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以上。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C.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4.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5.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主要大国GDP在世界所占百分比简表(世界总量=100)。此表

A.工业革命缩小了各国经济差距B.殖民扩张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进步D.技术创新极大影响了经济发展

6.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A.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

B.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C.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7.有人认为:1920年代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开端。并具体指出一项新产品对大众文化有重大影响。请问他指的产品是?

A.收音机B.电视机C.报纸D.电报

8.二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区不需要建立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而是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公园等。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政治多极化的需要D.国家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9.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被利用。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史记》终究还是《史记》

10.下图分别是1784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制造的发电机,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B.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C.都促使了应用该技术的国家调整生产关系

D.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1.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2.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

材料二董仲舒是汉朝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

关。

——摘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材料三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能在核战争爆发时保障军队内部的通讯联络,建立了由4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实验性分组交换网络——阿帕网。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一个名为NSFnet的高速信息网络,取代阿帕网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并向全社会开放,使互联网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服务阶段。1991年,欧洲核子物理中心发明了用超文本链接网页的环球网(WordWideWeb,缩写为WWW),也称为“万维网”,从而创造了全新的文献检索和查阅方法,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

材料四信息泛滥、网上黄毒、沉溺于网络以及利用网络犯罪等等,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爆炸的信息,人们有可能反而对自己的生命缺少体验,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减退乃至消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的科技发明,并分别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的思想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计算机网络出现的直接原因。概括其发展过程。

(4)材料三、四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

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15.儿童作为传统史学的边缘“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希腊的社会和家庭里,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生杀予夺之权悉操于父亲之手。柏拉图认识到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意义,亚里士多德针对弃婴的习俗,要求制定法规,禁止放弃婴儿(但畸形或残疾者例外),他认为“七岁以下儿童应受家庭教育”。

——摘自学佳等《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材料二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意愿。我们宁愿认为,这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地位的表现。从罗马程式的世界到13世纪末,儿童没有自身的特点,只是身材缩小的承认。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科利普·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材料三 20世纪以来,现代媒介化社会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空间环境,儿童作为重要的社会构成,必然身处同样的文化语境,童年—儿童的生活亦是在其中展开的,因此现代社会经由传媒提供给儿童的相应的精神生活,也即儿童文化的生成、传播和接受方式必定暗示了童年生活的各种症候。同学校、家庭等带有社区性质的环境相比,具有社会性的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或更深刻持久。

——引自网春鸣《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人对儿童的认识,并结合所学说明希腊儿童是如何被培养成合格的城邦公民。

(2)阅读材料二,说明15世纪以后“儿童逐渐被发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性的大众传媒”具体有哪些形式,并简析其对儿童的影响。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

1.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经济危机的爆发推动新的科技创新,引发了科技革命,据此可知科技革命能够帮助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D项正确;科技革命是摆脱危机的一条出路,但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A项错误;科技是克服经济危机的力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经济危机的爆发不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B项错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是生产力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C项错误。2.B

【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反映了欧洲是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然后征服了世界的实质,而工业革命又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故此题选B;ACD三项都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世界的表象,而不是实质,故可排除。

点睛:解此类试题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反映了欧洲实现对世界的支配的实质性问题,对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这一说法体现问题的实质,其他选项则是表象,据此可选出正确路答案来。

3.D

【解析】从材料中“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以上”说明,信息技术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经营从利用传统平台发展到利用新的信息平台。故答案为D项。A项,从材料中“10%”的数据来看,电子商务并不是第三产业的主流,排除;B项,发达国家是“新经济”的创造者,它们才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排除;C项,网络零售不是知识经济,排除。

4.D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服务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信息,故A项错误;此时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并没有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没有体现出西方社会贫富差距缩小的信息,C错误。

5.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世纪以来,特别是1913年以来,美国的GDP所占世界总

量的比重大幅增长,中国的比重不断下降,其余国家比重变化不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是第二次世界革命中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的技术创新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故选D;根据各国比重的比较可以看出,各国的经济差距并没有缩小,排除A;1820年已经进入工业革命阶段,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度过了殖民扩张阶段,排除B;对世界经济的推动由表格信息无法得出,排除C。

6.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强调因特网的积极作用,A选项“利弊参半”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预示着无限的机会”、“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说明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故B选项正确;C 选项“突破法律限制”明显不符合材料,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不应受制于政府”也背离了材料信息,故D选项错误。

7.A

【解析】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这一项新产品对大众文化有重大影响,故选A;电视机在20世纪三十年代问世,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报纸在中国古代就出现,19世纪40年代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C不符合题意,排除;电报发明于1937年,D 错误。

8.B

【解析】根据“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公园等”可知,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明显,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9.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史记》终究还是《史记》,D项正确;ABC项表述错误,排除。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A、B两项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晚于题目中的“瓦特改良型蒸汽机”出现的时间“1784年”,故排除;19世纪70年代,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应为英国,与题目中的人物“格拉姆”的国籍比利时不符,故D项的表述错误;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手工工场生产逐渐变为大机器生产,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和垄断组

织的出现,这均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C。

11.C

【解析】据题意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多出身工匠,说明这些技术发明多来源于生产实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说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故选C;A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发明者的出身不一定能决定研究成果,排除A;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科学理论在科技发明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一定比生产经验更加重要,排除D。

12.B

【解析】由材料“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可知,电力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它需要社会和经济等层面配套设施的支撑,故选B。工业革命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A违背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科学理论的应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C错误,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非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才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3.(1)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火药: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指南针: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发现的时代。

(2)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

(3)原因:军事需要。过程:由军事需要到社会资源共享;由局部网络到全球网络。(4)启示: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和应用。

【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中国“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的科技发明主要有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两个发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火药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指南针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发现的时代。

(2)之所以“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主要和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有关。

(3)原因:根据“为了能在核战争爆发时保障军队内部的通讯联络,建立了由4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实验性分组交换网络——阿帕网”得出军事需要。过程:根据“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一个名为NSFnet的高速信息网络,取代阿帕网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并向全社会开放,使互联网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服务阶段”、“创造了全新的文献检索和查阅方法,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得出由军事需要到社会资源共享;由局部网络

到全球网络。

(4)启示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和应用。14.(1)特点:实用性,继承性。(2分)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分,答出两点即可)

(2)作用: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分)原因:科技成为引领经济、深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3分)

(3)理解: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2分)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结合材料并综合所学很容易得到第一题的结论。结合国情作答第二问。我国古代农业发达,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故本题综合作答即可。同时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知,经济是基础,政治和思想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本题答出经济与政治上的原因即可。

(2)首先要答出近代科学的社会背景,答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类进入蒸汽与电气时代即可。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答出科技自身的地位即可。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以作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也可赋分,不必拘泥与参考答案。

(3)动摇了人类的生存根基也就是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的负面影响。如PM2.5就属于工业污染,光化学污染等,对社会环境等问题,同时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影响。综合作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古代中国的农业科技15.(1)认识: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任意处置;需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体育等方面系统训练,身心全面发展;城邦公共教育和家庭私人教育相结合。

(2)表现:关注儿童的特殊性,尊重儿童天性,重视儿童权利。

原因: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家庭观念革新。

(3)报刊、电视、互联网。影响:改变了儿童的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满足了儿童精神文化消遣的需要;影响了儿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推动了儿童社会性;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

【解析】(1)“认识”,根据材料一信息“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生杀予夺之权悉操于父

亲之手”得出: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任意处置;由材料信息“柏拉图认识到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意义,亚里士多德针对弃婴的习俗,要求制定法规,禁止放弃婴儿(但畸形或残疾者例外),他认为‘七岁以下儿童应受家庭教育’”得出:需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如何培养”,依据所学知识从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体育等方面系统训练,身心全面发展;城邦公共教育和家庭私人教育相结合等角度分析。

(2)“表现”,依据材料二信息“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17世纪以后……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得出:关注儿童的特殊性,尊重儿童天性,重视儿童权利。“原因”,依据材料信息“15、16世纪”“18世纪,卢梭”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由材料信息“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得出:家庭观念革新;由所学知识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报刊、电视、互联网。“影响”,根据材料三信息“因此现代社会经由传媒提供给儿童的相应的精神生活,也即儿童文化的生成、传播和接受方式必定暗示了童年生活的各种症候”并结合所学从改变了儿童的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满足了儿童精神文化消遣的需要;影响了儿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推动了儿童社会性;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等角度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教案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课标解读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四、思考讨论 讨论1: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电气产品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电气产品:电灯、电话、电视机、录音机、电脑等。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空间的距离;电器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人们掌握了如何利用蒸汽机和电以后。 讨论2:“蒸汽时代”到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早期蒸汽机用于排出矿井中的积水。(2)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开始后,纺织业的需要) 讨论3: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1)蒸汽机问世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2)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出现了,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改变,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

讨论4: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1)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2)发明人大多数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3)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4)首先发生于英国。(一国开始) 讨论5: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1)积极影响: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2)面临挑战: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会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五、巩固检测 (一)选择题: 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之所以被称为“万能蒸汽机”,主要是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扼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讲授新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总结: 1)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条件 A 17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B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C 到18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D 到18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3)标志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思考:原来可利用的动力有哪些?各有什么缺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一种任何地方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在当时便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高中历史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必修三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与能力: 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由于这些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近代以来这三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答)“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飞行器的成功发射,加快了我国登上月球和火星的步法。 大家再来看,知道这些是什么?Iphone、ipad…… 同学们,你们有么?(没有)你们想拥有么?(想)为什么?(时尚、大方、有范儿、功能多…..)这是苹果公司生产的职能手机,平板电脑,由于其时尚的外观,强大的功能因而备受年轻人的推崇和喜爱。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这些手机、电脑、宇宙飞行器,知道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吗?(第三次)那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科技革命又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故事: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瓦特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尊敬的陛下。”——《大国崛起》 瓦特所说的“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到底是什么? 蒸汽机。。。。。。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以上。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C.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4.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5.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主要大国GDP在世界所占百分比简表(世界总量=100)。此表

品保基础知识教材

一.基本概念(定义) 1.品质(Quality): 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性和特征,此种整体性的特征和特性具有满足顾客规定或潜在 的需求能力. 2.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 即将购买者所满意之最经济最实用之产品加以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 3.产品(Production): 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4.合格:即满足规定要求. 5.不合格: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要求. 6.缺陷: 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 7.监定过程: 证实实体是否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的过程.. 8.监定合格: 某个实体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得到证实的状况. 9.检验: 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 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 10.进料检验: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IQC),又称验收检验.是管制不让不良品原物料进 入仓库的控制点. 11.制程检验: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PQC),又称中间检验.是指原物料入库以后至产品 完工之前这一过程中的生产管制. 12.最终检验: Final Quality Control (FQC),又称在线检验.指在生产过程中设置的控制点. 13.出货检验: Outing Quality Control (OQC),产品出货前的检验. 14.品质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QA),包括质量设计功能的制度是否在运作及执行人员确 实是否执行加以查核. 二品质的认识 1.品质的定义: 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征和特性,此种整体性的特性和特征具有满足顾客规定的或者 潜在的需求能力. 1.1铗义的品质: 包括直接与产品有关的特质. 如外观,强度,纯度. 1.2广义的质量: 1.2.1有关成本.价格之特性---包括效率,损耗,单价,不良率,成本和利润等. 1.2.2有关服务之质量--------包括零件互换性,修理的难易,售后服务的速度与效率,说 明书的好坏,包装的情形,抱怨处理的深度与速度. 决定质量的因素: 1.3.1市场的需要 1.3.2生产技术与能力. 1.3.3经济原则. 1.3.4质量与代用特性. 1.3.5数量化的质量. 1.3.6公差的范围. 2.管制的意义 2.1在管理活动中交付责任与权利的一种手段,使管理者方面可以避免过问不必要的 细节而促进质量,使结果令人满意. 做好今天的工作(水平的维持) 为了明天的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测试题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诺贝尔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的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进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最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答案】A 2.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3.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车主集中洗车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答案】 D 4 答案:A 5.据某史料记载: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

品保基础知识教材

品保基础知识教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基本概念(定义) 1.品质(Quality): 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性和特征,此种整体性的特征和特性具有满足顾客规定或潜在的需求能力. 2.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 即将购买者所满意之最经济最实用之产品加以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 3.产品(Production): 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4.合格:即满足规定要求. 5.不合格: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要求. 6.缺陷: 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 7.监定过程: 证实实体是否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的过程.. 8.监定合格: 某个实体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得到证实的状况. 9.检验: 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 10.进料检验: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IQC),又称验收检验.是管制不让不良品原物料进 入仓库的控制点. 11.制程检验: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PQC),又称中间检验.是指原物料入库以后至产品完工之前这一过程中的生产管制. 12.最终检验: Final Quality Control (FQC),又称在线检验.指在生产过程中设置的控制点. 13.出货检验: Outing Quality Control (OQC),产品出货前的检验. 14.品质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QA),包括质量设计功能的制度是否在运作及执行人员确实是否执行加以查核. 二品质的认识 1.品质的定义: 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征和特性,此种整体性的特性和特征具有满足顾客规定的或者潜在的需求能力. 1.1铗义的品质: 包括直接与产品有关的特质. 如外观,强度,纯度. 1.2广义的质量: 1.2.1有关成本.价格之特性---包括效率,损耗,单价,不良率,成本和利润等. 1.2.2有关服务之质量--------包括零件互换性,修理的难易,售后服务的速度与效率,说 明书的好坏,包装的情形,抱怨处理的深度与速度. 决定质量的因素: 1.3.1市场的需要 1.3.2生产技术与能力. 1.3.3经济原则. 1.3.4质量与代用特性. 1.3.5数量化的质量. 1.3.6公差的范围. 2.管制的意义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 条件 (1) 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 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 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 进程 (1)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 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3) 此后,纺织等诸多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 影响 (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彳_____ (2) 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 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4) 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思维点拨] 蒸汽机的发明打破了自然条件对工业生产的限制,为工业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动力,使工业生产可以集中在城市中进行,大大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学习思考 1 .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种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

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改良蒸汽机。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 条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进程 ⑴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2) 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也日趋成熟。 3. 影响 (1) 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为电气革命。 ⑵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 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4)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思维点拨] 19世纪晚期,电的发明和应用在众多技术发明中最为重要,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 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学习思考 2 .人类在电的发明和使用上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什么科学精神?教材P64图片《19世纪巴黎 的电力铁路》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⑴体现了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⑵反映了电力的应用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 生活。 3. 图一图 上面两幅图片分别代表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其中图一、图二的发明分别推动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提示分别代表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图一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图二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品保部检验员岗位技能培训矩阵

品保部检验员岗位技能培训矩阵 阶段序号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培训时数培训讲师教材编号考核标准PQCIQCOQCFQC公司相关上岗前培训1部门组织架构图及主要工作职责,岗位安全。★★★★0、5H组长QC人员编制与工作职掌口试2公司简介及产品知识的培训★★★★0、5H组长KX-PX-003 柯鑫简介口试3对应的人员介绍、品质记录的填写 ★★★★0、5H组长QC人员编制与工作职掌操作产品相关知识培训试用期4抽样计划与抽样手法培训◇★★★1H组长KX-PX-012 抽样检验培训教笔试5产品测试标准★★★★1H组长产品规格书笔试6品质意识的培训★★★★1H主管KX-PX-005 品质意识笔试7在职岗位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培训★★★★不限组长实操操作品质相关知识培训岗位提升8表单、测试报告的拟定 ◇★★★0、5H组长相关表单操作95S基础知识与QC七大手法培训★★★★2H主管KX-PX-013 笔试10连接器基础知识 ★★★★1H主管KX-PX-014 笔试11MicroSD to SD adapter 全面教材★★★★1H主管KX-PX-002 笔试12来料检验管控流程和异常的处理流程★◇★◇1H组长来料检验管控程序笔试13制程检验管控流程和异常的处理流程◇★◇★1H组长制程检验管控程序笔试14出货检验管控流程和异常的处理流程◇◇★◇1H组长出货检验管控程序笔试15产品外观检验规范★★★★不限组长各SIP笔试16产品功能检验规范★★★★不限组长各产品规格书笔试17

个人修养与执行力★★★★1H主管个人修养与执行力笔试18ISO 质量系统基础★★★★1H主管KX-PX-0119001笔试19环安HSF基础★★★★1H主管KX-PX-01614001笔试20 80、20定律★★★★1H主管KX-PX-001 80、20定律笔试21形位公差与单位换算★★★★1H主管KX-PX-006 形位公差笔试22工程图纸、BOM表、SIP、SOP的识别 ★★★★不限主管相关表格笔试备注★ 为必须培训内容。 ◇为可选培训内容。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堂达标】 1.“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 ) A.研制彩色电视B.发明电灯 C.研制内燃机D.改良蒸汽机 解析:选D。本题用广告词作题引考查“瓦特改进蒸汽机”这一基础知识,新颖活泼,题材来自现实社会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历史。 2.以生产方式的标准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 )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信息文明―→…… A.铁器文明B.电气文明 C.工业文明D.游牧文明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 3.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下 D.齐奏《英雄交响曲》 解析:选A。电灯是爱迪生的发明,轮船是富尔顿发明的,《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 4.莫斯科时间2010年4月10日,载有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的客机, 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坠毁。客机上包括波兰总统夫妇以及众多波兰 高官政要在内的96人无一生还。客机坠毁事件发生后,在全世界范围内 引起高度关注,波兰人民更是处于一片悲哀之中。在华沙,人们开始在 总统府外聚集,铺设鲜花和蜡烛,以示哀悼。我们最快获知这一最新消 息主要是通过( ) ①电影②有线电视③杂志④互联网 A.②③B.①② C.③④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有线电视与互联网具有快捷的特点,而电影与杂志则不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一些时事快讯我们难以从这两种传播媒介及时获得。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主讲教师:___________ 编写:陈向行课时: 人文素 养 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网络技 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i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 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4)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 巨大作用。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 终极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学情分析 目标 导航 二次备课三维目标

学法指导 人文材料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 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18世纪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富兰克林经过反复思 考,认为雷电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 《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但没被认同。他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 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后来,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 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 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 用。 教学过程 2008年9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走出机舱,漫游太空,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的“上升2”号飞船进入轨道后,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二圈后不久,宇

富士康品保基本知识

經營宗旨:NWInG以先進的研發及製造技術,強化自我品牌及行銷網路,提供合乎客戶使用的光機電整合連接器及其線纜與線纜裝配等產品,給全球電腦、通信、醫療、汽車、消費電子及產業設備的供應商以協助增進產品之競爭力,秉持愛心、信心、決心的經營理念據以達成獨立自主經營、持續快速成長、促進環保節能、利潤分享員工的長期營運目標,進而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精密零組件供應商。品質政策:全面品管、貫徹制度,提供客戶需求的品質;全員參與、及時處理,以達成0缺點的目標。 環境政策:防止污染、持續減廢,提供符合環保產品;節約能源、保護地球,務實經營綠色企業。 SER政策:環保節約、安全守法、健康衛生、持續改善、造福社會、永續經營。職業安全衛生政策:預防災害、責任關懷,提供安全衛生環境;遵守法規、持續改進,以達成0事故工廠。 環境宣言:預防污染、善用資源、保護環境、永續經營。 環保3不原則:不收環保不良品、不做環保不良品、不出環保不良品。 EHS:我司環境安全衛生(environment、 health &safety ) OHSA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系列標準 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 RoHS:關於在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 RoHS規定之6種環境管理物質:鎘(Cd)及鎘化合物、鉛(Pb)及鉛化合物、汞(Hg)及汞化合物、六化鉻(Cr6+)化合物、聚溴聯苯(PBB)聚溴二聯苯(PBDE)NWInG:net work interconnection group 通訊網路連接系統是液體 4M1E:人、機、料、法、環 5W1H:why(目的) what(項目) where(地點) when(何時) who(是誰) how (如何去做) IE7大手法:防呆法、雙手法、抽查法、五五法、人機法、流程法、動改法 QC7大手法:1.查檢集數據2.曾別做解析3.柏拉抓重點4.魚骨追原因5.散步看相關6.直方顯分佈7.管制找異常 解決問題9大步驟:1.發掘問題2.選定題目3.追查原因4.分析資料5.提出辦法6.選擇對策7.草擬行動8.成果比較9.標準化 8大浪費:不良、製造過多、加工、搬運、庫存、等待、動作、管理浪費 腦力激蕩法:1.禁止批評2.意見愈多愈好3.自由奔放4.搭便車 MIR:提案改善 Method(方法)Improvement(改善)Report(報告) PDCA:plan(計劃)do(實施)check(查核)action(處置) QCC:品管圈quality(品質)control(管制)circle(圈、群組) QIT:品質改善小組(quality improvement team ) SOP:標準作業規範SIP檢驗規範PMP品質計劃 QA:DQA設計品保MQA制程品保CQA客戶品保 QC:FQC入庫檢驗IPQC巡迴檢驗IQC進料檢驗OQC出庫檢驗 SPC:統計過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允收品質水準 PPM:percent per million 百萬分之一 CAR:corrective action report 矯正行動報告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最全版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湘钢一中张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的第13课,主要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本课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分三组合作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2)探讨如何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进而探讨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抓住机遇、振兴民族的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资源】 1.教科书(尤其是其中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 2.教师和学生 3.校内资源: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 4.网络和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设置、启发讲授、师生对话与讨论,使老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与引导者。 2.学法: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上台陈述、辩论赛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认识基本史实,深入理解历史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一组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图片,谈一谈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电气产品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练习新 人教版必修3 基础练兵 1.推动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社会动力是() A.瓦特勤奋好学,且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B.早期蒸汽机存在着大量的弊端 C.工业革命的展开需要便捷可用的动力驱动机器 D.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具有浓厚的兴趣 2.20世纪初,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原因不包括() A.电提供的动力比蒸汽机大得多 B.电力比蒸汽动力使用起来方便 C.适应更大规模工厂的建立 D.电力的应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轻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包括() ①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③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④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人们把电子计算机誉为电脑是因为() A.电子计算机完全等同于人脑 B.电子计算机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能够存储信息和进行计算 C.电子计算机的结构与人脑相类似 D.电子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进行一切活动 5.美国《基督教科学箴哉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很大作用 6.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40年增至3000万吨。 材料二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金相基础培训

聚金品保部金相基础培训 一、金相基础知识 金相分析是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根据对金属材料的宏观及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生产实际中常常称为金相检验。宏观组织是用10倍以下的放大镜或者人眼睛直接观察到的金属材料内部所具有的各组成物的直观形貌,微观组织主要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得金属材料内部具有的各组成物的直观形貌。金相分析是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来评定金属材料质量的一种常规检验方法;并可用来判断零件生产工艺是否完善,有助于寻求零件产生缺陷的原因。因此,它也是生产和科研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1、进行金相分析,首先应根据各种检验标准和规定进行试样制备。若试样制备不当,则可能出现假象,例如:金相抛光不干净,金相检验时金相照片会出现大量的黑点,影响判断,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金相试样的制备是金相分析的关键,在金相分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其次,从事金相分析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热处理基础知识,了解和熟悉常用金属材料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相组成和组织组成。 3、我们常用的金属为晶体,以前说过非晶体,玻璃、陶瓷等,晶体种类繁多。金属的晶体是由更小的晶格组成 二、金相常见组织 1、铁素体

定义:碳溶于a-Fe中的间隙式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常用F表示。 铁素体含碳量很低,其性能接近纯铁,是一种塑性、韧性高和强度、硬度低的组织。钢材中铁素体一般以片状(一般是在调质处理中出现)、块状(中低碳钢、中低合金钢中白色块状区域)、针状(一般指魏氏组织中的先共析针状铁素体)、网状(钢在缓冷时形成的渔网一样连续的组织)存在。在我们常用的中低碳钢中,铁素体在我们金相照片上显示为白色块状。铁素体在加工硬化方面不敏感,因此可以承受很大见面率的拉拔,且拉拔后硬度、抗拉强度上升较慢,适宜压力加工。铁素体在770度以下有铁磁性,770度以上失去磁性。另有一种铁素体在较高温度下出现,一般存在于1394度以上,因存在的温度较高,叫做高温铁素体,常温下少见。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2)理解“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3) 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4) 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 作用。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 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 动力。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18世纪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富兰克林经过反复思考,认为雷电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但没被认同。他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后来,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 2008年9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走出机舱,漫游太空,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的“上升2”号飞船进入轨道后,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二圈后不久,宇航员列昂诺夫打开通向气闸室的内舱盖,让气闸室充气,然后进入气闸室,穿好舱外活动航天服,并对它的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题目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选择题 1.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C.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的提示可知,这种“力量”应该是蒸汽机的力量。蒸汽机是万能原动机,直接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故B项正确;A、C、D三项是蒸汽机的影响,但不是直接作用,故排除。 答案:B 2.“工厂制的建立是工业革命的另一个象征……从一开始,工厂就对其中的雇工提出了一种新的纪律要求。工厂主不会让他们昂贵的机器停下来。”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A.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 B.恶化了工人的生活环境 C.促进了现代企业制的建立 D.激化了固有的阶级矛盾 解析:纪律约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工厂制的建立促进了现代企业制的确立。 答案:C

3.1747年,法国作家拉·梅特里在其发表的《人是机器》中指出,宇宙中没有神,只有运动的物体。最复杂的物体是人,人是一部自我调节的机器,这部机器的运转全靠燃料。这种观点反映出() A.科学发展对人的思维产生重大影响 B.宗教神学的说教已被冲破 C.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D.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解析:“宇宙中没有神”说明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只有运动的物体。最复杂的物体是人,人是一部自我调节的机器”说明人们对宇宙和人自身的科学认识发展,故A项正 确;B、C、D三项都只是涉及思想的变化,对材料的理解不够全面,故错误。 答案:A 4.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解析:题干材料的含义是说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这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项属于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突破,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故正确。 答案:B 5.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A.发电机电影 B.电动机电话 C.电灯电报 D.电车无线电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 “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3)以蒸汽 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4)探究科学思想 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18世纪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富兰克林经过反复思考,认为雷电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但没被认同。他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后来,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 2008年9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走出机舱,漫游太空,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的“上升2”号飞船进入轨道后,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二圈后不久,宇航员列昂诺夫打开通向气闸室的内舱盖,让气闸室充气,然后进入气闸室,穿好舱外活动航天服,并对它的密封性能进行了检查,随后逐渐让气闸室降低气压,最后,列昂诺夫打开气闸室外盖,走出气闸室,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