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有机氟化学

中国有机氟化学

中国有机氟化学
中国有机氟化学

化学史

中国有机氟化学研究40年

刘金涛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2)

我国的有机氟化学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当时是为了满足国防建设的需求。经过40年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我国已经能够生产许多含氟产品,如氟塑料、氟橡胶、氟里昂、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油脂、含氟医药和农药、氟碳代血液等,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氟化学工业基础,并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有机氟化学研究队伍,在国际氟化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回顾我国氟化学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主要集中力量建立氟技术,合成单体及聚合物和制冷剂,并进行小批量生产。其后与化工部门一起扩大产量,并扩展至其它领域,如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医药和农药等,第三阶段始于70年代后期,是我国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使中国的有机氟化学研究逐渐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1 任务带学科——有机氟化学的兴起

1896年氟代乙酸乙酯的合成标志着有机氟化学的开始,至今已有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在此期间,几次历史性的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有机氟化学的发展,如本世纪三十年代氟里昂在制冷工业上的应用,二战期间曼哈顿工程的实施以及50年代高生理活性52氟脲嘧啶的合成等。我国氟资源丰富,已探明萤石的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但直到本世纪50年代,氟化学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50年代末,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开始自行开发原子能技术,急需一批特殊的含氟材料,由此开始了有机氟化学在中国的研究。

当时氟材料的研制工作主要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进行。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科学院组织了一批优秀的化学家如黄耀曾、黄维垣、蒋锡夔、田遇霖等从其它专业转向有机氟化学领域,从零开始,因陋就简,由最基本的氟化氢做起,逐步建立各种氟化技术,制备四氟乙烯等单体。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也分别在进行氟橡胶和含氟共聚物的研制工作。1963年科学院决定将氟化学的工作集中到上海,集中力量,形成特色。当时上海市调拨一个葡萄糖厂给有机所,经改造做为扩试和批量生产的基地。在这阶段的任务多数是仿制,成功后再批量生产,提供应用,研制的氟材料包括采用不同方法聚合的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的共聚物,还有含氟聚氨酯、聚全氟苯、含氟油脂等。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终于研制成功了各种国内急需的含氟材料,为我国原子弹的提前试爆成功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氟化学科研人员,建立了有关的科研手段和设施,为以后我国有机氟化工的发展及有机氟化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金涛 男,35岁,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研究。

1999211224收稿 2000203224修回

2 渗透与发展——有机氟工业的初步建立

完成军工研制任务以后,配合国防有机氟化学产品的扩大生产,在已建立的氟化技术及设施的基础上,我国的有机氟化学研究开始转向民用方面,并在国内建立初步的有机氟化学工业体系。这阶段研制和生产的主要氟化学产品有含氟表面活性剂、氟里昂、含氟油脂、含氟医药和农药、氟碳代血液等,大部分产品仍然是仿制,但也开发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含氟化学品,如抑铬雾剂、氟碳代血液等。

抑铬雾剂是一种独特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对镀铬工艺中的铬雾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在早期的镀铬过程中,由于在电镀槽蒸腾的雾气中含有大量的铬酸,直接威胁镀铬工人的健康,7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含氟表面活性剂——抑铬雾剂F253,在电镀液中只要加入很少量的F253,整个电镀液的表面便会泛起一层微小的泡沫,严密地封锁了铬酸雾气的扩散,但并不妨碍电镀分解出来的氢气和氧气的透过。现在,国内绝大部分厂家都采用了这项技术,不仅使成千上万电镀工人的健康得到了保障,而且有效地控制了环境的污染和铬酸的流失。

氟碳代血液的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末,由于氟碳代血液能够大规模制备,并具有载氧能力好、不传播疾病及颗粒小等诸多优点,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竞相研制。我国于70年代中期开始氟碳代血液的研究工作,197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维垣等研制成功了第一代氟碳代血液,并与有关医疗研究部门协作,进行了大量的毒理、病理和临床前试验,于1984年应用于临床, 1986年通过鉴定。该类氟碳代血液以全氟三丙胺和全氟萘烷为主要成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氟碳代血液的一种剂型,可用于静脉注射,进行临床实验达300余例,并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于野战伤员的实地抢救。后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第二代氟碳代血液,进一步提高了氟碳代血液的储存稳定性及在血液中实际工作的时间,使之更加实用。

3 学科促任务——有机氟化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氟化学研究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应用方面,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研制出一些急需的含氟化学品,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少,只是在个别实验室进行一些零散的基础研究课题,内容主要是由任务衍生出来的题目,尚不能构成一个学科。

70年代后期,“文革”结束,拨乱返正,我国的科研工作开始走向一个新阶段,为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及学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1978年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同时建立学位制度,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在国内部分研究所和大学里悄然兴起,并迅速形成一个热点,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在我国一直十分活跃,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亚磺化脱卤反应、单电子转移、金属催化、亲卤反应、含氟卡宾等,在国际氟化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国际氟化学杂志(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1997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关于氟化学的论文所占的比例为1.86%,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由于在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出色工作,被国际氟化学界誉为“上海氟化学”。

80年代初,黄维垣等在合成一个新的含氟单体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反应,可以将一个全氟烷基碘一步转化成为对应的全氟烷基亚磺酸盐,当时称之为亚磺化脱碘反应。对这一新反应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一方面扩大反应底物的适用范围,发现全氟溴代烷以及具有三氯甲基或二氯一氟甲基端基的全氟卤化合物均能发生类似的亚磺化反应,通称亚磺化脱卤反应,同时广泛寻找其它试

剂体系,结果找到一系列含硫氧的无机酸盐,均能引起亚磺化脱卤反应,并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之后他们又成功地将亚磺化脱卤反应应用于含氟化合物的合成中,并深入研究了全氟烷基亚磺酸盐及磺酰卤的化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亚磺化脱卤反应的发现及其系统研究,是我国化学家对有机氟化学的重要贡献,在国际化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在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化学家还取得了其它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陈庆云等系统研究了各种金属催化下全氟碘代烷的单电子转移反应以及含氟卡宾化学,发展出一系列全氟烷基化和二氟甲基化方法,近年来在开拓亚磺化脱卤反应的应用范围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蒋锡夔等对含氟烯烃和含氟卤代烃与亲核试剂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归纳总结出有机氟化合物反应中的一些非自由基反应规律,成功地解释了当时文献中许多未经合理解释的实例;胡昌明等在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的氟卤烃反应以及含氟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面作出了许多出色的工作;黄耀曾等研究了过渡金属催化下一些含氟化合物的反应;沈延昌等对含氟膦、胂叶立德及其盐的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丁维钰等在膦、胂叶立德与全氟烷基炔类化合物的反应,徐元耀等在利用含三氟甲基砌块合成含氟化合物,朱士正等在含氟活泼中间体的研究,赵成学等在全氟酰基过氧化物和含氟氮氧自由基的研究,闻建勋等在含氟液晶的合成,马灵台、嵇汝运、王彦广、宋保安等在含氟医药和含氟农药的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与此同时,有机氟化学应用与开发研究在我国也广泛展开,并取得许多好成果,如全氟离子交换膜的研制、气相法和液相法制备氟里昂代用品、含氟高温润滑油、氟碳化合物的合成及临床应用、含氟医药中间体的开发等,有些成果已取得应用,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急需的含氟化学品。在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推动下,我国有机氟工业在最近20年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如今我国已能够生产包括氟塑料、氟橡胶、含氟冷冻剂、含氟清洗剂、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油脂、含氟医药和农药等品种在内的绝大多数含氟产品,并出现了三爱富、巨化集团等大型氟化学品生产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有机氟工业基础。

4 回顾与展望

有机氟化学由于原子能工业、火箭和宇航技术方面对特种材料的需求,一直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具有生理活性含氟化合物的研究以及含氟化合物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成功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有机氟化学的发展。如今含氟化合物已深入到尖端科技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必将对含氟材料和含氟精细化学品提出更高的需求,为氟化学提供更多的研究课题,推动有机氟化学的不断发展。

有机氟化学在我国的产生是任务带学科的结果,学科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求的氟化学品和氟化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4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拼搏,我国的有机氟化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得到迅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也必须认识到,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有机氟化学研究和有机氟工业基础与国际先进水平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要继续保持我国有机氟化学的快速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国氟化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有志于氟化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勇于创新,为我国氟化学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致谢 黄维垣院士和戴立信院士对本文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黄维垣.中国有机氟化学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

[2] 黄维垣,杜灿屏,朱士正.中国有机氟化学十年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

《化学通报》第十二届编委会名单

(1999—2002)

顾 问:卢嘉锡 唐有祺 胡亚东 R1恩斯特3 R1马库斯3 W1科恩3 李远哲3陈德恒

主 编:朱道本

副主编:花文廷 薛方渝 张礼和 陈 义 柯家骏 曹恩华 刘忠范 王治浩 叶 成

编 委:王世杰王吉德王柯敏王敬尊王梅祥马建标马怀柱白春礼石春山甘良兵史 真付兴国田宜灵刘会洲刘智凌刘金涛

冯长根邱 勇邢润川江桂斌江树人李中军李克安李 灿

李青山李艳梅(女)安立敦任定成汤 杰何金兰(女)宋溪明陈九顺

陈天朗吴好通沈之荃(女)张立群张春光张高勇张曼平郑小明

林树坤范圣第孟庆金周宁怀段启伟段 雪洪品杰赵文元

胡学铮胡文祥姚建年袁倬斌钱旭红钱逸泰高俊刚高锦章

秦金贵顾仁敖栾兆坤郭宗儒梁 宏康北笙(女)崔永芳(女)黄启斌

黄本立唐 波童兴龙童张法彭宇行韩万书薛群基

编辑部:王治浩 田艳文 叶 成 张飞宇(女) 徐瑞亚

3诺贝尔奖获得者

[CJI论文摘要](Vol.02No.12Page055:http: https://www.doczj.com/doc/3a2809416.html, cji 2000 02c055pe.htm)

HZSM-5分子筛焙烧后吸附水作用的1H MAS NMR研究

陈铁红 孙世伟 韩文慧 孙平川# 王敬中 丁大同##

(南开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所,##物理系,天津,300071)

摘 要 1H MAS NMR研究表明,高温焙烧并未直接导致HZSM25分子筛的脱铝,而只是导致B酸位的Al2O键不完全断裂;当焙烧后的样品吸附水时,会导致这些不完全断裂键的完全断裂而发生脱铝。同时,分辨出了一种位于217ppm的分子筛吸附水信号,应与在出现在同样位置的非骨架铝羟基区分。

关键词 水 HZSM25分子筛 1H MAS NMR

[CJI论文摘要](Vol.02No.12Page054:http: https://www.doczj.com/doc/3a2809416.html, cji 2000 02c054ne.htm)

四苯基卟啉的微波催化快速合成

胡文祥 彭清涛

(总装备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微波催化吡咯与苯甲醛成环反应生成四苯基卟啉,简化了纯化步骤且产率高。物理与化学催化方法合理组合运用可以更高效催化化学反应。

关键词 四苯基卟啉 微波催化 快速合成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一、化学武器概述 (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 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 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从发展方向看,一些化学武器大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制:一是发现新型毒剂,增强其杀伤作用;二是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使用手段,提高其实用性能;三是逐步将化学武器纳入常规武器系统;四是解决化学武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实现二元化、弹药子母化、集束化,做到一弹多药或多弹一药等。 (三)毒剂的战术技术性能 1.毒剂的战斗状态 化学武器使用后,毒剂发挥其杀伤作用的状态称为战斗状态。它有蒸汽状、雾状、烟状、液滴状和微粉状五种。毒剂以雾状和烟状分散在空气中,可形成毒剂气溶胶。 上述的几种毒剂战斗状态,构成了化学武器对人员的三种伤害形式: 毒剂初生云:指化学武器使用后直接形成的毒剂蒸汽或气溶胶云团; 毒剂液滴:指化学武器使用后,分散在地面、物体上的毒剂液滴; 毒剂再生云:指由毒剂液滴自然蒸发出的蒸汽形成的毒剂云团。 2.中毒途径 在实战条件下,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伤口、消化道使机体中毒。不同的中毒途径对人员的伤害程度有很大差别,通常同一种毒剂在不同的中毒途径条件下,对人员伤害严重程度的顺序是:呼吸道>眼睛、伤口>消化道>皮肤。 (四)毒害剂量 毒剂对机体引起某种伤害程度的量叫毒害剂量,又称中毒量。由于中毒途径不同,毒害剂量的表示方法也不一样。 通过吸入引起中毒的毒害剂量用染毒浓度和暴露时间的乘积来表示;通过皮肤沾染吸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中国化学发展史

浅谈中国化学发展史 武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萌芽炼丹燃素定量化学化学史化学家侯德榜张青莲侯氏制碱法 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 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

对化学武器的一些看法

对化学武器的一些看法 化学武器第一次实战使用是:1915年4月22日德国在比利时伊泊尔地区与法国作战,使用氯气180吨,约3万个钢瓶,在离地面800米,15公里范围内布洒,造成15000人中毒,1000人死亡。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俄、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 可见化学武器大多都用于战争,那么,它除了满足某些人的私心与欲望外还能为人类做些什么呢?不,什么都不能,它带给人类的只是无穷的痛苦与灾难。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共使用毒气弹6600万发,使用毒剂多达45种,总计11万多吨。当然,深受其害是士兵和平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中毒死伤军人88万人,平民约130万人。 可见化学武器危害巨大,使用后很难控制,并且有毒物质很难降解,会对人们留下后遗症,比如说神经性毒剂,中毒后或非常轻微的中毒会造成无法站立,肌肉萎缩,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除此之外,它还对环境构成相当大的污染。 我国就深受化学武器的毒害。在中国,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据日本政府估计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有7

0万枚),对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着实实在在的危害。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迄今我国仅遭受直接伤害者已达2000余人。 战争是可怕的,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争尤其残忍。别让“七三一”重现,更别把我们的痛苦强加给别人。让化学真真正正成为造福我们的一项技术,而不是一种谋私利的手段。让人类从“毒烟”密布的化学阴云中走出来,可以自由地呼吸,大步地迈向充满阳光的明天!附: 1997年4月29日,《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在多边框架内谈判达成,旨在在普遍国际监督下消除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第一项裁军协定。该公约禁止有关化学武器的一切发展、生产、获取、保有、储存、转让和使用,要求每一个缔约国在10年内完成销毁其管辖和控制下的化学武器和化学武器生产设施,以及可能遗留在另一缔约国领土上的所有化学武器。 该公约经过了长达10年的艰苦谈判于1992年9 月13日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次年1月13日在巴黎开放签署。到去年10月31日,公约的批准国达到65个。按照规定,公约于第六十五个签署国交存批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报告简介 【名称】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编号】1373722 【价格】纸质版:19000元电子版:20000元纸质+电子版:21000元 【优惠价】¥13600 元 【电话】400 612 8668、、传真: 【邮箱】 【网址】-04/HuaXueGuanJiangDiaoChaFenXi.html 【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向客服咨询。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是专门针对化学灌浆产业的调研报告,采用客观公正的方式对化学灌浆产业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为客户进行竞争分析、发展规划、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本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化学灌浆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再次表示谢意。 中国市场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首先介绍了化学灌浆的背景知识,包括化学灌浆的相关概念、分类、应用、产业链结构,国际市场动态分析,国内市场动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经济形势对化学灌浆行业的影响,化学灌浆行业国家政策及规划分析,化学灌浆产品技术参数,生产工艺技术,产品成本结构等;接着统计了中国主要企业化学灌浆产能、产量、成本、价格、毛利、产值等详细数据,同时统计了这些企业化学灌浆产品、客户、应用、产能、市场地位、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通过对这些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总结分析,得出中国化学灌浆产能市场份额,产量市场份额,供应量、需求量、供需关系,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等数据统计,同时介绍中国化学灌浆行业近几年产能、产量、售价、成本、毛利、产值等,之后分析了化学灌浆产业上游原料、下游客户及产业调查分析,并介绍化学灌浆营销渠道,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建议,最后还采用案例的模式分析了化学灌浆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及SWOT分析。 第一章化学灌浆产业概述

中国天然产物化学家(二)

中国天然产物化学家(二)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教研室史清文教授整理 摘要: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科学家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本文对近代我国著名天然产物化学家的生平及主要成就做了简要介绍。 赵守训(1922.10.20~)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中草药学家、 药学教育家。长期致力植物化学、天然药品化学、生药学、药材学、中草药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并在编写相关教材和中草药新著以 及教学方法研究上,有开拓性成绩,是我国中药、天然药物文献专家。总结出《中国本草药物化学发展史略》,为改写“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作出了新论证;在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建设及中药整理研究方面,为考证整理和充实祖国医药学宝库,推进中药现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深入研究过60余种中草药,在异喹啉生物碱、三萜、二萜、黄酮等类成分方面有一定进展,鉴定出近百种具有良好活性的成分,发现新化合物130余个,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40多篇。 梁晓天(1923.7~) 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6~1948年在家乡开元中学任 教。1948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系研究生院学习。1952年获博士学位, 后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1954年9月回国。1955年1月任中央卫 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0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兼化学部副主任。1982~1984年先后任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兼任《四面体》、《四面体通讯》、《四面体计算机技术》、《药用植物》等杂志的顾问编委等。1993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梁晓天一生致力于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奋斗,引进核磁共振新技术并简化了核磁波谱中ABC和AA′BB′系统的计算方法,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64年他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核磁共振谱的中文著述《核磁共振解析简论》。1976年他将自己在核磁共振氢谱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编著了《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释和应用》。他为在我国推广和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起了开拓和推动型作用,梁晓天在其研究工作中,善于应用波谱学技术测定天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成绩卓著。其发表研究论文达140余篇,除了核磁共振氢谱的著作外,与他人合著(译)了《仪器分析及其在生理科学中的应用》等7部书。1961年,他领导研究了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和面部神经麻痹的天然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后几经更名,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1个研究部。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和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第三章 中国化学家

第三章中国化学家 (1) §1蔡馏生 (2) §2蔡伦(约公元63一121) (2) §3陈裕光 (3) §4戴安邦(1901-1999) (4) §5冯新德 (4) §6傅鹰 (4) §7高济宇 (5) §8高小霞(1919-1998) (6) §9葛洪(公元284一345) (6) §10何炳林 (8) §11侯德榜 (9) §12胡日恒 (10) §13黄耀曾 (11) §14黄子卿 (13) §15纪育沣 (14) §16蒋明谦 (14) §17黎乐民 (15) §18李寿恒 (15) §19刘元方 (18) §20卢嘉锡 (18) §21钱保功(1916~1992) (20) §22钱人元(1917~) (21) §23唐敖庆 (21) §24唐有祺 (22) §25王序 (24) §26王葆仁 (24) §27吴承洛 (24) §28吴学周 (25) §29邢其毅 (25) §30徐光宪 (25) §31徐寿(1818一1884) (26) §32徐喜 (28) §33杨石先 (28) §34曾昭抡 (29) §35张大煜 (29) §36张江树 (29) §37张青莲 (31) §38张子高 (31) §39张滂 (32) §40周其凤 (32)

§41朱子清32 第一章中国化学家 §1蔡馏生 蔡馏生教授生于1902年福建省泉州市人。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蔡馏生教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不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9年4月,看到祖国即将解放,立即中断在美国的学术工作,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人民大学筹建化学系,蔡镏生教授长期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在工作中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化学系的创办、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蔡镏生教授专长化学动力学。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将近代物理新技术应用于物理化学,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我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发展。他还长期致力于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催化动力学、光化学的研究,直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中青年教师、科技人员开展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研究工作。 蔡镏生教授于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化学通报》等学术刊物编委。他学风严谨,为人正直,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 §2蔡伦(约公元63一121) 蔡伦,字敬仲,湖南来阳县人。东汉明帝刘庄年(公元58一75)未,开始在宫掖做事。到汉和帝刘肇即位时,他做了皇帝的侍从宫官,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参与军政机密大事。 蔡伦很有才学,敦厚慎重,曾多次"直谏皇帝,指出其过失。后加位尚方令,在汉和帝年间即公元97年,掌管皇宫用的刀、剑等器械,这些器械无不精密、坚固,为后世所效仿。 古时的书是相互间用绳子连接的可记载文字的竹片,纸则采用细薄的丝织品,纸贵书重,很不方便。蔡伦便动脑筋想办法,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和帝,皇帝很重视。从此,世人部使用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 安帝年间(公元114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封他为龙亭侯。以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管皇帝的车马事。公元118年,皇帝见经传文章多不正规,就命刘珍和良史校订经文经书中的谬误,指定蔡伦监管他们的工作。蔡伦受窦后(汉章帝刘旭后)的微辞授意,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太后死后,安帝亲自处理政务,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处接受处罚。蔡伦蒙受耻辱,遂洗净身体整戴衣冠,自杀而死。 蔡伦的这段生平摘自被后人视为正史的《后汉书》,《后汉书》上的记载成了后人了解研究蔡伦的主要依据,然而《后汉书》是在蔡伦死后由南朝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相距300多年了,记载是否准确,后人有些怀疑,通过进一步研究,了解到范哗等编写的《后汉书》其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刘珍主编的《东观汉记》其中蔡伦传是蔡伦死后30年,东汉桓帝命史官曹寿、延笃为蔡伦立传,收于《东汉观记》。看来这段记载还是可信的。问题是《东仅观记》历经许多朝代,部分内容散失或有残缺,各种辑本内容不完全一样。有的辑本中的《蔡伦传》,对蔡伦造纸一说没有象范哗那么肯定。这就引起后人的种种猜疑。

化学发展简史

化 学 发 展 简 史 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关于化学的进展,我国古代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体现在冶金、造纸、陶瓷和中草药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中国化学发展迅速,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成果,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下面按时间前后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1.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无间也。”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先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劳。 2.刘安 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这句话

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3.蔡伦 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为原料,经过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后世人们将蔡伦称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伦的办法加以推广的。 4.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其中化学知识丰富。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5.华佗 据《后汉记·华佗传》中记载,在公元200年时,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就能用全身麻醉来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施用临床麻醉最早的人,所用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物。 6.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①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HgS+O2 ====== Hg + 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 + S ====== HgS ③黑色HgS隔绝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HgS: HgS HgS 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这一了解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南方建设投资指挥部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南方建设投资指挥部岗位职责与岗位任职条件说明书 (一)岗位编制

岗位职责与岗位任职条件 (一)指挥部领导 1、副指挥长(市场开发) 岗位职责 (1)组织制订指挥部的市场开发、经营协调等规章制度,并督导实施。 (2)组织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环境、商业模式,组织编制指挥部年度开发经营计划,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组织业务经营统计分析工作。 (3)配合指挥长开展高层对接、战略合作等商务活动。组织重大项目公关活动、营销策划等事宜,维护政府、金融机构和客户关系。 (4)负责项目信息搜集、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投标组织、合同谈判等市场开发工作。 (5)协助指挥长统筹市场开发资源,优化业务发展布局。 (6)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岗位任职条件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土木工程、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 (2)12年以上大型企业工作经历,5年及以上市场开发或项目管理工作经验。具有中央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的二级企业中层部门正职、三级企业领导班子正职任职经历者优先。有大型项目营销策划业绩经验者优先。特别优秀者可酌情放宽有关工作年限、工作经历、任职经历等条件。

(4)熟悉基建和市场特点及业务状况,了解业务发展前景,熟悉基建经营模式及管理体系。 (5)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爱岗敬业、有良好的保密意识。具有良好的战略眼光、领导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副指挥长(投融资) 岗位职责 (1)协助指挥长制订基建市场投融资管理制度与规范,并督导实施。 (2)组织研究基建市场投融资环境及投资趋势,制定基建市场投融资策略,组织编制指挥部年度投融资计划。 (3)组织开展投资项目的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制定投融资方案,对接金融机构,畅通融资渠道。 (4)组织制订投资项目风险防控策略,实施业务风险管控工作。 (5)配合指挥长开展高层对接、战略合作等商务活动。维护政府、金融机构和客户关系。 (6)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岗位任职条件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金融、经济、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 (2)12年以上大型企业工作经历,5年及以上市场开发或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经验。具有中央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的二级企业中层部门正职、三级企业领导班子正职任职经历者优先。特别优秀者可酌情放宽有关工作年限、工作经历、任职经历等条件。

军事理论-化学武器

题目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 姓名与学号刘飞龙 3100103926 指导教师吕强 年级与专业大一工科试验班(工学) 所在学院蓝田学园

摘要: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困扰、迟滞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它包括毒剂、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等。由于化学武器强大的杀伤和威摄作用、使人们每当谈到它时就不寒而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化学毒剂的种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 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毒性作用强、中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杀伤范围广。 化学武器的防护:穿戴严密、随手应急、积极行动、自救互救。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 ,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武器的销毁:高温焚烧法、冷冻破碎法、化学中和法。 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关键词: 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化学毒剂,《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引言: 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wwⅰ)。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据统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交战国共生产了13.602万吨各类毒剂,施放毒剂达到11.3万吨,共伤亡129.7万人,超过战争伤亡总数的6%;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 第二次世界大战(wwⅱ)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贮备达到了很高水平。各大国除加速生产和贮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并加强了新毒剂的研制。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则是神经性毒剂;在亚洲战场,日本对我国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wwⅱ结束至今,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其中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和被证实的有美侵朝战争、美侵越战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等。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在进攻失利、失去主动权的紧急时刻使用化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最终实现停火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武器虽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非常规武器。如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以及前不久(1993)联大通过的全面禁止和彻底消毁化学武器公约等。我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严格恪守《公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化学武器知识及防护 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 一、化学武器的特点 (1)杀伤途径多。毒剂可以气、烟、雾、液态使用。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杀伤范围广。染毒空气无孔不人,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3)作用时间长。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前者属暂时性毒剂.后者属持久性毒剂。 (4)制约因素多。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它受天气、地形和地物的影响非常大。如刮风、下雨、下雪、气温和地上建筑的情况等,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二、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1)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沙林和维埃克斯分别可闻到烂苹果味、臭味,梭曼元味。其中毒症状有:瞳孑L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 (2)糜烂性毒剂。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其中毒症状有:皮肤红肿、大小水疱、溃烂等。 (3)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其中毒症状有: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搐、瞳孔散大直至死亡。 (4)窒息性毒剂。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其中毒症状有:头痛、水肿、休克。 (5)刺激性毒剂。是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的毒剂。主要有西埃斯、亚当气、苯氯乙酮。西埃斯无色,有胡椒味。亚当气无色无味。苯氯乙酮无色,有荷花味。其中毒症状有:流泪、喷嚏、流涕、咳嗽、恶心、皮肤烧灼感。

中国有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 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 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 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 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 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

杨向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研究室 主任,环境催化材料研究组组长,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 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 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催化学报》、《石油 化工》、《应用化学》编委;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1996年获第四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电话:+86-431-85262228;传真:+86-431-85262228 邮编:130022;电子邮件:xgyang@https://www.doczj.com/doc/3a2809416.html,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6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合作研究 2002 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7 -1998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Brain Pool Researcher 1991-199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198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硕士 1984 吉林大学,学士 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环境催化组研究组主要从事环境催化领域内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工作。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调变催化剂结构、氧化还原性能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重点考虑电子、电荷转移对催化过程的影响。力争通过控制催化材料合成技术,控制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酸碱性以及表面的亲/疏水性,达到控制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目的,以及将研究进展转化成相关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有(1)以NO消除为基础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电厂脱硝催化剂;(2)固体酸催化剂;(3)温和条件下的选择催化氧化;(4)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2016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

2016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1 1-100强 2016排名企业名称 2016排 名 企业名称 1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51 山东万通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2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3 广东湛化股份有限公司 4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4 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5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5 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 6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6 山东东岳集团化工有限公司 7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57 内蒙古双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8 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58 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 9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9 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 10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60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1 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12 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2 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山西阳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3 中国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4 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4 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15 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65 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6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67 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 18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68 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19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 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70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21 亚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1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2 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72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 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73 山东金茂纺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4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4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5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5 中化弘润石化有限公司 26 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76 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7 浙江中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7 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 山东金岭集团有限公司78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9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79 山东信发化工有限公司 30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80 神华集团煤制油包头煤化工公司 31 滨化集团公司81 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32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82 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 33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83 蓝星安迪苏股份有限公司 34 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84 中海石油开氏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35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85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 洪业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6 三角集团有限公司 37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7 瑞星集团有限公司 38 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88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39 中国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89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是一种威力较大的杀伤武器。一些国家正在加紧研制和生产杀伤力更大、机动性更好的新型化学武器。但是,化学武器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可大大降低其杀伤作用。 (一)一般防护 1.利用器材防护 (1)呼吸道和眼睛的防护遭敌化学袭击时,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对呼吸道和眼睛进行防护。 (2)全身防护当毒剂呈液滴、粉末或雾状时,除防护呼吸道和眼睛外,还要对全身进行防护。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等。同时应防止毒剂液滴溅落在随身携带的装具和武器上。 利用没有染毒的位置,穿好防毒靴套或包裹腿脚,戴好防毒手套,继续执行任务。 2.利用地形防护 利用地形防护化学武器不能像防护核武器那样就低不就高, 而要根据地形和风向等条件综合考虑利用的地点,尽量避开易滞留毒剂的地点或区域。 3.利用工事防护 有条件且情况允许时,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带面具防护。遭受持久性毒剂袭击后,离开工事前要进行下肢防护。

(二)预防与急救 1.预防 对某些毒剂,人员服用预防药物可减轻中毒症状。如服用防磷片或吸入解磷鼻粉剂可减轻神经性毒剂的中毒症状。 2.急救 敌化学袭击停止后,应立即进行自救、互救,在上级没有下达脱面具命令之前,不得脱去防毒面具。 当发现人员中毒,还无法判明是何种毒剂中毒时,应按毒性大、致死速度快的毒剂中毒急救。通常在肌肉注射解磷针的同时,鼻吸亚硝酸异酯;对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者,在毒区内采取压胸举臂或压背举臂法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情况允许,将中毒者撤离毒区后送救治。 对神经性毒剂中毒的急救。神经性毒剂是速杀性毒剂。 (1)中毒后必须及时急救。首先戴上面具,立即肌肉注射解磷针(互救时对呼吸困难者进行人工呼吸);对染毒皮肤及时消毒,脱去或剪掉染毒部位的衣服。注射一支解磷针后症状如持续存在,间隔20分钟后注射第二支。 (2)对全身中毒性毒剂的急救。全身中毒性毒剂也是速杀性毒剂,中毒后必须及时急救。迅速捏破亚硝酸异酯安瓿,放在鼻前吸入。如症状不见消失,则每隔4或5分钟再次使用,但连续使用不超过5支。互救时对呼吸困难者还应进行人工呼吸。 (3)对糜烂性毒剂中毒的急救主要是消毒。

中国十大科学家-推荐下载

李四光 (1889—1971) 湖北省黄冈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怀宁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 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 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等问题试工作护装置

钱学森(1911-2009)浙Array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 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 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 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绍兴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 微物理学奖金。曾任法国国家科 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 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 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 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 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 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 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的确定,与钱伟长、钱学森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杰出科学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