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态变化吸热应用

物态变化吸热应用

物态变化吸热应用
物态变化吸热应用

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应用

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以固态、液态或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物态变化吸热现象有什么应用呢?

一、物质熔化吸热的应用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清凉:夏天,我们在喝饮料的时候,常会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冰块在熔化时,要吸热,使饮料变的清凉可口。

冰的熔化冷藏:储存食品时利用冰熔化吸热,使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化雪冷: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冰熔化时吸热,使得气温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

建造房屋的保温材料: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熔化,它熔化时吸收热量,使房间中的温度降低,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时它会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房间内的温度升高,使室温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

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保护火箭: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由于火箭头部与空气摩擦使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受热很容易熔化、汽化吸收箭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的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另外,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夏天吃冰棒解热,冰镇啤酒都是利用冰的熔化吸热。

二、物质汽化吸热的应用

夏天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在地上洒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故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洗了脸后,脸上有水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所以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

擦酒精为中暑病人缓解症状:给中暑病人擦酒精,酒精容易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酒精蒸发快,从病人身上带走热量快,使中暑病人缓解症状。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快: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电风扇的工作,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因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沙漠冰箱: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当地居民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沙子,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中,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中洒些水,由于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使食物和饮料保持较低的温度,这样就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沙漠羊皮袋:在沙漠里旅行的人,常用一个羊皮袋来装水,由于羊皮袋中的水不断地渗出,然后蒸发,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使袋中的水温度较低,虽然气温较高,但是水喝起来清凉可口。

夏天食物放在水缸中防变质: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质,常把饭菜放入菜盆,再把菜盆放入水缸中,让菜盆浮在水面上。由于水缸中的水不断蒸发吸热,使水缸内的温度降低,从而使饭菜的温度降低,不致于使饭菜变质。

手术麻醉:医学上有一种麻醉剂叫氯乙烷,它是一种透明、沸点为13.10°C的液体,使用时,将容器口对准需手术部位喷出,喷出的四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降温使需手术部位冷冻,使需手术部位麻醉,从而进行手术。

冰箱制冷: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一种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内的热搬运至冰箱的外面,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如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如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工作时,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冷凝器)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的管子(蒸发器),在这里进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

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内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空调的制冷也是这个道理。

热棒: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防护措施,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路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不致于使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热管: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强大的装置。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的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受热汽化变成气体,气体沿内管运动到另一端(冷端)。而冷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气体就会因放热而液化,被冷凝的液体又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热端。如此循环,热管的热量就不断地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

发射火箭保护发射架: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池中的水迅速发生汽化,水汽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不致于使发射台的铁架温度升的很高而熔化,从而保护了发射架。

三、物质升华吸热的应用

干冰冷藏食品: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舞台烟雾效果:在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由于向空气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使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烟,这样就造成了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人工降雨:人们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就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

手术麻醉: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在医学科研上,现代医学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即把干冰放在部分组织(如疣子)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用“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总之,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在生活、生产、科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生产、科技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② 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③ 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五十五:物态变化(word版无答案)

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五十五: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与温度计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4.温度计的使用: (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 c.让其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 d.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2)上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②。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1.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熔化C.汽化D.凝固 2.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钢块轧成钢板B.木头制成课桌C.冰块化成水D.玻璃碎了 3.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A.熔化放热B.熔化吸热C.凝固放热D.凝固吸热 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沸点是80℃ B.30min时它是液态 C.它不是晶体,熔化所用的时间大约是36min D.它在第10min~20min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5.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教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 学案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十一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第1课时 问题引入: 夏天有的同学喜欢吃冰块解热,有的同学用凉水洗脸解热。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熔化与吸热”部分】 (1)物态是的统称,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 (2)回顾冰的熔化实验,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但是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熔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阅读课文,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请你探究: 加热海波和石蜡,使其熔化,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若不加 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停止 小组展示: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加

热,停止加热,熔化过程 这说明熔化的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请你尝试: 把一块冰块握在手心,注意观察冰块的变化和手的感受,和你的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谈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第二部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汽化与吸热”部分回顾上节“水的汽化”实验】(1)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必须对液体继 续,以便更多的分子飞出。在沸腾观察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通过观察“汽化时的分子模型”加深理解。 (2)认真观察课本图11-19,体会“水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总结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3)汽化和沸腾的区别 小试牛刀: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DIV.MyFav_1213255007402 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1{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STYLE: italic;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2{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10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black; FONT-STYLE:italic; FONT-FAMILY: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Section1{page:Section1}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3物态变化专题训练课(孙得梅)

第三章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编写人:孙得梅 课 前 预 习 一、预习目标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二、预习内容: 根据预习目标复习课本,并完成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B 、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 、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 、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 、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 、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 、水从瓶中渗出的结果 B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 C 、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4、深秋时节,在教室的玻璃内表面有时会看到一些水珠,这是 现象;严冬时节,玻璃内表面有时会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5、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 ,而使油污 的缘故。 6、去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 (2) ; (3) . 三、预习自测: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湖水结冰 3.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二 物态变化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 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 的酒精倒入10ml 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20 10 10 20 甲 乙 图2-1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2)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2) (1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明白得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 2、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讲明有关热现象。 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 B、过程和方法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依照数据作出物理图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重难点】熔化、汽化、升华,蒸发,沸腾 【教具】洒精、棉花、温度计,吹风机、熔化加热器材 【教材分析】教材在讲明物态变化时,运用〝当晶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的论断。这一论断早在初二年就已通过〝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的实验证实的。因此在本节课应用这一论断,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不能直截了当观看,只有依据它们的宏观特点作推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和利用比喻,因此这种推理应当是言之有据的,要抓住宏观特点,分析其内部结构,比喻要恰当。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明白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不管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假设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步停止,这是什么缘故呢? 2.进行新课 (1)熔化与吸热: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当晶体被加热时,每个分子的振动逐步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游动〞,出现流淌性,这是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假如要使熔化过程连续,外界需对分子连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能〝游动〞。因此在熔化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温度升高。这也讲明熔化是吸热过程。 实验探究――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 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让学生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假设不加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会停止。 〔2〕汽化与吸热 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确实是沸腾。假设要沸腾过程连续,外界必须连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飞出。在沸腾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 另一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这是因为在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

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题11、2物态 变化中的 吸热过程 课 型 新授课第 2 课时主 备 课标 教材分析课标:认识熔化和汽化是吸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图像的物理意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 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 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并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教材呈现方式: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加热海波和石蜡的实验设计,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 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再通过分组 小实验观察碘升华实验明确升华也要吸热。 教学建议: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必 须吸热的规律,逐步熟悉和理解物态变化的分子运动模型;碘升 华实验最好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 教学重点: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教学难点: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态变化过程。 重难点的突破:做好本节的实验探究及教材中分子运动动模型是 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情学生的优势:对于汽化吸热现象,不少学生会有许多前期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汽化吸热现象让学生分析。上

分析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熔化吸热,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学生的不足: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在实验中,对于实验的目的性缺乏足够的准备,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会感到很难。 学生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力差别很大,实验误差也可能较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 2、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吸热。 3、比较升华与蒸腾,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致冷现象。 4、初步学习用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象的过程。 2、结合生活中湿衣服变干,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 教法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 实验准备:铁架台、石棉网、烧杯、大试管、温度计、酒精灯、水、海波、石蜡、火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特点。

物态变化吸热应用

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应用 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以固态、液态或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物态变化吸热现象有什么应用呢? 一、物质熔化吸热的应用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清凉:夏天,我们在喝饮料的时候,常会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冰块在熔化时,要吸热,使饮料变的清凉可口。 冰的熔化冷藏:储存食品时利用冰熔化吸热,使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化雪冷: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冰熔化时吸热,使得气温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 建造房屋的保温材料: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熔化,它熔化时吸收热量,使房间中的温度降低,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时它会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房间内的温度升高,使室温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 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保护火箭: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由于火箭头部与空气摩擦使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受热很容易熔化、汽化吸收箭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的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另外,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夏天吃冰棒解热,冰镇啤酒都是利用冰的熔化吸热。 二、物质汽化吸热的应用 夏天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在地上洒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故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洗了脸后,脸上有水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所以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

初中聚焦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一:物态变化(答案解析)

聚焦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一:物态变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2.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3.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 4.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5..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6.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7.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 8.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如图所示的警示性标志牌“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 B.草叶上形成的“霜” C.草叶上的露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来临,江河中的冰面慢慢解冻 B.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C.把白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炎热的夏天,马路上的沥青变软了 2.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先熔化,后凝固 C.熔化 D.先凝固,后熔化 3.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形成的 B.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C.外界的冰扎进豆腐形成 D.豆腐自身膨胀形成的知识点2)晶体和非晶体 4.(赤峰市中考)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组是() A.蜡、玻璃、沥青 B.蜡、铝、玻璃 C.冰、铁、铝 D.冰、铁、松香 5.根据表中所列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在一268℃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6.(北部湾中考)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时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热”或“不吸热”)。8.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 知识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9.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A.熔化放热 B.凝固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吸热 10.(西宁市中考)夏天在卖海鲜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熔化(填物态变化)过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1.夏天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在熔化时要_______;北方冬天菜窖里经常要放一桶水,是因为水在凝固时要_______,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防止菜被冻坏。(均选填“吸热”或“放热”) 巩固提升 12.(安徽省中考)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完整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 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 C : 摄氏度; 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重要 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气压越低,沸点越_______。 12.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要 热量。 13.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要 热量。 14. 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15. 学生做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16.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的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 态,10℃的海波呈 态。 18.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O℃的冰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 要 热量。 19.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玻璃杯中冰熔化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 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t 1前,杯里的物质 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在t 1—t 5时间内,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_(填“固态”、“液 态”或“固液混合态”);在t 5以后,杯里的物质处于 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20.图(3)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物理现象: A : ,B : ,C : ,D : 。 图(2) A B C D 图(1)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同步练习3 沪科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一、选择题 1、晶体熔化时 ( ) A.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 ) A.冰的温度低 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 3、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滴上一滴水,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1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 A .液体的温度有关。 B .液体的种类有关。 C .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 .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4 、气温高游泳会觉得不太冷,但上岸后会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冷 5、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凉爽,如把一只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6、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扇来的风是凉的 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 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7、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里人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着房顶流下.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 清洁房顶. B. 解暑降温. C. 寻欢作乐. D.为了新奇、美观. 8、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二、填空题 9、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 的道理。 10、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如图2-2所示。舞台上云雾潦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 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 11、 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 图2-1

物态变化练习

物态变化练习 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2.小明采取的措施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 ) C.将洒在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 D.将潮湿的衣服晾在通风处 3.卫生间里洗热水澡,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 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4.河面上常会看到一层雾气,这是因为水经过了() A.先汽化后凝固的过程B.先蒸发后液化的过程 C.蒸发后形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珠 5.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夏天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水珠B.早晨出现的雾 C.冬天,室外地上的水结成的冰 D.冬天从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的水珠 6.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O C 1 热,试管内的水将() A. 升到100O C而沸腾B. 升到100O C不能沸腾 C. 试管内水温保持80 O C不变D. 无法确定 7.被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厉害,这是因为() A.水蒸气比开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蒸发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蒸气液化时吸热 8.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1)湖面结冰:; (2)烧水时看到“白气”:;(3)自来水管“出汗”:;。 (4)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 .(5)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这是______现象.(6)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 模糊不清,这是____现象.(7)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_____现象.(8)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_____现象.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 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I说明 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一、冰雾霜的形成 1 ? 冰与凝固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2. 雾与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3. 霜与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 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教学反思 教子参考课本中实验与活动课本图10-28 的“自制玩具”实验可以将泥模或沙漠改成纸筒,用石蜡作“自制蜡烛”实验,这样比较容易感受到凝固过程的放热现象。

“自制尾气”的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气温下多做几次或多观察家里烧开水的过程,进行对照比较,使他们总结出容易观察到“尾气”条件。 课外活动用蜡烛作原料,按教材上自制玩具的方法,制作一个小动物的模型。 观看有关“南极科学考察” 、“冰川”等内容的科教影片或电视。 调查自己家里、亲戚或同学家里的电冰箱用什么物质作制冷剂?是“有霜” 冰箱 还是“无霜”冰箱?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冰箱“有霜” ,有的冰箱“无箱”?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在大气对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对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烧灼,生物难以生存。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传统电冰箱、空调器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一经释放,散发到空中,升到臭氧层顶部,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出的氯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遭到破坏。 为了限制对臭氧的主要破坏物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消耗,根据国际社会于1985年制定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87 年达成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及1999 年作出的《伦敦补充协议》,全世界从2001 年起,停止氟制冷剂的生产和消费。 1995年9月16日,联合国正式决定以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氟利昂常见的制冷剂有数十种,其性质各异。选用制冷剂主要从它的安全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来考虑。早期电冰箱多采用烷类衍生物中的F-12 (或R-12),其中“ F”表示氟利昂,横线后第一位数“ 1”表示由甲烷衍生,第二位数“ 2”表示含氟原子数。其化学名称为“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 CF2CI2',相对分子质量120.70,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29.8 C,凝固点155C,不溶于水,易溶于油。它是无色、无毒(略有味)、不燃烧、不助燃、不爆炸的透明物。纯净的氟利昂对金属无腐蚀性,在温度达到400C以上并与明火接触时会分解出有毒气体。若室内空气中F-12 的含量超过25%~30%,两小时后会窒息。 1996年6月,中国正式签署修正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大力开发、鼓励新型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 ) A 、冰会增多,水减少 B 、冰会减少,水增多 C 、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 D 、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 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 A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内表面 D.都在外表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 A 、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 B 、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B 、关闭房门 D 、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A 、铁的密度比锡小 B 、铁比锡硬 C 、铁传热比锡快 D 、铁的熔点比锡高 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 B 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 C 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 D 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 8、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 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 确的是( )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10.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 海波在CD 段是固态 B. 海波的熔点是48℃ C. 海波在BC 段不吸收热量 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 11、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 (1)湖面结冰: ;(2)烧水时看到“白气”: ;(3 )自来水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熔化)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熔化)含答案知识点熔化和熔点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食盐放入水中变成盐水 B.冰变成水 C.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 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 2.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 A.冰的温度比水低 B.冰熔化时要从手上吸收大量的热 C.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D.这是人的错觉 3.要使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冰的效果好些是因为() A.冰比水凉 B.冰的温度比水低 C.冰容易传热 D.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可使物体的温度降低得更多些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沥青、石蜡、钻石 B.萘、铁、松香 C.海波、冰、水银 D.水晶、玻璃、金属 知识点熔化吸热 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A.没有吸收热量 B.吸收的热量正好等于放出的热量 C.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 D.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变为非晶体 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成液体 7.化雪时天气格外寒冷,原因是() A.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致使气温更低 B.晶体凝固时放热,使气温更低 C.晶体凝固时吸热,使气温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出热,温度一定下降 C.物体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它的温度都将保持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9.玻璃在200℃时开始融化,当温度上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这说明() A.玻璃是晶体 B.玻璃是非晶体 C.玻璃不会完全熔化 D.玻璃的熔点高于300℃ 10.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中符合事实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