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论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论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论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论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科学实验与研究数据说明,大气环境的优劣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大气中所含的各种物质,特征,来源不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就大气环境中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个作出陈述,并表达出个人对未来环境的期望。

关键词:大气环境大气污染物可入肺颗粒物气象因素人体健康

引言: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在呈快速发展势头。当人们为这些显而易见的成就沾沾自喜时,殊不知我们生活的环境正在被严重的污染着,特别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气环境正承受着灾难性的破坏,而我们正生活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区间内,因此,我们的健康无可置疑正遭受着巨大的威胁。

一、大气环境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也在逐渐重视环境问题并逐步实施治理,但现况仍不容乐观。从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看[1-3],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据预算,21世纪初上半叶,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因此,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主要是由能源结构决定的,属于煤烟型污染。我国能源结构中有75%是由煤为原料组成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酸雨态势扩大,出现酸雨的城市占全国城市半数以上,从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南方。据统计,2001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三级及三级以下标准的城市各占1/3。全国城市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国近2/3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并且近三成的城市超过国家三级,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这与当地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和荒漠化的环境条件有关。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由此看来,在这样的大气环境下生存生活之极具威胁性的。那些醒目的数据和实例将会时刻提醒现实中的人们,我们的健康与环境密不可分。

二、大气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PM2.5[4-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大部分有害元素和化合物都富集在细颗粒物上,而随着其粒径的减小,细颗

粒物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和在呼吸系统的吸收率也随之增加,困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大;细颗粒物还能造成能见度下降,给城市景观带来不利影响,故逐渐成为大气气溶胶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细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等人为活动,如能源工业部门煤炭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蒸汽的冷凝聚结、居民生活炉灶的燃烧。此外,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后也可形成粒径较小的二次粒子。香烟烟雾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也大多在0.1—1.0um。PM2.5的化学组成因地区及污染源的不同而差异较大,目前所知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含碳颗粒(包括元素碳和有机碳,元素碳主要产生于高温燃烧过程,有机碳主要来自相对低温的燃烧过程)、金属颗粒、矿物质等。

长期以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PM2.5浓度的增高与心肺疾病的超额发病率、死亡率相关,尤其是在原先患有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群及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中。美国EPA进行的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总死亡率及心肺疾病死亡率的上升与大气中PM2.5浓度增高相关。不少研究还发现,大气中PM2.5浓度的上升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产生、肺功能减弱及哮喘的发病相关。Norris等发现西雅图城市儿童哮喘急诊人数与细颗粒物(粒径小于1 m)的污染水平显著相关,当细颗粒物浓度上升1lg/m3时,急诊人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RR)=1 15(1.08~1.23),即使是处于最新大气颗粒物PM2.5浓度质量标准水平之下,也存在上述相关。近年来,一些临床试验表明短期的PM2.5暴露会引起健康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减低。同时PM2.5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潜在毒性。研究者还发现大气颗粒物的污染与人类生殖功能的改变显著相关。许多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显著统计学相关性,最新研究指出大气颗粒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造成胎儿出生时形态畸形,而且会导致一些细微的功能缺陷,而影响其一生。其在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的毒性如下:

(1)呼吸系统毒性。粒径0.5—2um的高密度颗粒物最易被吸人并在肺泡区沉着。PM2.5沉积于肺泡区后,由于肺泡区表面积大,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可溶性部分很容易被吸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有学者认为颗粒物中的可溶性部分在肺毒性中起主要作用;Schwartz等研究发现细硫酸盐颗粒具有更强的急性呼吸道刺激作用。不溶性部分沉积于肺泡区,作为异物,势必引起免疫细胞反应。Seaton指出,由于超细颗粒物较易进入户内,使得敏感人群具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并且粒径小于0.02mm的亚微颗粒具有穿透肺泡壁进入肺间质的能力,可以被问质淋巴系统运送入血液,故推测其可能在引发肺部炎症,造成机体严重病理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显示,暴露于相同质量浓度、不同粒径的细颗粒物(0 25 m和0.02 m)的两组大鼠,后者发生了更为严重的肺泡炎症,肺间质滞留了更多的细颗粒物。而前述Churg等进行的人类肺脏病理解剖结果显示,肺实质滞留的超细颗粒物仅占5%,他分析这可能与超细颗粒物能较快地从肺部清除出

去有关,而这又为其产生全身毒作用奠定了基础。

另外,细颗粒物金属部分的毒性亦值得引起注。由于金属具有氧化还原活性,能诱导催化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自由基,具有引起机体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诱发或加重炎症的能力。研究表明,超细颗粒物表面结合的铁复合物会产生羟基自由基,对肺脏产生氧化性损伤,当除去这部分铁复合物后,损伤效应减弱。所以,有充分的证据证明,PM2.5对人体健康的损伤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2)血液系统毒性。提示细颗粒物的吸人有可能使健康机体的肺功能和血

液系统产生微妙的改变,而血液细胞数量与组成的变化有可能是造成日后心血管意外的一个潜在的隐患。Seaton还指出,细颗粒物所致的肺部弥漫性炎症将可能波及血液系统,造成凝血机制的异常。如激活的白细胞可释放组织因子,使凝血因子x转变为活性状态xa,从而启动和促进凝血过程;肺泡炎症时,MAC能释放白细胞介素,从而刺激肝细胞分泌纤维蛋白原。他推测肺部强烈的炎症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发挥作用,使得机体血粘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心血管系统毒性。细颗粒物引起的超额死亡有相当部分为心血管意外,但目前对PM2.5的心血管毒性研究较少。有关临床试验表明PM2.5的吸人可造成HRV的减少,提示迷走神经张力的降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正常控制作用减弱,使机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增高。而对其作用机制存在两种假设:一是由于肺部炎症时肺内的迷走神经受体受到刺激后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波及

心脏;二是炎症介质和颗粒物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而发生直接毒作用。究竟何种机制引发心血管意外,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4)生殖系统毒性。由于一些具有潜在毒性的元素,如铅、镉、镍、锰、钒、溴、锌、苯并芘等多环芳烃(PAH),主要吸附在直径小于2um颗粒物上,而这些小颗粒易沉积于肺泡区,容易被吸收人血液,故细颗粒物的吸人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生物标志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对胚胎发育毒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者发现在那些吸烟或是长期暴露于大气颗粒物的妇女胎盘血中DNA加合物的浓度明显增高,此类妇女中胎儿发生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也要高于那些不吸烟的妇女。分析其致病机制,颗粒物中的活性成分由母体呼吸道吸人,并吸收入血液,高浓度的生物活性化合物PAH和其含氨衍生物等毒性物质会干扰母体的一些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胎儿的营养与发育;另外,毒物还可能直接通过胎盘对胎儿起作用,毒物的作用时期很可能是在妊娠早期,尤其是怀孕第一个月。但细颗粒物是否仅作为载体,抑或与所携带的毒性物质存在交互作用尚无定论,仍有待深入研究。

2、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影响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毒作用和慢性毒作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6]。污染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氮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含氮化合物产生的。大气中的氮在高温下能氧化成一氧化氮,进而转化为二氧化氮。火山爆发和森林失火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人为的污染是各种燃料在高温下的燃烧以及硝酸、氮肥、炸药和染料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氮氧化物废气造成的,其中以燃料燃烧排出废气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据1970年估计,全世界每年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氮氧化物约为5300万吨。其危害和机理如下:氮氧化物中二氧化氮的毒性比一氧化氮高4~5倍。氮氧化物主要是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对中枢神经损害比较明显。

目前认为低浓度二氧化氮在肺泡内的作用首先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脂蛋白等)的过氧化,然后再损害肺泡细胞。慢性毒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个别严重病例可导致肺部纤维化。二氧化氮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有一

定的关系。而且它对心、肝、肾以及造血组织等均有影响。二氧化氮是否有促癌和致癌效应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3.硫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7],通常的硫氧化物主要有SO

2和SO

3

,都是呈酸性的气体,SO

2

主要是燃烧煤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为SO

3

,之后

溶于雨水中,就是酸雨了。SO

2

现在还是制硫酸的主要原料。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其余来自自然界中的有机物腐化。

硫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吸入后,首先刺激上呼吸道粘膜表层的迷走神经末稍,引起支气管反射性收缩和痉挛,导致咳嗽和呼气道阻力增加,接着呼吸道的抵抗力减弱,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引起肺水肿和肺心性疾病。如果大气中同时有颗粒物质存在,颗粒物质吸附了高浓度的硫氧化物、可以进入肺的深部。因此当大气中同时存在硫氧化物和颗粒物质时其危害程度可增加3-4倍。当硫氧化物溶解在雨水,随雨水一同落下时,便形成了酸雨。酸雨同样对人体有相当大的危害。酸雨沉降后期, 酸性物质进人地表水体和土壤,,导致一些金属从通常结合的区域如岩石、不溶性沉积物中溶出并进入人类接触的介质如水和食物。酸雨沉降后期主要经两种途径影响人体对毒性金属的接触, 一是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 二是污染饮用水水源。这些溶滤出来的对人类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有汞、铅、镐和铝。酸雨能有效的移除空气中的汞而降到水体中,其次是水中的无机汞在酸雨降落后因pH的改变使其甲基汞的氧化性增强,这两种途径使汞在水生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当这些水生生物被人类摄取后,汞进一步在人体内富集,这样的结果就是使人遭受汞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酸雨的降落改变了水体的pH,也使水体中的铝和铅的溶解度增大,当人们无意引用了此类的水后,铝和铅在人体内富集,会对人体中枢神经和骨骼造成致命的危害。酸雨同时可以通过进入管网和农田时,会使重金属镉溶出被植物或是被人体直接摄入。镉的危害显然更大,几乎全部留在体内,会造成严重的肺癌和肾病。由此看来,硫氧化物的危害不仅仅除了初次直接对呼吸道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漫长的过程间接对人体残生巨大的危害。

4、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除了上述所说的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现象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在人们看似普遍的气象因素[8-9],如气温、气压、湿度、气流等因素的变化也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为它们对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起到综合调节作用,当气象条件变化超过机体调节能力的范围,例如酷暑、严寒、高温、低气压、暴风雨等均能引起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疾病。所以,气候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常常是突发性的。诱发易感人群的心脑血管、呼吸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发生,或是加剧病情的发展导致死亡。

(1)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气温和气压变化,常是引发高血压、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低气温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由于中老年人血管壁脆性增加、舒张能力下降.一旦受到冷刺激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远端血流明显减少,流速减慢,易形成微血栓而促使脑梗死发生。赵素萍等认为,气压对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溢血、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发作)均有影响,尤其是对冠心病的发病,高气压和低气压均为脑血栓发病的危险因素。

(2)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冬春季节最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胡旭东等认为:在冬季主要是气温的变化和平均风速.在春季主要是气压和气温的变化、大风和冷锋面的出现,诱发了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发病增加。李晓霞等认为:受

凉、寒冷、干燥是诱发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诱因。寒冷降低了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干燥使血黏膜极易发生细小的皲裂,细菌、病毒等容易侵入。21℃是哮喘病人的警戒温度。

(3)对消化道疾病的影响。黏膜血流是胃黏膜屏障最强有力的防御因子,冬天气温相对较低,内脏血管受刺激收缩,当黏膜血流减少时,黏膜屏障机制削弱,会导致黏膜糜烂损害而发生消化性溃疡。有报道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与气温、气压有密切关系,高气压和低气温容易发病,所以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以冬季最多、其次是春季。关于气象因素的变化对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影响作用亦引起国内外一些学者关注,提出在全球范围内,霍乱流行可能与气象及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在高气温、低气压的天气里出现细菌性疾病和霍乱发病人数较多的现象。

(4)对中暑的影响。中暑是机体长时间经受热刺激,热耐受能力下降,导致以体温调节、汗腺分泌、水盐代谢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症。中暑的诱发因素是复杂的,但主要的诱因还是气温。湖北省气象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武汉市的中暑现象,发现中暑发病的季节特点是明显的,其高峰期出现在

7月,尤以7月中下旬明显,这显然是和武汉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的。7月中旬是武汉梅雨结束的时期,也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时期,因而这个时期武汉地区气温升高十分明显,并有较长的持续期,人们不能很快适应这种炎热的气候,极易发生中暑。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汤占利等曾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银屑病年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与银屑病发病呈显著负相关,与年日照总时数、平均日照强度呈正相关,年平均气温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我国比较寒冷的几个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比较温暖的几个地区,认为,我国北方地区日照时数虽长,但气温低、湿度小,降雨量少,这些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银屑病的发病率高。

(6)对癌症的影响。医学科学研究癌症、艾滋病的发生有诸多原因,认为气象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在我国一些年平均相对湿度大,碳酸盐岩、松散岩分布的岗地、平原地区,尤其是土壤中的Zn、Mn、Pb含量较低时,所居住的人群,白血病的死亡率高,相反,则较低。报道说:皮肤癌高发地区在赤道的附近,而食道癌的集中高发区大多位于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据美国科学家、国际生物气象学会的克拉斯诺说:宫颈癌及肺癌的发生与较高的气温有关,而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往往是在较冷的气候下频频发生。据《今日美国》报道,阳光可使潜伏的艾滋病病毒自身繁殖。这些文献报道提示我们,特定的气象环境可能诱发或加重癌症病情、有加速癌症病人死亡的作用。

三、对大气环境治理与促进人体健康的期望

以上为本人就所学知识,结合查找相关论文期刊做出的部分总结。由以上结论明显可知,我们当前面临的大气环境是相当的恶劣,仅仅是硫氧化物以及衍生的酸雨就会给人类带来致命的打击。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发展战略,将会有效解决交通能耗污染问题。城市化带来人口聚集和污染加剧,为解决大城市能耗污染问题,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把“西气东输”列为重要工程。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一些城市做了不少努力,目前我国已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氟利昂生产制冷设备的工艺,改善能源结构已列为工作日程,全国

大部分城市的汽车尾气已达欧洲一号标准,北京等城市已开始实行欧洲二号标准。北方地区治理沙尘暴的工作已全面展开。此外,真正保护环境的主人应该是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国家只能在政府层面上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做出导向,对环境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宏观约束和引导人们保护环境。但重要的是我们广大群众要有环保的理念和意识。把保护环境当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我国有13亿人民,政府不可能约束到每个人的行为,但政府可以尽力的去把环保的理念以及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向广大人民做出充分宣传。大气环境只是环境的一部分,由当前大气环境面临的危机可以想象到,我们的环境系统正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毁坏。当然总的看来,我国的环境治理正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政府管理规范的力度正进一步加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事也是以身体健康为前提,这是一个好兆头。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环保的理念与精神进一步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了他人健康,更为了自身的健康。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的重大,虽然环境保护近年来有了不错的发展,但依旧是任重而道远。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所学,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早日找到治理良方,为人们呈现出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2001-2011环境状况公报

[2]王玮等.环境科学研究,20OO.13(1):l一5.

[3]吴国平等[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2):133-137

[4]戴海夏,宋伟民 .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第28卷.第5期

[5]范茶麋.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科技风. 2009(08)

[6]许嘉. 环境中的氮氧化物[J]. 世界环境. 1984(04)

[7]Ellison .关于大气污染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质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综述.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第3期

[8]耿精忠主编.环境与健康回顾与展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555.

[9]陈学敏,吴德生.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考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个5分,共20分) 1、生命必需元素及其合格条件:。 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元素称为生命元素,又称生物的必需元素。 合格条件: ①.该元素的参与生命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一个或一组反应),直接影响生物功能。 ②.生物体具有主动摄入并调节其体内分布和水平的机构; ③.在体内存在有发挥正常生物功能的、含该元素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作用不能被其它元素所取代; ④.缺乏时引起生化生理变化或发生病变,补充后可以恢复。 2、调查性研究:宏观研究——调查性研究 主要是通过医学流行病学或卫生调查的方法,有目的的采集样本,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环境、食品和人体内微量元素与健康、疾病的关系,探索微量元素环境客观指标对人体微量元素的的含量及健康的影响规律。其中有现状调查、回顾调查、对比调查、前瞻调查。 3、微量元素及种类: 微量元素:其含量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其包括:铁、锌、铜、碘、氟、锰、钼、钴、铬、硒、锡、硅、镍、钒、砷15种,共占人体体重的0.05 %,除此外,有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已基本明确,但是否为人体所必需尚在探讨中,如锂、钡等。另有一些微量元素被公认对人体有害,如铅、镉、铍,但却为某些动物所必需。 微量元素的分类(按其生物学作用) ①.必须微量元素:这类微量元素每日需要量很少,但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如:铁、锌、铜、 锰、铬、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等。 ②.可能必须微量元素:铷、砷、硼 ③.可能必须而且无害的微量元素:铝、钡、钛、铌、锆。 ④.非必须微量元素:铋、锑、铍、镉、 ⑤. 微量元素的其不同存在形式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三价铬是必需的,而六价铬则有相当大的毒性和致 癌作用。 ⑥.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族的元素常常具有相似的生物学作用,如ⅡA族元素(钙、镁、锶)对 骨骼常有较大的亲和有力,ⅡB族元素(锌、镉、汞)对肝肾有则有特殊的亲和力,卤族元素对甲状腺的亲和力较大,同族元素间也常可呈现竞争和拮抗现象 4、地方病: 某些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必需微量元素比维生素更重要? 2、简述铁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影响人体铁吸收的因素? 铁的功能:○1.铁参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触酶的合成。 ○2.缺铁或铁的利用不良时,上述成分失常,导致氧的运输、贮存、二氧化碳的运输及释放、电子的传递、氧化还原等代谢过程紊乱,产生病理变化,最后产生各种疾病。 ○3.缺铁时,肝脏的发育速度减慢,肝内合成DNA受到抑制,发生贫血,抑制生长发育。对感染的应激能 力降低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食物因素:动物食品的铁的吸收率大于植物食品。动物食品与植物食品混合,有利于植物食品铁的吸

水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学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上课时间:2012 – 2013 学年第2 学期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2013 年 6 月 1 日

0% 20% 40%60%80%100%城市水域城镇水源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关键字:水污染 污染源 节约用水 循环用水 提高利用率 在这里,我就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展开以下论述: 1、有关污水的数字: 据调查,我国有65.4%的人常年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其中大约有 7 亿人饮用大肠菌群超标的水,1.6亿人饮用含有有机污染物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据京、津、沪、渝等8城市的病因调查,水源污染使这些城市市区发病率高于郊区3倍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① 。如下表图: 有关部门要求②,到2002年,全国要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吨/日。集中处理率达25%。据测算,仅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投资将达850亿元,至2010年,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将达40%。预计将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1000余座③。 2、水质三大污染源 :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不包括火直电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9亿吨,占69%。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放量难以统计④。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我国目前没开展农业面上的监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惩的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

七大营养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 七种营养素在人体可以发挥三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一是作为能源物质,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二是作为人体“建筑”材料。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有蛋白质:其三是作为调节物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等。这些营养素分布于各种食物之 中,只要你能广食,就可以得到。 七大营养素包括:1.蛋白质 2.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维生素 5. 矿物质 6.水 7.膳食纤维 蛋白质 概念: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一定构架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与生命、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功能:1.构成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约占人体总固体量的45% 2.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并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 调控。 3.提供能量。人体每天所需热能大约有10~15%来自蛋白 质。 脂类 概念:脂类是脂肪及类脂的总称,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脂肪是脂肪酸及甘油的化合物。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动物油和植物油。类脂主要有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 脂肪的功能: 1.氧化提供能量 2.某些荷尔蒙(激素)的合成前体 3.促进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 类脂的功能: 1.类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细胞膜结构的基本原料

2.用于激素的合成 碳水化合物 概念: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此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中氢和氧的比恰好是2:1,看起来像是碳和水的化合,故称碳水化合物。 功能:1.供能。人体所需能量的70%左右由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供应 2.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成分 3.与蛋白、脂类等形成活性成分 维生素 概念: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 功能:多种酶的活性成份,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 矿物质 概念:矿物质又叫无机盐或灰分。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分两大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功能:1.矿物质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调节体液平衡 3.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4.酶系统的活化剂 水 概念:水是一切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是饮食中的基本成份,

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资料讲解

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

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 净客2011-04-14 12:44:17 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氧气一样是人生存必需的基本要素。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在保持和促进饮食卫生、生活居住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水是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循环的重要介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很大部分以水溶液的形式排放,所以各种有害物质极易进入水体。而水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则必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危害之一——导致介水传染病。病原体可随人畜粪便污水及其它污染进入水体,引起细菌、病毒、寄生虫性污染,导致介水污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一些有害物质如铜、锌、氰化物等进入水环境后可毒害水体中的微生物群,从而阻碍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水体的污染还可使水生物的种群优势发生改变,甚至使一些水生物绝迹。国内外关于介水传染病的实例是很多的:美国1975—1980年共发生543起介水疾病的暴发流行,发病人数累计达到132548人。我国1962年至1988年共发生伤寒介水流行547起,累计发病53572例;1962年至1988年传染性肝炎的介水暴发流行156起,累计发病11325例。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900万人死于介水疾病;在每年死亡的1300万儿童中,有1/3是由于饮用污染水导致腹泻造成的。 危害之二——导致急慢性中毒。当饮水中有害物超过容许浓度时,饮用后就可能产生急慢性中毒。如氰化物在水中含量过高时,饮后会产生急性中毒;甲醇

过高时,饮后会引起双目失明。即使水环境污染是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也可使机体抵抗力和一般健康状况低下,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另外,水环境中有的毒物也可在体内蓄积,引起慢性中毒。 危害之三——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水中比较常见的致突变物质有氯化甲烷、溴化甲烷、溴仿、氯乙烯、四氯乙烯等。致癌物质有四氯化碳、氯仿、狄氏剂、苯芘等。国内外一些调查研究发现,长期接触或饮用致突变、致癌物质污染的水,可能使当地人群中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如近年来,我国松花江研究中心发现,松花江水中有260多种污染性有机物,江水浓集物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性,长期饮用江水的人们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水中致畸物质有甲基汞西维因、敌枯双、五氯酸钠等。这些物质可致畸胎、死胎、流产等。 危害之四——造成公害病。公害病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性中毒性疾病,其典型实例如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由于水俣化肥厂排出的甲基汞污染而发生的水俣病。该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四肢末端及口周感觉障碍、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障碍、四肢麻木等。 既然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就不得不探究水环境污染的源头在哪里? 污染源之一——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和管理、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据近年调查,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367亿吨。据报道,我国长江流域工业企业10万多个,整个流

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锌与人体健康 姓名:学号: 班级:专业: 摘要:微量元素锌参与机体内的各种代谢,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概括介绍了锌的理化性质、分布、吸收以及生理功能,并详细阐述了锌与冠心病、肝硬化、糖尿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肾病综合症、视觉障碍、神经精神障碍、皮肤疾病、免疫功能紊乱、儿童健康成长、衰老、消化功能紊乱和肿瘤等的关系。最后就如何补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锌;微量元素 锌是人体正常发育中的必需元素,人体所有的器官都含有锌,以皮肤、骨骼、毛发、前列腺、生殖腺和眼球等组织中含量为丰富。锌参与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KL.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合成;加速生长发育、增加创伤组织的修复;参与味觉、视觉以及性功能的调节;参与能量、细胞分解和其他物质的代谢;协调免疫反应,维持生殖等。因此锌元素在人体的含量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补充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已受到普遍关注。 锌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和分泌物,除铁以外,锌比其他任何微量元素都多。但锌不能像能量一样储存于脂肪组织内,机体内没有特殊的锌的储存机制。锌含量高的有皮肤、骨骼肌、毛发、内脏、前列腺、生殖腺、指甲、眼球等,血液中含量很少。锌在体内主要是以酶的方式存在的。 锌在胃肠道的吸收一般需要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与食糜中的配体形成复合物才易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正常人在十二指肠末端和空肠具有最大吸收。锌被吸收得很少,食物中锌能被机体吸收的不足10%。影响锌吸收利用的因素有:(1)锌摄入量:饮食中锌的含量本身会影响锌在体内的吸收。锌的吸收率随饮食锌含量的

增加而减少。(2)蛋白质:锌与低分子、低亲和力蛋白组合的复合物会促进锌的吸收,锌的吸收率随着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3)低分子配体和螯合物:当锌与低分子配体或螯合物形成复合物时,可增加锌的溶解性,从而促进锌的吸收。由此提示,配体或螯合物(如EDTA),氨基酸(如组氨酸),有机酸(如 苹果酸、柠檬酸、乳酸)对锌的吸收有促进作用。(4)铁:每日从补充剂中摄取一定量的铁可以降低锌的吸收,相比较而言,铁摄入少时,锌的吸收会增加。 锌与酶的构成以及活性有密切的关系,大约有100多种特异性酶含有锌元素, 这些酶的活性有赖于锌的存在。在六大酶系中均可以发现锌依赖性金属酶,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有核糖核酸(RNA)聚合酶、醇脱氢酶、碳酸酐酶和碱性磷酸酶。如果缺少锌,会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以及病理变化,各种含锌酶的活性降低,如引起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代谢紊乱。可能的含锌金属酶与疾病的关系,包括酒精性肝病中锌缺乏与乙醇脱氢酶的关系,以及胸苷激酶mRNA活性的降低可以部分解释缺锌动物的生长延迟。一些蛋白质中固有的区域与锌结合可使得蛋白质产生一些生物活性分子,大多数蛋白质包括半胱氨酸和组胺酸残基通过螯合作用与锌形成锌指蛋白。锌指蛋白是1985年在蛙卵母细胞转录因子TFⅢA中首次被证实的。锌指蛋白的丰富存在和他们关键的生化作用理论上决定了锌代谢的严格内稳态控制的重要性。在对某转录因子的体外实验中发现,使用膜锌MT (apomethallothionein)去除锌指蛋白中的锌,可能导致真功能的丧失。目前饮食中锌营养与锌指蛋白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论证。 目前研究得较为清楚的有金属硫蛋白的表达,调节金属硫蛋白表达的机制包括金属结合转录因子(MTF1)在细胞内的细胞溶质结核中获得锌,然后与金属反应元素(MRE)作用,从而激活基因转录。动物实验表明,小鼠胚胎发育时MTF1一个基因无效突变会对胚胎产生致命影响,由此说明MTF1必然对一些关键基因起着调节作用。有证据显示锌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和蛋白激酶细胞的活性来发挥其调节功能。另外,锌参与正常突触信号传导也是其调节功能中的一部分。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水污染)

生命最初诞生在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水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各种微生物等都存在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也会威胁到人的安全与健康。水是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环境污染,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防治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水污染 1:水污染概念 水质污染是指被任何进入水体的物质,造成水中生态环境变化的状态。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人类排放的各种外源性物质,进入水体后,超出了水体本身自净作用所能承受的围从而产生水污染。 2:水污染的分类 根据污染源的主要来源,可将水污染分为以下四类: (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含有悬浮固体、各类有机物、重金属。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中, 它们会污染河流与湖泊, 耗尽水中的氧,威胁人类的健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工业废水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

处理也比较困难。因此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它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 (2)农业污染 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3)生活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世界上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就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水体。 (4)其它污染 雨、雪水淋洗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冲刷地面污染物后进入水体;农田施用的化肥以及牲畜粪便等农村污水流失到水体中均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此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难于收集和难于治理的特点。 3:水污染的原因 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水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污染最严重。工业废水中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令狐采学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①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

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 ② 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 ③ 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④ 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⑤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

七大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学号: 专业: 安全工程 几种营养素对人体的不同作用 姓名 专业安全工程 学号 得分 2016年6月19日

摘要:老子云:“饮食男女,人之欲也。”人的生命靠我们每天的饮食来维持,如何吃得营养健康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我通过对营养素这一主题的学习与探索,加深对营养素的全面正确了解,从而对人体需要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及其对人体产生的不同作用有到全面准确的认识。对于几种营养素的作用有了很深的理解,通过合理的对营养素的摄入来达到营养合理化、饮食健康化的目标,进而提高我们的营养与健康水平。我也学习到营养素的种类很多,但是每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营养素的摄入应该合理和均衡,不可过多的摄入某一样。通过学习营养素,我也学到了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好的身体,好的生活。 关键词: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水其他膳食成分 前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称为营养素。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矿物质)、膳食纤维(纤维素)7类、还包含许多非必需 营养素。营养素能够使人体达到动态平衡,营养素摄入后,经过消化吸收等一系列生理过程,进入血液和组织而发生代谢变化,代谢产物经呼气、尿粪排出。促进生长的营养素不断由代谢合成新的细胞与组织,同时原有的细胞与组织不断分离,保持着动态平衡。包括能量平衡、营养素平衡、水盐平衡。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除了促进生长,保持代谢平衡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调节生理功能,维持体内环境于稳态,包括神经系统调节、酶调节、激素调节。 1.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其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

关于水污染论文

浅谈水污染问题 摘要:生命最初诞生在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之一,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各种微生物等都存在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也会威胁到人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水环境污染,并对其做出解决方案。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水污染,水污染事件,水污染危害,水污染与经济发展 一.了解水污染 所谓水污染就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化学性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需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油类物质等;物理性污染又可分为:悬浮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指造成疾病的病原体对水体的污染。二.水污染的成因 水污染物源于很多的人类活动。工业污染物可从工厂中的排泄管流出,或者可从管道和地下储存罐中外泄。受污染的水也可能是从矿山流出,而流经矿山的水通过含矿物的岩石的沥滤,或已受到加工矿石的化学制品的污染。城市和其他居民区的水污染大多源自下水道中混有的微量家庭化学制品。有时工厂将污染物排泄到城市的污水系统中,使城区各种污染物质增多。 海洋虽然辽阔,但也不是不会受到污染的侵害。污染物从附近的海岸线、轮船以及近海石

油平台流入大海。也可能是源于其他类型的污染。例如,来自发电站的二氧化硫先污染了空气,受污染的空气与大气中的湿气混合产生硫磺酸悬浮物,降到地表成为酸雨。酸雨可能被汇入溪流或湖泊中,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毁灭野生生物的水污染。 三.着名水污染事件 1.水俣病事件 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2.骨痛病事件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3. 剧毒物质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环境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

环境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之一。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机体从空气中吸入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气,并且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排入空气中,以维持生命活动。通常一个成年人每天约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万公升。因此,空气是否清洁和有否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下面就我们常接触的环境做些分析: 一、办公环境质量与健康 现代化大楼多为封闭式的空气调节,为了节约能源,往往新鲜空气的补充量不够充分,人员一多,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显著高于一般办公用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超过0.15%时,就可使人感到头昏、胸闷,造成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降低。 针对写字楼中空调系统造成的“副作用”,室内新风量不足、室内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过多的现状,应通过适当补充新鲜空气,让室内外空气能流通交换。单就冲淡二氧化碳而言,每人每小时所需新风量应为30立方米,因此须防止新风采气口有空气污染源出现,定期检查空调过滤器和空调冷却水的洁净状况。也可以在室内养一些花草吸收有害气体;使用灯光时注意生物节律,多用自然光等。 在目前的办公楼房中,多数只注意空气的温度,往往忽视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空气的流动速度。湿度太低,空气干燥,易使上呼吸道粘膜受伤,感觉眼干、喉燥;湿度太高,达到70%时,会觉得闷热。合理调控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速度,以保持合乎人体生理适应的氛围和卫生、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二、公共场合环境与健康 (一)商场、超市 人多,空气污浊。商场气味难闻,大多是新风系统的问题。一是空调管道没有定期除菌和清洗;二是新风量供应不足。在由气味引发的问题中,塑胶、皮革散发出的有毒气体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不是质量问题,但大量皮革与塑胶制品积聚在一起,造成的浓烈气味对人体非常有害。如塑胶中含有苯,长期吸入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皮革挥发出致癌的甲醛、氡、苯等有毒气味,对婴儿、孕妇有很大危害。 建议:逛商场别超过1小时 第一,要减少商场中污浊和有害气体的危害,首先应减少停留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小时,特别是老人、孩子和孕妇、有过敏病史和症状的人。 第二,错开污染高峰期。一般来说,周末和每天下午四五点商场人流量大,此时里面汇集了一天的污浊空气,最好少逛。室内外温差太大时,夏天逛商场最好带件披肩,冬天等汗干透了再出门。从商场回家后,一定要先洗手,避免细菌传染。 (二)学校环境与健康 在窗户紧闭的有限空间里,将导致空气污浊,细菌数增加,温湿度上升。教室

人体七大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

人体七大营养素与健康的 关系 蛋白质 一.概述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约占人体总重的20%,占总固体量的45%,是构成和制造肌肉、血液、皮肤、骨骼等多种身体组织的主要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在人体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人体内的蛋白质每天都处在不断分解和合成之中,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几乎一个月内全身的蛋白质就换新一遍。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又不能储存,所以每天供应足够的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是由碳氢氧氮组成的含氮化合物,基本结构是氨基酸。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2种,其中有9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饮食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其它13种为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的不同组合构成人体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蛋白质作为能量代谢时,因含氮元素而不能被完全氧化,会产生尿酸、肌酐、尿素等废物经肾脏排出体外。肾功能有病变者,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二.作用: 1.制造和修护人体组织。 构成人体的肌肉、血液、皮肤、骨骼、头发、指甲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制造新组织,修护坏组织,如帮助伤口愈合。 2.构成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如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 酶在人体内主要起崔化作用,参与人体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在人体内主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和控制身体各种腺体、器官的活动信息。如甲状腺负责新陈代谢等。抗体制造免疫细胞,β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记忆功能,它们对以前遇到过的任何感染能快速作出反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血红蛋白供给人体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3.提供能量。 每克蛋白质提供能量4千卡热量。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占总能量的10-15%。成人:每天推荐摄入量1.2克/Kg,儿童到青春期:2.5-1.7克/Kg,孕妇和授乳期多补充20克/天。 三.缺乏症状。 1.头发枯黄、断裂、指甲易裂、易断、生倒刺。 2.肌肉松驰、缺乏弹性、皮肤粗糙、无光泽。 3.低血压、贫血、手脚冰凉。 4.抵抗力低、易感冒。 5.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 6.严重缺乏可导致水肿。

水环境保护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1)水环境的监测、调查与试验,已获得水环境分析计算和研究的基础资料; (2)对排入研究水体(称受纳水体)的污染源的排污情况进行预测,称污染负荷预测,包括对未来水平年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域径流污染负荷的预测; (3)建立水环境模拟预测数学模型,根据预测的污染负荷,预测不同水平年研究水体可能产生的污染时空变化情况; (4)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全面认识环境污染的历史变化、现状和未来的情况,了解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为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5)进行水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最优化原理与方法,提出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的水污染防治最佳方案; (6)环境保护的最优化管理,运用现有的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 2.污染物: 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包括能量),其含量变化过程中,凡有可能引起水的功能降低而危害生态健康,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时,则称他们造成了水体污染,于是他们被称为污染物。 水体污染: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其含量变化过程中,凡有可能引起水的功能降低而危害生态健康,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时,则称造成了水体污染。 3.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1)按污染物的属性分类:物理性的、化学性的和生物性的。 (2)按进入水体的污染来源分布情况分类:点源的和非点源的。 点源污染:指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他们有固定的排放口; 非点源污染:指来自流域广大面积上的降雨径流污染,如泥沙、农药、化肥等污染,常称面源污染; 线源污染:如航行的船舶的污染。 4.水污染危害 耗氧有机物污染、可溶性盐类和酸碱物质污染、重金属污染(比重大于4)、有毒化学品污染、水中悬浮固体、油类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 5.水体污染原因 自然污染:特殊的地质构造或者其他自然条件是一个地区的化学元素富集,或天然植物在腐烂过程中产生某些有毒物质。 人为污染: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如工业污水不加处理排放,农药化肥随径流进入水体等。 纳污:污染物在水文循环中不断进入水体的现象。 自净: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地减少、消失或无害化。 6.水体自净过程: (1)物理净化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体中混合、稀释、沉淀、吸附、凝聚、向大气挥发和病菌死亡等物理作用下使水体污染浓度降低的现象; (2)化学净化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中由于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酸碱反应等化学作用下,致使污染浓度降低或毒性丧失的现象; (3)生物净化过程:是水体内的庞大的微生物群,在他们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使污染物不断发生分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的现象。 7.水的自净能力:水的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而恢复到较清洁的能力。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环境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对各地区人体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疾病流行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健康影响差异很大 ,构成不同的健康问题。我国是一个既有迅速现代化的大城市又有蓬勃发展的广大农村的大国 ,兼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多种环境健康问题。在发展卫生事业存在的诸多困难中 ,较突出的问题是 :广泛的地方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环境污染 ;人口老龄化严重 ;疾病构成已发生变化等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民的健康 ,而且因地而异。因此 ,需要有因地制宜的对策和区域综合整治措施 ,才能收到迅速有效、稳固和长远的效果。 环境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砷是一种具有类金属特性的元素 ,广泛分布于大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中。砷化物自被发现以来就以其毒性而闻名 ,但其生理及药理学作用亦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 ,砷在工农业及医药、化学等领域广为应用 ,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同时 ,国内外不断有新的富砷天然环境和地方性砷中毒事件被报道 ,其对所在地区居民健康的影响也引起普遍关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已表明砷是一种致癌物质 ,砷的危险度评价也日益受到重视。 砷对动物的功效. 砷化物早已用于饲料的添加剂中 ,每千克饲料中几克浓度范围的砷可增加动物体重 ,这可能是通过保护机体不患肠病或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而起作用的。而给大鼠、小鸡、小猪、山羊等 4种不同动物喂以低砷饲料 (含砷量低于 35ng/ g),在它们幼年期便发现生长速度减慢 ,山羊生育能力明显受损 ,新生山羊的存活率亦降低。如在山羊哺乳期饲以低砷饲料 (含砷量低于 1 0 ng/ g),则山羊可因心肌和骨骼肌受损而发生死亡。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心肌线粒体结构异常 ,膜上有小颗粒状高密度物质 ,而在晚期 ,线粒体膜可发生破裂。砷也可影响蛋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在砷缺乏的大鼠和小鼠中 ,发现肝脏S-腺苷甲硫氨酸 (SAM)浓度降低 ,而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不同动物的实验结果均证实砷缺乏对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说明砷至少对动物是必需微量元素。 砷对人体的功效.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砷的药用价值 ,如过去渔民用的祛寒剂、宫廷用的“长生丹”和美容用品以及砷凡纳明、Fowler's液等均含有砷。欧洲某些山区居民从幼年时就开始服用砷 ,至成年时剂量逐渐增加 ,已远远高出所报道的中毒剂量的范围。据称 ,摄入“适量”砷能使人有舒适强壮感 ,并可使骨髓造血旺盛 ,红细胞增多 ,组织细胞生长和繁殖活跃 ,食欲和体重增加等。但迄今为止 ,尚缺乏充分科学依据来证实 ,关于“适量”的界限也无法确定。近年来 ,有中国学者直接将三氧化二砷(As2 O3 ,1 0 mg/ d,静脉滴注 )用于急性早幼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取得了可喜效果 ,并引起世界上广泛关注。但在治疗过程中亦有部分病人发生砷中毒现象 ,而且治疗后砷的远期效应也应引起重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砷是人类必需微量元素 ,但有些研究结果表明砷可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在ω- 3-脂肪酸存在的情况下 ,砷可增加皮肤出血时间 ,提示砷有可能是一种未知的出血因子。而且有学者发现 ,血液透析可影响体内砷平衡 ,使血清中砷含量降低。血清低砷水平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管性疾病以及肿瘤发生等有关。 砷的毒作用.砷和砷化物的毒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 ,无机砷的毒性远高于有机砷 ,且砷中毒主要由无机砷引起。但对有机砷的毒性也应注意 ,有证据表明甲基胂可与细胞间的巯基结合 ,易于诱发氧化性组织损伤 ;二甲胂酸亦可在细胞分裂中期诱导非整倍体的产生 ,提示有机砷在砷致癌过程中也有一定作用。以恶心、呕吐、腹泻及严重腹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砷中毒多发生在误服、谋杀或事故等情况下 ,严重者可发生神经异常、呼吸困难、心脏衰竭而死亡。慢性砷中毒是一个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可引起皮肤病、造血功能低下、肝脏损害、感觉障碍、外周神经炎、厌食以及皮肤和内脏肿瘤等。最近有人群资料表明慢性砷中毒与高血

水污染处理论文。

最佳答案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 不仅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而且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也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就是赤潮,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中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

论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论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众所周知,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环境的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每一天,我们都会接触到的便是那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说它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大气颗粒物俨然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也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自然界中的风沙尘土,各种燃料的燃烧物,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等工业生产过程的产生物,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机动车排气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研究显示: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微小的家伙,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系统: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2)心血管系统: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3)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

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4)神经系统: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5)癌症的发生: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6)刺激作用: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氯气和光化学烟雾对眼、鼻、喉粘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灰尘的增多也会刺激眼结膜。(6)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想到这么多可怕的后果,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途径。直接方式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体内。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同时又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另一种是污染物落到水体、土壤和食物中,然后污染物随同饮用水和食物间接进入体内。 由此可以看出,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可以为环境建设做些什么呢?点滴生活,小事做起。例如我们可以用自行车、步行或公交车代替私家车,以此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另外我们在家附近种上树,爱护我们周边的绿化等。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加大环境监督力度,加强公民的环境教育,从小培养起环保意识。只有保护好环境,降低大气污染,使人们生活在清新的空气当中,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七大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蛋白质生命地物质基础 蛋白质在人体内有四大作用: ()构成新组织.供应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地新细胞增生、组织器官发育地需要. ()更新和修补组织.补充血细胞地更新和头发、指甲及上皮细胞地再生.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构成体内各种化学反应地酶、激素和抗体等. ()提供热能.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千卡热量. 因此,人体缺乏蛋白质时,就会产生疲劳、消瘦、浮肿等现象.青少年地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脂肪人体不可缺少地营养素 脂肪在人体内有四大作用: ()贮存和供给能量.补充体内能量地消耗. ()支撑和保护内脏.脂肪过少会导致内脏下垂. ()维持正常体温.太瘦者怕冷. ()卵磷脂营养脑细胞.脂肪供应不足会影响脑地功能. 脂肪地每日供应量克、占总热量地就足够了.摄取脂肪超量后会导致肥胖症,最终引起各种慢性疾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碳水化合物人体热能地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类,主要功能是供给人体热能. ()糖和脂类化合物可形成糖脂,是组成神经组织地主要成分. ()糖和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是组成细胞膜地主要成分. 、无机盐人体重要地组成部分 ()钙和磷: 构成骨骼和牙齿地主要成分. 膳食中钙和磷之比为::.奶和奶制品是食物中钙地主要来源,小鱼、小虾、虾皮、骨头汤等食物含钙也很丰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铁: 体内铁地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为了提高人体对铁地吸收,平时在吃动物性食物地同时,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因为铁需要在蔬菜水果中维生素地帮助下,才能很快地吸收.平时还提倡用铁锅炒菜.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碘: 是构成甲状腺素地重要微量元素. 碘缺乏会影响人体地新陈代谢,影响青少年地生长发育,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除了吃含碘盐以外,还必须经常吃些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锌: 锌主要存在于骨骼、皮肤、头发中. 缺锌可以引起味觉减退,疮口愈合不良.青少年生长停滞、性发育迟缓.锌在鱼、牛肉、羊肉、猪肉中较多. 、维生素维持人体健康地营养素 ()脂溶性维生素:在脂肪中能溶解地维生素. 、维生素:预防发育迟缓、干眼症、夜盲症等. 、维生素:预防佝偻病和软骨病等. 、维生素:预防早衰和心血管疾病等. ()水溶性维生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