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2016春季黄冈外校初一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问1分)

1.古代文人圣贤爱竹:著名诗人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吴均在《山中杂诗》描写的竹林中景致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而王维在《竹里馆》中透露他在竹林里的活动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无竹令人俗”,我们也要爱竹、赏竹,寄托情怀。

2.千秋古月散发着她无穷的魅力,她时而与王维相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伴”;时而从山上冉冉升起,又投身江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时而化身入边塞军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见证将士们艰苦生活中的勇敢坚强。

3.思念的歌是天籁之音,千百年来响彻在中国大地上,不曾停歇。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唱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花木兰“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殷殷唱着。情到深处,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甚至泪眼朦胧地唱道:“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近期,黄州遗爱湖公园日理万机,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这不刚送走了斗志昂扬的“红梅傲雪”,马上就迎来了“姹紫嫣红开遍”(汤显祖《牡丹亭》)的幸福生活,不仅让“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曾经年少的美梦,在“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的现实美景中成真了,而且“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的节目也将如期上演。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

5.请按要求将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方格中。(3分)

A.嗥呜(háo)山巅(diān)浊流(líu)呻吟(shēn)

B.田垄(lǒng)召唤(zhào)磅礴(páng)怪诞(dàn)

C.辔头(pèi)炽痛(chì)硬住(gěng)哺育(pǔ)

D.啾啾(jiū)机抒(zhù)污秽(huì)亘古(gèng)

7.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C)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B.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

C.张三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四进了职业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商场当经理: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8.下列各句中,粗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醉驾者如果在一起起车祸面前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B.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D.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B.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C.2014年热播的《咱们结婚吧》,虽然是一部常见的被观众戏称为“电视购物剧”的都市情感剧,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成为当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D.临近传统的清明节,网络售票也出现了登录难、浏览慢、扣款不出票、登陆已无票等情况,很多旅客感到火车票网售不怎么靠谱。

10.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C)

A.“土壤”“田垄”“景致”“屏障”都是名词。

B.“崇山峻岭”“训练计划”“需要什么”“马到成功”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母亲留有印象”。

D.“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假设关系。

11.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A.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B.古时被称为“青莲居士”“六一居士”“香山居士”“易安居士”“东坡居士”分别是李白、欧阳修、白居易、李清照、苏轼。

C.《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写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的生活图景。

D.从文学体裁上讲,《黄河颂》《最后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驸马》分别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12.下列一段话顺序已被打乱,其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①那儿整天寂静无声,小鸭在那儿其乐融融,十分惬意。

②小路沿着一条布满岩石的小山逶迤。

③它们走在人际罕见的羊肠小路上,毫无阻拦地到达水塘。

④从小山里淌出一股涓涓流水,汇成一个宽阔的水塘。

⑤在山岗上,一条从城堡背后通过的小路在不远处拐了个弯,哪儿有块小小的平原,铺满了小草。

A.⑤②④①③

B.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⑤①

语文实践活动。(6分)

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

13.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要求点明节日名称和相应习俗,并说出其寓意。答案示例: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14.我国是有56个民族的国家,请你说出人口多的四个少数民族名称。

壮族、维族、蒙古族、藏族、回族

15.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示例:这是走向世界,容入世界的一种表现。说明中国不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进步了,消费观念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与世界接轨。但是,事实上,国外的一些节日,也并没有完全的代替了中国节日,我们的春节,元宵节,七夕,等等,还再

受我们的青睐。国外的一些国家不也是很喜欢过一些中国的节日么?这说明我们中国在国际中地位也提高了。与世界大国的距离一步一步的近了。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6-17题。(4分)

木兰诗(节选)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6.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节选诗段叙述木兰回乡与亲人团聚的情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天真、爱美的木兰。

B.“火伴皆惊忙”衬托出木兰的自豪与得意,也衬托出木兰在艰苦持久的战斗生活中机敏谨慎、英勇刚强的形象。

C.诗段用了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这是民歌常用的手法。

D.《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宋朝郭茂倩,他编纂的《乐府诗集》,成书较早,是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17.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18-19题。(4分)

树木空心之谜

①很多大树随着年岁增长,树心会慢慢腐烂,最后成为空心,威胁大树的生长。在干燥的北方,空心树比较常见,如曹雪芹纪念馆前的歪脖子老槐树,北京植物园龙王庙前的老槐树等。

②事实上,树木空心不止发生在北方我们所熟知的老槐树、大青树或常见的大树中,在水热丰沛地区,树木的空心现象也很严重。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树木有37%的空心率;澳大利亚稀疏草原上66%—89%的物种会发生空心,在这里,有的树干空心直径达到整棵树木直径的50%。

③从树木的生长环境与自身生长特征来看,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空心数最多。那么,这些树木为什么会空心了呢?

④1976年,生态学家丹尼尔·扎森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热带树木的心会腐烂掉》的文章,提出了营养循环利用理论,认为空心现象是树木对生长环境采取的一种适应性策略,空心乃自然界“无用之用”的体现。树木因为闪电、火烧、真菌侵扰或动物啃噬之后,内心慢慢腐烂,营养物质逐步流到植物根部,被循环利用,树干形成空心。

⑤扎森对树木空心“无用之用”的解释,听起来好像很合理,但细细思之,当树木中心在微生物或动物作用下慢慢腐烂的时候,营养首先被白蚁等昆虫大量获取。然后,腐烂的树心里面最重要的部分被雨水冲刷到地表的土壤里,这些到达地表的营养则会被浅根的草本植物获取,并不能到达大树的深根。此外,若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性策略,理论上,空心木应该能吸引很多分解者和啃噬者,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些倒下的非空心树木更受真菌和动物们的青睐。所以,从树木的生长环境方面考虑,营养循环利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⑥最近,英国科学家在《生物学快报》上发表一篇名为《为什么那么多树是空心的》的文章,否定了扎森的营养循环利用理论,并认为树木在其生长过程中,为了节省能量而选择牺牲身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了空心现象。对于一些粗矮的古树来说,保护树心可能并不是一种经济的选择。因为,树干外周的树皮是用来运输水分、矿物质的,对于较大的树木来说,要维持外周树皮的正常工作每年通常要耗费5%—13%光合获取的能量。为了节约能量,有些树木便舍“内”求“外”,树干中间因缺乏营养而形成实心,这样的实心既不能储存能量也不能传输物质,化学防御物质也没法更新,因此抵抗能力降低了,自然容易受到真菌和动物的侵蚀而腐烂,造成树木空心。

⑦此外,从树木物理稳定性考量,高大树木的水平侧枝通常比直立的主干更能忍受高强度的拉力。因此,水平侧枝通常生长更加强壮,更耐真菌和动物腐蚀一些,不易发生空心。硕大的侧枝同时会将拉力施加在空心树木的外周,树木空心的现象或许

..还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树皮外周比树心结构复杂。

⑧关于树木空心的谜题还有很多种解释,不过,至今仍然没有更权威的说法。有人可能还会问,为何有的植物(如伞树或竹子)的茎干生来便是空心的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等待新的科研结果。

18.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B)

A.北方的老槐树、大青树或其他常见树种比较容易发生空心现象。

B.对于一些古树来说,保护树心比保护树皮更有价值。

C.树木会发生空心虽然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但也会威胁到大树的生长。

D.关于树木空心的谜题,人们还在期待更新的科研结果。

19.说说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或许”不能删掉的原因。

“或许”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用树木空心的现象来解释树皮外周比树心结构复杂的原因只是一种猜测,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就变为肯定的说法,与原意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所以不能删掉。

(三)阅读《最后一课》(节选),回答20-21题。(4分)

①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③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⑤“法兰西万岁!”

⑥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20.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B)

A.选段写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B.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是语言描写,表现了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祖国必胜的信念。

C.《最后一课》写了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和到学校以后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主题。

D.《最后一课》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一个孩子的视角,观察、感悟周围的一切场景和细节,使文章既真实生动,又动人心魄。

21.选段①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表现出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痛楚和悲愤之心。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2-26题。(14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2.解释下列加点实词意思。(4分)

①父利.其然也(以……为利)②即书.诗四句(写)③自言.(说)④博闻.强志(见闻)

23.选出下列语句中与“为一时之名臣”的“为”字用法不同的一项(C)

A.并自为其名

B.收族为意

C.卒之为众人

D.愿为市鞍马

2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各断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②用力多者/收功远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

26.【甲】文段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讲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这段成长历程。【乙】文中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刻画出勤奋学习的司马光。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分)

家徽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2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品读第⑥段“跪”“磕”形象的写出了贼当时对祖父感激之情极深。

B.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呼应上文“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C.题目意蕴丰富,在文中她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D.根据文章内容,可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来贼——捉贼——吃鱼——留鱼。

28.“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文章开头处的话。请从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加以赏析。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后文发展做铺垫。

29.品读下列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4分)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或者通过“攥”字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

②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或者由前一句的“攥”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

30.细读选文,分析祖父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①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贼。

②宽容: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③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④淳朴、厚道: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⑤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答出两点即可)31.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文中说到的“家徽”,还有我们平日说到的“家风家训”等早已融入我们生活,代代相传。请你也来晒晒你们家的好传统,好家风,并说说对你成长的影响。(3分)

围绕你在此家风的潜移默化中受到的熏陶、感染和影响来谈。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32.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适当进行议论和抒情。不少于600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