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的光学性能测试10页word

材料的光学性能测试10页word

材料的光学性能测试10页word
材料的光学性能测试10页word

材料科学实验讲义

(一级实验指导书)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心实验室汇编

2009年7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透过率、全反射和漫反射测定的基本原理;

2、掌握透过率、全反射和漫反射测定的操作技能;

3、测定聚合物膜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薄膜的透过率和全反射率,学会测定无机材料粉末的漫反射光谱。

4、针对不同的材料形式(如薄膜,粉末等)能判断该如何选择不同的测试模式。

二、实验原理

光学性能是材料的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性能之一,薄膜、陶瓷、玻璃、粉末、聚合物、人工晶体甚至胶体的性能评价都离不开光学性能的表征。本实验中所涉及到材料的光学性能主要是指透过率、反射率尤其是漫反射模式测定的反射率等光学性能的测定,涉及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粉末和玻璃等。

在通常所用的分光光度法中,常常将待测定的物质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比色来定性或定量物质的含量或浓度等。一些无机粉末或者聚合物本身并不溶于常见的溶剂中,将这些不溶解的物质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得到的是消光光谱而不是吸收光谱,测定的是消光(Extinction)而不仅仅是吸收(Absorption)。另外,对薄膜材料来说,能进行原位测定是重要的,因为在溶解过程中往往改变了材料的状态,所测定的也不再是实际应用中所要知道的结果。薄膜、粉末等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材料形式,这些材料的光学性能的测定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高档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可选配积分球附件来测定物质的漫反射光谱(UV-vis diffuse reflenctance spectrum,UV-vis DRS),UV-vis DRS特别适用粉末样品的测定。聚合物、聚合物与无机物的杂化材料、多种无机化合物半导体均可用UV-vis DRS进行测定。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还可测定玻璃、有机玻璃、塑料制品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等。下面就有机物、无机物和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作详细的介绍:

1、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吸收紫外辐射或可见光,其外层电子

跃迁而成,又称分子的电子跃迁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机化合物此外吸收光谱(电子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或价电子跃迁所产生的。按分子轨道理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成键σ轨道,反键σ*轨道;成键π轨道,反键π*轨道(不饱和烃);另外还有非键轨道(杂原子存在)。各种轨道的能级不同,如图1所示。

图1 有机物的电子跃迁

相应的外层电子和价电子有三种:σ电子、π电子和n 电子。通常情况下,电子处于低的能级(成键轨道和非键轨道)。当用合适能量的紫外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又低能级跃迁到反键*轨道。在紫外可见光区,主要有下列几种跃迁类型:

①N→V跃迁:电子又成键轨道跃迁到反键轨道,包括σ→σ*;π→π*跃迁。

②N→Q跃迁:分子中未成键的n 电子跃迁到反键轨道,包括n→σ*;n→π*跃迁。

③N→R跃迁:σ电子逐级跃迁到各高能级,最后脱离分子,使分子成为分子离子的跃迁。(光致电离)

④电荷迁移跃迁:当分子形成配合物或分子内的两个大π体系相互接近时,外来辐射照射后,电荷可以由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而产生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可见,有机化合物一般主要有4种类型的跃迁:n→π*、π→π*、n→σ*和σ→σ*。各种跃迁所对应的能量大小为n→π*< π→π*< n→σ*< σ→σ*。

2、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产生无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形式,一般分为两大类:电荷迁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许多无机配合物有电荷迁移跃迁所产生的电荷迁移吸收光谱。

电荷迁移跃迁:指络合物吸收了可见-紫外光后,电子从中心离子的某一轨道跃迁到配位体的某一轨道,或从配位体的某一轨道跃迁到与中心离子的某一轨道。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电荷迁移吸收光谱。(相当于内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表示为:

M n+-L b-→ M(n+1)+-L(b+1)-(hν)

[Fe3+-SCN-]2+→[Fe2+-SCN]2+

(这就是配合物λmax=490nm为血红色原因)

金属配合物的电荷转移吸收光谱,有三种类型:

(1) 电子从配体到金属离子:相当于金属的还原。

(2) 电子从金属离子到配体:产生这种跃迁的必要条件是金属离子容易被氧化(处于低氧化态),配位体具有空的反键轨道,可接受从金属离子转来的电子,如吡啶、2,2'-联吡啶,1,10-二氮杂菲及其衍生物等,这类试剂易与可氧化性的Ti(III)、Fe(II)、V(II)、Cu(I)等结合,生成有色配合物,反应过程中,电子从主要定域在金属离子的d 轨道,转移到配位体的π轨道上。

(3) 电子从金属到金属:配合物中含有两种不同氧化态的金属时,电子可在其间转移,这类配合物有很深的颜色,如普鲁士蓝KFe[Fe(CN)6],硅(磷、砷)钼蓝H8[SiMo2O5(Mo2O7)5]等。

过度金属离子与含生色团的试剂反应所生成的配合物以及许多水合无机离子,均可产生电荷迁移跃迁。

如,Fe2+--1,10邻二氮菲及Cu+--1,10邻二氮菲配合物。

又如,Fe3+OH-→ Fe2+HO(hν)

此外,一些具有d10电子结构的过度元素形成的卤化物及硫化物,如AgBr、HgS 等,也是由于这类跃迁而产生颜色。

电荷迁移吸收光谱出现的波长位置,取决于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相应电子轨道的能量差。若中心离子的氧化能力越强,或配位体的还原能力越强,则发生跃迁时需要的能量越小,吸收光波长红移。

电荷迁移吸收光谱的ε一般在103~104之间,其波长通常处于紫外区。

(4) 配位场跃迁

配位场跃迁包括d - d 跃迁和f - f 跃迁。元素周期表中第四、五周期的过度金属元素分别含有3d和4d轨道,镧系和锕系元素分别含有4f和5f轨道。在配体的存在下,过度元素五个能量相等的d轨道和镧系元素七个能量相等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和f轨道。

当它们的离子吸收光能后,低能态的d电子或f电子可以分别跃迁至高能态的d 或f轨道,这两类跃迁分别称为d - d 跃迁和f - f 跃迁。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发生,因此又称为配位场跃迁。例如[Co(NH3)5X]n+的吸收光谱,其中d - d 跃迁属配位场跃迁。

配位场跃迁吸收光谱的ε一般在10-1~102之间,其波长通常处于可见区。ε较小,所以在定量分析上用途不大,但可用于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及键合理论。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有一类化合物半导体,按照能带理论,其导带是部分被填充的。其最高被占用轨道和最低未填充轨道之间的能量差称为带隙,其吸收光谱不再是吸收峰而是一个吸收带边界。如我们常常说锐钛矿相的二氧化钛的带隙为3.2eV,吸收波长在387nm或以下的光。氧化锌的带隙为3.37eV,吸收波长在370nm或以下的光。硒化镉则有点不同,其往往也有一个较明显的吸收峰,其较大的晶粒带隙为1.8eV,吸收波长在688nm或以下的光。但硒化镉晶粒的吸收光谱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如:晶粒尺寸为5.6nm,其吸收带边界为610nm;晶粒尺寸为4.1nm,其吸收带边界为560nm;晶粒尺寸为2.8nm,其吸收带边界为505nm (S. Neeleshwar, et al. Size-dependent properties of CdSe quantum dots, Physical Review B 2019, 71, 201907(R)),相应的吸收光谱如图2所示。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漫反射光谱(DRS)

物质受光照射时,通常发生两种不同的反射现象,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如同镜子反射一样,光线不被物质吸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束是平行的。图3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示意,注意较粗糙的表面主要发生漫反射,对于很多粉末样品,将其压片后其表面是粗糙的,可通过一个积分球的附件来测定粗糙表面的漫反射光谱。积分球是一个内壁涂有高反射率的物质(如硫酸钡)球形附件,可将压片后粉末的漫反射光谱收集起来,通过光电倍增管来定量测定光信号的强弱。

图2 氯仿介质中不同晶粒尺寸的硒化镉的吸收光谱

(插入的图为硒化镉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

图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对于粒径极小的超细粉体,主要发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满足 Kubelka-Munk 方程式: S K R R =-∞∞2)1(2 (1)

式(1)中K 为吸收系数,与吸收光谱中的吸收系数的意义相同,S 为散射系数,R ∞表示无限厚样品的反射系R 的极限值。实际上,反射系数R 通常采用与一已知的高反射系数(R ∞≈1)标准物质比较来测量,测定R ∞(样品)/R ∞(标准物)比值,将此比值对波长作图,构成一定波长范围内该物质的反射光谱。常用的标准物质为硫酸钡粉末。

三、实验设备

采用北京普析通用的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配有IS19-1积分球,积分球的直径约为60mm 。

主要的功能有:

1、吸光度测量:为用户提供单点或多点读数的功能,测量1~10个波长处的吸光度或透过率并可按设定的公式进行科学度算。还可计算平均值及四则运算结果。

2、光谱扫描:为用户提供指定波段范围的扫描功能,支持Abs 、T% 和能量方式。可进行重复扫描。按设定的波长范围进行吸光度或透过率的谱图扫描并可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如峰值检出,导数光谱,谱图运算等。多通道光谱测量,彩色曲线显示与打印,配各种数据处理功能,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3、定量计算:单波长,双波长,三波长及微分定量,定量测定的工作曲线制作更加方便 ,可实现多达20点的1~4次曲线回归,对吸光度非线性样品也可实现准确测定。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4、时间扫描:为用户提供定点波长的时间扫描功能。在设定的1~10个波长处进行吸光度或透过率的时间扫描并可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如峰值检出,谱线微分,谱线运算等。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扫描时间、间隔时间和采样点进行设置。同时,还可以对时间增量进行设置。时间扫描与光谱扫描类似,都具有重复扫描的功能。

5、性能指标

波长范围

190nm ~900nm 波长准确度

±0.3nm(开机自动校准) 波长重复性 0.1nm 光谱带宽 TU-1900: 2nm ;TU-1901: 0.1nm 、0.2nm 、0.5nm 、1.0nm 、2.0nm 、5.0nm

杂散光

≤0.010%T(220nm ,NaI :340nm ,NaNO 2) 光源转换

自动切换(可在320nm ~380nm 波段范围内任意设定) 光度方式

透过率、吸光度、反射率,能量 光度范围

-4.0~4.0Abs 光度准确度

±0.002Abs (0~0.5Abs)、±0.004Abs (0.5~1.0Abs)、±0.3%T (0~100%T) 光度重复性

0.001Abs (0~0.5Abs)、0.002Abs (0.5~1Abs) 基线平直度

±0.001Abs 基线漂移

0.0004Abs/h(500nm ,0Abs 预热后) 噪声

±0.0004Abs 主机

光源

插座型长寿命溴钨灯及氘灯(更换灯后无须调整)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样品室

可选配八联样品池架,积分球附件等 体积

587×562×260mm 重量 30kg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胶体的消光光谱

实际上胶体对光仍有部分散射,所以标准的样品池得到的是消光光谱而不是吸收光谱。在前面已经提到,锐钛矿相的二氧化钛吸收波长为387nm 及以下的光,但其胶体仍在可见光区有“吸收”,解释其原因。作为对比,可将二氧化钛粉末分散成悬浊液,测定其消光光谱,比较两者的差异。吸收光谱测定间接半导体的带隙的原理如下:

图4 不同浓度的二氧化钛胶体的UV-vis 消光光谱

图4为不同浓度的二氧化钛胶体的UV-vis 消光光谱,没有稀释的光谱中二氧化钛的浓度约为10.0g/L 。

从图4的消光光谱可以看出,二氧化钛胶体的浓度为10.0g/L ,在可见光区A 值并不为零,这部分主要是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团聚体对光的散射引起的。经过1:5稀释后,在可见光区的消光现象大大减弱,主要是稀释后团聚体的相对浓度变小。在团聚体的尺寸不改变的前提下,消光和吸收都遵循下面的公式: c A 110303.23ρα?= (2) 其中α是摩尔吸光吸收,A 是吸光或消光度,ρ、l 、c 分别为二氧化钛的密度(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密度是3.84g/cm 3)、光程长和二氧化钛胶体的浓度(以g/L 计)。经过1:125到1:500的比例稀释后,得到了类似与溶液的吸收光谱,它们对应的吸收带边界的起

材料的光学性能测试

材料科学实验讲义 (一级实验指导书)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心实验室汇编 2009年7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透过率、全反射和漫反射测定的基本原理; 2、掌握透过率、全反射和漫反射测定的操作技能; 3、测定聚合物膜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薄膜的透过率和全反射率,学会测定无机材料粉末的漫反射光谱。 4、针对不同的材料形式(如薄膜,粉末等)能判断该如何选择不同的测试模式。 二、实验原理 光学性能是材料的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性能之一,薄膜、陶瓷、玻璃、粉末、聚合物、人工晶体甚至胶体的性能评价都离不开光学性能的表征。本实验中所涉及到材料的光学性能主要是指透过率、反射率尤其是漫反射模式测定的反射率等光学性能的测定,涉及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粉末和玻璃等。 在通常所用的分光光度法中,常常将待测定的物质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比色来定性或定量物质的含量或浓度等。一些无机粉末或者聚合物本身并不溶于常见的溶剂中,将这些不溶解的物质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得到的是消光光谱而不是吸收光谱,测定的是消光(Extinction)而不仅仅是吸收(Absorption)。另外,对薄膜材料来说,能进行原位测定是重要的,因为在溶解过程中往往改变了材料的状态,所测定的也不再是实际应用中所要知道的结果。薄膜、粉末等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材料形式,这些材料的光学性能的测定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高档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可选配积分球附件来测定物质的漫反射光谱(UV-vis diffuse reflenctance spectrum,UV-vis DRS),UV-vis DRS特别适用粉末样品的测定。聚合物、聚合物与无机物的杂化材料、多种无机化合物半导体均可用UV-vis DRS进行测定。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还可测定玻璃、有机玻璃、塑料制品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等。下面就有机物、无机物和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作详细的介绍: 1、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吸收紫外辐射或可见光,其外层电子跃迁而成,又称分子的电子跃迁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机化合物此外吸收光谱(电子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或价电子跃迁所产生的。按分子轨道理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成键σ轨道,反键σ*轨道;成键π轨道,反键π*轨道(不饱和烃);另外还有非键轨道(杂原子存在)。各种轨道的能级不同,如图1所示。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 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冯铖炼 指导老师:索艳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记录电池的放电特性,熟悉燃料电池极化特性 3.研究燃料电池功率和放电电流、燃料浓度的关系 4.熟悉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的操作 二、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氧气)。氢在负极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氧气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它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 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由电池外提供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它由正极、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中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2013年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起作用的成分为氧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当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就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此过程水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发电原理与可夜间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 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惰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发电机"。 一般来讲,书写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高度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若电解质溶液是碱、盐溶液则

GB T 5137.2-2002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GB/T 5137.2-2002 (2002-12-20发布,2003-05-01实施) 前言 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2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 ——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 9656-2003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 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5137.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 ——4.1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5.1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 ——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 ——7.4.3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保持与GB 9656-2002相一致; ——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137.2—1985、GB/T 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1 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2 试验条件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一、概要介绍 1.1 软件性能介绍 1.1.1 软件性能的理解 性能是一种指标,表明软件系统或构件对于其及时性要求的符合程度;同时也是产品的特性,可以用时间来进行度量。 表现为: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系统可扩展性;并发能力;持续稳定运行等。1.1.2 软件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呈现时间+系统响应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数量。(请求数/秒,页面数/秒,访问人数/秒) 并发用户数:业务并发用户数; [注意]系统用户数:系统的用户总数;同时在线用户人数:使用系统过程中同时在线人数达到的最高峰值。 1.2 LoadRunner介绍 LoadRunner是Mercury Interactive的一款性能测试工具,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该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实时性能监控的系统行为和性能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 1.2.1 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 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

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1.2.2 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1)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记录并将其转发给服务器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流,记录并返回给客户端。 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以为在一个真实运行环境中,虚拟脚本生成器能通过这种方式截获数据流;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在截获数据流后对其进行了协议层上的处理,最终用脚本函数将数据流交互过程体现为我们容易看懂的脚本语句。 2)压力生成器则是根据脚本内容,产生实际的负载,扮演产生负载的角色。 3)用户代理是运行在负载机上的进程,该进程与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是线程协作,接受调度系统的命令,调度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线程。 4)压力调度是根据用户的场景要求,设置各种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设置同步点等。 5)监控系统则可以对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的主要性能计数器进行监控。 6)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是辅助测试结果分析。 二、LoadRunner测试过程 2.1 计划测试 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需响应时间等。 2.2 创建Vuser脚本 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录制、编写)到脚本中,并对脚本进行修改,调试等。协议类型:取决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

光学高分子材料简述及性能表征

光学高分子材料简述及性能表征

光学高分子材料简述及性能表征 摘要:高分子材料在光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大型光学元器件的背投屏幕更是利用先进的高分子材料技术获得了各种优异的性能。简单介绍了背投屏幕的分类、材料和制造工艺,以及光学高分子材料的历史、分类和新的发展,以及主要性能表征。 前言:背投屏幕是背投显示的终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光学显示系统的性能。背投屏幕分为背投软质屏幕、背投散射屏幕和背投光学屏幕。背投软质屏幕具备廉价、运输安装方便等优点,但是亮度均匀性比较差、严重的“亮斑效应”、光能利用率低、可视角度小等。分辨率低和对比度低。散射屏幕视角大、增益低、“亮斑效应” 明显。采用不同的工艺制造。有些采用在压克力板材表面进行雾化处理,增加散射。有些应用消眩光玻璃模具复制表面结构,基材内添加光扩散剂及调色剂制造。有些为降低成本直接在透明塑料板材表面粘贴背投软质屏幕制造。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微结构光学型背投影屏幕。光学型背投影屏幕指的是利用微细光学结构来完成光能 分布、实现屏幕功能的这一类屏幕。主要有FL

型(Fresnel lens-lenticular lenses)、FD型(Frensnel lens-Diffusion cover)、FLD型(Fresnel lens-Lenticular lenses-Diffusion cover)、BS型(Fresnel lens-Lenticular lenses-Black strips)。 微光学结构复制主要采用模压或铸造等复制技术。铸塑又称浇铸,它是参照金属浇铸方法发展而来的。该成型方法是将已准备好的浇铸原料(通常是单体,或经初步聚合或缩聚的浆状聚合物与单体的溶液等)注入一定的模具中,使其发生聚合反应而固化,从而得到与模具型腔相似的制件。这种方法也称为静态铸塑法。静态铸塑技术可用来将电铸镍模具板上的微光学图形转移到塑料表面。铸塑法得到的制件无针眼,无内力应变,无分子取向。重要的是,对于非晶态塑料来说,静态铸塑得到的制件相对于其它工艺一般具有更高的透光率,表现出优越的光学性质。背投光学屏幕属于大尺寸微光学元件,由于体积较大用模压工艺生产存在加工设备复杂、成本高、合格率低的缺点,主要用浇铸工艺来生产。 正文: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光学领域最早由Arthur Kingston开始,他于1934年取得了注

PC性能评测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PC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张俊阳 班级:计科1302 题目1:PC性能测试软件 请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个PC机性能评测软件(比如:可在百度上输入“PC 性能benchmark”,进行搜索并下载,安装),并对你自己的电脑和机房电脑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加以比较。 实验过程及结果: 我的电脑:

机房电脑:

综上分析:分析pcbenchmark所得数据为电脑的current performance与其potential performance的比值,值大表明计算机目前运行良好,性能好,由测试结果数据可得比较出机房的电脑当前运行的性能更好。分析鲁大师性能测试结果:我的电脑得分148588机房电脑得分71298,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PU占总得分的比重最大,表明了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显卡性能和内存性能也很关键,另外机房的电脑显卡性能较弱,所以拉低了整体得分,我的电脑各项得分均超过机房电脑,可以得出我的电脑性能更好的结论。 题目2:toy benchmark的编写并测试 可用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10-100行语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整数操作,另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浮点操作,两个部分执行的频率(频率整数,频率浮点)可调整。请在你的计算机或者在机房计算机上,以(,),(,),(,)的频率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并算出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 实验过程及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x, y, a; double b; clock_t start, end; printf("请输入整数运算与浮点数运算次数(单位亿次)\n"); scanf("%d%d", &x, &y); /*控制运行频率*/ start = clock(); for (int i = 0; i

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过程中用到的仪器设备

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过程中用到的仪器设备 1.材料表征:材料的防腐蚀性能 表征方式:电化学阻抗谱 效果:得到材料的电容、电阻、电感等信息,获得材料的防腐蚀机理 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基材的面积固定 表征方式:极化曲线 效果:获得材料腐蚀时的腐蚀电流密度、极化电阻、腐蚀电位、腐蚀速率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基材的面积固定 表征方式:盐雾试验 效果:加速试验,获得材料耐腐蚀的耐久性 需要注意的问题:注意盐水浓度的变化 2. 材料表征:材料的成分分析 表征方式:X射线能谱 效果:得到材料的元素组成 需要注意的问题:样品不要太大,能放进样品室 表征方式:X射线光电子能谱 效果:得到材料的元素组成及价态或化合态 需要注意的问题:样品不能大于2mm厚,仅能测试表面元素,可以利用溅射一层一层的测试 表征方式:X射线衍射 效果:得到聚苯胺材料的掺杂状态及结晶状态 表征方式:紫外光谱 效果:得到聚苯胺材料的掺杂状态 需要注意的问题:要能溶于某种溶剂 表征方式:核磁共振谱 效果:获得分子结构 需要注意的问题:能溶于特定的溶剂 表征方式:裂解色谱 效果:得到聚合物材料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问题:裂解温度要适合 表征方式:凝胶渗透色谱 效果:得到聚合物材料的分子量 需要注意的问题:样品溶于特定的溶剂

1.表征方式:NMR 效果:有机样品的结构鉴定,常用的H谱,C谱,能够得到样品分子中H的种类,杂化类型,数量,主链C的信息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分为液体核磁和固体核磁 2. 表征方式:GC-MS,LC-MS: 效果:质谱一般联用气相、液相更为有用,用于分析有机小分子成分,有强大的谱库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组成。 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样品极性、溶解性和气化温度等有要求。 3.表征方式:ICP-MS,ICP-AES,ICP-OES等 效果:可以精确得到样品中某种无机金属元素含量,特别是微量金属元素含量;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将样品首先溶解在溶液中,常用硝酸、盐酸、王水、其他各种有机酸作为溶解酸,得保证样品中的重金属可以溶。 4. 表征方式:EDS 效果:可以定性定量分析样品中元素,虽然有机元素如C、N、O等也可以分析,但对元素序数更大的无机元素分析更为精确。 需要注意的问题:EDS是SEM或TEM的附件,样品需按照SEM或TEM制样要求进行制备,所以制样要求较高。 5. 表征方式:EELS 效果:可以定性定量分析样品中元素,范围较EDS更大,同时分辨率较EDS高好几个数量级,做MAPPING分析时真正在纳米尺度上可以表征元素的分布; 需要注意的问题:EELS对TEM配置要求更高,一般TEM不含该附件,不是通用测试手段。 6. 表征方式:TGA-DSC-FTIR,或GC-MS: 效果:TGA可以对有机无机样品重量随温度变化进行记录,表征样品热稳定性,定量分析样品组成等,联用DSC可以分析样品随温度变化热焓效应,分析样品熔点,分界点,化学反应热量等,联用红外或气质可以分析热分解产物成分。 需要注意的问题:单独TGA样品用量5-10mg,但膨胀性样品用量必须减少,储能材料、炸药等不能做TGA或者只能用极微量样品测试,联用红外或气质需适当增加样品用量降低信噪比和本底干扰。 7.表征方式:AFM,AFM-IR联用 效果:AFM可以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3维分析,AFM和红外联用可以同时对AFM图上任意一个区域进行红外官能团分析,做官能团的mapping,对复合材料、多层材料、微观相分离物质非常有效。 需要注意的问题:样品要求必须平整光滑,否则可能损坏探针,与红外联用时需保证样品不含水。 8. 表征方式:BET 效果:分析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孔型,孔径,孔分布等,催化、粉体制备等领域常用仪器。 9.表征方式:GPC 效果:聚合物材料常用表征,可测出聚合物几种分子量,但需根据自身样品特点选择不同的填充柱和溶剂。 10.表征方式:离子色谱 效果:对常见阴离子如F-、Cl-、Br-、NO2-、NO3-、SO42-、PO43-和阳离子如Li+、Na+、NH4+、K+、Mg2+、Ca2+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ICP等手段组合应用是分析利器。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doc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 式中: 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 流量系数,无因次;

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每一 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 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 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 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

材料的光学性能测试10页word

材料科学实验讲义 (一级实验指导书)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心实验室汇编 2009年7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透过率、全反射和漫反射测定的基本原理; 2、掌握透过率、全反射和漫反射测定的操作技能; 3、测定聚合物膜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薄膜的透过率和全反射率,学会测定无机材料粉末的漫反射光谱。 4、针对不同的材料形式(如薄膜,粉末等)能判断该如何选择不同的测试模式。 二、实验原理 光学性能是材料的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性能之一,薄膜、陶瓷、玻璃、粉末、聚合物、人工晶体甚至胶体的性能评价都离不开光学性能的表征。本实验中所涉及到材料的光学性能主要是指透过率、反射率尤其是漫反射模式测定的反射率等光学性能的测定,涉及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粉末和玻璃等。 在通常所用的分光光度法中,常常将待测定的物质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比色来定性或定量物质的含量或浓度等。一些无机粉末或者聚合物本身并不溶于常见的溶剂中,将这些不溶解的物质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得到的是消光光谱而不是吸收光谱,测定的是消光(Extinction)而不仅仅是吸收(Absorption)。另外,对薄膜材料来说,能进行原位测定是重要的,因为在溶解过程中往往改变了材料的状态,所测定的也不再是实际应用中所要知道的结果。薄膜、粉末等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材料形式,这些材料的光学性能的测定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高档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可选配积分球附件来测定物质的漫反射光谱(UV-vis diffuse reflenctance spectrum,UV-vis DRS),UV-vis DRS特别适用粉末样品的测定。聚合物、聚合物与无机物的杂化材料、多种无机化合物半导体均可用UV-vis DRS进行测定。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还可测定玻璃、有机玻璃、塑料制品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等。下面就有机物、无机物和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作详细的介绍: 1、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吸收紫外辐射或可见光,其外层电子

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

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 姓名:程小林学号:5701109004 班级:高分子091 学院:材料学院 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 高分子材料的制品属於最年轻的材料.它不仅遍及各个工业领域, 而且已进入所有的家庭, 其产量已有超过金属材料的趋势, 將是21世纪最活跃的材料支柱.高分子材料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在我们的认识中,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按特性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今天,我想就高分子材料为主线,简单研究一下高分子材料所具有的一些方面的力学性能。 从我们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中可以知道,高分子材料其实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原子外, 其他元素主要是氢、氧、氮等.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 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 能形成稳定的结构.碳原子是四价, 每个一价的价键可以和一个氢原子键连接, 所以可形成为数众多的、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总数已接近千万种, 远远超过其他元素的化合物的总和, 而且新的有机化合物还不断地被合成出來.這样, 由於不同的特殊结构的形成, 使有机化合物具有很独特的功能.高分子中可以把某些有机物结构(又称为功能团)替换, 以改变高分子的特性.高分

子具有巨大的分子量, 达到至少1万以上, 或几百万至千万以上, 所以, 人們將其称为高分子、大分子或高聚物.高分子材料包括三大合成材料, 即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研究理论: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对于用于工程中作为构件和零件的结构高分子材料,人们最关心的是它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也称为机械性能。任何材料受力后都要产生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即发生断裂。这种在外载作用下材料所表现的变形与断裂的行为叫力学行为,它是由材料内部的物质结构决定的,是材料固有的属性。同时, 环境如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力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分子材料的力学行为是外加载荷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聚合物材料力学性能是材料抵抗外加载荷引起的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在力学性能方面,它的高弹性、粘弹性和其力学性能对时间与温度强烈的依赖关系,是这类材料与金属材料显著的差别。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工程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类,其中工程塑料可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工程塑料是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总称。按力学性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塑性很好,延伸率可达几十~几百%,一部分热塑性材料属于这种情况;一类是比较脆,其拉伸过程简单,拉伸曲线与铸铁类似,热固性材料都属于这种情况。 高分子材料拉伸试件一般为矩形截面的板状试件。试件形状和尺寸的设计可参考金属材料。 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材料的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

光学高分子材料简述及性能指标

光学高分子材料简述及性能指标 光学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应用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包含三大类技术指标:光学性能、机械性能、热学性能。 光学性能主要包括折射率和色散、透过率、黄色指数及光学稳定性。 折射率和色散是光学材料的最基本性能。在透镜设计中,为使透镜超薄和低曲率必须寻求高折射率的光学材料,而校正色差要求有两组阿贝数不同的材料,即冕牌系列(低色散,阿贝数>50)和火石系列(高色散,阿贝数<40)。光学玻璃的折射率和色散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而光学塑料的选择范围却十分有限,尤其是冕牌系列光学塑料。透明塑料折射率的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折射仪法。阿贝折射仪是最广泛用于测定折射率的折射仪。 透过率是表征树脂透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一种树脂的透过率越高,其透光性就越好。透过率的定义为:透过材料的光通量(T2)占入射到材料表面上的光通量(T1)的百分率。任何一种透明材料的透光率都达不到100%,即使是透明性最好的光学玻璃的透光率一般也难以超过95%。 聚合物光学材料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透光性和光学玻璃相近,在近红外以上区域不可避免的出现碳氢振动所引起的吸收。通常,光学塑料在可见光区透光率的损失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光的反射;光的散射;光的吸收。 黄色指数是无色透明材料质量和老化程度的一项性能指标,由分光光度计的读数计算而得,描述了试样从无色透明或白色到黄色的颜色变化。这一实验最常用于评价一种材料在真实或模拟的日照下的颜色变化。而对于透明塑料材料来说,由于原料纯度或加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自身带有一定颜色。 光学树脂如同多数有机物质一样存在着耐候和耐老化问题,因此树脂的结构和加工工艺以及使用环境对树脂的光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光学参数的稳定性尤为关键,这个指标直接决定产品的使用性能。采用人工加速老化中的全紫外线老化的方法检测树脂的光学稳定性。全紫外线老化法主要模拟阳光中的紫外线.全紫外线强度比相应太阳紫外强度高几倍。正是短波紫外线对有机材料老化起了主要作用,这样会大大地提高了老化加速率,也是全紫外老化的最突出优点。同时可以进行温度、湿度、雨淋等环境因素的模拟。这一老化方法其紫外强度等参数可以监控,试验重复性好。 韧性(耐冲击性能)和表面硬度(耐磨性)是光学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机械性能。 冲击强度是衡量材料韧性的一种强度指标。冲击强度是使材料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折断,通常把折断时截面吸收的能量定义为材料的冲击韧性。冲击实验主要有弯曲梁式(摆锤式)冲击、落锤式冲击和高速拉伸试验三类。 无定型聚合物的韧性主要与其分子结构有关。主链上酯键、醚键、碳-碳键可以自由旋转,因而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如PC是光学塑料中抗冲击性能最好的材料;带有较大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LoadRunner的使用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LoadRunner的使用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 LoadRunner简介: LoadRunner 是一种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工具,它能预测系统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LoadRunner 的测试对象是整个企业的系统,它通过模拟实际用户的操作行为和实行实时性能监测,来帮助您更快的查找和发现问题。此外,LoadRunner 能支持广范的协议和技术,为您的特殊环境提供特殊的解决方案。LoadRunne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LoadRunner的工具组成和工具原理。 2. 熟练使用LoadRunner进行Web系统测试和压力负载测试。 3. 掌握LoadRunner测试流程。 二、实验设备 PC机:清华同方电脑 操作系统:windows 7 实用工具:WPS Office,LoadRunner8.0工具,IE9 三、实验内容 (1)、熟悉LoadRunner的工具组成和工具原理 1.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2.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 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①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密封材料检测标准密封材料测试标准定稿版

密封材料检测标准密封 材料测试标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密封材料检测标准密封材料测试标准 世界建筑密封材料的总趋势是用量持续增加,产品向高功能的弹性体密封膏方向发展,而低档油性嵌缝膏的使用比例不断下降,逐步退出市场,中档密封膏将有适度的发展。 随着优质防水材料的采用和对防不机理认识的深化,防水系统的使用期大大延长,SBS改性油毡屋面使用20年后变化很小,PVC防水片材已有成功使用30年的记录,EPDM 和金属屋面的使用期可达40年~50年以上,实行防水保证期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英国、法国、德国对屋面防水实行10年保证期。美国分别实行5年、10年、15年、20年的屋面保证期。日本规定,屋面、阳台、走廊、浴室叠层油毡防水的保证期为10年。 检测产品 防震缓冲包装材料:用聚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氨酯和聚氯乙烯制成的泡沫塑料。 密封材料:密封剂和瓶盖衬、垫片等,用作桶、瓶、罐的封口材料。 检测项目 1、阻隔性能:有机气体透过率、包装膜高低温气体透过率、氧气透过率、二氧化碳气体透过率、氮气透过率、空气透过率等; 2、机械性能:拉伸强度与伸长率、剥离强度、热合强度、冲击强度、撕裂强度、摩擦系数、耐蒸煮测试、包装密封性能; 3、卫生性能:溶剂残留、邻苯类增塑剂、重金属含量、相容性、高锰酸钾消耗量

等; 4、缓冲材料的缓冲性能:静压力、动态冲击、振动传递率、永久变形 特性 密封材料一般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回弹性高、压缩永久变形小、密封可靠、加工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硅橡胶密封剂能耐高温和低温、耐辐射、耐真空、无污染、无毒;聚硫橡胶密封剂具有优异的耐航空燃料性能,还有就是耐高温、耐高压、耐摩擦、耐压,这些都是密封行业的主导方向,密封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机械身设备的生产效率,假如买到不合适的产品,对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建议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仁在选择密封材料的时候慎重选择,尽量使用品牌产品,因为品牌产品代表的是一个责任,也是一个生产厂家的实力。 应用 航空航天工业还要求密封材料能适应一些特殊的环境要求,硅橡胶密封剂能耐高温和低温如耐真空、耐辐射、无污染、无毒、耐高低温和耐航空燃料和火箭推进剂等介质的腐蚀。航空航天工业中使用的密封材料主要有:聚硫橡胶、硅橡胶和聚氨酯密封剂,主要用于机翼和机身整体油箱的密封。要用于各种密封舱的密封。聚氨酯密封剂的超低温性能良好,主要用于火箭推进剂液氢、液氧的连接缝。飞机的座舱、窗门、仪表舱、炮弹舱、引射器、电插头、电子元件和电磁铁的灌封也都使用密封剂。 要求 密封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封材料的性能。了解各种密封材料的性能,正确选用密封材料,是正确设计、使用密封的首要问题。早期的密封材料,主要是织物、矿

(整理)材料的光学性能测试.

材料科学实验讲义 (一级实验指导书)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心实验室汇编 2009年7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透过率、全反射和漫反射测定的基本原理; 2、掌握透过率、全反射和漫反射测定的操作技能; 3、测定聚合物膜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薄膜的透过率和全反射率,学会测定无机材料粉末的漫反射光谱。 4、针对不同的材料形式(如薄膜,粉末等)能判断该如何选择不同的测试模式。 二、实验原理 光学性能是材料的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性能之一,薄膜、陶瓷、玻璃、粉末、聚合物、人工晶体甚至胶体的性能评价都离不开光学性能的表征。本实验中所涉及到材料的光学性能主要是指透过率、反射率尤其是漫反射模式测定的反射率等光学性能的测定,涉及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粉末和玻璃等。 在通常所用的分光光度法中,常常将待测定的物质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比色来定性或定量物质的含量或浓度等。一些无机粉末或者聚合物本身并不溶于常见的溶剂中,将这些不溶解的物质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得到的是消光光谱而不是吸收光谱,测定的是消光(Extinction)而不仅仅是吸收(Absorption)。另外,对薄膜材料来说,能进行原位测定是重要的,因为在溶解过程中往往改变了材料的状态,所测定的也不再是实际应用中所要知道的结果。薄膜、粉末等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材料形式,这些材料的光学性能的测定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高档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可选配积分球附件来测定物质的漫反射光谱(UV-vis diffuse reflenctance spectrum,UV-vis DRS),UV-vis DRS特别适用粉末样品的测定。聚合物、聚合物与无机物的杂化材料、多种无机化合物半导体均可用UV-vis DRS进行测定。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还可测定玻璃、有机玻璃、塑料制品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等。下面就有机物、无机物和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作详细的介绍: 1、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吸收紫外辐射或可见光,其外层电子跃迁而成,又称分子的电子跃迁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机化合物此外吸收光谱(电子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或价电子跃迁所产生的。按分子轨道理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成键σ轨道,反键σ*轨道;成键π轨道,反键π*轨道(不饱和烃);另外还有非键轨道(杂原子存在)。各种轨道的能级不同,如图1所示。

有机化学研究方向

有机合成化学 研究从较简单的前体小分子到目标分子的过程和结果的科学。 1.合成方法学 新概念、试剂、方法、反应的运用,实用的在温和条件下经过较简单的步骤高选择性高产率地转化为目标分子。 2.具独特性能(生理、材料、理论兴趣)的分子的(全)合成。 3.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无害原料、原子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反应介质、过程和工艺路线、绿色安全的产品。 4.学科新生长点、交叉点的扩展和手性、仿生等新技术的运用。 天然产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机体的代谢产物及其变化规律性;利用有机化学的方法研究调控生命体系过程的科学。 1.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分析、富集和结构表征、生源途径、功能和构效关系、结构修饰改造;生物大分子(及其模拟物)的快速序列和构象分析、合成和应用。 2.化学(全)合成;复杂天然分子的合成化学研究;生物合成方法。 3.传统资源利用和中药药效成分的研究;可降解生物质的利用。 4.微(痕)量、易变活性成分的研发;生物活性小分子和生物活性大分子(糖、核酸、肽、酶、蛋白质)及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识别和信息传递、调控。 金属有机化学 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各种不同类型的C—M(杂原子)]的结构、合成、反应及其应用的科学。 1.金属有机化学基元反应及其机理;各种不同类型的C—H(C、杂原子)的选择性形成、切断。 2.导向合成化学和聚合反应的金属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新型高效催化作用及其应用。 药物化学和农药化学 研究与人类疾病和健康、植物保护等生命现象有关的创新药物研制的科学。 1.高通量生物活性筛选;药物作用靶点和基于构效关系指导下的分子设计和组合化学库设计。 2.生化信息学的应用和创新、仿生及先导药物的发现、开发。 3.非传统机制的药物合成、分析和功能测试, 有机新材料化学 研究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的新型分子材料的开发的科学。 1.有机固体、半导体、超导体、光导体、非线性光学、铁磁体、聚合物材料。 2.具有特殊和潜在光、电、磁功能分子的合成和器件有序组装。 3.功能分子的结构、排列、组合和物化性能、机制的关系,新分子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有机分离分析化学 研究有机物的分离、定性定量分析和结构解析的科学。 1.基于近代光谱、波谱、色谱技术的进步对微(痕)量有机物的高效分析鉴定。 2.复杂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和混合物中的有效组份及环境样品的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专题检测卷(有答案)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专题检测卷(有答 案) 化学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小编准备了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专题检测卷,希望你喜欢。 1. (10分)(2019上海高考改编) 异构化可得到三元乙丙橡胶的第三单体。由A(C5H6)和B经DielsAlder反应制得。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DielsAlder反应是+ 。 完成下列填空: (1)DielsAlder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B与Cl2的1,2-加成产物消去HCl得到2-氯代二烯烃,该二烯烃和丙烯酸(CH2=CHCOOH)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可改进氯丁橡胶的耐寒性和加工性能,写出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由的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同系物制备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 B 目标产物) 2.(14分)(2019广东高考)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反应①: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

最少需要消耗____________mol O2。 (2)化合物Ⅱ可使__________溶液(限写一种)褪色;化合物 Ⅲ(分子式为C10H11Cl)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Ⅲ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1∶1∶1∶2,Ⅳ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4)由CH3COOCH2CH3可合成化合物Ⅰ。化合物Ⅴ是 CH3COOCH2CH3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Ⅵ。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与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3.(15分)(2019安徽高考)PBS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可由马来酸酐等原料经下列路线合成: (1)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2)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D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 (3)半方酸是马来酸酐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1个环(四元碳环)和1个羟基,但不含OO键。半方酸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

离心泵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心泵的性能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离心泵的操作,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和特性。 2、 学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了解单级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扬程、轴功率、效率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二、 实验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主要是指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均随流量的大小改变。即扬程和流量的特性曲线H=f (Q );功率消耗和流量的特性曲线N 轴=f (Q e );及效率和流量的特性曲线?=f(Qe);这三条曲线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他们与离心泵的设计、加工情况有关,必须由实验测定。 三条特性曲线中的Qe 和N 轴由实验测定。He 和?由以下各式计算,由伯努利方程可知: He=H 压强表+H 真空表+h 0+g u u 22 1 20- 式中: He ——泵的扬程(m ——液柱) H 压强表——压强表测得的表压(m ——液柱) H 真空表——真空表测得的真空度(m ——液柱) h 0——压强表和真空表中心的垂直距离(m ) u 0——泵的出口管内流体的速度(m/s ) u1——泵的进口管内流体的速度(m/s ) g ——重力加速度(m/s 2 ) 流体流过泵之后,实际得到的有效功率:Ne= 102ρ HeQe ;离心泵的效率:轴 N N e =η。在实验中,泵的周效率由所测得的电机的输入功率N 入计算:N 轴=η传η电N 入 式中: Ne ——离心泵的有效功率(kw ) Qe ——离心泵的输液量(m3/s) ρ——被输进液体的密度(kg/m3) N 入——电机的输入功率(kw ) N 轴——离心泵的轴效率(kw ) η——离心泵的效率 η传——传动效率,联轴器直接传动时取1.00 η电——电机效率,一般取0.90 三、 实验装置和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