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星教学模式!!!

五星教学模式!!!

五星教学模式!!!
五星教学模式!!!

五星教学模式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现为美国Brigham Young大学夏威夷分校的梅瑞尔(M. David Merrill)教授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新教学理论,用以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或者E-learning 学习中只重视信息呈现、忽略有效教学特征的弊端。

梅里尔认为,从赫尔巴特开始一直到建构主义的创新,都对课堂教学结构提出了新的见解。尤其是加涅,提出了著名的“九大教学事件”,并且将五种学习结果与其相适配,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但是,随着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怎样与时俱进地发展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呢?梅里尔指出,虽然当前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发展迅速,但是它们之间决不是仅仅体现了设计方式的差异,而是有其共通性。为此,梅里尔考察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提出一组相互关联的“首要教学原理”,也就是“五星教学模式”。

2003年,梅里尔曾经为《首要教学原理》的中文译文写过几句话,非常简明地概括了五星教学模式的价值。他说道:五星教学模式(首要教学原理)试图确定能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学习的任何教学产品的若干基本特征;五星教学模式也是有效教学的各种处方,它们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的肯定并且有实证研究的支持;实施五星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

五星教学模式做到了胸怀开阔,尊重历史遗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相结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汲取了各种教学原理共通的成分。五星教学模式的核心主张是: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等构成,共有15个要素。当然,实施这一模式还应辅以“指引方向”、“动机激发”、“协同合作”和“多向互动”四个教学环境因素的配合。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具体的教学任务(教事实、概念、程序或原理等)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只有达到了这样的要求,才是符合学习过程(由“结构——指导——辅导——反思”构成的循环圈)和学习者心理发展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梅里尔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认为,教学产品的效能同是否运用了五星教学模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相关。

下面介绍的“五星教学标准”(5 Star Instructional Design Rating)是依据五个主要素(“聚焦解决问题”、“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和15个次教学要素进行评估的15条标准。每条标准都有三个水平:铜星、银星和金星,这取决于教学符合标准具体要求的程度。

原理1聚焦解决问题(problem-centered)——教学内容是否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

标准1.1交待学习任务(show task)——教学有没有向学习者表明在完成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后他们将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将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标准1.2安排完整任务(task level)——学习者是否参与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中而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操作水平或行为水平上?

标准1.3形成任务序列(problem progression)——教学是不是涉及了一系列逐渐深化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只呈现单一的问题?

原理2激活原有知识(activation )——教学中是否努力激活先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标准2.1回忆原有经验(previous experience )——教学有没有指导学习者回忆、联系、描绘或者应用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使之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标准2.2提供新的经验(new experience )——教学有没有提供那些作为新知识学习所必需的相关经验?

标准2.3明晰知识结构(structure)——如果学习者已经知道了这些内容,教学中是否能为他们提供展示先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原理3展示论证新知(demonstrationorshowme)——教学是不是展示论证(实际举例)了要学习什么而不是仅仅陈述要学习的内容?

标准3.1紧扣目标施教(matchconsistency)——展示论证(举例)是不是和将要教学的内容相一致?即(1)是否展示了所教概念的正例和反例?(2)是否展示了某一过程?(3)是否对某一过程做出了生动形象的说明?(4)是否提供了行为示范?

标准3.2提供学习指导(learnerguidance)——教学中是否采用了下列学习指导?即(1)是否引导学习者关注相关内容信息?(2)是否在展示时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法?(3)是否对多种展示的结果或过程进行明确比较?

标准3.3善用媒体促进(relevantmedia)——所采用的媒体是不是和内容相关并可以增进学习?

原理4尝试应用练习(application or let me )——学习者是否有机会尝试应用或练习他们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

标准4.1紧扣目标操练(practice consistency )——尝试应用(练习)以及相关的测验是否与教学目标(已说明的或隐含的)相一致?即(1)针对记忆信息的练习要求学习者回忆和再认所学的内容;(2)针对理解知识之间关系的练习要求学习者找出、说出名称或者描述每一部分的内容;(3)针对知识类型的练习要求学习者辨别各个类型的新例子;(4)针对“应怎样做”的知识进行的练习要求学习者实际去完成某一过程;(5)针对“发生什么”的知识进行的练习要求学习者根据给定的条件预测某个过程的结果,或针对未曾预期的结果找出错误的条件。

标准4.2逐渐放手操练(diminishingcoaching)——教学有没有要求学习者使用新的知识或者技能来解决一系列变式问题?针对已经表现的学业行为,学习者有没有得到教师的反馈?

标准4.3变式问题操练(variedproblems)——在大部分应用或练习中,学习者是不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和指导?这种帮助和指导是不是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减少?

原理5融会贯通掌握(integration)——教学能不能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标准5.1实际表现业绩(watchme)——教学有没有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以公开展现他们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标准5.2反思完善提高(reflection)——教学有没有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以反思、讨论及辩护他们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标准5.3灵活创造运用(creation)——教学有没有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以创造、发明或探索新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途径?

五星教学标准不适用于孤立事实的教学,也可能不适合动作技能教学。五星教学标准较适宜于可概括化技能的教学。所谓可概括化的技能(generalizableskill)是指能应用于两种以上的具体情境的技能,如概念、程序或原理。五星教学标准对指导性或体验性(tutorialorexperiential)教学也特别适宜。这同梅里尔教授曾经指出的一个观点是一致的。梅里尔认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也可以概括为“讲授(tell)——提问(ask)——练习(do,实践)——表现(show)”,但以往的教学将重点放在前两个环节,典型的做法是讲述和问答型教学(Tell&Ask),即先呈现教学内容,然后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提出一些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等来加以检查。这种类型的教学只是记忆信息而已,并没有达到最基本的掌握要求,因为它并没有其他方面的证据表明学习者真正掌握了所学的东西。所以,讲述和问答型教学连一颗星都得不到。现在必须大力倡导加强后两个环节——练习和表现。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五星教学模式本身尚在不断完善中,依靠广大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创造性地运用,我们一定能够丰富这一理论。

参考文献:

[1]D.Merrill:5 Star Instructional Design Rating.http://https://www.doczj.com/doc/3b2703090.html,/5Star/FiveStarRating.PDF. 也可以访问梅里尔教授在Brigham Young大学夏威夷分校新建的个人主页http://https://www.doczj.com/doc/3b2703090.html, /merrill /index.htm.

[2]盛群力等编著. 《教学设计》,第七章:学与教的过程——五星教学模式与自然学习

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学与教的过程——五星教学模式与自然学习模式(重点)

一、五星教学模式(梅里尔)

1、五星教学模式:又叫“五星教学原理”或“首要教学原理”,是由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梅里尔博士大力倡导的,他既是意识那感加涅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的核心人物,又是第二代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

2、2002年,梅里尔发表了《首要教学原理》,所谓“首要教学原理”,是指各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都大体赞同的一种处方性教学设计原理。首要教学原理原理试图确定能够最大程度读有利于学习的任何教学产品的若干基本特征;首要教学原理也是有效教学的各种处方,他们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的肯定,并且有实证研究的支持,实施首要教学原理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技能。

3、五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指引方向

6、聚焦解决问题:当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学习者介入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①交代学习任务;②安排完整任务;③形成任务序列

7、激活原有知识:当教学中激活了相关的旧经验时,才能够促进学习。①回忆原有经验;②提供新的经验;③明晰知识结构。

8、展示论证新知: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而不仅告知相关的信息时,才能够促进学习。①紧口目标实教②提出学习指导;③善用媒体促进。

9、尝试应用练习:当教学中要求学习者尝试应用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①紧扣目标操练;②逐渐放手操练;③变式问题操练;

10、融会贯通掌握:当教学中学习者受到鼓励将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时,才能够促进学习。①实际表现业绩;②反思完善提高;③灵活创造运用。

11、五星教学模式的价值

①区分“信息”与“教学”的差异,聚焦于实现教学的功能。

②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推动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的发展

③五星教学模式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结构

④五星教学模式不仅关注教学的过程,同时更关注学习的过程

⑤实施五星教学模式同改造教学设计模式是分不开的。根据实施五星教学模式的需要,梅里尔提出了“波纹环状教学开发模式”,对教学设计模式或教学开发模式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⑥五星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的研究

12、五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实践运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按照梅里尔的说法:首要教学原理几乎可以在各种教学理论或流派中或多或少见到踪影。他认为,五星教学模式是相当概括的,实施起来有很大的灵活性,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其实施过程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智慧,只要它聚焦于改进教学的实效。

二、自然学习模式(麦卡锡)

1、自然学习模式是顺应个性学习需求的模式,又叫4MAT方法,是由美国“学习公司”总裁麦卡锡博士在1979年开创的、可用多媒体技术支持的一种教学模式。自然学习模式策略的特点是:关注学习者的的特点和偏好,提供恰当明晰的信息和练习机会,允许学习者创造性地调整所学内容。而且它作为一种课程开发工具,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教学设计的助手。自然学习模式探讨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建构了一个自然的学习循环圈。这一循环圈从学习者主体出发,又回到学习者主体,包含了人类学习的要素。

2、在受到科尔布和卢因研究的启发后,麦卡锡认为,人的学习包含了两个维度: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或感受情境;②学习者如何加工信息或处理内容。

3、自然模式中学习风格的四种类型

①善于想象者:其特征是具体感知信息,反思加工信息。感受与反思的结合,关注“为何”(Why)问题,核心是形成意义。目标是建立个人联系——带着以往的意义来讨论与对话,回忆与联系各种条件,体会真实感受,重主体经验与探究,分享知识。学习氛围是易接近的、开放的、有感情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合作学习、人际对话、交流分享、共同感受、相互影响、高度接受行。教师的作用是一个发起者、鼓励者和激励者,学习者是接受者。

②善于分析者:其特征是抽象感知信息,反思加工信息。反思与思考的结合,关注“是何”(What)问题,核心是形成概念。目标是界定学习的东西——专家知识、最佳信息、结构化的事实、组织、范式、明确关系、先后排序、归类和比较。学习氛围是接受、吸收、明确要点、写札记、仔细思考、出声想和把握内容。主要学习方法是讲授、演示、影响、发言、阅读、使用光盘、卫星教学、问答等。教师的作用是做好理论概括、形成概念、组织知识结构,学习者努力形成概念。

③善于思考者:其特征是抽象感知信息,主动加工信息。思考与行动的结合,关注“如何”(How)问题,核心是解决问题。目标是解决问题——练习、实验、掌握、预测、记录、观察、实际运用等,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学习氛围是积极主动的行动,记录所发生的事情或问题,尝试想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寻找学习的个人价值,不断完善自己。主要学习方法是“辅导”:掌握学到的东西,从做中学、关注工作情境、在实验室中操作、观察现象、伙伴学习、提问、检查结果、比较和得出结论等。教师的作用是辅导者、促进者、发问者和鼓励者。学习者努力完善、检验与尝试。

④善于动手者:其特征是具体感知信息,主动加工信息。行动与感受的结合,关注“是否”(What if)问题,核心是灵活转换。目标是提炼与创造——确证、解释、小结、调试、修改、重新呈现、综合和再次尝试。学习氛围是动态的、开放的、更新的、挑战的、不太拘束的,逐渐将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血肉。主要学习方法是自我发现、重新审视、自主学习、改善提问、做出新的联系等。教师是鼓励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学习者努力行动、调适和创造。

第一种类型学习者整合自身的经验,从倾听与分享中学习,好问“为”,优势在于自发的精神和想象力;第二种类型学习者通过已知的东西整合所观察事物,形成理论与概念,好问“什么”,优势在于创造概念与模式;第三种类型学习者整合理论与应用,好问“如何”,优势在于理论的实际应用;第四种类型的学习者整合经验与应用,通常尝试错误求证,信奉自我发现,好问“是否”,优势在于动手去做,走自己的路。

4、自然学习模式与脑科学研究有什么联系

四种类型的学习者之差异是同大脑两半球的分工有关,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循环圈,必须考虑大脑如何创造思想,大脑左右偏好方式如何影响学习。人的大脑有不同的分工特点。左脑是线性的,重分析、结构化、序列性、语言性、分析性和定量性、部分、善于作出分类,精确描述、有因果关系等;右脑是圆周的。强调理解性、综合性、形象性、范式性、非语言性、整体、范性、关系、连接、边缘思考等。左右脑互补交叠,这是高层次学习与思考的关键,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创意表现。

5、学习的四个象限分析,自然学习模式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什么将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作为学习的要旨?

自然学习模式策略的特点是关注学习者的的特点和偏好,提供恰当明晰的信息和练习机会,允许学习者创造性地调整所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有四个象限,镶嵌了学习的核心要素:感受、反思、思考和行为。由于四种学习类型的差异,学习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象限一结合了行感受与反思,核心是意义;目标是建立起个人联系;学习氛围应该是容易接近的、开发的、有亲情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讨论。

象限二结合了反思与思考,核心是形成概念;目标是界定学习的东西;学习氛围是接受、吸收、明确要点……主要教学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授教”。

象限三是结合了思考与行动,核心是解决问题;目标是解决问题;学习氛围是积极主动的行动;主要教学方法是辅导。

象限四是结合了行动与感受,核心是转换;目标是提炼与创造;学习氛围是动态的、开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自我发现。

学习循环圈是造成学习差异的核心,风格只是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圈旅行时独特方式的个人证明。每一个学习圈的核心要素——感受、反思、思考和行动引发了学习者不同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所有成功的学习都要设计如何帮助学生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为何”、“什么”“如何”和“是否”。

6、自然学习模式八个教学环节有什么特色?

学习的四个象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8个教学环节,结合了左右脑不同的特点,八个教学环节如下:

第一步:连接,右脑方式。教师要将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联系起来,不是简单地告知他们如何联系,而是让这种联系在课堂上直接发生,使得学习内容和学习者之间直接发生联系。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必须融入学习内容的核心之中。

第二步:关注,左脑方式。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习者与新的学习任务进行对话。请他们分析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关注自己的经验以及其他同伴有什么想法、关注事情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

第三步:想象,右脑方式。想象就是形成一种心理图象,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力发挥想象,请他们将理解的或者体验的东西图示出来,就想爱因斯坦看到了光的折射,能在头脑中勾勒出图景。

第四步:告知,左脑方式。此时学生的任务是接受和检验“专家”的知识,教师的任务则是告知需要学习者理解哪些知识。

第五步:练习,左脑方式。学习者必须向专家发现这一知识来操练。要尽量安排有趣的但同时又是要求扎实的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具体帮助来促进学习者逐渐掌握。

第六步:扩展,右脑方式。这是革新阶段,学习折已经掌握了不少新知识,已经有能力去思考,有材料去改造,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技能恰逢其时。

第七步:提炼,左脑方式。学习者已经将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扩展到了生活中,他们需要适应、调整、修改和评价这种扩展是否适当。

第八步:表现,右脑方式。最后,要让学生表现自己。请学生对自己学过的东西进行灵活运用,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将其同更广泛的知识联系起来,等等。学习圈进入了新一轮循环。

第二章学习结果分类

1、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类如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了解学习结果分类究竟对改进教学有什么好处?

答:五种学习结果分别为: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

一、言语信息: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即学生将信息储存在长时记忆库中,必要时能够作出回忆和陈述。形式:称呼、事实、有组织的事实和言语索链。动词:说明、称呼、描述、背诵、列举、解释等等。

言语信息的学习有三大作用:①是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条件,如识字之于文学作品的学习。②有些言语信息在人的一生中都有实际意义,如时钟的识别,天体运行,四季的形成等知识。③有组织有联系的言语信息可以为思维提供工具。

二、智力技能:是一种概括,用来对环境作出心理内部的符号表征及发生互动。类别: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问题解决。动词:鉴别、归类、分类、识别等。其宗旨是要反映出学习者能够按照概念的特征来作出鉴别。

三、认知策略:就是控制过程、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认知策略与智力技能的不同在于智力技能定向于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简单他说,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学习过程的方式。这种使学习者自身能管理自己思维过程的内在的有组织的策略非常重要,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认知策略的培养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态度:也就是影响个体对自身行为作出选择的内部状态。所谓的内部状态也就是情绪情感。态度的学习包括:①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②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如音乐、阅读、体育锻炼等等;③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家、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尽公民义务的愿望等等。在这种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好的态度

五,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任何有目的的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不断互动。

从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对于我们帮助学生学习,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2、梅里尔的二维矩阵分类的特点:一、业绩维:通常是指学生学业行为的表现,包括记忆、应用和发现三种水平。记忆要求学生开展记忆搜索以便再现或确认先前储存的信息。应用要求学生将通则应用于某些特定的事例之中。发现要求学生推导或找到一项新的通则。二、内容维:通常是指教学具体材料所涉及的项目,分为事实、概念、程序和原理四种类型。事实是指某项数据资料与事件,或者名称与部分等之间的联系。概念是一组分享共同特征并被赋予相同名称的事物、事件或符号等。程序是指达成某一目标,解决某类问题及生产某种产品等所必需的先后步骤。原理用来解释和预测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一般采用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

3、尝试用梅里尔的业绩矩阵的十种学习结果来编写教学目标和测验。

①记忆事实:圆周率的值是多少?

②记忆概念:为圆周率下定义。

③应用概念:0属于自然数么?

④发现概念:根据性别,能力的差异,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组的方式。

⑤记忆程序:说明蝴蝶的生长过程。

⑥应用程序: 示范如何给果树做嫁接。

⑦发现程序:提出一种将学生随机分组做实验的方法。

⑧记忆原理:水蒸发时会发生什么?按照分子运动和热力学予以解释。

⑨应用原理:两艘军舰分别停泊在两大洋中,其中一艘浮力大,一艘浮力小,请说出三种理由并确定其差异。

⑩发现原理:通过演示说明如何使得水质变清。

4、布鲁姆认知目标新分类中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分类:

一、知识维度①事实性知识:具体包括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

②概念性知识:包括类别与分类的知识,原理与概括的知识,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③程序性知识:包括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④元认知知识:包括策略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适当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自我知识。

二、认知过程维度,包括6个类别共19种具体的认知过程:①记忆,包括识别,回忆;②理解,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③应用,包括执行,实施;④分析,包括区分,组织,归属;⑤评价,包括核查,评判;⑥创造,包括生成,计划,贯彻。

5、认知目标新分类的若干重要特点:1、二维分类能够更加合理地表述教学的结果;2、重在认知过程的理解与创造;3、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

6、分析比较布卢姆认知目标新旧分类的异同

答:旧的分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一个维度分类。

新的分类: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

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

认知过程:从认知复杂程度由低到高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异同:新的分类将布鲁姆原有分类“知识”类别汇总的具体指标单列为一个维度,又增加了元认知知识。所以新的知识维度有四种水平: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一般将学习的业绩分为:保持和迁移。保持这一认知过程就是“记忆”相反,“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则是与迁移相联系。

7、布鲁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各项具体指标如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借鉴运用P66、67?眼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有什么新意和不足?

答; 新的分类: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

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

认知过程:从认知复杂程度由低到高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

新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不足;。。。。。。

8、结合梅耶在参与新的认知目标分类的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体会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是如何指导教学实践的?

答:梅耶对认知目标分类采用了二维矩阵形式。其中,一维是业绩,通常指学生学业行为的表现。另一维是内容,通常指教学具体材料所涉及的项目。梅耶的分类大大简化了教学目标编制及其具体化的过程。

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在指导教学实践时着重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选择性,合理性。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才能考虑如何作出评价,最后是通过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来落实目标。

9、豪恩斯坦整合新分类的特色是什么,最后落在行为领域对教学实践有什么好处?

答:豪恩斯坦整合新分类的特色就是:教学系统观点,知识分类观点,领域统筹观点。有序分类观点和面向教师运用观点。

好处:豪恩斯坦新提出的行为领域分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目标的整合,具体分为习得、同化、适应、表现和抱负五种水平。每一种水平分别由认知,情感,心理动作的相应类别成分组成。在这些成分里,最终结果是培养了有知识,有情操和有胜任能力的人。

价值(意义):①将教育目标置于完整的教学系统中加以考虑,从教学过程中来贯彻落实教育目标;②按照新的分类规则来进行分类;③用新增设的行为领域来加以统筹;④教育目标新分类对推动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益的;⑤教育目标新分类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也有借鉴作用。

10、教育目标四个领域的新分类要义:1)认知目标新分类要义,2)情感目标新分类要义,3)心理动作目标新分类要义,4)行为领域新分类要义。

11、教育目标整合新分类的基本着眼点:规则1:分类学必须具有“可适应性”,即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其对外显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进行归类的作用。规则2:分类学应具有完整的包容性和综合性,部分以及整体都不能出现遗漏的错失。规则3:分类学必须具备互相排斥性,即各层次和子类之间不应该交叠重合,各个层次彼此之间在意图与功能上应互相独立,便于区分,各个层次之间所使用的术语尽量不要重复以免引起误解或歧义。规则4:层次或类目的排序应该采用一致性原则。规则5:用于层次或子类的术语应起到交流观念的作用并具有代表性。

12、教育目标整合新分类的意义:1)将教育目标置于完整的教学系统中加以考虑,从教学过程中来贯彻落实教育目标。2)按照新的分类规则来进行分类,新分类兼顾了互斥性、包容性、综合性、有序性、代表性和可用性等特点。3)用新增设的行为领域来加以统筹。4)教育目标新分类对推动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益的。5)教育目标新分类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也有借鉴作用。

第五章学与教的过程—意义学习模式与建构学习模式

一、意义学习模式(梅耶)

1、意义学习的三种隐喻:学习就是增强反应、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学习就是知识建构。

2、三种记忆方式: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三种学习方式:选择S、组织O、整合I。①选择相关信;②组织新信息;

③整合新旧知识;④编码。

4、三种学习结果(状态):①既没有学到知识,也不能够迁移运用,也就是什么都没学到,这是第一种学习状态——“无效学习”②能记住相关的信息,但不理解也不会运用,学习者所做的是尽量多地在记忆中增添新的东西,主要的认知过程是“编码”(即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这是第二种学习状态——“机械学习”③既能熟记相关信息,同时也能理解和运用,这是第三种学习状态——“意义学习”或“建构学习”。

导致这三种类型学习结果的学习条件分别是:①教学必须帮助学习者选择相关的信息;②组织信息;③整合信息。P175

学无所获者:第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将什么也学不到——无效学习;

不善理解者: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但是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不满足——机械学习;

意义理解者:又有三个条件都符合——意义学习。

5、促进意义学习的SOI教学方式:①促进选择的教

学方式②促进直至的教学方式③促进整合的教

学方式

6、意义学习SOI模式的特色⑩①梅耶较为辨证的看

待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学什么与如何学、保持

与迁移之间的合理关系。②梅耶非常重视在学习

过程中如何帮助学习者作出选择、组织和整合。

③梅耶也提出了问题解决迁移的三个重要条件,

这就是技能、元技能和愿望,或者也称认知、元

认知和动机。

二、建构学习模式(乔纳森)

1、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点:①梅耶较为辨证地看待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学什么与如何学、保持与迁移之间的合理关系;②梅耶非常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帮助学习者作出选择、组织和整合;③梅耶也提出了问题解决迁移的三个这样要条件,技能、元技能和愿望,或者是认知、元认知和动机;④梅耶在面向知识建构学习的理论转型中,能够做到独辟蹊径、自有创见。

2、乔纳森意义建构学习的要素:主动的、建构的、协作的、有意的、复杂的、情境的、对话的、反思的。

3、设计建构学习环境(CLEs模式的要素):①设问/问题/案例/项目;②相关案例;③信息资源;④认知工具;⑤会话与协作工具;⑥社会与情境支持。

4、建构学习CLEs 中的学与教过程:学习活动包括探究、表现和反思;相应的教学活动为示范、辅导和支持。

5、设计开放学习环境(OLEs)四种基本成分:提供具体情境、调用相关资源、选择各种工具、发挥支架作用。

五星教学过程初探

盛群力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8)

摘要:以面向完整任务或聚焦解决问题为宗旨, 从解决基于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的不同需要出发, 五星教学过程突出了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有相应的操作步骤, 旨在实现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和有吸引力的优质教学。

关键词:五星教学五星教学过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 (2009)01 - 0035 – 06

一、五星教学过程的含义

五星教学过程旨在探讨实现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和有吸引力的优质教学的课堂主要环节和合理成分。五星教学过程的提出整合了我们原有的研究基础,[1]重点吸收了当代国际

著名教学设计理论梅里尔(M. David Merrill)有关“首要教学原理” (又称“五星教学”, 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of 5-Star Instruction)研究的有益见解该研究是在考察、比较了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大概有将近八年的探索历程, 但是还远远没有开始在中小学课堂广泛实际应用。①五星教学过程的提出还吸收了其他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的研究成果,包括乔纳森(David H·Jonassen)关于良构和非良构问题的解决方案, [2]兰达(Lev·N·Landa)关于算法问题和启发式问题的解决方案,[3]罗米索斯基(Alexander Joseph Romiszowski)关于重复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方案,[4]巴特勒(F·Ciot· Butler)提出的统一的教学过程互动模型, [5]冯曼利伯(Jeroen J·G·van Merrienboer)提出的四成分教学设计模式[6]和麦克卡锡(Bernice McCarthy)提出的四组件学习模式。[7]之所以称之为“五星教学过程” , 是因为我们借鉴了梅里尔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中的五个要素或称原理, 同时, 五星教学是反映了国际教学设计研究界对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情境下对

优质教学本质的追求, 也是一种有效教学的个性化表征。我们期望, 经过我们的消化与改造, 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 致力于尊重历史遗产和与时俱进创新相结合, 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及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各种观点基础上, 聚焦各种教学原理共通的成分。五星教学过程以面向完整任务或聚焦解决问题为宗旨, 从解决基于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的不同需要出发, 突出了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有相应的操作步骤参见下页图, 初步的具体操作要义如下:

一、五星教学过程操作要义

(一)面向完整任务

面向完整任务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任何教学活动, 不管是一节课还是一个单元甚至是一门课程, 都应该将面向完整任务作为宗旨。面向完整任务是同聚焦教学目标、学会解决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习内容。内容是载体, 任务则是宗旨。

面向完整任务要求教师自己心里明白要教什么, 如何教, 如何检查学习者有没有掌握, 同时也要让学习者了解学习任务的要求是什么。所以, 把握任务要求, 一般是指把握问题空间—已知是什么, 未知是什么, 从已知到未知之间有哪些障碍需要克服, 有多少通道可以行走等。问题空间越大, 说明从已知到未知的距离越远, 就越是需要付诸努力问题空间越小, 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就越迅捷。

问题空间除了大和小的区分之外, 显然还有清晰和模糊之差异。问题空间大但清晰的问题未必就比问题空间小但模糊的问题解决起来困难。问题空间的清晰与模糊, 显然是与问题

本身真伪或显隐有关。针对解决非良构型问题的教学而言, 有时候一个问题是不是真问题, 需要澄清需要做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细致工作。

长期以来, 我们陷入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学习者是不是愿意积极地投人到学习中来, 所以, 教师实际中根深蒂固存在着“方法优先, 媒体挂帅, 活动精彩”等观念。然而,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学习者只有了解自己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在学习后会得到什么样的收益, 权衡利弊之下他才会对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心理努力或者心理投人作出决策。所以, 交代学习收益就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情了。学习的针对性比学习活动的丰富性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更会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进程。

面向完整任务, 也要求教学尽量贴近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这些问题不仅包括教材中所布置的练习, 同时更要求学习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当然, 贴近生活不是说将课堂统统搬到野外田间去, 而是指问题要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贴近生活也完全可以依靠运用语言模拟和信息技术模拟以及其他物理环境模拟。善用模拟是贴近生活开展教学的一大法宝。

明确问题性质、作出问题甄别是面向完整任务开展教学的十分重要一环。从学科教学内容或者知识技能点来看,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是, 如果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加以分类,许多研究者都赞成将问题分成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乔纳森), [2]重复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罗米索斯基), [4]算法问题与启发式问题(兰达)。[3]其中兰达还特别强调了这两类问题的连续统一体性质, 指出存在着半算法和半启发式问题类型。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的基本区分特征是:(1)是不是能够找到解决答案;(2)是不是只有一个解决答案;(3)是不是只有一个同样的解决答案;(4)是不是只有一条路径才能找到一个解决答案;(5)是不是只有一条路径才能找到一个同样的解决答案。如果说不止有一个解决答案, 不止有一个合理的解决答案, 不止有一条路径找到一个解决答案, 不止有一条路径找到某些合理的解决答案,那么, 它就是非良构问题、创造性问题或者启发式问题。

当然, 对一个人来说是良构问题, 对另一个来说就未必是良构问题对当下的学习来说是良构问题, 对后续的学习过程来说就未必还是良构问题。良构还是非良构, 除了有问题本身的客观评判标准之外, 显然还有主体主观的因素。

针对非良构问题、创造性问题和启发式问题而言, 审视问题性质, 分析情境制约就特别重要了。非良构类的问题解决起来之所以棘手, 首先是因为问题若隐若现, 条件边界不清, 间题空间模糊难辨。所以, 此时分析情境制约是将来选择合理的解决答案的关键, 离开了情境, 就会难以分辨到底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了。

为什么要强调营造创意氛围呢这是因为课堂的心理环境往往比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更为重要, 也是更为迫切需要纠正的薄弱环节。所谓“舒心课堂, 魅力教学”就是要追求这

样一种境界, 特别是对非良构型问题解决的教学来说, 更应该如此。每一个学习者只有心情舒畅地来到课堂, 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根本用不着担心由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会受到老师或同学的讥讽、取笑, 他们才会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才会迸发出智慧火花。营造创意氛围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学习者心理放松, 心理放松离不开精神自由和交往民主, 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和催化剂。打造课堂的软环境, 展示教师的软实力,这是创造型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许多新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在这方面都是很有优势的。

不能觉得面向完整任务就是只关注认知因素。实际上, 认知、情意与态度、自我调节能力等在面向完整任务的各个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想要学、学得懂和会学习, 只有这三者的真正统一, 面向完整任务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总之, 将面向完整任务置于中心位置, 这表明在全部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始终牢牢地紧扣教学目标, 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 对学习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做到心中有数。

(二)激活旧知

激活旧知是实施五星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也是教学活动的导人阶段。教学活动不是在零起点的状态下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序列性保证了在任何学习中总是有相应的基础可以做好铺垫。所以, 铺垫相关旧知, 就是要求做到能够确保学习者在进人新学习状态的时候没有障碍。当然, 所谓铺垫, 主要还是帮助学习者回忆相关旧知识,即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到工作记忆中。为什么要说是“激活” , 而不是一般的“回忆”呢, 这是因为工作记忆的即时加工能力有限,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相关旧知识都已经预先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到工作记忆中静候调用, 而是根据需要适时激活适时调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中既要考虑安排专门的复习课, 也要考虑即时复习随用随取。

激活旧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任何新知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同学习者已有的相关经验直接发生作用, 离不开学习者依托旧经验建构新任务的意义。在激活旧知时, 有时候教师往往注意到了复习刚刚学过的知识技能例如上新课前先复习昨天学过的语词。但是, 真正重要的却是激活同新学习任务直接相关的旧知能, 它们可能是昨天学的, 也可能是一星期前、一个月前、一学期前、甚至更久远的时间学的。

有时候, 旧知识难以激活, 这是因为学习者可能没有学过这一知识该学的没有学, 也可能没有掌握该知识学了却没有学会, 再加上遗忘或者提取失败的因素, 这就需要补救所缺旧知, 从而起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的作用。没有回忆或者补救相关的旧知识, 决不能就匆匆忙忙地开始示证新知识的工作。

仅仅是铺垫旧知或者补救旧知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梳理旧知结构。真正有用的不是旧知识, 而是旧知识中隐含的结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 掌握新知识一般是靠同化或者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同化就是新知识挂靠在原有的旧知识结构上, 并没有从狼本上推翻旧知识

的结构, 而是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微调, 有所变通,有所添减顺应则是原有的结构难以再吸纳新知识的挂靠, 必须打破旧的平衡, 形成新的结构。在激活旧知阶段, 梳理旧知识的结构看起来似乎与同化相联系, 其实不然, 要想弄清楚旧知识为什么不能再起到挂靠的作用, 难道不需要梳理一下旧知识的结构吗学习不只是一个传递过程,且主要不是传递学习是结网, 学习者用自己的有网络慢慢地拓展和更新,将别人的知识对学习者来说是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示证新知

示证新知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新知识是在这个时候出台的, 掌握的效果也是在这个时候初见分晓。

首先要展示解题路径, 这是指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讲解示范来帮助学习者接触和领会新知识。展示解题路径, 并不是说非得要做实验或者演示, 非得要探究发现, 而是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学习结果的类型或者教学任务的类型。梅里尔在五星教学模式中强调了要根据认知学习结果的类型来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他指出,五星教学模式并不能包打天下, 它可能最适宜于教概括化的技能。所谓概括化的技能(generalizable skill)是指能应用于两种以上的具体情境的认知技能, 即概念、程序或原理。概念(concept)重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程序(procedure)告诉人们如何做某一件事情;原理(principle)能够帮助人们预测发生什么事情之后的后果。概括化的技能是通过“呈现信息”(information)和“具体刻画”(portrayal) 两种方式加以表征的。呈现信息用来表示一般性的和有较强包容力的各种具体情况, 例如告知学习者两种以上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包括它们的名称以及各个部分的描述;事物类别、情境以及过程的定义特征;执行某个程序的步骤和结果或者某个过程发生的条件和后果。信息往往采用“讲解”(tell)和“提问”(ask)的手段加以呈现。具体刻画用来表示具体的、特定的情境, 往往采用“展示”(show)和“练习应用”(do)的手段加以明示。概括化技能的教学也可以统称为“讲解示范”(presentation & demonstration)。[8]梅里尔在谈到五星教学的示证新知环节时尤其强调当前不少的教学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虽然起到了呈现相关信息的功能, 但却没有提供有效的示证新知。示证新知是为整体任务或者部分任务提供一个以上的样例进行示证。示证新知的特点必须与任务的类别相一致。示证新知能帮助学习者构建心理图式。如果没有示证新知, 信息只能贮存在联想记忆中, 学习者难以建构起所需要的图式, 或者只能建构一个不完整或不适当的图式。因而, 当要求他们在新的情境中应用信息时, 学习者就会无法提取或者构建适当的心理模式去完成任务。

示证新知阶段的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够实现知识编码整合。知识编码又称为知识组织, 这主要是指新知识被感知后能否梳理出其内部的联系, 看出其中的非人为特征。知识编码的程度是决定知识理解程度的先决条件。知识整合是指过编码或者组织之后的新知识还需要同相

关的旧知识结合, 以便于透彻地理解新知识。所以, 从程序上说, 先有知识编码, 再有知识整合, 同时也有可能再循环往复, 螺旋深化。经过多次之后, 实现了内外联系, 才能说初步理解了新知识。

生成多种方案是为了拓展解决问题的视角。尤其是对非良构问题解决而言, 由于问题本身界定的模糊性, 由于解决问题情境的制约, 由于解决问题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等, 我们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解决方案。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的前提是有不同的方案。课堂是一个社会情境, 也是社会交往的场所, 借助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和畅所欲言, 定能带来各种不同的思路和各种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四)尝试应用

当学习者对新知识经过合理编码整合之后,可以说此时他们已初步习得领会、理解新知识的实质含义。然而, 这种习得还不能说是深刻透彻的, 贮存也尚未达到经久不忘的程度。如果这时候教师就匆匆忙忙做“巩固”的工作, 难免会产生因急于求成而错误率高和因期望过高而学习效益差的情况。所以这时候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指导性练习让每个学习者都动手动脑动身体尝试应用一番。借助课堂上的即时练习或讨论, 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判断学习者初步习得的新知能是否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学习者也可以从尝试练习的结果中体验自己理解或掌握的程度。总之, 系统设计教学非常强调尝试练习, 认为不经过尝试练习, 新学到的东西往往是一知半解、生吞活剥、自以为是、似懂非懂的。

尝试应用这一环节目前在教学实践中非常薄弱, 许多教师直接跨过了这一环节进人巩

固迁移阶段。一般而言, 现在的数学和物理课等尝试应做得比较好一些, 而语文、政治、历史等众多学科并没有真正落实尝试应用阶段, 美其名曰学科特点如此, 要边讲边练, 讲练

结合, 以问题引路来启发思考, 等等。这样说, 是因为这些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尝试应用的内涵是什么。尝试应用是每一个学习者都要动手动脑动身体, 在心中得到一个证实, 查明自己是不是初步领会了。有时候, 学习者在听教师讲解或者看书的时候, 是能够跟得上思路的, 并且认为自己是已经弄懂了。但实际上, 一旦自己想去尝试一番, 往往会出现卡壳断路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 甚至是全然出错。所以, 我们说要经历学习过程体验, 不仅是在示证新知阶段要这样做, 在尝试应用阶段也要这样做。

有些人很看重“先学后教”或者“先练后导” , 好像这样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了。实际上这完全是偏见。学在前还是教在前, 练在前还是导在前, 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两者都要亮相和匹配。所谓先学后教, 并不是真的先让学生尝试错误后再教, 而是将教的功能前置到预习和复习等环节, 将教的功能部分地转移到教材、媒体和学习者自己身上了。

尝试应用要强调的是紧扣目标操练。所谓紧扣目标操练, 是指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的类型或者任务领域的类型是什么, 那么讲解示范就应该是什么, 接下来的尝试应用也应该是什

英语教学法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英语教学法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1章 1、什么就是英语教学法?她得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就是什么? 英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有着自己得研究内容、研究目得、研究方法、有自己得理论与区别于其她学科、包括与它相关学科得特点。研究对象就是英语教学,具体来说,就就是人们就是怎样学习英语得,人们又应该如何去教英语。研究内容:语言就是什么?学习英语就是一个怎样得过程?学习英语有什么样得规律?教授英语应该遵循什么样得原则?教学过程就是怎样得、有什么特点?教授英语可使用什么方法与技巧?等等。 2、人们就是怎样研究英语教学法得?? 遵循着科学得实验得方法,人们一般就是通过观察或者归纳,总结有关语言教学得现象,提出假设,然后通过控制有关变量对假设进行检测,最后做出实验得结论。研究还可以通过自然观察与有目得调查进行,对语言错误、某种教学策略或学习得策略,可以通过观察与调查,把它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最后提出研究得结论。 3、为什么说英语教师也要掌握与语言教学有关得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有关知识? 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英语教学法不但有自己得理论,还有着与其她学科密切得联系与区别于其她学科得特点。在不同得历史时期发展起来得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口语法或情景法等可视为就是英语教学法得理论。与此同时,英语教学法也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得理论以及与这些学科有关得其她学科得理论,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来研究教与学得内容、教与学得过程、教与学得规律、教与学得技巧与方法等问题。 4、您能说出语言就是什么吗?母语学习得环境与第二语言与外语学习得环境有什么不同? 语言就是个系统,并且就是个生成系统,它有着自身得结构;就是一套任意得符号,就是声音符号,也可能就是视觉符号;就是一种交际得工具;在语言社团或语言文化中发生作用;就是为人类所独有。 英语在不同得国家里起着不同得作用。由于作用不同,英语可以就是母语或第一语言。虽然英语在讲英语得国家里就是作为母语,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里,英语得发音就是不尽相同得。英语在一些国家或地区虽不就是母语,但起着官方语言得功能,它就是法律界、政府部门、学校、商界与大众媒介得主要语言。在很多国家,英语既不就是母语也不就是第二语言,但英语也有它得用场——作为外语存在。英语就是学校课程得一部分,就是升入高一级学校入学考试中得一个科目。 5、为什么说认识语言得本质与特征有利于我们探讨英语教学得问题? 认识语言得本质与特征,有利于我们探讨英语教学得问题,因为对语言得不同得瞧法会导致我们在英语教学研究中采取不同态度与方法。如果我们把语言瞧成就是一种任意符号,而这种符号首先就是有声得,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就会强调口语教学,加强听说方面得训练,我们会“听说领先”。如果我们把语言瞧做交际工具,我们会以能否成功地进行交际作为学习语言成功得标志,我们也会在教学中让学生参加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言。如果我们相信语言与语言学习具有共同特征,我们也会去寻找学习者学习语言得共

五星教学法(评价)

五星教学模式(又称“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 Brigham Young大学夏威夷分校的梅瑞尔(M. David Merrill)教授提出的教学理论(2002年)。 五星教学模式是尊重历史遗产和与时俱进的 创新相结合;对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兼收并 蓄;其博采众长,汲取了各种教学原理共通的成分。 五星教学模式的核心主张是: 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等构成,共有15个要素。 实施这一模式还应辅以“指引方向”、“动机激发”、“协同合作”和“多向互动”四个教学环境因素的配合。 原理1聚焦解决问题(problem-centered)——教学内容是否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 标准1.1交待学习任务(show task)——教学有没有向学习者表明在完成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后他们将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将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标准1.2安排完整任务(task level)——学习者是否参与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中而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操作水平或行为水平上? 标准1.3形成任务序列(problem progression)——教学是不是涉及了一系列逐渐深化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只呈现单一的问题? 原理2激活原有知识(activation )——教学中是否努力激活先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标准2.1回忆原有经验(previous experience )——教学有没有指导学习者回忆、联系、描绘或者应用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使之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标准2.2提供新的经验(new experience )——教学有没有提供那些作为新知识学习所必需的相关经验? 标准2.3明晰知识结构(structure)——如果学习者已经知道了这些内容,教学中是否能为他们提供展示先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原理3展示论证新知(demonstrationorshowme)——教学是不是展示论证(实际举例)了要学习什么而不是仅仅陈述要学习的内容? 标准3.1紧扣目标施教(matchconsistency)——展示论证

自考英语教学法知识点总结

自考英语教学法知识点总结

自考英语教学法知识点总结: 中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是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科学认识,包括对教学目的,教学路子的认识以及科学观,学习观,教学观等。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语言是指语言系统,也就是语音,词汇,语法系统。 言语是指人们使用语言所进行的表示和理解的话语活动,也就是说听,说,读,写活动。 教学路子指的是达到教学目的基本途径或总路线,包括成体系的教学法。 语感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锐感知和理解,是自动化的意识活动。教学基本原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思想的具体化,条理化,在中学英语教学法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语法是对语言的一般描述,主要是对其组织原则的理论描述, ______学,句法学,词汇学,语义学。 “双规”化简就是运用语音规则,把大量的表面看起来相当复杂的词的读音和拼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句型也叫句式,是从口语和书面语的无数实际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句子模型或模式,句型是有代表性的,常见性的。 分析性听:是指在听的活动中有明显的语言分析,另外是指把听的材料分析为各个语言层次,让学生分步听,进行听的基本功训练。 综合性听:是指在听的活动中无明显的语言分析而直接达到对内容的理解,也指在听力基本功训练基础上所进行的整篇成文的听的练习。 话语结构就是说话的套路,说的各句子之间的联系规律。

泛读就是广泛地阅读,大量地阅读,快速地阅读。 默读泛指一切不出声地读,默读既包括不出声地“声读”,也包括直接理解文字地“视读”。 实行纵式阅读:真正的默读一般都是快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人的目光主要表现为上下移动,因而阅读有慢速的横向或横式转变为纵向或纵式。 写的含义:在教学中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书写或书法,包括字母,单词,句子,标点符号,国际音标的正确写法;二是写作,即笔头表示,如作文,写信,写日记等。 心理控制法:即惊异,悬念,满足。 密度:指单位时间所授教学内容。 广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活动面要广,二是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面要广。 深度:就是课堂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 灵活度:指在练习中学生所表现的理解的多层次程度和表示的多样化程度。 独立度:指教师指导的程度和学生独立的程度。 测试:主要是用来了解,检查和鉴定学习者掌握英语的实际水平的一种手段。 资质倾向测试:是指对学习者的天赋的测定,目的在于了解被测者今后学习外语时是否具有些较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 诊断测试:目的在于了解被测者在外语学习上的困难或缺陷或发现讲授上的薄弱环节,以便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综合性测试:目的在于测定被测者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综合运用的能

形体礼仪教学方案

形体礼仪教学方案 形体礼仪培训各项目的具体要求

体姿的礼仪技巧与功能 人的基本体姿可以分为站姿、走姿、坐姿和卧姿四大类。通常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坐、站、走三类。 在这三大类体姿的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其他许多具体不的体姿和仪态。 不同的体姿具有不同的含义;相同的体姿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公关人员不仅应当养成良好的体姿、仪态,给公众以良好的体态视觉,而且也应善于从他人的各种具体的体姿、仪态中了解他人的真实思 想轨迹。 坐姿: 动态的美能扣人心弦,静态的美也能令人心动。坐姿文雅,坐得端庄,不仅给人以沉着、稳重、冷静的感觉,而且也是展现自己气质与风范的重要形式。 良好的坐姿应当是: 1、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直,上身正直。 2、双膝应并拢或微微分开,并视情况向一侧倾斜;女士入座后,双脚必须靠拢,脚跟也靠紧。 3、双脚并齐,手自然放在双膝上或椅子扶手上。 4、款款走到座位前。如果是从椅子后面靠近椅子,应从椅子左边走到座位前。 5、背向椅子,右脚稍向后撤,使腿肚贴到椅子边;上体正直,轻稳坐下。女士入座时,应清理一下 裙边,将裙子后处向前拢一下,以显得端庄娴雅。 6、在可能时,可后于别人交叠双腿,女子一般不要架腿。在马来西亚人面前,任何人最好不要架腿。 应当避免的坐姿: (1)双手置于膝上或椅子腿上(容易被人判读为示意结束) (2)把脚藏在座椅下或勾住椅腿(显得小气,欠大方) (3)双腿分开,伸得老远(不雅观) (4)“4”字型叠腿,并用双手扣腿,晃脚尖(人家会觉得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5)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 (6)上体不直,左右晃动(显得没教养) 坐姿种类 (1)基本坐姿:要领是:头正目平,嘴微闭,下颌内收,面带微笑,颈部挺直,两肩平稳放松,挺胸收腹,身体重心垂直向下,双膝、双脚完全并拢(男员工与肩同宽),两脚平落地上,双手搭握于双

走向3E教学

走向3E教学 一、五星教学模式概说 梅里尔教授(Merrill,M.D)的五星教学模式(或者称“首要教学原理”、“五星教学设计”、“五星优质教学”等),我们曾经通过本刊两次向读者介绍过(本刊“海外之窗”推出“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国际新视野”专栏的第一篇译文就是《首要教学原理》)。我们注意到梅里尔教授曾经在2003年就有意写一本关于五星教学设计方面的著作,在他的个人主页上挂出了“绪论”。但是两三年过去了,这本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及时出版。梅里尔教授在同我们的通讯中曾说到,这本书比他想象得要写得慢。在一般人看来,按照梅里尔教授的学识和智慧,写这样的“科普”著作乃是信手拈来的事情,但是他自己并不这样看。梅里尔在结束犹他州立大学的多年任教生涯后,到BrighamYoung大学夏威夷分校任教后,在其新建的个人主页上(http://cito.byuh.edu/mer-filYindex.htm),将自己定位于“教学效能咨询师”,非常郑重地开展着相关的研究,继续往前探索,新撰写了几篇相关论文,甚至将原来发表的《首要教学原理》作了较大修改,准备收入由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特教授(Reigeluth,C.M.)等主编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式》第三卷。所以,本文尽可能向读者进一步介绍梅里尔教授关于五星教学模式的若干新观点。当然,这种“新观点”,是在原有认识基础上的补充与完善,是一种渐进式的创造。 梅里尔的五星教学模式主要是想探讨教学如何更好地促进学习,即使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课程时,也不能忘记“教”的成分。梅里尔坚信“呈现信息不等于教字”。小官足什么样的敦字产品,郡必坝达到3E 的性能,这就是致力于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好、效率高和主动性强(moreeffective,efficientandengaginglearning)的宗旨。 在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学习心理成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学科以来,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过程理论有赫尔巴特(Herbart,J.F)学派提出的教学五步(准备——呈现——联想——概括——应用),这是以当时的统觉心理或联想心理学为依据的;杜威(Dewey,J)提出的教学五步(困难——问题——假设——论证——检验),这是与他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研究过程的信念相一致的。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加涅(Gagne,R.M)的“九大教学事件”作为主导性教学过程理论。如果说加涅的理论是采用中间立场的话,那么亨特(Hunter,M.C)和乔纳森(Jonassen,D)的研究则是处于两个极端。亨特和罗森海因(Rosenshine,B)在20世纪80年代力推“直导教学”(directinstruction),它比较适应于结构性强,按部就班开展指导的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其教学模式为:目标——定向——呈现——示范——导练——检查——自练;以乔纳森为代表的一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家,则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开放与建构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学习支架,其教学模式为:示范——指导——支架作用。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等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En glish Teachi 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 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 glish Lan guage Teachi ng. London: Lon gma 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 guage Educati 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 guage Teach 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 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 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 on betwee n it and other discipli nes (2h); 2. Foreig n Ian guage lear ning theories (2h); 3. Con trast an alysis and error an alysis (2h); 4. Major schools of foreig n Ian guage teach ing in the world (2h); 5. Teachers and stude nts in En glish Ian guage teach ing (2h); 6. ELT and men tal developme nt (2h); 7. En glish teach 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 Prin 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 Classroom teach ing of En glish (2h); 10. Teachi ng of En glish kno wledge (2h); 11. Practice methods of En glish lin guistic compete nee (2h); 12. Electrical teachi ng of En glish (2h); 13.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 Artistic teachi ng of En glish (2h); 15. 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礼仪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礼仪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2009年全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年 参评论文 浅谈求职礼仪教学方法设计与应用 作者姓名:杨蓉蓉 单位:济南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济南市马鞍山路48号 邮政编码:250002 联系电话:89801876

浅谈求职礼仪教学方法设计与应用 “求职面试“这也许是对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最关心的话题,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更是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强化了技能的训练和实践的能力。可很多残酷的案例却值得我们沉思。很多技能不错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展示技能,就因为面试中不得体的仪表仪态而被淘汰;就因为生硬的表达或拘谨的表现而与心仪的职位失之交臂。 一、开展求职礼仪教学的背景及现状 现代企业需要的是优秀人才,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我认为把礼仪修养变成一种习惯,这也正是求职礼仪孜孜以求的吧!戴尔·卡耐基给出的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求职者在求职的过程中,在语言、文字、仪态、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等方面的表现,是体现其内在素质的窗口,它也将影响求职的最终结果。 仪态礼仪的训练已经成为我们职业学校必修的基本课。在探索求职礼仪的教学方法实践过程中,我总是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完善?教学艺术到底如何去掌握?这使我想起英国人一个有趣的礼仪小故事:一次,一位普通英国青年很偶然遇上了旅途休息中的英国女王,虽然事出猝然,但他却举止极其优雅得体,平淡从容。事后,旁人问他怎么能在遇见女王时那么老练平静,他笑道:“我对人只有一套礼貌。”像这位英国青年将礼仪作为一种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的修养,对人处世的优雅从容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已不是一种外在的技巧方式,而是一种内在的气质涵养。所以各种人的修养礼仪都不是技巧的累积,而是一种长久经验与熏陶的顺乎自然的结果。正如文学家巴金所说:“艺术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教学艺术的设计与实践也正是要经历一个“无法—有法—无法”的过程,才可能达到“如沐春风,渐入佳境”的美好境界。 二、根据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谈谈从事礼仪课程教学方法的一点体会。 1、言传身教法: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欣赏,产生模拟学习愿望

五星教学法在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五星教学法在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在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 抱怨:“现在的高中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都讲了十遍了,还 是搞不懂,做题,错了再做,又错,真不知该怎么办了!”笔者认为,出现这一困惑的根源在于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高三政治复习要求引导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已学知识,改善学习质量,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识 结构,需要时能准确地再现并加以运用,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 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因此,我们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要努力减少无用功,提高教学的 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益。 一、五星教学法的提出和变形 针对高中政治复习的特点,笔者运用五星教学法编排高 三第一轮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五星教学模式又叫“五星教学原理”或“首要教学原理”,为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教学设计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博士近年来所大力倡导。笔者在运用五星教学法的实践中发现, 可把五星教学法的“五星”概括为“五心”,即核心、信心、耐心、细心、用心。 二、五星教学法的应用

1. 核心――聚焦问题 五星教学法认为,要有效地促进学习,需将教学内容联系现实问题的情景加以呈现,使学习者能从自然地解决生活实 际问题介入。这一理念和情境教学不谋而合。情境教学认为,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情景是为论证知识点服务的,复习课 与新授课的区别之一在于,复习课要求学生在分析材料中增 长能力,这就决定了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组织者更要重视情景的运用。如笔者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安排了以下一个问题情境作为复习的核心焦点。 2008年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 体经济领域,面对每况愈下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 信心――激活知识 五星教学法认为,要想有效地促进学习,重要的是教学者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途径激活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形成 知识的再现。笔者认为,这一理念可以用“信心”二字来概括,复习课应通过运用知识的教学课型,课前的必要预习,有效地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1及答案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Natural language exposure. B. Informal learning context. C. Structured input. D. Little error correction.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real object instruction A. Individual learners. { [5.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is cooperative learning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4. What does the following practise * Peer and I v. v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ter and * I w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cinema * yesterday. A. Stress. B. Articulation. C. Liaison. 》 D. Intonation. 5. What learning strategy can the following help to train Match the adjectives on the left with the nouns on the right. H cavy Day Nice Baby Close Building Light Rain Tall Friend $ Cute Smoker

文明礼仪教学措施

文明礼仪教学措施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活动目标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弘扬中华美德,创建文明校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为学校德育工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活动内容1、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培养其社会责任感。2、以“我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促使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让学生在活动中回报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知亲情,回报亲情。三、活动时间及要求1.宣传发动阶段各班充分利用夕会课、班队会

课在班上宣传发动,做到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结合学校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实施方案。2.方案实施阶段各班切实按学校、班级制定的方案做细、做实文明礼仪教育活动。(1)各班要把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德育作业”告知学生及家长,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各类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把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把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结合。(2)“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以班主任为主牵头实施;“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以辅导员为主牵头实施,也可班主任辅导员协商共同策划。(3)各班充分利用夕会课、班队会课、周日晚德育活动课和周六、周日设计各类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礼仪情感,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同感,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礼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形成高尚的品质。3.成果展示阶段(1)

五星教学模式!!!

五星教学模式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现为美国Brigham Young大学夏威夷分校的梅瑞尔(M. David Merrill)教授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新教学理论,用以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或者E-learning 学习中只重视信息呈现、忽略有效教学特征的弊端。 梅里尔认为,从赫尔巴特开始一直到建构主义的创新,都对课堂教学结构提出了新的见解。尤其是加涅,提出了著名的“九大教学事件”,并且将五种学习结果与其相适配,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但是,随着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怎样与时俱进地发展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呢?梅里尔指出,虽然当前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发展迅速,但是它们之间决不是仅仅体现了设计方式的差异,而是有其共通性。为此,梅里尔考察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提出一组相互关联的“首要教学原理”,也就是“五星教学模式”。 2003年,梅里尔曾经为《首要教学原理》的中文译文写过几句话,非常简明地概括了五星教学模式的价值。他说道:五星教学模式(首要教学原理)试图确定能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学习的任何教学产品的若干基本特征;五星教学模式也是有效教学的各种处方,它们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的肯定并且有实证研究的支持;实施五星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 五星教学模式做到了胸怀开阔,尊重历史遗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相结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汲取了各种教学原理共通的成分。五星教学模式的核心主张是: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等构成,共有15个要素。当然,实施这一模式还应辅以“指引方向”、“动机激发”、“协同合作”和“多向互动”四个教学环境因素的配合。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具体的教学任务(教事实、概念、程序或原理等)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只有达到了这样的要求,才是符合学习过程(由“结构——指导——辅导——反思”构成的循环圈)和学习者心理发展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梅里尔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认为,教学产品的效能同是否运用了五星教学模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相关。 下面介绍的“五星教学标准”(5 Star Instructional Design Rating)是依据五个主要素(“聚焦解决问题”、“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和15个次教学要素进行评估的15条标准。每条标准都有三个水平:铜星、银星和金星,这取决于教学符合标准具体要求的程度。 原理1聚焦解决问题(problem-centered)——教学内容是否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 标准1.1交待学习任务(show task)——教学有没有向学习者表明在完成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后他们将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将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标准1.2安排完整任务(task level)——学习者是否参与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中而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操作水平或行为水平上? 标准1.3形成任务序列(problem progression)——教学是不是涉及了一系列逐渐深化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只呈现单一的问题? 原理2激活原有知识(activation )——教学中是否努力激活先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教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将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英语教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英语教学更是蓬勃地发展起来。英语学习成了热潮,各种英语课程如雨后春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校内的校外的各级各类学生不下千百万,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怎样,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都需要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语言测试也随之产生。可以说有教学就有测试。本文拟就英语测试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观点。 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测试离不开英语教学,英语测试伴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而出现。可以说英语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英语教学。在英语课程设计当中,测试的设计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测试是检验课程计划、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质量的步骤与手段,是教学评估的手段之一,也是课程大纲实施的一部分”(夏纪梅,2003)。目的不同,测试的方法也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测试:如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学业成就测试(achievement test)、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 test)和编班测试(placement test)等。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的语言能力而设计的,设计者不管被试者学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的课程的内容或目标,是测试被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语言水平。成就测试与所学的课程直接相关,目的是看学习者是否取得了进步,以及取得了多大的进步。诊断性测试是为了证实被试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编班测试,顾名思义,是为了把学生按不同的水平分为不同的班级。除了上述分类,考试还可以依不同的标准做不同的分类。另外,托福考试、雅思考试、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A、B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等都属于英语语言测试范畴。 在这些测试中,绝大多数测试都是针对在校学习的学生,它们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反拨作用(backwash)(Arthur Hughes 2000)。实际上,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的这种反拨作用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Arthur Hughes认为这种反拨作用即可以是有道理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学生以为考试是重要的,那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为考试做准备的活动就会处于支配地位。如果考试的内容与测试的技巧与原来的教学内容不相关或相关很少,就会产生负面的反拨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和测试十分重要。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现代交际礼仪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免费

现代交际礼仪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设计 根据秘书工作主要涉及的调研、信访、会务管理、日常接待、商务谈判、沟通与协调、客户服务等业务工作,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一大基础,六大项目的现代交际礼仪课程内容体系,一大基础是指礼仪概述(礼仪的沿革、内涵、内容、特性、原则、功能),六大项目是个人礼仪、日常交际礼仪、仪式礼仪、会议礼仪、涉外礼仪和民俗礼仪六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了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教学活动,即礼仪活动训练单元,总计34个礼仪活动训练单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高职课程建设的规律,通过实践教学的反复实施和操作,及时总结和升华,提炼出了高职现代交际礼仪课程“四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1、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的是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文秘、公关、旅游等专业的现代交际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现代交际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机电、汽车维修等专业,现代交际礼仪课程应由公共基础课和就业培训的内容组成。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2、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一方面要按照不同章节实现的不同教育意义各司其职,该讲授知识,解释道理时以讲授为主;该掌握技能时以训练或社会实践为主。另一方面要理论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支持,互相补充,统一于教学需要。在具体训练中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专题讲授时有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等。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不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又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灵活。因此,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核心。礼仪教育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包括讲练式教学、模拟式教学、讲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了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了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了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应付自如,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4、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我们在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就在各专业课程中安排了30学时,2学分的现代交际礼仪课程,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系统了解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为促进学生礼仪习惯养成,注重加强礼仪实训,各专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现代交际礼仪实训内容,以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严格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和自觉性。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特别提出礼仪规范要求,我系制定了细致的“学生礼仪规范”,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进行宣讲,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将学生的礼仪表现与班级、个人考核挂钩,对不良行为及时通报批评、纠正,对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奖励。每年有一个月或一周作为礼仪月或礼仪周,届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有关礼仪内容的活动,开展礼仪讲座,评

TTT-教学有法——完美教学设计(魏春2021)

教学有法——完美教学设计 (讲精彩,互动强) 【课程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以讲师为中心,老师讲,学员听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培训课堂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 1?课程内容不错,老师的呈现表达也没问题,学员就是不愿意听,听不懂和听了记不住; 2?课程内容是干货,可是上课时学员睡倒一片,课程枯燥无味; 3?教学设计混乱,学员感觉云里雾里; 4?不会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现场氛围愉悦,学员不能在快乐中学习; 5?课程中很少有互动,都是自己在讲,没有充分调动学员主动参与; …?… 在这种背景下,教学设计也应运而生。教学设计概念源自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的定义:“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将有利于实现课程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课程收益】 1、运用所学知识能对教学活动重新进行设计; 2?“随机教学”到“设计教学”的转变; 3?“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不知道”到“知道”的转变; 5?“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6?“做到”到“用到”的转变; 7?“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8?“教学被动”到“教学主动”的转变; …?…? 【课程对象】职业培训师、企业内部专、兼职内训师、企业HR、培训经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 【课程导师】魏春老师 【课程特色】 1、给你方法,给你技巧,给你实战演练的机会;你说,你做,大家来点,讲师来评; 2、重视差异,因材施教,尤其善于观察和把握学员个体特征与差异; 3、运用现场训练,进行有针对性引导与辅导,课程富有亲和力,控场能力强,极具大家 风范;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等全套英语专业课程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ther disciplines (2h); 2.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h); 3.Contrast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2h); 4.Major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world (2h); 5.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h); 6.EL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2h); 7.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Prin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0.Teach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2h); 11.Practice methods of English linguistic competence (2h); 12.Electr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3.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Artistic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5.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本课程用全英语授课,2/3时间为授课,1/3时间为讨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所学内容,课堂上积极参加讨论,课后准备讨论题,以供课堂讨论用。 五、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每位同学自由选择授课内容,自行设计授课方案,制作授课工具,进行15分钟的试讲。试讲成绩根据教态、课堂语言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决定,其中教态占30%,课堂语言20%,教学方法占50%。

培养学生礼仪的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礼仪的教育方法 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 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培养学生礼仪的教育方法。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中学生。 培养学生礼仪的教育方法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具体做法: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 二、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 三、抓住课堂教学,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现代的学生,很多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语文学科又承载着:文以载道“这个重任,于是我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个平台,利用好教科书这个素材,创设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例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如:《示儿》、《春望》等,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立足常规管理,常抓住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要注重平时,不可今日做,明日不做,作为班主任,我贯穿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力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比如:上课铃打响后,要求学生要迅速回到座做好上课准备;上课时,要起立站直,向老师问好;课堂上听讲,坐在板凳上要头正、身直、脚放平;升国旗时,要庄严肃穆, 站直、立正、敬队礼;见到老师,要恭恭敬敬的向老师敬队礼;与同学相处,要宽容,礼貌用语不离口,等等。平日里,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发现做得好的,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发现做得不好的及时给予提醒。并且每周评选一个优秀文明小组和评选一个文明之星,以此来激励孩子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礼仪的教育方法 1、课堂教学主动渗透 在诸多教育途径中,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因为在各种途径中,教学的知识容量最大,计划性、主动性更强,活动的效果更明显,因而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具有更强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教材《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授并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