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最后通过“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到物体颜色的成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

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紧接着在同学间交流中加强协作,扩大视野。通过播放录像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七彩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对环境和实验器材都要求很高,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一现象,在课前可将这一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教学时播放这段录像信息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作好知识的首尾呼应。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三原色光。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引入三原色光。然后通过感受三色陀螺(颜色比例不同)旋转时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色散原因的理解。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图像信息,以解决初中物理知识中没有提及折射率概念、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

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要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视屏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说明:也可通过播放与光的色散有关自然现象的图片来引入课题。

活动Ⅰ学生实验1

利用给定的实验仪器,寻找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情景Ⅱ演示实验1

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活动Ⅱ学生实验2

利用放大镜,观察电脑显示屏的颜色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

活动Ⅲ学生实验3

利用给定的实验仪器,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

活动Ⅳ学生实验4

利用给定的实验仪器,研究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情景Ⅲ演示实验2

在暗室中将白色光源照射在三个物体上,物体呈现出红、绿、兰三种颜色,分析讨论不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活动Ⅴ应用

小游戏:(1)你能分辨出每一色球原来的颜色吗?(2)你能判断出每一色球所呈现的颜色吗?

说明:具体开展情况,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选择。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光的色散”。

(二)新课

2.白光的色散

(1)问题

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2)学生实验1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用手电筒照射三棱镜、装有水的圆形烧瓶、或厚玻璃砖等,在白纸上或在仪器的某些部位可以看到彩色条纹;也可以用太阳光、日光灯等身边的光源发出的光来观察,如透过三棱镜看日光灯光,也可观察到彩色条纹。

(3)大组交流

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活动卡上记录交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4)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结论:白光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的色散。

(5)问题

白光是怎样发生色散的?

(6)视频播放

播放视频剪辑,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到白光色散的原因。

(7)问题

白光能够发生色散现象,七种色光能否再发生色散现象呢?

(8)视频播放

播放视频剪辑,了解色光的复合现象。

结论:把不能再发生色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白光就是复色光。

(9)问题

根据所学白光的色散知识,解释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结论:太阳光照到像三棱镜一样的水滴上发生色散现象。

(10)视频播放

播放flash动画,了解彩虹成因的科学解释。

3.三原色光

(1)问题

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脑显示屏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实验2

用圆形烧瓶充当放大镜,紧贴电脑显示屏,观察白色区域发出的光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

结论:白色区域发出的光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组合成的。我们把这三种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3)问题

三原色光是怎样组合出各种色光的呢?

(4)学生实验3

做法:用剪刀和彩色贴纸,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

观察:先观察陀螺不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然后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呈现的颜色。

结论:通过改变陀螺表面的红、绿、蓝三色的面积大小,使其旋转时得到不同颜色。

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组合,能混合出各种颜色。电脑显示屏和彩电的荧光屏上有成千上万个密集的红、绿、蓝小色点,它们亮度比例不同时,荧光屏上该部位发出的颜色也不同。我们改变三原色光的强度,也就是改变三原色每次参与混合的(比例)从而得到各种色彩。

4.物体的颜色

(1)问题

生活总是色彩斑斓,窗外的绿树红花,色彩艳丽的服饰,彩色的透明纸,物体为什么能呈现出各种色彩呢?

(2)学生实验4

做法:将三种不同颜色的透明纸分别蒙在手电筒上,让手电筒的光透过透明纸,照到天花板上。

观察:观察天花板上光斑的颜色。

讨论: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结论:透明体颜色取决于能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

(3)演示实验2

做法:在暗室中,将白色光源照射在三个物体上(物体在白光下呈现的分别是红、绿、兰三种颜色)。

观察:三个物体呈现的颜色。

讨论:不透明体颜色的成因。

结论:不透明体颜色取决于它所能反射色光的颜色。

(三)知识应用

5.游戏:你能分辨出每一色球原来的颜色吗?

(1)做法:播放flash动画,暗室里有五只不同颜色的小球(不透光物体),在各种颜色的灯光下,小球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要求学生通过推理得到每一色球原来的颜色。

(2)游戏进程设置:

(3)讨论:你能分辨出每一色球原来的颜色吗?(按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采用学生回答,教师追问的模式进行。先请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回答,再请更多的学生依次回答。)

6.游戏:你能判断出每一色球所呈现的颜色吗?

(1)做法:在上一个游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暗室内同时开启的两盏灯的颜色,先判断每一色球所呈现的颜色,然后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检验。

(2)游戏进程设置:

(3)讨论:你能判断出每一色球所呈现的颜色吗?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⑵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⑶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⑵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⑶让学生亲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实验,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⑵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及讲授法。

四、实验器材

激光光源、水槽(装有少量牛奶或豆浆的水)、玻璃砖、水、碗、筷子、钢笔、硬币、玻璃杯、鱼叉、盛有鱼的水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学生实验]

⑴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

观察结果: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

⑵再将筷子斜放在碗中,同学们从侧面观察,并分别谈谈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结果: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引入课题]

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定律,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中时,光是如何传播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光的折射。

(用小实验导入新课,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又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等。)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

提出问题: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中时,光线是如何传播的?并把自己的猜想用图表示出来。

猜想:

(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验证猜想的方法:实验探究法

实验设计:学生交流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激光光源、水、装有少量牛奶或豆浆的水槽)等。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学生动手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教师结合图,介绍以下名词: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I、折射角r。

学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总结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引导的学生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2]

提出问题:回顾光的反射规律及研究的方法,根据刚才的实验,大家猜测一下,光的折射可能遵守哪些规律?

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猜想,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

(学生按照前面的方法实验探究,教师巡查、指导、答疑,并时而指点操作不正确的学生,时而参与到学生的实验操作之中。大约10分钟后,许多学生画出了光路图,并整理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完毕。)

实验交流: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有的学生发现光路可逆、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光线靠拢法线,折射光线也靠拢法线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仔细观察,告诉学生折射也有定律,你们已经发现了折射定律中的许多内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继续探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对待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有弹性的内容。)

3.实践应用,思维拓展

⑴我们到海边玩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海水,当我们踏进时却没过胸部,使我们惊慌失措。为什么会出现海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的现象呢?

(在解释“眼睛受骗──池底变浅”时,要强调人看到池底,是从池底射出的光进到了眼睛。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利用前面讲过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的规律,画出从池底某点A发出的靠近法线的两条光线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使学生看到这些折射光线不能相交,但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折射光线好像是从交点射来的。再跟平面镜成虚像的情况对比,说明眼睛看到的是A点的虚像,虚像A′的位置在A之上。眼睛看到的池底各点都如此,所以看起来池底升高,池水变浅了。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对初中学生比较困难,因此只要求学生能听懂教师的讲解,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自己独立地进行解释。)

⑵实验:在碗中放一枚硬币,组内成员调整自己的位置,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然后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一位同学慢慢向杯中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到什么现象。

了解硬币“升高”,筷子“弯折”的道理。

(通过合作交流,了解常见的折射现象,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物理知识有用、有趣。)

⑶叉鱼问题有趣,同学们可以试一试。钢笔“错位”问题,实际做一做。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合作交流,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态度等方面交流总结与评价)

5.课后延伸,自我检测

⑴完成下列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后的光路图:

⑵烟台日报:2005年5月24日讯昨日16:50─19:00,蓬莱海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据悉,此次海市奇观是自1988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上万名市民游客有幸目睹这一奇观。了解在自然界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伟大奇观。

⑶活动小组学着做海市蜃楼

器材:矩形玻璃容器1个,清水,酸性定影液(或食盐水,食糖水,酒精,苏打水等)。

方法:在玻璃容器中,先放入密度较大的酸性定影液,然后用玻璃棒导流法轻轻加入清水。在图所示的位置放一被照亮的物体,从容器另一侧通过扩散层观看景物。

注意:实验的参考数据为:下层酸性定影液深度约为15厘米,上层清水深度约为4厘米,发光物体离玻璃容器右侧约为12厘米,物高约为5厘米。从容器左侧不同距离和不同角度通过扩散层向上倾斜观看,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都可看到“蜃景”。在24小时内蜃景清晰,畸变不大。如果搅动一下容器内的液体,破坏了扩散层,蜃景即随之消失。

光的色散知识点(试题复习)

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乙所示)。 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它们分别射到屏上显不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色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如图所示,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光;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两个结论: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色光的混合:不能简单地认为色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混合成黄光,但黄光仍为单色光,它通过三棱镜时并不能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物体的颜色: 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他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如图所示。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学生姓名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时 2 课 题 同步学案:4.3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知道一些常见的折射现象; 3.会根据要求作出有关于折射的光路图; 4.知道光的色散; 5.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6.知道红外线以及紫外线的一些常见的应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观察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逐步掌握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一 般步骤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操作、观察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从中认识到一般的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所得的 2. 通过学习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认识到很多的物理现象都是源于日常生活 重 点 1.光的折射规律;2.有关光折射的作图 难 点 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区别; 2.光通过三棱镜时的光路图 一、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折射现象:①池水变浅、②水中的筷子会“折断”、③海市蜃楼等。 4.折射的光路图: 二、 光的色散 知识梳理 空气 O N 水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折射光线 水 空气 N O i r 入射角 折射角 水 r N O i 入射角 折射角 空气 入射光线

1.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就是光的色散。 2. 白光通过棱镜能够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白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 色光的三原色: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4. 看不见的光:在太阳的可见光谱当中,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用人眼都看不见的。 5. 红外线的应用:①红外胶片、②红外线夜视仪、③电视机遥控器等;紫外线的应用:①验钞机、②紫外线灯(杀菌消毒)、③促进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等。 知识点一: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_______或__________时,_______光线向法线_______,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当光从空气______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 3.光的折射现象: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等。 例题组1: 【例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例2】光线射到平行的厚玻璃板上,在它的上、下表面发生折射,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例3】一盏探照灯装在东面看台上,灯光朝西斜向下投射到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在将水逐渐灌满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 A .向东移动后静止 B .向西移动后静止 甲 乙 丁 丙

研究性课题光的色散

神奇的光现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最后通过“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到物体颜色的成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知识点讲解和习题练习

4.5 光的色散 1.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可以复合成白光。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 3.光谱: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 4.红外线 (1)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红外线。 (2)任何物体都可辐射红外线。 (3)热作用强是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此外,红外线还可用于红外遥感等。 5.紫外线 (1)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存在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紫外线。 (2)紫外线有较强的生理作用,此外,紫外线还有荧光效应等。 知识点1:光的色散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使太阳光发生色散,才揭示了光的秘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折后照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带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 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例】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不但改变了光的,而且可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知识点2:色光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如图所示。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知识点3:看不见的光 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按顺序排列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在红光和紫光之外的部分都存在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红光之外的部分称为红外线,紫光之外的部分称为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而且红外线能辐射热量,说明红外线具有热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学生姓名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时 2 课 题 同步学案:4.3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知道一些常见的折射现象; 3.会根据要求作出有关于折射的光路图; 4.知道光的色散; 5.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6.知道红外线以及紫外线的一些常见的应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观察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逐步掌握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一 般步骤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操作、观察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从中认识到一般的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所得的 2. 通过学习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认识到很多的物理现象都是源于日常生活 重 点 1.光的折射规律;2.有关光折射的作图 难 点 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区别; 2.光通过三棱镜时的光路图 一、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折射现象:①池水变浅、②水中的筷子会“折断”、③海市蜃楼等。 4.折射的光路图: 二、 光的色散 知识梳理 空气 O N 水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折射光线 水 空气 N O i r 入射角 折射角 入射光线 水 r N O i 入射角 折射角 空气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1.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就是光的色散。 2. 白光通过棱镜能够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白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 色光的三原色: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4. 看不见的光:在太阳的可见光谱当中,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用人眼都看不见的。 5. 红外线的应用:①红外胶片、②红外线夜视仪、③电视机遥控器等;紫外线的应用:①验钞机、②紫外线灯(杀菌消毒)、③促进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等。 知识点一: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_______或__________时,_______光线向法线_______,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当光从空气______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 3.光的折射现象: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等。 例题组1: 【例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例2】光线射到平行的厚玻璃板上,在它的上、下表面发生折射,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例3】一盏探照灯装在东面看台上,灯光朝西斜向下投射到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在将水逐渐灌满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 甲 乙 丁 丙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五、光的色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3、明白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 难点:1、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2、物体所显示的颜色的决定因素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雨过天晴,在天空可能出现美丽的彩虹,十分壮丽;大家在小时候用肥皂水吹过肥皂泡泡,在阳光下,那些泡泡是不是多彩而漂亮呢?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后,大家就会明白了。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166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观察白光,解答了这一问题。 下面我们也一起来探讨下. [演示1]介绍三棱镜,然后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光的色散 [演示2]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 实验现象: (1)在演示1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在演示2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 ......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解释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屏幕,屏幕上将会出现彩条.彩条有红、绿、蓝三种。为什么是这三种呢?原来人们发现,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同比例混合的话,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所以:(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比较】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分析得: 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介绍】大自然界中色彩种类很多,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美是感受和联想是不同的,见到红、黄、橙暖色,会想到什么?火或太阳;见到蓝、紫、绿等冷色,又会想到什么?水或草地。 冷暖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 ..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 ..的色光决定的。 [练习]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D)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4.回顾总结 5.作业布置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就和丁博士一起来看看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3.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2010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中考试题汇编一、选择题 11.(2010.浙江绍兴)下列各图中,对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2010.广州)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1.(2010.荆门)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1.(2010.襄樊)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C) A.小孔成像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6.(2010.鸡西)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A ) 2.(2010.咸宁)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B)

二、填空题 21.(2010.宁波)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复色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010.烟台)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红色. 2.(2010.金华)你在湖边漫步,你同时能看到水中的白云和鱼,前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填“反射|”或“折射”) 3. (2010.重庆)同学们在中考考室力,能从不同方向考到监考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本堂考室科目:XX、考室时间:XX”等 提示语,这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 如图所示,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 24.(2010.襄樊)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 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红光的缘故. 三、作图题与实验题 19.(2010.山东潍坊)如图(b)所示,请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到空气的光路图. 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光的色散》教案

第5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1)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单色光、复色光、三原色光等概念; (2)初步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2、能力与方法领域: (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实验能 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能归纳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 (3)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完成较简单的 实验任务;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 趣和亲和感; (2)养成主动关注周围世界,乐于思考和想象的学习习惯; (3)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难点:物体的颜色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仪器:较强的手电筒, 三棱镜,屏幕; 小组实验仪器: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颜色纸,白的、黑的、红的、 绿的、蓝的透明玻璃纸,三个光比较强的手电筒,实验报告纸。(4人/组) 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 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8年级实验教材。 《光的色散》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为:光的色散、颜色。本节教材的教学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 ,但由于本节内容是属于知道级的教学内容,只安排了一教时,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光的色 情景引入 演示、观察、归纳 演示、引导、归纳 实演、讨论、交流 演示、交流、授课 光的色散 单、复色光 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归纳小结 巩固反馈 课后巩固拓展

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汇编

光的色散 一、笔记: 1光的色散概念 2、色光的混合: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二、同步练习 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 、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 、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 成的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 料调和而成,这三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橙黄B 、红绿蓝C 、黄红蓝D 、红白蓝 3、下面是色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靛色 B 、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 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 、黑色、绿色和兰色混合,得到白色 4、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 观察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呈现红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呈现蓝色 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 ?水中月亮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 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色散 C ?光的反射D ?凸透镜成像 7、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 色,裙子呈黑色 8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 .红、黄、蓝C .红、黄、绿D .黄、绿、蓝 9、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 C. 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 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

光的色散 一、笔记: 1、光的色散概念 2、色光的混合: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二、同步练习 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橙黄 B、红绿蓝 C、黄红蓝 D、红白蓝 3、下面是色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靛色 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 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黑色、绿色和兰色混合,得到白色 4、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 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 观察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C. 观察红色物体,呈现红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呈现蓝色 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7、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 色,裙子呈黑色 8、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9、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 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 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第五节光的色散5知识点

第五节光的色散 【基础知识】 1、色散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例1】自主探究 在深盘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子的下部浸入水中。让一束阳光水面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白墙或白纸上的反射光的颜色。即可看到彩虹。 原因是:太阳光照射到斜放在水中的镜子时,斜放的镜子和水相当于一个三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2、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色光却可以合成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分别射到屏上显示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光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色;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色;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例2】如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色,区域2应标色。 3、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都消失,只留下红色光。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蓝色光。 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它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这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例3】戴蓝色镜片的人看红色的纸,看到的颜色是() A、红色B、蓝色C、黑色D、白色 【例4】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如果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射到穿白上衣、红裙子的女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4、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 自然界的色彩种类繁多。人们可以用红、黄、蓝颜料调出其它色彩,而不能用其它颜料调出这三种色彩,因此,红、黄、蓝称为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混合从体质上说是色光的相减。例如,黄色颜料是从白光中减去了蓝色而留下了红色、绿色成分;紫色颜料是从白光中减去了绿色而留下了红色和蓝色;当黄色和紫色颜料混合在一起时,就只剩下了一种都不吸收的光――红色,因此颜料的混合是运用了减色法。颜料的合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与看不见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与看不见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5、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6、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学习重点 1、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谱和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 学习难点 利用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要点梳理: 1、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2、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物体对光的反射

光的色散 1.色散: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乙所示)。 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 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它们分别射到屏上显不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色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如图所示,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光;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两个结论: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色光的混合: 不能简单地认为色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混合成黄光,但黄光仍为单色光,它通过三棱镜时并不能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物体的颜色: 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他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如图所示。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所示。 规律总结: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红光照蓝裙子,蓝裙子只反射蓝光,红光被吸收,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感觉它呈黑色。 ?实验法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南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如果在屏上贴一张黑纸,不论由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其均为黑,这表明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如果在屏上贴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能看到各种色光,表明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即红光照射到白纸上呈红色,黄光照射到白纸上呈黄色等。 ?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混合: 1.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计算机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关于彩虹传说的flash动画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入白光的色散现象。通过“探究三原色光的混合”等学生实验,建立“三原色光”的概念。最后通过“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到物体颜色的成因。 本设计要突出的第一个重点是白光的色散。方法是: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实施教学时,创设情景引入,利用传说导入彩虹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附答案)

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057350)吴社英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在两束光的交点P前,放一块长方形的玻璃砖,则交点位置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向左 C.向右 D.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由光的颜色决定 解析两条光线在透过玻璃砖后,都向外侧平移了一小段距离,所以交点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答案C 2.水中的空气泡、玻璃中的空气泡,看上去比较亮,对这一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泡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空气泡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从空气泡到达水或玻璃与气泡分界面处的光一部分发生全反射形成的 D.从水中或玻璃中射到空气泡界面处的光一部分发生全反射形成的 解析当光从水中或玻璃中射到空气泡的界面处时,一部分光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发生了全反射现象,所以水中的空气泡和玻璃中的空气泡看起来比较亮. 答案D 3.根据下面的漫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看到的是鱼的实像,位置变浅了 B.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浅了 C.鱼看到的是人的实像,位置偏低些 D.鱼看到的是人的虚像,位置偏高些 解析本题考查折射成像. 水面下的鱼发出的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后出射角变大,远离了法线,光线进入人眼后,人

眼逆着射来的光线寻找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浅了,光路图如左下图所示. 岸上的人发出的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后水中的折射角变小,靠近了法线,光线进入鱼眼后,鱼眼逆着射来的光线寻找人,看到的是人的虚像,位置变高了,光路图如右上图所示.B 、D 正确. 答案BD 4.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解析本题考查全反射.设临界角为C ,则 sin C =n 1=0.67 sin45°=2 2=0.707 入射角45°大于临界角C ,发生全反射. 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5.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但测后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不平行,则 ( ) A.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大 B.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偏小 C.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不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 D.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可能平行,测量值仍然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由折射定律及光路可逆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定不平行,但所测折射率n =2 1sin sin θθ仍然正确.故正确选项为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