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0岁职业经理人的九大归宿

40岁职业经理人的九大归宿

40岁职业经理人的九大归宿
40岁职业经理人的九大归宿

40岁职业经理人的九大归宿

成熟了,却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稳重了,却开始走向了保守;有能力,却往往赶不上变化的节奏……40岁,一个令职业经理人颦蹙彷徨的年龄段。现在的我们该如何选择?

40岁的生态五线谱

一位40岁职业经理人曾如此描述自己的心境:“吹响人一辈子总攻的冲锋号,跨入人一辈子的成熟期:最佳的时刻、最丰富的经历,少了年轻人的浮躁与轻狂,多了一份稳重与责任。

40岁,确是人一辈子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如果把人一辈子比作一场足球赛的话,那么40岁就开始踢下半场了。上半场踢得如何差不多是过去时,关键是在下半场球如何踢。不管什么技战术,但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那确实是舍弃了20岁时的狂想,摈弃了30岁时的狂妄,沉淀在心底的是认真盘点自己的职业人一辈子。盘点什么?盘点的是自己的知识、聪慧、技能、体会、阅历、资源、健康,并按照时局的变化,慎重选择一件认为值得下半辈子干的情况。

40岁的职业经理人有许多优势:成熟稳重,体会丰富、阅历多彩、能力冠群、聪慧练达、知识结构趋于完善、社会资源差不多掌控、身心健康正值人一辈子最佳,心态也稳固到想干一件切实可行的具体事。

然而惊奇的是,这些“优势”在真正的职场较量当中,往往都发挥不

出来:许多自己相中的企业,不理会自己,却偏偏垂青那些不太成熟的年轻人。你气愤不已,然而一抬头,又发觉50多岁的人也不吭不响地走赶忙任了,搞得自己更加尴尬……这是什么缘故?

40岁,正值人一辈子不惑之年,什么你都能想明白了。但咨询题恰恰出在那个地点——你明白了,偏偏更多的人不明白!明白对不明白,不又是一笔糊涂账吗?你明白了也没有用。因此,40岁也有自己想不明白的情况。例如:你正一心一意地为企业卖力时,老总没有任何理由却把你解聘了。这又是什么缘故?

40岁的九大职场尴尬

一是时期使命的尴尬。40岁的你,也许已不想轻易跳槽了,只想好好选择一间公司、一个岗位,踏踏实实地做出个模样来。然而情况的结果往往相反,你越是不想跳,偏偏这时候越逼得你不得不跳,而且跳得专门快——老总现在客气地请你走人,使你不得不走。

什么缘故?因为,企业进展是有时期性的;而由于经历所致,每个职业经理人也不可能是全能,因此企业使用职业经理人也是有时期性的。一旦用完,作为企业就只能是把你解聘,聘请更适合企业新时期的新职业经理人。

二是聘请的尴尬。因为你成熟稳重,能力强,人脉广泛,躯体健康,心态稳固,想干成一件情况,适合担当大任,老总也想用你,但谁来面试倒成了大咨询题。老总第一个面试?那后面的人就只能跟在后面揣测老总的结论。老总最后一个面试?也许你早就被刷掉了,全然就见不到伯乐老总。因为你40岁,对他人是威逼最大的年龄。尽管也许你十分谦虚亲和,但在他人看来这也许更可怕。

三是成熟的尴尬。成熟是你的优势,同时也是你的劣势。成熟是什么意思?就像西瓜熟了,尽管香甜,但不能再长大了。因此,职场中40岁的人正是输出体会和聪慧的时候,能干多大事差不多定型了。如果你是相伴着企业成长过来的,如果你不能随之连续成长,你就有掉队的危险,就怪不得老总狠心。

四是体会的尴尬。体会也是一样。体会越丰富,往往越容易套体会行事。而现实中体会主义害死人,现实往往是超越体会的。因此有体会而没有聪慧的人往往办错事。

五是阅历的尴尬。阅历多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来讲,是优势,但在企业和他人看来就不一定是优势了。情况换了一个角度就会显现偏差,相互之间做到一致性专门难的缘故确实是看咨询题的角度不同。

六是资源的尴尬。你资源广泛,是优势,但那个优势要转化企业的生产力,需要过程,要有成本,需要专门多附加条件,需要环境的配套。否则,这些资源的优势往往发挥不出来。而且一旦企业转型时,你的资源对企业来讲就可能不是优势了。

七是能力的尴尬。尽管你能力超群,但那个能力的发挥也是需要条件的。现代企业差不多辞不了靠个人力量来赢得市场竞争,而是靠系统和团队的力量。如果你善于操作大系统、大团队,但面对尚不成系统的游击队时,你如何领军斗争?

八是知识结构完善的尴尬。你知识结构趋于完善,这是优势。但换句话讲,你的学习能力也正在下降。因为你的知识结构趋于完善,你往往明白什么事做不成,但面对新生事物,你却不能判定它是否能成,因为它超出了你的知识结构。

九是健康的尴尬。因为你身心健康,你能处变不惊,稳做帅席,但同时你也将失去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同时你躯体健康,但如让你和20多岁的小伙子赛力气活儿,你确信要输。因此40岁的你,尽管躯体健康也不能支撑你在许多场合冲锋陷阵了。

40岁经理人的九大归宿

那么,40岁的职业经理人怎么讲该去向哪里?

一、创业型企业。许多投资者专门看好某一行业,但自己体会不足,或者全然就纯粹是一个投资商,需要有职业经理人关心完成创业。这就需要那些体会丰富同时敢于冒险的职业经理人。我们把这类职业经理人称作创业型职业经理人。创业是专门困难的情况,要从零起步,无中生有,因此这就适合那些能够吃苦、激情不减当年的职业经理人,把自己的体会、聪慧、心血奉献出来,完成企业创业,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价值。

二、成长型企业。企业创业成功后,开始步入成长期,这时专门需要有体会且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经理人来促进企业成长和规范。我们把这类职业经理人叫做成长型职业经理人。成长型职业经理人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积存了丰富的经营治理体会,完全能够用于这些正在成长的企业,促进企业成长和逐步的规范,实现职业生涯的价值。

三、成熟型企业。成熟的企业,一切都能按部就班地运转,这时就需要有相对稳健的职业经理人。我们把这类经理人称作成熟型职业经理人。成熟型职业经理人的特点是稳健且擅长规范治理和利用系统的力量来处理日常琐碎事务,遇到应急咨询题能凭借自己的体会办理,因此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和风险。但注意,企业的成熟是相对的,企业有不同时期的成熟期。不同的成熟期需要不同类不的成熟型职业经理人。

四、突破型企业。企业的进展总会遇到瓶颈,而且企业受旧有成员的聪慧资源等局限性,导致突破瓶颈专门难,或全然不可能突破,因此就需要从外部聘请有过瓶颈突破体会的职业经理人来关心企业实现战略突破。适合这一时期的职业经理人被称之为战略突破型职业经理人。同样要注意,企业进展壮大的过程中战略瓶颈不只一个,不同战略突破时期需要不同类型的战略突破型职业经理人。

五、转型企业。企业战略转型不同于战略突破。战略突破是企业向上突破,向更高规模和更高品质的目标迈进,企业的进展方向并没变。而战略转型则是企业进展方向的全然改变。现在就需要那些体会丰富、拥有并善于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职业经理人担纲,促进企业实现战略方向的改变。我们把这类职业经理人称之为战略转型式职业经理人。但要注意,因企业战略转型的特点不同,有的是企业完全战略转型,有的是部分战略转型,因此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战略转型式职业经理人。

六、咨询题型企业。企业在进展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显现咨询题、危机和倒退,表现在企业效益下滑、人心涣散,甚至显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等等。这就需要那些敢于冒险、有体会且有大智大勇的职业经理人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以力挽狂澜。如此的职业经理人被称之为咨询题型职业经理人。因为如此的职业经理人为咨询题而生,通过解决企业各种困难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自身的职业价值。

七、咨询公司。40岁的职业经理人,由于体会阅历的丰富,心态的成熟和稳固,具备应对市场复杂咨询题的聪慧,知识结构趋于完善,因此往往被专业性的咨询机构相中,聘来做咨询师,这也是职业经理人要紧归宿之一。

八、学研机构。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是大学或是科研院所,越来越注重吸取有丰富企业实操体会的职业经理人加盟,聘请其担任客座

教授或研究员。这也是目前相对高级的职业经理人的归宿之一。如果这些职业经理人是有过高学历背景或者能够补上知识架构的缺陷,那么同样能够到学研机构去担任真正的教授和研究员,不然只能客座下去。

九、自创企业。大多职业经理人都或多或少有过创立自己企业的方法,而且也有一部分职业经理人真正投入了创业。40岁的职业经理人应该讲许多方面的资源都比较适合创业,但适合创业并不一定能创业成功。什么缘故?

因为创业是需要激情的,而成熟就往往失去了激情,且冒险精神不足。而且40岁创业的成本太高了,要紧成本是患得患失导致时刻蹉跎。

即使创业型职业经理人,也并不一定创业成功。因为创业型职业经理人玩的是不人的钞票,是替不人创业,挣的是工钞票,每月自己的收入是正数;一旦玩自己的钞票创业,不仅没有进项,而且要持续地从自己原有的库存中倒钞票,得到的是负数,什么时刻能把负数变正数则有专门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创业型职业经理人在自己创业时,能否忍耐收入方面的庞大落差?能够忍耐多长时刻?也许刚好走到成功的大门口弹尽粮绝,而最终未能迈进成功的大门……

另外,40岁职业经理人由于其思想成熟,价值观与行为适应趋于固化,当其创业专门是做法人代表时,专门难一时改变过来。而且创业老总的心理压力要比职业经理人不知大多少倍和复杂多少倍。这些差不多上没有创业过的职业经理人无法想象的。因此,创业年纪越轻,创业成功的成本就越低。

40岁经理人的三大禁忌

一忌透支健康。躯体健康是许多职业经理人不太注意的。即使注意,

但由于40岁的职业经理人不管在什么样的企业差不多上顶梁柱,是核心骨干,工作压力大,往往过于舍命。结果弦绷得太紧,断了,或者积劳成疾,从此职业生涯大打折扣,或过早地终止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如此讲,一旦躯体健康出了咨询题,一切都将不存在。

二忌心态守势。40岁的职业经理人如何才能将优势发挥出来?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优势保持鲜活的制造力?其中要做的功课专门多,但最重要的是保有开放的心态。世界上任何情况,守是守不住的。如果你采取守势,想保住自己的位置,保住自己的收入和待遇,包括尊荣,差不多上不可能的。

三忌拒绝学习。40岁的职业经理人如何才能不丧失自己的优势?方法确实是连续学习和纳新。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如果整天借口忙而不注重学习纳新,最终必将沦为落伍者。学习不只是要拿一个学历证书和资质证书,更重要的是学习新的知识。世界上每天都产生新的思想、知识和技能,不同意新思想和学习新知识,就意味着创新能力的衰退。学习和纳新的方法有许多,交流是专门有效的方法之一,专门要与不同质的人交流,而且要保持独立摸索的能力。学习要为用而学习,学了就要输出,要与人共享,不要学了以后认为是多么重要的珍宝,自己捂着。知识只有在用和交流时才是知识,否则只是机械的符号。还要持续地通过总结而学习,总结摸索提炼,找到事物的规律,这本身确实是最有效的学习。

40岁职业经理人的九大归宿

40岁职业经理人的九大归宿 成熟了,却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稳重了,却开始走向了保守;有能力,却往往赶不上变化的节奏……40岁,一个令职业经理人颦蹙彷徨的年龄段。此时的我们该如何抉择? ?40岁的生态五线谱 一位40岁职业经理人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吹响人生总攻的冲锋号,跨入人生的成熟期:最佳的时光、最丰富的经历,少了年轻人的浮躁与轻狂,多了一份稳重与责任。? ? 40岁,确是人生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足球赛的话,那么40岁就开始踢下半场了。上半场踢得如何已经是过去时,关键是在下半场球怎么踢。不管什么技战术,但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放弃了20岁时的狂想,摈弃了30岁时的狂妄,沉淀在心底的是认真盘点自己的职业人生。盘点什么?盘点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技能、经验、阅历、资源、健康,并根据时局的变化,慎重选择一件认为值得下半辈子干的事情。 ? 40岁的职业经理人有许多优势:成熟稳重,经验丰富、阅历多彩、能力冠群、智慧练达、知识结构趋于完善、社会资源基本掌控、身心健康正值人生最佳,心态也稳定到想干一件切实可行的具体事。 ?然而奇怪的是,这些“优势”在真正的职场较量当中,往往都发挥不出来:许多自己相中的企业,不理睬自己,却偏偏垂青那些不太成熟的年轻人。你气愤不已,然而一抬头,又发现50多岁的人也不吭不响地走马上任了,搞得自己更加尴尬……这是为什么?

40岁,正值人生不惑之年,什么你都能想明白了。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你明白了,偏偏更多的人不明白!明白对不明白,不又是一笔糊涂账吗?你明白了也没有用。当然,40岁也有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比如:你正一心一意地为企业卖力时,老板没有任何理由却把你解聘了。这又是为什么???40岁的九大职场尴尬? 一是阶段使命的尴尬。40岁的你,也许已不想轻易跳槽了,只想好好选择一间公司、一个岗位,踏踏实实地做出个模样来。然而事情的结果往往相反,你越是不想跳,偏偏这时候越逼得你不得不跳,而且跳得很快——老板此时客气地请你走人,使你不得不走。??为什么?因为,企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而由于经历所致,每个职业经理人也不可能是全能,所以企业使用职业经理人也是有阶段性的。一旦用完,作为企业就只能是把你解聘,招聘更适合企业新阶段的新职业经理人。??二是招聘的尴尬。因为你成熟稳重,能力强,人脉广泛,身体健康,心态稳定,想干成一件事情,适合担当大任,老板也想用你,但谁来面试倒成了大问题。老板第一个面试?那后面的人就只能跟在后面揣测老板的结论。老板最后一个面试?也许你早就被刷掉了,根本就见不到伯乐老板。因为你40岁,对他人是威胁最大的年龄。尽管也许你十分谦虚亲和,但在他人看来这也许更可怕。 ?三是成熟的尴尬。成熟是你的优势,同时也是你的劣势。成熟是什么意思?就像西瓜熟了,虽然香甜,但不能再长大了。所以,职场中40岁的人正是输出经验和智慧的时候,能干多大事差不多定型了。如果你是伴随着企业成长过来的,如果你不能随之继续成长,你就有掉队的危险,就怪不得老板狠心。??四是经验的尴尬。经验也是一样。经验越丰富,往往越容易套经验行事。而现实中经验主义害死人,现实往往是超越经验的。所以有经验而没有智慧的人往往办错事。??五是阅历的尴尬。阅历多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优势,但在企业和他人看来就不一定是优势了。事情换了一个角度就会出现偏差,相互之间做到一致性很难的原因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六是资源的尴尬。你资源广泛,是优势,但这个优势要转化企业的生产力,需要过程,要有成本,需要很多附加条件,需要环境的配套。否则,这些资源的

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

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 石勇 1 19世纪飘荡在欧洲上空的幽灵——马克思主义——经过无数双黑手的捏弄把玩发黑变质后终于在20世纪的春天降临在俄罗斯平原上。相应地,它似乎从被卑劣的资产阶级政权四处追杀的危险境地中疯狂逃脱出来摇身一变成了权力的象征。然而,这却几乎是一场比“狸猫换太子”更拙劣的闹剧,君临天下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它已遭到暗算,而且并非在“思想的实现即思想和思想者的毁灭”这样的近乎荒谬的意境中含笑九泉。在极权主义者的断章取义和肆意的歪曲利用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天才的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旨在解放人的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已经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发掘以前,一直被埋藏在历史的阴暗地窖里。极权主义者在它的灵魂已飘上九天的躯壳中注入了阴险的政治权术、人性肮脏一面的毒素,通过对它的本质精神的层层剥离,使它彻底成为改朝换代,为一小撮人利用统治权力谋取荣华富贵的工具。它不仅在现实中成了权力、地位与财富的象征,成了谁号称信奉它并顺着它这根木竿往上爬即有机会参与瓜分社会利益的“社会稀缺价值资源”,而且在理论上成了判别好与坏、先进与落后、革命与反动的关于社会、历史与人的存在价值的标准。表面上,通过这样的运用原来思想的术语来成功地否定原来思想的卑鄙伎俩,以及通过与资产阶级彼此心照不宣地联手将弥漫于极权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冒充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即卡尔.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的成功宣传,这种欺世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威风和不可一世似乎已通过它在极权主义国家的统治意识形态地位而让被它所冒充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往昔的耻辱痛快淋漓地得到洗雪。 2 结合夺取国家政权的具体语境,经过不断的对卡尔.马克思本人思想的遮蔽、加工、扩展,在马克思主义的“原教旨主义者”以及伪马克思主义者的文本里,人类社会以往的改朝换代所提供的理由从来没有象“社会主义革命”那样充分和具有无可辩驳的“价值依据”。它的口号早已超越了人本身的生存性质、存在状态以及追求符合人性尊严的生

归宿怎么造句

归宿怎么造句 导读:【词语】: 归宿 【拼音】: [guīsù] 【解释】: 指归,意向所归。 【造句】: 1.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3.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儿女的一眼清泉,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 4.人生是没有穷尽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归宿。 5.对于那些实际上影响我们一生的前途和我们的最后归宿的事件,我们甚至也只能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数不清的大事假如称之为大事的话差点儿发生在我们身上。然而却在我们身边掠过,没有产生什么实际效果。甚至也没有反向任何亮光或阴影到我们的心上,使我们察觉到它们的接近。霍桑 6.母爱是温柔的,母亲是我们心的依靠和归宿。当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母亲耐心地教我拿起名叫“坚强”、“勇敢”的武器;

当我失败时,母亲劝导我“失败乃成功之母”;当我无理取闹时,母亲耐心地牵引我走向成熟懂事。 7.春节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春节是我们所有哲学的基础。有了春节,生活不再乏味,人生有了意义。有了春节,回家有了理由,喝酒有了主题。 8.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践对理论起决定作用。 9.书籍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有了它,我们的精神便有了归宿,便不再感到空虚。喜欢沉醉在书中的感觉,因主人公的高兴而高兴,随剧情的变化而心情起伏,完全把自己看作是其中的一员。 10.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是感情的归宿,灵魂的延续。 11.岳母之所以在挑女婿时百般选择,除了要为女儿找一个归宿,同时也在为自己找个住处。 12.流水的归宿是大海,落花的归宿是大地。 13.没有爱的心是永远没有归宿的。 14.一事无成是得过且过的必然归宿。 15.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6.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17.哪里是心灵的归宿?家!哪里是美好的地方?家!那里是温馨的港湾?家! 18.父亲如山,一直在我心中巍然屹立,是我最为坚实的依靠;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今天,有幸听了本校两位老师***的《平行线的性质》和**的《分式的加减》,受益匪浅。 总体说来,两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来,两堂课又各有特色。*老师的课:(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众多定理。(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4)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老师的课:(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实行加分制。(2)注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开头的文字题学生列完式后问学生是由哪句话可得。(3)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4)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如增长率的意义。(5)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得益于教师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6)所选例题习题有梯度。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她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徐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徐老师虽是年青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她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她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徐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关于人生的精选文章:家,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关于人生的精选文章:家,才是我们最终的 归宿 “过来,妞妞,跟姥姥说句话!” 年轻时尚的妈妈一边举着手机,一边喊着她女儿。 小女孩五六岁的样子,只顾自己玩,不理会妈妈。 “哦,哦,妞妞在旁边玩呢,”妈妈一边应付着电话那头自己的妈妈,一边用严厉的眼神命令女儿过来接电话。 可是小女孩嘟着小嘴说“我不要听嘛,我不想说嘛!” 妈妈妥协了,伸出左手,张开五指,小声说:5块! “说话要算数哦!”孩子强调之后,就过来接电话了。 这情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吧。可是我曾经也用过的,还不止一次,让孩子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一次电话,用一元到五元不等的费用来诱惑她就范。 我们常年在外面,平时不说吧,如果逢年过节回不了老家,给老人打电话问候一下是必须的。 一打电话,老人自然问起孩子们,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人,你也希望孩子能跟老人们说上几句话,哪怕简短地问候和祝福一下都好。

可是,我们的孩子,都是极不情愿说电话的,她们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印象,除了偶尔回老家时的简短见面,就是从我们的嘴里听到的描述,她们跟老人没有长时间的亲密相处,感情自然不会浓厚。 纵然有那么亲近的血缘关系,也抵挡不住千山万水的阻断,人是感情动物,但感情是在相处之中滋生的。 孩子们出生在外地,成长在外地,对老家没有什么感情,她们觉得,那只是爸爸妈妈的老家。 而我们为了哄老人开心,为了维系两代人之间的亲情,不得不用这样拙劣的方法,拿几块钱,换得孩子跟老人的短暂通话。 明明知道这种方法不好,明明知道孩子不是发自内心,但想着只要能给老人一些安慰,也就只能强迫孩子来配合演戏了。 好在孩子们大了之后,理解了父母,也能主动跟老人家通话了,尽管她们听不太懂老人说的家乡话,也还是会配合着嗯嗯啊啊的回应。 孩子们终于明白了亲情所在,可是这样的日子还没有多久,爷爷奶奶都相继去世了,再也没有通话的可能了。甚至连老家,都会越来越远,回去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我想像着,到我们老了之后,我们的下一代,几乎是

学生的需要是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的需要是出发点和归宿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是一种层次较高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掌握学生需要什么,以需要作为开展学习活动的内驱力;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去教学,去组织以教材为主线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与教材的编排,与教学的要求同步。任何违背学生需要的教学行为,都是违背学生意愿、违背认知规律的;教师无视学生需要而一厢情愿的教学活动,是一切低效乃至无效教学的根本原因。 尊重“学情” 尊重学生的实际,按他们的学习需要去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课程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是能动的个体,有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思想的理解和经验的积累需求。儿童更是如此,他们带着惊诧的眼光观察世界,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充满了迷茫和好奇,也充满了学习的需要,对任何事物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甚至刨根问底,力图理解和掌握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奥秘。

小学数学教学讲究要尊重“学情”,就是要迎合学生的这种对数学学习需要的心理,要弄清楚学生需要什么。正如美籍匈牙利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的:“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他的观点表明,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时刻存在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关键在于要知道这个需要是什么?笔者认为,既然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就要明确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以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存在。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显性的需要和隐性的需要两种。 显性需要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显性需要,可具体表现为:在“好奇、怀疑、困惑”等情绪状态下,因渴望需要得到满足而表现为积极进取的状态。 好奇好奇心是需要意识的典型表现。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把4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两个,可用数字2表示;两瓶矿泉水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一瓶,可用数字1表示;一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可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学生在愕然的同时,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成为接下来探究“”所表示意义的前提和条件。 怀疑怀疑是学习需要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表现。教学

国内目前最成功的六大康养小镇解析

国内目前最成功的六大康养小镇解析 康养小镇是指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 康养小镇可以根据旅游者、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产品等业态聚合起来,实现与健康相关的大量消费的聚集。 康养小镇的基本特征: 1.地理资源较好 适宜创建发展康养小镇的地区,一般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这是实现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在这个基础条件上,根据当地不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可以发展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康健小镇。如拥有宗教文化、长寿文化、温泉资源、医药产业资源等等。 可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

2.产业特色 康健小镇的产业应该是以健康为主的,如养老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度假休闲、健康食品产业、体育产业等。 3.功能明确 康养小镇不同于一般的小镇,它的功能性更强。以体育产业为例,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4.规模较大 因为康养小镇要将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产品等业态聚合起来,因此项目占地面积通常会比较大,投资金额高。 康养小镇优秀案例 1.宗教文化养生型 依托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资源,打造集宗教文化养生体验、养生教育、休闲度假、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该类型一般多分布在旅游景区或景区周边,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基础。 案例:武当山太极湖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以下是与会代表生平简介: №1毛泽东(1893 ~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2何叔衡 何叔衡,字玉衡,学名瞻岵,湖南宁乡县杓子冲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驱张”运动。1920年受聘在岳云中学任国文教员,同年冬同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秘密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和毛泽东出席党的“一大”。1921年至1927年,历任中共湘区委员会组织委员、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的负责人,并按党的指示,帮助组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大革命失败后,去上海做地下工作。1928年5月,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7月回国,在上海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中国济会主要领导人,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委,并任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等职。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被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和瞿秋白、邓子恢等向闽西转移,在福建上杭遭敌人袭击,壮烈牺牲。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预期的教学结果,是教学行为的指向与教学评价的尺度。如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来制定,其次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最后还要根据教材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来设定。合适的,有效的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课标(以《课标》为依据) 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整体目标。我们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目的,努力使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符合课标的精神,并使之具体化。我们先来看一下课程标准在整个教育目标的层级系统关系里的位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这是个从抽象到具体化的一个关系。学科课程目标,以课程标准的形式呈现,比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从不同的纬度提出了不同级别的具体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影响较为广泛的理念。这些内容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被分列为五项目标,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我们平时上课就是根据这5个目标去设定的。

课程标准除了告诉我们从几个方面去设定目标之外,另外,分析课标也可以使我们设定目标更为准确。高中教材各个单元的主题都比较宽泛。旧教材BOOK1Aunit12 Art and literature 为例,教材的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Talk about art and literature.” 如此宽泛的教学目标是无法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但如果参照课标,就会明确了。课标对”艺术和文学“的七级话题要求是”了解艺术和文学的不同形式,如此可知,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是: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学艺术的英语表达形式,掌握novel, prose, poem/poetry, short story, painting 等词汇;形成用英语谈论(主要画派及其特点)和小说(行文思路)的能力。 (2)学情(以学情为基础) 以学生的学力水平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根据学生及其教学的实际,即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他们的需求和认知水平。学习需要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状态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构成了总的教学目标。当不了解学生实际时,应该事先做一些调查。 (3)教材(以教材为根据) 深挖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掌握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吃透难点,努力保证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要找准出发点和归宿点

语文教学要找准出发点和归宿点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中心小学覃耀锋刘平 内容提要: 语文教育被看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知道:“说到受教育,就得有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只是载体和传播媒介。这个最基本的交际载体和媒介,不是别的,正是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会听话说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训练并形成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的能力,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我们的语文教育正是为人们接受教育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凭借。而也正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往往会迷茫、会不知所措。拿到一篇课文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该教些什么。今天我的这篇论文就是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一种真正是以学语文、用语文为基本内容的语文教育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的发展教学实践 听了很多课,也听了很多评课,我发现一堂课晓来,人们关注得最多的是:“这堂课是啊不是伤处了‘语文味’。”开始,我对“语文味”这个词感到不解,心里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整节课都是语文,难道还没有“语文味”吗?后来,我才知道这所谓的“语文味”其实也就是一堂课有没有抓住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尽心教学。这一觉悟,让我不得不重新去看待语文,原来语文并不单单是我常常向学生念叨的:“语文、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学语言,就要多读;学文字,就要多写。这样才能学好语文。” 那什么优势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呢?下面我想用我所知道的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关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何教好新课程下的语文》一书是

地球人的最终归宿900字作文.

地球人的最终归宿900字作文 2018-11-16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轰!”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一场车祸发生了。车祸的遇难者是本书主人公——哈利。哈利到达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个“人”——阿瑟。阿瑟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了150年,但是,阿瑟刚生下来,妈妈就死了,他手上的纽扣是他和妈妈关联的唯一标志。阿瑟还带哈利结识了另一个“人”——杰克。杰克为了找回自己亲爱的宠物狗,也已经坐在路灯上等了上百年。阿瑟带着哈利回到了人间,向自己的同学、老师告别,向自己的家人告别。在家中,他控制了一支笔,用他的意念力,写下了一封对自己姐姐雅丹的道歉信,然后来到了天蓝色的彼岸,重获新生。这就是《天蓝色的彼岸》讲述的故事。 哈利在排队进入天国的时候,遭到了许多人的议论:有人认为他太小,好像在进天国时加了塞,抢了别人的位置,遭到了一致谴责;坐在“文书桌”后面的“人”,把他错认为是电脑病毒,会破坏他的新电脑……但是他认识了一个“人”——阿瑟。阿瑟带着哈利到处走,并指引他如何到达天蓝色的彼岸。 可是,因为车祸前哈利跟姐姐发生了争执,相互说了很伤害彼此的话,所以哈利还是想回家。正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还没有完成的心愿,所以阿瑟带哈利回到人间做了一次幽灵。在人间,哈利完成了许多心愿,但也看到了许多事情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当他看阿瑟用意念控制机器,让老头赢钱时,他希望自己也能控制意念。当他穿墙入室,来到自己的班级与同学见面时,他希望学校里依然为他保留大衣勾,希望他的好朋友依然会为他的突然离去而伤心不已,希望班级依然为他保留座位,老师依然想念他对问题的精彩回答。 可是他却失望了,同学、老师再也看不到他,也并不因为他的离去而停止自己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怀念他,而不是像哈利想象的那样,缺少了他很多事就做不了。当他来到自己的墓地,看到了父母和姐姐因为自己的离开,家庭生活改变了,这也让他明白,作为一个幽灵,自己是不能和家人永久生活在一起的。当他终于靠意念控制了姐姐的笔,写了一封道歉信,向姐姐道歉并且也知道了姐姐的愧疚后,才真正明白一个人的离开对自己的'家人是多么大的伤害。终于,作为幽灵的哈利明白了死亡的真正含义,了解了为什么人死了就一定要去天蓝色的彼岸。哈利终于没有遗憾、心情平静地走向了天蓝色的彼岸。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惧怕死亡,人必须学会平静地面对死亡。但这绝不说我们不想活了,就主动地去死。书中的哈利是遭遇车祸,不得不离开人世的,他对自己的学校、家庭十分怀念。在《天蓝色的彼岸》这本讲述死亡的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冷漠、无情的言辞、行为,而是令人感动、温暖的亲情、友情。它让我懂得了应该如何珍爱生命,珍惜友谊。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人有欲望,且繁衍得无穷无尽。功、名、利、禄的诱惑,凡夫俗子难以坐怀不乱。于是,这世界便多了纷争,便多了烦恼,便多了喧闹,便多了哭笑。 很不幸,我也是俗人,也奔波在红尘俗事当中,不知道为什么,生活好像失去了目标,前方的路有些模糊,所向往和所希冀的欲望也已暗淡下来。 许些年来,努力工作,期望天公的青睐。然而,幸运却总与我擦肩而过。久之,悟出一条道理:命运只是摆在别人盛宴上的一道大菜,可远观而不可近尝。 看见枝头的花,娇艳馨香,风雨过处,一片残迹,不由哀伤;看到不如自己的人,锦衣宝马,颐气指使,高高在上,心里难衡;看到社会风气恶化,弄虚作假,腐败丛生,不由愤懑。 人所想不开的正是这种时候,心生好多烦恼。于是,想起一句名言:淡泊人生,生命难得恬淡,难得从容。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得之淡然—— 崇尚简单的生活,淡淡地来,淡淡地去,少而又少的出头露面换来的是灵性的清净,对人生、对社会的宽容和不苛求,得到的是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有条不紊。为生活努力着,足以维持体面,但不忘乎所以,因为人生需要执著,但更重要的还是随缘。简单地活着,善良、率直、坦荡,就有时间和心情去品评人生的况味,享受人生的乐趣。拒绝练就那种江湖油滑的性格,爱自己胜过爱一切人。会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闲,修饰自己滋养自己,用自己淡然的心境去呵护那长长的秀发,呈现出来的是清晨阳光般的笑容,端庄的气度,深厚的内涵。白日的尘埃落定,会在灯下读一点书,修复日渐粗粝的灵魂,使自己依然温婉和悦。放达宽厚,修炼从容的情态,健康的心智。爱恨情仇,恩怨得失,虽无法忘记,但可以宽宥,让一切慢慢沉淀在记忆里,因为自己清楚,有些记忆的惟一归宿是从心灵到坟墓。远离刻薄和庸俗,明白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不属于自己的。像秋叶般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淡淡地相处,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活得简单而有味道。 失之坦然—— 坦然是一种心境,是面对一切的不计较,无论是金钱、名利、地位;坦然,是面对现实的一种从容不惊,一种泰然。坦然,就是要心态平和,顺其自然。它不同于古代智者的"顺

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是中考的常见考点之一,而景物描写又是写作中值得提倡的一种写法。学生虽在七、八年级对其作用有所了解,在写作中能无意识地运用,但是他们头脑中对景物描写的认识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表现在做相关阅读时心中无数,盲目作答,在写作中不能灵活、恰当运用。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借助《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并做到学以致用。 实施过程: 一、明确目标:能结合语境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从1、2、10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分析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师走进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析情况。 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交流总结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小组展示后,教师总结:交代背景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课堂反馈: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作用分析,只是不够系统,归纳总结时要教师从环境、人物、情节等方面引导。 二、明确目标:能联系语境判断景物描写是否恰当。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景物描写能分别代替《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多收了三五斗》的相关景物描写吗?选择一句分析说明(提示:判断原句和改句在文中的作用。)各小组请一名同学黑板上完成。(提示:结合景物描写的作用评价) ⑴“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替换《故乡》第二段。 ⑵“看到海面上海鸥自由自在的飞翔着,时起时落,好象在跟大海说着悄悄话。”替换《我的叔叔于勒》中“在一片平静的好似…驶向远处。” ⑶“大海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海浪有力的拍打着礁石,一浪高过一浪,奔腾着向我们扑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似的。”替换《我的叔叔于勒》倒数第二段。 ⑷“镜子似的河面被这些敞口船惊扰,荡起阵阵绿的涟漪。”替换《多收了三五斗》中第一段“齐船弦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教师走进学生了解、评价学生完成情况。黑板上学生完成后,根据景物描写的作用,师生共评价。 课堂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对照作用作出判断分析,只是有些学生分析不深入,如:对(1)段能否替换《故乡》第二段,有学生认为能替换。因为都写出了环境的阴沉。他们没有从原文烘托萧索、凄凉的气氛的角度分析。 三、明确目标:能创作出符合语境的景物描写。 学生独立完成:请从你摘抄的景物描写中选择一段或自己写一段景物描写代替《故乡》、《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任意一篇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请五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教师评价先完成的学生,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黑板上的句子。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金林半岛英式管家九大服务特色

金林半岛英式管家九大服务特色: 一、超前化的管家管理服务启动 早在金林半岛设计规化阶段,即启动前期服务工作,通过具有物业管理专家技能的管家查阅图纸、现场调研等形式,本着对业主负责,对日后物业管理负责的精神,为楼盘的建筑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提供建议,实现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的降低日后的物业管理运行成本,为业主节约每一分钱。 二、人本化的管家服务理念 金林半岛管家部不断向每位服务人员灌输业主用户是我们衣食父母的职业意识,以业主用户满意作为管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用我至尽善尽美的服务,给您至尊至贵的感受”,成为管家部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为此半岛高薪聘用了一批曾长期在省内外知名酒店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家,由点及面的对常规物业管理服务进行整合。从服务主旨、服务架构、服务设施、服务手段、服务标准、服务控制等方面全面导入酒店管理服务技术,融入酒店管理服务元素,推出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英式管家模式,其中强调3个主题: 第一主题:五心级管家服务--诚心、倾心、耐心、细心、贴心 我们追求的是五心服务;我们的规范体现"五心",我们的服务行为包含"五心";我们对服务质量的评判尺度中始终包含"五心"。 诚心--因真而诚,以诚取信;始终以周到专业服务真诚地为至尊业主提供尽 善尽美的优质服务;重视承诺,因为承诺代表信誉,信誉决定一切; 倾心—大管家24小时全程关注、全力解决;经常反省我们为业主提供的每 一次服务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让业主更满意 的同时也让自己更安心。 耐心—不因繁琐而草率,不因困难而退缩,持之以恒; 细心--业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管家关注的重点,细心了解业主,敏锐发 现业主需求;专注于我们的每项工作细节,卓越追求服务品质与业主 满意; 贴心--想业主之所想,急业户之所急,用规范管理与优质服务让业主感受我 们如亲人般的关怀与体贴。 第二主题:大管家一站式服务 在金林半岛,所有服务都首先最大限度地方便业主用户,“英式管家”将提供一站式物业管理服务,简化办事手续,避免业主用户东求西告。就是业主无论有什么样的服务需求,只需一个电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次就全部完成。对于业主来说,也就相当于用合适的价格请了一个贴身服务的好管家。 第三主题:大管家零干扰服务—让业主全面感受自我天地 对于每一个业主用户而言,家是亲切、是港湾、是自我。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境是家最温馨的表征:宁静致远、无拘无束。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

第十二节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 到底是什么创造了价值?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劳动价值论与非劳动价值论两大理论阵营。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无论是劳动价值还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只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第三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类天生赋予的、意识决定的,意志与理念决定价值的存在与否。目前,理论界人士普遍认同的是第二种观点,其实这种观点是一种典型的非劳动价值论,或者说是一种不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基本概念的分化与整合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商品与货币,这样就出现了价格和价值问题,这些客观存在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就形成了模糊的、朦胧的价值观念。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粗略地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概念,认为每种货物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货物本身所固有的,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用途;另一种是可以用来进行交换的用途。他还明确提出“一切物品都必须有一个价格;这样才会始终有交换,因而才会有社会。事实上,货币就像尺度一样,使物品可以通约,从而使它们相等。因为没有交换就没有社会,没有相等就不能有交换,没有可通约性就不能相等”。亚里士多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但是他未能发现这种等同关系究竟是什么。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概念,实际上指的是平均价格。马格努将公平价格看成是与生产商品时的劳动耗费相等的

价格,认为只有劳动耗费相等的物品才可以相互交换。他第一次提出了应该以劳动耗费作为商品交换之基础的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