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18世纪开始的那场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因那场革命而产生的工业化道路却在20世纪走到了尽头。2002年世界首脑会议终于达成共识:经济、社会、环境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可持续发展。中国已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战略。中央近年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美国的莱思特·布朗先生说:“由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至今为止走过的所有

发展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这个发明了造纸术与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西方发展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中国若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光辉的楷模,为人仰慕效法;中国若失败了,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因此,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没有一个中国人希望失败。

一、可持续发展呼唤战略环评

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主流认识也是将单纯的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导致环境危机在80年代全面爆发。既制约了经济增长,也影响了人体健康、社会公平、政治稳定与文明延续。为此,西方的环保思想便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

制”过渡到第三阶段,即“源头防治”。这一痛苦的认识过程,是发展观升华的过程,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的过程,是解决环境问题整体战略提出的过程。所谓战略环评,即是“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即是对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和科学评价,即是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其他补救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战略环评制度产生于美国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该法案提出“在对人类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中,均应由负责官员提供关于该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说明”。70年代中期,欧美其他国家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战略层次。80年代末,战略环评开始被全世界广泛接受,作用于战略实施全过程(政策-计划-规划-项目),新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逐渐形成。如今,美国政府已经编制了好几百部“战略环境影响报告”。加拿大《关于政策和计划建议的环境评价程序》规定所有联邦政策和计划,都必须经过战略环评。英国、荷兰、丹麦、瑞典等许多国家也都建立了战略环评系统。1993年,欧盟发布文件规定,今后凡有可能造成显着环境影响的开发活动或新的立法议案必须经过战略环评。在亚洲,韩国环评法要求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制定实施各种政策与计划时必须进行战略环评。日本出台了一整套“计划环境评价体系”,专门用于区域开发计划中的战略环评。以上国家的实践表明,战略环评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抽象概念落实到实际、具体方案的桥梁,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正处于十年文革,认为当时西方发生的环境公害,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着不可调和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由于消灭了私有制,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所以不可能导致环境公害的发生。但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模仿着苏联与欧美传统工业发展的模式,如今,模仿这一高耗能高污染模式所带来的恶果,正在中国重

现。中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面临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对人类生存环境已构成重大威胁。以往的教训证明,如果决策部门在提出政策和规划时能更多考虑环境影响,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仅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如果不从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的源头去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我们将永远陷于防不胜防、治不胜治的恶性循环,并将在未来付出更大的政治成本与经济代价。

缺少环境考虑的规划与决策必带来深刻的教训。由于我国在过去制定重大经济政策时很少考虑可能将产生的环境后果,以致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至今遗患无穷。例如现有的大都市由于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环线路网带给城市交通、市民居住、环境安全的负面影响,如今已造成了大都市交通长期拥堵不堪,城市布局像“摊大饼”一样地无限扩张,加剧了城区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再如中西部省区在做能源、电力、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发展这些重污染行业必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尖锐矛盾,尤其是区域内有限的淡水资源根本无法支撑如此规模的开发活动,现已造成了几代人都难以恢复的生态问题。总之,我们当年大大小小的规划和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致使我国的经济增长仍是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增长。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第二大石油和电力消费国。能源、原材料产量的增幅已远远高于同期GDP增幅。中国原油消耗量占世界消耗量的%、原煤占31%、铁矿石占30%、氧化铝占25%,而创造的GDP仅是世界的4%。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中国占一半。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人均石油占有量仅是世界%,天然气是%,铁矿石是9%,铜矿是5%,铝土矿是2%,因此,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铁矿石是57%,铜是70%,铝是80%。面对如此巨大压力,中国的资源环境无法承载,世界的资源恐怕也难以支撑。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从决策入手,从宏观角度出发,根据我国现有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出适合我国长时期发展的各项政策。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于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凡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包括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从制度体系上看,我们原来只注重对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但建设项目只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所以建设项目环评也只能补救小范围的环境损害,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也不能指导政策或规划的发展方向,更不能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宏观影响、间接影响、二次影响、累积影响。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确定了战略环评的地位。该法明确要求对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开发规划和10类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是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大完善。

历史的教训不能重复,已伤痕累累的生态环境再也经不起破坏与摧残。为了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真正构建和谐社会,为了真正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战略环评必须得以重视,战略环评的理论与技术必须加以研究,战略环评的制度必须付诸实践。

二、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

什么是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环评分为法规、政策、规划环评,由于我国环评法中只规定了规划环评,因此只能将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

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点,推进规划环评就是推进战略环评。规划环评评价的对象是在政策法规制定之后,项目实施之前,对有关规划的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相比项目环评,规划环评真正开始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有了规划环评这项法律制度,就可以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就可以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对区域、流域、海域的重大开发活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以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战略环境评价的评价对象当然也就不再是狭义的水、气、声、渣,而是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更为广义的大环境。战略制定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人们经济行为(生产与消费)的调整,就是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既然所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所产生的经济行为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那么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这种影响作出科学的评价。从理论上讲,政策战略环评应先行之,区域与行业的规划环评次之,而建设项目的环评则再次之。因为政策战略环评是真正意义上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人类大规模开发活动进行预先评价,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依据。但就中国现有国情而言,战略环评的切入点只能在规划环评。规划环评已经比建设项目环评定位更高,范围更广。规划环评的主要作用在于:

一是规划环评注重分析规划中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根据环境资源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支撑能力提出相应措施。环境战略资源有5个,即能源资源、淡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中国这5大资源没一样不缺。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大约是美国的1/10,加拿大的1/30;人均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京津塘地区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6。如此有限资源再遭受污染和破坏,那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一

句空话。因此必须通过规划环评来综合分析环境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设定开发强度的限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二是规划环评最提倡开发活动全过程中的循环经济理念。传统的生产力布局注重资源条件、市场条件、运输条件和劳动力条件,而忽视生态与环境条件。通过规划环评,就可以更全面更绿色地设计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缩短产业之间的链接缝隙,尽量使产业上下游结合起来,将上游产业的“废物”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料。“吃干榨尽”,使物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财富和价值。

三是规划环评能保证规划与环境政策、法规的协调性。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条块和部门分割,地方和部门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使得各种规划之间矛盾重叠。通过规划环评能够搭建一个平台,即是将社会、环境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综合性地考虑,强调各地和各部门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公平性和均衡性,从而减少不同部门和地区间在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区划,对资源总量与环境容量进行优化配置,使资源分布和生态功能区域的划分更加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规划环评会考虑规划区域内的环境累积影响。在项目环评中,即使每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能够做到达标排放,但大环境中的污染总量仍是递增的,这些“达标的”、“微小的”影响叠加起来就会突破环境容量,影响到整体的环境质量。比如,北京市所有的汽车都有环境绿色标识,但由于汽车总量在增加,北京城市道路上的大气污染仍呈上升趋势,局部路段存在着光化学污染威胁。通过规划环评,能够设定整个区域的环境容量,能够限定区域内的排污总量,能够将区域经济发展规模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

五是规划环评可以提升社会评价的高度。许多规划的实施,由于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破坏,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解决不当又会导致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例如库区移民,如果单纯的就地后靠,单纯的发展农业,无疑会加重水土流失。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影响,必须在规划环评中能得到充分关注并做出相应预防措施。

六是规划环评能综合考虑间接连带性的环境影响。如我国的电力紧张,对电力发展规划的环评中就必须综合考虑到火电、水电和核电的环境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在采掘、运输环节的环境影响。再如全国高速公路网规划了万公里的国道线,路修好了以后,必然会刺激汽车制造和石油开发,也必然会带来更多的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间接的环境影响予以通过规划环评预先提出综合性建议。七是规划环评肯定能促进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规划环评比项目环评更能为公众提供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平台,使公众能及早地对关涉他们切身利益的发展规划享有知情权与发言权。规划环评对协调政府、企业、公众的环境权益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有效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三、战略环评必须进入宏观经济决策程序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一直是我国行政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战略环境评价以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有利于打破部门界限与地区界限,解决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变过度开发为适度开发,变无序开发为有序开发,变短期开发为持久开发。也有利于促使各部门将相关政策整合起来,创建更加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当然不仅仅是环保部门,而是所有决策部门共同的责任。规划环评能否被大力推广和开展,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同与支持。从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实施经验看,该法一出台,便经历了“遭遇坚决抵触”、“部分程度的接受”、“全面积极的参与”三个阶段,现如今美国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已对战略环评积极支持。他们都认识到可以通过战略环评来完善本部门的政策规划,既符合本部门利益,

也符合国家整体利益。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实施近两年,成绩显着。可以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措施之一,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程序。一些地区为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上海市与河北省就对规划环评发布了政府令和文件,推动了辖区内的规划环评,为我国规划环评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规划种类繁多。从时间和性质上可粗分为:20年的远景规划,5年到10年间的长期规划,5年内的短期规划。我们要搞战略环评或规划环评,最注重的是5年短期规划和10年长期规划。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将依法在土地开发、流域、区域和海域三个不同区域以及工业、农业、能源、城市建设、交通和林业等十个专项规划中大力开展不同层次的规划环评。开展战略环评的难度也不小。缺乏系统的战略环评理论和技术方法,部门间的合作机制没有建立,国内战略环评队伍比较薄弱等等。但为了使我国的战略环评尽快与国际接轨,从而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与规划上的保障,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推进这项工作。一是确定处理原则。对未列入专项规划且规划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原则上不受理项目环评报告;项目在规划中,但规划未依法进行环评的,原则上暂缓受理项目环评报告;对于已开展规划环评的,规划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依法在审批程序上和内容上予以简化。二是和有关部门一道制定规划环评的管理细则。要明确环保部门在规划环评中的统一管理作用,对规划环评的经费、程序、内容、方法等问题予以全面规范,探索人大、政协和环保部门如何联合推动规划环评工作,保证规划环评及其审查论证的有序开展,促使规划环评的结论在规划最后决策时能予以落实。三是提高规划环评的整体水平。推荐一批从事宏观经济技术研究与规划编制单位,作为规划环评编制单位。充实规划环评编制队伍,制订重点领域和行业规划环评的技术导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四是提高规划环评中的公众参与能力。充分利用媒体向公众宣传普及“环评法”,使公众认识到各类发展规划对自身环境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能自觉主动参与对规划环评的监督,成为推动规划环评的主要力量。公众参与规划环评是环评法中大力提倡的。要建立科学理性的公众参与机制,以保障公众对关涉国计民生规划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五是选择一些发展和环保矛盾突出的省市开展规划环评试点。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

产业现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来帮助这些省市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从而促进省市范围内的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开发。在规划环评完成之前,要暂缓、限制和停批有可能加重这些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某些行业建设项目。我们知道,虽然规划环评可以解决许多项目环评所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但规划环评的层次仍不够,许多更大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更高层次即大政策层面予以解决。因此,我们还将尽快开展相应的立法准备和政策试点,争取早日将政策环评纳入法规程序。“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人类几千年的发展,用血的代价换来了这样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共同方向。发展必须要有战略,发展战略必须能够可持续,衡量发展战略是否可持续,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标尺之一。因此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一个个发展战略通过战略环评来落实,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要靠战略环评来缓解。战略环评需要决策层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各部门间的协作与交流,需要公众的参与与监督。这是一个新生而艰巨的事业,期待每个人为之加瓦添砖。

可持续发展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例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质疑解惑→基础闯关,潜能挑战→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参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知行统一。 2)能力目标: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3)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②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③能简单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2)确定重难点: 重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 作为重难点的原因:之所以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作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抽象程度较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随处可见,理论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掌握了这一问题,才能使学生科学的认识、理解解决我国面临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展示丰富多样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等。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世界人口超过67亿,人口问题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视频。 材料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 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右图为孟加拉国妇 女在达卡水供应部门外手举空水罐抗议供水短缺。) 材料三:“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链接】 生:分组讨论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 选派代表发言谈感悟、感想和体会。(学生讨论期间板书: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概括总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三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怎样呢?请同学们走进下面一组新闻和图片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2008年8月26日,新疆南疆三地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喀什召开,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新疆仍将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了解,目前新疆妇女总和生育率比全国高0.4左右,15至19岁妇女生育率比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答案一: 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 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 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 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 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 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 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 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 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 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 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 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 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 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 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 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 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 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 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 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 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 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就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与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与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企业、政府怎么做? 国家(政府): 1、坚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3、大力宣传计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4、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5、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企业 (1)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2)自觉遵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3)在生产中重视科技与科技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能耗、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尽

到对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 节约资源中学生该怎么做?(个人) 1、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节约资源的的践行者,用淘米水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并举报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您中有我,我中有您的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就是国家的事,就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说法对不?为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就是国家的事,也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 (3)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1、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必要性和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 为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发展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世界发达国家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许多矛盾,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愈演愈烈,逐渐由局部发展到全球。从60年代以来,科学界开始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最终以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认可,逐步形成共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第二次环境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并签署几个单项环境保护公约。这次大会和通过的文件,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大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的制定了本国的《21世纪议程》。同年7月,我国也开始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业增加等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中国现代化三步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凭借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为中华民族重新走在时代的前列而提出和确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环保工作的积极成果。其创新点在于将发展规划纳入到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视野,为我国建立健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利于防止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制定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可能存在潜在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法规、规划和计划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任进行制度化、法律化,是我国用以防止作用重大、范围广泛而影响深远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潜在的环境危险的一种预防性环境管理措施,也是保护人和自然环境免遭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的不良影响的一种保护性环境管理措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缺陷的弥补,更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根本保障。基于我国当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完善、政策和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提出我国未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从以下方面改进。首先,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其次,顺应趋势、立足国情将政策和法规纳入战略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范围,建立健全政策和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后,健全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体系。全面科学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政策环评;立法环评 ABSTRACT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the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1st` September is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the past, we usually just make 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about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t now the policy is inclined to make the evaluation of all development programs. It appears to construct a system which will make a strategic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an overall situation. The enactment and execution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ffects" helps the government to prevent harmful effects on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making decision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o bring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ts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he paper will make an exhaustive study about the legal system i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 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 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 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

品牌战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品牌战略对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厂家热中于营业推广,试图 通过所谓短、平、快的促销活动赢得市场主动权。于是,”“聪明的消费者也牢牢把握厂商的促销活动脉搏,攒下的钱用在刀刃上,使得各厂商无所适从,只好促销再促销。”“就是在这样的无奈之下,促销活动几乎成为各厂商最有效的推广形式,特价、买赠、兑奖、建立会员、导购员推介等手段早就被厂商用得滚瓜烂熟,不少企业人士和部分学者

也纷纷对品牌二字提出质疑,还有人在专业媒体上公开谈”“ 到品牌已经不起作用了。”“ 品牌,真的不行了吗?在云雾迷茫的市场环境中,到底 谁在掌握真理?又谁在做正确的事情?不妨我们做个冷静 的分析。 品牌不灵的原因? 叫苦连天的销售人员,只认眼前的促销政策,根本不在 乎你品牌会怎样。在他们的眼里,只要促销品铺天盖地、导 购员铺天盖地、广告铺天盖地,就可以花天酒地了。在中”“ 国,这个事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市场的现实环境直

接导致品牌说服力的脆弱和诸多尴尬。具体如下:、市场透明度仍然不高1 在多数行业,消费者并不十分清楚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 技术含量、产品功能、质量控制等细节,只要名字熟悉就认为应该可以。再说,不少消费者消费理念尚不清晰,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于是,不少企业偷换概念,颠倒黑白,在混水中摸鱼。但那些真正物有所值的大型”““”企业却措手无策,只好把天鹅肉卖给癞蛤蟆。””““乳制品行业最典型。你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常温双除菌分 离技术,产品配方上添加、和活性双歧杆菌,但消DHAAA 费者不清楚这些对他的价值有多少(你也尽力去推广了,但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另一个厂家突然喊出来不上“ 火,你的产品只好按照不上火的价钱一起卖。””“、企业仍然处于渠道驱动阶段2 中国很多行业目前仍然处于渠道驱动阶段。这个从企业的组织结构就能够看出来。如:销售总监的薪水一般比市场总监高、营销副总一般从销售总监提拔上来、快到年底时老 板一般靠销售体系的压货来完成年度的销售目标等。.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基本走完10 了产品驱动时期,通过大家的互相模仿和跟近,把产品做得都一个模样,于是就进入了渠道驱动阶段,开始争夺销售通路。当然也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消费者的重要性,但这个驱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设计,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注重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准确理解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平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水平目标环境、关爱自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理解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企业战略-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文档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 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

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着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理论上讲,某种既定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导致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或竞争优势的有无与强调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在于其自身的素质。企业素质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运作效率。产业环境只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及意义

论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意义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永续性地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本身内涵了伦理道德因素,也体现了有限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强调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引导社会朝着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观、和谐、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简介 可持续发展观首先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转变为以社会的全面发展即人类的共同进步为宗旨。其哲学特征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主体性和综合性, 要求将人、社会、自然、经济、文化当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看待, 同时指出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物质生活的提高, 而是人的全面发展, 整个人类向着真善美统一境界的趋近。其次,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 这种新发展观所理解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为这种新发展观的出发点是人。再次, 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最初含义是指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的关系, 强调当代人对后代人应当赋有自觉的类意识, 即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必须切实保护环境和资源, 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决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国际社会公认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世界环境在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即“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包含有三个原则,第一,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以保证发展的后续力和持续性,第二,公平性原则,它的和性是发展要满足整个人类的需要,不仅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一代人中的利益(代际间的公平)而且,要求同一代人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坏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代内公平)。要维护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的公平,第三,共同性原则,人类战胜生态危机具有共同性,人类的未来也具有共同性,因为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它表明地球上的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共同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是全球生态观,它把当代人生存的地球看成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真正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使我们在发展的时候不会毁坏子孙后代的发展。让我们从长远的方向来考虑,这样为人们、国家以至地球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指标! 三、可持续发展观的作用

(发展战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的可持续 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李延明 壹、单项选择题 1.促使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长久 B.很多地区资源严重短缺,工、农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当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庞大的人口数量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严重的环境问题 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3.制定全球第壹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4.和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牧童经济”是壹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联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破坏的景象。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壹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 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见成壹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且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 6.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北水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D.发展工业,任意排放 7.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在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第8题。 8.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摘要战略环境评价对优化政策、决策和规划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手段。论述SEA的由来、优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极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优点;效益;技术方法 针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在战略制定层面的诸多局限,Thérivel R,Wilson E等人于1992年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的概念。战略环境评价可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手段,它的提出在学术界、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成员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许多学者也对SEA 的理论、方法及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 EIA在本质上(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发展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而不是前瞻性预测,它在发展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一些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对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是在高层次的战略决策之后,因此,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许多决策已经在更早的规划阶段确定。环评对项目所提供的可选方案和治理污染措施的选择是较为有限的。 战略环境评价是对政府部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的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它为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环境影响评价上的技术支持。 1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 战略环境评价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保决策制定过程中协调好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战略环境评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如下优点: 1)促进环境与发展决策的结合(即提高决策的可持续能力)。 2)促进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3)能够考虑比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更多的替代方案。 4)适当的时候考虑累积影响(尤其是部门和区域层次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全球变化。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热点一 2011年冬季,我国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大雾阴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不小的影响。PM2.5是雾霾天气的“元凶”。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设问角度 1.为什么要修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力改善空气质量?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大气污染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开展PM2.5与臭氧等项目监测,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国家应怎样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PM2.5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请你就国家如何实现环保“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提建议)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4.为减少PM2.5、改善空气质量,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做环保志愿者。 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多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等。 习题演练 1.材料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在南方德班举行。大会通过了延长《精度一定是》、尽快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等一揽子协议,并对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 材料二:2012年3月31日晚,地球一小时活动拉开帷幕,中国及全球其他146各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做城市开展熄灯接力。 材料三:《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发布。《纲要》提出:十二五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的六项行动任务,规范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1)德班气候大会和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的积极响应,说明了什么? 面对世界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2)德班气候大会被称作是“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说明了什么? 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3)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原因。 ①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doc10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18世纪开始的那场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因那场革命而产生的工业化道路却在20世纪走到了尽头。2002年世界首脑会议终于达成共识:经济、社会、环境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可持续发展。中国已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战略。中央近年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美国的莱思特·布朗先生说:“由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至今为止走过的所有??发展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这个发明了造纸术与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西方发展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中国若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光辉的楷模,为人仰慕效法;中国若失败了,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因此,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没有一个中国人希望失败。? 一、可持续发展呼唤战略环评? 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主流认识也是将单纯的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导致环境危机在80年代全面爆发。既制约了经济增长,也影响了人体健康、社会公平、政治稳定与文明延续。为此,西方的环保思想便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过渡到第三阶段,即“源头防治”。这一痛苦的认识过程,是发展观升华的过程,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的过程,是解决环境问题整体战略提出的过程。所谓战略环评,即是“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即是对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和科学评价,即是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其他补救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战略环评制度产生于美国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该法案提出“在对人类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中,均应由负责官员提供关于该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说明”。70年代中期,欧美其他国家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战略层次。80年代末,战略环评开始被全世界广泛接受,作用于战略实施全过程(政策-计划-规划-项目),新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逐渐形成。如今,美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