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习题)29页word文档

13.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习题)29页word文档

13.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习题)29页word文档
13.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习题)29页word文档

13.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一、单选题

1.下面给出了几组四种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按照标准对雷电活动强弱的分类,其中标准的规定值是( )。

A.少雷区≤10,中雷区10~20,多雷区20~40,特强区≥40:

B.少雷区≤12,中雷区12~30,多雷区30~60,特强区≥60;

C.少雷区≤15,中雷区15~40,多雷区40~90,特强区≥90;

D.少雷区≤20,中雷区20~60,多雷区60~120,特强区~>120。2.在绝缘配合标准中,送电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公式均按标准气象条件给出。在下列各组气象条件数据中,标准气象条件(气压P、温度T、绝对湿度H)的一组数据是( )。

A.P=8.933kPa,T=10℃,H=8.5g/m3; B.P=8.933kPa,T=15℃,H=10g /m3;

C.P=101.325kPa,T=20℃,H=llg/m3; D.P=101.325Da,T=25℃,H=12 g/m3。

注ImmHg=133.322Pa。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10 绝缘配合

10.1 绝缘配合原则

10.1.1 按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电压和保护装置的特性来确定设备绝缘水平,即进行绝缘配合时,应全面考虑设备造价、维修费用以及故障损失三个方面,力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不同系统,因结构不同以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绝缘水平。

10.1.2 工频运行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a)工频运行电压下电气装置电瓷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应环境污秽分级条件下的爬电比距要求。

b)变电所电气设备应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10.1.3 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a)范围Ⅱ的架空线路确定其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时,可用将过电压幅值和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的统计法,并且仅考虑空载线路合闸、单相重合闸和成功的三相重合闸(如运行中使用时)过电压。

b)范围Ⅱ的变电所电气设备操作冲击绝缘水平以及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绝缘强度,以避雷器相应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则仅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

c)范围Ⅰ的架空线路和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以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处理。

10.1.4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仅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

10.1.5 用于操作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的波形:

a)操作冲击电压波。至最大值时间250μs,波尾2500μs。

1 有绕组的电气设备除外。

2 当采用其他波形时,绝缘配合裕度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b)雷电冲击电压波。波头时间1.2μs,波尾50μs。

D1 外绝缘放电电压试验数据通常以标准气象条件给出。标准气象条件是:

气压 101.325kPa;

温度 20℃;

绝对湿度 11g/m3。

注:1mmHg=133.322Pa,760mmHg=101.325kPa。

10.1.6 进行绝缘配合时,对于范围Ⅱ的送电线路、变电所的绝缘子串、空气间隙在各种电压下的绝缘强度,宜采用仿真型塔(构架)试验数据。

10.1.7 本标准中送电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公式均按标准气象条件给出。当送电线路、变电所因海拔高度引起气象条件变化而异于标准状态时,可参照附录D校正(海拔高度1000m及以下地区,按1000m条件校正),以满足绝缘配合要求,并有如下规定:

a)空气间隙。不考虑雨的影响,仅进行相对空气密度和湿度的校正。

b)绝缘子串。工频污秽放电电压暂不进行校正。

c)操作冲击电压波放电电压。按以下两种方法校正,且按严苛条件取值:

1)考虑雨使绝缘子正极性冲击电压波放电电压降低5%(或采用实测数据),再进行相对空气密度校正;

2)不考虑雨的影响,但进行相对空气密度和湿度的校正。

10.1.8 本标准中关于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配合的要求,适用于设备安装点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当设备安装点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可参照10.1.7考虑对设备外绝缘的耐受电压要求。

10.1.9 污秽区电瓷外绝缘的爬电距离按GB/T 16434—1997《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执行。

10.1.10 范围Ⅰ的各电压级相对地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的标么值应该选取下列数值:

35kV及以下低电阻接地系统 3.2

66kV及以下(除低电阻接地系统外) 4.0

110kV及220kV 3.0

3kV~220kV电力系统,相间操作过电压宜取相对地过电压的1.3~1.4倍。

当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限制操作过电压时,相对地及相间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的标么值需经研究确定。

3.绝缘配合中,操作冲击电压波的波形(极性,波头时间μs/波尾时间μs)应选择( )。

A.+200/2000; B.-200/2000;

C.+250/2500; D.-250/2500。

4.以下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原则中,不必要的是( )。

A.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的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

B.送电线路按规程对各级电压要求的耐雷水平进行配合;

C.在悬垂绝缘子串的空气间隙绝缘配合中,应计及导线风偏的影响;D.变电站雷电过压的绝缘配合还应对线路的雷电入侵波作配合。

5.对标称电压为230/400V三相系统的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的设备要求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是( )。

A.8kV; B.6kV; C.4kV; D.2.5kV.

6.双重绝缘是( )。

A.基本绝缘; B.加强绝缘;

C.由基本绝缘和加强绝缘组成的绝缘; D.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绝缘。

7.标称电压为230/400V三相系统中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的设备绝缘耐冲击过电压类别应为( )。

A. I类; B.Ⅱ类; C.III类; D. 1V类。

8.标称电压为230/400V三相系统中与变电所配电变压器相连的低压配电设备绝缘耐冲击过电压类别应为( )。

A. I类; B.Ⅱ类; C.III类; D. IV类。

9.标称电压为230/400V三相系统中家用电器及可移动式工具的绝缘耐冲击过电压类别为( )。

A. I类; B. II类; C.III类; D.IV类。

10.采用角钢埋于土壤中作人工接地体,应采取的防腐措施是( )。

A.镀铜; B.镀镍; C.镀锌; D.镀铬。

11.当仅利用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距地面不低于( )处设接地体连接板。

A.0.3m; B.0.5m; C.0.8m; D.1.0m。

12.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A.1.5m; B.2.0m; C.2.5m; D.3.0m。

13.建筑物按防雷要求分为( )类。

A.一; B.二; C三; D.四。

14.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线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根引下线。

A.一根; B.二根; C三根; D.四根.

15.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

A.1.0Ω; B.4Ω; C.5Ω; D.10Ω。

1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Ω。

A.1.0; B.4; C.5; D.10。

17.进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l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5Ω; B.10Ω; C.15Ω; D.20Ω。

18.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

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 )。

A.10m; B. 12m; C.14m; D.16m。

19.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A.5Ω; B.10Ω; C.15Ω; D.20Ω。

20.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4Ω; B.5Ω; C.10Ω; D.12Ω。

2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45m,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将(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A.30m; B.40m; C.45m; D.60m。

2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60m,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将(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A.30m; B.40m; C.50m; D.60m。

23.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将一幢防雷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对于

LPZ0

A 与LPZ0

B

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PZ0

A 与LPZ0

B

区内的各种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

电流直接雷击;

B.LPZ0

A 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LPZ0

B

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有衰减;

C.LPZ0

A 与LPZ0

B

区之间无界面;

D.LPZ0

A 与LPZ0

B

区之间有界面。

24.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改进电磁环境,建筑物应采取屏蔽措施和等电位连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

B.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C.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

D.屋面金属体、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作等电位连接。

25.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当建筑物或房间的自然构件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时,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导电金属物接地; B.导电金属物与其作等电位连接;

C.导电金属物作屏蔽; D.导电金属物与其绝缘。

26.在防雷击电磁脉冲时,每幢建筑物本身应采用( )接地系统。A.独立; B.屏蔽; C.共用; D.局部。

27.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其接地装置处理正确的是将其接地装置( )。

A.互相分开20m以上; B.互相靠近,lm;

C.互相连接; D.互相绝缘.

28.为防雷击电磁脉冲,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在各防雷区的界面处做( )处理。

A.作电气连接; B.作等电位连接; C.作屏蔽处理; D.作绝缘处理

29.为防雷击电磁脉冲,环行接地体和内部环形导体连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他屏蔽构件上,宜每隔( )连接一次。

A.2m; B.3m; C.4m; D.5m.

30.对于有防雷击电磁脉冲要求采用漏电保护器的建筑物,当供电电源采

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接地系统。

A.TN-C-S; B.TN-S; C.TN-C; D.局部TT。

31.各类防雷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带的截面不应小于( )。

A.镀锌钢50mm2; B.铝40mm2; C.铝25mm2; D.铜16mm2。32.在建筑物进线处和其他防雷区界面处的最大电涌电压,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与所设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致。为使最大电涌电压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到( )。

A.最长; B.最短; C.无限制: D.适当。

33.为防雷击电磁脉冲,安装在供电系统中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 )。

A.安装处的短路电流; B.安装处的额定电流;

C.安装处的雷电流; D.预期通过它的雷电流。

34.在LPZ0

A 或LPZ0

B

与L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

应选用符合( )试验的产品。

A I级分类; B.II级分类; C. III级分类; D.IV级分类。

35.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采用架空避雷线保护,已知冲击接地电阻:R

=10

i Ω,避雷线的支柱高度:h=20m,避雷线的水平长度:l=50m,避雷线至被

=( )。

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S

a2

A.3.25m; B.3.35m; C.4.1m; D.4.7m。

3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低压线路在入口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己知埋地电缆处的土壤电阻ρ=100Ω·m。求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于地中的长度应为( )。

A.18m; B.20m; C.25m; D.30m。

3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当仅利用建筑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

A.10rn; B.12m; C .15m; D.18m。

38.对建筑物防雷进行分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一类;

B.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二类;

C.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三类;

D.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三类。

39.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下列防雷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避雷网网格尺寸:6mx4m;

B.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进出被保护建筑物的管道连接;

C.钢筋混凝土屋面内的钢筋,每隔20m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D.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为5Ω。

40.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当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各组件之间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仅在等电位连接点处连接; B.多点互连;

C.相互间应绝缘; D.通过SPD进行连接。

41.在下列几组数值中,110kV系统的过电压允许水平正确值是( )。A.工频过电压1.0√3p.u.;操作过电压(相对地)1.5p.u.;

B.工频过电压1.1√3p.u.;操作过电压(相对地)2.0p.u.;

C.工频过电压1.3p.u.;操作过电压(相对地)3.0p.u.;

D.工频过电压1.4p.u.;操作过电压(相对地) 4.0p.u.。

42.单根避雷线在h

x 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r

x

与避雷线悬挂高度h

之间的计算表达式(设h

x ≥

2

h

)应为下列各项中的( )。(其中p为高度影

响系数)

A.0.5(h-h

x )p; B.(1.5h-2h

x

)p; C.0.47(h-h

x

)p; D.(h-1.53h

x

)p。

43.对于66kV及以下系统,为防止空载线路开断时产生操作过电压,在

选用操作断路器时应该使其开断空载线路过电压不超过( )。

A.1.0p.u.; B.1.3p.u.; C .3.0p.u.; D.4.0 p.u.。44.在66kV及以下的、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发生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产生的过电压,一般情况下最大过电压不超过( )。

A.2.0p.u.; B.2.5p.u.; C 3.2p.u.; D.3.5p.u..45.在绝缘配合中110kV的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的标准绝缘水平是指该设备的标准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为( ),

A.200kV; B.325kV; C.480kV; D.950kV.

46.110kV进线全部为架空进线的GIS变电所,在GIS管道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已经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请问:变压器或GIS一次回路的任何电气部分至该避雷器间的最大电气距离不超过参考值( ),则无需另加避雷器即可满足保护要求。

A.50m; B.95m; C.130m; D.160m。

47.110kV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在以下几项中( )是以避雷器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的。

A.电气设备操作冲击绝缘水平;

B.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绝缘强度;

C.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

D.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

48.送电线路及变电所电瓷外绝缘的绝缘配合,不应考虑系统中出现的( )电压。

A.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B.工频过电压及谐振过电压;

C.操作过电压; D.雷电过电压.

49,绝缘配合中,雷电冲击电压波的波形(极性,波头时间μs/波尾时间μs)应选择( )。

A.+1.2/50: B.-1.2/50; C.+1.5/40; D.-1.5/40。50.一类防雷建筑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应采取以下防侧击雷的措施:①从30m起每隔不大于( )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②( )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A.6,40; B.10,30; C. 6,30; D.4,50。

51.3~6kV电力系统的工频过电压,其允许水平一般不超过( )。

A.√3p.u.; B.1.3p.u.; C.1.1√3p.u.; D.

1.13 p.u.。

52.目前,在选择配电装置及电气绝缘水平时,对于35kV及以下(低电阻接地系统)计算用操作过电压水平为( )。

A.4.0 p.u.; B.3.2p.u.; C 3.0 p.u.; D.1.5倍。53.单支避雷针有它的保护范围。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的公式为r=1.5hp,其中p为高度影响系数,其值与避雷针高度h有关,在30m

A.h增大,则p减小; B.h增大,则p增大;

C.p是个定值; D.其他。

54.对于两支等高避雷针,为达到充分的保护范围,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D与针高h的比值,不宜大于( )。

A.15; B.10; C.5; D.3。

55.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为防雷电感应,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

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 )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A.12~18m; B.18~24m; C.24~30m; D.30~36m。5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为防雷电感应金属屋面周边每隔( )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A.12~18m; B.18~24m; C 24~30m; D.30~36m。57.信息系统防雷击的等电位连接,有两种基本的结构,即S型星型和M 型网型。通常,对于一个相对延伸较大的开环系统,宜采用( )型结构。A.S型星型; B.M型网型; C都可以; D.其他。

58.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 )在雷电流通后产生的工频电流。

A.流通; B.减小; C.限制; D.熄灭。

二、多选题

1.系统运行中出现于设备绝缘上的过电压一般有( )。

A.空载过电压; B.雷电过电压; C.操作过电压; D.谐振过电压。

2.当雷击避雷针(线)或其他建(构)筑物时,将引起接地网冲击电位增高,对电气设备产生反击过电压,决定反击过电压幅值的因素为( )。A.雷电流幅值; B.避雷针(线)高度;

C.地网冲击电阻; D.引流点位置和设备充电回路的时间常数。3.采用排气式避雷器时,外间隙的最小距离,在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

( )。

A.3kV系统l0mm; B.10kV系统15mm;

C.20kV系统40mm; D.35kV系统100mm。

4.对工频过电压的性质、特点的描述中,以下正确的是( )。

A.工频过电压的频率为工频或接近工频,幅值不高;

B.工频暂态过电压持续时间不超过ls,过电压数值变化2%~3%;C.工频过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约为工频相电压的√3倍;

D.工频过电压对220kV及以下电网影响很大,需要采取措施预以限制。5.系统中引起谐振过电压原因是( )。

A.操作不当; B.系统故障;

C.元件参数不利组合; D.设备绝缘配合错误.

6.为了限制3~66kV不接地系统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偶然脱离消弧线圈的部分,当连接有中性点接地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空载母线,可能产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为限制这类过电压,可选取的措施为( )。

A.减少同一系统中电压互感器中性点接地的数量;

B.选用励磁特性饱和点较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C.l0kV及以下互感器高压绕组中性点直接接地;

D.在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绕组装设电阻或专用消谐装置.

7.为了防止3~66kV系统中,在开断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如断路器发生单相或两相重击穿)时产生电容器高压端对地的过电压,在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限制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容量; B.采用开断时不重击穿的断路器;C.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D.增加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电抗器的电抗率。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95)》

4. 2. 10 本条的三款内容是对电容器组操作过电压保护的设置和避雷器接线方式的原则性规定。

(1)在国家标准《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开合电容器组试验》中,对无重击穿断路器定义为:“按本标准规定进行电容器组开断试验时不发生重击穿的断路器”,换句话说就是,在试验条件下所作的—定次数的开断电容器组操作中,未发生重击穿现象,所试验的断路器就可叫作无重击穿断路器。但无重击穿断路器其重击穿几率极小,如小于万分之一。事实上绝对不重击穿的断路器是没有的。因为,运行条件干变万化,过电压又随各种因素随机而产生,在电容器组运行中的无数次操作中性能很好的开关也难免不发生重击穿。当然,发生一次重击穿,同样由于各种因素的关系,过电压不一定达到最高值。电容器组每天的操作次数各工程是不一样的,对采用真空开关频繁操作的电容器组要做到无重击穿是困难的。本条第1款规定未加严格限制,工程设计时针对不同情况,对电容器组的操作过电压保护设置与否,可由具体情况而定。

(2)电容器组的操作过电压有可能是:

①合闸过电压;

②非同期合闸过电压;

③合闸时触头弹跳过电压;

④分闸时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或无单相接地故障的单相重击穿过

电压;

⑤分闸时两相重击穿过电压;

⑥断路器操作一次产生的多次重击穿过电压;

⑦其他与操作电容器组有关的过电压。

从试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分闸操作时的过电压是主要的,其中分闸过电压又主要出现在单相重击穿时,两相重击穿和一次操作时发生多次重击穿的几率均很少。

3~66kV为不接地系统,接于此系统中的电容器组的中性点均未接地。因此,在开断电容器组时如发生单相重击穿,电容器组的电源侧(高压端)对地可能出现超过设备对地绝缘水平的过电压,如在电抗率K=0时的理论最大值为5.87倍相电压,而且,随K值增大,过电压呈上升趋势;在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单相重击穿过电压远高于无接地情况。因此,对单相重击穿过电压应予以限制。对于操作较为频繁的真空断路器,应考虑发生单相重击穿的可能性。

根据国内已作的试验研究,使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限制单相重击穿过电压时,避雷器接线方式可采用附录A中的图A.0.4—1或图A.0.4—2。在运行中,曾多次发生相对地避雷器的爆炸事故。因此,武汉高压研究所和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都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中性

点避雷器的保护方案,并建议以此替代传统的相对地保护方案。报告中分析认为,中性点避雷器有下列优点:

①正常运行时荷电率接近于0,负担轻松,仅在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荷电率较高。中性点避雷器长期在接近于0的电压下运行,使避雷器电阻片可以得到自恢复,大大延缓避雷器的老化速度,从而减少避雷器的损坏事故,对电网和电容器组的安全运行均为有利;

②使用的避雷器数量少,最经济;

③避雷器接在中性点,万一发生爆炸事故,不会形成相间短路事故,事故影响面小。

但需指出,当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时开断电容器组发生了单相重击穿,采用中性点避雷器保护方式尚难于达到绝缘配合要求,还需作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寻求解决办法。因此,中性点避雷器的使用条件还要局限于不考虑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单相重击穿,或对运行条件加以限制: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故障时不能作停运电容器组的操作。上述情况设计时应予以注意。

(3)当开断电容器组时断路器发生两相重击穿,则电容器极间过电压可达2.87倍及以上,超过了电容器的相应绝缘水平,应予以保护。这种过电压保护的避雷器接线方式,可采用附录A中的图A.0.4—3或图A.0.4—4,但电抗率K为4.5%一6%时,需根据具体工程的特定条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确定。

还需指出,试验研究中的数据表明,电源侧有单相接地时的单相重击穿,对电容器的极间电压无影响;两相重击穿时的过电压也不受单相接地的影响,这也是确定避雷器参数的依据之一。

8.为了防止在开断高压感应电动机时,因断路器的截流、三相同时开断

13[1].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习题)

13.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一、单选题 1.下面给出了几组四种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按照标准对雷电活动强弱的分类,其中标准的规定值是( )。 A.少雷区≤10,中雷区10~20,多雷区20~40,特强区≥40: B.少雷区≤12,中雷区12~30,多雷区30~60,特强区≥60; C.少雷区≤15,中雷区15~40,多雷区40~90,特强区≥90; D.少雷区≤20,中雷区20~60,多雷区60~120,特强区~>120。 2.在绝缘配合标准中,送电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公式均按标准气象条件给出。在下列各组气象条件数据中,标准气象条件(气压P、温度T、绝对湿度H)的一组数据是( )。 A.P=8.933kPa,T=10℃,H=8.5g/m3;B.P=8.933kPa,T=15℃,H=10g/m3; C.P=101.325kPa,T=20℃,H=llg/m3;D.P=101.325Da,T=25℃,H=12 g/m3。 注ImmHg=133.322Pa。 ----------------------------------------------------------------------------------------------------------------------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10 绝缘配合 10.1 绝缘配合原则 10.1.1 按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电压和保护装置的特性来确定设备绝缘水平,即进行绝缘配合时,应全面考虑设备造价、维修费用以及故障损失三个方面,力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不同系统,因结构不同以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绝缘水平。 10.1.2 工频运行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a)工频运行电压下电气装置电瓷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应符合相应环境污秽分级条件下的爬电比距要求。 b)变电所电气设备应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10.1.3 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a)范围Ⅱ的架空线路确定其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时,可用将过电压幅值和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的统计法,并且仅考虑空载线路合闸、单相重合闸和成功的三相重合闸(如运行中使用时)过电压。 b)范围Ⅱ的变电所电气设备操作冲击绝缘水平以及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绝缘强度,以避雷器相应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则仅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 c)范围Ⅰ的架空线路和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以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处理。 10.1.4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配合时,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仅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 10.1.5 用于操作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的波形: a)操作冲击电压波。至最大值时间250μs,波尾2500μs。

过电压保护器防雷原理解析

过电压保护器防雷原理解析 防雷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防雷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防雷器元件从响应特性看,有软硬两种。属于硬响应特性的放电元件有火花间隙(基于斩弧技术的角型火花隙和同轴放电火花隙)和气体放电管,属于软响应特性的放电元件有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和瞬态抑制二极管。这些元件的区别在于放电能力、响应特性和残压,避雷器就是利用它们不同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组合成各种避雷器,保护电路。 二、SPD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放电间隙(又称保护间隙): 它一般由暴露在空气中的两根相隔一定间隙的金属棒组成,其中一根金属棒与所需保护设备的电源相线L1或零线(N)相连,另一根金属棒与接地线(PE)相连接,当瞬时过电压袭来时,间隙被击穿,把一部分过电压的电荷引入大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升高。这种放电间隙的两金属棒之间的距离可按需要调整,结构较简单,其缺点时灭弧性能差。改进型的放电间隙为角型间隙,它的灭弧功能较前者为好,它是靠回路的电动力F作用以及热气流的上升作用而使电弧熄灭的。 2.气体放电管: 它是由相互离开的一对伶阴板封装在充有-定的惰性气体(Ar)的玻璃管或陶瓷管内组成的。为了提高放电管的触发概率,在放电管内还有助触发剂。这种充气放电管有二极型的,也有三极型的, 气体放电管的技术参数主要有:直流放电电压Udc;冲击放电电压Up(- -般情况下Up=(2~ 3)Udc;工频而授电流In;冲击而授电流lp;绝缘电阻R(》109);极间电容(1- 5PF) 气体放电管可在直流和交流条件下使用,其所选用的直流放电电压Udc分别如下:在

线路防雷过电压保护器

线路防雷过电压保护器 一、过电压保护器概述 过电压保护器中最常用的电压等级线路,由于10KV线路的绝缘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承受直击雷或感应雷的作用,不仅在雷直击导线和塔顶时会闪络起跳闸,而且在雷电击中周边的树木或建筑时,因感应电压过高也会导致闪络,绝缘层被击穿,接续的工频电弧在此处燃烧,在极短的时间内导线就会被烧断。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10KV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做为架空配电线路的愈來愈多,有效地解决了裸导线难以解决的走廊和安全问题,与地下电缆相比具有投资省,建设快的优点,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绝缘导线运行中的雷击断线,雷击断线已成为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安全难题。 过电压保护器适用于配电6KV、10KV绝缘导线,采用了专利设计的穿刺型结构可穿透安装在线槽内的导线绝缘层形成电气连接;独特的引弧叉通过螺栓与绝缘子上端金具紧密相连,另一端为放电端,与安装在绝缘子下端金具上的接地电极形成一个放电间隙;并有绝缘罩包裹除引弧叉放电端外的绝缘子上端所有裸露金具部分。过电压保护器XHQ5-12.7/36在正常状态下,防雷绝缘子的放电间隙不动作;只有超过规定雷电过电压出现时,引弧叉与接地电极的间隙才能被击穿,形成短路通道。接续的工频电弧便在线夹的引弧叉上燃烧,释放过电压能量,以保护导线免于烧伤。 二、产品简介 绝缘线路防雷装置过电压保护器本产品悬挂在输配电线路上,在绝缘子的右端就是低电位,这时在绝缘子的左右两端高低压电极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间隙,主要用来提供雷击闪络通道和电弧放电通道,其动作电压比绝缘子本体低,而且必然先与绝缘子本体闪络之前动作,使雷电引流,保护绝缘子和导线。 过电压保护器当架空绝缘输配电网受到直接雷击或者感应雷电时,绝缘子左右两端引弧棒提供的空气间隙能够在绝缘子闪络之前先动作放电,提供了雷电的闪络通道,在雷电闪络通道上建立起来的工频电弧或者单相短路电流的弧根,只能固定在引弧棒提供的高低压电极上,而不会流串到绝缘子本体或导线上,从而避免了绝缘子伞群的烧伤,甚至烧断绝缘导线的现象发生。 本产品满足国际标准规定的线路绝缘子的各项技术标准,并且将绝缘子各种性能指标加以提高,尽量堵塞放电,在堵塞不住的情况下再以疏导方式加以防雷。绝缘子和防弧金具二合为一,能够悬挂拉紧输电配电线路上,它相对于电杆可以水平拉紧安装,也可以垂直拉紧悬挂在线路支架上,具有很大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本产品的引弧棒能够提供多次工频电弧的烧蚀,性能可靠,可以有效地防止绝缘子因雷击损坏和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事故的发生。过电压保护器XHQ5-12.7/36其中,绝缘子芯棒两端的端头金具形状可以根据输配电线路连接的需要,不断改变其形状,以方便绝缘子在线路上的连接。 三、线路防雷过电压保护器用途 线路防雷过电压保护器绝缘线路防雷装置过电压保护器适用于架空线路中,将架空绝缘导线或裸导线连接在耐张杆或转角杆的金具上,从而将架空导线拉紧和绝缘,并起到防雷作用。

通信设备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通信设备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摘要】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来避免因过电压而产生的过电流对线路、设备及人员造成的危害,使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关键词】通信;设备;防雷;措施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雷电在信号线、电源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来避免因过电压所产生的过电流对线路、设备及人员造成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通信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按照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通信大楼一般都安装有避雷针、避雷网或避雷带,并且均采取了联合接地的方式。发生雷电时,雷电感应通过通信和电力线路侵入,若天线和通信线缆与大地之间直流通路不畅,天线和线缆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而引起过电压,致使通信设施损坏,甚至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随着信建设速度的加快,新的防护体系已从单一防护体系转为多级防护,多级防护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防地电位反击引起的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的防护,因此应采取的防范原则是“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避雷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避雷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1.1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 (1)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并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通信天钱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2)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一般为10-50Ω,以满足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防雷设施及过电压保护

单选题 3.1.6-1001 、对于连接组别为 Yyn0 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 A )。 A、 25% B 、10% C 、7.5% D 、5% 出处: 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3.2.8 条 3.1.6-1002 、独立避雷针与配置装置的空间距离不应小于( A )。 A、5m B 、 10m C 、12m D 、15m 出处: 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3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比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 A ) A、高 B、差 C、相同 D、无法比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 *3.1.6-1004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绝大部分是( A )。 A、单相接地 B、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短路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5 、变电所对直击雷的保护是采用( C )。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针或避雷线 D、避雷器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6 、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B )。 A 0.4 Q B、0.5 Q C、1 Q D、4Q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7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 D ) A 4Q B、6Q C 、8Q D、10Q

出处: 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8 、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应不小于( B )m。 A、 4 B 、 5 C 、 8 D 、 10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9 、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只发生在( C )。 A、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 B、中性点绝缘的电网中 C中性点不接地或间接接地电网中 D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即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中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 *3.1.6-1010、10KV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三角处并接一个电阻的作用 是( C )。 A、限制谐振过电压 B、防止断保险、烧电压互感器 C限制谐振过电压,防止断保险、烧坏电压互感器 D平横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载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11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 B ) A、防止感应雷击电力设备 B、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 C防止感应雷击电力设备 D防止感应雷击电力设备和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防雷设施及过电压保护

单选题 3、1、6-1001、对于连接组别为Yyn0得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得( A )。 A、25% B、10% C、7、5% D、5% 出处: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3、2、8条 3、1、6-1002、独立避雷针与配置装置得空间距离不应小于( A )。 A、5m B、10m C、12m D、15m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比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 A )。 A、高 B、差 C、相同 D、无法比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04、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绝大部分就是( A )。 A、单相接地 B、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短路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5、变电所对直击雷得保护就是采用( C )。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针或避雷线 D、避雷器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6、大电流接地系统就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得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B )。 A、0、4Ω B、0、5Ω C、1Ω D、4Ω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7、独立避雷针得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 D ) A、4Ω B、6Ω C、8Ω D、10Ω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8、两接地体间得平行距离应不小于( B )m。

3.1.6防雷设施及过电压保护

单选题 3.1.6-1001、对于连接组别为Yyn0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A )。 A、25% B、10% C、7.5% D、5% 出处: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3.2.8条 3.1.6-1002、独立避雷针与配置装置的空间距离不应小于(A )。 A、5m B、10m C、12m D、15m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比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A )。 A、高 B、差 C、相同 D、无法比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04、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绝大部分是(A )。 A、单相接地 B、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短路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5、变电所对直击雷的保护是采用(C )。 页脚内容1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针或避雷线 D、避雷器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6、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B )。 A、0.4Ω B、0.5Ω C、1Ω D、4Ω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7、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D ) A、4Ω B、6Ω C、8Ω D、10Ω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8、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应不小于(B )m。 A、4 B、5 C、8 D、10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9、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只发生在(C )。 A、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 页脚内容2

过电压保护及继电保护文档

过电压保护: 5.1.1电力系统中出现危机带电气设备绝缘的电压称为过电压 理想情况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所受的电压为其相应的额定电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电压会偏离额定电压某一个数值,但不超过允许的范围 直接雷击过电压 雷电反击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 感应雷过电压 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过电压工频过电压 线性谐振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非线性谐振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参数谐振过电压 切、合空载长线路过电压 切、合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 切断感应电动机过电压 开断并联电容器过电 2.2.6雷电现象:由于空气较闷导致气体气流上升,由于上层的气体冷凝后形成水滴后下降,产生摩擦后形成正负电荷后上升,一般雷云带负电荷,当遇到有异种电荷的雷云后放电,但是当没有异种负荷的雷云导致雷云对地放电,一般每次放电都是2—3次,其放电时时间很短导致第二次之后的放电均是按着主放电的线路走的。 2.2.7 直接雷击过电压:当雷击对设备放电时电流会通过路径的阻抗产生冲击电压,引起过电压,这种电压称为雷击过电压。 2.2.8雷击反过电压:由于当冲击过电压流经避雷针至接地装置时纯在电压降,导致杆塔的顶部存在高电位,而此高电位作用于绝缘子上,形成雷电反击过电压。 2.2.9 工频过电压:由于发生单相接地短路后,由于接线方式及组别不同导致,线电压升至原来的√3倍的相电压。主要是线路与大地之间有电容,形成一个电容则产生电容电流,若流经感抗后则导致线路末端的电压升高,主要是持续时间较长若在设备内部则过电压更为严重。 2.2.10 由于电容和电感都有阻抗,若两者基金相等时,综合阻抗较小,很小的电源便在其上方有较大而电压降。称为谐振过电压,也叫铁磁谐振过电压。 2.2.11 操作过电压:由于操作过电压是设备运行状态发生改变,导致电、磁场的能量转换可能引起振荡,从而产生高电压,如果电阻较大能引起较好的阻尼作用,则振荡时能量消耗较快,电流电压进入稳态, 2.2.12 在开关分闸时,由于波形过零点则线路应该无电,但是由于高下线路本身就可看做感性电路、而与大地之间有电容,导致波形的半个周期内压差是电源电压的2倍,但是过去1/4周期后,残余电压为正常电压的倍,合闸瞬间经历一个高频振荡回路,从而引起过电压。 2、2、13 直接雷击过电压保护: 为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一般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为防止直接雷击高压架空线路,一般多采用避雷线。

发电厂防雷与过电压保护

第十二章发电厂防雷与过电压保护 第一节避雷针与避雷线 为了防止设备受到直接雷击,最常用的措施是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它由金属制成,高于被保护物,具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向自身并安全地将雷电流导入地中,从而保护其附近比它低的设备免受直接雷击。 避雷针包括接闪器(针头)、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一般用于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可装设在配电装置构架上也可独立闭市。避雷线是悬挂在空中的水平的接地导线,又称架空地线,主要用于保护架空输电线路,也可用于发电厂升压站作直击雷保护。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近似一个从针头往下的圆锥形的罩,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近似沿着线路无数圆锥形罩的叠加延伸。避雷针可以多根联合布置,避雷线也可以两根并列布置。 第二节避雷器 避雷器的作用是限制过电压以保护电气设备。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阀型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22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一、保护间隙 保护间隙一般由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敞露于大气的电极构成,将它与被保护设备并联,适当调整电极间的距离(间隙),使其击穿放电电压低于被保护设备绝缘的冲击放电电压,并留一定的安全裕度,设备就可得到可靠的保护。 当雷电波入侵时,间隙先击穿,形成电弧接地。过电压消失后,间隙中仍有正常工作电压作用下的工频电弧电流(称为工频续流)。对中性点接地系统而言,就是间隙处的接地短路电流。由于间隙的熄弧能力较差,间隙电弧往往不能自行熄灭,将引起断路器跳闸,这是保护间隙的主要缺点,也是其应用受限的原因。此外其放电特性也受气象和外界条件的影响。 二、阀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由装在密封瓷套中的间隙(又称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又称阀片)串联构成。阀片的电阻与流过的电流有关,具有非线性特性,电流愈大电阻愈小。在雷电压通过时电阻值很小、残压不高(不会危及设备绝缘)。在工频电压作用下,电阻值变得很大,因而大大地限制了工频续流,以利于火花间隙灭弧。 在正常情况下,火花间隙将带电部分与阀片隔开。当雷电波的幅值超过避雷器的冲击放电电压时,火花间隙被击穿,冲击电流经阀片流入大地,阀片上出现电压降(残压)。只要使避雷器的冲击放电电压和残压低于被保护设备的冲击耐压值,设备就可得到保护,而且残压愈低设备愈安全。 避雷器保护性能的主要指标是保护比,它等于冲击电流下的残压与工频续流Ixl下灭弧电压(幅值)之比,即=Uc/Umh。保护比愈小,说明残压愈低或灭弧电压愈高,则避雷器的保护性能越好。Kb值都大于1,目前一般为1.7~2.5。显然避雷器的灭弧电压必须高于所在系统的最高工作电压,这样才能保证雷电波过后顺利熄灭工频续流电弧。 阀型避雷器分普通型和磁吹型两类。普通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由许多单个间隙串联而成。避雷器动作后,工频续流电弧被许多个间隙分割成许多段短弧,利于熄灭。磁吹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也是由许多单个间隙串联而成,但每个间隙又串联了一个线圈及其并联辅助间隙,利用磁场使每个间隙中的电弧产生运动(旋转或拉长)来加强去游离,以提高间隙的灭弧能力。 普通型避雷器的阀片是在低温下烧结而成,非线性系数较低,但通流容量小,不能承受

13。防雷和过电压保护(试题和答案)

第 13 套试卷答案查看 试卷所属书目:供配电专业 试卷所属章节: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试卷备注: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试卷 单选题 1.下面给出了几组四种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按照标准对雷电活动强弱的分类, 其中标准的规定值是()。 A. 少雷区≤10,中雷区10~20,多雷区20~40,特强区≥40; B. 少雷区≤12,中雷区12~30,多雷区30~60,特强区≥60; C. 少雷区≤15,中雷区15~40,多雷区40~90,特强区≥90; D. 少雷区≤20,中雷区20~60,多雷区60~120,特强区≥120。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13.0 章节试题 您的答案: A 2.在绝缘配合标准中,送电线路、变电所绝缘子串及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公式均 按标准气象条件给出。在下列各组气象条件数据中,标准气象条件(气压P、温度T、绝对湿度H)的一组数据是()。注 1mmHg=133.322Pa。 A. P=8.933kPa,T=10℃,H=8.5g/立方米; B. P=8.933kPa,T=15℃,H=10g/立方米; C. P=101.325kPa,T=20℃,H=11g/立方米; D. P=101.325kPa,T=25℃,H=12g/立方米。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13.0 章节试题 您的答案: C 3.绝缘配合中,操作冲击电压波的波形(极性,波头时间ms/波尾时间ms)应选择()。 A. +200/2000; B. -200/2000; C. +250/2500; D. -250/2500。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13.0 章节试题 您的答案: B 4.以下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原则中,不必要的是()。 A. 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的雷电 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 B. 送电线路按规程对各级电压要求的耐雷水平进行配合; C. 在悬垂绝缘子串的空气间隙绝缘配合中,应计及导线风偏的影响; D. 变电站雷电过压的绝缘配合还应对线路的雷电入侵波作配合。

发电厂防雷接地与过电压保护

发电厂防雷接地与过电压保护 一、雷电放电 云层受强气流作用,内部剧烈的相对运动使云各部分带有不同极性的电荷,形成雷云。 雷云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一般为密集的中心。当雷云中电荷密集处的场强达到25~30V/cm时,就会发生放电。大部分只发生在云间,只有小部分对地放电,对地放电的雷云90%是负极性的。 雷云放电分三个阶段: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光放电。先导放电延续几毫秒,从雷云开始,以游离方式逐级向下发展,形成一条高温、高电导、高电位的通道(先导通道)伸向大地。沿先导通道充满密集的电荷,当向下延伸的先导通道与大地接近而将空气间隙击穿短接时,开始主放电,通道产生突发的明亮,并有巨大的雷响,大量电荷对地放电,产生幅值很大的冲击电流(一般几十万安培),时间短,一般不超过0.1毫秒。然后剩余的电荷沿通道继续放电,亮光很小,称为余光放电,大约再持续几毫秒。 雷过电压又称为大气过电压,分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 二、避雷针与避雷线保护 为防止直击雷的破坏,电气设备要采取防雷措施,避雷针和避雷线。 避雷针用于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分接闪器(针头)、引下线和接地体。针头为10mm以上、长1到2m的圆钢制作,引下线不小于10mm的圆钢,接地体2.5m长的钢管或角钢。 避雷线是悬挂线在空中的水平接地导线,也叫架空地线,保护架空线路。

1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单支避雷针: rx 当hx≥h/2时,rx=(h-hx)p(m); 当hx<h/2时,rx=(1.5h-2hx)p(m); 式中:h为避雷针高度(m); P为高度影响系数,当h≤30m时,p=1;30<h≤120m时,p=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