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寒潮的危害

最新整理寒潮的危害

最新整理寒潮的危害
最新整理寒潮的危害

寒潮的危害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寒潮造成的大面积降雪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具体寒潮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解答。

寒潮大风的危害

寒潮大风是由寒潮天气引起的大风天气。寒潮大风涉及面较广,中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河南北部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均是寒潮大风频发的地区,淮河以南到中国南海中部海域也可以出现寒潮大风。寒潮大风主要是偏北大风,风力通常为5~6级,当冷空气强盛或地面低

压强烈发展时,风力可达7~8级,瞬时风力会更大。

中国寒潮大风地理分布广泛,可遍及全国,年大风频次(日数)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多数地区大风年平均日数在20**大风日数达75~100天及以上,是中国范围最大的大风天气高发区,经常引起雪域高原出现大风灾害,影响牧业生产。第二个是内蒙古北部和新疆西北部,该地区是寒潮入侵的必经之路,尤其内蒙古北部地势平

坦,寒潮大风畅行无阻,大风日数多达50~80天,导

致该地区风沙及风蚀沙化非常严重,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第三个大风高频区是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大风日数在25~50天左右,该地区是东北气旋发展加强的

区域,并且其西部有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东部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大地形的狭管效应增强了风力。该地区春季寒潮大风频繁,常造成春旱,影响春播生产。中国寒潮大风的季节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大多数地区春季大风日数多于冬季和秋季,夏季大风日数最少。

寒潮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取决于风力和大风持续的时间。就全国来看,瞬时出现的最大风速,除了高山和有力的地形外,只有内蒙古北部出现过40m/s以上的寒潮大风。据多年大风过程统计,中国沿海较内陆大风时间长,北方较南方大风时间长,偏北大风比偏南大风持续时间长。寒潮大风对农业生产、渔业生产、航运和军事活动等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的可酿成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寒潮冻害的危害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

带来经济损失。寒潮冻害特指冬季严寒对越冬作物的冻害。寒潮天气过程是高纬地区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南下,使经过之地出现剧烈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当气温下降到0℃(冰点)以下或较长时间持续在0℃以下,就会

引发越冬作物的植株体结冰而丧失一切生理活动,造成植株枯萎或死亡,严重的低温也能引起牲畜患病或冻死,造成严重的农牧业气象灾害,即寒潮冻害。寒潮冻害主要是0℃(冰点)以下的低温造成植物组织冰冻而受害。很多研究成果表明,低温导致细胞组织结冰是植物死亡之原因。

中国处于世界上典型的季风区域,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冬半年,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吹西北风,华中为北风,华南地区是东北风,冬季风带来的天气是严寒和干燥。

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如中国的冬小麦和柑橘生产常因冻害而遭受巨大损失。寒潮冻害不仅取决于寒潮路径和强度,而且与农作物种类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中国受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麦区,冻害发生最多的区域是北方农业农业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北冬麦区因降雪少,秋旱,冷空气活动频繁,山川河谷容易

积聚冷空气,常出现冻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因

丘陵山地多,冷空气南下受山脉阻滞,停留堆积,导致洞庭湖盆地和浙、闽丘陵地区出现的冻害持续时间长、温度低,并常伴有降雪、冻雨天气,部分江河湖泊封冻,使麦类、油菜、蚕豆、豌豆和柑橘类经济林木遭受严重冻害。在西部的荒漠和高寒山区,因很少有越冬作物,因此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大。

在中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占粮食作物面积的20**7月中旬,几乎整年都可发生。

积雪期的长短只反映雪灾可能发生期,而是否形成雪灾还要看积雪深度、密度、牧草高度和畜牧本身状况。据牧区的调查分析,中国牧区雪灾实际发生的主要时段在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主要发生期在11月份和3-4月份,分别占年总次数的50%和40%左右。由于11月份的雪量大,表层积雪可日融夜冻,形成冰壳,牲畜不易破冰雪采食,造成饿灾。3-4月份牲畜膘情最差,部分牧区又处于接羔保育期,此期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一旦发生雪灾,牲畜损失大。此外,雪灾危害的程度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因各种牲畜的生理特性以及抗灾能力

存在较大的差异。

寒潮雪淞的危害

在多数情况下,雨凇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严重的雨凇厚度可达几厘米,能压断树木、电线和电杆,造成供电和通讯中断,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飞行安全。一般在初冬或冬末初春季节,寒潮降温天气产生的云中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会直接冻结成冰,形成雨凇。冬春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线、树枝上被一层晶莹的冰雪包裹或悬挂,这就是雨凇。有人将雨凇等同于冻雨,其实雨凇和冻雨形成的物理机制和结果确实是相同的,但仍有一定区别。冻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而雨凇是冻雨的结果,是一种灾害或景观。

中国雨凇发生最多的地区是贵州,其次是湖南、湖北、河南和江南等省区。北方地区雨凇出现较多的地区是山东、河北、辽东半岛、陕西和甘肃,其中甘肃东南部、陕西关中地区更多一些;而四川、云南、宁夏、山西以及华南沿海很少出现雨凇。

贵州发生雨凇天气日数最多,但每次雨凇持续时间并不长,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和安徽等省出现的天数稍少,但每次雨凇天气持续的时间较长,湖南常德和

湖北钟祥最长一次雨凇天气持续的时间分别达到466小时和443小时,大约20**的11月中旬前后,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雨凇,南方要到12月。但湖北11月中旬就可能出现雨凇,雨凇开始期较早,结束期一般都在3月中旬以后;辽东半岛雨凇结束期在4月初,华东沿海和华

南沿海在1月末至2月初较早地结束。中国多数地区雨凇发生在1-2月,3月较少;但新疆乌鲁木齐、辽宁、河北、山东等地以11月和3月最多,1月和2月反而较少。

中国北方地区雨凇出现之后就地消失的占多数,但也有扩展到南方地区的,有时最终到贵州才消失。南方雨凇的源地主要是贵州,雨凇发生次数约占总数的84%左右,发生在湖南的仅占16%。雨凇消失于贵州的站94%左右,消失在湖南的占6%左右。

雨凇造成灾害的可能性与程度都大大超过雾凇,在高纬度地区,雨凇是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消除雨凇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雨凇出现时,采取人工落冰的措施,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并对树木、电网采取支撑措施;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

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可部分减轻雨凇带来的危害。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定义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由中央气象台2006 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冷空气定义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

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冷空气强度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及其影响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寒潮定义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冷空气定义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

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冷空气强度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 冷空气寒潮成因 冷空气成因:

最新整理寒潮的危害

寒潮的危害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寒潮造成的大面积降雪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具体寒潮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解答。 寒潮大风的危害 寒潮大风是由寒潮天气引起的大风天气。寒潮大风涉及面较广,中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河南北部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均是寒潮大风频发的地区,淮河以南到中国南海中部海域也可以出现寒潮大风。寒潮大风主要是偏北大风,风力通常为5~6级,当冷空气强盛或地面低 压强烈发展时,风力可达7~8级,瞬时风力会更大。 中国寒潮大风地理分布广泛,可遍及全国,年大风频次(日数)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多数地区大风年平均日数在20**大风日数达75~100天及以上,是中国范围最大的大风天气高发区,经常引起雪域高原出现大风灾害,影响牧业生产。第二个是内蒙古北部和新疆西北部,该地区是寒潮入侵的必经之路,尤其内蒙古北部地势平

坦,寒潮大风畅行无阻,大风日数多达50~80天,导 致该地区风沙及风蚀沙化非常严重,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第三个大风高频区是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大风日数在25~50天左右,该地区是东北气旋发展加强的 区域,并且其西部有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东部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大地形的狭管效应增强了风力。该地区春季寒潮大风频繁,常造成春旱,影响春播生产。中国寒潮大风的季节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大多数地区春季大风日数多于冬季和秋季,夏季大风日数最少。 寒潮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取决于风力和大风持续的时间。就全国来看,瞬时出现的最大风速,除了高山和有力的地形外,只有内蒙古北部出现过40m/s以上的寒潮大风。据多年大风过程统计,中国沿海较内陆大风时间长,北方较南方大风时间长,偏北大风比偏南大风持续时间长。寒潮大风对农业生产、渔业生产、航运和军事活动等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的可酿成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寒潮冻害的危害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题:《寒潮》(含答案)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 ——《寒潮》 一、单项选择题: 1、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旱灾 D.涝灾 2、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气象灾害,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 3、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B.它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C.寒潮造成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 D.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 4、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冷锋天气 B.全年皆可出现 C.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D.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 5、关于寒潮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B.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危害最大 C.青藏高原首当其冲,受寒潮危害最大 D.南方远离寒潮源地,不会受到影响 6、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潮是一种无法准确预报的气象灾害 B.只要有冷空气影响,就会爆发寒期 C.我国夏半年最易发生寒潮天气 D.在地面制造烟雾,可减轻寒潮产生的冻害 7、有关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寒潮来源于西伯利亚B.寒潮对西藏、云贵地区影响也很大 C.寒潮只发生在我国冬季 D.寒潮只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 8、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联系下图回答问题: (1)读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时天气变化情况: (2)下列选项中,与寒潮过境有关的是 A.感冒患者数量激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作物生长 D.羽绒服装热销 答案: 1、A 2、D 3、B 4、A 5、A 6、D 7、A 8、(1)寒潮属于冷锋天气过程,寒潮过境时气温剧烈下降,气压升高,出现大风、冻害、雨雪等恶劣天气。(2)ABCD

《寒潮》教案(3)(1)

寒潮 [教学理念] 1、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寒潮的成因和危害为重点:课外查找有关广东省常见的自然灾害— —台风的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危害。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合作学习。 3、用直观化的语言——动画、图片(形)来化解难点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分析寒潮产生的危害,讨论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影响我国的寒潮为案例分析寒潮产生的原因、危害;通过一系列图片、影视材料、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 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与过程] 首先,据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不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有必要先了解“自然灾害及其种类”。为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及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先给出六幅图片,让学生得出它们反映的共同自然事件——自然灾害,然后介绍其种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引入本节主题——寒潮,先展示一幅集动画、声音(点击画面即可)于 一体的景观图,继而打出一则“气象警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这是自然灾害寒潮。 为了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的热情,先链接两段材料:1812年拿破仑和1941年希特勒兵败莫斯科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遇上寒潮)。接着引入寒潮的概念,并从概念中的“入侵”入手,链接到以我国侵入的寒潮路径为例,追溯其形成的原因。其中的几条路径均以动态箭头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旁边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习惯。然后链接到以图示法分析高纬地区为何能成为寒潮形成的源地,最后又链接返回到主页,以文字框的形式依次叙述寒潮的成因。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寒潮天气的成因并复习以前的知识,特补充了“快行冷锋”,并链接 flash动画增强直观性,引导同学们分析快行冷锋的天气。大风、降温是主要表现,雨季、冰冻(链接的几幅图片也是增强感性认识)实际上是由剧烈降温产生的。 为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带来的危害,先链接一段寒潮的影视材料(但并未播出产生的后果),留下一个悬念让同学们去探究,并结合课文前面的“探索”(有关1999年新疆寒潮)讨论寒潮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帮助归纳总结,并以图片形式展示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人们自然会想到发布的标准是什么?所以,我 1

寒潮灾害及防御

寒潮灾害及防御 一、定义: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 二、时空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三、危害:短时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四、我国寒潮灾害 (1)标准: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为寒潮。 (2)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 (3)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4)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 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 入。 (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①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阻挡寒 潮南下,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③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6)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7)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8)带来的后果 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降温——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9)防御措施 提前发布准确寒潮消息或警报,使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 港;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 例题:(2011年山东文综)右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 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 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 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1)题:通过图示寒潮总次数等值线的数值分布 判读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图示“山西 高原”、“太行山脉”等文字信息和区域位置信息综合分析。

寒潮天气的分析及预防方法

论文题目:寒潮天气的分析及预防方法

摘要 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 寒潮是我国重要的灾害性夭气之一,它关系到季节推迟或提前,甚至是反常气候的重要标志。寒潮带来的强降温,大风雪、冻雨等天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业收成、交通运输、电信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寒潮就好象一把无形的刀,但却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寒潮来袭,我们不应该窝在被窝里"冻"起来,应该出去"动"起来! 寒潮是影响我国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最突出的表现是剧烈降温并且伴有偏北大风和气压猛升。 由此可见,分析研究我国的寒潮气候情况,认识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预报,采取正确的对策,尽量减轻寒潮天气造成的灾害,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寒潮定义寒潮影响寒潮预防

Abstract The main causes of natural disasters are natural causes,human act ivities play an induced natural disasters,exacerbated by the role. Cold is one of the major air disaster tender,it is related to del ayed or early season,even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bnormal climate.Col d brings strong cooling,blizzards,freezing rain and other weather dir ectly affect China's agricultural harvest, transportation,telecommuni cations, and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lives.Cold a s if an invisible knife,but with a lot of destruction. Cold wave struck,we should not nest in bed"frozen" it should go o ut and"move"! Cold winter half of the impact of major weather disasters,the mo st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is severe and accompanied by northerly win ds and cool air pressure soaring. Thus, the analysis of the cold climatic conditions,understanding its objective law of development,make the right prediction,take the r ight measures to minimize hazards caused by cold weather,is a very me aningful work. Keyword:Cold definitions,Cold impact,Cold prevention

寒潮

寒潮 一、课程标准要求解读 根据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确定本教学内容要求: a)什么是寒潮?它是怎么样发生? b)寒潮能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采取什么 措施预防寒潮? 从寒潮降温标准上记忆寒潮的概念;在理解我国冬季大气环流的基础上,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从时间和空间上理解寒潮发生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也应辩证地看待寒潮对人类带来的益处。正确认识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为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教材选取寒潮为案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举一反三,使学生学会搜集台风、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他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辩证地评价自然灾害。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寒潮的概念,讨论寒潮的标准,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成因、危害和预防。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减灾、防灾意识,以及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态度;通过对寒潮的“功”与“过”的交流,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树立学生对待自然灾害发生的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减灾防灾措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 在二战期间,希特勒曾狂妄的宣称要在十天内攻下莫斯科,然后对苏联发起了总攻,苏联节节败退,当德军的铁蹄已经逼近了莫斯科近郊,原以为胜利在望,可谁知一觉醒来,气温骤降至零下20—30℃,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冻结的汽油让汽车、坦克和飞机动弹不得,而苏军适应本地气候且穿戴上了保暖棉衣、皮靴护耳冬帽,枪上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剂。最终打破了希特勒战而不败的神话。有人说希特勒是败给了苏联的冬天,根据你的生活经历等有关知识,当时苏联是什么天气呢? 学生回答:寒潮

寒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农业、交通、电力、航空、个人)

寒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农业、交通、电力、航空、个人) 寒潮对农业的影响 寒潮是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因此寒潮侵袭时,天气发生剧烈的变化。但由於季节、地理条件以及寒潮的强度不同,各地天气变化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冬季最突出的是冷锋过境时温度下降,风向剧变,锋后往往有强大的偏北风,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有风沙现象,淮河以北,偶有降雪。冷锋一过天气便转睛朗。冷锋过淮河以后,降水机会增多,尤其当冷锋速度缓慢或在江南静止时,降水时间将会持久。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 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耐寒的生理学温度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如北方春小麦、豆类和油料作物属耐寒作物,可以承受-7~-10℃的低温,萝卜可耐-6℃的低温,白菜可耐-4℃的低温,而玉米、马铃薯只能耐-3~-2℃的低温。而且,各种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阶段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温度降到0℃左右时,就会明显受害。 历史上几乎每次寒潮过程都会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灾害程度会因冷空气入侵范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寒潮过境后,气温骤然下降,降温可持续一天至数天。西北、华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温幅度小,但可以出现冰冻和霜冻现象。如在1955 年1月,由於寒潮连续暴发性的南下,武汉出现了-14.6℃,上海出现了-19.2℃,南宁出现为-2.1℃的极端最低气温,海南岛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其中苏、皖、鄂、湘、赣等省不少地区连续出现10-15天一大雪

和冻雨,导致了交通、电讯受阻,农牧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春秋时节,寒潮天气除大风和降温外,在长江流域以南常有雨雪。有时还会出现雷暴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由寒潮引起的终霜、初霜和霜冻对华北、华中地区农作物的威胁更大,往往造成严重减产。 寒潮防御:寒潮冷锋之前常有一个低气压作为它的向导,所以,当寒潮前锋迫近时,首先刮起的并不是强烈的西北风,而是微弱的南风或西南风。因此,,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天气反常地暖起来并有偏南风,就是寒潮到来的预兆。 我国气象部门能够较为准确预报寒潮,可以提前作好防冻准备工作,这对确保农业丰收有着重要意义。 1、由于冷空气来时风力较大,棚架设施应注意加固,防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做好温湿调控。 2、油菜、绿肥及低洼地段的柑橘园等应注意清沟排渍,防积水结冰加重冻害;叶菜类蔬菜可用稻草覆盖,减轻冰冻危害。 3、蔬菜或花卉大棚加盖草垫、双层薄膜等保温材料,提高棚内温度。 4、家禽家畜等养殖户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家禽养殖棚内还应该增加光照时间,以增加产蛋率;水产养殖池注水调温,并适当减少投饵量。 寒潮对交通的影响 大风对交通影响大风可使火车出轨以至颠覆。我国大风吹翻列车的事,在新疆多处发生。兰新铁路在哈密附近要通过“百里风区”,在天山达坂城一带要通过“三十里风区”。自1961年至1982年,大风吹翻列车达10次之多。每逢大风季节,列车常不能正点运行。大风对民航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寒潮冷空气所到之处,平均风速一般在15m/s以上,阵风25m/s以上,并且持续时间长,大

高中地理 寒潮知识点考点讲解 含答案透析

寒潮 考点解读 寒潮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 1.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中高纬地区的________季节。当________向暖气团方面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2.特点:势力强大的寒潮天气可影响到________区域,来势迅猛,所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________、雨雪、________等现象,有时还带有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天气。 3.我国的寒潮灾害 (1)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_______月至次年_______月。每年_______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2)寒潮活动主要来自_______与_______,通过_______路径南侵到我国境内。 (3)寒潮南下过程中,一方面受东西向山地的阻挡,使山体北侧_______堆积,灾害_______;山体南侧相对 _______,灾害_______。另一方面因_______的差别和_______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的寒潮长驱南下。(4)寒潮灾害在南北方表现不同。北方主要表现为_______、降温、霜冻、_______等,南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雨雪等。 参考答案 1.北半球深秋到初春冷气团 2.低纬度大风霜冻暴风雪沙暴 3.(1)9 5 春秋(2)北方大陆冰雪洋面三条(3)冷空气加剧温暖减弱地理位置地形(4)大风暴风雪降温冻害 要点精析 要点一:寒潮概述 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我国寒潮的定义 国家气象局规定,由于强冷空气的入侵影响,凡是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就称作“寒潮”。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高清课堂主要的气象灾害寒潮】366380 成因 成因:高纬度大陆或冰雪洋面形成冷气团,大规模向低纬(东南)移动。 寒潮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二者的温差越大,寒潮的强度越大。 3.寒潮的影响 ①影响的范围:可影响到低纬度区域。 ②形成的天气: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典型例题】 例题1 (2015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二期末)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据此完成1~2题。 1. 形成诗中描述的景观的天气系统是( )。

寒潮来袭

寒潮来袭 临洮二中高一(20)班地理小组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寒潮。近几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寒潮在我国频繁出现,给我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寒潮还会引起各种疾病,极大的危害了人们的健康,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但是,寒潮也有有益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是寒潮,学会如何预防寒潮的危害,并且利用寒潮的益处为人类服务。 关键字:寒潮冬季路径冷空气关键区 一:什么是寒潮,特点是什么? 1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对于寒潮有历史记载例:唐宋之问《夜渡吴松江怀古》诗:“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宋梅尧臣《江宁李谏议》诗:“寒潮日夕至,不与废兴同。”清黄燮清《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 2寒潮的特点:寒潮的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

降温,低温,能导致农作物霜冻害,冻害和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寒潮的形成及其原因 极涡: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地面为浅薄冷高压,700hPa转为低压环流。极地高压:寒潮全过程中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寒潮冷锋:在寒潮地面高压的前缘都有一条强度较强的冷锋作为寒潮的前锋,它随高度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在高空等压面上对应有很强的锋区,锋区结构上宽下窄在300hPa及以下各等压面上均有明显的冷槽和锋区。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冷空气的源地:①新地岛以西洋面上。②新地岛以东洋面上。③冰岛以南洋面上。 天气过程:中期过程是寒潮爆发前的大的环流背景。包括:a. 倒“Ω”流型b.极涡偏心型c. 大型槽脊东移型。倒Ω流型演变特征,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

寒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寒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寒潮对农业的影响 寒潮是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因此寒潮侵袭时,天气发生剧烈的变化。但由於季节、地理条件以及寒潮的强度不同,各地天气变化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冬季最突出的是冷锋过境时温度下降,风向剧变,锋后往往有强大的偏北风,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有风沙现象,淮河以北,偶有降雪。冷锋一过天气便转睛朗。冷锋过淮河以后,降水机会增多,尤其当冷锋速度缓慢或在江南静止时,降水时间将会持久。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 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耐寒的生理学温度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如北方春小麦、豆类和油料作物属耐寒作物,可以承受-7~-10℃的低温,萝卜可耐-6℃的低温,白菜可耐-4℃的低温,而玉米、马铃薯只能耐-3~-2℃的低温。而且,各种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阶段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温度降到0℃左右时,就会明显受害。 历史上几乎每次寒潮过程都会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灾害程度会因冷空气入侵范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寒潮过境后,气温骤然下降,降温可持续一天至数天。西北、华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温幅度小,但可以出现冰冻和霜冻现象。如在1955 年1月,由於寒潮连续暴发性的南下,武汉出现了-14.6℃,上海出现了-19.2℃,南宁出现为-2.1℃的极端最低气温,海南岛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其中苏、皖、鄂、湘、赣等省不少地区连续出现10-15天一大雪和冻雨,导致了交通、电讯受阻,农牧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春秋时节,寒潮天气除大风和降温外,在长江流域以南常有雨雪。有时还会出现雷暴和冰雹等灾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