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小学数学教学几种思想方法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几种思想方法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几种思想方法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几种思想方法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思想方法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 【摘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再教育工作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学习。同样,方法的重要性在老师身上是一样的。一套正确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高效更轻松地学习,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 【作者简介】 如今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越大,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很痛苦的任务。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玩耍时间,和开心的玩耍相比学习变得那么无聊乏味!可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怎么能学好学习呢。因此我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我的教学方法简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作为老师,上课前认真备课,.充分挖掘例题的深意,创造全新的例题,教 材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瞻前顾后的处理教材是很有必要的。课本的例题当中有哪 些可以提高延伸的又有哪些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和同学们探讨。哪些问题可以引 起学生的共鸣,求知欲望,对于这些问题就应该多下点功夫。 对于学生而言,课前应该认真预习和同学讨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解决不了 的地方留下来在课堂上向老师咨询答疑。小组组长要检查上节课老师留下的预习 作业,在上课前应该向老师汇报检查情况。 二、课堂学习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显得十分 重要。我上课的主要方法有这样几个方面: 小组学习: (1)组建小组可由性格、兴趣、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 每组通常4人左右为宜,目的在于“优势互补”。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既达到均衡 又便于比较。实践活动课,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这种形式能促进学生 间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 交流的合作功能。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目的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要达到“形散 而神不散”的效果,小组内分工必须明确,如每组设立中心发言人、操作员、记 录员等,或对每组学生进行统一编号为1—4号,1号为组长;组长要组织好本组 的讨论,让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不搞一言堂。

小学数学方面论文十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探索意识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数学以提出数学问题为起点,经过观察、发现、试验、猜测、验证、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成功的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践,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常识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与新旧知识相衔接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渴望得到答案。如在教学“小括号“时,先复习“8+6×5”与“6×5+8”两道算式,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王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学生列式“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在做乘法,对吗?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解先算括号的道理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产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

信息化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_数学论文

信息化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_数学论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在逐步创新发展,融入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拓展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本文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融合优势,提出了从数学兴趣培养、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实施鼓励评价等三个方面融入信息技术,有效推动数学课程教学发展,建立智慧课堂教学的模式,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更趋向于感性的去认识和探究事物,信息化的融入让数学教内容走向了一个感性层面,用多媒体、多维成像、VR等新技术,将原来停留在平面的上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显得更加清晰明了;将原来在空间上无法呈现、展示和观察的问题多维化、虚拟化,感觉进入空间物体内部探究;将原来停留在大量计算基础上的问题游戏化,显得更加轻松有趣;将原来多次讲解不懂的重难点情景化,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指引下,发现规律,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引入信息化技术,分化课程难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教学方法设计不合理,呈现单一化趋势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与思维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认知能力也不完善,因此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数学现象、运算、推理和空间想象的理解都处在一个初步认识的状态。另外,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省去了一部分教学步骤,缩短了学生认知的流程,再加上采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这些因素的存在就谈不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没有对差异做全方位的分析,仍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无法真实地调动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而对于学生的思维与应用能力,教师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比较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不利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不规范,缺乏逻辑性 教学流程的设计应该具备层次性、连贯性,然而实际的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流程设计与安排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随意性大的现象。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将课程知识与教学活动巧妙的衔接融合,发挥教学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如果各个教学环节没有联系性,知识就会分散,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利于学生连贯思维的形成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也会逐步降低。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深入地研究与思考,没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课程设计只是按照课程大纲来进行,广而不细化,影响了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体验,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三)教师的课堂地位不明确,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授课完全按照教师自己的风格来讲解数学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动作惯性和思维固化,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在新课改和信息化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教师只是按照自己设定的教学计划和程序来讲解,没有全面分析班级学生的基础能力与认知差异,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并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有效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小学数学教学.doc

数学教学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也附和着) “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 亲爱的老师,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请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我们才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才能看到“7”与“北斗七星”连缀出的斑斓夜空。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3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一)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三)多做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更好的落实课程改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作一些初探。 【关键词】质疑作业自主式学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撰文以飨同仁。 一、“质疑”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

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31.08÷0.3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l”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明确目的,处理质疑、释疑的关系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农村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农村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农村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10篇【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学习的任务紧,任务重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非常的关键,然而,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大多数体现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法。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小学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常常一知半解,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大多数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分数,学生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来实现“以练带学”的目的,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运用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讲课压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将更多的知识点教给学生不停的讲课,而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于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脱轨导致了学生的视野和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降低,对我国数学成绩的综合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很多小学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的灌输采用的是接受式的和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欠缺。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相信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该弯下腰弄清楚孩子们想学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技能和方法,总结出了哪些数学规律等等。首先从思想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要有所启发和引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问题使教学对学生加以启发,并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依托,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坚持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出发,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进行新课的导入,如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中的等比数列求和的应用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7748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

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 导学生准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生动有味的小学应 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 象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来说,对如何运用立体 引学式教学理念,提升小学生应用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有一定的体会 和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是往往不是对题目进行实 质性综合分析,而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 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 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 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 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 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 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准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 以及依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对小学生进 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掌 握题目的结构,在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准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具体来讲要做到“三启发三促进”: 一、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学科:小学数学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攸县黄丰桥镇中心完小 谢明星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黄丰桥镇中心完小谢明星 摘要: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收集信息探究问题拓展思维合作交流评价反思“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高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等,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经通过文字形式给出了。而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代入公式,它要的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数学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我们就要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数学和解决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具体如下: ①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问:“图上画得是什么,写得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②让学生认真独立地观看,分组讨论和交流,并汇报和交流获取的信息。 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具体如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也扩大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遵循三项原则。1)可行性原则。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细致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提出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也就是说,要选择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2)渐进性原则。渐进性原则要求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人类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从认识最简单的对象开始,逐步发展到对数学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内部结构的认识。3)应用性原则。随着数学的发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数学的应用,这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的重要动向。 如“认识分数”单元,教材创设分苹果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传统教材往往在此引入1/2的意义、读法和写法,这样做既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创造潜能,也没有体现出学习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一半”等名词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并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情绪情境。创设情绪情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意志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内趋力或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注意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全面参与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呢?1)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找。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根据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就可以提出它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有什么关系,怎样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等问题。2)在知识怎么样上找。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师生猜数游戏后,学生就可以提出老师猜得这样快有什么秘诀,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3)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如学习商不变性质时,在观察一组算式的商的特点后,学生就可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0篇

第一篇:小学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