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现代成衣中立体裁剪的应用_竺近珠

浅谈现代成衣中立体裁剪的应用_竺近珠

0.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成衣设计、生产多采用平面裁剪方法,随着人们追求服装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单一的平面裁剪方法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必然要将立体裁剪方法引入成衣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心理不断的变化,以及时装变化信息传递的加快,着装不断引起重视。提起人体美,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女性美,而最能表现女性美的莫过于“曲线美”了!康德说过:“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女性最富有扭力的部分莫过于胸部,它是体现女性特有的“曲线美”的标志。立体裁剪是一种以人体或人体模型为展开对象的三维立体服装设计技巧。

1.成衣的现状

成衣:指应时出现的按一定规格和标准号型批量生产的成品衣服,它区别于在裁缝店里定做的衣服和自己裁制的衣服。在各种服装店出售的衣服多为成衣。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衣的前身是时装,时装是通过成衣的形式构成流行的。例如:欧洲的高级时装发布会中的高级时装(每年的1月份和7月份发表)就是通过成衣博览会(每年的2月份和9月份举办)构成流行的。在每年的高级时装发布会期间,都会邀请大批的服装新闻记者、成衣制作商和各种宣传媒体参加。其中的成衣制作商从高级时装发布会中发现和选择认为符合时尚潮流的、能够引起流行的服装信息,并依据发布会中高级时装的风格特征,经过提炼、概括和简化等,进行再设计,而制作出不同批量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成衣。与此相对,成衣是以社会上某一群人穿用为前提的,批量生产是其特色,这就大大降低了每套衣服的成本,因此价廉是成衣的一大特点。但成衣无法像定制时装那样去完全适合每位顾客的体型爱好,单件定制的衣服多以手工缝制为主,而成衣则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生产,受生产工艺的局限和降低成本之所需,在设计制作时,成衣往往尽量简化工序,因此在设计手段、制作方法及缝制质量上都会较定制时装低。

在成衣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设计和制作纸样是最关键的环节,它觉得了成衣的款式是否能被消费者所接受,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很多中低档服装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是在高档服装领域却还没有竞争力可言。就国际上的知名品牌而言,很多新颖的成衣样式都是借助立体裁剪的方式完成的。但是,在我们国内却很少利用立体裁剪来完成成衣设计,大部分成衣品牌还是普遍使用平面裁剪方法。随着成衣设计的日趋个性化,我们应当更加注重立体裁剪在成衣设计中的作用。

2.立体裁剪的特点

立体裁剪的定义是设计师凭借自身的审美修养和对服装结构的理解,依据设计构思,以材质相近的白坯布为(替代)材料,用大头针等工具,直接铺覆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通过收省、打褶、起皱、剪切、转移等手段直接表现服装造型的一种结构设计方法。它的作用与平面裁剪相同,都是解决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方法。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的一种造型手法。其方法是选用与面料特性相接近的试样布,直接披挂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裁剪与设计,故有“软雕塑”之称,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性。

其优点为:

2.1直观性:立体裁剪是一种模拟人体穿着状态的裁剪方法,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是平面裁剪所无法比拟的。

2.2实用性: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服装,也适用于款式多变的时装;适用于西式服装,也适用于中式服装。同时由于立体裁剪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的限制,而是按设计的需要在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裁剪创作,所以它更适用于个性化的品牌时装设计。

2.3适应性:立体裁剪技术不仅适合专业设计和技术人员掌握,也非常适合初学者掌握。只要能够掌握立体裁剪的操作技法和基本要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能自由地发挥想像空间,进行设计与创作。

2.4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改进,随时观察效果、随时纠正问题。这样就能解决平面裁剪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造型问题。比如:在礼服的设计和时装制作中,出现不对称、多皱褶及不同面料组合的复杂造型,如果采用平面裁剪方法是难于实现的,而用立体裁剪就可以方便的塑造出来。

2.5正确性:平面裁剪是经验性的裁剪方法。设计与创作往往受设计者的经验及想像空间的局限,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立体裁剪与人体几乎为零的接触,可以令正确性与成功率都非常高。

由于它有着上述许多优点,所以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一些企业、公司及设计师把它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元素,及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

3.立体裁剪在成衣中的应用

立体裁剪在服装造型和制作中,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裁剪方法之一。在国外服装生产、橱窗展示和服装教学中应用广泛。而我国的服装行业对此项技术刚刚引入,因此,有必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学习方法。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主要实现的是把设计师的意图利用立体空的的基本想象,运用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实现服装的立体到平面板型的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培养立体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有效表达设计师意图的重要手段,立体空间意识培养服装款式设计的具体实施中有平面造型和动态变化造型的特点。服装的立体意识和款式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的造型实践,是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立体思维活跃的造型,揭示出服装细部的形状、各部位的吻合关系、研究整体与局部的组合形态。

成衣设计必须既满足市场的需求,又符合批量生产的要求,因而立体裁剪作用于成衣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成衣的造型、色彩、面料等因素,还必须考虑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服装造型的立体构成方法种类繁多,应用也极其广泛。最典型的就是在礼服中的运用,利用面料的悬垂特性制造出立体感,利用面料的加、减法设计加强服装多层次的造型以及整体空间感。凡是越具创意性、个性化以及强烈空间效果的服装款式,只有通过立体裁剪才能获得越理想的服装造型。现如今,很多制版师为了达到表现人体美感的艺术效果,采用立体裁剪方式以达到贴身合体的的整体效果。对于强调时尚化、个性化、变化大的款式,比如说具有很多褶皱的款式(波浪褶、垂褶等),可塑性较强(下转第975页)

浅谈现代成衣中立体裁剪的应用

竺近珠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大多的成衣设计及生产都运用平面裁剪来完成,随着人们对局部造型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平面裁剪已经无法满足服装设计及生产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就是立体裁剪。本文从成衣的现状、立体裁剪的特点以及立体裁剪在成衣中的应用三方面来阐述现代成衣中立体裁剪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成衣;立体裁剪;平面裁剪

【Abstract】Mostly,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ready-to-wear are in the pattern making way,along with induce of demand in detail’s shape design, fashion design and production are discontent with pattern making,so three-dimensional cut instead of it.This assay in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ady-to-wear,the characteristic of three-dimensional cut and the use in ready-to-wear to explain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cut in ready-to-wear currently.

【Key words】M orden;C lothing;D raping;C utting plane

(上接第947页)的面料进行造型设计时,就可以用立体裁剪进行全方位的造型,以便修正在平面裁剪中不尽人意的部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各种的优势,从而生产出更加贴身合体的成衣作品。【参考文献】

[1]李当岐.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王旭,赵憬.立体裁剪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3][日]小池千枝,原著.服装文化讲座8:立体裁剪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杨焱.立体裁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善钰.服装立体裁剪技法大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王静]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今天,课堂提问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提出问题,还要问的巧,问的有艺术,问的有价值。提问的技巧是多方面的,在课堂提问时机如何把握方面我在教学中有些想法和体会。

1.在“开始”处提问

一堂课,如果头开的好,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便可以为这堂课的良好的延伸奠定基础。例如:讲授“体内物质运输”一章开始时,教师提问:“人是有生命的,人的细胞也是有生命的,表现在每时每刻都从周围环境中摄取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那么,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和养料是哪里来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去的呢?”这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来。再如:在讲“减数分裂”一节开始时,教师提问:“什么是有性生殖?”(学生答略)教师又问:“两性生殖细胞经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那么,人的新个体的细胞中应含有多少条染色体呢?”教师抓住学生的46条和92条两种不同答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己主动探讨来洞悉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结尾”处提问

以提问的形式结尾,可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起到前串后联,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讲完“细胞的化学成分”一节后,教师提问:“活的细胞中含有哪些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不能单独的表现出生命现象?”这样师生可以共同回顾本节所学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及生理功能。此时,教师明确指出:“这些化合物只有按一定方式有机的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那么这一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结构形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又是怎样的呢?”从而为下一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3.在“重、难点”处提问

诱导学生突破一个个重、难点的同时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很多,如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探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加以解决等等。而有些重点、难点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探讨,学生不仅学的轻松,而且印象深刻,甚至富于情趣。例如:高中生物学“矿质代谢”一节,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单纯的讲解后,学生似懂非懂,印象模糊。若教师提问:“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关系?它与水分的吸收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展开,或提问、或讨论、或师生共同探究,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

对植物选择吸收矿质元素的原理及农业生产上“中耕松土”的道理掌握较为牢固。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同时,还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信心。

4.在“有疑”处提问

例如:在讲“神经调节”时,提问:“人的手被针刺一下,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先感到疼痛。当教师解答是先缩手时,有许多学生不相信,还很有理由的说:“不感到痛,缩手干什么?”于是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疼痛是什么神经活动?而缩手又是什么神经活动?”引导学生从神经冲动所走的路线和时间这两方面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答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5.在“无疑”处提问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曾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疑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在看似无疑处为学生创设“疑”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释疑,进而达到“无”疑。例如:在“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节教学中,教师分析色盲———伴X 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后,学生往往认为已经掌握了伴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此时教师又提出了新问题:“是否所有的遗传病都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于是学生又产生了新的困惑。教师再通过举例分析致病基因的显隐性以及致病基因所在的不同类型的性染色体上,共同分析它们在子女中的表现,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伴性遗传病三种情况和各自的遗传特点,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举一反三,探索新知的信心。

6.在“创新”处提问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这就是创新。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大胆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学方法,做好“导”和“扶”。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做完了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教师提问:“我们如何测定出某洋葱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呢?”学生还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的适时引导,组织讨论,有可能帮助学生自行归纳出“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的方法。最后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要求每组学生重新实验并上报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者简介:赵月(1978.5—),女,汉族,天津人,任保定市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所教学科为生物学。

[责任编辑:王静]

浅谈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

赵月

(保定市第三中学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今天,把握好课堂提问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提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