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 复习提纲

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 复习提纲

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 复习提纲
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 复习提纲

2019-2020年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复习提纲

一、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力是。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②物体间必须有(可以不接触)。

【提示】: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确定一个力的存在,一定要能找到它的施力物体,否则此力不存在。我们不能凭空想象,杜撰出一个“力”来。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4、力的作用效果:①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牛,用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注意:确定受力物体及作用点;(压力、支持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

6、力的三要素:力的、、和。

7、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示意图: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二、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三、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其中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说明:物体受到重力是因为它有质量,没有质量,就不会有重力作用。所以说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⑶重力的方向:其应用是、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的方向称为向下,而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心位置的确定:

A、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用其他方法来确定,例如质地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用悬挂法(重力作用线的交点)支撑法(用手指托住金属板的某一点,若此时金属板版面能维持水平平衡,支撑点就是此金属板的中心位置)。也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圆环,它的重心在圆心不在物体上。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四、摩擦力:

1、产生条件: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注意:判断摩擦力的大小时,寻找关键词,如“静止”、“匀速运动”等,判断该方向上物体受力平衡,找出与摩擦力平衡的力的大小。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读出这时的拉力就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⑶课本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和

比较甲、乙图可得:在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甲、丙图可得: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变、变滚动为。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五、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或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①,②,

③,④⑤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

⑴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除定义合力时用等效替代法,用量筒和水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测定大气压的值;光学中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一根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找蜡烛的像;电学中,定义串联总电阻和并联总电阻都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⑵二力合成定义:求两个力合力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

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类似的研究方法还有的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时,将保持和状态

②正确理解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①如果是物体原来是静止的,所有的力消失后,则物体保持静止的状态;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不论是什么运动,所有的力消失后,则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定律说明的问题: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仍可以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力的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和 第八章 运动与力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知识点一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使用前指针要对零; B、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C、要认清它的分度值;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知识点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g=9.8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运动和力 知识点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通用版)2021届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和运动习题

第六章力和运动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1.(2021·改编题)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D.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2.(xx·淄川一模)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3.(xx·青岛中考)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 ) 4.(xx·杭州中考)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5.(xx·邵阳中考改编)“低碳出行,骑行天下”。自行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B.匀速转弯的自行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人对自行车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xx·临淄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 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 N,甲的示数是5 N 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 N,乙的示数是10 N 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7.(xx·武汉中考)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标枪运动员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惯性 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8.(xx·淄川一模)以下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 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 C.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D.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 9.(2021·原创题)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沪粤版)

《运动和力》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和方法 经历知识的归纳整理过程,体会知识总结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归纳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4、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新课教学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1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2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 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C.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 答案:C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3、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例2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m跑”的成绩是8s,则他跑50m的速度是m/s 答案:6.25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说明对于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③“或”表示两者居一,即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例3 不明同学让乒乓球竖直落到水平面上又竖直弹起,当乒乓球到达最高点时,若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了,那么它将: A、匀速上升 B、保持静止 C、匀速下落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B (四)惯性 1、惯性的概念及意义。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 2、应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现象:①明确被研究物体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物体由于惯性仍要保持这种状态③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例4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 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4所示,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只有当她滑行以后她才具有惯性 C.在滑行过程中她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加惯性 D.王濛在领奖台上站立时已没有惯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粤教版

6.1 /6.2节知识点归纳: 1、力是_ ____对____ _的作用;前者是施力物体,后者是_____物体; 2、力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___ __,二是______ _____; 3、力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___;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大约是___N;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 ___的; 5、力的三要素是: _____、 _____和_______。 6、判断正误: 1.踢出去的球受到脚对球向前的力- -----() 2.离开物体就不存在力。-------------------() 3.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物体受到力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 5.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是受了力的作用。--------() 6.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正在空中飞行的铅球; 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拐弯; 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 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8、从井中通过绳子提水桶时,手会感到受一个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该拉力的施力物体 是()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6.3节知识点归纳: 1、_______________ ____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___ __,计算物体所受重力的公式是____ 。 2、g=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2 N的物体放在手掌中,对物体施力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手向上运动突然停止,物体被竖直上抛,此时物体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_____.(空气阻力不计) 4、建筑房屋时,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锤线是根据__ ____ 制成的. 5、起重机要吊起100 kg 的钢件,使其向上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钢丝绳 受到的拉力是______,若让物体以 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_____. 6、重5 N的电灯,由灯绳吊着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电灯受_____力和 _____力作用, 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 7、判断题 1.氢气球放开后会升上天空,所以空中飞行的气球不受重力. 2.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 N. 3.力并不总是成对出现,物体受到的重力就不是成对出现. 4.因为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所以两个桌子间也存在万有引力. 5.假如没有重力,人用脚一蹬地就会离开地球. 8、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 B.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常数g成正比 C.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回事不必加以区别 D. 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不相等的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运动和力全章教案 粤教沪版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全章教案。共四节 第七章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泞先要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的相对性。 (3)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最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山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人益的生活事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教学难点: 生活中所说的运动和静止,人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在学生的日常观念中认为人地是静止的,所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克服学生头脑中前概念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运动的实例,比如: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教授新课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 辩题:火车到底动还是不动? 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

学生活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看图7-1,怎么判断谁运动了?学习参照物的概念 分析得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看图: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7-2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多媒体展示: “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朝葛洪《抱朴子》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 ---唐无名氏《浪淘沙》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李白《秋浦歌》 学生活动:齐声朗诵,并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这类佳句与运动的相对性相关。再结合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的相对性”的含义。 学生结合本节的STS观看播放的课件等视频资料,加深对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相对运动和静止。并指明参照物 3、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运动 教师引导:通过天体运动、地质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更多形式的运动。 总结:运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而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 六、课堂小结 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判别。 2、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 七、自我评价与作业: P39-40第1、2、3题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达标测试题(最新整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达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作战飞机、小型汽车、小船分别比大客机、大客车、大轮船容易起动、转身和急停,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为100N,则此物体受到的合力是_____N. 3.一重物受5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到100N时物体 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所受的合力是_____。 4.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____;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以50km/h匀速行驶,则此时车受到的牵引力是_____。(g取10N/kg) 5.跳伞运动员匀速直线下落阶段,如果受到的阻力是1 500N,那么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是______。(g取10N/kg) 二、选择题 1.下面的话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物体受力后惯性增大了 2.一位同学用2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重为50N平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但没能推动,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推力小于物重所以推不动 B.此时物体受的合力小于零 C.此时物体受的阻力大于20N D.此时物体受的阻力等于20N 3.历史上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时,下面哪一种思维方法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 A.类比法 B.理想实验法 C.替代法 D.等效法 4.跳水运动员起跳后仍能向上运动,原因是跳水运动员(空气阻力不能忽略) ( ) A.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B.所受合力的方向向上 C.所受的合力大于重力 D.具有惯性 5.两位同学沿相反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各用10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 A.ON B.20N C.10N D.小于5N 6.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跳远运动员想利用这一自然现象使自己跳得远一些,正确结论是( ). A.由东向西跳最有利

第六章力和运动总复习.doc

第六章力和运动总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受平衡力的情况。2、进一步理解动静摩擦力的区别。【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二力的平衡的应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知识网络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内容前诊题:1、摩擦力的定义是什么?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二、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板书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物体不受力:牛顿第一定律经验概念与伽利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用惯性去解释某些观念,理想实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同一直线上的力:力的合成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力的平衡解决二力平衡与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运动变化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的矛盾。三、补充和重点讲述一些学生模糊的概念。 1、摩擦力的概念:(与教材不同)当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从而分析:学生知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不同。举例并做实验:用1牛、2牛、5牛的力拉桌子,桌子不动,从二力平衡的角度分析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时,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等于1牛、2牛、5牛。总结: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之相平衡的力的大小2、举例说明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而解决摩擦力的大小与平衡力之间的矛盾。3、平衡力从实例分析物体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以加深

印象。静止状态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保持或(合力为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四、典型例题1、洗衣机的甩桶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惯性演示实验: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石块做圆周运动。让学生理解此题。2、用30牛的力握住一个重50牛的油瓶,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少?如果怕瓶子掉下,加大手的握力为60牛,则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力又是多少?分析:此题利用力的平衡来分析,摩擦力始终与瓶子的重力相等,学生容易把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混淆起来,一定要分析好此题。五、小结;学生根据板书和例题进行总结。反馈检测:1、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牵引力为5600牛,重力为89000牛,摩擦力为多少?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为多大? 2、匀速下降的气球,若总重为130牛,则所受的浮力为多少?方向如何?(空气的阻力忽略不计),如果气球匀速上升,则所受的浮力为多少?如果气球静止,则所受的浮力又为多少? 2018-03-14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受平衡力的情况。2、进一步理解动静摩擦力的区别。【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二力的平衡的应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知识网络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内容前诊题:1、摩擦力的定义是什么?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二、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板书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物体不受力:牛顿第一定律经验概念与伽利略

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

第七章综合训练(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6·湖北天门)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下列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016·浙江台州)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羽毛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它的惯性小 D.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 4.(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 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 C.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D.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 5.(2016·山东菏泽)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下列答案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阻力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共冋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

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如图,一木块静止在斜面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 B.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 C.木块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D.木块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7.(2016·湖北荆门)如图,在盛水杯子的杯口盖上明信片,将一枚鸡蛋放在明信片上.用手指将明信片弹飞,鸡蛋掉入水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明信片被弹飞前,鸡蛋对明信片的压力和明信片对鸡蛋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明信片被弹飞,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明信片被弹飞时,鸡蛋没有随明信片一起飞出 去是由于鸡蛋具有惯性 D.明信片被弹飞后,鸡蛋掉入水中是由于受到重力 8.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甲、乙两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甲的重力比乙小,则对应的测力计示数F甲、F乙的大小关系是()A.F甲一定小于F乙B.F甲一定等于F乙 C.F甲可能小于F乙D.F甲可能大于F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9.(2016·辽宁丹东)小红用3N的水平拉力拉着一个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N.当拉力增大到5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示意图,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下列三种不同平面上,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可知:如果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11.(2016·广西桂林)公安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因为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继续向前运

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 课堂检测

2019-2020年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 A.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B.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C.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2.水平放置的水桶重350N,一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为()A.50N B.650N C.300N D.ON 3.如图所示是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踢足球时,球对脚没有作用力 B.足球在空中时受到脚的作用力 C.足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由于惯性 D.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4.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年的雪灾让人们记忆犹新,如图所示是推土机清除盘山公路上积雪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土机的车轮缠绕铁链是为了减小摩擦 B.推土机在匀速转弯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推土机开得越快,惯性越大 D.推土机提升雪的过程中,操纵杆用到了杠杆原理 6.如图10是一款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制作的没有“地轴”的地球仪,其原理是:将空心金属球放在通电的线圈上,电磁场在金属球表面产生涡流,涡流与磁场作用形成磁力,从而实现地球仪的悬空静止。地球仪悬空静止的 原因是【】 A.只受到磁力的作用 B. 由于惯性的作用 C.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D. 磁场的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推桌子未动,是因为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B.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图10 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无惯性

2019届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和运动复习练习

第六章力和运动 1.(2019·改编题)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D.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2.(xx·威海高新模拟)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离开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xx·青岛中考)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 ) 4.(xx·杭州中考)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5.(xx·邵阳中考改编)“低碳出行,骑行天下”。自行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B.匀速转弯的自行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人对自行车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xx·武汉中考)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标枪运动员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惯性 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7.(xx·威海高新模拟)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8.(2019·原创题)(多选)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在下落过程中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的合力为零,此时笔只受到重力 C.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是因为物体都有惯性;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9.(xx·威海高新模拟)如图所示,物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静止时,木块随即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受力示意图。 10.(xx·威海高新模拟)如图所示为某中学足球赛 的精彩画面,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第七章 力与运动 单元测试卷

第七章力与运动 单元评价卷(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小明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得解释就是:小明原来相对于地面就是得,当她得 (选填“脚”或“上身”)得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她得 (选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得运动状态,所以身体向前倾倒。 2、如图所示,就是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得两个力合成得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过程中,需要同时用力F1、F2拉弹簧与单独用力F拉弹簧,这两次拉 弹簧应使弹簧得下端到达得位置(选填“不同”或“相同”); 从而使合力F与两个分力F1、F2得相同。 3、跳伞运动员连同装置共重650N,她从飞机上跳下,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得阻力为50N,则这两个力得合力得大小为 N,合力得方向就是。 4、一架重3、5×104N得直升飞机悬停在空中,则它受到得空气作用力就是 N,方向就是。 5、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N,被50N得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则物体甲受到得摩擦力f甲为N,当压力增大到60N时,f甲为N;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50N,在25N得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物体乙受到得摩擦力f乙为N,。 6、暑假,小强与爸爸乘坐火车外出游玩得时候,爸爸给小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匀速直线行驶得火车中,如果竖直向上跳起,落地点会在哪里?小强带着这个问题,亲自试验了几次,发现每次都会落到起跳点得(选填“前方”“后方”或“原地”)。请您帮小强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得1分,有选错得得0分) 7、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得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 A.落到地面上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D.立即停止运动 8、下列关于惯性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行驶得车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 复习提纲

2019-2020年中考复习:第六章力与运动复习提纲 一、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力是。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②物体间必须有(可以不接触)。 【提示】: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确定一个力的存在,一定要能找到它的施力物体,否则此力不存在。我们不能凭空想象,杜撰出一个“力”来。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4、力的作用效果:① ②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牛,用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注意:确定受力物体及作用点;(压力、支持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 6、力的三要素:力的、、和。 7、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示意图: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二、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三、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其中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说明:物体受到重力是因为它有质量,没有质量,就不会有重力作用。所以说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⑶重力的方向:其应用是、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的方向称为向下,而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心位置的确定: A、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用其他方法来确定,例如质地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用悬挂法(重力作用线的交点)支撑法(用手指托住金属板的某一点,若此时金属板版面能维持水平平衡,支撑点就是此金属板的中心位置)。也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圆环,它的重心在圆心不在物体上。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四、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 ②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2 沪粤版

运动和力复习 1. 力、速度、惯性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他们的定义不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这过程中至少存在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则是反映物体快慢的一个物理量,一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而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他的大小用物体的质量来量度。 其次,它们之间的联系。力与速度的关系: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物体要运动并不一定需要力的作用,这正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越快。并不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也可以使速度的方向改变。也可以使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与惯性的关系:惯性能够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来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没有关系。 2.“力和运动”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解答有关惯性现象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抓住两条规律: 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步,明确所研究的物体原来处在什么状态(是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第二步,指明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 第三步,指明另一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得出结论。 (2)解答有关平衡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抓住两点: ① 平衡力的定义; 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分为两步(两步曲) 第一步,明确所研究的物体是在哪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体、共直线,等大小,反方向共四个条件),得到题目要求得到的有关结论。 (3)解答有关力和运动关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该抓住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 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二、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三、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中考物理复习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训练题

力力和运动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16?成都)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再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2.(2016?枣庄)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2015安徽)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 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 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4.(2015常德)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 5.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原来静止的,将保持________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 ________状态. 6.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________的两个力,必须________相等,方向________,并作用在________上. 7.用钢笔写字时,钢笔和纸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用圆珠笔写字时,圆珠笔和纸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2、3、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出:这就有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他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⑴牛顿对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又加以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得出: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经验定律,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②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六章 力和运动——章复习与知识点总结(正式)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章复习与知识点总结 2012.3 第六章 力和运动——章复习 一、基本知识自测并复习 (一) 力及其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物体间的 。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3、单位: ,托起一个大苹果的力大约为5N 。 4、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二) 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性:受力时 ,不受力时 的特性。 2、塑性:变形后不能 的特性。 3、弹力: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 4、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 5、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三观察: 和 。 (2)使用时,①要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 。②在 时才能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 。 (三) 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的 的力。 2、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大小:重力的大小是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 4、公式: (g= )。g 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 的物体,在地面附近 受到的 。 5、方向: 。应用:重垂线。 6、重心:重力的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上。 (四) 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 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就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1)实验方法: 法。 (2)因素:① 大小。②接触面的 。 3、减小方法 (1)变滑动为 。 (2)使两个接触面 。(3) 压力。 (4) 按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 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 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 不变的特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 3、二力平衡的条件 (1)作用在 上;(2)大小 ;(3)方向 ; (4)作用在 上。 二、重点知识理解 (一)对惯性的理解 1、对惯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情况下的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的状态 如何等因素均无关。 (3)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 产生力,但该物体却有惯性。 (4)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惯性作用或惯性力。 2、对惯性现象的理解分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被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2)当外力作用在物体的某一部分(或与物体有关联的物体上时,这部分的运动状态的改 变情况; (3)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会出现的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