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损卦新释论文

《易经》损卦新释论文

《易经》损卦新释论文
《易经》损卦新释论文

《易经》损卦新释

【摘要】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损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损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损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损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损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损卦卦、爻的诠释,使损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损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关键词】易经;损卦新释

损①: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②之用?二簋③可用享。

[译文]损卦:有诚信,大为吉祥,没有咎害,可以占筮,利于有所前往。(当减损时),用什么来祭祀呢?两盆淡食也足以奉献给神灵。

[注释]①损:卦名,下兑(泽)上艮(山),表征减损。②曷(h é何):疑问词。何。③簋(gui鬼):古代盛食品的器皿。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易经》及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班级:1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班级代号:119441 姓名:赵林旺 学号:1109634006

泰卦 在《易经》的卦序中“泰”列第十一卦,是由“坤”卦演化而来。在“坤”宫第四卦为“泰”卦所在的位置,“泰”卦达到了阴爻与阳爻的平衡。泰卦上坤下乾,天下地上,乃天地交通、阴阳和畅之象,故名泰卦。泰大通也。内乾“健”而外坤“顺”,这其中以阳刚主导于内,则阴柔听命于外,这样的一种格局就很吉祥,而六爻上下交流自然感应所以亨通。泰卦以上下大通为象,阴居上而求乎下,阳居下而应乎上,上下相应相通。泰者,君子之道大行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故亨通无碍也。然泰久必否,此为天理之必然也,故处泰之道,当居安思危,常守正固,修人事以胜之,则可保其泰也。世之小人不可胜尽,必欲迫而逐之,使之穷而无归,其势必至于争,争则胜负之势未有决焉,故独安夫“泰”,使君子居中,常制其命;而小人在外,不为无措,后君子之患无由而起,此“泰”之所以为最安也。 卦意:第11卦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坤)相叠,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万物纷纭。反之则凶。万事万物,皆对立,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事业:坚持由小而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事业已达到顺利的境地,更应小心从事,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开拓新的事业,方可继续前进,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必遭失败。 经商:顺利。务必注意市场动向,开拓新的领域,展开新的竞争。为此,密切与他人的合作,争取各方面的帮助,但需谦虚谨慎,警惕巧言令色的小人。 求名:具有成功的条件,但一定得更加努力,刻苦追求,最忌聪明反被聪明误。外出:一帆风顺。 婚恋:美满姻缘。谈恋爱却不可不认真对待。 决策:吉祥如意。适应能力强,各项事业能成功。能谋善断,长于人际关系,能团结他人共创业绩,灵活机动,很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向新的领域迈进。但在人生途中必须兢兢业业,尤其不可麻痹大意,在择朋选友方面更应慎重,切防小人倒运。 “泰”的解释为互通,天地相交,万 物纷纭。反之则凶。万事万物,皆对立, 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 变者泰(通)。“泰”,通畅、平安的意 思,这是泰卦总体形势的特征。 《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故 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泰卦紧接着履 卦发展而来。履卦的卦象上天下泽,乾阳 在上,兑阴在下,象征辨别上下之分的等 级秩序,所以说“履者礼也”,履卦的总 体形势就是遵守这种等级秩序的规定,循礼而行。泰卦的卦象与履卦恰恰相反,乾阳在下,坤阴在上,看来是颠倒了上下之分的等级秩序,违背了循礼而行的原则,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表面形式上的颠倒违背,才使得总体形势通畅平安,形成“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谐。所谓“履而泰,然后安”,“而”是连词,一方面表示由履而泰是一种前

《易经证释》剥卦

《易经证释》剥卦 孔子《宣圣讲义》 剥卦上艮下坤。以少阳加阴。其阳且尽。不胜五阴。阴盛阳衰。天道将穷。故曰剥。易卦中以否损与剥为相类。而凡阳在上之卦。如末济恒困等。亦有相似之处。总由阴阳不得和匀。而阳反被阴摈斥也。剥之卦象。一阳居上。不能久留。众阴在下。相为朋比。犹水地比之象。而阳不与随和。以比卦一阳在五爻。犹近下也。剥则孤矣。位高无辅。气升难沉。本乾上九之德。而履重坤之地。坤不复承顺天行。反相与悖道而驰。同奸为害。此天道之剥。万物不可久存之时。故剥为九月卦。言时近重阴。物皆凋敝。天将寒冷。人感衰微。阴以剥阳。刚不复主。在上者不克保其敬慎之义。则随时以倾颓。在下者不克充其贞静之德。而因物以衰歇。传曰剥烂也。言破败不复自完。如草木之残落耳。艮为山。坤为地。高下不相接。而有巍峨欲堕之形。陵空如云。俯地如瀑。倾泻之情。若不终曰。此所以有剥烂之称也。 剥卦继贲之后。而与复对。天道至贲。气己外泻。乃变为剥。传曰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此天时往来之数。万物兴废之理。当春夏之时。荣繁美丽。天之饰也。一交秋令。西风肃杀。凋残衰败。天之剥也。天道随时。万物以变。是饰之极。既剥之始。贲之终。即剥之初。往复之间。生杀之道。有必至者.故圣人慎饰以保亨。亨不尽。物不剥。人亦犹是。少壮之时。伟丽自喜。曾几何。衰惫不振。得志之日。轻肥自快。曾几何日。颓废莫禁。皆盛衰循环。隆替往复。

数不可逭。理不可逃。非天之始厚终薄。乃时之物穷必变也。故观于贲剥。而知消息盈虚之有定。生长收藏之有时。君子以为人事之规。世道之准。不以太过而至不及。不徇现在而忘将来。乃克长保其亨。不使之剥。此人道能顺天而立极。不随时以行藏。偕物以生杀者也。无形无患。有形者皆不免。况妄求饰乎。饰志在外。则虚其中。阳乃上浮。则晦塞其内。此剥之至。天道也。亦人事也。故君子尚无色。贵本质。朴以为宝。则不丧其真。妄以为戒。则不失其亨。行乎中道。则不履于危。立乎正位。则不倾于险。此圣人以剥示教之微意也。贲为好饰。乃循至于剥。苟先觉其变。而求其常。则不饰。又奚病。无如世人之昧昧。徒贪夫外观之美。虚文之夸。而忘亨之难长。数之易变。此蚩蚩者终随草木以同腐耳。讵不可慨也哉。故讲易至剥。辙悲人道之不立。而念天道之无常也。 剥之为剥。其道在变。顺变应时。不随物剥。此君子之志行也。故处剥不易。而君子尤难。以天道既剥。阳气将藏。阴气弥满。小人得时。与否相似。慎以自处.敬以安人。不夸不矜。毋怯毋葸。则能因地道之重厚。山道之凝止。而可免于剥。一阳虽微。犹有光明之象。用以观下。或得监察之方。此君子观于天时。固守其道.不与群阴混。犹可止于其所。诗云。于缉熙敬止。既此义也。此文王处剥之道也。 剥卦为穷卦。与否之塞。损之伤。未济之隔绝。皆为天道之变。人道之危。世道之衰之时。当其前者。唯有以人顺天。而能胜天。以道趋

周易期末论文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1 —20 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054TSCAGZ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 学号:116010244 姓名:钱梦娜得分: 浅谈周易与其哲学思想 【摘要】《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通过对学习《周易》课程的学习,对《周易》有了基本的掌握,通过对其名称,结构和其蕴含的智慧等的论述来进一步年认识她。这一本绝世经典著作对当今世界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其中的哲学思想,在感叹古人的智慧之时,从中找到对当代社会的作用,使之发挥“古书”的功效。 【关键词】周易其名;文书结构;哲学;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处事原则 《周易》是我国5000年来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积淀下来的代表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历经千年时间考验而流传下来的真正完全属于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精髓的代表,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古人用《周易》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学习《周易》使我们变得睿智,学习《周易》,使我们变得博大,学习《周易》,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下面是我一学期学习后《对周易》的收获和感悟的论述。 1 《周易》其书 1.1 《周易》的书名 《周易》,一名《易》,又称《易经》周字义为“周普”,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还有另外的说法,指“周”字指代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而对于“易”字,对其的理解则是众说纷纭:一说其为象形字,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还有认为其为日月,象征阴阳,对应易经阴阳之说;也有人说易事占卜之名;还有人认为易指交易,从这里引出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与太极图相互对应;而《系辞传》中则说:“生生之谓易”,说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是食物随着时空变换,恒常的道不变。

周易之坤卦

周易——坤卦 “坤卦”卦象是由“乾卦”卦象经过了六个变化过程演变而来的;坤卦是乾卦的姐妹卦,乾上坤下,坤是原始八卦之一,象征地,是《周易》的第二卦。 坤卦的卦位在西边和南边,西、南是指阴位,坤卦只有在阴位才能顺应本性。坤以牛为象,但坤卦是纯阴之体,足以与乾卦相抵抗,所以在周易中,坤卦以母马为象。 同乾一样,从初交开始到用交结束,反映一个事物是由始到末的发展演变全过程的,它的哲学观点论述一个事物的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在具体问题上,它仍是围绕着政权的脚逐进行论述的。坤卦有六个阴交,用来表示大地和阴柔的事物。阴交分别是: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和用六。初六:脚下踩到了薄霜,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到了,实际上是象征阴气生长过程;六二:大地的形貌平直、方正、辽阔,虽然去到不熟悉的地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是说在办任何事时,只要坚持正直,办事有规矩方圆,并怀有博大的德业,就是不用练习其他什么,也可以畅通无阻;六三:周武王战胜殷商,是很好的占卦,有人参与战争,虽然没有战机,但结局却很好,因为坤卦追随乾卦,“没有功业却有好的结局”,功业让领袖人物去开创,但是推广及完成则要靠一群部属;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二和六四都有坤的美德,但六二得到一切赞美,六四却“无誉”,此差别就是因为六二在地位,六四在人位,人位宗师多咎少誉的。六五:黄色裙裤是大吉大利的象征;上六:龙在旷野上争斗,血流遍地,实际上是说“先迷”;用六:坤卦特有的文名,表示坤卦的全阴交将尽变为全阳交,是永久吉利的最好征兆。 坤卦实际上也占了“元亨利贞”四字,只是坤卦的“利贞”是有条件的。即如果争先,就会迷失;如果后让,就能得到合适的主人。坤的“利贞”范围,只能做贤相,不能做圣君,只有“后”,才能有“利贞”。坤卦是纯阴,只有像牝马一样内敛,按一定的规则办事,才能“利贞”。坤卦的“贞”,不是“贞”于前行的“贞”,而是“安贞”的“贞”,要安于阴位,才能得吉,这不是不许坤卦有所作为,而是坤卦想要有所作为,就要采用“安”的方式。“安贞”得吉,因上所述,坤卦是《周易》第二卦,相当于王后、城乡等,相之与乾卦,坤卦要得到更多的限制,得吉的范围要小一些,只是处在辅助乾卦的位置。说明一个问题,既是《周易》虽讲究“当为”,但阳交跑到阴位去,还比较可以原谅,要是阴交跑到阳位去,就比较不能原谅,所谓乾元包含万物,坤元则承载外物。《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大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它虽然没有上天那么高高在上、神圣而神秘,却让人感到实在、亲切。“坤”卦几乎涉及到了人们在大地上所从事的衣、食、住、行等全部重要活动,因而从大地占得的征兆都是吉祥顺意的。

《易经证释》(观卦噬嗑卦贲卦剥卦)

《易经证释》(观卦 噬嗑卦 贲卦 剥卦)观卦 宣圣讲义孔子观卦与临为往来卦。临二阳在下。观二阳在上。此所以异也。临以阴临于阳。故曰临。观以阳观于阴。故曰观。盖观以巽坤二卦合成。巽二阳一阴。坤为纯阴。四阴连续而居下。下者阴之位也。以阴遇阴。乃嫌于无阳。而二阳在上。上位易穷。穷则反下。阳反而就阴。故曰观。如人之二目下视也。以天文例之。则日月之照临也。日月当空。照彻世界。无微不瞩。无隐不见。是曰大明。而世界得三以为明人物得之以为光。光明昭垂。生化随序。此观之大用也。在临为阳上升。而阴自消。在观为阳俯照。而阴转盛。盖阳主升。而阴主降。易例以下为始。上为终。始则为长。终则当消。消长既殊。德用相反。阳之长。即阴之消。阴之盛。即阳之衰。此全易不易之例也。观以阴既得位。阳莫与争。反而成阴之用。以为阴之助。故天道下济。而日月光明。早夜中分。而寒暑递嬗。此非阴之所自致也。阳甘为之用耳。阳非必为阴用。以天道之循环。理数之往复。有必至之势也。功成者退。物极者变。阳至观已将穷矣。时当八月。秋令既盛。过此则交冬矣。秋收冬藏。天道自然之序。则前主舂生夏长者。至此必退而深藏于密。不得复与时争逐。以违天道

也。故道有兴废。人有行藏。数有盛衰。物有隆替。新陈代谢。往复循环。无一息之停留。一亳之假借。观于临之与观。即可了然者也。夫临与观。同为四阴二阳。阴多阳少。以阳为贵。则群阴得阳之光明。其情同也。有如群物盼得日月之照临。群众盼得教育之启迪。其志同也。故临与观皆有宣扬教化。养育民众之义。所以异者。临以阳得位乘时。其势盛。顺理成章。不待勤劳而自成。观则反是。阳虽在上。而非其时。祗以群阴盼求之切。与天道下济之义。不得不为之施恩泽。以昭其光明也。传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言临有余。而观不足也。有余则多与。不足则多求。与者生乎本心。求而后与者。依于义理。此所以异也。犹教化一事。在临则上之所优为。而行之当至顺。在观则下之所亟望。而行之须及时。临以顺成。故德用极广。观以须时。故道用有穷。临以教思无穷。保民无疆。为当道之责。而观则以观天时不忒。神道设教。为圣人之功。细绎二卦之辞。即可知其为教虽同。其方不同矣。临者、阳自光明。阴来承之。观者阴自愿望。阳乃予之。一予一求。其情志殊也。然其相需相成则一。犹万物不得无日月。万民不得无教化也。天之教化。在于四时。人之教化。在于体义。故临与观之用。必由君子行之。圣人成之。观尤切矣。圣人尚必有所观。观于天以为道。观于神以为教。天神之功。即圣人之师。教化之本。此观之所以称为大观也。观之要义。在于光明。有光始可观。

大学选修课周易论文(期中)

周易心得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坤”二卦大概是六十四卦里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二个卦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象之精神于几千年来始终象征着中国人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境界追求。清华大学的校训也出于其中。 作为六十四卦之始二卦,“坤”为“地”,大地是我们栖居和劳作的地方,它(她)无限宽厚博大,不争不显不露,而孕育承载着万物生生不息。包容亲和以孕育,坚实谦逊以承载,这彰显了大地的品质。生活在大地上的君子,要以这种“厚德载物”的品质,承担起人生的责任。具体而言,何为“厚德载物”?坤卦有言: 【初六】履霜,坚冰至。 每读这句爻辞,总让我想起卡尔维诺写的一本书的书名《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又译《寒冬夜行人》。当这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时,意境便起了。大多数动物都是在秋天繁衍出下一代,其中蕴涵着玄妙的自然规律。我们的人生仿佛也始于一个浩渺的秋天,开始“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踩着清霜,探寻着模糊的方向,寻找模糊的意义,经历“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那终点看似遥不可及,神秘莫测,却已然注定。一如我们踩到深秋第一夜的寒霜时,严冬就已然在眼前。 《资治通鉴》开篇便引用此句,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注脚。不论国家大事,还是平民小事,凡事皆在时间的轴线上向某一个方向发展,起点、路径、终点是一个整体,种下怎样的种子,必然收获怎样的果实。君子的人生的发展和心境的历练亦如是。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生活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先民们,秉承着“天圆地方”的世界观。大地一望无垠,直至遥远浩渺的地平线。生活在这样的大地上(而不是星罗棋布的破碎的海岛),大陆文明从坚实的土地里领悟人生的智慧。所谓“君子坦荡荡”,若能如大地一般,做到正直而方正,就能宏大,就能不败,就无往而不立。 其中又不仅仅如此。所谓乾刚坤柔,乾动坤静。坤的性质是顺,“牝马地类”,效乾而动,效乾而行。但坤又不仅仅是柔、静、顺,其于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即指直、方。如果说乾为父,坤为母,那正蕴含了那句话:“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晦章美,常久贞守,不使外露。含章可贞”并非永远无所作为,它要“或从王事”。“或”字仿佛有千钧之力,乾九四讲“或跃在渊”,坤六三讲“或从王事”。两爻都处在进退未定之际,唯退曰“在渊”曰“含章”,而“跃”与“从王事”之进则皆曰“或”,这是告诫人们要慎于进,不急于进。“无成”不是无所作为,无所成就;“无成”是功成而不居,有美归之于君。虽“无成”但必须“有终”,“有终”是虽然有功不居,但是却要尽职尽分,一丝不苟地做成做好自己当做的事情。一如《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知光大”,即眼光深远,胸中宽广。眼光深远,胸中宽广的人,自然含晦。自卑之徒,畏畏缩缩,全然退却,做不到有所当为,这并非含章。自满之徒,稍有一功一善,就按捺不住,非表现出来不可,岂能含晦。自卑又自满者,胸中浅狭而迷失本心,顶多只能做些锄治骄矜,深匿名迹的表面功夫,不曾有根本上的认识,与上述二者无异。 ——孔子问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周易论文

周易论文 年级:2012级 专业班级:汽车服务本科姓名:杨菊芳 学号:33号

何为周易与周易的哲学 一、何为《周易》 《周易》素称“群经之首”,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辞古奥艰深,其象难以蠡测。《周易》成书大致在西周初年,其卦序为周文王所推演,它基本反映了文王时代的哲学思想。据《周礼·春官·太卜》记载,古有三易:“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归藏》皆佚,唯《周易》存世。三易其经卦都是八,其别卦都是六十四,说明八卦、六十四卦古已有之,只是卦序不同。《周易》的六十四卦卦象是由八卦卦象重叠而来,而其六十四卦次序并非八卦次序的重组。 作为儒道经典,《周易》是一部融卜筮、宗教及哲学为一体的典籍。“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孔颖达《周易正义》语),《周易》提供了一整套认识世界、把握事物普遍规律的思想方法,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思想核心,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科学、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对《周易》的认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时至今日,《周易》的哲学思想依然放射耀眼光芒。 《周易》每一卦都引用了歌谣,这里我们再举一例渐卦:“渐:女归吉。利贞。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鸿:大雁。渐:进,登。除去了占辞,剩下的乃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情诗: 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饮食衎衎。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周易》的文字就是这样由歌谣和占断编篡起来的,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其神秘之处,乃在于人们对它的解释。 至于其符号的最初来历究竟如何、文字系统与符号系统最初是如何关联起来的,这倒真是一个至今未破之谜。这可能与旧说“观象设卦”有关。《系辞传》对此作过一种解释:“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等等。首先,符号本身是从某些形象加以抽象得来的;其次,诗歌描写的也是一些形象;最后,这两类形象有可以类比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类比思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典型思维方式,它所用以概括规律的东西不是逻辑的概念推演,而是自然的形象比拟。但是,它仍然是一种“抽象”概括。 所谓易经八卦“算命”,主要是通过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配以天干地支和五行生克,用以测算已经发生的事和可能要发生的事,如:天时,求官,风水,婚姻,捕盗,遗失,出行,交易,寻人,见贵,田种,求财,六甲,望事,疾病,词讼等等。算卦先生在让人摇卦之前,总是先警告说,只能测一件事,多了不行!

阮本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坤卦

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坤貞之所利,利於牝馬也。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牝焉,順之至也。至順而後乃亨,故唯利於牝馬之貞。 【疏】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正義曰:此一節是文王於坤卦之下陳坤德之辭。 但乾坤合體之物,故乾後次坤,言地之爲體,亦 能始生萬物,各得亨通,故云元亨,與乾同也。 利牝馬之貞者,此與乾異。乾之所貞,利於萬事 爲貞。此唯云利牝馬之貞,坤是陰道,當以柔順 爲貞,正借柔順之象以明柔順之德也。牝對牡爲 柔,馬對龍爲順,還借此柔順以明柔道,故云利 牝馬之貞。牝馬外物自然之象,此亦聖人因坤元 亨利牝馬之貞,自然之德,以埀教也。不云牛而 云馬者,牛雖柔順不能行地无疆,无以見坤廣生 之德。馬雖比龍爲劣,所行亦能廣遠,象地之廣 育。 ○注至順而後乃亨故唯利於牝馬之貞 ○正義曰:至順而後乃亨,故唯利於牝馬之 貞者,案牝馬是至順,牝馬在元亨之下,在 貞之上,應云至順而後乃貞。今云至順而後 乃亨,倒取上文者,輔嗣之意,下句旣云牝 馬之貞,避此貞文,故云乃亨。但亨貞相將

之物,故云至順之貞,亦是至順之亨。此坤 德以牝馬至順乃得貞也。下文又云東北喪朋, 去陰就陽,乃得貞吉,上下義反者,但易含 萬象,一屈一伸,此句與乾相對,不可純剛 敵乾,故利牝馬。下句論凡所交接,不可純 陰,當須剛柔交錯,故喪朋吉也。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西南致養之地,與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東北反西南者也,故曰喪朋。陰之爲物,必離其党,之於反類而後獲安貞吉。 【疏】君子有攸往至安貞吉 ○正義曰:君子有攸往者,以其柔順利貞,故君 子利有所往。先迷後得主利者,以其至柔,當待 唱而後和,凡有所爲,若在物之先,卽迷惑,若 在物之後,卽得主利。以陰不可先唱,猶臣不可 先君,卑不可先尊故也。西南得朋者,此假像以 明人事,西南坤位,是陰也。今以陰詣陰,乃得 朋,俱是陰類不獲吉也。猶人旣懷陰柔之行,又 向陰柔之方,是純陰柔弱,故非吉也。東北喪朋 安貞吉者,西南旣爲陰,東北反西南卽爲陽也。 以柔順之道往詣於陽,是喪失陰朋,故得安靜貞 正之吉,以陰而兼有陽故也。若以人事言之,象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 乾第一坤第二 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 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 “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为“母”。“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易》教育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礼、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认为这样一来“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并列为四大。 老子用“反者”——返本复初来解释“乾”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动;以“弱者”——处于柔弱地位来解释“坤”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用。他明确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屯第三蒙第四 屯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章 蒙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八、十九章 屯卦尝试去解释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产生于压抑者“雷”的水中。生命是阴阳二气交结的作用,老子把这种作用称为“谷神”,作为玄妙的母体,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个人或人类社会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师或圣人的职责就是启发蒙昧,这是蒙卦的寓意。启发是对蒙昧的否定,老子更进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认为人应该“绝圣弃智”,在更高的阶段回归到本初的质朴。 需第五讼笫六 需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九章 讼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十一章 讼,是战争之意。讼卦是《易》的第一个凶卦,同样,老子也厌恶战争。讼卦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才能中途吉利,老子解释说胜利是不得已的,胜利就可以了,不要武力逞强。讼卦告诫人们发动战争要慎重考虑,老子补充指出,战争是“不得已而用之”。

《周易》论文

《周易》古经与生态观的关系 [摘要]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展示中华民族智慧的著作。它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1、把天地万物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的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阐释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2、提出生态忧患意识观,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3、描绘了理想的社会生态蓝图,倡导人与万物友好相处的生态和谐观。这些思想对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生态和谐、天人合一、生态伦理、生态忧患意识 《周易》由“古经”和“十翼”两部分组成。“古经”即64卦卦爻辞,据研究表明“大抵成于周初”,而“十翼”即十篇《易传》则作为注解“古经”的作品,成书较晚,其各篇的问世时间已不可考,大致在战国后期至汉初才最后定形。《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阐释天人合一的著作,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文明的开山之作。 一、《周易》古经中的生态道德观 《周易》古经《小畜》卦上九爻提出了一个与生态伦理相关的命题——“既雨既处,尚德载。”即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该停雨的时候就停雨,这是因为人们有至高无上的道德能够载物的缘故。句中“雨”为“下雨”,“处”为“停止”,“载”,按《周易·象》的解释是“德积载也”,也就是人类效法大地“厚德载物”之“载”义,指人们积蓄了高尚的道德,可以容纳天下万物。这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传世文献中最早提出的一种生态伦理思想,说明在西周初期我国先民已经将风调雨顺生态平衡的自然现象与人类自身拥有的高尚道德联系在一起。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这种文明的出现和长久不衰,当然与风调雨顺生态平衡的自然景观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如何保持“既雨既处”的理想生态平衡景观,就成为我国古代先民现实生活中最关注的重大问题。西周初期的学者思考周兴商败的哲理,发现“德”这个因素十分重要,统治者有道德,能顺应民心,就能取得天下;而一旦失去“德”就会天下大乱。所以周人提出“天命”取代商人的“帝命”,用敬天重德的伦理政治取代商人重帝神、轻德性的神权政治,这无疑是具有历史的进步性的。这种伦理政治观用到农业生产上去,就出现了“既雨既处,尚德载”的生态伦理思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在商人的神权政治下是不可能产生这种重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的。这种思想第一次见诸于西周初期和文献《周易》古经中,决不是偶然的。 “尚德载”的生态道德观与我国古代农业文明中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资源是密不可分。由此农业文明智慧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在西周初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周的创立者们提出了“天”这个概念,使“天人合一”的最初形态观念有了可以明确表达的方式。《周易》作为西周统治者们推广其敬天重德政治伦理的一本著作,第一次用适当的方式阐述了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周易》古经《乾》卦九二爻辞和九五爻辞分别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两句皆是十分明显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表述文字。可以说,整部《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就是按照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写成的。西周初期的先民们一方面看到了“敬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凸显“重德之人”的主体地位,所以“敬天”与“重德”不能分开。只有发挥“重德”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敬天”,得到“天”的佑助;不是“重德之人”,“天”是不会给他带来好运的。《周易》古经《大有》上九爻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这种思想,即“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西周初期的先民们已经相当自觉地把人的命运与如何对待上天结合起来,认为只有从上天得到了佑助,出现“既雨既处”的自然景观,生产、生活才会吉祥。正是“天”这个自然界,是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物体,所以西周初期的先民们才如此“敬天重德”。

坤卦文言

坤卦文言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1 . 文言傳曰:坤為地,大地之德性,雖至為柔順,至為安靜,然承受自乾天之 施化,能廣生萬物而欣榮暢旺,則又顯現其至為剛直、至為方正之德性。坤地能以乾天為主,隨天意而動,故如得其主人,而有常保福慶之利,並能化生、養育萬物,而成就卓著。大地有其順德,能順承天意,依四時變化而運行,此其所以偉大也! 2 . 坤卦文言共七節,本節總釋坤卦卦辭大意,以下六節分是六爻辭之意。 3 . 劉沅曰:乾剛坤柔,乾動坤靜,定體也。然坤固至柔,承乾之施,而動以生 物,其機不可止遏,則亦至剛矣。坤固至靜,然有乾之化,而德能廣生,形氣各有所屬,則又至方矣。蓋以乾為主,讓功於乾,常若居後,實則德所主而有常,故能含育萬物,化生不窮,光輝宣著,順承天道而時行,不敢先時而起,不敢後時而不應,所以配天於無窮也。 4 . 吳澄曰:剛、方,即六二所謂直也、方也。乾九五不徒剛健,而能中正,故 為乾元之大。坤六二不徒柔靜,而能剛方,故為坤元之大。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1 . 常積善行之家,必常有祥慶之事;常積惡行之家,則必常遭災禍。一國之中, 有為人臣者弒其國君,為人子者弒其父親之惡行,並非短時間所造成,而是長時間累積逐漸形成,而於早期未能辨別事情之真相而已。周易坤卦初爻曰:履霜,堅冰至。乃說明惡行之萌生乃是有跡可尋,往往是順著一定之軌跡演變而成。

2 . 劉沅曰:善不善之積,生於一念,而成於馴致。夫子之言履霜堅冰,而歎善 不善之積,必有餘慶餘殃。又以殃之大者,明其非一朝夕,欲人積善於早,戒不善於微。而坤固以順為德,而順於理而不順於私,順其私則堅冰至矣。 3 . 禮記曰: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易 曰:君子慎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4 . 馬振彪曰: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以小惡為無傷而不去,故惡積不可掩, 罪大不可解。及至犯大不韙,而成弒逆之禍,皆由一念不善為厲階。此與履霜之始,陰漸凝而愈甚者何異?及其久也,馴至固陰冱寒,結冰既堅而不可解者。人多忽其漸之由來,而不加察,在聖人則早辯之矣,此垂戒之深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1 . 坤地承受乾天之施化,謂其品德剛直,乃因其心存正道;謂其行為方正,乃 因其行事合宜。君子敬慎不茍,則其內心剛直;行事合宜,則其舉止端正。 能心存敬慎又行事合宜,則其德必不孤而有鄰,此正顯現其所以偉大。坤卦二爻有此剛直、方正、偉大之修養者,則凡事不經學習,亦無不獲利,其一切行為皆無須疑慮。◎義,宜也。◎內,心也。 2 . 程頤曰:君子主敬以直其內,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內直,義行而外方。敬 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自大,無所用而不周,無所施而不利,孰為疑乎? 3 . 朱熹曰:敬解直字,義解方字,不孤解大字。施之於人,則事君忠,事親悦, 交友信,不待習而無一不利。 4 . 劉沅曰:直乃承天之施,而生物無不遂,其正則然。方乃順天之化,而物各 得其所,其義則然。內欲其直,則敬以居心;外欲其方,則義以行事。敬義者,內外交飾之功,實人心自然之理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1 . 陰柔者,縱然是才德皆美,能輔佐君王建國立業,亦當是潛藏不露,不敢以

周易论文

周易论文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接触了周易,只是我当时还不知道那就是周易,只是把它当做是一本算命的书。在那时候,八卦,我只知道它是用来辟邪的,根本不知道它居然还有那么多学问。 在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周易的时候是在高中,那时候看到有摆书摊,就买了周易,因为我根本不太相信有算命这一回事,那时候只是想把其中的道理学会,想知道为什么周易能够算命,它的原理是什么,它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是怎么样才能够知道未来。我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开始读我的周易,却怎么也读不懂,大致地浏览一遍,也不知道它是怎么用来算命的。后来听一些老师说,想读懂周易,要先去读一下易经。于是我又买了一本图解易经,开始尝试去读它。 那本易经,比周易详细多了,它不只讲述了周易的由来、发展,还详细地介绍了占筮的多种方法,也把每一卦中蕴含的道理都讲述出来。所以我慢慢地对它一点一点地了解。 来到大学,学习压力没有高中那么大,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读课外书,所以我开始慢慢地研究易经里每一卦,同时也下载一些视频帮助我理解易经。看了曾仕强百家讲坛的所有最易经的讲解之后,我进一步地了解了周易。才知道它不只是一本占筮的书,它包括象、数、理、占卜四大部分,是一本古老的哲学书,占卜只是它其中的一小部分,只是很多人只对它这一部分感兴趣,所以它的范畴在无形中被缩小了。 很多人都对占卜感兴趣,因此就以占卜这一话题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人们都说,《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周易它只用阴爻阳爻两个符号,通过3组不同组合成8卦,8卦再两两相叠,衍变成64卦,揽括了世间万事万物。每一爻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代表着人生不同阶段或不同的位置。人们通过占卜得到一个卦,可以大致地预算到自己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能够提前地做好准备,趋吉避凶。因此很多人都愿意在行动之前为自己卜一卦,不管它灵还是不灵。 说到灵与不灵,课堂上老师已经讲过,灵与不灵通过数学统计和概率分析,其实他们各占一半,只是在占卜算卦的时候,人们更愿意把那些占卜灵的拿来与别人分享,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提升占筮的地位,而且有更多人愿意去占卜。其实在占卜过程中,有很多大师总是以天机不可泄露来增加占卜的神秘性,同时说一些双关语,也就是说不管结果怎么样,大师说的那句话永远是对的!!这看似在骗人,其实这就是学周易的妙用,它永远不会跟你说对或者错,它只会告诉你一大堆的道理,让你去判断对错。 这也就是算卦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灵的道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周易能用来算卦?周易学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在时空交汇的点上,事物的存在都具有必然性,正是由于这种必然性,我们可以利用万事万物的联系性来推断出即将发生的事情。同样的两件事,在不同时间去做,却会有两种不同的

《周易》打印版

第三讲:周易 一、《周易》简介 (一)“易”与“经”的含义 “经”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与权威性的著作。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曰:“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据说《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二书均已亡失,唯剩《周易》流传下来。郑玄:“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他认为《周易》为周代的《易经》。即周朝的卜筮之书。 《易纬》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二)《周易》一书的结构 《周易》包括“本文”与“解说”两部分。 “本文”部分称为“经”,由64卦的卦象、64卦的卦辞和384爻的爻辞组成。其中,《上经》30卦,《下经》34卦。 “解说”部分称为“传”,是记载后人对卦、爻辞的各种解释和理论上的发挥,共有十篇,称作“十翼” 1. 《易经》 64卦指的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2.《易传》 《易传》是最早的一部解释《易经》的书。一般认为《易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所作。《汉书·艺文志》认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说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

“十翼” 《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 《说卦》《序卦》《杂卦》《彖传》上、下两篇是说明每一卦的基本思想,解释卦辞。《象传》上、下两篇,一部分是说明如何按照卦的基本思想去行动(又称为“大象”),一部分是解释爻辞的(又称为“小象”)。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两卦的基本思想的。 《系辞传》上、下两篇是总论《经》的基本思想的。 《说卦传》是总述八卦代表的各类事物及其原理、变化等。 《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传》是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的。 (三)《周易》的传承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又说“西伯拘羑里演周易。”(《自序》)孔子曾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然后传述《易》,儒家将《易经》冠为六经之首。 西汉《易》学衍化出孟喜、京房、施仇、费直、梁丘贺等不同派别,后汉郑玄、特别注重卦的形象与数字。 三国曹魏时的王弼一反汉代《易》家的学说,扫除象数,专言义理。 唐初孔颖达为王弼《周易注》作疏。李鼎祚的《周易集解》。 宋朝时期,程颐的《程氏易传》与朱熹的《周易本义》。 明代有来知德的《周易集注》。 清代则致力于汉易的复元,在汉学盛行之前有王夫之的《周易内传》、《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 近代则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 我们今天对《周易》的了解可看刘师培的《经学教科书》,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论原则的书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中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 乾第一坤第二 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 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为“母”。“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易》教育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

礼、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认为这样一来“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并列为四大。 老子用“反者”——返本复初来解释“乾”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动;以“弱者”——处于柔弱地位来解释“坤”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用。他明确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屯第三蒙第四 屯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章 蒙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八、十九章 屯卦尝试去解释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产生于压抑者“雷”的水中。生命是阴阳二气交结的作用,老子把这种作用称为“谷神”,作为玄妙的母体,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个人或人类社会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师或圣人的职责就是启发蒙昧,这是蒙卦的寓意。启发是对蒙昧的否定,老子更进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认为人应该“绝圣弃智”,在更高的阶段回归到本初的质朴。 需第五讼笫六 需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九章 讼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十一章 讼,是战争之意。讼卦是《易》的第一个凶卦,同样,老子也厌恶战争。讼卦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才能中途吉利,老子解释说胜利是不得已的,胜利就可以了,不要武力逞强。讼卦告诫人们发动战争要慎重考虑,老子补充指出,战争是“不得已而用之”。 需,是等待之意,等待是为了居于“飞龙在天”这个“九五”的最高位置,从而

易经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论文《易经》期末论文(001班)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30日 南阳理工学院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在古代是一本占筮用书,《易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自然哲学的源头。《易经》发展到今天,经过无数的人们的解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似乎可以和任何的学科拉上关系 一直以来,我对《易经》的认识,仅仅是能算卦算命、占卜未来吉凶,只是一些所谓的“奇人异士”拿出来骗人的工具。后来,经过这个学期的选修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原来易经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哲学之书。它论述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又指明了为人处事的真谛。所以,易经已被当今世界推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以前听人说:“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学习了易经后才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和由来。在《易经》中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整段话的意思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人与自然之间

国学:讲经典《易经·坤卦》

赖思佳姐姐为品希讲经典 坤卦:厚德载物含章可贞 《易经·坤卦》:“厚德载物”“含章可贞”。我们要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厚”字、“载”字、“含”字和“贞”字。 厚,通过累积得到。 载,好像是一辆车。火车和拖拉机,都可以载,但所载的量是不同的。一个人就像是一辆车。心胸宽广、博大的人,就像是一辆火车,能够承载天地万物。《中庸》云:“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人与车有所不同,人可以主动去载,不仅能载物,更能载事。每天帮助一个人,是载也;每天早起学习,是载也。天地之间,义之所在,无不持载,是之谓君子者也! 我: 载得越多,所得自然越多;所得越多,累积成其博厚。《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至诚者,所以能博厚也,所以能配地也,所以能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者也。 含者,不外露也。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作为坤道,不管其品性多么优秀,也要注意“含之”。“含”不是不表现,而是其表现,掌握在一个度内,不越乾道。当我们到达一个地方,进入别人的圈子,比如参加别人的活动,我们身处坤道,就要注意“含之”。“含之以从王事”,还要主动协助主办方完成他们的任务,这样才会受人欢迎。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懂得这些道理?进到别人的群里,不遵守群规,不按要求学习。一进来不但不遵守规定,反而指点江山,滔滔不绝。这些人都是不懂“含之”的原则,不行坤道的人物,自然会不受欢迎。 屯卦:君子经纶十年乃字 《屯卦》,我们看“君子经纶”“十年乃字”。 大家知道什么叫“经纶”吗?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惊叹前人的高级智慧。《屯卦》在乾坤之后,刚柔始交。什么叫“刚柔始交”?很简单,两口子结婚,就是刚柔始交。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经纶”。经纶者,经典也。也就是说,圣人提醒我们,现在要注意胎教了,而进行胎教的东西,就是要用经典呀!而我们多少教育家,能懂得这个道理呢?三千年前、五千年前,我们的圣人就留下了这样的教育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