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业与乐业 和傅雷家书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 和傅雷家书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 和傅雷家书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 和傅雷家书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一、走近作者

《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与其师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二、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旁骛()拣择()衔着()

佝偻()骈进()亵渎()

强聒不舍()粘蝉( )

三、解释下列词语

①断章取义:

②不二法门:

③安居乐业:

④强聒不舍:

四、文体知识:

1、演讲的基本知识(详见课件)

2、论说文的三要素

即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所要论述的对某个问题的观点、看法或主张,也就是“要证明什么”,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据:证明论点的根据。一篇议论文中,提出论点后还必须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才能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即事实论据(事例、数据、史实),它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据(科学定理、定律,名人名言,作者合乎逻辑的议论),它能增加文章的权威性。

论证方法: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怎样证明”。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事例)、道理论证(名人名言)、对比论证(正反两方面对比)、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有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最关键的部分是本论,就是要对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提出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把对这几个问题的的思考和答案,通过一定的方法写出来,一篇论说文就基本形成了。

五、根据议论文相关知识,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段):

第三部分(第段):

六、重点学习:

1、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阅读2----5段)

2、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作者是怎样论述的?(阅读6----7段)

3、怎样理解“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作者认为苦乐的关键在于什么?(阅读第8段)

4、“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

一、走近作者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搅水女人》等等。罗曼·罗兰4种:《约翰·克里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伏尔泰4种。此外还有苏卜、杜哈曼、丹纳、罗素、牛顿等人的书。《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二、写作背景

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在1954年和1955年写给他儿子傅聪的。傅聪当时在国外学习音乐。傅雷通过家书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儿子,给儿子智慧和鼓舞,同时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青春之心和舐犊之情。课文可选取的两则家书,分虽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深情父爱,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三、走近名著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一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简介传布给别得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四、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庸碌()()凭吊()谀词()扶掖()

重蹈覆辙()()廓然无累()()

五、解释下列词语

扶掖:

重蹈覆辙:

刻骨铭心:

气吞斗牛:

六、课文理解

第一封,写于情况下,劝慰他;第二封,写于情况下,激励他。(友情提示:从课文中寻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进行概括。)

七、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学习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走近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2、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四日,(距今88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讲演,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3、演讲的主要特点: ①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导入新课: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现在你们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1.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旁骛(wù)惟其(wéi )拣择(jiǎn)衔着(xián )蜩(tiáo) 佝偻(ɡōu lóu )骈进(pián)亵渎(xiè dú)强聒不舍(ɡuō) 亵渎:xìe dú轻慢,不尊重。 骈进:pián 并进,一起前进。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安居乐业: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傅雷家书二则》导学案

傅雷家书两则第一课时 总课时编号执行时间月日班组 组员姓名小组检查教师回查 学习目标: 1、通读文章,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了解傅雷及其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3、通过对家书的学习,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对父母对自己的深情。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知识链接: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是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罗曼·罗兰4种,伏尔泰3种,等等,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变成《傅雷译文集》,《傅雷家书》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关注。“文化大革命”期间,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3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教学过程: 一、导入: 傅雷是伟大的,傅聪是幸运的。天底下的父亲用他们的深沉之爱,为我们搭建起成长之桥,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广,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表达吧!解题:家书,书,书信。 二、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庸()碌谀()词扶掖()重蹈()覆辙()枘()凿相契()廓()然无累涕()泗()横流羲()皇上人灰烬() 2、认真浏览课文内容,勾画出关键性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封家书,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分别表明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及答案1

5、敬业与乐业 一、预习提示: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2、演讲常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3、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论、、三部分。 4、自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 亵.()渎.()强聒.()不舍 佝.()偻.()承蜩.( ) 哭丧.()着脸层累.() 5、解释词语或根据提示写出词语,疏通文意。 (1)、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对很融洽。() (2)、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 (4)、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5)、道理极容易明白。() (6)、做事专心致志,一点儿也不分心。() (7)、强聒不舍:。 (8)、言不及义:。 (9)、亵渎:。 二、合作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合作学习,分析探究。 6、议论文一般分为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 第一部分是第()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段,归结全文。 本文紧扣中心“”展开论述。开始援引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和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收束全文,得出结论。全文脉胳清晰,极富有层次感。 7、本文的论点是在文章的第部分提出来的。 8、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这几个问题。 9、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论证和论证。 10、作者按照→→的思路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运用了论证方法。 11、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 12、探讨语言特色----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作说明。

八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学习目标】1.通过作品分析概括作者思想品格。2﹒学习用相关资料理解作品的读书方法。3.结合作品内容和自己认识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教法与学法】 1.教法:人物成就引思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联系实际法,促进思考法。 2.学法:搜集资料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精彩节选、PPT课件、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准备。 2.学生准备:读好精彩片段,画出喜欢的句子,结合经历谈感悟。 【课堂学习】 1.作者介绍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翻译作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大部分作品《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2.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3.主题思想 用说法,教儿女的问题,做一个,的艺术家。 4.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 傅聪: 5.傅雷怎样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

6.读完《傅雷家书》,谈谈你对文章内涵的感悟? 7.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读书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对于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我们可以采用哪些阅读方式,利用细读或略读的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者的兴趣? (2)阅读《傅雷家书》,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进行探究,回答问题。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在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可以任选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探求傅雷的教子之道,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专题二:父子深情 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深沉的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迸发出独特的力量。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将关注焦点集中在“父子情深”这个话题上,试着去发现那些苦心说教背后流露的浓烈父爱,结合具体语段并充分揣摩傅雷的心情,以《两地书,父子情》为题写一篇短文。 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 本书涉及道德、文化、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可以自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尽可能全面地梳理傅雷的观点,并进行归纳概括。假设你可以与傅雷就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试着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观点理解或你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①任选一专题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 2、教材的地位: 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3、学情分析: 九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习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学生虽然对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陌生,但对知识点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因此在该课的教学前,先要有一个知识的准备,简介议论文的一些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同时,九年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因此,既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应尽量和他们的自身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开场音乐:儿歌《读书郎》。 阅读经典:(学生带读) 《神童诗》北宋汪洙[zh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师:北宋著名学者汪洙[zhū],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他编纂的《神

傅雷家书 导学案 附答案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傅雷的相关知识,会运用正确的格式写信。 2、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品味,体会心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3、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理解坚强的含义,做真正的强者。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从三十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家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认为是华人最伟大的钢琴家、中国钢琴诗人。曾被《时代周刊》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2、书信书写格式: 1

二、基础知识 1、字词积累 舐犊之情shì dú庸碌yōng lù颓废tuí羲皇xī 借鉴jiàn 侵蚀shí谀词yú扶掖ya 相契qì枘凿ruì záo 廓ku?然重蹈覆辙dǎo zh? 三、整体感知,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中心是什么?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如何面对挫折) 第二封家书: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如何对待成功) 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对儿子的期望;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第一封家书,傅雷运用了太阳、雨水、五谷、庄家的比喻,提到了克里斯多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式为了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引用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敢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4、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真切地表达出所有所来人回首过来事时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2

5敬业与乐业 导学案配答案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合理的生活。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了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chán)师佝偻 ..(ɡōulóu) 咽.(yàn)气 骈.(pián)进哭丧.(sāng)着脸佛.(fó)门强聒.(guō)不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说不到正经事上。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福建省龙岩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学案人教版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一、名著填空。 1、傅雷先生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 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后来汇编成册, 这就是《傅雷家书》。 2、《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3、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傅雷家书》,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又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如何教育孩子 ) 。 5、《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 傅聪 ) 的 . 6、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 , 次为(艺术家 ),再为(音乐家 ),终为 (钢琴家 ) 。 7、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 )、(道德 )、 (情操 )和(传统文化修养 )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 (起居 ) 、 (饮食 ) 、 (冷暖 ) 、 (开支 ) 等日常生活以及 (婚姻家庭 )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二、名著选择 1、傅雷的儿子是(AC ) A 、傅聪 B 、傅作义 C 、傅敏 2、傅雷是一个(A )的父亲。 A 、严厉尽责 B 、慈祥仁厚 C 、和蔼可亲 3、《傅雷家书》凝聚着对(A )的爱 A 、祖国、儿子 B 、父母 C 、妻子 4、傅雷的长子是(B ) A 、傅敏 B 、傅聪 C 、傅震

5、傅雷通过(C )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A 、当面教诲 B 、电话 C 、书信 6、傅雷对儿子的指导,都像(A )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 A 、良师益友 B 、老师 C 、好朋友 7、这两封家书,是针对儿子(A )时而写的 A 、长大成人、留学海外 B 、学习不顺利 C 、心情不好 8、写第一封家书的目的是(B ) A 、告之家里情况 B 、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 9、写第二封信的目的是(B ) A 、提醒儿子加强学习 B 、提醒儿子在取得成功时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 10、可以概括第一封信的主题词是(C ) A 、开心 B 、努力 C 、坚强 11、可以概括第一封信的主题词是(D ) A 、开心 B 、努力 C 、坚强、 D 、胜不骄败不馁 12、傅雷希望儿子成为(C )的人 A 、严肃正直 B 、随和 C 、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 13、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C ) A 、资治通鉴 B 、论语 C 、人间词话 14、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C ) A 、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B 、随遇而安 C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 终为钢琴家 15、傅雷用(C )来指导儿子的艺术修养 A 、教授钢琴 B 、听音乐 C 、书信的方式 16、傅雷翻译过的作品有(ABC ) A 、人间喜剧 B 、高老头 C 、欧也妮·葛朗台

敬业与乐业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奈曼旗八仙筒镇中学梁长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常用的论证方法。说出作者及相关情况。 2﹑会读,能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识记词语的含义。 3﹑知道作者的观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能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积累文学常识;组内检测生字词语的读音,含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重点熟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观点能理清本文的层次。 难点知道作者的观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学习方法查阅资料自主合作探究法读书六字诀法 学习目标: 1、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常用的论证方法。说出作者及相关情况。 2、会读,能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知道它的含义。 3、知道作者的观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设置情景:课前调查:在座的同学我们现在在做着什么事?(学生,学习) 同学们,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是否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呢?(要实话实说,请举手告诉大家)那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敬业与乐业》这是梁启超在上海华中职业学校的一篇演讲稿,虽然已经时隔百年,希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所启迪。演讲稿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这是我们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的议论文,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1′ 明确目标:1自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再整理,画出关键词1′ 预习评价:我们来回顾预习内容 1﹑找两个小组分别介绍议论文知识和作者梁启超,看哪个组介绍的准确具体

3′ 2﹑组内读准课后词语,写词语,做到会读会写3′ 3﹑词语含义比拼(两个小组互相提问)3′ 基础知识掌握不错,希望大家能坚持做到课前预习!下面我们通过读书学习“敬业与乐业”的原则,并用心体会,相信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启迪。读书感知: 1﹑组内两人对读课文,要求文通字顺。5′ 2思考问题(出示核心问题)课文中作者先后谈论了那几个问题?3′ 3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师生交流—板书2′ 有业 文章主体{敬业 乐业 4.展示预设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3′ ①句子接龙游戏:请用文中的九句话来压缩这篇议论文(每组一句,句子接龙)师生在梳理这些句子。师小结:由此我们发现读议论文就是找到每段的中心句,就可以掌握大概内容了3′ ②游戏升级:只允许用四句话来概括全文,该说那四句呢?(小组回答)2′ ③小组抢答:只要一句话来概括,是哪句?顺理成章完成第2题 2)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说中心论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篇幅虽然长,但是条理很清晰,请同学浏览课文,梳理课文层次3′3)理清课文思路,说出每部分所写内容 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把老师的的板书补充完整,做到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探究问题: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学生各抒己见)3′ 归纳总结: 请同学针对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内容,归纳自己的学习收获。2′ 达标测试: 完成训练单5′

《敬业与乐业》获奖市级精品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15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3、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树立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勾画圈点法 3、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的职业是什么吗?对,是老师,那你们呢?嗯,也对,是学生,非常好。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看看七十多年前的梁启超先生是如何说的。(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课前思考与新课准备 看了这个题目,《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个课前思考: 1、你所理解的“业”指什么? 2、你觉得“敬业”是什么意思? 3、你觉得“乐业”又是什么意思?(生思考后回答) 好,那就让我们来通过学习本课,看看题目中的“敬业与乐业”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我们还要先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1、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背景介绍:《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3、文体介绍: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解决疑难生字词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个部分提出的?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生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1)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文章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那我们现在结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傅雷家书》学案(1) 冀教版

傅雷家书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4、理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傅聪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钢琴演奏家,可音乐界在论述他的钢琴造诣时,却往往把话题拉回到半个世纪前傅雷的一封封家书。今天我们学习《傅雷家书两则》,感受傅雷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舐犊深情。 穿插辅助资料——傅雷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曾经留学法国。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傅聪是傅雷的儿子,是钢琴艺术家。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于是,父子之间只有通信,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喜爱的经典家书。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夫妇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经过多次浩劫,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活过来了。在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暴露出奸诈、卑劣、虚假、损人利己,人性变质。而多数人依靠老庄哲学或“阿Q精神”或“留得青山在”,求得心理平衡。但他们不能容忍人的尊严遭到践踏。 二、字词关 廓()然无累、谀()词、庸()碌、涕泗( )横流、 重蹈( )覆辙( )、舐( )犊之情、扶掖() 三、初步感知 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者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2、依据课文话傅雷: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学者;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中国人;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父亲;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朋友…… 四、课文精读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学习过程(20分) 【自主建构】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相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2分) 2、朗读课文2遍,查资料,积累生字词。( 8分) (1)注音 佝偻()承蜩()心无旁骛()亵渎() 骈进()强聒()禅师()德行() (2)解释词语 心无旁骛: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强聒不舍: 【合作探究】(10分) 一、仔细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来的?第一自然段起什么作用?(2分)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分别谈了哪几个问题?根据这几个问题,能够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3分) 问题: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结构: 二、阅读课文1—7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2分)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使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拓展延伸】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个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能够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检测基础知识。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领会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3、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习过程:(20分) 【自主建构】(9分) 1、注音 佝偻()承蜩()心无旁骛()亵渎()骈进() 强聒()禅师()德行()解剖()扯() 容赦()果实累累() 2、整理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8分) 课题敬业与乐业主备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 2 累积 课时 2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敬业与乐业》学案(新版)苏教版

5 敬业与乐业 精彩开篇词 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合理的生活。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chán)师佝偻(ɡōu lóu) 咽(yàn)气 骈(pián)进哭丧(sāng)着脸佛(fó)门强聒(guō)不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说不到正经事上。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5.文体链接 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6.背景链接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交流点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交流点拨】①有业;②敬业;③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交流点拨】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交流点拨】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简而言之,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2个课时) 教师寄语:傅雷是伟大的,傅聪是幸运的。天底下的父亲用他们的深沉之爱,为我们搭建起成长之桥,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广,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表达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读文章,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了解傅雷及其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能力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情感目标 1、理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2、通过对家书的学习,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对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四、背景知识了解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曾经留学法国。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于是,父子之间只有通信,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喜爱的经典家书。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五、基础知识过关 1、字词关 廓()然无累、谀()词、庸()碌、涕泗( )横流、 重蹈( )覆辙( )、舐( )犊之情、扶掖() 2、依据课文话傅雷: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学者;读着这些语句___,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案设计及教学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长华班/实验班/ 励志班 教师 课题《敬业与乐业》 2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梁启超及写作背景; 2、积累“旁骛”“亵渎”“断章取义”等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重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重难点)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重难点) 学科素养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易错易混点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辨析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对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二题(励志班不做要求);练习册“巩固基础”1-5题。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1分钟)—投放目标(2分钟)—预习检测(5分钟)—整体感知(9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 具体环节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热爱的人。白 求恩、诺贝尔等,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应该采取怎 样的态度呢?今天这篇文章《敬业与乐业》将会告诉我们答 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 情境 激发学生 学习兴 趣,启发

案。学生思考 投放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重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重难点)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重难点) 学科素养: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会 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明 确本堂课 学习任 务,并朗 读学习目 标 培养学生 主动参与 课堂教 学,知能 并重 预习检 测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3、字词检测(音形义) 学交流预 习结果并 补充笔 记。 让学生养 成自己动 手的习 惯。 整体感知 1、本文围绕什么展开的论述?(本文的论题是什么?) 论题:敬业和乐业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中 心论点: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作者在文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怎样的 关系? 分论点:有业之必要;敬业;乐业。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速读课 文并在书 上圈点勾 画 培养学生 筛选信息 和提炼中 心论点的 能力 合作探究 一、研读探究一——阅读“有业之必要”部分,思考: 1、第二自然段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据? 1、孔子的两段言论;(道理论据) 2、百丈禅师的故事;(事 实论据)3、作者自己讲的道理。(道理论据) 3、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道理论证(引用孔子言论) 2.举例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二、研读探究二——阅读“敬业”部分,思考: 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1.先解释什么叫做敬业; 2.再分析为什么要敬业; 3.最后提出怎样才是敬业。 3W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 析。 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生独立思 考然后小 组交流讨 论,回答 问题 指导学生 初步学习 如何判别 论据类型 和论证方 法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

7《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1、作者介绍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我知道了傅雷是我国著名的家。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2、熟悉课文,给下列加粗字正音: 庸.(.).碌谀.(.).词扶掖.(.).枘.()凿相契.(.).廓.(.).然无累灰烬.(.).涕.(.).泗横流羲.(.).皇上人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 枘凿: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自知之明: 4、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第一则 第二则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一、赏读第二封家书,探究问题: 1、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傅雷对对儿子演出的成功进行怎样的评价? 3、“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二、课堂活动——赠言 假如你的一位朋友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向你诉说苦恼,如果让从课文中选取有关语句来开导他,你准备选取哪句话,并说明自己选择这个句子的理由。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文学常识填空。 傅雷是________家、________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他曾翻译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精读课文第一则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2.请根据选文内容回答,这封信是针对儿子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其目的是什么?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安慰儿子的?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