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温作业服装设计数学建模

高温作业服装设计数学建模

高温作业服装设计数学建模
高温作业服装设计数学建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的热传导模型及参数最优决定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的热传导模型及参数最优决定 发表时间:2019-06-10T16:00:03.3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作者:潘璐璐汪锦馨彭雪(通讯作者) [导读]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特种防护服装[1],其隔热和传湿性能与普通的服装有很大的不同[2],可避免人们在高温情况下被灼伤。本文选取时间、热传导率为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高温作业专用服装的热传导情况,并以此计算温度分布、确定织物材料的最优厚度,降低其研发成本。 (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高温作业专用服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特种防护服装[1],其隔热和传湿性能与普通的服装有很大的不同[2],可避免人们在高温情况下被灼伤。本文选取时间、热传导率为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高温作业专用服装的热传导情况,并以此计算温度分布、确定织物材料的最优厚度,降低其研发成本。 关键词:牛顿冷却定律;热辐射;热传导;傅立叶定律;遗传算法 1.问题重述 1.1背景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工作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多样。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对于在特殊环境下从事高危职业的从业者来说,服装往往具备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高温作业专用服装因其能够隔绝热量的特点,在起到普通防护服作用的同时,能更好的为高温作业人员预防中暑、烧伤和灼伤等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目前,高温作业专用服装的研发依靠于大量的热防护性试验,因此为压缩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帮助研发高温作业专用服装显得十分必要。 1.2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温工作专用服装一般由三层织物材料构成,从外到内别记作I、II、III层,最里层与皮肤有空隙,记作IV层。为拟合实际情况完成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变化情况,并解决以下问题: (1)已知该服装内织物材料的某些参数值(见题目附件1),设定实验条件为:环境温度为75℃、II层厚度为6 mm、IV层厚度为5 mm、工作时间为90分钟,实验得出假人皮肤外侧温度数据(见题目附件2)。构造数学模型,求出温度分布,并得出温度分布的Excel文件(文件名为problem1.xlsx)。 (2)设定实验条件为环境温度为65℃、IV层的厚度为5.5 mm时,工作60分钟时,为达到假人皮肤外侧温度不超过47℃,且超过44℃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目的,求解II层最优厚度。 (3)设定实验条件为环境温度为80℃,工作30分钟时,若还要达到假人皮肤外侧温度不超过47℃,且超过44℃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目的,求出II层和IV层厚度的最佳组合。 2.问题分析 2.1问题一的分析 题目要求建立模型求温度分布,即假人皮肤外侧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可通过牛顿冷却定律以及建立热传导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别计算出各层织物材料内外层的温度变化,最后计算出专用服装整体的隔热效果,并使模型中构造的假人皮肤外侧温度变化能够与实验数据(即题目附表2)趋于一致。其中,该服装各层材料的比热容、厚度等数据均作为参数对温度分布产生影响。最后用图表模型方式及Excel 展示出温度分布。 2.2问题二的分析 由第一问得出的温度分布公式同理可以推算出在第二问条件下,假人皮肤外侧温度与II层厚度的关系,具体来说为II层隔热效果与II层厚度的关系函数。从便捷灵活性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该服装应尽量轻便。因此把服装重量(厚度)作为目标函数求最小值,把题目所给的隔热效果要求作为约束条件,从而求得II层最优厚度。 2.3问题三的分析 根据第一问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原理,以第三问的题目条件再次建立新模型。这次以假人皮肤外侧温度为因变量、II层和IV层的厚度为自变量构建函数,进行最优化求解。可仍以重量作为II层和IV层的厚度的内在联系函数,以题目要求隔热效果为约束条件,计算II层和IV层的最佳厚度组合。 3.模型假设 针对“高温作业专用服装-空气-假人皮肤”系统,给出织物在高温下热传递数学模型的假设: (1)系统热传递仅考虑热传导的传热、热辐射以及空气对流,忽略水汽、汗液的影响,即不考虑湿传递。 (2)热传导过程中,忽略热胀冷缩现象,织物不发生熔融或分解,即织物性质保持题目附表1给定数据不变[3]。 (3)热传导和辐射热通量传递到织物的过程中,各层织物平面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4)热传导沿垂直于皮肤方向进行,即视为一维的。 表1 符号说明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由于高温作业对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影响,严重时导致中暑,甚至危急生命,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高温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一)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⑥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尤其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通过门窗和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但对于高温车间仅靠这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②机械通风: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二)保健措施 1、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和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钙等。 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需要,还应当配

发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机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三)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按照《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一次。 (2)宣传防暑降温和预防中暑的知识。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问,避开最高气温。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设立休息室,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从分的睡眠和休息。

高温作业及防暑措施

高温作业及防暑措施 一、高温作业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下,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原定义: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是用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可以比较正确地反映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 二、常见的高温作业分类 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一)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 1、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 2、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 3、陶瓷、玻璃、建材工业的炉窑车间 4、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的锅炉间等 (二)高温高湿作业,如: 1、纺织印染等工厂 2、深井煤矿中 (三)夏天露天作业,如: 建筑工地、环卫工人、大型体育竞赛等。 三、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高温作业注意事项

高温作业注意事项

高温作业注意事项 1、高温作业 生产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及气压。高温属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如我们冶金行业的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和铸造、锻造等作业均属于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机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 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 2、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高温或同时存在高气温和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一般将散热量大于8.37×104J/(m3.h)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常见作业场所有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对流热作用于体表,经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辐射热除作用于体表外,尚作用于深部组织,加热作用更快更强。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大量出汗,且易于蒸发散热。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高温高湿作业。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均高,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尚不很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大量出汗而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故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可发生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产生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血压下降、消化不良和其它胃肠道疾病增加、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3、中暑与急救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92722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由于高温作业对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影响,严重时导致中暑,甚至危急生命,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高温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一)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

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示范文本

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平均湿球黑球温度(亦 称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E的作业称为高温作 业。高温作业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高温、强辐射型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 炼铁、铸造、锻造,火力发电的锅炉间等。 第二种,高温、高湿型作业,如造纸、印染等行业。 第三种,夏季露天作业,如南方夏季筑路、架桥作业 等。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性改变,主要为体 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 尿系统等方面的改变。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发病机理可分

为热射病、日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为使基层单位在职业病登记和报告中易于识别,在《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1960年劳动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中将中暑分为:①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工作者。②轻症中暑:具有前述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者。③重症中暑: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C以上或发生热痉挛者。 为了防止在高温作业中发生中暑,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暑降温措施: 1.车间温、湿度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由于工艺要求湿度较高的车间,也应满足相关标准。

基于comsol三维物理模型的高温作业专业服装设计

基于comsol三维物理模型的高温作业专业服装设计 本文针对高温作业时,需穿着专业服装以免灼伤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画出假人皮肤外侧分布图像,建立相关的模型,并利用comsol软件进行物理学三维仿真模拟。得出各层防热材料的温度分布以及防热服饰防热性能与各层材料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最优化模型,使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方法,逐步得到防热服饰各层材料的温度分布,实现对于材料特性对于防热性能影响的深入研究。 标签:comsol三维物理模型;连续性问题;微分方程模型;图像拟合;最优化问题;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 一、问题重述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人们需要穿着专用服装以避免灼伤。专用服装通常由三层织物材料构成,记为I、II、III,IV层,其中I层与外界环境接触,IV层与皮肤接触。 为设计专用服装,将体内温度控制在37?C的假人放置在实验室的高温环境中,测量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为了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变化情况。 二、模型假设 1.假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维持体内恒定 2.不及热传递中的热量损失 3.I、II、III之间不存在空气,密闭接触 4.温度变化过程中密度,比热容,热传导率,厚度保持不变 5.II、IV两种材料的价格相同 6.热传递沿垂直于皮肤方向进行,故可视为一维的 7.能量从火焰到外壳时,包含热对流和热辐射。由于外壳阻挡了大部分的辐射,因此,在织物层和人体皮肤传递过程中,可以忽略辐射 8.空气层的厚度值不超过6.4 mm,热对流影响小,因而不考虑热对流 9.材料层之间、织防热材料与空气层之间、空气层与皮肤之间的温度分布都是连续变化的,但温度梯度是跳跃的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新版) 夏季气温不断升高,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高温作业区域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一般指由于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时,人体在一定限度范围内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超过适应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高温作业的作业场所,不仅气温高,还存在辐射热,所以在高温季节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 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

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头晕、口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重症中暑症状:最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主要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可伴有肌肉阵发痉挛疼痛;心慌、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四肢抽搐、晕厥或昏迷;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预防 一.加强作业场所的预防:主要是通风降温,通风可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降温可采用空调,没有条件时,可放置冰块,也可使用喷雾风扇;隔热措施,用水、隔热材料等;露天作业时,作业时间应尽可能的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间,采用早晚作业等。 二.注重个人保健措施

高温作业标准

GB/T 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和高温作业人员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与休息时间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分级管理。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适用于一般室内高温作业。 2 规范牲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170一1987 数值修约规则 GB 3869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产性热源 productive hot source 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3.2 工作场所 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3.3 工作地点 work site 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若困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可称为工作地点。 3.4 WBGT指数 WBGT-index 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3.5 商温作业 work in hot environment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教等于或大于25。C的作业。 3.6 接触商温作业时间 the working time exposed in hot environment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 由于高温作业对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影响,严重时导致中暑,甚至危急生命,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高温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一)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 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⑥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尤其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通过门窗和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但对于高温车间仅靠这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②机械通风: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二)保健措施 1、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和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钙等。 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需要,还应当配发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机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三)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按照《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一次。(2)宣传防暑降温和预防中暑的知识。(3)合理安排工作时问,避开最高气温。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设立休息室,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从分的睡眠和休息。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

编号:SM-ZD-89430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夏季气温不断升高,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高温作业区域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一般指由于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时,人体在一定限度范围内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超过适应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高温作业的作业场所,不仅气温高,还存在辐射热,所以在高温季节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 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

均为常见的诱因。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头晕、口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重症中暑症状:最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主要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可伴有肌肉阵发痉挛疼痛;心慌、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四肢抽搐、晕厥或昏迷;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预防 一.加强作业场所的预防:主要是通风降温,通风可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降温可采用空调,没有条件时,可放置冰块,也可使用喷雾风扇;隔热措施,用水、隔热材料等;露天作业时,作业时间应尽可能的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间,采用早晚作业等。

高温作业

一、什么叫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二、常见的高温作业有哪些(分类、分型) 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一)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 1、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 2、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 3、陶瓷、玻璃、建材工业的炉窑车间 4、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的锅炉间等 (二)高温高湿作业,如: 1、纺织印染等工厂 2、深井煤矿中 (三)夏天露天作业,如: 建筑工地、大型体育竞赛等。 三、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二)中暑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三)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 1、中暑先兆 2、轻症中暑 3、重症中暑:可分为三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示范文本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温作业安全教育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夏季气温不断升高,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高温作业区 域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一般指由于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 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 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时,人体在一定限度范围内会出现一系列生 理功能改变,如超过适应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 引起病变。高温作业的作业场所,不仅气温高,还存在辐 射热,所以在高温季节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 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

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头晕、口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重症中暑症状:最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主要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可伴有肌肉阵发痉挛疼痛;心慌、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四肢抽搐、晕厥或昏迷;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预防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示范文本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由于高温作业对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影响,严重时 导致中暑,甚至危急生命,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 护高温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一)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 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 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 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 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 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 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隔墙 上升,经过天窗排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⑥热成品和

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尤其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通过门窗和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但对于高温车间仅靠这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②机械通风: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二)保健措施 1、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和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钙等。 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需要,

高温作业须知

高温作业须知 一、什么叫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二、常见的高温作业有哪些(分类、分型) 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一)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 1、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 2、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 3、陶瓷、玻璃、建材工业的炉窑车间 4、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的锅炉间等 (二)高温高湿作业,如: 1、纺织印染等工厂 2、深井煤矿中 (三)夏天露天作业,如: 建筑工地、大型体育竞赛等。 三、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二)中暑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三)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