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教学提纲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教学提纲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教学提纲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教学提纲

必修一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I

(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④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⑤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元素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

Ca Ca2+与肌肉的收缩有关(抽搐与肌无力)。

Fe 亚铁离子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

Mg 参与构成叶绿素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作用: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2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

主要分布动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

脱氧核糖

植物细胞:蔗糖、麦芽糖;

动物细胞:乳糖

植物细胞:淀粉、纤维素;

动物细胞:糖原

功能① 主要能源物质②细胞结构成分③核酸的组成成分

葡萄糖: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是植物体组成细胞壁的主要元素。

糖类: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I

元素组成:主要:C H O 有的还有:N P

包括:油脂(C H O )、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种类及生理作用

种类生理作用

油脂组成细胞的必要成分,良好的储能物质;②功能:储能、保温等

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胆固醇人体所必需的,但过多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油脂:组成元素:C、H、O(C、H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

分子结构:甘油、脂肪酸

油脂的种类:

油:植物体内,液态,不饱和

油脂

脂:动物体内,固态,饱和

固醇:组成元素:C、H、O;小分子物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

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

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2)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蛋白质功能: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

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5)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变性的本质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

(6)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

氨基酸数目名称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

2 二肽 1 1

3 三肽 2 2

n N(多)肽n-1 n-1

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核酸的分布:①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

②核糖核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位,见下表:

名称元素基本结构单位

糖类C、H、O 单糖(葡萄糖、果糖等)

油脂C、H、O 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C、H、O、N、(S)氨基酸

核酸C、H、O、N、P 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体)、核糖核苷酸(RNA的单体)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

②油脂的鉴定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③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合物。(先加NaOH,再加CuSO4)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I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菲尔肖。

1、英国:胡克发明显微镜,看到细胞。

2、德国:施莱登、施旺、菲尔肖提出细胞学说。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的大小、数目及种类:

(一)、大小最小的:细菌类的支原体细胞

最大的:鸵鸟蛋的卵黄

(二)、数目:生物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多

(三)、种类:

1、依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植物、动物、真菌

动物细胞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显微结构

动物细胞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亚显微结构

2、细胞膜及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I

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①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流动镶嵌模型:②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于脂双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或结构:糖被。

细胞质概念:由细胞膜包被的细胞内的大部分物质。

结构细胞溶胶

细胞器定义:真核细胞中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种类: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液泡、中心体、细胞骨架。3、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

(1)线粒体: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①分布: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心肌细胞);

②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含呼吸酶、少量DNA和核糖体;

③功能: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

(2)叶绿体:①分布:植物绿色部位;

②结构: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DNA

③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

(3)内质网: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分为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运输的通道)和光面内质网(参与糖类和

脂质的合成,运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并与核膜及细胞膜有联系②形态结构: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的网状结构;

③功能:种类及功能: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蛋白质运输通道

光面内质网(没核糖体):膜上有酶,与多种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有关,如:糖类和脂质合成

(4)高尔基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形态结构: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③功能:

和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物质运输系统,承担着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和发送的任务;和植物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细胞内生产蛋白质(多肽链)的机器。——最小的细胞器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真核、原核细胞中、一部分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基质。

②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③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附着型:产生各种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内的酶;消化酶

游离型:产生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呼吸酶

(6)中心体: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③功能:细胞有丝

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7)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

类,蛋白质,氨基酸等);③功能:与细胞渗透吸水相关,使花、果实和叶呈颜色。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中心体,但少数低等植物也会有中心体。如果一种生物同时有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

结构,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掌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分辨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

(8) .溶酶体——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分解衰老的、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分布: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

结构:单位膜各种水解酶

来源: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

功能:对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进行消化

意义: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

有关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小结: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示踪法。 小泡的结构为单层膜结构,其功能为运输作用。转化中心为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证明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 在不同结构的膜之间相互转化时,以“膜泡”或“囊泡”形式转化的是间接相连的生物膜。

细胞核(调控)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II (1)细胞核的结构: ①核膜(双层):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②核仁: 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染色质: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分裂间期呈细丝状,分裂期缩短,变粗而形成染色体。④核基质:核内代谢场所。

(2)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哺乳动物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4)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蓝细菌(蓝藻)、乳酸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菌、酵母菌)等。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具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但质膜上有多种酶,能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结构——以细菌为例

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有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 基本结构 细胞膜:与真核细胞相似(是细膜呼吸的场所) 拟核:有DNA 分子,控制主要的遗传现状

细胞质:含核糖体

鞭毛:与细菌运动有关

特殊结构 荚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芽孢:细菌休眠题,增强抗性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DNA

(注:细、线、支、蓝、衣分别指细菌、放线体、支原体、蓝藻、衣原体)

1.细胞膜

2.细胞溶胶

3.高尔基体

4.核基质

5.染色质

6.核仁

7.核膜

8.光面内质网

9.线粒体 10.核孔 11.粗面内质网12.核糖体 13.中心体 1.细胞膜 2.细胞壁 3.细胞溶胶 4.叶绿体 5.高尔基体 6.核仁7.核基质 8.核膜 9.染色质 10.核孔 11.线粒体 12.光面内质网 13.核糖体 14.液泡 15.粗面内质网

1-3 细胞的代谢

1、ATP(能量通货,直接能源)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II

(1)ATP的结构简式:A—P~P~P(A:腺苷;P:磷酸;~:高能磷酸键);

(2)1个A TP分子中含有:A:1个;P:3个;~:2个;

(3)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ATP的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DP转化成A 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

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即

供各项生命活动);

(6)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

a.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b. 储能物质:油脂(动物还有糖元,植物还有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d.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II

(1)简单扩散

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②实例:O2、CO2、水、乙醇、、尿素、脂质;

(2)易化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被动转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转运;

(4)主动转运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5) 胞吞或胞吐: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

(6)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导致质膜连同以内的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发生质

壁分离的细胞重新放入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如右图为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

3、酶在代谢中的作用II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④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

4、细胞呼吸II

(1)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 TP过程。

(2)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细胞呼吸的类型: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3)需氧呼吸:①需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②主要场所:线粒体;③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第一阶段:糖酵解

场所:细胞溶胶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场所:线粒体基质 场所:线粒体内膜上

⑤总反应式:C 6H 12O 6 + 6*O 2 + 6H 2O —→ 6 CO 2 + 12H 2*O + 能量 [注意:产物H 2O 中的O 全部来自O 2,H 来自C 6H 12O 6和H 2O ;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H 2O ,C 来自C 6H 12O 6;] ⑥相关小结:①需氧呼吸CO 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O 2参与反应在第三阶段;

②需氧呼吸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

③需氧呼吸H 需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ATP 与氧的关系 糖酵解

细胞溶胶

1个葡萄糖

2个丙酮酸、2个【H 】

2个

不消耗

柠檬酸循环

线粒体基质

2个丙酮酸和6个水 6个CO 2和22个【H 】 8NADH 和2个FADH 2

2个

不消耗

电子传递链

线粒体内膜

24个还原性氢和氧气

12个H 2O

26个 消耗6个O 2

(4)厌氧呼吸 ①场所:细胞溶胶;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②过程:第一阶段: 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2丙酮酸—→ 2C 3H 6O 3 + 少量能量

2丙酮酸—→ 2C 2H 5OH + 2CO 2 + 少量能量

③总反应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 2CO 2 + 能量或C 6H 12O 6—→2C 3H 6O 3 + 能量

(5)厌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

(6)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呼吸场所 第一阶段:细胞溶胶 第二、三阶段:线粒体

细胞溶胶 是否需氧 需要 不需要 有机物分解程度

彻底 不彻底 分解产物 CO 2、H 2O 酒精和CO 2或乳酸

释放能量 较多

较少

相同点

两者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意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应用:例如:①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就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促进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②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限。

③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④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⑤稻田定期排水:抑制厌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9)综合 不消耗O 2,释放CO 2 只进行厌氧呼吸

酒精量等于CO 2量 只进行厌氧呼吸 CO 2释放量等于O 2的吸收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

CO 2释放量大于O 2的吸收量 既有氧呼吸,又厌氧呼吸;多余CO 2来自厌氧呼吸 酒精量小于CO 2量 既有氧呼吸,又厌氧呼吸,多余的CO 2来自有有氧呼吸

(10).酵母菌是兼性生物,即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厌氧呼吸。

如图:从B 到A 随O 2浓度降低,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越旺盛。从B 到C 随O 2浓度升高,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越旺盛。要储存农产品,最好将氧气浓度调节至B 点。

小结: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是相互联系的,以细胞呼吸为中心

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ATP ,为各种合成反应提供碳骨架。

酶 酶

影响因素:

1、生物自身因素

2、外界环境因素

C6H12O6+6H2O+6O2酶6CO2+2H2O

反应物条件生成物

适当升温

适量增加水

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1. O2浓度:

2.CO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4.水分

农产品储存和保鲜:低温低湿低氧

5、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II

(1) 叶绿素a

(类囊体薄膜)叶绿素叶绿素b 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 条件:需要光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NADPH、A TP和O2

光反应阶段过程:H2O ——→2e——→光系统Ⅱ(光使低能电子激发到高能电子,随后从水中

补充;高能电子+ADP+Pi—→ATP+低能电子)—→光系统Ⅰ(光使低能

电子激发到高能电子,随后从光系统Ⅱ中补充;2e—+H++NADP+—→

NADPH。)该过程中最初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光能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碳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 2的固定:1分子C 5和CO 2生成2分子C 3

(2)C 3的还原:C 3在NADPH 和A TP 作用下,生成三碳糖,一部分三碳糖

继续合成淀粉、蛋白质、脂质,一部分三碳糖又形成C 5,一部分三碳糖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供所有细胞利用。

光反应阶段与碳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H]和ATP ,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Pi 、 NADP +。

(3)光合作用总反应式:6CO 2 + 12H 2O* ——→ C 6H 12O 6 + 6 H 2O + 6O 2*

(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扩散最快---胡萝卜素;扩散最慢---叶绿素b ;含量最多---叶绿素a ;含量最少---胡萝卜素;

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和用棉塞塞紧试管口的原因是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光反应阶段:类囊体膜上

物质变化:

①水的裂解:2 H 2O ――→光

4 H +

+ 4e -+ O 2 ②ATP 的形成: ADP+Pi+能量――→酶

A TP

③NADPH 的形成: NADP ++2e -+ H +

――→酶

NADPH (还原剂) 能量变化:光能―→A TP 和NADPH 中活跃的化学能 碳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CO 2的固定:CO 2+RuBP (C 5)――→酶

2三碳酸(C 3)

C 3的还原:C 3 (三碳酸)――→ATP 、酶

NADPH

三碳糖(最初光合产物) RuBP 的再生:5三碳糖――→酶

3RuBP (C 5)

能量变化: A TP 和NADPH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叶绿体

6、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II

1、光照强度

原理: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度,光反应产物NADPH与A TP的数量多少会影响碳反应的速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

总光合:真正光合

净光合:表观光合

真正合速率=表

观光合速率+呼吸速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应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植物。

2.CO2的浓度

在生产上应用:

1)、施用农家肥(有机肥)

2)、温室栽培可以适当使用二氧化碳生发器,施用干冰,或混养家禽、

家畜等,提高室内CO2浓度;

3)、大田生产“正其行,通其风”,

3、温度

原理: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碳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从而影

响光合速率。

在生产上的应用:

1)、适时播种;

2)、温室栽培时,白天可以适当提高温度;

3)、适当增加昼夜温差

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夏季:因为温度升高,水的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生物体进入“午休”。

4、矿质元素

N:是合成叶绿素、酶等含N物质的必需元素。缺N时就会影响它们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P:是合成ATP的必需元素。缺P时就会影响A TP等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因此缺Mg时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K:能够促进糖类等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氮肥可以促进叶片的生长。

5、水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所以,水对光合作用有影响。

第四章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1-4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I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

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包括G1、S(发生DNA的复制)、G2。如图:从乙到乙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特点: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先间期后分裂期;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

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部分干细胞、生发层。

2、细胞的有丝分裂 II

分裂间期:完成DNA 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 加倍。一条染色体含有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质中。

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拉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复制 前期 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2)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

(3)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 2n-4n 4n 4n 4n 2n 染色体

2n

2n

2n

4n

2n

3、细

胞的分化 II

(1)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2)细胞分化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并没丢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癌症的防治 I 能够无限增殖

癌细胞特征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 ,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5、细胞的全能性 II

(1)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的减少。

一般情况下: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不同生物的全能性高低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干细胞: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分类:按来源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特点:进行不对称分裂。 应用:细胞移植,器官移植。 6、细胞的衰老、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I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1)细胞衰老特征

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

(2)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脑脊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 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 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 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 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 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b.说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c.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HCO3- d.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 (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 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 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 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 要条件。?(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 图1 图2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 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 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 图3 图4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 (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4、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ATP的功能:(1)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即直接能源)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

必修一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I (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O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包括:油脂、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油脂: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C 、H 、O (C 、H 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 ②功能:储能、保温等; 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固醇:组成元素:C 、H 、O ;小分子物质 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 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氨基:-NH 2; 羧基:-COOH ;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蛋白质功能: 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 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5)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变性的本质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 (6)假设有m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 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 个氨基,n 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 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I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 ) 核酸的分布: ①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 ②核糖核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位,见下表: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①还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 ②油脂的鉴定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③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I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菲尔肖。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膜及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I 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① 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流动镶嵌模型: ② 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于脂双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或结构:糖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

必修一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I (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④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⑤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元素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 CaCa2+与肌肉的收缩有关(抽搐与肌无力)。 Fe 亚铁离子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 Mg 参与构成叶绿素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作用: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2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 主要分布动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 脱氧核糖 植物细胞:蔗糖、麦芽糖; 动物细胞:乳糖 植物细胞:淀粉、纤维素; 动物细胞:糖原 功能主要能源物质②细胞结构成分③核酸的组成成分 葡萄糖: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是植物体组成细胞壁的主要元素。 糖类: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I 元素组成:主要:C H O 有的还有:N P 包括:油脂(C H O)、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种类及生理作用 种类生理作用 油脂组成细胞的必要成分,良好的储能物质;②功能:储能、保温等 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胆固醇人体所必需的,但过多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油脂: 分子结构:甘油、脂肪酸 油脂的种类: 油:植物体内,液态,不饱和 油脂 脂:动物体内,固态,饱和 固醇:组成元素:C、H、O;小分子物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 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 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2)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一、必修本 绪论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 除病毒以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 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 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 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 生命活动。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整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 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 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 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 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 (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 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施旺(Theodo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 内容要点:共三点。1.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 Zn、Cu 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 N基本元素:C (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0 (鲜重下含量最高) 3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浙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B.水C.DNA D.糖原 2.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的能源物质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A.糖类、脂类、蛋白质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D.蛋白质、核酸、糖类 3.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 A.葡萄糖B.半乳糖C.核糖D.脱氧核糖 4.某一蛋白质由2条肽链组成,共含有50个氨基酸,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的个数以及肽键数分别为 A.2个,48个B.50个,50个 C.2个,52个D.1个,48个 5.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包括 A.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B.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C.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参与细胞内一些复杂有机物的合成 6.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A T C G 四种碱基 C.只在细胞核中存在D.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 7.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最终变成紫色 B.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与使用方法与婓林试剂完全相同 C.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的切片染色后时,显微镜下可见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8.血红蛋白中不含的化学元素是 A.C B.N C.Mg D.Fe 9.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①核糖核酸②糖元③胰岛素④淀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A.n个 B.m个 C.(m+n)个 D.(m-n)个 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D.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12.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数字是() 1、氨基酸 2、C、H、O、N等化学元素 3、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 4、多肽 5、肽链 6、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123456 B、214365 C、214356 D、213456 13. 生物体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14. RNA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 a、Mg 元素微量:F 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补充知识】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酶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 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二.实验设计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2.制作实例 (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 酶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知识分享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问题清单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 1.什么是体液? 2.体液包括哪些?约占多少? 3.细胞外液又称什么?包括哪些部分?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用箭头表示) 4.血细胞包括哪些?生活的环境是? 5.血浆中的营养物质经毛细血管的什么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代谢废物经毛细血管的什么端进入血液? 6.什么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7.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 8.什么叫内环境? 9.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10.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哪些? 11.渗透压指什么?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由什么维持? 12.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什么离子? 13.等渗溶液包括哪些(请写出浓度和物质)?正常人的血浆PH维持在什么范围内?缓冲物质包括哪些?14.乳酸的调节机制是?(完全解读) 15.正常人的体温维持在? 16.组织液、淋巴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区别在于? 17.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溶液,类似于什么? 18.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什么参与? 19.哪些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20.组织水肿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例子)有哪些? 21.属于内环境的物质有哪些?例如:水,请再举例。 22.什么事内环境的稳态? 2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什么? 24.内环境紊乱的例子有哪些?例:血糖平衡失调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请再举例。 25.内环境稳态与哪些系统有功能上的联系?知识网络:

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27.反射包括什么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从定义、形成、反射中枢、举例说明) 28.反射弧的结构有哪些?效应器包括哪些部分? 29.什么叫兴奋? 30.神经元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画出神经元的结构简图。 31.静息电位膜内外表现?动作电位膜内外表现? 32.神经细胞内K+和Na+的分布是如何的?如何形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方式分别是什么? 33.一个神经元传递兴奋至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一般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哪个部位?34.突触包括哪些结构?文字和图 35.兴奋是怎么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3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什么特点?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又是如何的? 38.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哪些?突出间隙的液体是什么?神经递质经突出前膜释放,后膜如何是识别? 39.神经递质的分泌通过什么方式? 40.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脑包括哪些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 41.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包括哪几部分?各区发生障碍会导致什么结果? 42.什么是学习?人的记忆分为哪些?请用关系图解释记忆之间的联系。 43.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是? 44.什么是激素调节?动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在哪里? 45.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包括哪几部分?作用是什么? 46.血糖平衡的调节(请用图示说明) 47.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中枢是? 48.正常人的血糖维持在什么范围内? 48.胰腺细胞有哪些?分别起什么作用?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