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作业————第三章弹性理论

1.某种商品价格由10下降为6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

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Ed=|[(40-20)/(20+40)/2]/[(6-10)/(10+6)/2]|

Ed=4/3

所以,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4/3.

因为,Ed=4/3>1,所以,需求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2、小说类图书和中小学教科书都属于书籍,但小说类书的需求弹性大于教科书,为什么?

中小学教科书属于必需品。小说属于可替代品,且小说可替代品多。需求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中小学教科书的价格稳定,需求量大,需求弹性小。小说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且可替代品多,小说的需求弹性大。

3、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Em=30%/20%

Em=1.5

所以,需求收入弹性为1.5,收入富有弹性。

因为,当收入弹性为正值时,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是正常商品,且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为奢侈品。所以,这种商品为正常商品且为奢侈品。

4、一位司机来到加油站,汽油价格上升,该司机说,加40升汽油。这位司机对汽油的需求弹性属于哪种类型?

这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因为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汽油是汽车的必需品,无论汽油价格如何上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因此需求缺乏弹性。

5,如果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

需求交叉弹性Ecx=15%/10%=1.5

需求交叉弹性指相关两商品中一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即价格与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动,弹性系数为正值,所以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的关系。

6,出租车服务价格上升20%,出租车与私人汽车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0.2,私人汽车的需求量会增加或减少多少?

需求交叉弹性=需求量变动比率/20%=0.2,所以需求量变动比率为4%。

由于出租车与私人汽车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关系,出租车拂去价格上升,对私人汽车的需求量同方向变动,所以私人汽车的需求量会增加4%。

7.20世纪70年代汽油价格上升了200%,豪华汽车(耗油大)的需求量减少了50%,这两者之间的需求弹性是多少?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需求交叉弹性Ecx=-50%/200%=-0.25

汽油价格上升,豪华汽车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弹性系数为负值,所以两者是互补关系。

8、小餐馆与大饭店都是餐饮业,在一年之内,哪一家的供给弹性大?为什么?

小餐馆的供给弹性大。

在短期内,当价格发生变动时,小餐馆规模小,供给量容易调整,供给弹性大;反之,大饭店供给量调整困难,因此供给弹性小。

9、如果某一年农业受灾,这对不受灾地区的农民是一件好事还是一

件坏事?为什么?

好事。因为某地区受灾,其粮食产量自然会下降,从而导致粮价上涨,同时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对不受灾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件好事,可以增加利润。

10、农业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高产水稻。这对农民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坏事。因为高产水稻的开发,使得水稻产量增加,导致粮价下降,同时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同样需求量的情况下,农民的收益会下降。

11.保健品能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

能。保健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其需求弹性大,即总收益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当保健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从而总收益增加。

12.一些地方对汽车收取各种附加费用,这些费用最终主要由谁承担?为什么?这种做法对发展我国汽车工业是否有利?

这些费用最终主要由生产者来承担。因为汽车的需求量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当一些地方对汽车收取各种附加费用时,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会减少,而生产者对此反应较弱,无法及时调整供给,所以,对汽车收取的附加费用最终主要由生产者承担。

这种做法不利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生产者的成本增加,会减少生产,最终影响汽车工业发展。同时,会造成国内汽车工业与国外汽车工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不良后果。

13.烟民们常开玩笑说自己是爱国的。这句玩笑话有真实性吗?为什么?

在我国,香烟的价格很大一部分是税收,而烟民在购买香烟的同时,就是在向国家纳税,并且香烟需求缺乏弹性,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说法具有真实性。

梁小民(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2版( 中央电大) 课后习题 第一章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因此稀缺性是相对的。但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一切地域范围、一切历史时期、一切社会形态与一切人物阶层。因此,稀缺性又是绝对的。 2、上大学是有代价的。在这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3000元一年的薪水。 3、混合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又称现代市场经济。它不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简单混合或结合。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上,古典市场经济是指只有市场调节而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由于经济的实践发展,后来理论界提出了混合经济,即市场调节是基础,但政府要适当干预,以区别于古典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与混合经济的区别在于:(1)前者没有点明基础是什么,而是意味着计划与市场的地位是相等的。(2)前者没有了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基础。 4、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是某种商品的价格,它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是价格水平,即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价格,它是总量分析。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不同与联系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不同点 (1)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整个国民经济 (2)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的方法个量分析问题分析 (5)基本内容(微观)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联系: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综合,相互依存相互制 6.规范,P15规范方法的定义 7.实证,p15实证方法的定义 8.不同。假设只是一个简单的假设推测、假说是通过足够的证据资料对自己提出假设的肯定。 9.西方经济理论中理论假说核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所谓假设条件,依据实证方法论的思想我们可以说,假设条件是认识西方经济理论及其方法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因此,要认识和学习西方经济学所自称的“科学性”及实证方法论,就必须重视西方经济理论中假设条件的意义和具体作用。 第二章 1.需求是购买意愿(即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只有欲望而无能力不能构成需求。 2.这种宣传强调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若再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则更完整。 3.替代关系。两种行为的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4.互补关系。他们之间的需求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总体上会扩大需求。从汽车价格、偏好、预期等影响需求的因素入手考虑。 6. 需求与需求量的增加。 7.主要是技术提高使产量提高与成本下降。 8.前者需求增加,后者需求下降。两者是替代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9.前者供给下降,后者需求增加。两者是替代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10.正确,它可刺激供给而抑制需求。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习题 名词解释 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 边际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剩余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一、单选题 1. 兰德只买激光唱片和棒棒糖,他有固定收入,不能借钱,当他沿着预算约束移动时( D ) A. 激光唱片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和棒棒糖的价格不变 B. 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和激光唱片的价格不变 C.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不变 D.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及其收入都不变 2. 激光唱片价格上升的收入效应是( A ) A. 由于激光唱片价格上升而引起的购买力下降而带来的对激光唱片消费的影响 B. 激光唱片需求的收入弹性 C. 因激光唱片价格上升而带来的激光唱片消费的减少 D. 激光唱片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激光唱片消费的影响 3.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增加是因为( B ) A. 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的下降 B. 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价格下降 C. 现在消费者可花费的钱多了 D. 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价格上升 4. 如果某人的单位美元的边际效用为1,他愿意用20美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美元买头两件衬衫。第二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 D ) A. 55 B. 35 C. 20 D. 15 5. 你为某物付多少钱和你愿意为之付多少钱(支付意愿)之间的区别叫( D ) A. 总效用 B. 边际效用 C. 消费者需求 D. 消费者剩余 6. 需求曲线可以从 ( A )导出. A. 价格—消费曲线 B. 收入—消费曲线 C. 无差异曲线 D. 预算线 7.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B )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的所有商品的数量 D. 需求曲线左移 8.不是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移动原因的是( B ) A. 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变化 B. 该商品价格变化 C. 品味变化 D.消费者收入变化 9. 个人消费的机会集合由(D)决定 A. 生产可能性曲线 B. 需求曲线 C. 无差异曲线 D. 预算约束 10. 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减少是因为(A ) A. 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的下降

最新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如果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大于西瓜,那么,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还是小于西瓜,为什么? 答: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消费者的偏好表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这种排序表示了消费者对不同物品的喜好程度,可以代表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又大于西瓜。所以,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2、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津贴额的货币津贴,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 答:(1)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 (2)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心理感觉。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的效用小于货币津贴,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货币津贴更加灵活,可以自由支配,心理满足程度高。 4、在炎热的夏天,当你吃第一根冰棍时感觉最好,吃得越多感觉越不好,如果一次吃十几根就会痛苦。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这种现象。 (1)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连续消费十几根冰棍,反复的冰爽刺激,使消费者在心理或生理的满足减少,从而满足程度降低,甚至会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 5、如果你有100元,苹果价格为10元1千克,橘子价格为20元,1千克的苹果与橘子的边际效用如图(图略)。消费者购买多少苹果与橘子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 解法一: 组合方式MUx/Px与MUy/Py 总效用 Qx=10 Qy=0 10/10≠0/20 550 Qx=8 Qy=1 30/10≠200/20 720 Qx=6 Qy=2 50/10≠170/20 820 Qx=4 Qy=3 70/10≠140/20 850 Qx=2 Qy=4 90/10≠110/20 810 Qx=0 Qy=5 0/10≠80/20 700 由此可以看出,各种组合都正好用完100元,但只有当Qx=4,Qy=3时才能满足MUx/Px=MUy/Py 的条件,这种组合带来总效用最大,,为850个单位。所以,消费者购买4千克苹果3千克橘子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 解法二: 消费者购买4千克苹果3千克橘子实现消费者均衡 根据消费者均衡的条件Px*Qx+Py*Qy=M (1)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作业————第三章弹性理论 1.某种商品价格由10下降为6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 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Ed=|[(40-20)/(20+40)/2]/[(6-10)/(10+6)/2]| Ed=4/3 所以,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4/3. 因为,Ed=4/3>1,所以,需求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2、小说类图书和中小学教科书都属于书籍,但小说类书的需求弹性大于教科书,为什么? 中小学教科书属于必需品。小说属于可替代品,且小说可替代品多。需求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中小学教科书的价格稳定,需求量大,需求弹性小。小说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且可替代品多,小说的需求弹性大。 3、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Em=30%/20% Em=1.5 所以,需求收入弹性为1.5,收入富有弹性。 因为,当收入弹性为正值时,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是正常商品,且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为奢侈品。所以,这种商品为正常商品且为奢侈品。 4、一位司机来到加油站,汽油价格上升,该司机说,加40升汽油。这位司机对汽油的需求弹性属于哪种类型? 这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因为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汽油是汽车的必需品,无论汽油价格如何上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因此需求缺乏弹性。 5,如果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 需求交叉弹性Ecx=15%/10%=1.5 需求交叉弹性指相关两商品中一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即价格与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动,弹性系数为正值,所以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效用论 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 80 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 20 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 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是多少? 解答: 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 际替代率写成: Y MRS XY =- X 其中, 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 Y 表示衬衫的件数; 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P X MRS XY = P Y 20 即有 MRS XY = 80=0.25 它表明, 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 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为 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 3— 1(即教材中第 和纵轴 OX 2 分别表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数量,线段 96 页的图 3— 22)所示。其中,横轴 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 OX 1 图 3— 1 某消费者的均衡 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 1 的价格 P 1= 2 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 2 的价格 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 E 点的 MRS 12 的值。 解答: (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 1 的数量为 30 单位,且已知 P 1 =2 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 M =2 元 ×30=60 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 2 的数量为 20 单位,且由 (1) 已知收入 M = 60 元,所以,商品 2 的价格 P 2= M = 60 = 3 元。 20 20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 P 2X 2= M 所以,由 (1) 、(2) 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 2X 1+ 3X 2= 60。 (4)将 (3) 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 X 2=- 2 X 1 +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 2。 3 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E 上,有 MRS 12= P 1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 P 2 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 P 1 。因此, MRS 12 =P 1= 2。 P 2 P 2 3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 第三章效用论 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解答: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 其中,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 = 即有==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为。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其中,横轴1和纵轴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 : 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 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12的值。 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元。 }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1X1+P2X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X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12=,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因此,12==。 ^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和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篇一: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txt>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 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 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 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 =-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 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 均衡条件qd=qs,有 50-5p=-10+5p 得pe=6 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 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 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60-5p=-10+5p 得pe=7 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 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如图2—2所示。 -1 -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5+5p 得pe=5.5 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 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如图2—3 所示。 d 图2—3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 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 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 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且当qe =20时,有pd=ps=pe=6。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 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 2 - (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e=6和q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2—2和(3)及图2—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 (i=1,2)上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 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 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 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 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2中,由均衡点e1变动到均衡 点e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 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1和e2可 以看到: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 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 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三章 (1)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一、单选题 1.在短期中,劳动的边际报酬服从递减规律。在其AP为正且递减时,MP可以是( )。 A 递减且大于AP B 递增且大于AP C 递减且小于AP D 递增且小于AP 答案:C 2.假设产量为199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再增加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50元,那么增加该单位产品以后的平均成本大约为( )。 A 10.5元 B 50.4元 C 30.6元 D 10.2元 答案:D 解析:边际成本(MC):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AP=TP/Q, (199*10+1*50)/199+1=10.2 3.伴随着投入增加,短期产量曲线表现为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然后递减上升,最后下降,则在生产要素投入的第一阶段( )。 A 总产出上升,平均产出上升,边际产出上升 B 总产出上升,平均产出上升,边际产出先上升后下降 C 总产出上升,平均产出先上升后下降,边际产出先上升后下降 D 总产出上升,平均产出先上升后下降,边际产出上升 答案:B 解析: 4.对于科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Q=AL0.25K0.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期情况下,此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 B 短期情况下,此生产函数不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特性 C 长期情况下,此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性 D 短期情况下,此生产函数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性

答案:C 解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适用于短期生产函数 5.假设企业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那么某企业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的 产量时,则()。 A.总收益为零 B.一定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C.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最大利润 答案:D 解析: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MR=MC。但这只是为了在一定经营情况下,得到最优产量,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能获得经济利润,,例子:奶茶店亏损状态下继续营业。是否获得最大利润,还要考虑总收益,因为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6.假设生产函数如图3.1所示,当边际产出达到最大时()。 A.边际产出大于平均产出 B.边际产出等于平均产出 C.边际产出小于平均产出 D.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A 7.设等产量线如图3.2所示,则在点a处表明()。 A.劳动的边际产出大于0 B.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0 C.劳动的边际产出小于0 D.劳动的边际产出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B 解析:固定比例等产量曲线 8.假若一条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则意味着()。 A.劳动的边际产出递减 B.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D.A和B 答案:C 解析: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是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9.假若服装业的成本和劳动的价格同时上升,那么其等成本线将会()。 A.向外平移和向内旋转 B.向外平移和向外旋转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机会成本: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 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区别。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联系1是互相补充的;2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定理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自身价格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函数:A、线性需求函数:D=a-b*p 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方) 替代效应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收入效应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供给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定理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间的关系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支持价格指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最高价。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的。 消费可能线的含义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 第一篇概论 一、思考题 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这是为什么? [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政治思想不同。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某些人来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利己。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2)

习题二 1.简释下列概念: 需求答: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的变动答: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供给答: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的变动答: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答: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答: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交叉弹性答: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供给弹性答: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均衡价格答: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供求规律答:指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2.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 ⑴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 ⑵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 ⑶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⑷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假设一个坐标图上有两条形状为直线但斜率不同的需求曲线,在这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的弹性是否相等?假定这两条相交的需求曲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交点上弹性是否相等? 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 P C A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效用论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 解答: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MRS XY=-错误! 其中,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MRS XY=错误! 即有MRS XY=错误!=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 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 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MRS12的值。 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错误!=错误!=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1X1+P2X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错误!X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 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错误!,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错误!。因此,MRS12=错误!=错误!。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和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意有多少杯热茶。 (2)消费者B喜欢一杯咖啡和一杯热茶一起喝,他从来不喜欢单独喝咖啡,或者单独喝热茶。 (3)消费者C认为,在任何情况下,1杯咖啡和2杯热茶是无差异的。 (4)消费者D喜欢喝热茶,但厌恶喝咖啡。 解答:(1)根据题意,对消费者A而言,热茶是中性商品,因此,热茶的消费数量不会影响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a)。图3-2中的箭头均表示效用水平增加的方向。 (2)根据题意,对消费者B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互补品,其效用函数是U=min{x1,x2}。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b)。 (3)根据题意,对消费者C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替代品,其效用函数是U=2x1+x2.消费者C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c). (4)根据题意,对消费者D而言,咖啡是厌恶品。消费者D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d)。 图3—2关于咖啡和热茶的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三章 弹性理论

第三章弹性理论 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工具。 在上一章中,我们知道,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变动,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幅度小,而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另一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幅度大,而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 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与价格变动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 弹性理论也是价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定义 弹性系数(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以E表示)是指:任一函数中,自变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即因变量的变化率与自变量的变化率之比。 假设有两个经济变量X和Y,Y随X变动而变动

Y关于X的弹性是指当X变动百分之一时,Y变动百分之几。 弹性的大小用弹性系数表示。 定义弹性系数为 E=Y变动百分比/X变动百分比 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两种: 弧弹性定义为(ΔY/Y)/(ΔX/X) 点弹性定义为(dY/Y)/(dX/X) *二、需求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两种: 1、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可以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是涨价时、降价时以及中点公式计算。 Ed=(ΔQ/Q)/(ΔP/P) A(P1,Q1) B(P2,Q2)P1>P2 ΔQ=Q2-Q1ΔP=P2-P1 (1)涨价时 P和Q用B点数据 (2)降价时 P和Q用A点数据 (3)中点 Q=(Q1+Q2/2 P=(P1+P2/2 例4 Q d =2400-400P A(5,400) B(4,800) 由A点到B点(即降价时) Ed=((800-400)/400/((4-5/5=-5 由B点到A点(即涨价时 Ed=((800-400)/800/((4-5/4= -2 中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效用论 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 解答: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MRS XY =-错误! 其中,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MRS XY =错误! 即有 MRS XY =错误!=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 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 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 =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错误!=错误!=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 3 X 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 -错误!。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MRS 12=错误!,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错误!。因此,MRS 12=错误!=错误!.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 和消费者C 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 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

西方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xīfāng)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xīfāng)经济学第一章导言(dǎoyán)》习题参考 习题(xítí)3、经济(jīngjì)物品是指有用且稀缺(xī quē)的物品。 分析:A、有用的物品 不正确。比如空气等免费品(自由物品)也是有用的。物品可分为自有物品与经济物品。该选项混淆了物品与经济物品的概念。 B、稀缺的物品 不正确。经济物品是稀缺的,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文题。但并非所有稀缺的物品都是经济物品,人们都愿意支付对价来取得,因为有的稀缺物品对人没有可用之处。比如,我穿过的一双旧鞋子,稀缺吧,没有人愿意通过交换得到它。哈哈。。。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不正确。现代社会,更多时侯,商品是通过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取得的。但从历史上看,即使现在,也存在物物交换。经济物品的取得需要付出代价,但代价不一定是钱,钱只是其中一种形式。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正确。经济物品是有用的,也是稀缺的。有用决定了它能够满足人类的某一需求(是有用物品),稀缺决定了需要付出代价取得(是经济物品而非自由物品)。 作业情况是,一些同学选了C。 习题4 B 习题5 B 习题6 C 习题7 B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习题参考 习题2、蘑菇的需求(xūqiú)曲线 分析:(1)卫生部发布(fābù)报告,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 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yídòng)(或向左移动、向下移动)。 原因: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偏好程度(chéngdù)降低。 (2)另一种(yī zhǒnɡ)蘑菇的价格上涨了。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或向右移动)。 原因:假设两种蘑菇为互替品。大多数情况如此,但有的蘑菇也许不是其替代品,则需求曲线不变。 (3)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原因:收入与消费量通常呈同向变动(假定所研究商品为正常品)。但是,如果该商品为劣等品,则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对于市场和大多数消费者,蘑菇为正常品。 (4)蘑菇生产工人工资增加 需求曲线不变。 原因:商品成本不影响需求曲线(参阅: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工资上涨影响供给曲线,使供给曲线向右下左上方移动,从而导致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价格是供求相互作用形成的,需求曲线并没有变。 换句话说,消费者并不因工人工资上涨而愿意在同一价格下消费更多或更少的蘑菇。只是均衡价格改变导致其消费量的改变,这是均衡点在需求曲线上移动,需求曲线没有改变。消费者仍然保持:当价格为p1时,消费量为q1;当价格为p2时,消费量为q2。只不过均衡价格从p1变到了p2,还是在那条曲线。这就是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明显不同(参考两个概念)。

西方经济学习题梁小民版

第一章导言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2.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B ) A、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 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3.在研究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时,内生变量是( C ) A、政府政策的变动 B、人口的变动 ^收入的变动 4.在研究投资与利率和产量的关系时,外生变量是( C ) A、利率的变动 B、产量的变动 C、政府政策的变动 5.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6.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7.“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8.假说就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1.在家庭收入为年均8000元的情况下,能作为需求的是( C ) A、购买每套价格为50元的卡中山装若干套 B、购买价格为5万元的小汽车一辆 C、购买价格为2500元左右的彩电一台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3.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C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4.对化妆品需求的减少是指( A ) 人、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与需求量的减少相同 5.均衡价格是( A ) 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B、固定不变的价格 C、任何一种市场价格 6.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7.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是否应该采取对农业的支持价格政策?为什么?提示:应该。8.在通货膨胀严重时采用限制价格政策有什么好处?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后果?提示:短缺票证排队黑市。 第三章弹性理论 1.需求缺乏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富有弹性则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小于大于 2.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弹性。富有缺乏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是( C ) A、需求量与价格之比 B、价格下降的绝对值除以需求量增加的绝对值 C、价格变化的相对值除需求量变化的相对值 4.比较下列三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小( A ) A、食盐 B、衣服 C、化妆品 5.各种商品(包括营养补品)的需求弹性都是相同的。(错) 6.某种商品原先的价格为1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2.4,如果降价至0.8元一公斤,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降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提示: 2. 4=x/(0.8-1)/1 x=0.48 1000 (1+0.48)=1480 1000*1 = 1000 1480*0.8 = 1184 1184—1000=184 7.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提示:(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就是使用价值。(错) 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