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自主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

3、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经此。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

会师:行军时各路人马聚集于一处

瓦窑堡:陕西安定(今子长县)是当时陕北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瓦窑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心

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成立后不久,1922年8月,陕西也建立了党团组织。陕西的党团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陕西的刘志丹和谢子长两位民族英雄,他们在家乡陕西北部开展革命斗争,先后组织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逐步把陕西的革命斗争推向高潮。解放了当地,人民翻身当主人,人民再没有地主土豪的压迫和剥削,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保存的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3月28日才离开陕北根据地来到河北的平山县西柏坡指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全国的解放。

5、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

三、观看录像《长征》片段,创设情境。

1、想不想一起来看一段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段?

在观看录像的同时,老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1934年10月,红军为了保存实力北上抗日,开始长征。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忍饥挨饿,终于胜利地走出草地。党中央于9月12日开完俄界会议后,毛泽东就随一军团前进。9月16日腊子口战役打响。9月17日晨,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骑着马走进吴起镇,这一天被正式定为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日子。

四、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过渡: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的六盘山,这里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情景。

2、谁愿意读读课文中描写的这番情景?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3、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

“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

(2)指名读。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

(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

(3)你能把你感受到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这两句话,集体评价。

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毛泽东写出了《清平乐?六盘山》。

4、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1)幻灯片出示这首词。

(2)指名朗读。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小组讨论,理解词意。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这里的景色美吗?这是词人对六盘山风光的无限赞美。读出对六盘山的赞美。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二万里。)这是这首词的上阕,毛主席从爽朗,舒畅之情转入对英雄豪迈的青春吟唱,艰难险阻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已在脚下终结,目的地的关

口已经到达,好汉们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此刻,我们就能感受到毛主席在高高的六盘山上那回顾征程的从容以及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只有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才能完成这样异常艰巨的事业)我们要读出词人坚毅的性格,面对困难英勇无畏的态度、历尽艰辛的自豪。读上阕。

接着我们来到这首词的下阕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红旗:首次发表时原作“旄máo头”,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红旗”。词中指红军胜利的红旗。六盘山上雄峰拔地而起,烈烈的西风漫卷着红旗。)这句毛主席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飘飘,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此情此景,我们的将士能不豪情万丈?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缨:长带子,长绳子。缚:捆绑。苍龙:一种凶神恶煞,这里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整句词意是:今日我紧握着武器长绳在手中,哪一天能将蒋家这条狂龙捆缚呢?)作者以设问的形式,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总有一天,红军将士要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取最后的胜利!这首词作是1935年秋天写的1936年的2月,在毛主席带领革命战士奔赴抗日前夕又写了《沁园春雪》中最后一句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扭转乾坤,腕定中国大好江山是现在的应用无畏的革命将士,谁知道这首词?你能有感情地背诵吗?

(4)我们再英勇无畏,充满豪情壮志读这首词,好吗?

(5)齐读这首词后,你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这首词章?(启发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不朽”)了解“不朽”是什么意思,(不朽:永不磨灭。)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不朽”的呢?(这首词里的什么地方让你的记忆永不磨灭?)壮美的山河;对待困难英勇无畏的态度,历尽艰辛自豪和把握未来的豪情壮志。

(6)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指名读,比赛读,齐读。

(7)能背诵吗。有感情地背诵一次。

五、总结拓展。

1、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壮志满怀、豪情万丈、乐观无畏、抱负远大……)

2、总结: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我们今天只学到了他的一首词,还有更多的毛主席诗词等着同学们去阅读、去感受。

3、向同学们推荐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词。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清平乐 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一、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ppt1) ---好听吗?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词出自哪里吗? ---清平乐.村居(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首词,你还记得词和诗有什么不同吗?(长短句,题目,上下阕)(乐,在这里读”yue”,这首诗最开始是配乐歌唱的歌曲。既然是歌曲,那就读做“yue”。) 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了解词的特点: ----虽然都是词,这首词和第一首词有什么不一样?谁能迅速的发现?(题目\上下阕)(ppt2) ----空行分成了两部分:这就相当于歌词的两段,在这首词里我们称它们为上阕和下阕.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题目:这是一首配乐歌唱得诗,用什么样的曲调来歌唱呢?清平乐的曲调.所以说清平乐其实是一种曲调,一种歌曲节奏,村居才是题目. 三、引入古诗 ----通过题目村居,你能猜到描绘的是一种什么画面吗? ----为了更好的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意境,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要求读得正确、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解决字词读音、辨析。 (1)剥:两个音意思完全一样,但bao一般用作口语、土语,比如剥皮剥花生,所以不能用在这里,。bo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bo) (2)莲蓬:这是诗词里合仄押韵的需要,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3)翁媪:强调读音。翁指的是——媪指的是——(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 3同学们再读词,结合注释看你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吗? 自由读,同桌讨论,同学汇报,其他人认真听。 (1)茅檐:指代茅草屋。 (2)相媚好:彼此亲热地在一起。 (3)无赖:不是耍赖皮,而是顽皮、可爱。 (4)翁媪:老年夫妇。 (5)吴音:吴地方言,文中指的是江西上饶一带的方言。因为吴地方言很柔软、富有音律感,像唱歌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吴侬软语。 4.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让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读读,指明展示读。 四、读出画面: (一)、环境图: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诗都是一个生动的画面。 ——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请你读(指名读诗句),有些是写人的——齐读诗句。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个画面。 (ppt3) 2.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请自由地摇头晃脑地反复读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试着连成一段话说说。 ——交流: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指名2生) ——简简单单9个字,却让你有这么丰富的联想,真了不起,请你读一读。 ——这是这句诗带给你的丰富想象,请你读。 ——这样的农村风光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清新秀美、朴素雅静) ——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指名读(这样的风景真令人向往)(指名读)——齐读 ——这句诗中,诗人只描述了三样事物,分别是“茅檐、小溪、青草”,正如同学们所想像的那样,诗人看到的景象也不仅仅只有这些,他为什么只写这三样?有什么特点吗? (“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极具农村特色的景物,淡淡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农村风光展现出来。辛弃疾真不愧是大诗人!) ——好,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乡村美景——齐读。 (二)其他图 1.这就是高度凝炼诗的语言,简约却有着极为宽广的想象空间。词中的人物画面我们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去读懂,请同学们再读人物画面,想想这首词,一共描写了几个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小学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走进名着”中的一篇课文。作者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以气魄宏伟、慷慨悲壮、意境雄奇见长,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这首词就是他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所写,全词46个字,描绘了一幅声色俱佳,生活气息浓厚的农村风俗画:小溪边,茅檐下,白发的老公公和老婆婆醉后亲切打趣,传来吴音软语,大儿锄豆,中儿织鸡笼,都在劳动,只有小儿顽皮贪耍,卧于溪头,手剥莲蓬。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情态得以鲜明、生动地展现。此词迥然不同于那些“金戈铁马”之作,显得淡雅清新,简洁自然,但是,通过对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农村景色与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向往和平,向往统一的愿望,与词人一贯的爱国基调是一脉相承的。其写作特色有三:一、白描手法直陈其事,画龙点睛,甚得其要。二、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翁媪之“醉”与“媚好”,小儿的“无赖”而“卧”,均可见农民的淳朴。三、语言朴素,笔调轻快,境界疏朗,充分显示辛词中别具一格的风格。 【目标预设】: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重点、难点】: 多层次阅读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设计理念】: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教法、学法的多样化与有效性,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辅以设疑引导,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走“进”文本、走 “出”文本。 【设计思路】: 采用“体悟”和“诵读”的方法,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并由词句引发、形成灵动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沉入语言,一遍一遍地与语言“亲密接触”,激活学生语言活动的主体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行进,同时根据三个维度的要求,适度拓展词人不同风格的诗词,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词人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哪位同学把课题读一遍?这个“乐”还有什么读法?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 执教:东海县实验小学姚彩霞 范围:省中青年教师阅读大赛 地点:东海县海陵影剧院 承办:东海县教育局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传世佳作。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风景秀丽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一户农家五口人温馨、和谐、宁静、美好的生活情趣。内容浅显,语言清新,耐人回味。 但是,这首词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第一、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远。如何让学生能体会到7百多年前这位爱国词人写这首词时的情感,这是教学应该关注的一点。第二,学生的生活与词中所描绘的一家五口的生活也相距遥远。如何让生活在城市的现代儿童去感受到古时候人们在乡村田园生活中生活清贫却自得其乐的情感,这也是我的教学关注的一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如果教学中,能寻找到也根亘古不变的情感线,将学生与作者辛弃疾、学生与农家的心连在一起,教学就能贴近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给儿童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启迪。 这根亘古不变的情感线,就是——不论现代人还是古人,也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每个人都渴望家园美好、生活幸福。 抓住这一根情感线去设计教学,让课堂逐渐走向深入,是我本节课的框架构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初步感受诗与词的不同特点,并体悟这首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感受爱国词人辛弃疾对乡村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4.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引领学生追求幸福生活、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读顺,了解词的特点 1.导入:(课前播放唐诗联唱)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唐诗改编成的歌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璀璨的明珠。 2.揭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请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清平乐村居)指导读好课题中的“乐”,并注音。 3.比读。 看到村居,我们就想起曾经背过的一首诗也叫《村居》。 出示高鼎的诗《村居》,读一读,比较一下,诗和词有哪些不同? 清平乐,是词牌名。每一首词都是配着一定曲调唱的,人们给这些曲调取个名字,就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有长有短。 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两段,叫上片和下片。 4.读准。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范文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范文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复习导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茅檐低小……” 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 清平乐·六盘山 4. 课题质疑 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5.汇报交流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缨、缚、梁、眺、陕、诵 读准后鼻音字:缨、梁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南通市实验小学褚嘉耘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初步认识词的形式特点。 3.通过诵读、想象、体会,感受词中景美人和的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4.通过想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感受景美人和的美好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 T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初步了解辛弃疾。 【教学过程】 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yuè)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在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 学生齐读课题。 2.提到村居,同学们还记得高鼎的诗吗? 学生齐读《村居》。

3.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说词和诗题目不一样,则相机教学“词牌名”。 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用“清平乐”这一词牌名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 ★生说句子有长短,字数不同,则相机介绍词的别名“长短句”。 ★生说分成两部分,则相机介绍词的“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二、正音识词,初读知韵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读课文。 2.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 翁wēng媪ǎo 锄(chú)豆莲蓬(peng)(péng) 学生齐读生字。 3.为了合仄押韵,词中的“蓬”要读第二声。 学生齐读“莲蓬”。 4.学生齐读多音字“剥”。 这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 5.看着“翁媪”这个词语的部首,你能猜出分别指谁和谁? 6.这首词是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同学们能理解吗?自己再读读看。 A引导学生结合词句的语境,为“无赖”选择正确的义项。 无赖:①蛮不讲理;②游手好闲的人;③无可奈何;④顽皮可爱,含亲昵意。 B吴音:就是吴地的方言。现在的浙江一带、上海、苏州,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当地的方言就被称为吴音。想听听吗?(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层次的朗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词,感知古词。 1、课前背诵宋词。 2、同学们背诵了很多词,对词也应该不陌生吧!说说吧,你都了解哪些词的知识?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聊了那么长的时间的词,咱们今天也来学习一首诗,它的词牌名叫清平乐出示课件清平乐指名读。 2、除了有词牌名之外,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叫村居。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3、谁来念一念。如果词牌与词的题目之间,稍稍停顿了一下,念起来会更好听,再次读课题。 4、那么,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画面?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的脚步走进这“村居”。

出示整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把词里的每个字音读正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有没有把字音读正确了。 6、重点解决词里的两个字的读音。 亡剥 7、再指名读整首词,要求读准词里的每一个字音。 8、同学们,读词光读正确,这还远远不够,还得读出词的味道和节奏来,师范读,生总结读词的经验。 9、再指名读,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来。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感悟词境 1、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有滋有味地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请对照插图,选择其中的一幅来说一说, 2、从哪儿看出这是两个老人?(白发) 这两个老人一个是老奶奶,一个是老爷爷。 词中哪个字是老奶奶(媪)、老爷爷(翁)你怎么知道?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同学们多么了不起,透过这些简洁的文字,发现了这么多画面,那么,将我们刚才所描绘的这一幅幅小画面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村居生活的大画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幅画面,走进画中的人,好吗? 2、来,咱们先来看看画中的小儿子,词中怎么说的, 指名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自主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 3、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经此。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 会师:行军时各路人马聚集于一处 瓦窑堡:陕西安定(今子长县)是当时陕北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瓦窑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心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 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自主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 3、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 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经此。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 会师:行军时各路人马聚集于一处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____(省、市、区、县)西平小学黄国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清平乐 六盘山教案 语文A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语文A 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 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 4.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缨、缚、梁、眺、陕、诵 (2)交流难点字的识记方法。“缨、缚、梁、眺、陕、诵”六个字可以用与形近字相比较的方法识记。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

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

(语文A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部编本 清平乐六盘山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课题。 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 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 4.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提出问题 1、理解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2、生交流: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四、汇报交流,质疑点拨 师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

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 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 【教学进程】 一、课前热身,感受乡村美景 1. 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上一两句? 大家会背很多诗,可古人不像咱们这样背诗,古人是吟诗(强调“吟”)谁来吟一吟? 2. 声音放慢、摇头晃脑还不算是真正的吟,必须用心去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明晰词的形式特点

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 村居。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 (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e”,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 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 村居 4. 师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这样的曲子给你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三、初读感知,疏通部分生字新词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 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 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 执教曹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尝试进行入情入境的品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不同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比较诗词。 板书村居, 问:从村居你能联想到什么?(可以是景色,可以是古诗,还可以是学习过的文章) (生交流) 谁来背背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过故人庄游山西村陆游四时田园杂兴孟浩然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一类与古诗相似的体裁:词(板书清平乐)师:范读全词。 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地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多人次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1:诗只有一个题,而词的标题有两部分组成。 生2:我知道词有词牌名,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而它的题目是“村居”。 师:你真会发现,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的词,每首46字。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吗? 生3: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上下两片呢! 生4:我发现诗中每句话的字数都是相同的,要么五字,要么六字;而这首词的每句话字数不同,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都有。 生5:我读着读着,感受到“小、草、好、媪”是押韵的,“东、笼、蓬”也是押韵的;看来,诗一般只押一个韵,而词可以有两个呢! 师:古诗每句字数相同,整齐划一;而词却是字数不等,读来倒另有一番丰富多变、节奏明快之感呢。想再读体会一下吗? 生:自由读,随后配古筝乐齐读。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及写作背景。读准节奏。 师:大家读的不错,谁来把这几个字读一读. 翁锄莲低小吴音鸡笼莲蓬

练习6(四渡赤水出奇兵、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练习6(四渡赤水出奇兵、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 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评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剧情等,表达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要留心别人的发言。引 导学生关注文化艺术。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 事情节。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三部分。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学生读歌词,读通读顺。 (2)小组内试说出这首歌词的意思。集体交流。 (3)师生交流四渡赤水相关资料。

(4)练习诵读,读出情感。 (5)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演唱录音。再读加深体会。 2、教学第二部分。 (1)读这两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4)小结: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诗意和意思。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讨论: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 (4)集体交流。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朗读,知道这段话选自《21、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4)教师重点指导“骡、彭、抚摸、念叨”等字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青、盖。 2、指导。 (1) 学生读贴,小结写好“青、盖”的要点。 (2) 教师范写,讲解“青、盖”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 一、指导。 1、课前准备。

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本文是关于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引子: 1、出示“居”(板书),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2、“吴音”你能用“吴侬软语”来问候一下大家么? 3、各种乡音合起来,就会成为一首诗篇。 4、走进“辛弃疾”。出示词《破阵子》。t:……有时候词牌就表现词的内容(意境)… … 5、给音乐。听。t:看看这首词牌的词给你怎样的感受?(激昂雄壮的音乐起。似乎是战 士的一种豪迈,或是站死沙场的从容……)学生说感受(有的说有豪情壮志,有的说豪迈, 有的说雄壮)。再给第二首音乐。(温婉的,抒情的,是《水调歌头》)谈感受(有的说优 美的。有的说忧伤的。有的说想到了《水调歌头》……) t:你想到了水调歌头,还有么? s:清平乐。(教师的意思可能转到了词牌上了。学生只说了这一种,于是老师说?) t:……还有其他的词牌,如“破阵子”…… 二、学习国标苏教版《清平乐》 (一) 1、板书:清平乐正音清平乐(“阅”的音) 2、揭题:清平乐·村居 3、提示学生看老师写板书“村居” 4、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说。 5、老师还想到了清·高鼎的《村居》

6、背诵。 (二) t: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谁来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s1:读 t:“翁媪”读得特别好,来一起读一下。 s:读 t:不过最后一句,……我理解你……(正音:卧剥)。把东西的外壳去掉的可以读“bao” 。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 t带读,边读边打拍子。(上阕) t:你的脚丫准备好了吗?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一齐来。 s:读。 t:提个小要求,稍微停顿一下,再读。下阕的节奏太快了一点,不要紧,大家放松,来, 再来体验一下。 s:再读。 t:这是一种形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古人喜用平、仄音,平声音拉长一些,仄声音拉短一 些。(师读) t带s吟(手势指挥) t:老师不用手势,你可以点头,最的用你的声音…… s:读(t不时地把话筒递到孩子的嘴边) (不仅仅体现读,还把“词的知识”渗透进去,如“上阕”、“下阕”,词讲究合仄压韵, 平声音拉长,仄声音短) (三) t: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

《清平乐村居》精品教案(活动版)

《清平乐·村居》教案一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根据注释,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词的情趣,轻松地理解词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村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词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乐”要读成“y uè”,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农村闲居的人家)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3.介绍作者辛弃疾。播放视频《辛弃疾》。 二、初读,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播放影视课文《清平乐·村居》,让学生感受韵律节奏。 3.学生再自由读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4.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无赖、剥(bāo x uē) 5.指导书写:醉、媚、锄、剥。 6.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边读边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理解意思 1.自由读文,看图、根据注释、查字典自主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对词的理解。 3.全班交流自己对词的理解,老师引导。(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到了什么?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乡间生活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