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

《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

《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

《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

“省形”是许慎分析汉字形体的专用术语,具体指合体字中表意部件的减省,其基本训释术语为“从某省,某声”或“从某,从某省”。它作为“六书”的补充条例之一,在文字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它向上可以发现汉字从甲金文发展到小篆的一些规律,向下可以为现代汉字的简化、整理工作提供历史经验,还可以为现代化的机器翻译提供独特的编码依据。传统语言文字学受其终极目的的制约,始终未对这一现象作深入的研究,仅仅将其作为个别的孤立的字释来对待。而本文的目的在于,以系统、历时、动态的方法研究省形现象,发掘出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在规律,为近现代的汉字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共统计出了《说文》正文中所见的省形字130个,除了7例存疑的字,我们将剩下的123例分为“许慎正确析为省形的字”和“许慎误析为省形的字”两大类,结合古文字资料和前辈学人们的研究,对它们逐一进行了考察。首先,我们确定了31个确为某字之省者,并从省形构件、结构特点两个角度对其作了具体的分析。我们认为,省形字中被减省的构件原形大多数是合体字,且造字能度很低;被减省的部分均为不直接表现造字意图的次构件,其繁多的笔画不仅不利于书写,而且破坏了汉字的方块形结构,影响了人们视觉上的均衡美;省形构件与其它构件通过省形存声、省声存形、省记号或文饰性成分、省重复部分或共用相同部分四种方式组合到一起,组合后在结构上呈现出上下式、左右式、偏占一角式三种类型。其次,我们对92个误析字逐一作了分析,发现因许慎不明文字发展规律而导致的误析共69例,因《说文》体例的制约而导致的误析共14例,因许慎主观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误析共4例,因后人篡改或传写失误而导致的误析共5

例。其中因许慎不明文字发展规律而导致的误析占了绝大多数,这说明文字自身的体系对其构形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制约力。通过对这些误析字本来形义关系的分析,我们认为,它们的产生不是偶然、个别的现象,而是由其自身含有非字构件、同源分化构件,或含有本义已失的构件等因素决定的。所以,不论是真正的省形字还是因种种原因而被误析的字,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是象以往观点认为的那样杂乱无章。虽然有的省形与字形的类化、转化、讹变等现象交织在一起,就其个体来说也许不是最佳的选择,但却适应了汉字体系的优化,最终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因此,省形是汉字体系的一种整体优化策略,而不是个别形体的改易问题,字系不会以牺牲其整体的有序化为代价来换取个别字形的优化,反过来也可以说,任何个体的发展都要适应体系的优化,否则将被淘汰。

《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

《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 《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 “省形”是许慎分析汉字形体的专用术语,具体指合体字中表意部件的减省,其基本训释术语为“从某省,某声”或“从某,从某省”。它作为“六书”的补充条例之一,在文字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它向上可以发现汉字从甲金文发展到小篆的一些规律,向下可以为现代汉字的简化、整理工作提供历史经验,还可以为现代化的机器翻译提供独特的编码依据。传统语言文字学受其终极目的的制约,始终未对这一现象作深入的研究,仅仅将其作为个别的孤立的字释来对待。而本文的目的在于,以系统、历时、动态的方法研究省形现象,发掘出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在规律,为近现代的汉字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共统计出了《说文》正文中所见的省形字130个,除了7例存疑的字,我们将剩下的123例分为“许慎正确析为省形的字”和“许慎误析为省形的字”两大类,结合古文字资料和前辈学人们的研究,对它们逐一进行了考察。首先,我们确定了31个确为某字之省者,并从省形构件、结构特点两个角度对其作了具体的分析。我们认为,省形字中被减省的构件原形大多数是合体字,且造字能度很低;被减省的部分均为不直接表现造字意图的次构件,其繁多的笔画不仅不利于书写,而且破坏了汉字的方块形结构,影响了人们视觉上的均衡美;省形构件与其它构件通过省形存声、省声存形、省记号或文饰性成分、省重复部分或共用相同部分四种方式组合到一起,组合后在结构上呈现出上下式、左右式、偏占一角式三种类型。其次,我们对92个误析字逐一作了分析,发现因许慎不明文字发展规律而导致的误析共69例,因《说文》体例的制约而导致的误析共14例,因许慎主观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误析共4例,因后人篡改或传写失误而导致的误析共5

《说文解字》六书之浅见

《说文解字》六书之浅见 《说文解字》六书造字法之浅见 马文许慎是东汉时期伟大的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5月23日,文联组织我市作家、诗人、摄影家等文艺自愿者怀着敬仰的心情乘车前往参观位于漯河市召陵区的许慎文化园进行采风。 汽车刚刚在许慎文化园门口的六书广场停稳,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六根亭亭玉立的石柱。由于我的采写地点就是六书广场,因此就饶有兴趣的对石柱进行了认真地观看。原来石柱上镌刻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确立的六书造字法: 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造字法的定义和字例,前两种代表着我国的四种造字方法,后两种代表用字方法。六书彰显了许慎对汉字使用和发展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对《说文解字》的学习方面我还是个小学生,开始对何谓六书造字法可以说一窍不通。回来后,我认真查看了有关资料,请教了有关专家。对六书造字法才有了初步的印象,下面说一点我理解的皮毛知识和浮浅见解。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专家批评指正。《说文解字》记载: 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他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後古人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寫在竹简、絲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長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 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禪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直到许慎创造六书说,才有了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许慎通过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是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进行了概括和归纳,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六书广场石柱上镌刻的六书的内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含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 一曰象形,【《说文解字》把指事造字法放在第一位,我为了说明字的发展,把象形造字法挪在了第一位。应以《说文解字》为准。】许慎说,象形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 《说文解字》是唐朝白虎通义的字典,它的本义研究一直是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内容。说文解字的本义研究主要是对文字本义的解释及研究,溯源研究及比较研究也是学界对它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说文解字》本义的研究,是研究汉语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因为文字本义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涵,有时候会难以把握和捉摸。在研究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完成《说文解字》文字本义的探究工作。 首先,要从文字的历史演变入手,由当时已有的文字推演出现代汉字的本义。我们可以从《甲骨文字书》及《篆字书》、《尚书》、《春秋》等古汉文献中,推断古文字的本义,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从拼音、音节等语音研究的角度,考察汉字的本义。 其次,要从汉字的分类学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记载的汉字,查看它们的不同类别以及类别之间的联系。古代的汉字可以分为按照部首归类的部首字和以声旁归类的声旁字,这两类汉字都在《说文解字》中有描述。如果我们要深入了解汉字的类别之间的联系,可以考虑把同音字、近义字以及相关字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而得出本义的概括性结论。 再次,可以从文献实证的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本义,从古代汉语文献、现代汉语语料中,可以甄别出一个汉字的本义,以及这个汉字在不同文献中的使用情况。由于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庞大,

这对研究《说文解字》本义是一个巨大的财富。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文化角度和历史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本义,即以文化、历史等话语为基础,考察汉字的本义包含什么内涵,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历史和道理。研究这种方式可以深入的解析一个汉字的深层次内涵,使汉字本义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具有普遍意义。 总结以上,《说文解字》本义研究是一个有挑战性但又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者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以及良好的历史悟性,才能有效完成这项工作。只有彻底掌握语言学的知识,仔细把握各种语料,从多角度综合考察汉字的本义,才能深入解析汉字的深层次内涵,做到本义研究到位。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语言学著作之一,是研究中国文字和语言的必备工具书。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研究历史方面,近年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研究多以编辑学的角度进行,着重研究《说文解字》的版本问题、编撰历史、文献来源和编辑过程等。还有相关研究聚焦于《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 在研究内容方面,《说文解字》研究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说文解字》对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影响;二是研究《说文解字》对于现代语言学、文字学和文化学的意义。 在研究方法方面,《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历史文献学方法、语言学方法和文化学方法。除了传统的手稿研究和版本比较之外,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如文本挖掘、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来研究《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

在研究成果方面,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对于《说文解字》的版本问题,有学者对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对于《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有学者提出了新的猜测和论证;对于《说文解字》对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影响,有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对于《说文解字》对于现代语言学、文字学和文化学的意义,有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总的来说,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说文解字》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但同时,《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说文解字》的编辑历史和文献来源仍然是个谜,缺乏可靠的证据;《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仍然存在争议;《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也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说文解字》对古汉字研究的历史意义

《说文解字》对古汉字研究的历史意义 引言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字书之一,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由于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对汉字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说文解字》在古汉字研究方面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一、开创汉字学体系 《说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学专著之一,于东汉时期成书。它由许慎所编纂,共收录9卷、540个部首、9353个字形和13747个词条。这是第一部以正式篇章组织并系统论述汉字意义的著作,被视为中国文字学发展的起点。 二、系统总结了古代文字资料 在整理和归纳大量文字资料的基础上,《说文解字》创造性地利用"方音"和"假借"等方式,来推测早期文字形态及其含义。作者通过对当时流行方言及其音译关系与甲骨文及金篆, 兰亭真迹等实物文字的对比研究,推测字义,并将其系统地归纳记录下来。 三、保留了古代文化与传统 《说文解字》对于古代的文字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保存作用。它详细解释了每个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揭示出了它们背后蕴含的古代文化和思想。通过对文字形态、音韵与意义之间关系的讨论,《说文解字》保留了古代文化传统,并成为现代理解汉字和中华文明深层次内涵的重要工具。

四、影响了后世文字学研究 《说文解字》在汉字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许多后来者所依 赖的基础,开辟了研究汉字起源、演变和规律性特点等方面的新境界。尽管自 唐以降经历了10多个版本,但《说文解字》仍然是一本不可或缺且至今广泛 引用的经典著作。 结论 在中国文字学发展史上,《说文解字》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汉 字学体系,系统总结了古代文字资料,保留了古代文化与传统,并对后世文字 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文解字》的历史意义不仅是对汉字本身的研究,更是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贡献。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一部重要辞书,而它在 文字学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将从内容、影响和指导意义三个方 面对其价值进行综述。 首先,《说文解字》是一部内容生动且全面的辞书。它以古代汉 字为基础,详细解释了汉字的形、音、义、源流以及相关的注释和释文。许慎不仅从字形上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还从语音角度进 行了说明,丰富了读者对每个字的理解。此外,他还拓展了传统的字 义解释,提供了更多的释文,丰富了汉字的内涵。这种内容丰富的特 点使得《说文解字》成为后世研究汉字的重要参考书,有助于读者深 入了解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其次,《说文解字》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中国最早的字书之一,它对后世的文字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说文解字》为后世的字 书提供了范本和借鉴,推动了汉字学的发展。它不仅对后世的文字书 写和字形规范有着重要作用,还为后世对汉字起源和形义学的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学者们都离不开《说文 解字》这部经典著作。 最后,《说文解字》在指导意义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它为研究者 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使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字形、字义、古代文字 的演变和发展。这本辞书的编写方法和分析原则成为了后世研究者的 借鉴和启发。通过学习《说文解字》,研究者能够通过对字形的剖析

和对字义的解释,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遗产。同时,这也有助于加深对现代汉字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内容生动、全面,并对后世的文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它在指导意义上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说文解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提高对汉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它是我们汉字研究和汉字应用的宝贵资料,也是历代文字学家们的重要贡献。

《说文解字》“辵”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辵”部字研究 作者:钟婷婷 来源:《锋绘》2019年第06期 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本文通过四个部分的归纳与分析,希望读者能对“辵”部字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希望本文能为《说文解字》中其他部首的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说文解字》;部字研究 1 “辵”部字的编排体例 “辵”部字在《说文解字》的第二卷上,正文共收字131个。“辵”部字的编排顺序是,先是部首字,其次是其他字。辵chuò,《说文解字》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属皆从辵。《春秋公羊传》曰“辵阶而走”。辵部字的编排体例是先描写本义后分析字形结构。如: 迹,步处也。从辵亦声。资昔切。 ,先道也。从辵率声。疏密切。 迈,远行也。从辵,虿省声。莫话切。 巡,延行皃。从辵川声。详遵切。 随,从也。从辵,省声。旬爲切。 2 “辵”部字下各字的解说体例 “辵”部字下的各字是按照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进行解说的。 2.1 “辵”部字的字形分类 2.1.1 形声字 “辵”部字的形声字共有116个,占整部字的88.5%。 迋:往也。从辵王声。《春秋传》曰:“子无我迋。” 于放切。 逝:往也。从辵折声。读若誓。时制切。 :往也。从辵且声。,齐语。全徒切。

述:循也。从辵术声。食聿切。 许慎认为形声字下还包括了“亦声”、“省声”、“省形”、“多形”、“多声”。所以我们还可以将“辵”部字下的形声字分为:(1)省声字。省声字是指,造字或用字的人为了字形匀称和书写的方便,省去了某些形声字“声旁”的字形。“辵”部字中省声字只有八个,占6%,如: 随:从也。从辵,省声。旬爲切。 进:登也。从辵,閵省声。卽刃切。 迮:迮迮,起也。从辵,作省声。阻革切。 逢:遇也。从辵,峯省声。符容切。 (2)省形字。省形字是指造字或用字的人,同样为求字形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形旁”省去一部分后的字形。“辵”部字中省形字只有两个。 送:遣也。从辵,省。苏弄切。 逐:追也。从辵,从豚省。直六切。 2.1.2 会意字 “辵”部字中会意字只有四个,占整部字的3%。 连:员连也。从辵从车。力延切。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预。一达谓之道。徒皓切。 遯:逃也。从辵从豚。徒困切。 邍:高平之野,人所登。从辵、备、录。阙。愚袁切。 2.2 “辵”部字解说字音的方法 2.2.1 反切法 “辵”部字中,大部分字运用了反切注音法。如: 逍:逍遥,犹翱翔也。从辵肖声。相邀切。 遥:逍遥也。又,远也。从辵声。余招切。

浅谈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状况(3)

浅谈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状况 一、摘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的许慎编著,是中国第一部系 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本文对《说文解字》这本书在各个朝代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最后集中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重点在形声字的论述上进行成文的概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梳理形声字 一前言 《说文解字》问世以后,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文解字》。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解字》以证字义。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解字》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解字》。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说文解字》。 东汉到唐代是《说文》学的起始期。其代表人物是李阳冰。唐代以前,《说文解字》只有传写本没有刊印本。李阳冰把自己收藏的和自己收集到的《说文解字》抄本加以整理和研究,刊定为30卷,修正笔法;虽然有不少主观臆说,但也时有正确的意见。 宋代到明代,是《说文》学的发展期,其代表人物是南唐人徐锴(又称小徐)和徐铉(又称大徐)。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共40卷,是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说文解字》注本。它除有一般注本的共同写法外,其显著特征是特别注意从声音上考索字义,从形声字的声旁说明字义。这种因声求义的方法对清代训诂学家有很大的影响。周祖谟在《问学集·徐锴说文学》一文说:“徐锴《系传》是清代文字训诂之学的前驱。” 清代是《说文解字》研究的鼎盛时期。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不下200人。清代《说文解字》之学,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等;其二,对《说文解字》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俞樾的《儿笘录》等;其三,对《说文解字》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著作,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 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语词典,由唐宋时期的科学家许慎(524年-606年)所编纂。许慎是当年科学界的一代巨匠,他是汉朝明代著名的启蒙教育家和文学家,也是《说文解字》的编写者。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搜集了许多古代汉字,按照字音、形状和含义进行归类,阐述了汉字的形成、发展、转变以及汉字的文化内涵,为今后的语言学家所借鉴研究。 作为重要的语言文化宝库,《说文解字》对于中国的完整汉字 形式及其意义有着重要的解释功能。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结构,形象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精彩集中的解释。他创造出以下一些有关说文解字的论断:有些文字只有一个形体和谐,比如“古”(gǔ);某些文字的形体是双重的,比如“友”(yǒu);某些 文字会有一些变形,比如“卜”(bo)。此外,在解说汉字的形态的过程中,许慎说明了汉字的形态的内涵,比如“冖”表示“盖”(mì)。 此外,许慎还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字”是“有形有义的一 幅画”,而“说”则是“解释”。他在《说文解字》中,从字形、字义和字音方面,对汉字的构成及其意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讨论,为中国文字文化史及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许慎是唐宋时期科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编著的《说文解字》,为中国文字文化史及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当年伟大的科学家,许慎不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而且以一个专家的视角,给出了一套字义定义体系、一组普遍适用的字形规范以及学习和记忆

汉字的有效方法。此类提出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引领了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字文化,并且仍被珍视为中国古代文字文化的基石。 因此,可以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中国文字文化史及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基石,他的成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字文化深相关联。如今,借助《说文解字》,人们可以更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字文化,以及许慎对中国文字文化史及语言学的巨大贡献。

《说文解字》解读:古代文字演变与象形字分析

《说文解字》解读:古代文字演变与象形字分析 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字文化的国家,而《说文解字》被誉为最早的字典 之一,成为了研究古代汉字演变及象形字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将对《说文解字》进行解读,探讨古代文字的演变和象形字的分析。 1. 《说文解字》的出现 1.1 背景 在古代中国,文化交流和文字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记录和传承知识,人 们开始创造文字。然而,古代汉字并非像现代汉字那样多种多样,而是由简单 的象形字逐渐演变而来。在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变体和衍生的 字形。为了系统地总结和归纳这些字形的演变,之后便出现了《说文解字》。1.2 作者与编纂背景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学者许慎。许慎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者,他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开始编纂了这部字典,用于收集整理古代的文字和字形。《说文解字》使用古代汉字的字形,并通过详细解释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文字 的含义和意义。

2. 古代汉字的演变 2.1 演变原因 古代汉字的演变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字的 使用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字形的要求也有所变化。为了更好地表达意思,并 适应不同的书写工具,古代汉字逐渐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 2.2 演变过程 古代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最早的古代汉字是简单的象形字, 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事物来表达相应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 增加象征性的笔画,使字形更加具有图像化的特征。同时,由于书写工具的改变,如竹简、木简、骨片、甲骨等的使用,古代汉字的字形也不断发生变化。2.3 演变结果 随着古代汉字的不断演变,最初的象形字逐渐衍生出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结构。比如,最早的人物象形字“人”逐渐演变为“亻”,表示人类社会的意义。又如,“木”逐渐演变为“林”,表示森林的意义。这些演变结果反映了古代 人们对事物含义的认识和表达方式的变化。

《说文解字》象形字初探

《说文解字》象形字初探 提运繁 【摘要】《说文解字》自成书以来备受文字学家的推崇。对其研究也涉及各个方面。本文对其中象形字从构形、取象、说解方式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构形方面,象形字分为全体象形、部分象形、连体象形。取象方面,分属天文地理类、动物类、人体类、植物类、人工物类等。说解方式则有“象形”、“象某某之形”、“象某某”、“从某,象某某”、“从某,象某形”、“从某,象形”六种。在整个汉字构形体系中,象形字是其它类型汉字构形的基础。%Shuo Wen Jie Zi has been immensely rewarded and respected by philologists since its publication. The researches on this book involve various aspects. The current thesis attempts to probe into pictographic characters from the angles of formation, image-taking,and ways of expl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pictographic characters are categorized into entire picto- graphs,partial pictographs and conjoined pictographs. On the aspect of image-taking,they respectively belong to type of as-tronomy and geography,animal,human body,plant,artificial objects and so forth. Besides,there are six ways of explaining pictographic characters,namely,“Pictograph”,“Like the shape of…”,“Like…”,“Like…according to…”,“Like the shape of…according to…”and“Pictograph,according to…”. Pictographic characters serve as the basis of forming of other sor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whole system of Hanzi formation.

从古文字看《说文》省形误判现象

从古文字看《说文》省形误判现象 作者:刘征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以省形来分析字形多半是有问题的。从古文字材料出发,可以看到有47个字是因为形体上的变化而导致的误判。通过归纳分析被释字与所省字古文字形、小篆字形的关系,发现这种误判可以分为古文字形、小篆字形上均有联系不必为省形,古文字形无关、小篆讹为相近,古文字形、小篆字形都无关三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些字小篆字形讹为他字,字形说解则更是牵强附会了。从古文字形材料入手,可以对这些误判的字形作更为清晰的分析。 关键词:《说文解字》;古文字;省形;误判 中图分类号: H12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1010504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依据小篆字形来分析汉字形体,小篆作为秦代“书同文”的对象对汉字起了定型作用。但是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大多已经发展和变化了。张桂光在《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中说到“(小篆)在统一规范的过程中,因符号整齐化而进一步割裂残存图画式结构形体和因‘匡正’文字而以字形附会通行字义所造成的讹变现象非常突出。”[1] 2《说文》省形字历来是学者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对其合理性的探讨。然而,据甲金等古文字形来看,其中许多被释为省形的字存在字形的讹变,许慎以讹变后的小篆为依托,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必然会导致误判,使字形分析牵强且无由索解,如若依托古文字材料将这些字的造字意图、形体变化解释清楚,看到小篆字形的讹变由来,就自然能对这些误判的省形字进行正确的理解。 《说文》中共有130处以“从某省”来分析正文中的小篆字形,其中95处是误判为省形字的。在这些字中有些字没有太大的字形变化,简单按部件组合进行六书分析即可,如“季”字,许慎认为是“从子,从稚省”,其实无论从甲金文还是小篆字形来看均是“从子从禾”;再有如“硻”字,被释为“从石,堅省”,其实应为“从石,臤声”。剩下的47个字从甲金文到小篆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导致了错误的字形分析,这部分字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被释字与所省字在古文字形、小篆字形上分别相近,且有联系,不必为省形(共17处) 一是,象形,从豸省。“”字甲骨文作,象兽形。马叙伦认为,该字既然说是象形,可见“从豸省”是校对者妄加的。“豸”字甲骨文,象猛兽张口之形。到小篆虽分别讹为和,从古文字形和小篆字形来看,二者形体相同部分均表兽的躯体。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序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⑾。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 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

汉字“某省”部件选析

汉字“某省”部件选析 作者:胡月明金文伟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8期 一、汉字中的“某省”现象 “某省”在《说文解字》里主要分为“省声”“省形”两种。 “省声”指形声字中省简了声旁的某一部分。如,“炊”从火,吹省声,即声旁“吹”省 简了“口”成“欠”;“缺”从缶,决省声,即声旁“决”省简了“冫”(bīnɡ,冰)成“夬”。 “省形”指会意字、形声字中省简了形旁的某一部分。会意字如“集”,曾作“雧”,从 雥(zá,三隹表示群鸟)从木,会意群鸟聚集树上;后作“集”,省简了两个“隹”。形声字 如“星”,曾作“曐”,从晶(三日表示群星),生声;后作“星”,省简两个“日”。 还有形旁声旁俱省的,原理同上,此不赘述。 省声省形是汉字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古人为了书写快捷便利和整字构形协调而创造的。这 种简化现象在常用汉字中很多。为了便于理解,《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把这二“省”统称为“某省”。如该规范举例“‘毅’中的‘’为‘豕省”、“‘表’中的‘’为 ‘衣省’”。师生们掌握了“某省”知识,有利于系统学好这类字,并培养科学的自主识字能力。 二、省简部分构件的“某省” (一)老省(耂) 老,甲骨文作“、”,像长发佝背、手拄拐杖的老人形象。后楷书为“老”,“手杖”变“匕”形。“老省”即省简“匕”为“耂”。 1.考:本与“老”字同形同义,后来金文改为从老省(耂)丂(kǎo)声的形声字,既指 老人(如“寿考”),也表示死去的父亲(如“先考”)。假借表示考察、考试等义,引申为 推求,研究,如“思考”“考古”。 2.孝:会意字,从老省从子,以儿孙背负老人前行以示孝道。教学“孝”可联系“教”字,“教”右边“攵”是“攴”(pū,手持棍棒)的变形,会意棍棒之下出孝子,是旧教育观的反映。 (二)鸟省() 鸟,金文作“”,像一只鸟,有鸟头、尖喙、细爪和翅膀。到小篆“”,只是鸟的轮廓形了。楷书写作“”,四点是鸟爪。后来根据古代的草书(如苏轼“”)而规范简化为“鸟”, 撇是鸟的尖喙,点是眼睛,一横是鸟爪,其余部分是鸟身。“鸟省”即省简一横为“”。 1.岛: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山从鸟省,会意为水中很多的山是鸟栖息繁殖之地,鸟省兼表声。本义指海中可以居住的陆地,引申泛指被围在湖泊、江河里的陆地。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4页文档资料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剖析对汉字教学一些思考 摘要:《说文解字》作为文字学创立里程碑,是文字学史上最为经典、影响最为深远一部著作。《说文》不仅是一部实用性字书,还是一本系统文字学理论著作。可以说《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剖析形体结构、兼注音义字典,带有理论研究性质,全面整理与剖析了小篆系统汉字,开创了按部首系联排列汉字新模式。 一、“六书”与《说文》 在许慎之前,有仓颉依据“六书”造字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为,“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总结,而不是汉字产生之前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有“六书”名称,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系统地剖析汉字。许慎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理论用于实践,逐一剖析《说文》收录9353个汉字。 许慎是中国文字学奠基人,不但在《?f文解字?叙》中举例阐述了汉字六种造字方法,还在正文中对9353个汉字进行了结构剖析,通过剖析字形结构说明字义、字音。当然通过字形结构剖析,大致可以知道这个字是用什么样方法创造出来。 李运富先生认为“许慎析字方法与结构类型不同于“六书”,“六书”名称与类型是多角度不统一,而《说文解字》所用术语与类型都是只对构件而言,由构件性质决定。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运用析字方法应该叫做“构件剖析法”而不是“六书”剖析法。 虽然“六书”与《说文》有关,但不是汉字结构剖析理论方法,也不是汉字结构类型系统概括,而是古代小学教儿童掌握用汉字六项浅显易懂易用知识内容。在汉字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常以“六书”为指导。 二、《说文解字》对字形剖析评价 《说文》原有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集了九千多个小篆,收入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还有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附在正字之末。 《说文》是最丰富最有系统一份秦系资料,是现在保留小篆最多书,但本书中小篆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篆形是靠不住。《说文》在东汉时代编写,篆文是在春秋时代使用字体,可见东汉已经通用字体是隶书。许慎在当时条件下难以避免误断。裘锡圭先生指出:“《说文》篆形有不少错误,并不是想贬低它价值。《说文》是最重要部分文字学著作。如果没有《说文》,有很多字结构就会弄不清楚,有很多字在古文字里写法跟在隶、楷里写法就会联系不起来,还有不少字甚至会失传。总之,要研究汉字结构与历史,是离不开《说文》。但是对过去很多文字,学者迷信《说文》,也是不对。我们应该尽量利用已有古文字资料纠正、补充《说文》,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以超出四分之三大量篇幅,纵评两千年传统语言文字学,全面考察演进历程,系统梳理内容,深入剖析实际得失,对《说文》学进行了透辟剖析。关于许慎《说文》,介绍其所创体例,评价其解释字义自有创造之处,一是抓住字本义,从根本上解决训诂问题;一是不满足于单词释义,有还加上描写与叙述。同时指出其缺点:一是对字形误解,错释形或义;一是拘泥字形,牵强附会;一是采用解释不科学声训;一是以后起字为本字。最后评定成就大于缺点。他也说明:“自从甲骨文出土及金文大量发现以后,汉字字形研究跨进了一个崭新时代,学者们眼界放宽了,不再墨守着一部《说文解字》不敢越雷池一步了。一方面《说文》说对了地方,甲骨文、金文再加一层佐证。另一方面《说文》说错了地方,甲骨文、金文给它来一个反证。”就是说虽然《说文》对文字构形有些错误,但它是第一部除讲字义以外,还讲字形与字音书。它所收主要是词常用意义,因为词常用意义往往就是词本义。从本义推知许多引申义。《说文》有助于对古文学考释,也就是说《说文》作为桥梁,使我们接近甲骨文与金文。 三、《说文》与汉字字形结构剖析 正如以上所说,《说文》囿于文字资料之不足,昧于文字构形之变异。所以我们研究汉字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