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你对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看法

谈谈你对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看法

谈谈你对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看法
谈谈你对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看法

谈谈你对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看法

女权主义地理学是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潮,下面先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三方面谈谈我对这一理论的看法。

认识论:女权主义地理学是一门清晰考虑社会的性别结构的地理学,强调社会建设中性别结构的重要性,用于解释人的作用及广泛的因果关系,也用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和空间经历。它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三个,即空间、地方和环境,关注女性对空间、地方和环境的感知及行为。女权主义地理学是在结构主义地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出现的。女权主义最初是一种妇女有意识地研究自身、解放自己的思潮,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发展成为一场遍及整个西方世界的运动。一直以来,传统的地理学研究领域由男性主导,女性的声音普遍被忽视。因而,受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女性的感知和行为成为很多地理学家的共识,就产生了女权主义地理学,它的目标在于:一是短期内缓和性别的不平等,二是长期则要通过为求真正的平等而作的社会变化来消除性别的不平等。

本体论:由于女权主义地理学实在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推测其本体论是:认为实际存在的东西(即创造世界的力量或结构)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只有通过思索才行。

方法论:常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涉及理论的建构。主要从两个途径来研究:一是重视女性的参与,二是关注性别差异和女性内部差异。

我认为女权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从古至今,妇女经历了来自宗教、统治阶级等多种形式的压迫与歧视,身心受到奴役,思想被禁锢。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下,她们没有话语权,也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现代社会,性别歧视依然存在,男性总是比被缠入无工资的家务劳动的妇女们有优势,他们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前景,而女性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家庭、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我们发现,在地理学科组织的高层中,缺失了女性的身影,甚至缺失了对女性这一群体的关注研究。女权主义地理学则弥补了这一缺失。

一方面,它提倡学科中女性的参与,重视对地理学理论的反思与重建。所谓男女有别,而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与思维上的。男性的思维比较粗犷,偏理性;女性的思维则较细腻,偏感性。人文地理学一向以宏观研究见长,从大处着眼,开展系统的体系研究,但也开始重视微观领域的研究,强调要把宏观、微观两种尺度的研究相结合,互取所长,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男性的视野更为开阔,适合全局谋划,宏观研究;而女性的眼光更加细致,适宜分析典例,微观研究。如果让更多的女性参与进来,就能根据男女思维上的差异合理分工,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地理学的研究。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男性的地理认知和生活经验,女性在一些研究课题上往往会有独到的见解。例如,在购物中心的选择、美容健身场所的分布、迁居的决定等研究中,女性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更易有全面细致的考虑。

另一方面,它关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女性内部的差异。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受过压迫与歧视,也在逐渐有意识地解放自我,走出传统的禁锢,走向独立与平等,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这个群体有很多方面值得地理学家去研究,例如她们的消费观、投资观念和生育观念等。同时,女性内部的差异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人群的地理认知和生活经验也不同。根据年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差异,对女性群体展开多层次的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对空间、地点、环境的感知与行为,从而能更全面地了解女性。

同时,女权主义地理学的影响不仅限于地理学,而在于整个社会。它的产生和发展表明社会对女性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女性的思想、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一理论强调性别结构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倾听女性的声音,这对于逐渐缓和、消除在地理学领域、其

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个未来很可能从事地理学方面工作的女生,我对女权主义地理学有很大的兴趣,也很支持这一理论对女性的重点关注。虽然我在地理学方面掌握的知识还很少,但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训练思维能力,争取在未来以女性的身份参与地理研究,探索性别差异等更多问题,身体力行地为女权主义地理学做一些贡献。

浅谈女权主义

浅谈女权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是西方社会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近、现代西方妇女运动的意识形态。自第一次女权运动以后,女权主义在政治领域赫然崛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几经挫折,但由于女权主义在研究对象、思想方法、价值观念、政治观点诸方面始终独树一帜,总体政治影响不断扩大。女权主义以两性关系为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反对性别的歧视、压迫、剥削,追求两性的平等和妇女的解放,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以男性为主题的其他各种政治思潮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关键词:女权主义;政治。 1女权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虽然“女权主义”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但是女权运动的发端却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妇女的处境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使得西方妇女愈益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她们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和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 1.1第一次女权运动 世纪中叶兴起的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一次女权运动,或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它的高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利的运动。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国家,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 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有三个目标:①争取女性选举权。世界各国妇女在争取选举权的过程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例如,美国男权主义者曾宣称:“如果给妇女选举权,你就得在每个县建立疯人院,在每座城镇建立离婚法庭。女人太神经质和歇斯底里,不能介入政治。”尽管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妇女运动还是取得了胜利。自1848年7月,美国女权运动发表了《妇女伤感宜言》后,美国女权主义者全力组织妇女参加争取参政权的运动。1917年,美国妇女运动团体“妇女国会同盟”和“妇女党”组织了连续24小时对白宫的示威。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9号修正案.明确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获得了完全的选举权。在英国,妇女的选举权是分两步获得的,在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到1928年妇女最终获得同男子同等的选举权。②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各国妇女纷纷提出实现受教育的要求,女子学校大量涌现。一些女权主义者们曾就女童的教育内容应不应与男童一样,男女学生的考试内容应不应该相同等间题展开辩论。在1868年,剑桥大学为女生提供了单独的考试。这一做法在女权主义者当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③争取女性就业权。在 19世纪,人们普遍认为,生育和抚养子女是女人的天性,因此女人的天职就是留在家里生育和抚养子女。妇女到社会上就业之后,工作和婚姻的矛盾变得突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四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王佩(1982―),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欧亚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任静(1983―),女,陕西铜川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从很大程度上讲,《简?爱》被认为是作者的心理历程的自传体小说。夏洛蒂把自己的很多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都赋予了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简?爱。夏洛蒂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敢与命运抗争的女性新形象,反映了生活在父权制社会底层的妇女内心的呐喊,给当时的英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小说以简?爱生活的四个生活场景在盖兹海德府,在劳渥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在圣约翰家,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女主角简?爱成长环境的分析,揭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进一步了解作为女性作家的夏洛蒂在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作家的性别颠覆意识。 一、女性意识的萌芽――在盖兹海德府 简?爱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去世。她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太太是一个冷酷、自私的人。她把简爱当作佣人对待,而对自己的三个掌上明珠却百般溺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他欺侮我,虐待我,不是一周三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回,而是经常如此……”(p.6)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过去。但这次不畏强暴的反抗壮大了简?爱的胆量,挫伤了表兄约翰的威风。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简?爱幼小的心灵就这样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更深的伤害。痛苦促使她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她感到,自己一定要顽强地生存下去,取得和别人一样的公正平等的待遇,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 二、女性意识的发展――劳渥德 如果说简?爱在舅妈家萌发了她的反抗性格的话,那么在劳渥德学校,她的反抗性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惩罚简?爱,也为了摆脱简?爱,她被送进了孤儿院,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清规戒律极其森严,孩子们受冻挨饿,惨遭挨打、罚站、剪头发等凌辱,每天都得背诵枯燥的经文,吃即使再饥饿的人都会拒绝的食物。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简?爱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在孤儿院,简?爱对冷酷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因而她的作品对研究女性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妇女普遍被歧视,人们认为妇女在智力上低于男人。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但是封建主义仍旧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正如《傲慢与偏见》所揭露的那样, 男女根本不平等。贝内特姐妹由于继承法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男亲戚所继承, 她们将在父亲死后变得一文不名。奥斯丁笔下的少女们, 在平日里并没有广阔的活动范围, 她们只能待在家里, 或偶尔去拜访一下朋友, 或由父母陪伴去参加一个舞会。她们没有工作, 社会和家庭也不需要她们工作,她们只能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充分表现了奥斯丁所推崇的理想模式,在她与达西的交往中,始终坚持着自己人格的平等和尊严,把高尚的情操、情感的需要视为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态度的心理基础正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平等独立的坚持。所以奥斯丁笔下的理想婚姻包括双方相互的理解、尊重、平等和自由,正是这些品质,人们才有可能超越家长制的束缚,实现自我。 二、对人格平等的追求 女权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抗议现实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妇女应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而应当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估价自己作为女性应有的存在价值,颠覆现存的父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凸现妇女不可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奥斯汀追求男女的平等,尤其是人格的平等。奥斯汀的观点显然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进行阐释的。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三、真挚的姐妹情谊 姐妹情谊是女性主义者所强调的,女性主义者提倡妇女们要互相支持、亲如姐妹,这一点在《傲慢与偏见》中有充分的体现。在《傲慢与偏见》中就可以看到女性之间种种深厚的情谊。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姐姐吉英的深厚情谊让读者为之感动。吉英去彬格莱家做客,路上遇到大雨,结果病倒在主人家。为了能看到亲爱的姐姐,伊丽莎白独自一人在泥泞的路上走了三英里,到达尼日斐花园。作为一个年轻的小姐,她的这一举动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而她顾不得尴尬一心只关心吉英的病情。其实伊丽莎白对吉英的关心更体现在对姐姐与彬格莱的爱情方面,因为她认为吉英如此地善良,应该找到幸福的归宿。但恰恰是达西试图破坏他们之间的爱情。所以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激动地说到:“一个毁了我最亲爱的姐姐的幸福,甚至永远毁了她的幸福的人,怎么会打动我的心去爱他呢?”由此可见她是多么重视姐妹之间的情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她对爱情的期待。 四、经济问题对女性的束缚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描述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她意识到了妇女的经济地位决定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而对经济问题女性在婚姻中

_飘_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5卷第2期2005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Jiangsu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ocial Science Editio n) Vo l 5N o 2 Jun.2005 文章编号:1673-0453(2005)02-0076-05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荆兴梅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7) 摘 要: 飘在叙事策略上沿袭的是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上却超越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立场。评论界对其女主人公斯佳丽持有两种评价,即!女魔形象?和!女英雄形象?。 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斯佳丽从!真女性?跃身变为!新女性?是战争和工业化的产物,她最后遭受的悲剧性结局是她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生存现实的夹缝中无所适从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现实主义;现代性;女性主义;真女性;新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真正的女性文学开始于19世纪,而女性主义文学及理论的蓬勃发展则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真正意义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一场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1] !在思想层面上,女权运动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静下来,但到了60年代,在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激发下,女权运动再度兴起。这次运动不但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男女两性的角色分析,并开始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出现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著作。?[1] 出版于1936年的 飘生逢其时地适应了这一潮流。以时间为脉络,这部作品仿佛是远古时代神话故事的一个现代翻版,它娓娓道来的是在巨大的历史变故之际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相应演变。它没有用乔伊斯、伍尔夫等现代派大师所青睐的意识流技巧,没有用斯泰因的立体主义小说创作模式,而是循规蹈矩地描摹扣人心弦的场景,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铺呈深邃悠远的感情。一句话,它没有跳出自荷马史诗 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勇敢地与残酷命运激战的西方现实主义窠臼,在叙事策略上并未给读者带来多少新颖感。然而在内容上它却对西方的文学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立场。如果说 简#爱表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觉醒用婚外恋的故事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那么 飘就是女权主义旗帜肆意的飘摇。 1927年初,米契尔开始执笔创作 飘,同一时间在另外一个国度里,英国现代派大师伍尔夫不仅把她的意识流小说经营得炉火纯青,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把女性主义理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曾当过四年优秀记者的米契尔如果说不关注国内外文化政治发展的态势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她在小说中极力张扬女权意识也就毫不奇怪。斯佳丽的原形是作者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她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那次战火的洗礼,同样作为战时新娘从富裕的种植园嫁到了亚特兰大。!她常去见市长和市议会,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言语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与浪费时间,使那些大人物张口结舌无言以对。?[2](P13)作者的母亲也是亚特兰大社会的女性精英,她总是以积极的姿态带领女儿参加各种女权运动集会,并且还经常作慷慨激昂的演讲。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米契尔,塑造出斯佳丽那样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真是水到渠成般自然。 飘出版之时正值美国政治经济大萧条,罗 收稿日期:2004-12-16 作者简介:荆兴梅(1969-),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师大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谈谈对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解

谈谈对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解 摘要: 在中国学术界,女性主义研究已经成为显学之一。女权主义为妇女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这些女权主义者们的努力换来了新时代下姐妹们的平等权益。激进女权主义运动是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而这种努力正是女性掌握自己命运过程中主动性的表现。激进女权主义运动冲击了男权制、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提高了女性的传统意识,挑战了男性的特权地位,提高了女性了社会地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键词: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提法,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考虑在内,同时也减弱了“激进女权”的西方色彩,另外一些学者则继续使用“女权主义”的概念。 二、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论 1、激进女权主义关于父权制的理论 激进女权主义的许多思想并不是过去没有人提出过,但是直到本世纪60年代,它才发展成一种系统的自我认定的理论。激进女权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建树是父权制理论。激进女权主义坚持认为,自己独立创造了父权制理论,并宣称自己一派的理论"完全没有父权制的痕迹"。米丽特是最早将父权制这一概念引入女权主义理论的人。它包含了双重含义:第一,它指男性统治女性;第二,它指男性长辈统治晚辈。从60年代开始,这一概念被定义为男尊女卑的系统化机制。 激进女权主义非常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女性的理论,是由女性创造的理论,又是为了女性而创造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有:把对妇女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目的在于理解和结束这一统治;在所有的概念中,父权制是关键概念;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同男性利益相对立,这一利益使女性在姐妹情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超越了阶级和种族的界线,所有的女性都应当为女性的解

An Analysis on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An Analysis on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摘要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因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一直被看作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自从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作品中对女性独立与平等的追求,使得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负载了西方妇女在19世纪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英国文学不乏叛逆女性的形象,但像简爱那样卑微、平凡、孤苦无依而又相貌平平的“弱势”女性,如此自觉地对抗强大的父权社会,算是空前的。 此篇论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分析,揭示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女性意识得到了发展,但是仍然受到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但总体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和女性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女性主义;平等和自由

Abstract Charlotte Bronte is an outstanding woman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her work Jane Eyre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classics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due to its unique content and way of expression. Since the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literary critics. Especially the pursuit of female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making the heroines of Jane's image loads the Western women's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19th century. There is no lack of the image of rebellious women in English literature, but like Jane Eyre, as humble, ordinary, plain but who have no “minority” women, so consciously against the strong patriarchal society, be regarded as unprecedente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wake of the gender conscious and the social position of women in Victorian peri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has improv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ut still affected by social class and social status. Key words: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 female; equality; freedom

浅析女性主义

西方文论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杨夏清 论文题目 浅析女性主义 指导教师 朱庆福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2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3)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 (5) (一)社会科学领域 (5) (二)文学创作领域 (7) 参考文献 (8)

浅析女性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又叫女性主义,它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那么女权主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及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女性主义;原因;影响;社会科学;文学创作 前言 女权主义批评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的直接导火线。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显然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主义的直接导火线,要探索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了解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对妇女无休止的压迫便

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地理)转向(草稿)

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地理)转向(草稿) 强乃社,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动态》副编审 【目录】 一空间转向是什么 1.含义和演变 2.空间转向的背景 (1)从理论看主要和法国哲学传统重视空间有关。 (2)空间转向是一个现实问题 3.空间的含义 (1)福柯(2)哈维 (3)索亚 二女性主义空间转向的两个流派 1.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视角 2.空间转向的研究角度中的两个方向 (1)英美国家:女性主义地理学转向 (2)法国学者:空间(建筑)、语言、精神分析和性别 三朵琳·玛赛:空间和性别(英国) 第一空间和性别联系在一起。 第二,地理和地理学受到性别的影响,反之依然。 第三,城市和性别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家庭是一个规训女性的地方。 四伊莉格瑞(Luce Irigaray):建筑、空间与性别(法国) 1.“二在”(being-two):爱与居 2.建筑与女性的自我建筑 五克里斯蒂娃:语言、精神分析、性别与空间(法国) 1.背景、语言哲学、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 2.精神分析:性别、空间、所指和能指辩证法 3.克拉(chora) 4.走出困境:爱、流放、革命 六空间中的性别不平等批判—对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公共空间的研究为例

【正文】 一空间转向是什么 1.含义和演变 空间转向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时期,其含义的侧重点不同。从社会学、地理学和政治学来看,主要在1960年代开始,在城市和区域研究中,空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条件与结果,受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化和资本化的生产模式的制约。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看,主要在1980年代,理解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入地理和空间的视角。城市化、不平衡的地理发展等是资本保持正常运行的形式,是资本主义历经危机而幸存的路径。从社会哲学或社会科学哲学的角度看,,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在进行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的过程中,空间与社会、时间是同样重要的要素或者维度。重视空间在当下成为一种范式、共识或者话语。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推动下,西方国家城市化迅猛发展,也出现很多城市问题。如何理解这些问题?法国学者列菲伏尔是探索空间转向的先驱人物。他在1974年《空间生产》一书中指出,关键是理解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它表现为城市的迅速发展、社会的都市化,这种生产将全球和地方、城市和乡村、中心和边缘连接起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对城市空间的生产和消费起重要作用。在社会城市化的条件下,空间生产是理解城市问题关键。 美国学者卡斯特在1972年《城市问题》中指出,空间作为一种社会产品,永远是由不同的社会结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及其联合形成的关系来决定的。城市是一个系统,是诸多因素组成的特定空间。 美国学者哈维在地理和空间研究中注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活力,对城市问题进行探讨。他的城市研究相对集中在1974年的《社会正义与城市》、1985年的《资本的城市化》和《意识与城市经验》、2003年的《巴黎:现代性之都》等著作中。从城市和空间与地理的关系看,他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城市化,城市中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看作是资本控制下形成的。阶级的斗争和资本的积累是构成城市空间的核心因素,城市空间布置是资本支配的。

简爱女性主义解读

Introduction Jane Eyre is such a great novel that it hold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British literature. It is also the masterpiece of Charlotte Bronte, who is a famous talented realistic woman novelist in English literature history.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various languages and adapted for movie, dazzling generations of readers all through the world.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female doctrine of Jane in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realism. Jane is neither a very beautiful woman, nor rich, but her genuine, selfless love for Rochester, and her good personality strike us deeply. It was written successfully to portray its heroine --Jane Eyre , a independent woman, who takes an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attitude toward love, life , society and religions, and who dares to fight for the liberty and equality. Jane's sufferings are the deep reflections of the lives of lower-class people in Britain . The author shaped her heroine as a lower-class, awaken, and new feminine , who resists oppression and social prejudice strongly, fight for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dignity firmly ,and pursue happy life consistently. It is rather rare in the novels of that period. The period when Jane (the heroine in the novel Jane Eyre) lived roughly corresponds with the time of queen Victoria’s ruling. Victoria who ruled over the British Empire for over 60 years was a well known queen in English history. She mounted the throne in 1837 when British literature reached a prosperous period. In the 1940s, British literature reached its peak. The realists were one of the main groups at that time, and the author of Jane Eyre belonged to this group. A brief information about Charlotte Bront? 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was born in the family of a poor country clergyman at Haworth, Yorkshire, in northern England. In this period of tense class struggle appeared a new literary trend-critical realism.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of the 19 th century flourished in the forties and in the early fifties. The critical realists described with much vividness and great artistic skill the chief traits of the English society and criticized the capitalist system from a democratic viewpoint.She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名利场》中贝基的女性主义思想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A Feminism Analysis of Becky's Characters in V anity Fair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年级(班):110801 学号:110801104 姓名:杨冲 指导教师:张莎莎 2014年11月2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及目的: 1.1选题依据 本论文以这部诞生于维多利亚的小说《名利场》为依据,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小说主人公蓓姬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环境中追求独立,自主,平等的女性主义形象。 作者萨克雷(1811-1864年),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48年发表成名作《名利场》,此书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萨克雷也因此与狄更斯齐名。小说描写了蓓姬不甘受歧视,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智不断努力往上爬。友情,亲情和爱情对她而言都没有她的目标重要。她因此受到大多数人的批判,但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评价,我们会认为她身上这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目的:小说《名利场》塑造了蓓姬.夏普这一个充满女性意识,野心勃勃,渴望成功的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她身上天生具有一种追求男女地位平等的天性。蓓姬的形象打破了男权社会里人们对女性的认识。 1.2.2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蓓姬.夏普性格的遭遇的解析,揭示了蓓姬不甘卑微,鄙视男人,努力追求理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女性主义形象。本文还将对十九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生活的地位进行描写,进而帮助读者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 1.2.3现实意义:当今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女性身份地位的不平等,无论是 西方还是东方,女性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现象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论 文将以积极的态度去看蓓姬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进而提倡女性反思自己,勇敢追 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二.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是指以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为目标的 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贾巍巍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蓓基·夏普》—重读《名利场》中指出,在《名利场》这部小说里蓓姬·夏普是独立的,她敢于挑战父权制权威,父权家庭模,挑战传统的婚姻模式。刘风山,萨克雷与蓓姬.夏泼的道德清白一重读《名利场》写道:蓓姬凭借自己的能力融入上层社会,公然背离父权社会为女性规定的关乎贞洁,爱情,家庭友情等方面的道德标准。卲晶晶在《<名利场>两位主人公对比》中提到贝基的世界是很宽广的,爱情只不过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她有着更高的理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主义

Research on the Feminism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A paper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literature class to 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October 2011 A BSTRACT Jane Austen was a quite renowned English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who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romanticism. Her writing focused on middle-classe life with humor and understanding. Austen was in many ways a realist, and the England she depicted was one in which social mobility was limited and class-consciousness was strong. Many of her works were very influential to the world, especially to the academy world. Sense and Sensibility is the one of her famous works, although it was the first work of Jane Austen, its writing skill was quite good. And from the time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女性主义论文

浅析《非诚勿扰》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 【摘要】: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本文则以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内涵以及中国传统背景下女性形象的转变开篇,以2010年江苏卫视开播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例,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以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为辅助,通过对该节目的流程分析,论述了该节目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并针对节目中涉及女性主义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希望能为真正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发挥作用。 关键词:非诚勿扰、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一、引言 当代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催生了诸多行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婚恋网站,交友俱乐部等迅速发展。以往欲说还羞的“相亲”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更是登陆强势媒体,各种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层出不穷。以 2010年1月江苏卫视开播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例,它以“新闻+娱乐+真人秀+相亲”的节目定位,在播出之后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非诚勿扰》的红火并非偶然,除了节目本身的种种成功因素,还在于《非诚勿扰》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使自古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压迫、受歧视的女性群体得到尊重,其主要体现在女性话语权的掌握。而它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话语机制,即让女性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其实质却又并非如表面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独立性,而仅仅是在男权之下肯定女性特点和快乐的女性文本的建构,是抓住了受众心理的一个消费时代的成功产品。

本文将立足于对《非诚勿扰》中女性主义的分析解读,体现节目中女性主义的光辉,揭示在倡导女性主义方面的不足。 二、女性主义理论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内涵 女性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本意指妇女解放,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引进时,译为“女权主义”。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不仅是女性要求与男性权利的平等,很大程度上是女性寻求政治、经济上的独立。【1】 在电视领域,女性试图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和探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当代女性的风采,维护女性的权益。 (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单一性别群体:男性处于支配、控制地位,它最主要的属性便是对“等级”、“男尊女卑”的强调。强大的男权社会还为中国妇女量身定做了严厉的行为准则。女性的贤妻良母形象就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经过反复实践积累而成。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异质文化的输入使中国妇女角色定位有了很大变化。经历了西学大潮洗礼后的中国,妇女走入社会成为时尚,特别是随着近百年来妇女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有所觉醒,传统男权社会规范大大失效,女性不再被动的接受男性的价值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权益从政治上和法律上得以确认,妇联工作蓬勃开展,中国妇女作为群体,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种文化形态中。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流派 regional geography 区域地理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源自19世纪德国的赫特纳。 观点: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cultural geography 文化地理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 观点: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humanistic geography 人文(人本)主义地理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 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 geography 计量-空间地理学派 代表人物很多 观点:利用数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人类空间活动,并建立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型。 radical geography 激进主义地理学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维(David Harvey) 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人们活动的空间特点和规律。 feminist geography 女性(女权)主义地理学 观点: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旧女权主义有差别) 女性主义地理学着眼于社会如何创造性别结构形式,怎样致力于通过社会变化结束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项目中改变空间形式。(旧) 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新)

后现代地理学 post-modernism geography 代表人物:索哈(E. Soja) 观点:反对传统的、规范的、普适的地理规律研究。 研究的方法论 经验主义地理学 实证主义地理学 注意两点: 1)实证主义不是举实例 2)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对经验的归纳或对理论的演绎,而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结构主义地理学 表层结构(空间现象结构)——多样的 深层结构(文化内具有共通性)——不变的 人文主义地理学 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方法和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我向”思维, ?第二个特点是诉诸情感;——情感性和多样性 ?第三个特点是感悟性。 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解释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社会意义 提倡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方法,其最重要的社会目的是开启人性。 段义孚在《逃避主义》中说,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提供不寻常的、富有成效的认识自然和文化的视角;其二就是让读者对世界多一份希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