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 支气管哮喘 (药物治疗)

6. 支气管哮喘 (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

治疗

常用的治疗哮喘药物 ?速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

?全身性皮质激素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

?短效茶碱

?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缓解性药物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全身性皮质激素 ?长效吸入型β2激动剂 ?白三烯调节剂 ?缓释茶碱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抗IgE 单抗

?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 控制性药物

糖皮质激素

?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透皮吸收、静

药物低剂量(μg) 中剂量(μg) 高剂量(μg) 二丙酸倍氯米松200-500 500-1000 >100-2000 布地奈德200-400 400-800 >800-1600 丙酸氟替卡松100-250 250-500 >500-1000 环索奈德80-160 160-320 >320-1280

皮质激素受体 热休克蛋白90 核膜

mRNA

nGRE +GRE

激素反应靶基因 X

?细胞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 合成酶 ?环氧酶-2 (COX-2) ?磷脂酶 A 2

?NK 2-受体

?内皮素-1

?脂皮素 -1

? -受体

?内核酶

?中性肽链内切酶

GCS

GRE 糖皮质激素

反应分子 糖皮质激素(GCS)的抗炎作用机制

Blocked by

CHARYBDOTOXIN

Cell

membrane a s

a s

β2-Agonist

β2AR G S G S ATP Cyclic 3’5’AMP

Ca 2+-activated K +

channel activation

↓PI hydrolysis ↑Na +/Ca 2+ exchange ↑Na +/K + ATPase

↓MLCK(磷酸化肌凝蛋白)

PKG PKA AC K + 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气道平滑肌的机理

ICS+LABA与联合吸入装置

白三烯受体调节剂

茶碱:PDE4抑制cAMP代谢

抗胆碱能药物:M3受体拮抗剂

?溴化异丙托品

?Tiotropium bromide

?人类气道含有3个毒覃碱样受体:M1,M2,M3,

抗IgE治疗

?奥玛珠(Omalizumab)

?应用于难治性哮喘,血IgE增高。

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抗IL-5单抗;

?IL-4Rα亚基治疗;

?支气管热成型术

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GINA 2017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7, Box 3-5, Step 5 *Not for children <12 years. **For children 6–11 years, the preferred Step 3 treatment is medium dose ICS.

# Low dose ICS/formoterol is the reliever medication for patients prescribed low dose budesonide/formoterol or low dose beclometasone/formoterol for maintenance and reliever therapy.

Tiotropium by mist inhaler is an add-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exacerbations (not for children <12 years)

.

Other

controller

options RELIEVER STEP 1 STEP 2 STEP 3

STEP 4

STEP 5

Low dose ICS

Consider low dose ICS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LTRA) Low dose theophylline* Med/high dose ICS Low dose ICS+LTRA

(or + theoph*) As-needed short-acting beta 2-agonist (SABA) Low dose ICS/LABA** Med/high ICS/LABA Refer for add-on treatment e.g. tiotropium* omalizumab mepolizumab* PREFERRED

CONTROLLER

CHOICE Add tiotropium * High dose ICS + LTRA

(or + theoph*) Add low dose OCS

As-needed SABA or

low dose ICS/formoterol #

急性发作的处理

治疗目的

?缓解症状

?解除气流受限

?改善低氧血症

?制定长期治疗方案,预防再次急性发作

氧疗与辅助通气

?重症哮喘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因此都应给与适当的氧疗,吸氧浓度一般在30%-50%,吸氧方式为

鼻导管或Venturi面罩给氧,使PaO2>60mmHg;

?二氧化碳潴留时,给予控制性吸氧,或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采用无创通气或保护性有创通气策略。

β

-受体激动剂

2

?舒张呼吸道平滑肌,增加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减少血管通透性,并调节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

?β2-受体激动剂起效快,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且其副作用小,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肾上腺素的使用

?肾上腺素(负肾素)0.25-0.5mg,皮下注射;

?必要时30分钟可重复注射一次;

?过敏性哮喘效果佳;

?排除心源性哮喘;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的老年人慎用。

茶碱类药物

?氨茶碱的负荷量为4~6mg/kg,达到血浓度10-20μg/ml。氨茶碱的中毒浓度为25 μg/ml。

?0.6-0.8mg/kg/小时静脉滴注,可以维持血药浓度;

?5-10 μg/ml的氨茶碱浓度具有抗炎的作用;

?二羟丙茶碱(喘定)的药代动力学不清楚。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及应用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4-17T10:55:01.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杨[导读] 须掌握各种平喘药物的有关知识,才能根据病情和患者特征选择适当药物,合理应用。 王杨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160000)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常用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77-02 1 平喘药物的药理分析 须掌握各种平喘药物的有关知识,才能根据病情和患者特征选择适当药物,合理应用。 1.1药动学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与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必须掌握药物的半衰期、药一时曲线下面积、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合理调节给药的剂量和间隔,同时关注药代动力学参数与药物起效时间、最大作用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的关系。 1.2剂型和给药途径平喘药物的剂型包括注射制剂、口服制剂和吸入制剂。一般来说,静脉给药比肌注吸收快,肌注比口服吸收快;口服制剂中溶液剂比片剂、胶囊易吸收,作用往往较为显著;吸入疗法给药剂量低,副作用轻微,药物起效时间迅速,作用持续时间满意,但应区分掌握各种吸入装置的优劣。 1.3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各种平喘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置,以减轻对患者的损害。 1.4药物相互作用平喘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或平喘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在疗效上有协同、相加、拮抗或无关,在不良反应方面有增强、减轻或无关。如氨茶碱与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及某些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合用时,可降低氨茶碱在肝脏的清除率,使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出现毒性反应。 2 临床应用 2.1β2-受体激动剂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并部分的通过腺苷酸环化 M-CAMP调节抑制介质释放。该类药物还能防止各种支气管收缩物质的激发作用,抑制微血管渗漏以及增加黏液清除。常用的口服短效制剂包括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吡布特罗、异丙喘宁、比托特罗和异地林等。如口服特布他林(喘康速)2.5mg/片,作用可维持4小时。给予具有长效作用的缓释/控释剂沙丁胺醇(全特宁)4mg/片,8mg/片,作用可维持10~11小时,口服1~2次/日,常用于夜间或凌晨哮喘发作的治疗。沙美特罗作为长效(达12小时)β2-受体激动剂也有助于控制夜间症状。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可用于缓解急性支气管收缩和预防运动诱导的支气管收缩。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后很快起效(数分钟内),但多数疗效持续仅4~6小时。吸入制剂、定量气雾吸入剂(MDI)短效作用的有沙丁胺醇(喘乐宁、舒喘灵)100μg/喷,特布他林(喘康速)250μg/喷,干粉吸入剂(喘宁碟)200μg/粒、400μg/粒,装入特制的吸入器具中,刺破后用力吸入,无须手动配合,且无气雾吸入剂中所含抛射剂氟里昂所致局部冷冻带来的咽部不适,作用维持时间稍长;长效作用的有第4代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气雾剂25μg/喷、干粉吸入剂50μg/粒,作用维持12小时。 2.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有氨茶碱(茶碱),可口服、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推注,血药浓度半衰期约9小时,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10~20μg/ml。茶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有轻度的抗炎作用,除扩张支气管与心肾血管外,尚可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内源性儿茶酚胺和改善膈肌的动力作用。茶碱显示出能抑制细胞内钙释放、减少微血管渗透和抑制变态反应原的迟发反应。茶碱减少支气管黏膜内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和T淋巴细胞进入上皮,增强心肌和膈肌的收缩力。目前不再常规静脉注射茶碱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然可辅助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控制。应定期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使茶碱血药浓度保持在10~15μg/ml之间,尤其是需多次静脉用药情况下更应注意及时监测,以免严重毒副作用发生。 2.3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有阿托品和异丙托溴铵,通过竞争性抑制胆碱能受体,阻断胆碱能受体导致的气道阻塞。抗胆碱能药物还能阻断由于刺激物或食管返流引起反射性支气管收缩。对已经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急性哮喘患者,抗胆碱能药物是否有支气管扩张的协同作用尚有争论,在维持治疗中的作用还未明确。抗胆碱能药物的副反应有口干等,如喷入眼睛,会使视力模糊。目前常用者为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爱喘乐),吸入40μg,作用可维持4~6小时,其扩张支气管量仅为抑制腺体分泌和加快心率剂量的1/10~1/20,常用于夜间哮喘和伴有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哮喘患者。 2.4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和向变态反应部位的趋化,抑制β2-受体下调,阻断白三烯的合成,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黏附蛋白的活性。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也可使支气管高反应性逐渐下降。哮喘发作期间早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常很有效,可减少住院,预防复发。5~7天的短期大剂量使用可控制发作且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预防症状,并能抑制、控制和逆转炎症,除最严重的病例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少口服激素维持治疗的需要量,但不能用于急性发作。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和口腔真菌病。 参考文献 [1]张明,冯树坤,薛莲英.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重新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8):891. [2]吕小华.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药物[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 (4):514.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李海涛 第一部分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由多种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发病危险因素] 支气管哮喘,其发病有许多因素参与,主要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 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发病机制]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变态反应学说、气道炎症学说、神经-受体失衡学说、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病理] 气道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特征。早期表现为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气道内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可逆性的病理改变,但当哮喘反复发作后,支气管黏膜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液腺增生、基底膜增厚,支气管平滑肌增厚,使得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哮喘病程越长,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愈小,气道重塑也越明显。不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使肺泡长期过度膨胀,弹性降低,可形成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易发),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源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以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缓解,缓解期患者可无任何哮喘症状。 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可评估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 (二)呼吸功能检查 哮喘控制水平良好的患者其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25%与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一、概述 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分泌物↑和粘膜水肿引起小气道阻塞的结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肥大c反映,哮酸c浸润为主的多c、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e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时治疗哮喘的根本,故哮喘的治疗原则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二、分类 非选择?- RO药:Ad.ISTP.麻黄碱 Ad-RO药{ 选择性?2-RO药:沙丁胺醇、特布他临、克仑特布 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二轻丙茶碱(甘油茶碱) 平喘药{M1-RO药:异丽阿托品 肥大c膜稳定药(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丙酸倍录米松 其他:LTD-RO药(白三稀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LT合成剂 抗白三稀药 三、常用抗哮喘药物 其他类 抗白三烯(∠T)药物 与组胺一样,∠T也是肥C释放的过敏性介质之一,∠T ①增加支气管粘膜炎性C浸润,②收缩支气管以及③是支气管反应增高等作用,在世奥穿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抗∠T的药物出现为平喘药开辟了新的途径。

5-脂氧合酶θ剂:齐流通 ∠T合成θ剂{ 抗∠T 药物{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θ剂:MK-806 591 ∠T-Rθ剂:扎鲁司特、普仑司特 使用这类药物后,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C 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用于预防和长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剂量可能损害肝功,引起WBC↓。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概述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关系,在治疗上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谈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引起咳嗽,韩可以阻塞细支气管引起气喘。因此用祛痰药排出积痰,咳和喘自然缓释。另外,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是呼吸道管腔狭窄,气体出入受阻,尤其呼吸阻力增加,使肺泡膨胀,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咳嗽,管腔狭窄排痰不利又容易造成痰液积留,∴止痰药也有利于平喘祛痰,也就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常将镇咳、祛痰、平喘配伍或复方使用。此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 二、镇咳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防御性反射,是由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痰液或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作用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作用 【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其主要特征。现已证实,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是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过程,现就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西药治疗近况 临床资料 本组121例均符合有关文献标准。男65例,女56例。年龄12~76岁。农民56例,工人25例,干部19例,教师11例,其他10例。入院时病程<1个月者35例,1~3个月者42例,3~6个月者28例,>6个月者16例。与吸烟关系有吸烟史89例(73.5%)。确诊后仍吸烟者21例(17.3%),既往吸烟现已戒烟68例(56.1%),从未吸烟32例(26.4%)。 (一)常用药物分类 1.支气管扩张剂 (1)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β2激动剂):气雾及干粉吸入制剂常用药物有特布他林(喘康速brieasol、博利康尼都保bricanyltablet),沙丁胺醇(喘乐宁ventolin、舒喘灵)。以上药物吸入后,通常在5~10min起效,疗效持续约4~6h,均属短效β2激动剂。新型长效β2激动剂沙美特罗(施立稳)salme-terol、普鲁卡地鲁(美喘清)procaterol等,体内作用时间可达8~12h以上。

口服制剂常用药物有特布他林(博利康尼片)、沙丁胺醇(全特宁片volmatTM、舒喘灵片)、丙卡特罗(美喘清片)、班布特罗(邦备片bambectablet)等。沙丁胺醇、丙卡特罗、班布特罗三种片剂为口服长效β2激动剂。 β2激动剂具有高度选择性β2受体激动作用,能有效扩张支气管。吸入用药可以较高浓度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因此起效迅速,且因所需药物剂量较少,全身不良反应较轻,是目前应大力提倡的最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可作为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或预防运动性哮喘或职业性哮喘的首选药物。长效岛激动剂适用于防治夜间和清晨哮喘发作和加剧者。 (2)茶碱类药物:氨茶碱是茶碱类中最常用的药物,静脉用药制剂扩张支气管作用强,常用于重度哮喘发作;口服片剂有氨茶碱及长效氨茶碱,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后者服后昼夜血药浓度稳定,作用持久,尤其适用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双羟丙茶碱(喘定)止喘作用略弱,但对心血管副作用仅是氨茶碱的1/10,可口服较大剂量以达到较强止喘效果,适用于老年人或并发有心血管疾病的哮喘患者。保乐辉(优喘平)protheo、希瑞宁(茶喘平)theovent等为近年问世的长效茶碱类药物,副作用小,更适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 (3)抗胆碱药物:近年合成的阿托品衍生物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atrovent)为雾化吸入制剂,其扩张支气管作用较阿托品强1.4~2倍,而不良反应很少,常同β2激动剂联合使用。当某些哮喘患者应用较大剂量β2激动剂不良反应明显时可换用此药。鉴于溴化异丙托品主

6. 支气管哮喘 (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

治疗

常用的治疗哮喘药物 ?速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 ?全身性皮质激素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 ?短效茶碱 ?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缓解性药物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全身性皮质激素 ?长效吸入型β2激动剂 ?白三烯调节剂 ?缓释茶碱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抗IgE 单抗 ?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 控制性药物

糖皮质激素 ?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透皮吸收、静 脉 药物低剂量(μg) 中剂量(μg) 高剂量(μg) 二丙酸倍氯米松200-500 500-1000 >100-2000 布地奈德200-400 400-800 >800-1600 丙酸氟替卡松100-250 250-500 >500-1000 环索奈德80-160 160-320 >320-1280

皮质激素受体 热休克蛋白90 核膜 mRNA nGRE +GRE 激素反应靶基因 X ?细胞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 合成酶 ?环氧酶-2 (COX-2) ?磷脂酶 A 2 ?NK 2-受体 ?内皮素-1 ?脂皮素 -1 ? -受体 ?内核酶 ?中性肽链内切酶 GCS GRE 糖皮质激素 反应分子 糖皮质激素(GCS)的抗炎作用机制

Blocked by CHARYBDOTOXIN Cell membrane a s a s β2-Agonist β2AR G S G S ATP Cyclic 3’5’AMP Ca 2+-activated K + channel activation ↓PI hydrolysis ↑Na +/Ca 2+ exchange ↑Na +/K + ATPase ↓MLCK(磷酸化肌凝蛋白) PKG PKA AC K + 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气道平滑肌的机理

常用治疗哮喘药物和治疗方案

常用治疗哮喘药物和治疗方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任光明 一、支气管哮喘常用治疗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的合成等。 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 1、吸入给药:这类药物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少;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药物的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口咽部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吸药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选用干粉吸入剂或加用储雾罐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的全身不良反应的大小与药物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肠道的吸收、肝脏首过代谢率及全身吸收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有关。目前上市的药物中丙酸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1)气雾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3种。其剂量高低和互换关系见表1。(2)干粉吸入剂: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碟剂、布地奈德都保、丙酸氟替卡松碟剂,如辅舒酮等。一般而言,使用干粉吸入装置比普通定量气雾剂方便,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较多。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通常需连续、规律地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3)溶液:布地奈德溶液经以压缩空气或高流量氧气为动力的射流装置雾化吸入,对患者吸气配合的要求不高、起效较快,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表1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剂量高低与互换关系 药物低剂量(ug)中剂量(ug)高剂量(ug) 500~1000 >1000 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 200~500 400 布地奈德800 400~~>800 200250 ~500 100(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 ~>500 2502、口服给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度持续(四级)哮喘吸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防止病情恶化。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强龙等。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型哮喘,可采用每日或隔日清晨顿服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脑垂体一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泼尼松的维持剂量最好≤10mg/d。对于伴有结核病、寄生感染、骨质疏松、青光眼、糖尿病、严重忧郁或消化性溃疡的哮喘患者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慎重,并应密切随访。

哮喘药物治疗

哮喘药物治疗(三张图) 哮喘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并尽可能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便于理解和掌握哮喘药物治疗,作者依据2019年《GINA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相关内容,制作了三张哮喘药物治疗图,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张图:哮喘用药分类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属于缓解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属于控制药物。

在下列治疗哮喘药物中,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缓解药物)是()A.沙丁胺醇气雾剂 B.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C.沙美特罗气雾剂 D.注射用氨茶碱 E.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答案:ABDE 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属首选药物,注射用氨茶碱、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属于辅助治疗药物。福莫特罗雾化吸入后1~3分钟内起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除了按日常维持剂量使用外,还可以在症状加重时按需使用;特别提醒:哮喘患者任何时候都应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如果未身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也可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第二张图:哮喘阶梯治疗

1、第一级治疗第一级治疗:按需使用低剂量ICS/福莫特罗,或按需使用SABA+低剂量ICS。主要是因为单独使用SABA增加哮喘急性发作和增加哮喘死亡的风险,所以GINA推荐:使用SABA时,应使用ICS。因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说明书明确指出:本品不用于哮喘的初始治疗,所以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2、第二、三级治疗第二级治疗:按时使用低剂量ICS+按需 使用SABA;第三级治疗:按时使用低剂量ICS/LABA。主要是因为ICS和LABA

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篇一: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呼吸专业 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呼吸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哮喘是一种由多基因参与的异质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据估计,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有3亿之多,对整个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很大 的负担。正因为如此,全球相关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哮喘也投入 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1993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哮喘工作报告,即“哮喘预防和治疗的全球策略”,也即后来著名的“全球哮喘防治创义”(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中国学者也据此创义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哮喘诊治指南。 一、控制性药物 1. 吸入性皮质激素(ics) ics是最有效的哮喘抗炎药物,可减少哮喘的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或恶化频率。但ics并不能治愈哮喘,当中断吸入后,约25%哮喘患者在6个月内遭遇哮喘的急性发作。临床用于治疗哮喘的ics有多种,根据治疗的需要,将ics的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表1列出了常用不同ics及其剂量类型。 表1 成人哮喘治疗的低、中和高剂量ics(ug/d) 吸入皮质激素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二丙酸倍氯米松(cfc) 200-500 500-1000 1000 丙酸倍氯米松(hfa) 100-200 200-400 400 布地奈德(干粉剂) 200-400

400-800 800 环索奈德(hfa) 80-160 160-320 320 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 100-250 250-500 500 丙酸氟替卡松(hfa) 100-250 250-500 500 糠算莫米松 110-220 220-440 440 曲安奈德 400-1000 1000-2000 2000 ics的临床副作用较少,程度也较轻。常见者有咽部真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可减少这些副作用发生。 2. ics/laba 在ics/laba混合制剂上市之前,未能获得良好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 常常需在应用ics的同时加用其他控制性药物,如laba。现如今, ics/laba混合剂型业已成为临床哮喘治疗的主导药物。应用这样的混合制剂可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减少住院率。同时,可减少ics剂量,减少临床副作用发生。目前市场上ics/laba混合 制剂有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糠酸氟替卡松 /vilanterol trifenoate(每日1次)、丙酸氟替卡松/福莫特罗、丙酸氟 替卡松/沙美特罗和莫米松/福莫特罗等。近期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还有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3.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包括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普仑 司特、扎鲁斯特)和5-脂氧化酶抑制剂(齐留通)。这类药物有支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 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作者:林江涛 文章号:W092094 2013-9-2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3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了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指导性文件对推动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哮喘防治的主要力量,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检测设备、哮喘治疗药物不全、医师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指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行。因此,制定切合实际的,适应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基层版指南”尤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哮喘的总体防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充分听取基层医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大多数患者可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可根据条件做以下检查,如任一结果阳性,可辅助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简易峰流速仪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20%),见附件1。(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

哮喘药物分类

必知| 七大常用支气管哮喘药物 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前者是指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气道慢性炎症(治疗哮喘的本质,治标治本药物),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亦称抗炎药,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注意这里不是口服和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后者指按需使用的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救命药,可以理解为相当于速效救心丸在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治标不治本),亦称为解痉平喘药。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注意这里不是长效的,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 糖皮质激素 分为吸入型、口服和静脉用药。 ①吸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由于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环索奈德、莫米松等。通常需规律吸入1-2周以上方能起效。 ②口服:常用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用于吸入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治疗的患者。不主张长期口服激素用于维持哮喘控制的治疗。 ③静脉: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静脉给予激素。可选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因在体内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多,宜慎用。无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天)内停药;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适当延长给药时间,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然后改口服和吸入剂维持。 β2受体激动剂:

分为SABA(维持4-6小时)和LABA(维持10-12小时)。LABA又可分为快速起效(数分钟起效)和缓慢起效(30分钟起效)两种。 ①SABA: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有吸入、口服、静脉三种制剂,首选吸入给药。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步他林。SABA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 ②LABA:与ICS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常用的LABA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特别注意LABA(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等)不能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 LABA(β2受体激动剂和)+ICS(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药物。 ①福莫特罗+布地奈德(信必可都保);在吸入后1~3分钟内起效,单剂量可维持12小时。 ②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30分钟起效,单剂量可维持12小时。 白三烯(LT)调节剂 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是目前除ICS外唯一可单独应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ICS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联合治疗用药,尤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的治疗,常用药物有孟鲁斯特(顺尔宁)和扎鲁斯特。 茶碱类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拮抗腺苷受体。增强呼吸机的力量以及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等,从而起到舒张志气管和气道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之一。安全有效浓度:6-15μg/mL。 抗胆碱药

哮喘及其用药药物治疗方案

哮喘及其用药药物治疗方案 哮喘(asthma)的治疗药物包括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药、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药、茶碱、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钠,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情严重度判断和治疗原则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 疗的反应。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临床特点轻度中度重度危重 稍事活动休息时 气短步行、上 楼时 体位可平卧喜坐位端坐呼 吸 讲话方式连续成句单词单字不能讲话

精神状态可有焦 虑,尚安 静时有焦虑或 烦躁 常有焦 虑、烦躁 嗜睡或意识 模糊 出汗无有大汗淋 漓 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增加常>30 次/min 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常无可有常有胸腹矛盾运 动 哮鸣音散在,呼 吸末期响亮、弥漫响亮、弥 漫 减弱、乃至无 脉率(次/min)<100 100~120 >120 脉率变慢或 不规则 奇脉无,<10 mmHg 可有,10~ 25 mmHg 常有,> 25 mmHg 无,提示呼吸 肌

(成人)20~40 mmHg(儿 童) 疲劳 最初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后PE 占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80% 60%~80% <60%或 <100 L/min或 作用持 续时间 <2 h PaO2(吸空 气,mmHg) 正常≥60 <60 PaCO2(mmH g) <45 ≤45 >45 SaO2(吸空 气,%) >95 91~95 ≤90

pH 降低 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一般治疗策略 轻、中度中、重度重度和 危重 重复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药若上述治疗反应不完全,口服糖皮质激素应去急诊或医院治疗 氧疗 重复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药(储雾器给 药或射流雾化装置) 可联合使用β2受体激动药和抗胆碱能 制剂 尽早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口服,严重 者静脉注射或滴注 如口服:泼尼松龙30~50mg 静注或滴注:甲泼尼龙80~160mg 氢化可的松400~1000mg(分次) 同中重 度 机械通 气治疗 指征:意 识改变、 呼吸肌 疲劳、 PaCO2≥ 45mmHg 无创或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心得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心得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结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大多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及黏膜纤毛功能障碍等变化。气道炎症引起易感者广泛气道狭窄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可自然或经治疗而缓解,并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病因较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1)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在70%~80%。哮喘者可能存在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 (2)激发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变应原、室尘螨(在床上用品、地毯和有化纤垫充的家具上)、有皮毛的动物、蟑螂、花粉和霉菌、烟草烟雾、空气污染、运动、剧烈的情绪表达和化学刺激物。有70%~80%的哮喘病人在剧烈运动后可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病例是在运动6~10min,停止运动后1~10min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病人在30~60min内自行恢复。有些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类等可引起哮喘发作。2.3%~20%哮喘病人因服用阿司匹林而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病人因伴有鼻息肉或副鼻

窦炎和对阿司匹林耐受低下,因而又将其称为阿司匹林三联症。 2.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目前被公认的哮喘的发病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根据过敏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哮喘反应(IAR)、迟发型哮喘反应(LAR)和双相型哮喘反应(DAR)。IAR几乎在过敏原吸入后即刻发生反应,15~30min达高峰,在2h左右逐渐恢复正常。LAR则起病较迟,6h左右发生,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 (2)气道炎症: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参与的,释放50多种炎性介质和25种以上的细胞因子,造成血管通透性改变,黏膜水肿、渗出、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道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和阻塞。 (3)气道高反应性(AHR):AHR为哮喘病人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迟发反应后炎症继续长期存在形成慢性哮喘症状。 (4)神经因素: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和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对气道平滑肌张力、气道黏液腺分泌、微血管血流、通透性和炎细胞释放介质有调节作用,炎性介质与神经递质之间相互关联,通过神经机制可加重或减轻气道炎症。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篇一: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呼吸专业 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呼吸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哮喘是一种由多基因参与的异质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据估计,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有3亿之多,对整个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很大 的负担。正因为如此,全球相关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哮喘也投入 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1993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哮喘工作报告,即“哮喘预防和治疗的全球策略”,也即后来著名的“全球哮喘防治创义”(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中国学者也据此创义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哮喘诊治指南。 一、控制性药物 1. 吸入性皮质激素(ics) ics是最有效的哮喘抗炎药物,可减少哮喘的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或恶化频率。但ics并不能治愈哮喘,当中断吸入后,约25%哮喘患者在6个月内遭遇哮喘的急性发作。临床用于治疗哮喘的ics有多种,根据治疗的需要,将ics的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表1列出了常用不同ics及其剂量类型。 表1 成人哮喘治疗的低、中和高剂量ics(ug/d) 吸入皮质激素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二丙酸倍氯米松(cfc) 200-500 500-1000 1000 丙酸倍氯米松(hfa) 100-200 200-400 400 布地奈德(干粉剂) 200-400

400-800 800 环索奈德(hfa) 80-160 160-320 320 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 100-250 250-500 500 丙酸氟替卡松(hfa) 100-250 250-500 500 糠算莫米松 110-220 220-440 440 曲安奈德 400-1000 1000-2000 2000 ics的临床副作用较少,程度也较轻。常见者有咽部真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可减少这些副作用发生。 2. ics/laba 在ics/laba混合制剂上市之前,未能获得良好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 常常需在应用ics的同时加用其他控制性药物,如laba。现如今, ics/laba混合剂型业已成为临床哮喘治疗的主导药物。应用这样的混合制剂可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减少住院率。同时,可减少ics剂量,减少临床副作用发生。目前市场上ics/laba混合 制剂有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糠酸氟替卡松 /vilanterol trifenoate(每日1次)、丙酸氟替卡松/福莫特罗、丙酸氟 替卡松/沙美特罗和莫米松/福莫特罗等。近期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还有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3.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包括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普仑 司特、扎鲁斯特)和5-脂氧化酶抑制剂(齐留通)。这类药物有支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 【篇一: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 治疗支气管哮喘常用药物简介 2013年01月17日 09:32 治疗哮 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①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 期每天使用的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维持哮喘临床控制,其中包 括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全身用激素、抗白三烯类药物、 长效 2‐受体激动药(l aba)、茶碱类等,代表性药物为激素,是 控制气道炎症的最有效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 选药物。②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 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2‐受体激动药、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药、短效茶碱类及短效口服 2‐受体激动 药等。 (1)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 口服和静脉应用等。 吸入给药:吸入为首选途径,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吸入激 素的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入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 需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也较少。吸入激素可以有效地减轻哮 喘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气 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减轻发作时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激素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松等。口服给药:适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慢性持续哮喘大剂量吸入激素 联合治疗无效的患者和作为静脉应用激素治疗后的序贯治疗。一般 使用半衰期较短的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等),可 采用每天清晨顿服给药的方式。推荐剂量为:泼尼松龙30~50mg/d,应用5~10天。具体使用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当症状缓解或 其肺功能已经达到个人最佳值,可以考虑停药或减量。 静脉给药: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应静脉及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 松(400~1000mg/d)或甲泼尼龙(80~160mg/d)。无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天)内停药;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 药时间,哮喘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给药,逐步减少激素用量。 (2) 2‐受体激动药:通过对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等细胞膜表面 的 2‐受体的作用而舒张气道平滑肌等作用来缓解哮喘症状。此类药 物可分为短效 2‐受体激动药(维持4~6小时)和长效 2‐受体激 动药(维持12小时)。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学-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的呼吸道症状病史,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和强度可随时间而变化。(2014GINA)。新的定义强调:哮喘本身存在异质性,是一类临床特征相同,均具有气流受限可逆性,但发病机制不同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哮喘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既往有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症状出现与消失,及严重程度和可逆性气流受限随时间改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哮喘的主要特征。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一、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哮喘患者达3亿人,患病率每十年上升50%,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哮喘。该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10~30%)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大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平均患病率为2.1%,哮喘病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而且90%以上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中国是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依据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三、常见的哮喘表型 1.过敏性型:童年发病,常有过敏性疾病或相关家族史。诱导痰或病理学显示气道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ICS反应好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摘要】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情绪心理治疗、基因治疗等等,且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本文对 支气管哮喘常见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高,近些年来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 机制的研究和深入,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为临床治疗开拓 了新的局面。现对近几年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进展阐述如下。 1.β2 受体激动剂 β2 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可增加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减少血管渗出,同时还可 对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介质有释放的作用,还可迅速降低患者支气管痉挛现象。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一般在4h-8h,如非诺特罗、沙丁胺醇等,长效β2 受体 激动剂一般可维持在2h 左右,例如班布特罗、付奥特洛等。短效制剂可以吸入 的有气雾剂、溶液或者粉剂等等,一般在几分钟之内药效便会发挥出,在临床上 是缓解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其也可在预防运动性哮喘、哮喘间歇发作的时候应用;例如吸入特布他林250μg-500μg,必要情况下每隔20min 重复吸入一次。口 服药物一般在服用后15min-30min 内发挥药效,持续时间为4h-6h。缓(控)试 剂型平喘持续的时间最长,一般在8h-12h 之间,部分药物甚至长达24h,对于夜间哮喘的患者尤其适用。吸入型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最强支气管扩张药物[1]。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医师均主张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激素来治疗支气管哮喘, 两种药物在机体内作用范围不一样,且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临床上应用两种药 物可降低夜间发作此时、改善哮喘症状评分及患者肺功能。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是干扰 花生四烯酸代谢,减低白三烯与前列腺素合成,提高并活化起到平滑肌β受体的 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合成,降低血管渗漏等等。相关研究资料调查,糖皮质激 素在防治气道重塑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可有效的改善肺部功能,减少哮喘次数、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和症状严重程度,最大限度降低 死亡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给药武警较多,例如可静脉输注、可口服、可吸入等。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一般选择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等,对于 严重哮喘发作患者,应给予大剂量琥珀氢化可的松或者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 若是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便改用吸入型或者减量治疗。吸入型药物在临床上可有 效的控制起到炎症,如环索奈德、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等;临床上吸入 型糖皮质激素药物可显著提高哮喘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 最多;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方面应用最为广泛。若是遇到以下情况, 可考虑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后逐步减量的患者; (2)无条件或者不适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患者;(3)有哮喘导致急性呼吸衰 竭发病史的患者;(4)中度以上哮喘疾病发作患者;(5)给予患者足量吸入型糖皮 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但临床仍表现反复发作的患者。 3.茶碱类药物 此类药物可抑制患者体内磷酸二酯酶,增加环磷酸腺苷在细胞内百分含量, 缓解期分解速度,同时还可充分的扩张起到,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张力。相关研究 资料表明,对于使用丙酸倍氯米松(400 μg/d)无效的患者,分别加双倍剂量丙

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1

支气管哮喘怎么治,治疗药物有哪些? 支气管哮喘是当前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不少国家的数据提示哮喘患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哮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重视,由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在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刺激和诱发下而导致广泛的、可逆的气道狭窄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怎么治,随着医疗界对哮喘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研发出了多类治疗哮喘的药物,治疗药物有哪些如下: 1、茶碱类: 茶碱是常用的平喘药物,应用已经有50余年。茶碱是属于黄膘类衍生物,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除了直接舒张平滑肌外,还具有抗炎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通过提高人体内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的浓度而抑制其释放;其次,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难者呼吸道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5(IL-5)的含量来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从而使嗜酸粒细胞释放白三烯减少约61%;目前临床应用,主要用来控制哮喘急发症状。 轻、中度哮喘可以使用茶碱类药物来暂时控制症状,但是不建议长期使用;另外,重度哮喘患者是否应该使用茶碱则医学上颇有争议,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应慎重。 2、B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B2-AG): B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也是常用药物之一,缓解症状较快,有一定副作用,主要是扩张支

气管,它刺激B2-AG受体可使收缩的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能过TH1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抑制TH细胞因子分泌,间接促进TH2细胞因子分泌,还有抑制嗜酸粒细胞粘膜附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但根据循证医学调查发现,长期吸入可使症状加重,气管反应性增高,病死率升高,病死率升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舒喘灵,氯喘片、博利康尼,阿斯美等药物,中药麻黄也含有其成分,因此一些平喘中成药中基本上含有此成分。 缓解症状较快,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即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可重复注射1次,但是,医生常建议患者,杜绝长期使用。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靶细胞,它能够能过抑制气管炎症而有效地控制支气管哮喘症状。研究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抑制IL-4和IL-5面IL-4与呼吸道重塑结构有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撤药过快,可能导致急性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炎症的复发,就慢性支气管哮喘者来就,即使长期给予糖皮质激素也难以降低其持续的呼吸道高反应性,临床上除了地塞米松,强的松外,最常用的是倍他米松的气雾剂。 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另外,使用糖皮激素后,前期患者对药物会产生一定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又会产生耐药性。 4、M受体阻滞剂: M受体阻滞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已有一定的历史,主要作用于抑制气管平滑肌内迷走神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