弹孔C 和D ,C 、D 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为h ,不计挡板和空气阻力,求子弹的初速度v 0. () 2h S S 2S g 2 221+ 8、从高为h 的平台上,分两次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如右图第一次小球落地在a 点。第二次小球落地在b 点,ab 相距为d 。已知第一次抛球的初速度为,求第二次抛 球的初速度是多少—————2h 2gh d V 1+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 例l. 在下图甲中时间轴上标出第2s末,第5s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甲乙 例2.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B.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 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例3. 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例4. 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1v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2v从枪口射出,1v和2v均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例5.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v,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v,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v,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2v,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 例6.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D.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例7.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m/s。 例8.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高中物理例题解析,原来还有这么巧妙的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例题解析) 方法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 短=2.5Ω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 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的结构、对称的作用、对称的电路、对称的物和像等等.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能一眼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受力不平衡时 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轻杆或弹簧对物体可以有压力或者拉力。绳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压力,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受力分析步骤: 判断力的个数并作图:重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场力(电场力、磁场力) 判断力的方向: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经典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某人骑摩托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要在A处越过的壕沟,沟面对面比A处低,摩托车的速度至少要有多大? 图1 解析:在竖直方向上,摩托车越过壕沟经历的时间 在水平方向上,摩托车能越过壕沟的速度至少为 2. 从分解速度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则我们常常是“从分解速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例2] 如图2甲所示,以9.8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 B. C. D. 图2 解析:先将物体的末速度分解为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如图2乙所示)。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水平方向的初速度是始终不变的,所以;又因为与斜面垂直、与水平面垂直,所以与间的夹角等于斜面的倾角。再根据平抛运动的 分解可知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我们根据就可以求出时间了。则 所以 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写出

所以 所以答案为C。 3. 从分解位移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位移方向(如物体从已知倾角的斜面上水平抛出,这个倾角也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则我们可以把位移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然后运用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来进行研究问题(这种方法,暂且叫做“分解位移法”) [例3] 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的P点,以水平速度向斜面下方抛出一个物体,落在斜面上的Q点,证明落在Q点物体速度。 解析:设物体由抛出点P运动到斜面上的Q点的位移是,所用时间为,则由“分解位移法”可得,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 又根据运动学的规律可得 竖直方向上, 水平方向上 则, 所以Q点的速度 [例4] 如图3所示,在坡度一定的斜面顶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同时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 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两侧斜坡的倾角分别为和,小球均落在坡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和B两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 图3 解析:和都是物体落在斜面上后,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运用分解位移的方法可以得到 所以有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中物理大题技巧

高考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 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 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 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②罗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 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 (1) 主干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 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2) 主干方程列式形式得当,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严格按课本“原始公式”的形式列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 要全部用字母符号表示方程,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如: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应有R v m qvB 2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qB m v R =. (3) 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目中所给符号,不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 若题目中没有给定物理量符号,应该先设定,设定也有要求(按课本形式设定), 如:U 表示两点间的电压,?表示某点的电势,E 表示电动势,ε表示电势能 (4) 主干方程单独占一行,按首行格式放置;式子要编号,号码要对齐。 (5) 对所列方程式(组)进行文字(符号)运算,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不是关键环节不计算结果。 具体推导过程只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不必写在卷面上。如果题目有具体的数值运算,则只在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中代入数值算出最后结果,切忌分步进行代数运算。 (6) 要用原始公式联立求解,分步列式,并用式别标明。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 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三、书写布局要规范 (1) 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公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段落清晰、美观整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逻辑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必修1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高考物理 知识点及易错点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广义的隔离法还包括将一个物理过程从其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将看上去具有明显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的。 这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力分析、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中。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 环再次 A O B P Q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 一. 各部分知识网络 (一)运动的描述: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x=aT 2 ,6543212 ()()(3) a a a a a a a T ++-++=

a与v同向,加速运动;a与v反向,减速运动。

(二)力: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研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F=KX.

(三)牛顿运动定律: . 改变

(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静止 平衡状态 匀速运动 F x 合=0 力的平衡条件:F 合=0 F y 合=0 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 常用方法 矢量三角形动态分析法 相似三角形法 正、余弦定理法 物 体 的平衡

二、典型例题 例题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 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由图象可得,小车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 /s2 例2.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例3.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1)第4s末的速度;(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例4. 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 例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总复习 15种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θ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 与系统的重力(M+m )g 满足关系式:F >(M+m )g ,正确答案为D. 【方法链接】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中物理经典题库1000题

《物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光线垂直于空气和介质的分界面,从空气射入介质中,介质的折射率为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零,所以光速不变 B、光速为原来的n倍 C、光速为原来的1/n D、入射角和折射角均为90°,光速不变 2、甘油相对于空气的临界角为4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从甘油射入空气就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B、光从空气射入甘油就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C、光从甘油射入空气,入射角大于42.9°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光从空气射入甘油,入射角大于42.9°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3、一支蜡烛离凸透镜24cm,在离凸透镜12cm的另一侧的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倒立,放大率K=2 B、像正立,放大率K=0.5 C、像倒立,放大率K=0.5 D、像正立,放大率K=2 4、清水池内有一硬币,人站在岸边看到硬币() A、为硬币的实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浅 B、为硬币的实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深 C、为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浅 D、为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深 5、若甲媒质的折射率大于乙媒质的折射率。光由甲媒质进入乙媒质时,以下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A、折射角>入射角 B、折射角=入射角 C、折射角<入射角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6、如图为直角等腰三棱镜的截面,垂直于CB面入射的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临界角() A、大于45o B、小于45o C、等于45o D、等于90o 7、光从甲媒质射入乙媒质,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光速分别为v甲和v乙,已知折射率为n甲>n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α>γ,v甲>v乙 B、α<γ,v甲>v乙 C、α>γ,v甲

高考物理解题技巧与时间分配

高考物理解题技巧与时间分配 (一)选择题 1、分时间以课标卷高考为例,高考物理一共8个选择题,按照高考选择题总时间在35--45 分钟的安排,物理选择题时间安排在15一25 分钟为宜,大约占所有选择题的一半时间(由于生物选择题和化学选择题的计算量不大,很多题目可以直接进行判断,所以物理选择题所占的时间比例应稍大些).在物理的8个选择题中,时间也不能平均分配,一般情况下,选择题的难度会逐渐增加,物理选择题也不会例外,难度大的题目大约需要 3 分钟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而难度较小的选择题一般 1 分钟就能够解决了, 7、8个选择题中,按照 2 : 5 : 1 的关系,一般有 2 个简单题目, 4、5个中档题目和 1 个难度较大的题目(开始时难题较少)。 2 .析本质 选择题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很少有较复杂的计算.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词,例如“不正确的”“可能”与“一定”的区别,要讨论多种可能性.不要挑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而且开始应适当慢一点,这样刚上场的紧张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做题思维会逐渐活跃,不知不觉中能全身心进入状态.一般地

讲,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常规解,如较长时间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先做下边的试题,待全部能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来慢慢解决(此时解题的心情已经会相对放松,状态更易发挥).确实做不出来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 3 .巧应对 高考物理选择题是所有学科中选择题难度最大的,主要难点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物理木身在各个学科中就属于比较难的学科;二是物理选择题是不定项选择,题目答案个数不确定,造成在选择的时候瞻前顾后,不得要领;三是大部分选择题综合性很高,涉及的知识点比计算题和填空题还要多,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四是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小型的计算题,计算量并不比简单的计算题小. 虽然说高考物理选择题在解决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方法选择好,解决起来还是有章可循的,为了能够在处理高考选择题时游刃有余,我们首先要了解选择题一般的特点,把高考选择题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各自的类型研究对策.

【电路】高中物理电路经典例题

?在许多精密的仪器中,如果需要较精确地调节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常常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两只滑动变阻器R1和R2对一阻值为500 Ω 左右的电阻R0两端电压进行粗调和微调.已知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分别为200 Ω和10 Ω.关于滑动变阻器R1、R2的连接关系和各自所起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取R1=200 Ω,R2=10 Ω,调节R1起粗调作用 B.取R1=10 Ω,R2=200 Ω,调节R2起微调作用 C.取R1=200 Ω,R2=10 Ω,调节R2起粗调作用 D.取R1=10 Ω,R2=200 Ω,调节R1起微调作用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实际上是变阻器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跟接在分压电路中的电阻并联之后的分压,如果并联的电阻较大,则并联后的总电阻接近变阻器“另一部分”的电阻值,基本上可以看成变阻器上两部分电阻的分压.由此可以确定R1应该是阻值较小的电阻,R2是阻值较大的电阻,且与R1的一部分并联后对改变电阻的影响较小,故起微调作用,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如图所示,把两相同的电灯分别拉成甲、乙两种电路,甲电路所加的电压为8V, 乙电路所加的电压为14V。调节变阻器R 1和R 2 使两灯都正常发光,此时变阻器 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 甲和P 乙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A.P 甲> P 乙 B.P 甲<P 乙 C.P 甲 = P 乙 D.无法确 定 ?一盏电灯直接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其功率是100 W.若将这盏灯先接一段很长的导线后,再接在同一电源上,此时导线上损失的电功率是9 W,那么此电灯的实际功率将( ) A.等于91 W B.小于91 W C.大于91 W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 教育话题 03-31 22:21 一、环境“安静” 鸦雀无声,无人走动,无声说话、交流,无人随意进出。每一个人充分沉浸在难得的静谧之中。以享受维护安静环境为荣,以影响破坏安静环境为耻。 二、心态“安静” 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三、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4、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

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④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⑤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⑥熟练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四、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 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臵都应考虑周全。 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臵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2、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规实验题时,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 3、设计型实验重在考查实验的原理。要求同学们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应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实验原理。一定要强调四性(科学性、安全性、准确性、简便性),如在设计电学实验时,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小实验的误差,避免出现大量程测量小数值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