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要强化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各地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这一背景下初中的教学与“高难度、大容量”的高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两者的衔接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学理论,对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对策探讨

一、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因教学节奏变化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政治教学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初中远比不上高中,而因教师的教学就有快慢和精细之分,教学上有一个深广度的把握问题,这一快一慢、一粗一细两对矛盾就很容易将初高中教学阻隔,使初高中教学难以系统化,从而影响政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学习上难以适从,出现滑坡,产生两极分化。此外,中学生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2.因教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转换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高中政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有许多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参与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不多,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又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就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因而我们就有必要精心筹划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中,最能体现课堂教育的一个途径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3.因课改践行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新知识的接受。初中进入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学,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改进。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学习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足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每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表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4.因中高考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沉闷即达标考试。因此,初中政治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因此,许多初中政治教师便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知识内容,到考前突击背老师画定的内容也能够达标过关,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遇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不一样,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来发现问题。

二、解决存在问题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动能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如上所述,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从教学内容看,初中以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而高中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从学习方法上看,初中学习偏重于形象思维,注重榜样、体验感受、实践活动。而高中则注重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一教学的初期,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简单的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问题的思维倾向。例如,在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简单的说教效果往往不好,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中,学生对改革开放中的成绩和问题会产生不同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分岐意见引导学生从自己家乡的变化,有的从报刊的数据事实,反复论证观点,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学生对改革开放20年成就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其辩证思维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

2.夯实基础,处理好高中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关系。

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能力的形成便如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由于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初高中教材在内容上又是相对独立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空白,且高中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特别是高一上《经济生活》第一课,是经济常识的基本经济知识,全书的基础,学好这一课,对今后的学习影响重大。俗话说:水到渠成,教学的起始只有扎实的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因而,在教学中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层层分析,细细推理,即让学生学懂知识,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3.关注高中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注重知识体系建立,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新课程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灯,如果目标不清,则必然会使课堂教学迷失方向,因而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初高中教学衔接上,没有严密的连续性,完全是各自独立的知识体系,当然,从思想教育界的体系中来讲,它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清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如高一教学的第一环节,不是马上讲课文,应该先介绍全书的知识结构,学习目的、要求、学习的主要内容等,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所学的知识是什么,有什么用,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要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不仅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高中阶段教学特点,教师也要不断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使学生更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讲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生命力所在,在初高中的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坚持这一原则,但高中教学较初中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上更进一步。初中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强调联系时政热点、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主要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问题的分析,重视对人类面

临的共同问题的剖析,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作答,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更加关心社会、关注人生,了解和接触更多诸如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新事物、新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达到学以致用,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会理解、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目前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体现的,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要体现在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上,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相关知识的搜索能力、答题要点的构思能力、知识与材料的联系能力、文字组织和书写表达能力等,从而使学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解决对策

1.切实转变学生观念,明确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实行开卷考试,部分学生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开卷考试么,不用背了,到时考试翻翻书就可以了。上高中以后,有些学生早已打算以后高考考理科,反正思想政治到时不高考的,加之现行高中思想政治会考放在高三,他们觉得现在努力学习思想政治还早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不重视。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一开始应重视切实转变学生对这一门课不重视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确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觉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至少有以下一些作用:首先,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对学生自身是有益的,就是对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其三,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四,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点对今后学理科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应在这方面加强宣传和教育。

2、努力钻研教材,做好知识方面的衔接。

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必须花时间精心备课,钻研新课标,正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在其指导下钻研本教材内容。通过钻研,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对一些知识进行扩展。例如,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材没有从理论上阐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而是力求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悟出商品的这两个属性。但是,本人觉得有必要对此做些补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使用价值,什么是价值。从总体上说,初中政治教材内容简单,学生较容易理解;而高一教材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和难懂,具有系统性。在政治教材中,类似的初高中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避免重复。如《经济生活》中的“对外开放”,政治生活中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都需要高中教师认真研究,正确处理。如果一些基本的理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非常熟悉,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还要“一切从头再来”,这会使学生觉得政治课无聊,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对于重复内容的教学,必须根据初高中新课标的不同要求对其作出合理的讲解,防止出现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通过钻研教材,我们可以发现,高中的政治教材每一个单元都设有一个综合探究课,而初中政治教材却没有。综合探究课作为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之一,它有益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也不应忽视高中政治教学中综合探究课的学习。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不重视,教师除了进行思想教育切实转变学生的观念外,我觉得还应该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吸引学生,而这实实在在的东西应该就是课堂教学。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逐渐感兴趣,逐渐重视起来。那么如何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呢?我认为应该把思想政治课上得活而实。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关键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有一种平等感、亲切感,

以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如辩论、讨论、多媒体等来让学生参与课堂,吸引学生;其三,把鲜活的材料引入思想政治课,比如把语文中的寓言故事、名诗、名句,把时政等作为材料让思想政治理论通俗化。

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既要靠形式,也要靠内容。假如我们一味地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学生在听课时确实感觉很好,但课后并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的课对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即使有一时的吸引力,也是不会长久的。因此,我们既要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同时要把思想政治课上得“实”。如何把思想政治课上得“实”呢?我认为,首先,要落实知识点,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因为知识本身对学生也是有吸引力的;其次,要独具匠心地处理好教材,尤其是一些热点内容本身可能也是重点内容,适度地对其内容进行扩展,对学生还是有吸引力的。

4.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虽然确实有些难学,但还是有方法、规律可循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规律,还是可以学好的。这些学习的方法和规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更需要教师予以指导。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教师可在高一刚开学时利用专门时间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高中思想政治的学法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在学习中能做好思想政治课前预习的却很少,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不重要,是“副课”,不需要预习,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好预习的。因此,指导学生预习首先要解决一个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好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增长点。其次,指导学生预习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三,指导学生预习,预先给学生书面预习思考题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保证。长期以来,我们一再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为什么学生总不去做,教师缺乏给学生具体的任务是重要原因。

第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听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学会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并学会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

种因素。要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圈圈划划,有时要作些批注,将一些补充的内容记下来,并成为自觉行为。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与发言,等等。因此,学生听课,要看、听、思、记、参与有机地结合。在这里,听是基础,但光听不看,光听不思,光听不记,光听不参与,都会影响听课的效果和质量。

第三,指导学生学会记忆。记忆是学习思想政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学习思想政治若不记忆,知识得不到积累,就谈不上运用,能力和水平就无法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很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就是记不住知识,怕记忆,从而导致有些同学怕学习思想政治。其实记忆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指导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记忆技巧,从而获得很好的记忆力。(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关键。(2)要及时复习。可以向学生介绍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识记后应及早加以复习,以巩固所记忆的内容。(3)在记忆中尝试回忆。记忆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4)对难记忆的知识进行分散记忆。(5)记忆时可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在记忆时,不仅要用脑记,还可以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辅助记忆,这样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第四,指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在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学到的是一个个知识点,而学习任何知识都有一个逐步把知识扩展和加深的过程,这就需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对所学的一个个知识点加以整理,将一个个知识点置于某个“面”上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对知识深化的过程。这一个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知识水平的升华。因此,学完一节、一课或一本书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这一要求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学生考试成绩怎么样?知识掌握的程度是一方面,解题的方法、能力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考查的题型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主要是材料分析题。对于选择题,首先要读懂选择题的题干的意思,要注意题干的关键字、关键词,如“说明了什么”、“主要”、“最”等;其次要分析不同题肢的表述的正确性,对于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对于正确的题肢加以比较;最后再考察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将与题干有直接联系的题肢选出来,这样就能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高中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要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因此在解这样的题目时的一般步骤往往是这样的:先审清材料、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再

明确其运用的原理;后运用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组织文字时,应先写明原理,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教师有必要对刚进高一的学生专门利用时间对其进行解题方法的系统指导,并不断训练。

5.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要改变单向灌输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动、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想法设法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高一政治的基本理论都是抽象而深奥的,如果再从概念到概念,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没有具体的实例,那学生们是不可能喜欢的。因此,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那些直观的具体的现象以及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常识入手,组织授课内容,把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价格的变动,从而揭示价值规律;也可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人们转向消费鱼类这一现象解释猪肉与鱼是互为替代品等,使教材内容化难为易。与初中的政治课相比,高中的政治教学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如果没有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电教媒体直观形象,动静结合,信息量大,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所学知识变得清晰易懂。

6.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突破高中政治入门难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知识获得和生成的引入者,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然而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教师都有体会,政治课入门难。一是学生刚接触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如商品,货币等;二是有些概念如价值、价格等,与生活中所讲的又有不同之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突破入门难这一关,使学生真正进入高中政治的学习。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是入门的先导,没有趣味性,学生就不爱学。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多积累一些趣味性的案例,关注社会生

活,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围绕热门话题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政治并不难学,学政治也很有用,它可以帮助人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抽象概念时,必须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平时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用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概念原理的讲授必须科学、充分,使其具体化,使学生觉得容易理解。只有讲准、讲充分,学生才会信服。现在的学生非常崇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因此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来论证或检验原理的科学性,可以增强说服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还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的情况下,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尽可能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高一新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刚进入高一政治课学习的学生有时会对某一个问题比较感兴趣,追问的比较多。教师如果知识缺乏、狭隘、浅薄,这就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总之,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各方面发生了变化,师生应明确其变化,教师更应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在教学上作出相应调整,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中国人事出版社

2、方建胜《让学生学会探究》燕山出版社

3、吴铎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高中政治专题复习(知识要点)衔接 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复习要点(文化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P课文第2-3页)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 “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P课文第5-6页)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P课文第7页)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P课文第4页)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P课文第8-9页) “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 远。 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P课文第9-10页)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1 -

初升高政治衔接课

介绍一下高一政治学习如何保证听课的质量: 一、重视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听课的基础。新教材的编写者们匠心独运地在课文中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直观明了地反映我国各地经济建设的景象,展示了现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这给学生的预习带来了极大的空间。新课预习要做到“四出来”,即把简单观点背出来、主要观点标出来、重要论点划出来、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以便在上课时注意留神,把握重点,解决难点。 二、课上认真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第一,听:这是保证听课质量的主要条件,只有集中精力专心听课,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从老师讲课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高听课质量。第二,记:好脑子不如勤笔头。记好听课笔记可以帮助思考,加强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第三,思:只有思才能受到启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更多收获。 三、及时巩固复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熟记以后,一小时忘56%,两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说第一次重复最重要,当天学过的内容一定要进行及时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及时巩固增强记忆的效果。否则,日积月累,不会的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基础差,以后很难再补,所以当天讲过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巩固。对于章节性内容要善于总结复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四、增强阅读视野

课后偶尔看看报纸、新闻,或从其它方面了解一些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有助于开放性题的解答。也可以是与政治无关,随便什么有关社会、科学的都行,甚至某些小说、野史亦可,答题时虽然用不到这些东西,但有时会带来很多灵感。 初中政治V.S高中政治

对高中政治创新思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中政治创新思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中,受到传统应试模式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且情绪较低的学习状态。上述情况会严重阻碍政治教学的有效推行,所以应深入的分析创设思维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本文主要概述了高中政治创新思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旨在提高这一阶段的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思维实践与思考 学校教育中的众多科目,高中政治教学的思想性最强。但现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政治教学的思想性被忽视,部分教师仅重视政治知识的传授,将这门课程片面的变成了应试课程来对待,讲授的内容也外绕考试进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认真的分析该学科的思想性内容,争取在课堂教学中能适度的进行渗入,通过各类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激活课堂教学状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一、适度改进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 第一,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优化教学方法和结构的前提下,关注时代发展,特别是要将时代发展内容与课程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用以填补教学上的信息缺失,使得学生的社会意识能和时代发展接轨。例如,教学中讲授有关资本主义民主性虚伪的框架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部分案例为学生做详细介绍,能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获

得更好的知识体验。最近一些年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中国的人权标准进行恶意的曲解,譬如中国法律中毒贩死罪的条款,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抨击中国人权不公的证据,在2006年美国毒贩在中国贩毒被抓,按照中国法律,该毒贩直接执行了枪决,虽然大使馆不断声讨,但美国的民众却十分认同,因为他们多年来深受毒品的侵害,主张对贩毒之人进行严惩。其实西方国家的这种人权鼓吹行为,是贼喊捉贼的典型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帮助学生看清这个事实,有助于学生透过事件现象看本质,也能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进而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链接生活,优化教学。现在高中校园虽然是封闭式教育,但是校园大门不能阻隔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耳闻,学校需要做到适度的疏导,而不是进行封闭和堵塞。例如,在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框架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社会上较为鲜活的事例引入到教学中,高中学生年轻、好冲动,经常因为“哥们义气”等,惹出问题,最后让自己受害终生的案例很多。教师需要时刻的提醒学生,要引以为戒,出现任何问题,不要自己贸然处理,可以向老师、学校、家长寻求帮助,特别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要因为“逞英雄”作出伤害他人或者被他人伤害的事情,否则就会害人害己,可谓得不偿失。 二、选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其根本并不在方法本身,而在于教师的选择和使用方式。高中政治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有效结合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将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充分结合社会实践,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将教学状态激活,将学

浅谈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法

浅谈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法 【摘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 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 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 弊端提供了机遇。 1.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 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 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 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 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 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 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 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 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 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 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 3.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 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 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 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 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 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 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 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开面粉厂的有利条件,确立 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 因为当时正值入冬,加上这些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研究出象样的成果来,所以我就决定让他 们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在第二年国庆节期间完成研究课题, 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在第二年讲授高二哲学常识《要从整体上 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课时,我要求各课题小组展示成果。以《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为研究课题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到对小麦进行加工的各个环节,一直到小麦、面粉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加工的影响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且还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初高中衔接教材(自己修订版)

第一节 数与式的运算 1.1.1. 绝对值及零点分段法 一、知识点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x x x ; (2)()3131≤≤---x x x ; (3)31-+-x x 例2:解绝对值不等式 (1)11<-x ; (2)212<-x ; (3) 312 1>+x ; (4)075≥+x ; (5)012<+x ; (6)012≤+x ; 练习:①5x ; ③123

例3:解不等式 (1)134x x -+->; (2)5421≤-+-x x 例4:(1)求函数441222+-++-= x x x x y 的最小值 (2)求函数441222+--+-=x x x x y 的最大值 例5:作出下列函数图像 (1)x y =; (2)1-=x y ; (3)21-+-=x x y ; (4))2(1+-=x x y ; (5)322--=x x y ; (6)322 --=x x y

例6:(1)方程m x x =--322有4个解,求m 的取值围; (2)不等式131+≥-+-m x x 的解为一切实数,求m 的围。 练习:不等式组 113x x a -≤-≤无解,求a 的围。 1.1. 2. 乘法公式

浅谈对高中政治差异化教学的思考

浅谈对高中政治差异化教学的思考 摘要:新课标以高中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增强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与时代性,而因智施教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提供了多元的切入点与新视角。下面分别从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三个方面思考提出利用因智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具体途径,以促进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因智施教;差异化 因智施教指的就是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身优势智能结构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确保学生在充分发展自身优势智能的同时带动发展弱势智能。基于此,教师应善于按照学生不同的优势智能结构设计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建立多元的教学体系。 一、通过身体运动智能实施差异化教学 身体运动智能指的是学生善于通过整个身体将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并通过灵巧的双手改造或制作某些东西。如果学生拥有较发达的身体运动智能,那么他们就习惯通过身体感官、触觉、运动等去理解、记忆、学习知识。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通过身体运动智能实施

差异化教学,采取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法,使课堂变得更加新异、动态,促使身体运动智能占优势的学生能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身体运动智能较弱的学生也能适当发展自己的身体智能。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经济生活》中有关市场秩序的知识时,就可采取表演小品的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市场交易中诚信的重要性,明白诚信原则的遵守、诚信体系的建立是等多么迫切。教师邀请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占优势的学生分别扮演不良的卖主以及被不良卖主用各种手段欺骗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部分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一些上当受骗的经历,而在表演小品、观看小品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融入自己的切身体会,加深对诚信体系建立的认识。小品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可鼓励身体运动智能相对较弱的学生自主交流自己在消费中获得的避免上当受骗的经验、诀窍等,或对存在于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诚信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对市场诚信体系的建立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策略,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学习新知识。 二、通过语言智能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语言智能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看书、学习、练习、考试等过程中均能培养、发展自己的语言智能。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语言智能也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往往也能引起重视,因为高中生在语言智能方面已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2010 年秋我省进入新课改。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怎样做?以下是笔者在 教学之中的点滴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勉。 1.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改对此,首先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 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定基础”。但在课改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追求教学设计新颖,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仍要求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学 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上。应建立一种新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 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人文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 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是充满创造 和神奇的过程,应是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 2.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 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 生是学习的机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与新课改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在新课改中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即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 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重视课堂导入的方法运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而且能调节学生 学习动机和学习情 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般来说只有在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让他们进一步掌握符合现代教育的学习方法,我们也才有可能培育出具有合作精神、竞 争意识与责任感的、能自主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 日常生活中蕴涵的经济现象比较广泛,市场买卖、银行交易、无处不在的广告等无不隐含着 一定的经济常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采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学生列 举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生活与消费之神奇的货币”时,可用小游戏《说到 什么想到什么》导入:说到“经济”,想到什么?全班同学每人说一个答案、不能重复,看哪 一类词汇、现象学生列举得比较多,教师加以引导的同时大家一起分析、归类。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要掌握理论,而且重在运用,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更让学生明白了运用 的过程又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第二,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过程管理。 其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教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学习方法。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导读:范文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篇一:高一政治课教学反思】 站在高一年级的尽头回望,在新环境下,我的政治课教学经历了从很不适应到有所适应的过程,使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学科素质几近空白-----教学须从ABC起始 学生的基础是教学依据之一。初中学生升高中,政治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初中的政治课,对基础知识不作要求,政治学科的知识储备,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政治学科的思维,学习政治学科的方法,等等无从谈起。进入高中,政治学科知识陡然以艰深难懂而又对学习者素质有较高要求的现实出现在面前时,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政治课教学处于艰难境地。 政治课教学只能小步走,低台阶,课时授课内容要少,教学运行进一步退半步,下一节课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变换方式予以再学习,直至掌握。教学从最简单的ABC开始,教给学生听、说、读、写,这就是A。所谓B,就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读题,做答案。C就是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引领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

教学中万不可操之过急。要取得学校的支持,多给一些课时,用以缓解教学任务与教学时间的尖锐矛盾,没有时间保证是不能把整体素质这只木桶上的短木块加长的。 二、“两懒”的学习行为-----教学要富有引力 政治课学习,需要积极动脑,勤于动手。可我们的学生对浅显的知识,清澈见底的问题,还愿意学习、思考,知识深一点,问题拐一点弯就“知难而退”,脑懒。学习中学生不愿记笔记,不愿做用文字表达的文字题,只愿做写字母打对号的选择题,手懒。学生这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与长于看而短于写,乐于浅想而苦于文字表达的“两懒”的学习状态,严重制约政治学科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政治课教学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政治课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应洋溢着幸福,充满着成功,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幸福与成功往往离不开痛苦与失败。政治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理解幸福、把握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把学生推离失败,引向成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获取自己能获取的知识,适时让其展示所获成果,并发自内心的给予鼓励,让学生享受到幸福与成功。问题设置要小台阶、多台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沿着思维的台阶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发表时间:2013-08-06T15:39:34.827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6月供稿作者:张素芬 [导读]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 张素芬(永年县第二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 1.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如果说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政治确实是“副课”。因为,理科学生只应付会考,文科高考只占综合的1/3无关紧要。而实质上呢?政治课的作用和目标远不止如此。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2.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这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扩充教材。政治课实践性较强,时代性鲜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滞后,因此,备课时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或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学生感觉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时,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3.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人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人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学生往往是“讨而无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两节课。第一节是高一时,课堂采用的是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有一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讨而无论”、“启而不发”的现象。一年之后,讲高二哲学,同一批学生却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这个成果的取得在于这位老师长期的准备,从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本以保证效果。现在学生基本已形成习惯。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笔者在讲授《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名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再次,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4.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课后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根据教材的内容排练情景剧,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对某一专题做展板、做一次用品制作,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最后对每一个教师来讲,作好教学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条件。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通过对教学反思,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之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我个人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粗略谈谈导学案导学。 一、“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环节

我校的“学案导学”的模式体现导学案这个载体上,而我们政治备课组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思路,备组内成员先利用导学案的设计模式自行设计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几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导学案(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巩固案(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一起完成,确定学案的定稿。具体的环节有: 1、学习要求环节。学习要求的确定要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注意并落实。 2、前知回顾环节。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简单重温前面课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和这节学的内容有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3、新知预习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模式侧重把以前的复习环节提到预习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为课堂提高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预习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4、新课导学环节。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

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全套打包

第一章细胞 学习目标: 1.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学习过程: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二.细胞的结构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和植物的差异很大,那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到底一样吗?仔细观察下图,认识细胞的各种结构。 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知识链】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细胞核(nucleus),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细胞质中的这些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cell wall),细胞质里面有大的液泡和叶绿体等。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很多种物质。 【小辞典】 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极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粘稠物质。 细胞核近似球形。 线粒体呈圆柱形。(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呈椭球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实际用】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 细胞液中的单宁有涩味,柿和石榴的果实中单宁,单宁在制革业中有重要作用,能使动物的皮革变成柔软的皮革。 细胞液中的植物碱各类很多,有些植物碱在医药上十分重要。如玛啡、麻黄碱等植物碱是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 甘蔗、甜菜的细胞液里含糖量很高,因此,人们用甘蔗、甜菜来榨糖。 【想一想】

对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a931289.html, 对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作者:李雷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年第08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广大政治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找出一条促使高中政治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道路。 一、高中政治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主张满堂灌,轻视学习过程,更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改针对这一问题,着力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不能再以教师教为主,而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力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旧的观念不会一日之间就消失,这需要一个改变的过程。现在有些地方进行的课改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个别教师追求教学设计的新颖,但教学理念没有变,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听教师的安排记、读、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当一些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对此置之不理。这就说明,一些教师潜意识里依然是只关注教案,总希望孩子配合自己的教学,而不关注孩子的需求与感受。 笔者认为,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展观,体现课程与人文的结合,注重小组合作探究,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总之,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发展各项能力,把高中政治课堂变成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课堂。 二、高中政治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理念的转变会带来教学方式的改变,两者两辅相成。高中政治教学方式的转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法和学法要开放。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法和学法一定要开放,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揭示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把问题和困难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并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2.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

浅谈高中政治课的提问技巧和方法 [摘要]课堂提问足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师生交流、提升课堂实效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问题教学法”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被大量运用,但足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提问效率低下。本文结合教学课堂实录,从真实的教学情境出发,关注教学设问的兴趣点、重难点、争论点,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提问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分析对策,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设问技巧政治课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联系、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实的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虽然人人都会用,但非人人都善用,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反思的问题。如有的设问难易度失调,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深奥,难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有的设问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飘渺空洞,难以达成教学预设;有的设问机械呆板,形式单一,缺乏课堂生成,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善教且善问”的老师呢?笔者认为要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最佳课堂提问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备课时应充分预设每一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设问点。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主要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问题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和学 生的角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问题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候答时间不足和缺乏生成性知识的引导 1.候答、叫答和理答时间不足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是课堂提问的四个关键环节,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候答、叫答要予以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理答要及时,必要时还要予以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信息先是经过感受器而进入感受寄存器,一般需要0. 25-2秒,然后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需要更多的时间。”①通过对课堂上的观察后发现:教师生充分思考时间的前提下就让某一学生站起来回答,或者学生回答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缺乏再给予时间进行引导。从调查问卷上发现:有70. 9%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多给一点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由此可见,教师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通常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耐心等候。这样,未加思索的学生就无法把自己置于课堂讨论的氛围中,课堂提问也就成了走过场而己。 2.评价过于简单,缺乏生成性知识的积极引导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在于教师能给学生教多少,而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因此,教师的及时评价和积极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问卷调查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有48. 1%的教师就直接提供正确的答案,只有5. 2%的教师给予提示,并和学生深入探究。对于学生的回答,有51. 4%的教师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4. 1%的教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在观摩课中也发现: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常只简单地说“好”、“对”、“很不错”的简单语言,而没有具体的语言表述。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教师自问自答。由此看出,教师缺乏对学生回答过程的积极引导和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关注,最后课堂提问成了为了问而问,评价也就成了形同虚设。教师缺乏对生成性知识的引导,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新的知识,课堂提问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对课堂提问研究不足和提问对象缺乏整体性 1.教师对课堂提问研究不足,提问缺乏启发性在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73. 3%的教师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2)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四年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孛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下面,结合对几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案例分析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一)案例: 教学流程:消费心理——心理篇;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 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内容(略) 如何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师: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略) 问题一: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略) 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现在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那是因为在实际消费中浪费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请看这下列图片:大家看见过这样的画面吗?是发生在哪里的呢? 生:(略)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同学也许还曾经经历过,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道计算题,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全国13亿人,一年会浪费多少吨粮食? 生:65万吨。 数据展示:我国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4。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 问题二: 师:(1)上面的图片和材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践行什么样的原则? 生(略)。 师(2)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分析(略) 4、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对我们的消费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生(略)。 问题三: 师: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是什么) 热点分析:国务办公厅08年1月8日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做出了回应: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生:(略)。 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为什么) 生:(略)。 师: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怎么做) 生: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回答。 国家: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监管 企业:执行国家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感、废弃产品的处理、循环经济 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节约消费、循环利用 板书设计:学生进行板书设计(略) 课堂小结:(略)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师: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