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生生物学_赵文_隐藻门

水生生物学_赵文_隐藻门

第六章隐藻门Cryptophyta

隐藻为单细胞,大部分种类细胞一、形态特征

不具纤维素细胞壁,细胞外有一层

周质体,柔软或坚固。多数种类具

有鞭毛,能运动。细胞长椭圆形或

卵形,前端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

有背腹之分,侧面观背面隆起,腹

面平直或凹入。前端偏于一侧具有

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1

条口沟,自前端向后延伸,纵沟或

口沟两侧常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

鞭毛2条,略等长,自腹侧前端伸

出或生于侧面。

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

c,β-胡萝卜素等。还有藻胆素。

色素体1-2个、大形叶状。隐藻的

颜色变化较大。多为黄绿色,黄褐

色,也有蓝绿色、绿色或红色的。

有的种类无色素体,藻体无色。隐

藻的贮存物质为淀粉,无色种类具

有1个大的白色素,含有淀粉粒。

二、生殖

隐藻的生殖多为细胞纵分裂。不具鞭毛的种类产生游动孢子,有些种类产生厚壁的体眠孢子。

三、分类

?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隐藻属Cryptomonas

?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红胞藻属Rhodomonas

?缘胞藻属Chilomonas

蓝隐藻属:Chroomonas:细胞长卵形,椭圆形、近球形、圆柱形或纺缍形。前端斜截或平直,先端钝圆或渐尖,背腹扁平,2条鞭毛不等长。纵沟或口沟常不明显。色素体多为1个,也有2个的,盘状,边缘常具浅缺刻,周生,呈蓝色到蓝绿色。细胞核1个,位细胞下

半部。常见是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细胞长7-10μm宽4.5-5.5μm。

隐藻属Cryptomonas:

细胞椭圆形、豆形、卵形、圆锥形、S形等。背腹扁平,背侧明显隆起,腹侧平直或略凹入,前端钝圆或斜截,后端宽或狭的钝圆形。纵沟和口沟明显,鞭毛2条,略不等长,自口沟伸出,常小于细胞长度。色素体多为2个,有时1个,黄绿色或黄褐色,或有时为红色。细胞核1个,位细胞后端。分布广,湖泊、鱼池极常见,常见有卵形隐藻C. ovata和啮蚀隐藻C erosa,两者区别是前者细胞后端规则,呈宽圆形,纵沟明显;后者细胞后端大多渐细,纵沟常不明显。

红胞藻属Rhodomonas:外形与隐藻很相似,红色或玫瑰色的色彩也经常消失。与隐藻唯一的区别是蛋白核为单数,位于单一的色素体的背部。

缘胞藻属Chilomonas: 外形与隐藻亦很相似,但无色。营养方式

为渗透营养。在自然界的污水中出现的是草履缘胞藻C.paramaecium。

四、生态分布和意义

隐藻门植物种类不多,但分布很广,淡水、海水均有分布,隐藻对温度、光照适应性极强,无论夏季和冬季冰下水体均可形成优势种群。隐藻属、红胞藻属、半胞藻属等在沿岸水域常见,尖隐藻C. acatg等隐藻属的一些种类,在沿岸水域的微型浮游生物中更常见。沼盐隐藻是广盐性种类,既能生活海湾,河口低盐水域,也能忍受盐沼池的高盐水。隐藻在海洋浮游生物群落中占有一定地位。隐藻喜生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是我国传统高产肥水鱼池中极为常见的鞭毛藻类,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好,快,产量高,隐藻是水肥、水活、好水的标志。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1. 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 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 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 个唾液腺。 5. 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 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 15. 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 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 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 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 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不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题型:名词解释、写出各名词的英文或汉语名称、单项选择、是非题、简答题、问答题、绘图题 第一、二次绪论 解释: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湖沼学 Limnology 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 不能长距离的游动,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其个体微小。包括细菌、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自游生物(Nekton):具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具有快的游泳能力。如各种鱼、虾。 漂浮生物(Neuston):生活在水表面。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于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性不大的水体中,如槐叶萍、船卵溞等。 底栖生物(benthos):包括底栖动物和水生锥管束植物(Large aquatic plants) 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如着生生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 2.简述我国在水生生物学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3.如何划分湖泊的生物区? 1.水底区:沿岸带, 亚沿岸带, 深沿岸带 沿岸带(littoral zone):从水面开始,延伸到沉水植物的部分。 亚沿岸带(sublittoral zone) :沿岸带与深底带的过渡带. 深底带(profoundal zone):深底带部分,无植物生长,只有少数底栖动物。 2.水层区: 沿岸区(littoral zone):沿岸带以上的浅水部分。 湖心区(limnetic zone):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 生物圈(biosphere): 4.简述水生生物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次藻类摡述 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1)水华(water bloom) 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2)赤潮(red tide):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3)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4)蛋白核(造粉核和淀粉核) 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所以称淀粉核,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故也常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2、何谓藻类,藻类包括哪些类群?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 一、绪论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体(淡水或海水)中的各种生物。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体中(淡水或海水)生命科学现象和生物 学过程、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和利用的一门科学。 二、水资源与环境 1.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数量上:“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化大”2.天然水的主要化学特性 成分:常量成分、溶解气体、营养元素、有机物、微量元素、有毒物质。 1. 天然水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运动变化着的混合体系 2.不同形态的天然水含盐量悬殊 3.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酸碱性 4.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5.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碱度 6.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 7.天然水都具有水生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8.天然水都具有水生生物呼吸作用所需的O2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CO2 9.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10.海水常量成分具有恒定性的特点

3.透明度?补偿深度?(浮游藻类的悬浮机制) 透明度:测定时将圆盘沉入水中,在不受阳光直射条件下,圆盘刚刚看不见的深度,即为透明度 补偿深度:有机物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4. 阐述北方典型淡水湖泊温度的四季分布特点。 春、秋季全同温;夏季正分层;冬季逆分层 5.天然水的混合作用有哪些? 水的混合作用对水中溶解气体、营养盐类、主要离子的分布、变化等都会产生影响。对于一般的湖泊池塘,引起水体混合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风力引起的涡动混合,一是因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混合。6.水生植物的营养元素 常量必需元素:N、P、K、Ca、Mg 、S、C、H、O 微量必需元素:Fe、Mn、Cu、Zn、B、Mo、Cl等 7.Redfield比值?C:N:P=106:16:1 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微量元素+能量)→C106H263O110N16P+138O2 C106H263O110N16P所表示的并不是分子式而是化学式,也可表示为(CH2O)106(NH3)16H3PO4。 三、藻类 1. 浮游生物:在海水或淡水中能够适应浮游生活的动植物群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内部)

一、单选题 1. 光合作用产物:蓝藻类—蓝藻淀粉金门藻类—金藻糖(白糖素)+脂肪 黄藻门--- 脂肪硅藻门—脂肪裸藻门--- 副淀粉甲藻门--- 淀粉+淀粉状化合物( 油滴) 绿藻门--- 淀粉红藻门--- 红藻淀粉褐藻褐藻淀粉+甘露醇 2. 甲壳动物生活史的世代交替: 两性世代, 单性世代 3头胸甲完全(部分) 被包被胸部的甲壳动物代表者 4. 藻类细胞同化物的检测 5.藻类细胞壁的成分: 绿藻—外: 果胶质内: 纤维质硅藻--- 外: 硅质内:果胶质黄藻: 果胶质 6 虾类呼吸系统名称: 鳃 7. 轮虫头冠类型及其代表物种: 旋轮虫型:巨腕轮虫型: 须足轮虫型: 聚花轮虫型: 猪吻轮虫型: 胶质轮虫型: 囊轮虫型: 8. 缘毛目常见属的特征: (1) 钟虫属: 单体生活, 体呈倒钟型, 有围口唇, 内有肌丝, 能伸缩 (2) 独缩虫属: 群体生活, 群体柄有分枝, 肌丝在柄的分枝处各不相连 (3) 聚缩虫属: 群体柄内肌丝在分枝处是相连的 (4) 果枝虫属: 群体生活,, 柄较直较而粗, 柄透明无肌丝. 当虫体受到刺激, 只有虫体收缩,柄不收缩. (5) 车轮虫属:无柄,在反口端具附着器, 体圆筒形,, 附着器上有齿钩 9. 常见原生动物的代表者:大草履虫,大变形虫,眼虫 10. 能通过复大孢子繁殖的藻类: 硅藻 11、有异形孢的代表物种丝状体蓝藻(除颤藻科外) 12、常见的轮虫及其分类特征 褶皱壁尾轮虫分类特征:(分类依据) 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卵巢成对与否被甲的有无、形态构造足的有无。足和趾的形状附属肢的有无、数量眼点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等 13、轮虫的夏卵和冬卵 14、对虾和真虾雄性个体交接器所在部位 15、头足类内壳种类的特征具内壳,有的退化,腕8 或10 只,有吸盘,漏斗愈合形成管子,有墨囊 16、梭子蟹属的分类特征 头胸甲呈梭形,表面具有成群的颗粒,前侧缘9 个齿,最后一个特别大,鳌 足掌部具有三棱形的脊 17、头足类的触腕 枪形目和乌贼目比八腕目多 2 个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触腕。位于的3、4 对腕之间,狭长,可以完全缩入基部的触腕囊中。通常具有 1 个很长的柄,柄的顶端呈舌状,称触腕穗,内生吸盘,有时还有钩,主要用来摄取食物 18 、常见桡足类第一第二触角的形状特征 第一触角( A1):单肢形,细长,由25 节组成,末2~3 节具羽状刚毛,有明显的雌雄区别,雄常特化成执握器,哲水蚤目为一侧,剑、猛水蚤则两侧均弯曲

完整word版华中农业大学水生生物学试卷

. 水生生物学A 一、名词解释(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隔片:硅藻门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称隔片。 3、围口节:环节动物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的。 4、伪足:肉足纲的运动胞器,为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突起,没有固定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 5、帽状环纹:鞘藻目种类的营养繁殖是由营养细胞顶端发生环状裂纹,自此逐渐延伸出新生的子细胞,并留下一个帽状环纹。 6、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7、拟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8、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层壳瓣似“马鞍”状,卵鞍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干旱的不良环境。 9、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 10、包囊:某些原生动物为抵御不良环境以求生存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二、写出下列各名词的拉丁学名或汉语名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空1分,共10分。) 1、Neuston(漂浮生物) 2、原生动物(Protozoa) 3、轮虫(Rotifera)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5、甲藻门(Pyrrophyta) 6、Euglenophyta(裸藻门) 7、Copepoda(桡足类)8、Chlorophyta(绿藻门) 9、Cyanophyta(隐藻门) 10、Higher plants(高等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具有伪空泡。 A A、微囊藻属 B、平裂藻属 C、空星藻属 D、转板藻属 2、蓝藻喜欢生长在环境中。 A A、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 B、有机质不丰富的酸性水体 C、有机质不丰富的碱性水体 D、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水体 3、复大孢子生殖是的特殊生殖方法。 D A、蓝藻门 B、金藻门 C、绿藻门 D、硅藻门 5、黄丝藻的细胞壁由。 A A、“H”形的2个节片合成 B、“U”形的2个节片合成

湖南农业大学水生生物学2015—2018年考研真题试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水生生物学 814 适用专业:水产、水生生物学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原核生物 2.桡足幼体 3.混交雌体 4.半变态 5. 咀嚼器 6.卵鞍 7.接合生殖 8.色素体 9.物种多样性 10.次级生产者 二、简答题(共计80分,每小题10分) 1、列举几种藻类中运动种类的运动及其运动辅助器官。 2、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3、简述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的一般规律。 4、比较枝角类与轮虫生活史的异同点。 5、淡水水体中浮游动物主要由那几类构成?其经济意义如何? 6、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7、简述对虾类和真虾类的繁殖方式的不同。 8、什么是光补偿强度?简述其主要的生态意义。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目前,各地政府开始控制发展内陆水库、湖泊养鱼,请结合渔业环境、水生生物及渔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其合理性。 2、论述水域环境生物修复的主要途径和原理。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水生生物学 814 适用专业:水产、水生生物学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解释下列名词(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Plankton https://www.doczj.com/doc/3b5540925.html,munity 3.蛋白核 4.固着生物 5.水华 6.不混交雌体 7.休眠卵 8.伪足 9.壳缝 10.季节变异 二、简答题(共计80分,每小题10分) 1.蓝藻和细菌在细胞结构、功能上有哪些异同点? 2.简述轮虫分类依据及世代交替特征。 3.浮游植物主要通过哪几种方式适应浮游生活?其适应机制是什么? 4.简述裸藻的特征、分布特点及经济意义。 5.高等水生植物可分为哪几种生态类群?每个类群有哪些常见种类?(各举1例) 6.简述双壳类特征及其经济意义。 7.水生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具有什么意义? 8.什么叫变态?水生昆虫的变态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论述淡水藻类各门类的特征及其在渔业上的经济意义。 2.试述水生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1.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个唾液腺。 5.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

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15.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

水生生物学

第一篇 一: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 1、浮游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2、游泳/自游生物 3、漂浮生物(浮游大型植物、浮膜浮游植物) 4、底栖生物 二:浮游生物对水环境适应的特性 1、分泌黏液或制造胶质 2、形成气泡作为辅助浮游胞器 3、产生比重小的同化产物 4、增加相对表面积 5.较弱的运动胞器 三:浮游生物的生态类群分类 按营养方式分(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按个体大小和体积分(淡水生物、海洋生物) 按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所占时间的长短分 (1)终生浮游生物、(永久性浮游生物) (2)阶段性浮游生物(季节性、暂时性) (3)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 四:藻类的主要生态特征 1、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2、个体大小相差悬殊 3、具叶绿素,整个藻体都能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通常可将藻体理解为简单的叶片, 因此又称为叶状体植物 5、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 孢子植物 6、藻类的繁殖方式: (1)无性生殖(2)有性生殖(3)营养生殖 藻类是无胚而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所共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和.B.-.胡萝卜素 .... 7、蓝藻通常形成群体或丝状体,群体外面的称胶被,丝状体外面的称胶鞘 8、藻类学家一般将藻类分为11个门: (1)蓝藻门(2)金藻门(3)黄藻门(4)硅藻门(5)甲藻门(6)隐藻门(7)裸藻门(8)绿藻门(9)轮藻门(10)褐藻门(11)红藻门 9、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绿藻门 体制:(1)单细胞类型(2)群体类型(3)胶群体类型 (4)丝状体类型(5)膜状体类型(6)异丝体类型 (7)管状体类型 甲藻门 1(2)细胞壁有左右两瓣组成,鞭毛2条,顶生——纵裂甲藻亚纲2(1)细胞裸露或由一定数目板片组成细胞壁,鞭毛2条,腰生——横裂甲藻亚纲 接合生殖有:梯形结合和侧面结合两种 1(2)细胞圆盘形、鼓形、球形、圆柱形。壳面多为圆形——圆筛藻目2(1)细胞长圆柱形或盒形 3(4)细胞长圆柱形或盒形,贯壳轴很长,具间生带——根管藻目4(3)细胞形似面粉袋,盒形,各角常具有突起——盒形藻目 轮虫 轮虫的主要形态构造:1、头部2、区干部3、足 轮虫头冠的基本类型:1、旋轮虫型2、须足轮虫型 3.猪吻轮虫型4、晶囊轮虫型5、巨腕轮虫型 6.聚花轮虫型7、胶鞘轮虫型 轮虫的主要形态特征:(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2)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3)有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桡足类 桡足类的产卵方式有3类: (1)自由产卵于水中 (2)带卵囊(3)黏性卵 桡足类的摄食方式 (1)虑食性(2)捕食性(3)杂食性 桡足类的两个幼体期:1、无节幼体2、桡足幼体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级,最简单的单细胞真核动物或由单细胞个体集结形成的简单群体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1)形体各异,个体微小 (2)原生动物体内分化出具有执行各种特殊生理机能的胞器或称类器官来完成其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1)全植营养(2)全动营养(3)腐生营养(4)混合营养 原生动物摄食类型:(1)用胞口进行摄食(2)非胞口形式的摄食(3)渗透和胞饮 浮游虫属:个体多成椭圆形至圆形,腹面略坪,背面多少突出,并有纵脊,小膜口缘区十分发达,非常宽阔而明显,无波动膜。无侧缘纤毛,前棘毛(触毛)6~7根,腹棘毛2~3根,肛棘毛(臀棘毛)5根,尾棘毛4根,大核1个,呈长带状,小核1个,伸缩泡后位。普生性原因:(1)食物广泛(2)易传播(3)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枝角类3种特化的呼吸器官:(1)腮囊(2)头盾(3)颈呼吸器 季节变异: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内,同一种枝角类的成长个体具有不同的外形,这种现象称季节变异 硅藻门根据壳的形状和花纹排列方式分为两个纲,即: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 1(2)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排列,不具壳缝或假壳缝——中心硅藻纲 2(1)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状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羽纹硅藻纲 腹足类 1、腹足纲主要特征:(1)贝壳一个螺旋形,故称单壳类,又称虫 素类(2)足部广阔,位于身体的腹部,又称腹足类(3)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2、腹足类的形态特征: 1)身体明显的分头、足、内脏囊,在发生期间经过旋转,使两侧发育不平衡,成为左右不对称 2)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螺旋形贝壳一枚,故名单壳类,又称螺类★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 ecosystem:在任何生物区中,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群落只能在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存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境这种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叫做生态系统。neuston:指生活在水面区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Community:自然界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一个地区总是生活着多个种群,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compensation point: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nekton:是一类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强,可逆流游泳的生物。淡水中主要指鱼类。 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Population:在某种生物的分布区内,任何分布地段中近种生物个体的总合体,或者说是一种生物的自然集合。如生活在同一水域内任何一种鱼的个体,就是这种鱼的种群,其他如浮游植物种群,底栖生物种群等等。 Plankton:指生活在水层区,以浮游方式生活为主,缺乏游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淡水动物的主要饵料,是水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littoral zone(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按水的透明度而不同,一般为6-8m。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10.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 呼吸系数:指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量之比。 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补偿光线强度: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赤潮:肥水池塘往往由于某一浮游植物种群繁殖过盛,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及浮膜的现象,称为“水华”或“水花”。其中由于微囊藻大量繁殖使水面飘浮着蓝绿色的浮膜或团块引起的水华称“赤潮”,也叫“湖淀”。

02藻类概述

幻灯片1 藻类(Algae) 概述 一、藻类的基本特征 ●藻类(algae):低等植物,广分布,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大小不一,小的单细胞, 如 小球藻(Chlorella) 3~5 μm, 大的如海洋中的巨藻(Macrocystis phrifera)长达60 m ●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体通常可以看做是简单的叶,故又称叶状体植 物。 ●藻类具有叶绿素(chlorophyll),能进行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一般均能自养生 活。 ●藻类的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spore)或合子(zygote)。 ●藻类的生活史中没有在母体内孕育着具有藻体雏形胚的过程。不开花结实。 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的植物)。 二、藻类的形态构造 ●藻类体型多样,但细胞呈趋同的球形或近似球形,是有利于浮游生活的适应。藻体细胞 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1)细胞壁(cell wall) ●(2)细胞核(nucleus) ●(3)色素(Pigment) ●(4)色素体(chromoplast) ●(5)同化产物 ●(6)蛋白核(pyrenoid) (7)与运动有关的胞器 三、体制 ●单细胞类型 ●群体类型 ●丝状体类型 ●异丝体类型 ●管状体类型 ●膜状体类型 ●假薄壁组织类型 四、藻类生殖方式 生殖是指由母体增生新个体的能力,也可称为繁殖。其生殖方式可分为: ●营养生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 ●无性生殖 (asexual propagation) ●有性生殖 (sexual propagation)。 (一)营养生殖 ●不通过任何专门的生殖细胞来进行繁殖的方式。

水生生物学试题附

《水生生物学》试卷(考试) 1、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包括 __、__、__、__、__、__、__、 2、藻类是一群具有__,营__生活,没有真正的_、_、_分化,以 ______或___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3、藻类的体制有 __、__、 __和___ 4、硅藻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 5、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三种,即___、___和___ 6、腔肠动物门可分为___纲和___纲 7、头足类的身体可分为____ __和______三部分。 8、藻类植物中最大的门是 ___ 门。 9、Blue-green algae 与green algae 是同义词,均指绿藻..................................................( 一、填空(本题共48分,每空1.5分) 三、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本题共15分,每小题1.5分)

) 10、Brachionus plicatilis 是壶状臂尾轮虫的拉丁学名...................................................( ) 11、Calanus 的活动关节在胸腹之间,而Cyclops 的活动关节在第 四、五胸节之间...................................( ) 12、隐藻、衣藻、盐藻、雨生红球藻均为绿藻门团藻目的种类..( ) 13、具有异形胞的蓝藻通常均具有固氮作用...............( ) 14、目前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藻类是螺旋藻,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是球等鞭金藻,虾青素含量较高的是雨生红球藻。耐盐性最强的绿藻是盐藻....................................................( ) 15、Moina mongolica 与Daphnia pulex 的第二触角刚毛式均为0-0-1-3/1-1-3......................................( ) 16、Artemia salina 属于鳃足亚纲无甲目..............( ) 17、小球藻是行似亲孢子繁殖的......................( ) 18.、轮虫的休眠卵的染色体倍性是2n ,而夏卵为n .....( ) 19、拟软体动物包括形态差别极大的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四、单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本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水生生物学重点

水生生物学重点 1、基本得生物分类阶元有哪些? 界、门、纲、目、科、属、种 2、藻类共有哪些门类? 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甲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轮藻门 3、水生维管束植物有哪几类? 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 4、原生动物有哪些运动细胞? 伪足、纤毛、鞭毛 5、腔肠动物有哪些纲? 水螅虫纲、钵水母纲、珊瑚虫纲、栉水母纲 前3种属于有刺胞亚门,后1种属于无细胞亚门 6、虾类分成哪些派?对虾派、真虾派、猥虾派、鳌虾派、龙虾派、异尾派 7、轮虫得主要特征: (1)轮虫就是轮形动物门得一群小型多细胞动物 (2)体型小,构造复杂,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 (3)在头得前方具一团圆形得头冠,它得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与摄食 (4)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海、沟渠塘堰等各类水体,就是鱼苗最适口得饵料 (5)具有纤毛状得头冠 (6)有内含咀嚼器得咀嚼囊 (7)有附有焰茎球得原肾管 8、虾得鳃有哪些类型? (1)侧鳃:着生于附肢基部上方得侧壁上 (2)关节鳃:着生于底节与体壁间得关节膜上 (3)足鳃:着生于底节得外侧 (4)肢鳃:片状,又称上肢,着生于底节得外侧 9、甲壳纲得附肢: (1)头部附肢 头部附肢共5对。 a、小触角一对,为第2节得附肢,在额剑得下方,原肢3节,其内、外肢为两根短须状得触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毛中有平衡囊。 b、大触角一对,为第3节得附肢,在眼柄得下方,内肢为一细长得触鞭,外肢呈片状。 c、大颚一对,为第4节得附肢,其肢特别坚硬,边缘有齿,内肢呈短须状,外肢退化。 d、小颚两对,分别为第5、6节得附肢,呈薄片状,第一对小颚外肢退化,第二对外肢宽大呈叶片状,称颚舟叶。 (2)胸部附肢 共8节,原肢均2节。 a、颚足三对,就是第7、8、9节得附肢,第一颚足得外肢基部有一片状肢鳃,第二、三对颚足得基部都长有羽状得鳃(一对大颚、二对小颚及三对颚足都参与取食功能)。 b、步足五对,第11-14节得附肢,外肢退化,内肢有7节组成,即底节、基节、坐节、长节、腕节、掌节与指节,前三对步足前端呈钳状,第一对步足与钳特别强大,称鳌足。其余两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罗氏沼虾或日本沼虾前2对步足末端为钳状,其中第2对特别粗大,尤其就是雄虾)。雄虾得第五步足基部得内侧各有一雄性生殖孔。雌虾第三步足基部内侧各有一雌性生殖孔。各足基部都长有羽状鳃,注意各鳃得着生部位。 (3)腹部附肢共6对。 a、腹肢不发达,原肢2节。前2对腹肢,雌雄有别。雄虾第一对腹肢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退化,雌虾第二腹肢细小,外肢退化(日本沼虾第一腹肢得外肢大,内肢很短小; 第二腹肢得内肢有一短小棒状内附肢,雄虾在内附肢内侧有一指状突起得雄性附肢)。第3、 4、5对附肢得形状相同,内、外肢细长而扁平(罗氏沼虾或日本沼虾得内、外肢呈片状)。 b、尾肢1对,内外肢特别宽阔呈片状,外肢比内肢大。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完整版(含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 ·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 后体部之区分明显。口器之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 成。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第二桡足幼 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 尾鳃蚓属(鲺属Argulus)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 生变态,而具有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6分) 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 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 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 ·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昼夜和季节 ·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第1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虾的鳃在甲壳动物中是种类最多的,构造也最复杂,在分类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鳃腔中通常有侧鳃,关节鳃,足鳃,肢鳃( 4)种。·所有藻类都具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完整版含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区分明显。口器之 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成。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 第二桡足幼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尾 鳃蚓属(鲺属Argulus)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生变态,而具有 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6分) 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 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 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 ·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昼夜和季节 ·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胸足第1基节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虾的鳃在甲壳动物中是种类最多的,构造也最复杂,在分类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鳃腔中通常有侧鳃,关节鳃,足鳃,肢鳃( 4)种。 ·所有藻类都具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 ·藻类大多数都具有细胞壁,但裸藻门、隠藻门少数甲藻和金藻不具有细胞壁。

水生生物学试卷07-08A.B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A 一、名词解释(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 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隔片:硅藻门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 成片状的结构,称隔片。 3、围口节:环节动物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 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的。 4、伪足:肉足纲的运动胞器,为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 突起,没有固定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 5、帽状环纹:鞘藻目种类的营养繁殖是由营养细胞顶 端发生环状裂纹,自此逐渐延伸出新生的子细胞,并 留下一个帽状环纹。 6、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 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7、拟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 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8、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层壳瓣似“马鞍”状,卵鞍 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干旱的不良环境。 9、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 称。 10、包囊:某些原生动物为抵御不良环境以求生存而 形成的一种结构。 二、写出下列各名词的拉丁学名或汉语名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空1分,共10分。) 1、Neuston(漂浮生物) 2、原生动物(Protozoa) 3、轮虫(Rotifera)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5、甲藻门(Pyrrophyta) 6、Euglenophyta(裸藻门) 7、Copepoda(桡足类)8、Chlorophyta(绿藻门) 9、Cyanophyta(隐藻门) 10、Higher plants(高等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具有伪空泡。 A A、微囊藻属 B、平裂藻属 C、空星藻属 D、转板藻属 2、蓝藻喜欢生长在环境中。 A A、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 B、有机质不丰富的酸性水体 C、有机质不丰富的碱性水体 D、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水体 3、复大孢子生殖是的特殊生殖方法。 D A、蓝藻门 B、金藻门 C、绿藻门 D、硅藻门 5、黄丝藻的细胞壁由。 A A、“H”形的2个节片合成 B、“U”形的2个节片合成 C、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 D、“W”形的2个节片合成 6、苦草隶属于水生维管束植物的。 C A、浮叶植物 B、挺水植物 C、沉水植物 D、漂浮植物 7、壳面上具有壳缝可以运动。 D A、针杆藻属 B、直链藻属 C、小环藻属 D、舟形藻属 8、砂壳虫属的运动器官是。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高级水生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 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 四、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 五、参考书目 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及任务 1、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水生大型植物等)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科学。 2、水具有许多适合维持生命的特性 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体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作为介质 水的热稳定性 水的浮力和黏性 3、水生生物学研究内容:本课程以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等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常见和典型的水生生物类群。 4、水生生物学目的:在学习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着重了解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并初步掌握其采集、鉴定、培养、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 1、国外研究状况 Aristotle(384-322 B. C.)最早建立生物学分类系统; 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显微镜; C. Linnaeus在《自然系统》中确定双命名法; Forbes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 Muller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 19世纪中期,西欧探险船对世界海洋考察 德国学者Hensen在188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Plankton一词。 20世纪50年代,进行水域生产力研究。 2、国内研究状况 1920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1952年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调查 1980年对全国海岸及海涂资源进行调查 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调查 中科院水生所调查长江中、下游湖泊、青海湖 1980年始,国务院部署全国渔业资源调查 1985年和1988年,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 《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 《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 《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 《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