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纵横:在禁欲与纵欲之间

文化纵横:在禁欲与纵欲之间

文化纵横:在禁欲与纵欲之间
文化纵横:在禁欲与纵欲之间

文化纵横:在禁欲与纵欲之间

文化纵横:在禁欲与纵欲之间

作者:叶知秋发表时间:2012-08-14评价得分:暂无查看评论

在禁欲与纵欲之间:一种快乐的保守主义

通过婚姻的治理

婚姻是人类最小的价值单位。婚姻的善恶决定着社会的善恶,而不是相反。婚姻秩序是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不是相反。婚姻观的变迁决定着人们的性爱观,而不是相反。

人们往往误以为,是情欲的变化,决定着性道德的变化。事实上,我们的性欲,包括性的能力和欢愉,并不比两千年前的男女更茁壮。人类的情欲平均分布于不同的世代,世界历史中并没有一张情欲的K线图,而只有善恶观念的K线图。因此,并不是我们的性影响了我们的婚姻观;而是我们的婚姻观影响了我们的性。

20世纪激进革命的途径和结果之一,是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摧毁了传统的家庭价值。其一,宗族、乡绅、社区及宗教、文化等民间团体的消亡,掐断了婚姻与社群的有机联系。其二,通过对性关系的审查,将每个家庭直辖于一个权力体系。最近30年,这一笼罩于婚床之上的权力体系逐渐消失

的同时,婚姻的社会性向度也几乎消失殆尽了。

在一个缺乏宗教和社群的“无社团的社会”中,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的婚姻观,一种亢奋的个人主义的性爱观的形成,几乎是必然的。从城市到乡村,从中老年到年轻人,从高官到民工,婚外情、婚前性关系和高离婚率,在几乎所有社会阶层中均质地扩散。这一废墟般的画面,并不仅仅反映商业时代和西方性解放的传播,也指向“国家”这一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主宰婚姻的合法性来源、偶像的逐渐退场,从而所带来的婚姻观的混乱和婚姻价值的虚空。

这是一副在道德上令人恶心的拼图。一方面,在婚姻之外,中国拥有性产业的发达,性自由的泛滥,肆无忌惮的堕胎广告,和影视分级制度的缺失。另一方面,在一种“泛政治”的现实中,性的价值继续受到制度性的羞辱。

吴飞在《当代中国婚姻的价值缺位》(《文化纵横》2011年2月刊)中,评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文中提出一个核心命题,即“我们为什么结婚”?司法解释三表明,婚姻的结合可以不再包含财产的结合。婚姻甚至下降为一种低于个人合伙关系(无限连带责任)的契约类型。中国的最高法院已失去了对婚姻的价值立场。吴飞说,中国古人结婚,为了延续家族,生养众多,要对祖先和后代负责。西方人结婚,“是为了荣耀上帝,完成上帝颁布的诫命”。但当代国人,不但在社会舆论风潮上,而且在法律秩序的基本观念上,都正在失去对“我们为什么结婚”的、一个肯定而快乐的回答。

通过婚姻的信仰

英美的保守主义思想,起源于新教内部的圣公会对清教运动的反对,及新教外部的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对。有学者认为,对宗教传统和家庭价值的极端重视,是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刘军宁:《保守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罗杰·斯克拉顿在他的《保守主义的含义》中,将英国圣公会的理查德·胡克(《教会政制法规》,Of the Laws of Ecelesiastical Polity,1597),和《法国大革命反思录》(中译本为《法国革命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的作者柏克,视为近代保守主义在宗教传统中的起源。

当法国大革命的左翼思想,将国王和王后送上断头台,没收教会的财产,剥夺神父对婚姻的祝福,改由政府登记来接管婚姻的合法性时,柏克浓墨重彩地写道:“欧洲的光荣已经永远消失了。”

保守主义的婚姻观看重婚姻的神圣性。或者说,保守主义视一男一女的婚姻,是对某种共同体的信仰价值的委身,而不只是私人之间肉身的结合。如果我们承认,婚姻是异性之间最独特的一种关系。那么,婚姻的独特性便决定着人类性爱的独特性。或者说,婚姻的意义便决定着性爱的意义。

在当代中国,人们对性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社会日趋认同、接受婚姻之外的性自由,即性关系仅仅基于两个成年人的临时协议。这等于将性关系定义为一种无合同期限、无

违约责任的轻微民事关系。但另一方面,人们进入婚姻时,依然渴望某种“天长地久”的未来,依然对教堂般的婚礼,对婚纱、戒指、诗班和誓言,对任何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充满某种说不清楚的憧憬。

同时,人类情感中最独特、最根深蒂固的“嫉妒”,即对独一、长久及不变的异性之间的情感和身体的结合,有着强烈的、与动物迥异的排他性要求。一些正在形成的“政治正确”的性观念,企图从事一种类似于革命的宏伟叙事,就是重新分配中国人对性爱的反应模式,以人们在婚姻之外的性快乐为诱饵,去交换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望和情感深处的“嫉妒”。然而,任何有过婚恋经历的人都会承认,在男女之间,嫉妒的力量甚至比性欲本身的力量更强烈而持久。因为嫉妒本身就是性的一部分。与其说性自由是合乎人性的,不如说嫉妒比滥交更合乎人的天性。事实上,没有强烈嫉妒心的性爱,便与动物无异,亦不可能带来强烈的心灵满足。

在基督教传统中,“嫉妒”不但是一种普遍而深刻的人类经验,也是婚姻神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圣经》中,耶和华上帝称这种嫉妒为“忌邪”。即对独一的、矢志不移的关系的要求。上帝称自己是“嫉妒(忌邪)的上帝”。“嫉妒”用来表达上帝与他的百姓之间唯一和忠贞的关系。因此,从《旧约》到《新约》,都以“婚姻”的比喻来形容上帝与人类在盟约中的结合。换言之,“你是我的唯一”,同时是人类信仰生活和婚姻生活

的基本公式。爱在本质上是忌邪的,换言之,爱在本质上是宗教性的。一个社会如果缺乏高于国家、独立于国家的宗教信仰,当国家要求公民说“你是我的唯一”时,就构成了专制主义;当一个人对不是自己丈夫或妻子的人说“你是我的唯一”时,就构成了淫乱。

涂尔干在《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中,有力地论述了婚姻的神圣性(宗教性)传统。他说:

有关家庭生活的一切均受到义务观念的支配,我们与弟兄、姊妹和父母的关系,全都由道德加以规定。这是一张义务之网,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见容其中,那么我们就能够愉快地履行这些义务。在此,爱不仅仅是私人情感的自发冲动,在一定程度上,爱是一种责任。家庭成员会深深地感受到,尽管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但他们彼此的情感不仅仅依赖于、甚至基本上并不依赖于他们各自的优点,而主要是取决于某种高于他们并支配着他们的力量。……家庭使这些关系带上了一种独特的印记,提升到了那些个体之间的简单关系之上。直到今天,家庭之所以和从前一样,总是具有某种宗教性质,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人们对家庭始终不渝地充满了宗教之情,其原因就在于家庭是学习尊敬的学校,而尊敬又是最重要的宗教情感。此外,家庭也是全部集体生活及纪律的神经。……性关系的自由倾向于排除所有的义务和规则,两个人的兴趣和肉身的欢愉几乎就是支配的法则。然而没有义务

和规则之处,就必然没有道德。而且,凡是不能充分体现义务观念和道德约束的人类活动领域,都将给毁灭性的放纵敞开道路。所以,男女之间在婚姻之外的相互引诱及由此造成的后果,往往表现为一种对道德的威胁,这是毫不奇怪的。上帝为什么创造性欲

有一种辩解,称婚前的性自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与对家庭价值的保守分开。一旦结婚,人们便会收拾野心,斩断过去,成为忠诚的丈夫或妻子。所以,反而要在进入婚姻之前,多多享受过期作废的爱情。

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自欺欺人,不值一辩,也经不

起人生经验和田野调查的检验。最重要的是,保守主义的性爱观与性解放主义的分野,在于人类的性欲望及其满足形式,是不是特定的?保守主义相信,婚姻是唯一合法的、满足性欲的方式。但性解放主义认为,满足性欲望的方式是人类在文化中发明的,因此是多元和变动的。然而,一旦否定人类的性欲望及其满足有特定的形式,性道德便不复存在。换言之,人类就只有一般性的契约道德(两个成年人的同意),

而没有特定的性道德。也就是说,道德对两个成年人做爱的要求,并不会超过对两个人一起吃饭、扫地或购物的要求。这显然是对性关系的贬低,而不是高举。当人们认为性爱没有独特的道德性时,人们也就无法从性爱中获得独特的满足和快乐。无论人们怎样竭力将性爱的道德意义等同于吃饭、

喝水;但性在人际关系中的独特、显赫和隐秘的地位,却无法被抹杀。

在禁欲的传统和纵欲的道德(无道德)之间,新教伦理开出了一种“快乐的保守主义”,即一面是对性欲被造为人性的重

要部分的肯定和赞美;一面是对人的罪性的警惕,而以婚姻中“忌邪”的结合为性关系的唯一合法的满足。换言之,在保

守主义的性爱观中,并不是肉体本身,而是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道德律,构成了性的快乐的源泉。

性关系的奥秘、美妙和独特,在于人们不能在性关系中容忍另外一个异性,在所爱之人的生命和身体上占据与自己同等的地位。禁忌的存在,也许并不会对每一次性结合造成生理性影响。但禁忌的存在,即对一种“忌邪的”、排他的、及获

得保证的生命地位的安全感的供应,却是一男一女在性关系中获得心灵满足的前提。

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道德,就没有真正的性满足。一位当代著名的福音派神学家约翰·派博甚至宣称,有信仰的人才能真正享受性的愉悦。因为性欲是上帝单单赐给“凡感谢着领受”的儿女们的。他说,“尽管世人可能会因为我们宣称圣

经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享受性生活而笑掉大牙”,但事实上,没有感恩就没有性满足。对美善和恩典的信心,才是真正的性欢愉的奥秘。

这不是道貌岸然的、反性欲的道德主义,而是一种“快乐的保

守主义”。在凡发生性关系的男女之间,都曾经和将要充满伤害、冲突甚至背叛。痛苦是两性关系的常态,一如欢愉。虚空也是两性关系的常态,一如满足。人们只要考虑到这一点,就会发现鼓吹性自由的理论,其实是一种鸵鸟政策。一旦面对人类最亲密关系中的彼此伤害,那些性自由的观念便不能不要求每个“自由”的人自由地回到一个人的房间去舔伤口。换言之,性自由也意味着一种伦理责任。即自己对自己负责,彼此纠缠的肉体一旦分开,你就成为宇宙中孤绝的个体。这不是一种快乐的自由主义,而是一种残忍的左翼伦理。

如果性欲是人性的重要组成,性欲便与整个人的存在结构密不可分。性欲在本质上涉及另一个人,即渴望与另一个人的身体结合。也唯有与一个异性的身体结合,才能真正得到满足。因此,性在价值上并不只是私人的,而是社会性的。如果考虑到人类的“生养”和延续,性欲及其满足方式甚至是国度性的。保守主义与性解放主义的另一个分野便在于,保守主义认为,性欲在本质上涉及一位异性,因此,性意味着自我中心和性别中心的破碎。而性解放主义却认为,性自由乃是对自我中心的肯定。

后者的利己主义的倾向,使个人的性欲满足沦为“非道德事件”。对另一个身体的欲望,使另一个身体的主人沦为“我的身体”的奴仆。换言之,性产业的实质是一种奴隶制度。当知识分子们以“个人主义”的名义认同性欲的满足没有特定的条

件和方式,没有超出“两个成年人的同意”的道德要求时,他们就恰恰否定和羞辱了“个人主义”的价值。即将性欲的对象客体化,使满足我们性欲的那个人(无论其是否同意),成为在个体价值上低于我们的那个人。一个希望在婚前发生性关系,甚至希望拥有与一个以上异性的“性经验”的人,在本质上是“个人主义”的敌人。即使与之发生性关系的那人,也会与一个以上异性发生性关系,他们之间也并不因此就“扯平”了;反倒表明,他们都视一位异性的生命价值,低于自己的欲望。

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新约圣经》中,有一段使徒保罗论述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妻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主权,权在丈夫。照样,丈夫对自己的身体也没有主权,权在妻子。”(《哥林多前书》7章4节)考虑到这是两千年前的经文,这一“身体的配偶主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惊世骇俗的。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男人中心的性观念,也不同于现代社会的自我中心的婚姻观,更不同于宣称女人对自己身体有绝对主权的女权主义的反动。

这是一种建立在自我中心的破碎上的性关系。只有这种“让配偶拥有自己身体的主权”的性关系,才不会导致在生命的价值上藐视和羞辱与之结合的另一个人类。

这种性关系,就是只能在婚姻誓言下成立的性关系。一个人在付出身体的同时,必须付出一个永久的承诺,惟独如此,

才不会贬低对方的生命价值。因为性的独特性要求“同意”的独特性。誓言是一种特别的“同意”,这个特别的同意称为“承诺”。这就是婚姻与“苟合”的区分。婚姻是一男一女在盟约中的结合。而无盟约的性关系(包括同居),在保守主义的伦理观念中就是苟合。当代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仿照基督教的样式,在婚礼上宣读或宣告结婚誓言。但“盟约”在本质上是一种信仰。盟者,“日月为盟,天地为证”也。“誓言”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信仰,誓者,“此言若虚,有如此箭”也。盟誓意味着有动物流血,或有东西被折断。但如果单方面离婚是自由的,“誓言”就如同儿戏。誓言其实是谎言。其实,明日如何,有种种可能。如果在上帝(日月或天地)和众人面前,起誓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另一个人,并承诺在未来义无反顾地与其结合为命运的共同体。这样的婚礼,在本质上就是宗教性仪式。这样的誓言,不是规范一般民事关系的“契约”(contract),而是在一种信仰中彼此委身的“盟约”(covenant)。如果去除了任何宗教性或神圣性的价值立场,无法想象一个结婚“誓言”会有任何真实的意义。

因此,在保守主义看来,性的国度惟独在盟约之内。显而易见,你不会和任何你向其点头的人握手,不会和任何你与之握手的人拥抱,不会和任何你与之拥抱的人亲吻。最后,你也不会和任何你与之亲吻的人做爱。回到此文的前提,是人们的婚姻观决定了人们的性爱观,而不是相反。那么,让我

们问,“是什么让婚姻与其他一切异性间的关系区别开来”?没有其他任何关系,像婚姻关系一样要求永远的委身。因此,婚姻关系的独一无二,要求一种独一无二的表达,同时也要求一种独一无二的快乐。

换言之,性关系一旦存在于婚姻之外,人类就失去了可以表达婚姻关系的标识。人类无法发明另外一种独特和亲密的、只能送给丈夫或妻子的礼物。好比你送给妻子的礼物,总是和送给上司的礼物一样,你与妻子的关系迟早就会变成你和上司的关系。于是,虽然人们还在结婚,但婚姻已逐渐消失了。虽然人们还在结婚,但人们对于为什么结婚,已失去了普遍的答案。

用古人张敞回答皇帝的话说,什么是快乐的保守主义呢,就是“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性与生养的反思

最后一个议题,关于性所带来的女性的怀孕和人类的生养。有人说,避孕术的普及在相当程度上改写了人类的性观念。然而,避孕术并没有改变一个关于创造的事实,即任何一次性关系都可能使女性怀孕。因为没有一种通常的避孕术绝对可靠。事实上,性自由的泛滥,并不仅仅依赖于事先的避孕,而仍然依赖于事后的堕胎和杀婴。这是另一个沉重的话题,笔者不想延伸开去,只提出一个事实,即在性与生育的关系并不能完全涂抹的情形下,对婚姻盟约之外的性的肯定和鼓

吹,就仍然是残忍和不负责任的。

正因为如此,黑格尔认为,女性的爱必然采取婚姻的形式,也只有盟约中的爱才是道德的。古罗马的监察官在主持市民婚礼时,会这样问新郎,“你愿意娶一个会生很多孩子的女人为妻吗”。所以,希腊文的“结婚”一词,是指“母亲的责任”。如汉语的“婚姻”二字,都以女为偏旁,意思是婚姻使一个女人成为母亲。换言之,如果一个男人做一件事,可能使一个女人成为母亲,这件事就必须被置于盟约和誓言之下。这就是人类婚姻观的基本道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说,婚姻是为女人和人类而设的。婚姻是因一个女人付出性爱给一个男人后,而可能要承担的延续人类生命的使命和重担,而配得的保护和福利。婚姻要求男人必须对那个与他性结合的女人的将来负责——无论她是否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也无论避孕术在多大的概率上降低了女性怀孕的可能性;这一对成年男子的骑士般的要求,都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1-12)

制作时间:2004年7月21日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第1-12期) 作者:snowry_yhn 编辑、制作:yangbb 第1期 MAVERICK (2) 第2期 FBI & SLOAN-KETTERING (3) 第3期 AMA (4) 第4期 GATT (5) 第5期 WESTERN (6) 第6期 GIS & YANK (7) 第7期 GILTS (8) 第8期 JV (9) 第9期 AT&T (10) 第10期 GDP (11) 第11期 MAFIA (12) 第12期 GURU (13)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制作时间:2004年7月21日[yangbb语] 终于完工了,而且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就把这个包子作为生日 礼物送给自己吧!呵呵,好高兴啊! 其实做包子真的是件比较苦的事情,而且体力劳动远大于脑力劳动。但是我想,如果自己辛苦做出来的包子没有人分享,那才是真正 可悲的事情。所以沪友一定要支持我们的劳动啊! 还有两点提醒一下(不要骂我啊,我马上就说完): 1.本文档版权归沪江所有,尊重原创,请网友在转载时注明出处,非常感谢! 2.本文档按A4幅面制作,有条件的网友可直接打印。 [snowry_yhn语] 了解英美文化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翻译! “白象牌运动鞋”怎么翻译呢?是“White Elephant Sports Shoes” 吗?大家知道White Elephant 在英语中是什么意思吗?”yellow pub lications"又该怎么翻译呢?是"黄色出版物"吗? 由于缺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而造成的误译、谬译或交际中断经常发生。我们这个栏目就是希望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基于snow的实际水平,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第1期 Maverick Maverick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Introductory Remarks ①.White elephant昂贵而无用的东西 ②.Yellow publications低级趣味出版物 ③.Lame duck跛鸭:不能连任的人 ④.Disinformation假情报 ⑤.Hegemony势力范围 ⑥.Mentor保护人 ⑦.Deep throat秘密消息的来源 ⑧.Paint lily多此一举 ⑨.Smoking gun确凿的犯罪证据 ⑩.Be in high cotton兴隆 ?.Barter trade交换贸易 ?.BBS电子布告栏系统 ?.Anonymous remailer匿名转信站 ?.Cybersalon网络咖啡厅 ?.Cyberspace网络世界 ?.Online prank网络恶作剧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 ?.Mitnick affair米尼克事件 21.World Wide Web万维网,全球信息网 22.Cellular phone蜂巢式移动电话 23.Genetic engineering遗传工程 24.The economics of Cloning复制人的经济分析 25.G-7七大工业国集团 26.Reaganomics里根经济学 27.Junk bond垃圾债券 28.Face the music了解美国军队惩罚违纪士兵的方式方法 29.Talk turkey了解美国白人的伪善 30.Come down to the brass tacks了解美国工人的过去 31.Go to the dogs了解英美人破产的辛酸 32.Samaritan源自《圣经》中,指乐善好施者 33.Green Berets指头戴绿色贝雷帽的美国特种部队 34.An Eagle Scout指美国的飞鹰童子军 35.American Dream表意是“美国梦” 36.Forbes list指美国《富布斯》富翁排行榜 37.Madison Avenue是麦迪逊大街,代指美国广告中心 38.A rags-to-riches legacy是美国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指“留下一笔‘白手起家发财’的遗产” 39.Social Security指美国的“社会保障条例” 40.Medicare指美国为65岁以上的老人专设的“老年保健医疗制” 41.Negative income tax指美国社会的“最低收入补贴” 42.A scapegoat替罪羊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英汉翻译的差异

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柔Shall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Rough wind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译文: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更温柔:暴风摇撼五月钟爱的嫩芽,而夏日的周期太过短暂)。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和感受是不相同的。在中国,情人象夏日,有你受的。 风俗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同一件事物, 不同的文化背景, 看法大相径庭。在汉文化中龙(dragon) 凤( phoenix) 是一个图腾形象。在封建社会, 龙比喻是皇帝, 凤比喻皇后, 帝王成婚称龙凤呈祥。在汉语中, 龙和凤都用于好的意思。如龙凤, 龙虎、凤毛、山窝里飞出金凤凰。汉语中还有不少表示欢乐、愿望而气势磅礴带龙的成语: 龙飞凤舞、龙盘虎跃、生龙活虎、藏龙卧虎、攀龙附凤、望子成龙。龙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顶礼膜拜的, 所以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但在圣经中, 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n tan) 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Dragon 总是代表邪恶, 令人感到恐怖。说一个人象龙不是一句好话, 尤其是讲女人象龙, 指的是又凶恶又歹毒、令人讨厌。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是一个很专横跋扈的人)。Phoenix 在西方的传说中是一种鸟, 在沙漠中生存了五、六百年后, 将自己烧成灰烬, 然后从中又诞生一只的Phoenix, 所以英语中Phoenix, 有再生、复活的意思。英语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西方人把狗当作宠物来养,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所以, 英语中大部分用狗的形象词语比喻的是普通人的形象, 毫无侮辱的意思。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He works like a dog.他干得十分卖力。Dog doesn’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Y ou lucky dog . 你这个家伙真走运!中国人当然也养狗, 但对狗的看法大不相同, 与狗的成语总是含贬义, 表示坏人恶行,典型的如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改不了吃屎、狗娘养的、狗屁等。孔雀(peacock) , 汉文化中,peacock 是吉祥的象征, 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傣族人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在英语中, 孔雀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 强调它骄傲的一面。如: He attempted to peacock his way through the world。他想名扬世界。Mary was peacocking about in the classroom. 玛丽在教室里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 3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谚语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宗教信仰不同, 典故、谚语的来源不同。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蔚为壮观。大多数西方人信基督教, 崇拜的神称为上帝(God) , 上帝只有一个, 但包括三个位格(Person) 即: 上帝圣父(God the Father)、上帝圣子(God the Son )、上帝圣灵(God the Holy Ghost ) , 统称为三位一体(Trinity). 这三位不是三个神, 而是同具一个本体的独一真神。中国有盘古开天、道教的玉帝, 有佛教的阎王和观音(Buddhism Guan Ying, the Goddess of Mercy) 有神话的龙王。典故、谚语是每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常在不自觉运用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谚语。中国人常说“东施效颦”“叶公好龙”“真是马后炮”“原来又是个空城计”。中国人的典故多来自于《诗经》和中国的四大名著等。西方人的典故则来自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及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若缺乏对中西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谚语的个性深刻了解, 难以翻译出词语中的文化内涵。比如“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at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 ”要翻译出这个句子, 首先要弄清上帝之创造(Creation of God)。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第一天, 创造光, 划分昼夜。第二天, 创造空气, 划分天地。第三天, 划分海陆, 使陆地长植物。第四天, 创造日月星辰, 划分季节。第五天, 创造鸟类与鱼类。第六天, 创造昆虫、兽类, 并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第七天, 安息日(Sabbath)。其次要明白(clay) 指的是人体(clay figure)。据圣经记载, 上帝用泥土造一个人形, 再在人体的鼻孔吹一口气, 人体就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_ 学号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绪论 (6) (一) 文化的概念 (6) (二) 翻译的概念 (6) 二、分论 (6) (一) 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1 宗教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2 历史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8) (二) 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6) (三) 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0) 三、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文化(culture)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核心,也是文化赖以语言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信息和思想的交流,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而不是文字上的对译。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不言而喻,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本文在阐述文化和翻译概念的基础上,试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文化内涵、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因素;影响

Culture is a complex conception. Languag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It is the core of culture. Translation is a transfer activity of two languages. It is the exchange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thoughts, but not the direct translati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mean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In fac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tool for us to communicate. This article tries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 what cultural factors should be noticed during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cluding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fe-style, outlook on values in foundation of explaining idea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ultural Factor;Effects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摘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社会风俗习惯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这三个主要方面,分别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影响,提示大家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在真正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确译出原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想,进行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可以体现在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多方面。这些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所以在英汉翻译活动中,必须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从各自文化的角度充分理解原文的涵义,并采取适当的语义表达方式,精确地译出原文。在本文中,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别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引起文化上的个性和差异,形成一些独特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差异都会体现在语言中,对英汉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东临大海,西部为高山,所以在中国,“东风”是“春天的风”,“西风”却是凛冽的。而英国的地理环境与中国相反,英国西临大西洋,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西风在英国人心中是温暖宜人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温暖西风的讴歌:“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在英汉翻译中要充分理解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再如,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所以人们见面爱谈论天气。“Lovely day, isn’t it? ”(天气多好啊)。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则会说,“去哪儿啊?”,“吃饭了吗?”。 与地理环境一样,中西文化的历史背景也会反映在语言中。在英语中,与Dutch有关的词语往往带有贬义。如Dutch act(自杀),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I got mad and I talk like a Dutch uncle.(我勃然大怒,于是就严厉地训人),If it is the fact, I’m a Dutchman(如果这是事实,我就不是人)。因为在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曾经激烈交战二十多年,使英国大伤元气,所以英国普通民众对荷兰人恨之入骨。这一历史背景,使英语带有了民族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英文的真正含义了。 二、社会风俗习惯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欧美人和中国人也存在很多差异,这对翻译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径庭。比如,龙是古代汉族人崇拜的图腾形象,象征着吉祥、尊贵、权势和奋发向上。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意思是一个伟大而杰出的民族。龙是比喻皇帝,凤是比喻皇后。在汉语中,有关龙和凤的词语大都是褒义的,如藏龙卧虎、龙飞凤舞、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但是在英语中,dragon却含有不好的意思。这是因为在《圣经》中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常用模型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 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 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 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 量内。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 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 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 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 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 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 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顾客 /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 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 而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 顾客的谈判 能力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 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 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 的一个主要因 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 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 买方的数量、买方 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 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 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 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 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 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 原材料替 代品比 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 替代品投入的 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 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SWOT 分析模型 "SWOT ”是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这个模型 的一种方法。 S -优势:比较分析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 W -劣势:比较分析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劣势; O -机会:分析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企业存在的发展机会; 替代品的存 投入对成 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机会和挑战来概括企业内外部研究结果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原-)

Part 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English into Chinese 1. Martin Luther King (p. 8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马丁。路德。金 ―To be a Negro in America is to hope against hope,‖ wrote Martin Luther King in the last year of his life. The advance of the black ma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position of slave to that of proud and equal citizen, is slow. The black man‘s hopes have often ended in despair. ―Of the good things in life he has about one-half those of whites; of the bad he has twice those of whites,‖ wrote Dr. King . half of all black people lived in poor houses. They received about half as much pay as whites. They had twice as many of their people out of work and twice as many babies dead for lack of proper care. Allowing for their numbers, twice as many black men as white fought in the war in Vietnam, and twice as many died in that war. Most black people still did work that was unpleasant and poorly paid. It was the only work they could get. “在美国,做一个黑人就等于在无望中抱存一线希望,”马丁·路德·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这样写道。在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由奴隶上升为自豪和平等的公民,这个发展历程是缓慢的。黑人的希望常常以绝望而告终。 “他所拥有的生活中的幸福只有大约白人的一半;而他所经受的痛苦却是白人的两倍,”马丁·路德·金博士写道。黑人中的一半都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他们的工资大约是白人的一半。他们拥有两倍于白人的失业人数。他们因缺少适当的照顾而死亡的婴儿是白人的两倍。考虑一下这些数字,两倍于白人的黑人男子在越南战场中作战,两倍于白人的黑人男子在那场战争死亡。大多数黑人仍然做着那些低级,收入很低的工作。这是他们唯一能够找到的工作。 2. Prohibition(p.20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禁酒 There ex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is time a powerful group of persons who are specializing in the pursuit of crime on an organized scale. They utilize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and scientific know-how in the conduct of their operations, which span the continent from coast to coast. Until recently, the most important underworld tycoons came from an older generation, which won fame during the era of Prohibition. Now, a younger group of persons is striving to gain greater influence in criminal circles as some of the older criminals are dying out. 美国目前存在一个有很大势力的犯罪团伙,专门有组织地从事犯罪活动。他们利用最新技术和科学知识做案,行踪遍及美国全境。在这之前,最有影响的黑社会老大都是在禁酒时期起家老一辈。现在,一些年事已高的犯罪首领都相继死去,一群年轻人正在犯罪集团中扩大势力范围。 3. Democracy(p. 21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民主 Almost all Americans want to be democratic, but many Americans are confused about what, exactly, democracy means. How do you know when someone is acting in a democratic---or an undemocratic –- way? Recently several groups have spoken out with particular bitterness against the kind of democracy that means equal opportunity for all, regardless of race or national origin. They act as if all human beings did not belong to one species, as if some races of mankind were inferior to others in their capacity to learn what members of other races know and have invented. Other extremists attack religious groups---Jews or Catholics---or deny the right of an individual to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北大纵横—中国北方机车—超越集团战略咨询之业务分析大纲

超越集团战略咨询项目之行业分析大纲 A.煤矿行业分析大纲 解决客户煤矿问题的三层面:1. 做不做?(煤矿业务战略问题);2. 做多大?(战略目标);3. 走多远?(战略目标的实现期限) 一、政策分析:40% 政策, 技术, 环保着重在政策(煤产业,煤矿, 安全)小结: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二、行业分析 着重在机会威胁分析小结: 行业吸引力以上从宏观上解决做不做的问题 三、安阳市场状况30% 所处阶段,市场细分,竞争分析,客户,需求,增长率,盈利状况,储量小结: 市场蛋糕有多大以上从微观上解决做多大问题 四、超越业务现状30% 份额,地位,成本分析比较(各竞争对手), 可持续发展时间小结: 业务地位 五、技术改造 NPV分析,敏感性分析,预测,风险分析,对集团的影响小结: 技术改造的可行性以上从 微观上解决走多远的问题 六、总结 煤矿业务战略,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实施期限 B .房地产行业分析大纲 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历年城镇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历年住 房消费占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比重;历年房地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我国住房改革过程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市场现状(竞争、需求、技术、盈利;商品房大 量空置的原因);特别是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容量预测,增长预测,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特征:4P、竞争方式,消费方式,利润率; 以上这些外部环境对安阳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 安阳PEST分析:政治(发展规划,住房政策,城市规划);经济(国民生产总值,房地产总值,支柱产业、企业);社会(人口结构,住房状况);技术(房地产建筑 设计水平,销售、管理水平)-------------------------- 特别是经济与社会 部分的分析 安阳房地产市场概况

英美文化论文:浅谈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关系

浅谈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关系 在认知语言学中,映射( mapping)一般指人类对不同认知域之间意义的产生、转移和处理的认知能力,它主要指的是概念间的认同关系( identical rela-tion)和对应关系( corresponding relation) ,或称匹配关系( matching relation) .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映射是各种认知能力中存在的一种主要的,而且是较为普遍的认知现象,其过程就是通过把某些概念投射到另一些概念上去,从而形成相似或相异的匹配关系。( Lakoff,1987: 5-11)人们进行思考和交流时,就是在构建心理空间的映射关系。这种映射是言语者用一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去指称和激发另一个心理空间概念的认知操作过程。( Fauconnier,1997: 8-10)由于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因此认知映射理论不仅可用来阐释隐喻等诸多语言使用现象,还可用于考察语言之间翻译转换的复杂过程。转换过程是翻译根本性的区别特征。(王建国,何自然,2014: 7)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翻译活动主要涉及源语的理解和目的语的产出这两个阶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而言,对源语的理解是译者依赖或者借助于源语的语言信息,在大脑中构建对源语文本的认知心理空间的过程。 这种心理空间一旦在译者的大脑中形成,就会通过目的语映射到目的语的心理空间中去,同时通过对源语文本心理空间的映射比对,最终获得认知的结果---译文。这两大心理空间的构建和相互投射都

要受到各自认知模式( cognitive model)的制约和影响。一般来说,认知模式由“源认知域”( source do-main)和“目的认知域”( target domain)构成,这两个认知域的具体组成成分是各自的“认知价元”( va-lence) .(刘华文,2003: 56)由于不同民族认知模式的形成依赖于各自的心理经验,因而不同民族心理经验的异同就会造成不同语言认知体系的差异。实际上,翻译的过程就是在目的语的心理空间中为源语价元寻找认知心理理据的过程。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各自包含的认知模式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这两个认知模式之间会发生以下各种相似或相异的映射关系。 一、等价映射 在人类的认知经验中,我们常常借助于较为清晰的、容易理解的概念去表达比较陌生的、较为抽象的概念,以达到新的认知,即从具体语域---“源认知域”向抽象语域---“目的认知域”映射。两域之间关联意义的产生、两域在特征上的匹配以及由此形成的认知模式受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影响。在翻译中,如果源语和目的语在其认知模式上产生概念的通约,就会形成认知模式的等价映射。这时,源语中的认知模式所包含的源认知域和目的认知域,以及其映射关系与目的语的源认知域和目的认知域形成相似的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可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翻译转换中。如: ( 1) But,mark my words,the first woman who fi-shes for him,hooks him. ( William Thackeray: VanityFair)可是,瞧着吧,不管什么女人钓他,他都会上钩。(杨必译)在此句中,源语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内容提要】 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社会风俗习惯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这三个主要方面,分别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影响,提示大家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在真正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确译出原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正文】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语言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社会现象,从一种语言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谚语、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从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来看,儒家伦理文化是汉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的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脉。由于中西文化源流传统的差异,使得文字转换的过程更加艰难,对译文的准确性也难以把握。中英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统计过,给文化一词下的定义至少有200种。一般说来,文化可分为两类:正式文化和普通文化。正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普通文化,即人类生活中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如风俗习惯、礼仪、禁忌、婚丧、庆典、节日等。两类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正如刘重德教授所说“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想,进行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可以体现在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多方面。这些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所以在英汉翻译活动中,必须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从各自文化的角度充分理解原文的涵义,并采取适当的语义表达方式,精确地译出原文。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从价值标准与思维方式、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历史文化与文化意象、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真实地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但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对英、汉语的翻译。因此,译者必须加强对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使翻译真正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在本文中,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别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引起文化上的个性和差异,形成一些独特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差异都会体现在语言中,对英汉翻

英汉翻译评析(附参考译文)

英汉翻译讲解(1) I.英汉之间的差别: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吕叔湘 国内学者的共识是:汉语是综合性的,描写性的,而英语是分析性的,逻辑性的。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的对比(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英语重形合(形式上的融合),汉语重意合(意思或意境的融合)。在句法方面,有学者形象地把英汉比喻为以下几种: 1.雄孔雀/雄狮-----即英语习惯于把最着重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出来,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地线性链,象头小尾大地雄孔雀。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狮型头大尾小地局式。 例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又如: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绝不)contested (斗争;比赛). 译文: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置辩的了。 2.葡萄/竹竿-----即把英语句子比作“葡萄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内容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展开,常称为“竹竿型”结构。 She was beautiful, with long dark hair and brilliant green eyes.她长得很美,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晶莹明亮的绿色眼睛。 She has smooth akin as pale and iridescent as the moon shining over a snow-covered landscape.她光滑的肌肤白里透红,宛如皎洁的月光洒在茫茫血地上。 3.多枝共干----英语句子中还有两个或几个动词共受一个状语修饰,共有一个主语或宾语,或者两个或几个状语共同修饰一个动词,两个或几个主语或宾语共一个动词,这就好比几根树枝长在同一根树干上,我们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 4.也有学者认为英语是一种弥漫着“男子气”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和理性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思维支撑点,从而就形成了英语的“阳刚之美”。而汉语自有汉语之美。汉语不注重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形式的描摹,不执着于形式结构的规范,中国人的思维支撑点似乎更具有抽象,深邃和疏放的取向,由此繁衍生出的是显赫的暗示和幽远的意境从而形成汉语的“阴柔之美”。汉语的魅力在于她的流散和疏放,系于她超凡的暗示力和意境性。所以汉语的形式机制很弱,主谓宾没有形式标定,主谓间关系松散,宾语无定格,无定位,主语的超句承接功能很强。 如果说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那么,英语则是一种“理性”语言。汉语能化逻辑为内在,英语则必须将逻辑外化,化作种种行合的标记,化作启转承合的纽带。英语语法规范森严,理性十足;英语形式逻辑缜密,滴水不漏。 5.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一种艺术语言。寥寥数词,就能出意境,出氛围,出画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