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档资料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档资料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档资料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档资料

[1] 。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持续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 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求从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类疾病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和 精力,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醒后不能再入睡; 重则彻夜不眠,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中 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 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现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 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 《黄帝内经》又称“不得

卧”、“目不暝”。失眠症的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创立的

阴阳消长论”、 “营卫循行论”, 认为如因邪客或脏虚致营卫 为不寐。 后世医家又在脏腑藏神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

提出 了“心主神明理论”和“脑主神明理论”。

纵观历代医家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不离以下四个方面: ①情志所伤;②饮食不节;③病后及年迈;④禀赋不足,心虚胆 怯等。病位主要与心、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在此基础 上,刘福友 [2] 认为失眠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失眠

孙玉东 张凤莲

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 262100

之气不循常度, 阳盛不得入于阴或阴虚不能纳阳,

则阴阳失交而

多由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魂不入肝,阳不入阴所导致;而气结不舒,郁久化热,火扰心神,心神不宁是发生或加重失眠的重要因素;气滞日久,血运不畅,瘀血阻滞;气血不能上奉养心而心神失养,致睡眠愈发加重。王翘楚[3] 认为当前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因素为主,

故提出虽五脏功能失调皆能导致不寐但临床辨治应以肝为主。

2基本方加减

近年来,一些学者以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如黎凯教授[5] 以安神益眠汤治疗失眠,安神益眠汤基本方:柴胡15g,郁金15g,党参25g,白术20g,山药20g,柏子仁

25g,酸枣仁30g,山茱萸15g,远志20g,茯神20g,百合25g,

生龙牡各40g,珍珠母40g,琥珀粉15g (另),桃仁lOg。姚

景明等以赭石龙牡汤治疗失眠,基本方:生赭石30g,生龙牡各

30g,白芍12g,菊花10g,炒枣仁15g,当归10g,远志10g,

山茱萸10g,茯神10g,朱砂0.5g,(冲服)水煎服。兼见心血不足者加阿胶,柏子仁;兼见心脾两虚者加人参,黄芪,自术;肾阴不足明显者加女贞子,龟版胶。谈平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失眠60例,基本方:桂枝6 g、炙甘草12 g、牡蛎30 g、龙骨30 g、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有效率为90% 姚杰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虚证不寐7 2 例,基本方: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生姜、大枣、生甘草、当归、炒酸枣仁、夜交藤、琥珀、远志。心脾两虚者加生黄芪、白芍、茯苓、山药、

薏苡仁等;阴虚火旺者加生地黄、龟板、知母、磁石等;心肾不交者加柏子仁、生地黄、玄参、五味子等;心胆气虚者加石菖蒲、茯神、党参等。有效率为90%。

3针刺和耳穴疗法

3.1 针刺治疗

刘晓娟以健脑安神针刺法为主治疗失眠症78 例,主穴取神

庭、百会、四神聪,配穴取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均采用

平补平泻手法,针感以酸麻胀为度,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

行针1 次。总有效率为89.7%。史玲等以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失

眠症40例,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左右交替取穴。

总有效率为95%。任斌用电针治疗失眠76 例,第1 组: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第2 组:阴郄、大棱、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2 组穴位交替使用,总有效率为94.7%。傅晓蓉用针刺相

应的脏腑经络之原穴、背俞穴治疗不寐症3 2 例。取内关、神门、三阴交,安眠穴为基础方。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太溪;胃不和则不眠者加胃俞、脾俞、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肝俞、太冲;心虚胆怯者,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除肝火上扰用泻法外,其余多用平补平泻法及补法,痊愈1 8 例,好转12 例。

李晓艳用头针治疗失眠35 例取穴:神庭、四神聪、头临泣。总有效率为94.29%。

3.2 耳穴治疗

卫彦等观察了耳穴贴压法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

将 72 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取穴:主穴:内分泌、

神门、心、皮质下、缘中、交感。配穴(辨证加减):① 两虚:脾、小肠;②心肾不交:肝、肾;③ 心虚胆怯:肝、胆;

④痰火扰心:脾、大肠;⑤肝郁气滞:肝、三焦。对照组:舒 乐安定Img ,每晚睡前口服,连续服用 28天。结果治疗组总有

效率优于对照组 .

良反应少,具有很多的优势,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应用。但是,目前的中医治疗失眠症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多数报 道仅限于经验总结,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盲法研究,在科研 设计上欠严谨; 临床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 目前相关 的动物实验及药理研究开展的较少,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理研究 尚不深入。 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基础实验研究, 多开展 一些高质量的随机、 对照、盲法临床研究, 尽早研制出疗效确切、 使用简单的新剂型,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失眠的疗效。 心脾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失眠症有着丰富的经验,疗效肯定,不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doc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内容,具体内容: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百合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 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酸枣仁 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合欢皮 合欢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适合有郁闷不乐、烦躁不安、健忘等情志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柏子仁 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

血不养心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珍珠母 珍珠母是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其性寒、味咸,可入肝经、心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适合有头目眩晕、耳鸣心悸、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灵芝 灵芝,有益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心气虚或气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国药植图鉴》记载,灵芝"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现代研究证实:灵芝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及耗糖量,增强心肌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能降血脂、调节血压;有良好的安神定志作用,所以对长期失眠有明显的临床改善疗效。 治疗失眠的五款药膳 桑椹大枣汤 桑椹15g,大枣50g煮汤吃。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珍珠汤圆 珍珠粉0.3g,枣泥50g拌匀,加糖适量,包入糯米粉中做成汤圆20个,每次10个。经常吃可缓解精神紧张,有助于改善失眠。 五味鸽蛋 五味子50g煎汁、鸽蛋30枚,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然后浸泡在汁中2天。每次吃鸽蛋3枚,食前煮沸一下。一日1~2次,连服2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是因为躯体、生理、心理、药物性、人为性、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5-羟色胺分泌不足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睡眠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发生了紊乱,表现为人睡困难,或者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中医将本病归为“不寐”、“不得眠”等范畴。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对于该病有多种分型,并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取得良好疗效。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通过总结中医治疗病案,笔者发现中医学对于不寐的病机,主要归结于阳盛阴衰,阴阳不交。《类证治裁?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刘彦廷等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认为失眠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阳明和少阳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病,且失眠的兼夹证较多。张其慧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与肝脾失调有关,肝主疏泄,主藏血、藏魂;脾主统血,藏意、主思;心主血、藏神。若肝血不足或肝失调达,即可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失眠。脾运失常;一

方面不能运化气血,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营血亏虚,另一方面运化水湿失常,酿生痰饮,积而生热,痰热扰心而导致失眠的发生。徐云生认为,病因有七情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但以情志内伤最为多见,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贾斌认为,失眠的病因主要有内伤、外邪两端。内伤主要是七情太过或不及,进而导致脏腑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血不调、阴阳失交而致失眠;外邪主要是风、寒、火、热等邪气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壅塞,进而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致营卫不和而致失眠。吕慰秋认为,失眠的发病主脏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神明。心受外邪侵袭,脏腑、经络机能紊乱,气血阴阳相对失衡,是失眠产生的重要原因。陈己明等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本病的病机之一。 辨证分型 失眠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可致多个脏器受累,故临床辨证分型也较为多样。高虹等将失眠分为脾胃失调、筋肉疲劳、肾阴虚3型;裘昌林按邪正虚实辨证将本病分为9型,其中实证分为心火亢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热扰心型、食积胃气不和型、肝胆湿热型,虚证分为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虚实夹杂者为心肾不交型、阴虚火旺型。孙巧云等一。将失眠分为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血脉瘀阻、心胆气虚、阴虚火旺、心脾两虚6型。徐厚平。将亚健康失眠分为肝郁化火型、痰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在中医里叫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失眠症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有眠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还有虽睡却多梦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失眠症亦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同时出现。 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黄帝问歧伯为什么有人不得卧,歧伯解释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黄帝内经·灵枢》中黄帝又就不得卧先后请教伯高和歧伯。伯高认为,阴虚者不得卧,治宜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和虚实,勾通阴阳,再服半夏汤一剂,便能安然入睡了。歧伯则认为不得卧是由于阳气盛,阴气虚,见地与伯高相近。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对失眠症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今人与古人相比,受失眠症伤害的更普遍,更广泛,也更严重。 按说,“三十年前睡不醒”。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生活的节奏是如此缓慢,当人们把爷辈的成功经验一成不变地传给孙辈的时候,如若孙辈效而行之,成功率仍然是很高的。与之相反,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严酷而惨痛的事

实,告诫自己的孩子:“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更何况孔夫子也说“三十而立”既然孔圣人到了三十岁才走向自立,那么三十岁以前依赖父母,听从父母就行了,自己无须操心,自然也就睡不醒了。 而今的青年人就不行了。因为从他能看能说开始,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信息不是来自他的父母,他自小就必须自立去判断选择。现实的生活是,那些自小依赖性很强的孩子最容易受到生活的伤害。据我临床发现,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大中学生中受失眠症伤害也是非常普通,非常广泛,非常严重的。 导致失眠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二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失眠症多为情绪所困,具体说,入睡困难是由于焦虑所致,醒后不能再眠是因抑郁所伤。至于生理方面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你很难用现代医学检测的方法及设备把它查出来,也很难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把它描述清楚。这里,只能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及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即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症。中医辨证论治,又有虚证、实证之分。而青年人的失眠症大多属于虚证。 失眠症治疗的方法不少。这里,我向你介绍几种简便易行而又经临床反复验证是卓有成效的方法。

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

2011 V ol.32 No.4 193 ·综 述·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夜间睡眠障碍,作为一种原发或继发状态,它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失眠可导致患者日间功能缺陷,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2]。通常而言,睡眠-觉醒被描述成两个主要传输模式间的平衡状态:激活(主要受谷氨酸调节)和抑制[主要受γ-氨基丁酸(GABA )调节][3]。目前,促睡眠药物依然是失眠症治疗的主要方案,主要以GABA 、5-羟色胺(5-HT )和组胺等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为靶点调节上述平衡状态。近年来,大量以非传统作用靶点为目标的新型药物进入研究甚至临床使用,给失眠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 陆 峥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上海 200065) 摘要: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促睡眠药物是失眠症治疗的主要方案。近年来,大量以非传统作用靶点为目标的新型药物进入研究或临床使用,给失眠症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本文综述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关键词:失眠症;诊断;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338.63;R9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188(2011)04-0193-07 收稿日期:2010-09-06;修回日期:2011-02-11 作者简介:陆 峥,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焦虑障碍及心境障碍的基础与临床。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omnia in the diagnosis and drug therapy LU Zhe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5,China ) Abstract: Insomnia is the most common sleep disorder. Sleep-promoting drugs are a maj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recent years, as a large number of new drugs with non-traditional targets are used in clinic and trial, som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have been brought.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omnia in the diagnosis and drug therapy. Key words: insomnia; diagnosis; drug therapy 1 分类和诊断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2)[4]、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IV-TR )[5]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6]是目前国际上诊断失眠症的主要参考依据。ICSD-2对失眠症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细致的分类,共包括10个亚型:适应性失眠、心因性失眠、异相失眠、特发性失眠、睡眠卫生不良、精神障碍导致的失眠、药物或物质导致的失眠、医源性失眠、未分类失眠和生理性失眠。而DSM -IV-TR 中将原发性失眠症从其他睡眠障碍中(例如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单独列出,并需排除精神障碍以及药物或物质引起的失眠。DSM-V 睡眠障碍分类咨询委员会建议用单一的诊断来代替目前DSM 中关于药源性失眠和精神障碍相关失眠,以消除由于使用这些条目而误以为其他因素与失眠之间存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专题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很多患者使用镇静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和成瘾性。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独特的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治疗,现将有关中医疗法在失眠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标签:失眠症;中医药;作用机制;综述 [文献标识码]A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近10年来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不但可以预防发作、控制或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但中医药的滥用也日益明显,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人一生当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它是人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之一,缺乏好的睡眠质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有35%以上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必须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认为,失眠症的产生主要与患者的心、肝、脾、肾等器官有关,下文主要对失眠症的治疗现状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治疗失眠症提供几点科学的建议。 1.失眠症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患者在失眠之后,由于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躺在床上不可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一些患者误以为数绵羊、数数字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因此强制性数数,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失眠程度的加深。此外,一些患者在失眠的时候,以为安眠药能够缓解失眠症状,并长期大量地服用安定药物,容易导致上瘾症状,在停药之后因为药瘾的出现而变得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患上失眠症状的同时患上焦虑或抑郁症状,这说明失眠和焦虑等精神状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为主。 2.中医对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 从临床研究可知,在治疗失眠症上应用中医具有良好疗效,研究其作用机制非常有必要。事实上,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对中枢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面临失眠的困扰。失眠不仅仅影响人们的休息质量和日常的生活工作,还增加了其他疾病产生 的可能。在失眠治疗上西医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主,见效快,但是往往会伴随 较大的副作用。因此,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从中医角度对失眠的治疗开展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这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 期为临床失眠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主要是指患者不容易入睡,或者时睡时醒,甚至出现彻夜难眠的现象,导致患者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深度严重不足[1]。因为失眠患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进而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临床上西医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 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较大,如果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容易导致神经系统 受损[3]。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尝试从中医角度对失眠进行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理论 和临床实践研究工作,本文将其综述如下。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属于“目不瞑”和“不寐”的范畴,《黄帝内经》中认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后来张仲景、李中梓 以及戴元礼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对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阐述。近代以及现 代医学家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目前主流的病学观点认 为失眠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是指自 身的体质、情绪以及遗传因素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和流行疾病等[4]。 袁拯忠研究发现失眠患者最主要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以及心胆气虚证,其中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约占总 数的60%。李奕祺等人选取149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 示其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气虚、阴虚、痰湿和血虚[5]。 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2.1 肝火扰心型 肝火扰心型失眠应以疏肝泻火和镇心安神为主。在中医理论中肝火的产生 往往跟患者的情绪有关,而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Mauss等通过 对失眠患者的情绪进行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袁 运硕等对56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90%。邓树峰等选取60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取腹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2.2 痰热扰心型 痰热扰心型失眠应该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马锋对观察组痰热扰心 型失眠患者采用情志干预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痰热扰心型失 眠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陈丹姗等对61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针灸放血疗法配合针刺进行治疗,选 取患者耳尖穴进行放血,选取患者神门、丰隆、百会、安眠、中脘、内关以及内 庭穴进行针刺,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7]。 2.3 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失眠应该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荆红存等对观察组痰热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治失眠的中药方一: 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黄、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主治肝气不舒、心神失养所致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二: 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三: 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四: 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五: 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六: 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 失眠吃的食物1、蜂蜜 蜂蜜健脾养胃,同时能够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建议女性朋友在热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一整夜让你睡得又香又沉哦。 2、热牛奶 我们常说夜晚临睡前喝一杯热的牛奶能够有助于睡眠,事实上,的确如此,牛奶中含有一些能够帮助人的神经镇静的某种氨基酸和钙质成分,能够帮助女性朋友尽快入睡。因此,临睡前来一杯热的牛奶是很有必要的。 3、黑芝麻 黑色诸肾,肾好了自然不影响休息。建议有失眠困扰的女性朋友们每天喝一杯黑芝麻糊,长期坚持不仅能够帮助保护肾脏,而且还能够睡得安稳哦! 4、香蕉 香蕉中含有可以令肌肉变得松弛的镁元素,它能够平复人的

失眠症治疗的最新进展_周兰

作者简介:周兰,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邮编410081。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其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频繁觉醒、醒后不易再入睡、多梦或早醒、睡眠时间减少等。失眠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功能,甚至会对某些特殊职业的安全造成影响。本文主要对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作一概述。 1.失眠的主要相关因素 美国研究学者将失眠原因归纳为身体的 (Physical)、生理的(Physiologic)、心理的(Psycholog-ic)、精神医学的(Psychiatric)和药理的(Pharmaco- logic)五个方面。身体的指身体疾患引起的疼痛、发热、皮肤瘙痒、心血管疾病等;生理的指生理节律改变诸如倒班制工作;心理的指应激反应、重度的疾病、大的生活事件;精神医学的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药理的是指咖啡因、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枢神经兴奋剂等。除了上述五个方面之外,还有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2.失眠的治疗 失眠的治疗首要是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如,心理紧张、有效治疗各种神经精神及内科疾病、调整生理节律等,较理想是综合采用多方面的治疗。 2.1药物治疗 在五大类治疗失眠的药物中应用最广的是苯二氮类药物,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于产生依赖, 引起反跳性。失眠,目前主张短期、间断使用、并逐渐减量。佐匹克隆为第三代催眠药物中的代表,具有良好催眠效果,不良反应少,可用于无法耐受 BZD类催眠药物残余作用的病人,非苯二氮类新药扎来普隆(美国FDA1999年8月13日批准上市) 治疗成年人及老年人失眠有效,缩短入睡时间,既可在睡前服用,也可在夜间难眠时服用,保证至少4小时的睡眠休息,但亦有头痛、嗜睡、眩晕、弱成瘾性等不良反应。近年来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用于人体试验治疗的报道更为普遍,用于调 节睡眠、治疗时差反常和倒班身体不适,均发现褪黑素对机体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Rodenbeck等 认为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从根本上不依赖于睡眠调节,但它代表慢性睡眠障碍的一种神经内分泌特征。 2.2非药物治疗 目前对失眠的治疗,主要停留在人工合成的镇静、催眠药阶段,对于这些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戒断性反应,因而寻求非药物治疗失眠,已成为国内外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需要。非药物治疗方法根据睡眠学理论,能整合调节整体的生理功能,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整合功能的平衡,值得学界重视, 失眠症治疗的最新进展 摘要:失眠是睡眠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入睡后易惊醒、醒后不易再入 睡等。本文主要探讨了失眠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约束,光疗法,认知治疗,松弛疗法和行为治疗。 关键词:失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周兰 116

失眠症的合理用药及其治疗方案分析

失眠症的合理用药及其治疗方案分析

失眠症的起因、合理用药及其治疗方案分析 杜江旷石 (湖南省株洲市三医院,株洲41200) 【摘要】失眠症是现代社会强压力下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绝大一部分已经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失眠症一定要对因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从而更健康美好的生活。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怎样合理的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并合并其他辅助药物使用,在此同时加以心理辅导,穴位按摩等,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来解决失眠者的烦恼,让他们能有一个美妙的睡眠。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合理用药;镇静催眠药;心理治疗Causes of insomnia, rational drug and treatment program analysis Du Jiang Kuang Shi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zhuzhou 412000) [Abstract] insomnia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 of modern social strong pressure, part of the majority has affected the health and normal life of mankind. Insomnia must due to treatment; comprehensive therapy; drug 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into, so as to solve insomnia problems fundamentally, thus more healthy and wonderful life.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use of sedative hypnotic drugs how reasonable and combined with other auxiliary drug use, at the same time to counseling,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treatment options and develop a reasonable to solve insomnia troubles, so that they can have a good sleep.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档资料

[1] 。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持续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 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求从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类疾病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和 精力,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醒后不能再入睡; 重则彻夜不眠,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中 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 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现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 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 《黄帝内经》又称“不得 卧”、“目不暝”。失眠症的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创立的 阴阳消长论”、 “营卫循行论”, 认为如因邪客或脏虚致营卫 为不寐。 后世医家又在脏腑藏神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 提出 了“心主神明理论”和“脑主神明理论”。 纵观历代医家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不离以下四个方面: ①情志所伤;②饮食不节;③病后及年迈;④禀赋不足,心虚胆 怯等。病位主要与心、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在此基础 上,刘福友 [2] 认为失眠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失眠 孙玉东 张凤莲 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 262100 之气不循常度, 阳盛不得入于阴或阴虚不能纳阳, 则阴阳失交而

多由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魂不入肝,阳不入阴所导致;而气结不舒,郁久化热,火扰心神,心神不宁是发生或加重失眠的重要因素;气滞日久,血运不畅,瘀血阻滞;气血不能上奉养心而心神失养,致睡眠愈发加重。王翘楚[3] 认为当前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因素为主, 故提出虽五脏功能失调皆能导致不寐但临床辨治应以肝为主。 2基本方加减 近年来,一些学者以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如黎凯教授[5] 以安神益眠汤治疗失眠,安神益眠汤基本方:柴胡15g,郁金15g,党参25g,白术20g,山药20g,柏子仁 25g,酸枣仁30g,山茱萸15g,远志20g,茯神20g,百合25g, 生龙牡各40g,珍珠母40g,琥珀粉15g (另),桃仁lOg。姚 景明等以赭石龙牡汤治疗失眠,基本方:生赭石30g,生龙牡各 30g,白芍12g,菊花10g,炒枣仁15g,当归10g,远志10g, 山茱萸10g,茯神10g,朱砂0.5g,(冲服)水煎服。兼见心血不足者加阿胶,柏子仁;兼见心脾两虚者加人参,黄芪,自术;肾阴不足明显者加女贞子,龟版胶。谈平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失眠60例,基本方:桂枝6 g、炙甘草12 g、牡蛎30 g、龙骨30 g、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有效率为90% 姚杰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虚证不寐7 2 例,基本方: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生姜、大枣、生甘草、当归、炒酸枣仁、夜交藤、琥珀、远志。心脾两虚者加生黄芪、白芍、茯苓、山药、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7 -138-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A review on treating insomnia in TCM 陈懿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7-0138-0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家庭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睡眠质量。失眠往往是亚健康状态的开始,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精力不充沛,情绪沮丧、焦躁,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失眠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因为其相对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小,故成为大多数失眠患者的首要选择。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失眠;中医药;研究进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economic social,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life, people’s life and work have changed a lot. Life, family and work pressure is increasing, more and more influenced on people’s sleep quality . Insomnia is the beginning of sub-health status, and easy to cause immune dysfunction and body function decline, results in exhausti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fluences work, learning and life quality;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pained by people. TCM medicine on insomnia is showing its great advantages. Because side effects are few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TCM medicine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most insomniacs.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methods and prescription to treat insomnia in the past 5 years. 【Keywords】Insomnia; TCM; Overview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7.070 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整夜不眠,并反复数年不愈,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本病有虚有实,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1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失眠在中医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寐”等。 1.2 病因病机 失眠的总病机为“阳不入阴”。《灵枢?大惑论》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为“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医宗必读》里李中梓详细归纳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治疗方案,他认为失眠大致可以分为气虚、阴虚、痰滞、水停和胃不和。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从古至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见解。李夏林[1]认为,失眠症病机主要是由于心、胆、脾、肾脏器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气血失和所致。对于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张氏[2]认为围绝经期妇女肾精不足,冲任二脉也随之损伤,同时在多种外因的作用下,极易导致肾阴阳的失调。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热扰心神,神明不安,出现心肾不交而导致失眠。赵志芳等[3]认为不寐主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常、情志失常、年老体弱、久病耗损、禀赋不足等因素,导致阴血不足,不能摄纳阳气,阳气外溢或因外邪扰乱,阳盛不能入阴,导致阴阳失调。王翘楚[4]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多与肝有关,从肝论失眠症。临床中上述病机因素往往相互交叉,互为因果,相互联系。 2中医对失眠的治疗 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手段,以其简便、高效、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症。临床经验证明,该疗法对改善失眠症的各种常见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疗效。现将近年中药治疗介绍如下。 2.1 中药汤剂治疗 吕氏[5]以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失眠60例,方用制半夏30g,秫米30g,五味子15g,酸枣仁20g,远志12g,甘草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失眠,往往令人很头疼,导致人们白天工作效率降低,情绪暴躁,容颜憔悴。现在给出治疗失眠的12种妙方。1、一杯酸奶,一个香蕉,每晚睡前食用。此方对半夜不能入睡的患者尤为有效,饮用后可使患者血糖升高,快速入睡。 2、啤酒半瓶,每晚睡前半小时饮,连饮数周,可着枕即睡,通宵熟睡。 3、牛奶煮蛋黄,可治“虚烦不眠”之症,效果良好。 4、小米100克,加水煮成粥,加白糖适量调服,睡前半小时进食1小碗,能使人迅速发困、安眠入睡。 5、大枣、大米两味同煮粥食用,每晚适量食用,催眠作用很好。 6、龙眼:龙眼(桂圆)是南方一种佳果。《日用本草》述其能“益智宁心”、《滇南本草》载其可“养血安神”。现代科学分析,龙眼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酒石酸等。果肉鲜吃、浸酒饮或干品煎服,能补血安神。著

名的中成药“归脾丸”专治神经衰弱失眠病,就是以龙眼肉为主药的。 7、莲子:是莲花的果实。《神农本草》载它“主补中养神”,《中药大辞典》说它“治夜寐多梦”。据分析,莲子含淀粉、柿子糖、蛋白质、钙、磷等,晚餐吃莲子粥,或睡前食碗莲子汤,能使人安然入睡。 8、百合:百合鳞茎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治夜寐不宁,可用百合一两煎水,调蜂蜜于睡前服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温肺止咳”。 9、荔枝:荔枝味甘甜微酸,性温和。《本草纲目》称它能“通神、益智”,可用来养血、生津液。荔枝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B、A以及柠檬酸、叶酸、苹果酸和游离氨基酸,是思虑过度、健忘失眠者不可多得的“安神益寿”果品,以鲜食为佳。 10、核桃:又名胡桃。宋代《开宝本草》说“食之令人肥健,温脾润肠,治虚寒咳嗽,腰部肿痛”。核桃营养价值很高,500克核桃仁的营养可以和2500 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相媲美。其中脂肪钙、磷含量在果品中均名列前茅。每晚睡前吃

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

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 失眠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长期、严重的失眠不仅给患者身体、人际关系、生活和工作等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恶性事故发生。据报告:在中国,有45.4%被调查者在过去的1个月中,有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及社会功能,影响生命质量,失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子。 1.定义(标准):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可孤立存在或者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可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 2.分类(标准)及历史沿革 2.1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失眠症分为慢性失眠症(病程超过3个月)、短期失眠症(病程在1~3个月内)及其他类型的失眠症。其他类型的失眠症仅在患者不能满足慢性和(或)短期失眠症的情况下做出诊断,需慎重诊断。与慢性失眠症相比,短期失眠症的诊断不要求病程≥3个月以及频度≥3次/周。 2.2历史沿革: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精神类疾病(焦虑、抑郁症等)与失眠三者互为因果,原有的原发与继发性失眠的诊断是不严谨的。因此,对失眠障碍

的诊断不再进行原发、继发的分类,失眠障碍能单独诊断,也可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3.流行病学 3.1危险因素:(1)年龄:为失眠的显著危险因素。慢性失眠症的现患率从儿童的 4.0%、青年人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2)性别:女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该比率在45岁人群中甚至增至1.7倍;对儿童(12岁)的调查并未发现失眠存在女性易患性。(3)既往史:曾经存在失眠发作的人群的再次发病率是其他普通人群的 5.4倍。(4)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普通人群的新发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3倍;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显示失眠的遗传度在30%-60%。(5)应激及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不仅是新发失眠的危险因素,也是失眠得以慢性化的维持因素。(6)个性特征:失眠患者往往具有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神经质、内化性、焦虑特性及完美主义。(7)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福特应激失眠反应测试(FIRST)量表可用来评估在9种常见的状态下出现失眠的可能性,得分高人群的失眠新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3.3倍。(8)精神障碍: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均报告有失眠症状,而50%的失眠患者同时患有1种或1种以上精神障碍。(9)躯体疾病:慢性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报告有失眠症状,而失眠人群罹患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失眠人群。 3.2失眠症的现患率: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6个城

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 失眠是以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常与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相伴随。目前睡眠质量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按照美国精神科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和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标准,大多数专家认同原发性失眠应该涵盖内因性失眠、主观感觉性失眠和儿童期失眠。可是,上述分类标准均为排除性诊断标准,要诊断为原发性失眠症需要排除其他睡眠障碍和疾病后才能作出诊断。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本病有虚有实,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笔者就近几年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综述如下。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体质学说与失眠的关系 《内经》中记载了多种体质分类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载:“先立五形金水木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体外部形态、禀性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特征,将人分为二十五种体质类型。《灵枢·通天论》篇按阴阳的多少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之人等5种不同的体质类型。近年来,分类方法亦是种类繁多,包括四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等,王琦的九分法将体质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 就像体质因素决定着人体对病邪的易感性各异一样,不同体质的人对失眠的易感性也有所不同。同是患失眠的病人,因体质不同而证型各异。具有阴阳平和质特征的人,不易为邪气所伤而发病,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以患失眠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患病也容易治愈。阴虚质的人素体阴液亏虚,若劳心思虑过度或久病损及真阴则易导致阴亏于下,阴不纳阳,阴阳失交之失眠症。精神刺激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吴谦《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说:“凡此九气(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丛生之病,壮者得之气行而愈;弱者得之气着为病也。”说明对某些情感刺激,机体发病与否,不仅与刺激种类及其量、质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机体体质有关。 1.2 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 医学对失眠的认识,往往着眼于睡眠行为的改变,强调“安神”治瘵,却忽视了失眠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异常。失眠症患者多存在着睡眠质量主观评估障碍。多数是怕失眠的心理,以往对失眠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催眠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和宿醉作用影响疗效和依从性。在失眠患者中,往往存在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患者过度地担心能否入睡和夸大失眠的后果,引起生理和心理的觉醒,使失眠问题更加严重[5]。 还有不少自称失眠的人,往往不能正确看待梦,总认为梦对人体有害,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做梦

六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秘方

一、邹云翔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1、方名: 清热安眠汤 药物: 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 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 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 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 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二、魏善初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2、方名: 清镇汤 药物: 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

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 失眠症。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三、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验方 3、心脾两虚: 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 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4、浊阻滞: 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5、肝气郁结: 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 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

治疗失眠的八个小偏方

失眠者的食疗方法之一 酸枣仁粥能治失眠症,味美,方便,无任何副作用。方法:将炒酸枣仁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粳米1-2两洗净后放入药液中煮粥,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服用。酸枣仁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并含有甾醇,三皂萜化合物,维生素C,还含有白桦脂肪、白桦脂酸、酸枣甙等,有镇痛,降低血压和调压和调节神经等作用,一般7-10天为一疗程,须服用3-5疗程。 失眠者的食疗方法之二 龙眼冰糖茶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龙眼肉。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不要小看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食物,它们却能带给你优质的睡眠 1.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2.取桂圆肉、酸枣仁各10克,芡实15克,煮汤,睡前服之;

3.取芝麻油50克,面粉100克,加水半碗调和,入锅内煮熟,每晨空腹服之; 4.取小麦片30克,黑小豆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七枚同煮,当晚餐吃; 5.取炒熟葵瓜子30克,每晚睡前嗑服; 6.取猪心1只,柏子仁15克。猪心剖开洗净,塞入柏子仁,隔水蒸至烂熟,当点心吃; 7.取桂圆肉120克,60度白酒一斤浸之,封口摇匀,半月后服用,日服3次,每次两匙; 8.取250克乌龟一只,去甲及内脏,洗净切块,加水煮沸,添进百合30克,大枣30克,再煮至红枣酥软,龟肉烂熟,酌加冰糖调味,吃肉喝汤,一天吃完,经常食用,效果良好; 9.取热牛奶一杯,睡前服之。 10.枣仁和灯心草泡茶可以治失眠。 11.花生叶250克放到锅里,水要没过它,上火煎,水开后微火再煎十分钟,然后将煎得的水倒入六个小茶杯中,每天早晚各服一杯,连服三日,失眠症状就治愈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