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外科学(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

1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3痈: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分为外痈和内痈,外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疽: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

5.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6.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7.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8.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

9岩:病变部位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与癌相同.

疖: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疔: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流注: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0.内托法:用补益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使疮疡毒邪移深居浅,早日液化成脓,或使病灶趋于局限化,使邪盛者不致脓毒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有“扶正达邪”之意。

11.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机疾病。

内陷: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致邪毒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12.流痰:是一种发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可随痰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组织间隙,壅阻而形成脓肿,破损后脓液稀薄如痰。

13.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结核多枚,累累如串珠状,故名。

褥疮: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摩擦与重压而引起的皮肤溃烂。

乳痈: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乳癖: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气瘿:是瘿病的一种,因其患部肿胀柔软无痛,可随喜怒消长,固称为。

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

14.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有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

15.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

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

齿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所形成的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称为。16.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的一肌环。

17.内痔: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充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18.肛裂:肛管皮肤全层纵形裂开或形成溃疡者,称为。

17.息肉痔:是指直肠内粘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称息肉病。

18.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名。。

19.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

脱疽: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二.小题(填空,单选,多选,判断)

1.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医书。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

2.《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龚庆宣著。

3.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在《周礼·天官篇》中有疡医的记载。

中医外科学范围依据: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治法的疾病。

4.疾病的命名原则(P6)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5.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特点

6.外科疾病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7.阴阳是外科疾病辩证的总纲。

8.辨肿块: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内容物。(可展开描述)9.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10.疮疡初起(邪毒蕴结,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成脓(瘀久化热,腐肉成脓)、溃后(脓毒外泄,正气耗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确立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原则。

清热法: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清气分热--黄连解毒汤;清血分热--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养阴清热--知柏地黄丸

11.外治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其他疗法。

12.外治:初期(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症-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中期(切开排脓)后期(提脓祛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

12.膏药使用注意点(P34):①因皮肤过敏,形成膏药疯;②引起湿疮;③膏药不可去之过早

13.提脓祛腐的主药是升丹,因其药性太猛,须加赋形剂熟石膏使用。

14.挂线法的机理:利用挂线的紧箍作用,促使气血阻绝,肌肉坏死,最终达到切开的目的。挂线又能起到引流的作用,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液随挂线引流排出,保证引流通畅,阻止发生感染。

15.垫棉法: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发生潴留,或使过大的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黏合而达到愈合目的。适应症为1.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2.疮口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3.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黏合者.

16.颜面部疔疮易走黄,手足部疔疮易损筋伤骨。

3、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颈痈內治法:宜散风清热,解毒化痰,达到消肿止痛。

18.锁喉痈特点: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跟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

并发症: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

19有头疽特点及好发部位: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有头疽四候: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20.流注分类:暑湿流注、余毒流注、瘀血流注、髂窝流注。

21.丹毒命名:躯干部——内发丹毒;头面部——抱头火丹;小腿足部——流火;新生儿多发于臀部——赤游丹毒。.

22.内陷的三陷证:火陷、干陷、虚陷

23.褥疮特点:好发于易受压和摩擦的部位。

24.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25.检查乳房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之矣。

26.乳痈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特点: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7.乳漏:分为乳房部漏管和乳晕部漏管。

28.常见乳房肿块应考虑的疾病:乳痨,乳癖,乳疠,乳核,乳岩。

29.气瘿原因:一为忧愤,二为水土。气瘿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呼吸困难)、食管(吞咽不适)、颈深部大静脉(头颈部血液回流受阻)、喉返神经(声带麻痹,患者声音嘶哑)。

30.肛管直肠环:手术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肛管和直肠周围的5个较大的间隙:2个骨盆直肠间隙,2个坐骨直肠间隙,1个直肠后间隙。

肛门检查体位:侧卧位,膝胸位,截石位,蹲位,倒置位,弯腰扶椅位。

31.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的3、7、11点处。内痔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和瘙痒、疼痛、便秘。

32.内痔手术后的常见反应和小便困难的处理方法:

①疼痛②小便困难(消除患者精神紧张;下腹部热敷或针刺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留针15~30分钟;或用1%盐酸普鲁卡因10ml长强穴封闭;因肛门敷料过多或压迫过紧引起者,可适当放松敷料;必要时采用导尿术)③出血④发热⑤水肿

33.外痔分类: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

34.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

35.肛漏: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分为单纯性肛漏和复杂性肛漏(低位单纯性肛漏、低位复杂性肛漏、高位单纯性肛漏、高位复杂性肛漏)

36.肛裂:周期性疼痛是其主要症状。特点: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陈旧性肛裂的特征:裂口、栉膜带、赘皮性外痔、单口内瘘、肛窦炎、肛乳头炎和肛乳头肥大。

37.溺窍:泌尿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精窍:男性生殖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

38正常功能睾丸的存在和高龄是前列腺增生的两个必备条件。前列腺增生的临川表现进行性尿频,拍排尿困难,假性尿失禁,尿潴留。直肠指检为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当残余尿量在60ml以上可采用手术疗法。

周围血管疾病基本治法:活血化瘀

39.股肿的四大症: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并发症:急性股动脉痉挛和肺动脉栓塞。.

40严重冻伤急救:严禁用雪搓、火烤、冷水浇。

41重度烧伤分期——早期(休克期),中期(感染期),后期(修复期)。中期的三个时期——伤后3~7天体液回流期;伤后2~4周焦痂自溶脱痂期;伤后1个月的恢复期。

42烧伤面积的计算:

①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

②中国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成人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9%;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为3*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46%

烧伤深度的判断:三度四分法,即Ⅰ度、Ⅱ度(分浅Ⅱ度和深Ⅱ度)和Ⅲ度烧伤。Ⅰ度达表皮角质层;浅Ⅱ度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深Ⅱ度达真皮层,有皮肤附件残留;Ⅲ度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

43.蛇毒的主要成分:神经毒、血循毒、酶。

44.破伤风: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预后也越差,死亡率也越高。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首先从头面不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P315)45.肠痈——西医的急性阑尾炎。

三.简答(4-5个)

1.中医外科学术流派

答:①正宗派:以陈实功《外科正宗》为代表,主要学术思想为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②余生派:以王维德《外科证治余生集》为代表,主要是学术是“阴虚阳实”论,主张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

③心得派:以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主要学术思想为“外疡实从内出论”。

2.颜面部疔疮预防及调护

答:①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活动;

②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切开及针挑,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

③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

3.对“痈疽原是火毒生”的理解。(P10)

答:1.火热之邪是最常见病因。2.疮痈表现多为火热之象。3.六气化火致病。4.饮食化火致病。

5.五志化火为病。

6.劳伤虚损多为阴虚火旺。

4.简述“中医外科三焦辩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P17)

答:“中医外科三焦辨证”即是外科的部位辩证。是指按照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辩证的方法。其内容如高锦庭在《伤科心得集》中云“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特点是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为探讨其共同规律的出发点,与其他辩证方法相互补充,相互联系。

5.发颐和痄腮鉴别

答:发颐是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常发生于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发生内陷;痄腮多发生于5~15岁儿童,常有本病接触史,发于颐颌之间,多为双侧发病,不会化脓常有睾丸炎等并发症,血液淀粉酶增高。

6.乳痈的外治法

答:乳汁郁滞,乳房肿痛和结块,可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先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将郁滞的乳汁渐渐推出。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或用六神丸研细末,适量凡士林调敷;亦

可用50%芒硝溶液湿敷

齿线意义:齿线上下组织结构、神经血管分布、淋巴回流截然不同,是临床上的重要标志线。

部位齿线以上齿线以下

组织结构粘膜皮肤

神经植物神经支配,无痛觉阴部内神经支配,疼痛敏感

动脉供应直肠上下动脉肛管动脉

静脉回流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到门静脉直肠下静脉丛回流到下腔静

淋巴回流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

7.临床便鲜血常见的疾病有那些并鉴别

答:内痔:血不与大便相混,点滴而下,或一线如箭,出血较多并无疼痛者多为内痔;

肛裂:便鲜血,量少,血附大便表面,或便纸印血,且肛门周期性剧烈疼痛;

直肠息肉:儿童大便带血,色鲜红,大便次数和性质无明显改变者;

直肠癌:血与粘液相混,其色晦暗,肛门有重坠感或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变状。

8.疮疡外治法初期、中期、后期的辩证施治:

答:①初期:宜箍毒消肿,阳证可选用金黄散(膏)、玉露散(膏)、太乙膏、千锤膏,可加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膏);

②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

③后期:宜提脓祛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

9.乳房正确检查方法

答::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触摸乳房的4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乳头有无溢液或溢血,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淋巴结。

10.内痔的分度:

答:Ⅰ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是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加剧。

11.直肠脱垂分度:

答:①一度脱垂: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②二度脱垂: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5~10cm,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

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③三度脱出: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圆柱形,肛门松弛无力;

冻疮分度:Ⅰ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

Ⅱ度:水泡性冻疮。损伤达真皮浅层。

Ⅲ度:腐蚀性冻疮。伤及皮肤全层。

Ⅳ度:坏死性冻疮。损伤深达肌肉、骨骼。

冻伤急救:迅速脱离寒冷环境;温热饮料或酒。严禁雪搓,火烤,冷水浴。

12.烧伤现场急救:

①迅速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

②用清洁敷料简单包扎或覆盖疮面,避免污染和再损伤;

③镇痛对症,甚至可以使用杜冷丁;

④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心跳停止时及时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⑤合并出血及骨折者,立即止血、抗休克,并及时送医院。

77、脱疽辩证论治分型:

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

四.病案(2个)

1.颈痈病案:

风热痰毒证——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方药: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子,丹皮,石斛,夏枯草,皂角刺,川芎,穿山甲

2.有头疽病案:

火毒凝结证——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方药: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当归,赤芍,皂角刺,穿山甲,陈皮,瓜蒌,贝母

3.丹毒病案:

湿热毒蕴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胜湿汤)

方药:茯苓,银花,牛膝,泽泻,紫花地丁,当归,红花,桃仁,萆薢,苡仁,黄柏丹皮,通草,滑石,苍术,苦苦参,白鲜皮

4.乳癖病案:

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方药: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菇

5.脱疽病案:

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加减)

熟地,鹿角胶,干姜,肉桂,麻黄,白芥子,生甘草,红花,桃仁,牛膝

最新整理广西中医药大学药理学题库答案讲解学习

一、简答 1.简述阿托品的临床用途? 答:内脏绞痛;全身麻醉前给药;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缓慢型心率失常;感染性休克;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2.简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答: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心率增加,传导加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较大剂量轻度兴奋延脑和大脑,中毒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3.请比较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的作用和用途? 答:(1)阿托品 作用: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用途:虹膜睫状体炎,散瞳检查眼底,验光配镜。 (2)毛果芸香碱 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浮挛。 用途: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与阿托品交替应用) 4.拟胆碱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分几类?请各列举一个代表药。 答:拟胆碱药: M、N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N受体激动药(烟碱);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 胆碱受体阻断药: M1、M2受体阻断药(阿托品);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M2受体阻断药(戈拉碘铵);NN受体阻断药(六甲双铵);NM受体阻断药(琥珀胆碱)。 5.为什么过敏性休克宜首先肾上腺素? 答:过敏性休克时血管通透性升高,引发血压下降,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β受体,既可收缩血管,兴奋心脏,升高血压;又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从而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因此,治疗过敏性休克宜首选肾上腺素。 6.简述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答:分为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7.阿司匹林和氯丙嗪的对比。 答:阿司匹林:抑制下丘脑PG合成,使发热体温降至正常,只影响散热,应用于感冒发热。 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随环境改变,能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影响产热和散热过程。应用于人工冬眠及低温麻醉。 8.镇痛药(吗啡)和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对比。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通知 根据《浙江中医药大学关于做好2016硕士调剂、复试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现确定我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办法如下。 一、复试及录取工作原则 1.坚持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在保证人才培 养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对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尊重考生的意愿,同时还应兼顾国家需求和学科建设工作的需要,同时考虑各学科导师队伍情况。 2.复试工作要做到全面考察,有所侧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衡量的基础上,突出 对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应积极采用综合性、多元化的考核办法,使复试有利于对创新人才和科研能力突出人才的选拔。复试过程要政策透明、程序规范、操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要提高服务意识,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二、录取规模 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招生规模进行录取。 三、复试工作的组织、指导及督察 1.学院根据本办法要求组成复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分管副院长、 纪检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共同组成;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实行组长责任制,全面负责本院复试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并负责组织、指导及协调本院的复试工作。 2.学院根据情况按二级学科组成若干个复试专家组,复试小组专家一般不少于5人 (其中具有本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者不少于3人),复试小组成员需由办事公正且没有直系亲属报考本院的教师担任。 3.学院复试领导小组和二级学科复试专家组名单、联系电话等上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备案。 4.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均应通过复试(已经复试过的免试推荐生不再重复进行)。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博士入学考试拟准考考生名单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博士入学考试拟准考考生名单 序号姓名考试科目 外国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001王开龙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02龙利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 003张炳武英语分析化学中药化学 004时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温病学 005田中心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06陈乞英语伤寒论中医内科学 007赵磊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08陈茂华英语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 009刘冲英语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 010赵亮英语解剖学中医骨伤科学 011韩瑞婷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12张希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13王明刚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14徐菁英语分析化学中药药理学 015徐克菲英语金匮要略中医儿科学 016严飞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17连利军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18张瑞峰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19周静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20王旭英语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 021贺文煜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22罗接红英语伤寒论中医儿科学 023杨瑞华英语中医基础理论温病学 024刘建军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25汪志忠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26岳公雷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27吴智英语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儿科学028刘若兰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29江菊红英语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 030王旭洋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031刘静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 032汪珺英语伤寒论伤寒论 033张麟英语解剖学中医骨伤科学 034孟鹏飞英语中医基础理论内经 035谭凌菁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036周贤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 037李思成英语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中医药大学_药理学重点整理完整版

一、序言 药物: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新药研究过程: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调研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离子障:分子型的药物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生物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 意义: 首过消除:药物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代谢、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以口服途径给药最为常见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对药物的影响:药理活性暂时消失,不能跨膜转运 药物与血浆结合特点:可逆性、非特异性、差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称,又叫药物的处置 消除:代谢和排泄的总称,是药物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通过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被水解,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肝药酶:存在肝细胞内质网中,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主要是C色素P450 酶诱导剂(酶促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利福平 酶抑制剂(酶抑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减弱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异烟肼 酶促剂意义:使药物代谢加速,药效降低,常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一旦停用药酶诱导剂,可是同服的药物浓度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是停药敏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还可加速自身代谢,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 之一;利用药酶诱导剂的酶促作用,可诱导新生儿肝药酶活性,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经胆汁排出,用于预防新生儿脑核性黄疸 一级与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差别: 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 数学模式等比1000→500→250 等差1000→900→800 发生条件给药量小于机体的消除能力给药量大于机体的消能力 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不恒定,与血药浓度有关 时量曲线曲线直线 对数时量曲线直线曲线 量效关系增加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剂量 药物作用时间呈低比例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呈超比例延长 曲线下面积AUC:药物时-量曲线下的面积,AUC大小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应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意义:确定给药时间;估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所需时间;估计停药后药物体内消除所需时间;按半衰期时间的长短对药物分类;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按血浆药物浓度C来计算进入体内药物总量A应占有的血浆容积,其计算式为Vd=A/C,Vd值大说明药物分布广泛 生物利用度:经肝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F,F=A/D×100% 清除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内含药物被清除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后,分布到全身各部发生的作用 直接作用:药物对机体先产生的作用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科下学期期末药理学 - 复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考前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36题) 1、控制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B】 A、苯巴比妥 B、卡马西平 C、丙戊酸钠 D、硝西泮 E、苯妥英钠 2、关于苯二氮卓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E】 A、是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 B、治疗焦虑症有效 C、可用于小儿高热惊厥 D、可用于心脏电复律前给药 E、长期用药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3、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D】 A、苯妥英钠 B、扑米酮 C、哌替啶 D、卡马西平 E、阿司匹林 4、对癫痫小发作疗效最好的药物是【A】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C、丙戊酸钠 D、地西泮 E、扑米酮 5、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D】 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钠 C、硫喷妥钠 D、地西泮 E、水合氯醛 6、一临产孕妇,突感头痛,恶心,相继发生抽搐,查血压为22.0/14.6K P A,下肢浮肿。对此病人最适用哪种抗惊药【D】 A、地西泮 B、水合氯醛 C、苯巴比妥钠 D、硫酸镁 E、硫喷妥钠 7、一名癫痫大发作的患者,因服用过量的苯巴比妥而引起昏迷,呼吸微弱,送医院急救。问,不该采取哪项措施【D】 A、人工呼吸 B、静滴呋塞米 C、静滴碳酸氢钠 D、静滴氯化铵 E、静滴贝美格 8、对各型癫痫都有效的药物是【D】 A、乙琥胺 B、苯妥英钠 C、地西泮 D、氯硝西泮 E、卡马西平 9、可引起肺纤维化的药物是【D】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利多卡因 D、胺碘酮 E、维拉帕米

10、长期用药可引起全身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B】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利多卡因 D、胺碘酮 E、维拉帕米 11、强心苷对哪种心衰的疗效最好【E】 A、肺源性心脏病引起 B、严重二尖瓣狭窄引起的 C、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 D、严重贫血引起的 E、高血压或瓣膜病引起的 12、地高辛的T1/2=33小时,按每日给予治疗量,问血药浓度何时达到稳态【B】 A、3天 B、6天 C、9天 D、12天 E、15天 13、关于强心苷,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有正性肌力作用 B、有正性心肌舒张功能 C、有负性频率作用 D、安全范围小 E、用于治疗心衰,也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14、脑压过高,为预防脑疝最好选用【E】 A、呋塞米 B、阿米洛利 C、螺内酯 D、乙酰唑胺 E、甘露醇 15、男34岁,建筑工人,一次事故严重外伤,大量出血,血压下降少尿,经抢救低血压和血容量已纠正后,尿量仍很少,为避免肾功衰竭的进展,应给哪种药物【B】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螺内酯 D、氨苯蝶啶 E、卡托普利 16、女,40岁,因风湿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心功Ⅱ级,并有下肢水肿,经地高辛治疗后,心功有改善,但水肿不见好转,检查发现:血浆醛固酮水平高,此时最好选用【C】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丁苯氧酸 E、氨苯蝶啶 17、对抗醛固酮作用的药物是【D】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蝶啶 D、螺内酯 E、阿米洛利 18、发挥作用最慢的利尿药是【D】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蝶啶 D、螺内酯 E、阿米洛利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理学班级整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及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 理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是指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 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 良反应等。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 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 4.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也可称治本。 5.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也可称治 标。 6.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量下产生的及用药目的无关的作 用。 7.药物作用的二重性: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8.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 损害性的反应。 9.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 存的药理效应。 10.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 称治疗矛盾。 11.内在活性:也称效应力,是指药物及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

动产生效应的能力。 12.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 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或耐 药菌乘机大量繁殖,而造成新的感染,称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抗菌药物后效应:是指停用抗菌药物后,仍然持续存在的 抗菌反应 14.激动药(兴奋药):是指及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 的内在活性的药物,及 受体结合能产生该受体兴奋的效应。 15.拮抗药(阻断药):是指及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 药物,及受体结合拮抗 激动药兴奋该受体的作用。 16.竞争性拮抗药:是指能及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拮抗激动 药的作用,其拮抗作用可 随激动药浓度的增加而逆转,激动药仍可达到。 17.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不可逆的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 药及受体结合,并拮抗激 动药的作用。 18.效价:同强度指药物作用强弱的程度,常用药物达到一定 效应时所需的剂量来表示。

校外导师简介 - 网站首页-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校外导师简介 郭增喜副主任中药师,男,中共党员(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研究方向:中药鉴定、分析 科研情况:1.中药材及中成药检验 2.重要质量标准的制定研究 个人简介:1986.8 南京药学院中药专业,本科 1989.8 浙江医科大学生药学毕业,研究生 1989.9~1995.10 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质量检验产品开发 1995.10~只将省药检所,中药研究 陈碧莲副主任中药师,女,(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制订和新药开发 科研情况: 主持国家课题“康莱特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与质量标准的提高”的研究工作;参加国家课题“香丹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与质量标准提高工作”的研究工作,负责其中降香指纹图谱研究工作;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中药指纹图谱关键技术与对照谱库建立的方法学研究”中丹参指纹图谱关键技术与对照谱库建立的方法学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莪术油品质提高和质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参加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中药中有害残留物检测技术研究平台”工作。 个人简介: 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专业,同年8月到今日在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工作,在中药分析和新药开发方面有自己的专长,数次获省级优秀科技咨询奖,如:注射用薏苡仁油工艺改变前后药学方向补充资料的研究工作,获省优秀科技咨询二等奖;浙八味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获省优秀科技咨询三等奖。 郑高利男,研究员,中共党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科研方向:1、新药药理研究和安全性评价

2、骨代谢相关药理研究 3、寡肽生物功能研究 科研情况: 省科技厅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重大项目、活性多肽OGP鼻腔给药系统研制及抗骨质疏松作用评价、省科技厅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重大项目、深海鱼皮寡肽的制备及生物功能研究 个人简介: 1987年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专业本科毕业, 1997年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生化硕士, 2002年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专业方向为老年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芦柏震主任中药师,男,(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方向:医院中药学 科研情况: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参与者已完成,正在申报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者正在结题)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者正在申报中) 个人简介: 1978年2月-1980年2月:浙江省金华卫校中药专业学习 1980年2月-至今: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药房工作 (2004年-2006年:湖北长江大学成教学院药学专业学习) 揭清高工,女,党员(杭州奥默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创新药研发、药学、药剂学等 科研情况: 每年承担的新药研发课题十多个,其中Ⅰ类新药CS007头孢类抗生素已经申请临床。拥有发明专利十多项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试卷.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试卷 一、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GLP是以下哪条的缩写 A Great Laboratory Practice B Good Laboratory Program C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D Good Monitoring Practice 2、下列哪版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本 A 1953版 B 1963版 C 1973版 D 1985版 3、下列关于中药制剂卫生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药品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B 用于创伤、黏膜和腔道的药品不得检出活螨 C 不含生药原粉的口服固体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过1000个,霉菌数不得过100个 D 均正确 4、以下丸剂的药物释放速度快慢排列正确的是 A 水丸>蜜丸>糊丸>蜡丸 B 蜜丸>水丸>糊丸>蜡丸 C 糊丸>蜡丸>蜜丸>水丸 D 水丸>蜜丸>蜡丸>糊丸 5、下列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A 干热空气灭菌法 B 热压灭菌法 C 紫外线灭菌法D气体灭菌法 6、药酒的制备方法是 A 冷浸法 B 热浸法 C 渗漉法 D 均是 7、以下哪种注射液不宜采用混悬液的形式 A 皮内 B 肌肉 C 静脉内 D 皮下 8、下列有关注射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注射剂均为澄明液体,必须热压灭菌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D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 9、下列关于注射用水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A为纯水经蒸馏所得的水B为pH值5.0-7.0,且不含热原的重蒸馏水 C为经过灭菌处理的蒸馏水D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10、为了增加混悬液的动力稳定性,在中药药剂学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张江校区) 2012级中药(本科)2013级中药(本科) 2012、2013级中药(专科)2013级中医(专升本) 2012级护理(专科)2013级中西医(专升本)2012级针推(专科)2013级中药(专升本) 2013级护理(专升本) 2013级康复(专升本) 2012、2013级中药(专科) 2013级针推(专科) 2014级中药(本科)2015级中药(本科) 2014级医学(专升本)2015级医学(专升本) 2014级中药(专升本)2015级中药(专升本) 2014级护理(专升本)2015级护理(专升本)1班2014级康复(专升本)2015级护理(专升本)2班2014级针推(专科)2015级康复(专升本)1班 2015级康复(专升本)2班 2015级针推(专科) 2015级张江校区各专业英语课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2012级中药(本科)专业夜大学 67人 2015学年 第一学期 第1-20周 (2015年3月9日—2015年7月26日) 主要任课教师: 中成药 40学时 陈子珺 市场营销学 32学时 黄萍 药事管理学 32学时 陶建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8学时 王敬 上课地点: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注:4月4日~4月6日;5月1日~5月3日;6月20日~6月22日; 因国定假日放假及工作日调整,夜大不上课,课程内容顺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周末)8:30~11:10 一 市场营销学 7204 3.22-5.24 二 三 四 (工作日)13:30~18:30 (周末)12:00~14:40 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02 3.22-5.10 六 七 八 (周末)15:00~17:40 九 十 十一 十二 (工作日)18:00~20:40 (周末)18:30~21:10 十三 中成药 7204 3.11-5.13 药事管理学 7204 5.20-7.8 十四 十五 十六

精深中医药大学 药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药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效学: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 药效学。 3、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等,称为药物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产生对患者不利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 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称为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药物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反应。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后遗反应服用巴比妥类引起的“宿醉现象” 继发反应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继发的葡萄球菌性肠炎 特异质反应①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的人对骨骼肌松驰药司可林特别敏感。 ②先天性G6-PD缺乏者服用磺胺及伯氨喹啉后可发生溶血。 致畸反应

药物依赖性①躯体性:指使用麻醉药品如吗啡后,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戒断症 状(生理功能紊乱)。 ②精神性:由于停药引起的主观上不适的感觉,精神上渴望再次连续用药。 3、药物剂量: 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2)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剂量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 4、量效曲线特征性变量: (1)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或浓度。 (2)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强度高,用量小;效能大,疗效好。 5、质反应量效曲线: 治疗指数: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 LD ED ,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 6、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生理效应的条件: (1)亲和力(亲合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是效价强度的决定因素。 ﹡(2)在活性(效应力):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 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药物的体变化——药动学 1、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是什么? ①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越易扩散 ②脂溶性大,易扩散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理学复习提纲

1.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S型量效曲线、强度、效能的含义。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规律。 2. 首关清除的含义 首过消除(即首过代谢、首过效应):从胃肠道吸收入门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的作用。 首过消除高,则生物利用度低,机体可利用的有效药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大药量。但因剂量加大,代谢产物也会明显增多,可能出现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所以,在应用首过消除高的药物而决定大剂量口服时,要先了解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和消除过程。 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都可避免首过消除。 3. 理解多次给药后达稳态血药浓度的临床意义。 1、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 2、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1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在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2多次给药后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决定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3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给药剂量均不能使稳态浓度提前达到,而只能改变体内药物总量或峰谷浓度差。 □4在保持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快给药频率使体内的药物总量增加、峰谷浓度差减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使体内药物总量减少、峰谷浓度差加大。一般来说,如果给药间隔长于2个半衰期,长期给药间隔时间长于2个半衰期,长期慢性给药较为安全,多不会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毒性反应。 4. 理解内环境pH对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的影响。 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pH=7.0,细胞外液pH=7.4 。由于弱酸性药物在较碱性的细胞外液中解离增多,因而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升高血液pH可使弱酸性药物由细胞内想细胞外转运,降低血液pH则使弱酸性药物向细胞内转移,弱碱性药物则相反。 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可促进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中转运;同时碱化尿液,可减少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促进药物从尿中排出,这是临床上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措施之一。 5.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临床意义。结合型药物不能跨膜转运,因此,成为药物在血液中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但因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中游离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消除而降低时,结合型药物可释放出游离药物。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转运速度、作用强度、消除速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异性低,因此,同时应用两个结合于同一结合点上的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都很高的药物,就发生竞争性置换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只有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消除慢以及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在临床上这种相互作用才有意义。 6. 毛果芸香碱、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毛果芸香碱: (1)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胆碱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 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 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兴奋时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 带放松,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 增加,此时只适合视近物,这种作用叫调节 痉挛。、 (4)腺体:可使汗腺、唾液腺分泌明显增加,还可使泪腺、胃腺、胰腺、小肠腺体、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加。 阿托品: (1)扩瞳:阻断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松弛,此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瞳孔括约肌功能占优势,使瞳孔扩大。 (2)眼内压升高:由于瞳孔扩大,使虹膜退向四周,前房角间隙变窄,阻碍房水回流入巩膜静脉窦,造成眼内压升高。 (3)调节麻痹: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折光度下降, 只能视远物,这种作用叫调节麻痹。 (4)腺体:通过阻断M受体,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汗腺的作用最敏感。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注:1,第一学期《医学统计学》,《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课程仅限临床学科修读2,硕士《日语》课程同博士生一起上课,见博士课表 3、此课表为专业推荐课表,部分课程需参见中药学课表和最后一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注:1,第一学期《医学统计学》,《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课程仅限临床学科修读2,硕士《日语》课程同博士生一起上课,见博士课表 3、部分课程参见临床基础针推专业课表和最后一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日历2014年9月8日——2015年1月23日 上课时间: 第一节8:00——8:40 第七节14:20——15:00 第二节8:50——9:30 第八节15:10——15:50 第三节9:40——10:20 第九节16:00——16:40 第四节10:30——11:10 第十节18:00——18:40 第五节11:20——12:00 第十一节18:50——19:30 第六节13:30——14:10 第十二节19:40——20:20 医学信息检索每班限报45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教室使用情况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多媒体教室:9201(84人)9202(90人)9203(90人)9204(90人)10210(100人)6301(240人)8308(84人)8310(84人)图书馆裙房四楼报告厅(400人)图书馆裙楼501(45人) 计算机房:10303(46人)10304(88人)10306(88人)10308(80人)

中药学专业学位排课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2007级硕士生(非中医学专业二年级)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2009年2月16日一2009年7月2日)

2008级硕士生(非中医学专业一年级)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2009年2月16日一2009年7月2日)

2008级硕士生(中药学专业)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2009年2月16日一2009年7月2日) 制药设备冯怡 学时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星期一一一-——二三——三四五六-代谢调节医学心中药药医学分子「代谢调节医学分子中医文献学专业英语 上20-29理学理学遗传学20-29遗传学20-3720-31—-920220-3720-3930-39920230-399203图书馆裙楼 9201920292019201四楼报告厅午二计算机程中医工程学病理学进展计算机应用电镜技术中医学综分子生物学电镜针灸学研究实验针灸学五节序设计概论20-3120-29 30-37合实验常用技术技术进展 四20-3920-369203机房920220-25 A 班26-3233-3820-29 30-36 五机房92049201 B 班33-3992029202 十二 医学统计针灸原著选读保健实验中医文中医学综分子生物学英汉 20-3720-33体育针灸献学合实验常用技术汉英 四节920420-29学30-3820-25 A 班26-32翻译 1班2班3班体育30-39203 B 班33-3920-39 9201 9202 10210教研6四节92019204 室9202 三节 计算机英语听说提高卫生法学 应用20-3920-37 20-3982068206 机房 英语写作 20-33 8206 政 治 学 习 任课教师 代谢调节60学时金国琴等专业英语60学时杨明山保健体育30学时胡莺等医学分子遗传学56学时胡旭东 医学统计72学时黄品贤等病理学进展36学时卫洪昌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48学时方肇勤管冬元中药药理学40学时金锦娣 医学心理学36学时章震宇计算机应用90学时金玉康中医学综合实验54学时方肇勤等实验针灸学40学时孙平龙等 中医工程学50学时杨华元等中医文献学72学时张如青英语听说提高60学时金琳英语写作40学时杨渝 电镜技术40学时杨静莹针灸原著选读40学时徐平等针灸学研究进展30学时沈雪勇等英汉汉英翻译60学时丁年青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理学试卷1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学试卷1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学课程试卷—1(72、90、108学时) 姓名,,,,专业年级,,,,,, 学号,,,,,,, 得分,,,,, *答题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是非题 1、药物代谢均需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等各步骤,才能使代谢产物极性加大,利于排泄。 2、零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3、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加,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效价强度。效能+ 4、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Na进入神经末梢,进而触发胞裂外排,神经递质被排至突触间 2+ 隙。Ca 5、大剂量乙酰胆碱作用下,胃肠道膀胱等器官的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扩血管,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 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应及早、足量、反复使用阿托品、配合使用Ach复活药。? 7、阿托品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而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8、琥珀胆碱过量中毒时,可以用新斯的明解救。(琥珀胆碱是除极化肌松药不可用新斯的明解救,筒箭毒碱等非除极化肌松药可用其解救) 9、多巴酚丁胺能扩张肾血管,增加尿量,故对休克治疗有益。收缩肾血管 10、酚妥拉明为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

11、全麻药发挥麻醉作用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GABA受体与GABA的结合,引起神经细A 胞的去极化。超极化 12、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选择性高,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焦虑症均有效。? 13、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多巴胺受体。? 14、二氢埃托啡为我国研制的强镇痛药,临床用于哌替啶、吗啡等无效的慢性顽固性疼痛和晚期癌性疼痛。? 15、阿司匹林及代谢产物水杨酸仅对环氧酶—2(COX—2)有抑制作用,而对COX—1无抑制作用,故较大剂量口服不会引起胃出血。 —+ + 16、利尿药均可使NA、K、CL排泄增加。 17、普伐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产生降TC、LDL作用。? 18、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严重感染 19、大环脂类抗生素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20、乙胺嘧啶是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单项选择题 1、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是( E) A(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及解离的规律。 B(药物吸收后在机体细胞分布变化的规律。 C(药物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产物的过程。 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E(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1 A(是可逆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表2020级硕士生(临床,基础,针推)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2020年9月5日—2020年1月6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 上 午一电生理 9-18 10210统计学 1,2班 2-16 10304,10306英语2-15 1,2,3,4,5,6班 9202020210210 920392049306高级 病理 2-15 6301统计学 3,4班 2-16 10304,10306高级

病理 2-16 6301局解 AB 班 1-11 解剖楼底楼 五节中医应用腧穴解剖学12-18 解剖楼底楼五节二信息 检索 7-16 C班 图书馆501三英语2-15 1,2,3,4,5,6班9202020210210 920392049306医学遗传学 16-18 8308辩证法 2-7 图书馆裙楼四楼社会 主义 8-12 图书馆裙楼四楼免疫学导论 13-18

9204外科理论 与实践 13-18 9203计算机 1,2班 1-18 10306 10308临床流行病学1-11 6301 辩证法 1-6 图书馆裙楼四楼社会主义 7-11 图书馆裙楼四楼中医心理 12-17 9202免疫 学导 论 12-18 9204外科理 论与实

践 12-18 9203四医学遗传学 2-18 9201电生理 9-18 10210信息检索7-16F班图书馆501 2-5节 (进修生)五 下 午六内科理论 与实践 2-17 6301 四节信息 检索 7-16A班 图书馆501 四节核医 学 2-13 9201

四节金匮 指要 2-12 6301 四节中医医家学说2-12 10210 四节循证 医学 13-18 9204 四节信息 检索 7-16 B班 图书馆 501 四节 时政 学习 专题 报告传统 哲学

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复习资料

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温热药兴奋中枢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寒凉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温热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温热药兴奋,寒凉药具抑制作用 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温热药提高,寒凉药降低 5)寒凉药抗感染作用 2.中药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的物质基础与其所含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1)辛味药主要含挥发 油,辛可散、行气、活血,具有发汗、解热等调节肠胃等作用2)酸味药主要含 有机酸、鞣质,酸者能涩能收,有收敛、止泻、止血、消炎、抗菌等作用3)甘味药以营养物质为主、能补能缓、和中,具有强壮机体、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4)苦味药为生物碱,药理作用为抗菌、抗感染5)咸味药为无机盐成分,药理作用为导泻、化痰、增加内分泌等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3)某些作用的双效调节性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4.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增强药物的作用3)改变药物的性能与功效 5.麻黄碱平喘作用机制

含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皆有平喘作用。1)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B受体-舒张支气管 2)兴奋血管a受体,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3)促进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N A、Adr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5)抑制抗体的产生 16."葛根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1)降血压2)改善脑循环3)抗心肌缺血4)抗心律失常 7.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 )抗病原体2)抗毒素3)解热4)抗炎5)调节免疫功能6)抗肿瘤 8.知母解热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有效成分: 芒果苷、菝葜皂苷元 作用机制: 解热特点慢而持久。知母能抑制细胞膜上Na+, k+—ATP酶活性使产热减少 9.黄芩的现代应用 1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2)流行性腮腺炎3)病毒性肝炎 1 0."大黄泻下的作用机制(包括作用部位及成分) 有效成分: 番泻苷A 和大黄酸苷、大黄素作用部位: 大肠、结肠、小肠作用机制:1)口服后,结合型蒽苷大部分未经小肠吸收而抵达大肠,被肠道细菌酶(主要为B葡萄糖苷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而刺激

药理学基础知识题江西中医药大学

《药理学》基础题 一.名词解释 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药物进入机体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学科。 4、对症治疗:消除病症的治疗称之为。 5、对因治疗:消除病因的治疗称之为。 6、量反应:药理效应用数量的分级来表示。 7、质反应: 药理效应用有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 8、不良反应:药物在治疗疾病时产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对机体不利的和有害的反应。 9、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0、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过久时对机体产生功能、形态损害的反应。 11、变态反应: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12、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13、治疗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14、最小有效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15、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16、最小中毒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17、效价强度: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18、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19、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20、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 21、受体: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22、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效应力)。 23、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2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有些药物可影响机体的多种功能,另一些药物只影响机体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药理效应的这种特性。 (或答:药物进入机体后,对某些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很弱甚至无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 25、吸收:药物自入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6、代谢(生物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 27、排泄:药物在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 28、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经受酶灭活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29、药酶诱导剂:凡能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或合成增加使某些药物代谢加快的药物。 30、药酶抑制剂:凡能使药酶的活性减弱或合成减少使药物代谢减慢的物质 31、成瘾性:连续使用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产生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用药时会使机体产生欣快感,停药后机体会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紊乱,主观上要求连续用药。 3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的药物被重吸收。 33、(血浆)半衰期(t1/2):是指血浆中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4、坪值:药物在机体经过5个半衰期后达到最大的药物血浆浓度。 35、生物利用度: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 36、一级动力学: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由于血药浓度较低,未超出机体消除能力的极限。 37、零级动力学: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这是由于血药浓度过高,超出了机体消除能力的极限。 38、被动转运: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39、简单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的被动扩散。 40、耐受性: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需要加大药物的

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药学院导师名单

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药学院导师名单 姓名专业研究方向 王志安生药学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 赵维良生药学生药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 陈民利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中药药理 寿旗扬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中药及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王德军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 谷满仓药剂学 新型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构建及其靶向机制研究 黄绳武药剂学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 李范珠药剂学 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的研究、新型给药系统及靶向制剂的研究 石森林药剂学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 田静药剂学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 魏颖慧药剂学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 吴素香药剂学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 熊阳药剂学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 杨苏蓓药剂学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 张幸国药剂学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 郑杭生药剂学中药经皮吸收新剂型及其体内过程 陈忠药理学 1、癫痫、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 2、组胺及其受体的神经药理学研究 黄萍药理学 1.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研究;2.抗癌中药研究;3.中药防治脏器纤维化研究 林能明药理学抗癌中药研究 陆红药理学1.抗癌中药研究;2.药物毒理学研究吕良忠药理学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研究 史红药理学 1.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研究;2.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研究 王慧铭药理学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研究 王兴亚药理学 脂肪代谢在肿瘤、糖尿病、衰老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机理研究;营养物质和中药对以上慢性病的防治研究

夏道宗药理学 代谢、抗炎与免疫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功能性食品安全性与功能学研究 杨明华药理学 1.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研究;2.药物毒理学研究;3.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研究 姚立药理学 1.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研究;2.中药防治脏器纤维化研究 应华忠药理学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研究赵华军药理学抗癌中药研究 郑高利药理学 1.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研究;2.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研究 陈碧莲药物分析中药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 寿旦药物分析中药质量评价与药用资源开发 张文婷药物分析中药质量评价及新药开发研究 黄家卫药物化学中药及天然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 马永敏药物化学 医药中间体,前体药物的合成设计及天然药物分子的结构改造 陈建真中药学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 程汝滨中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理 储利胜中药学中药促进脑损伤修复及作用机制研究 丛晓东中药学 1.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2.中药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葛卫红中药学中药药理与新产品开发研究 何昱中药学中药药剂(含炮制、中化、质量)洪寅中药学中药药性理论及临床效用研究 黄真中药学中药品质评价及资源开发利用 蒋立勤中药学功能食品 来平凡中药学中药品质评价及资源开发利用 李昌煜中药学中药药理与新产品开发研究 李大鹏中药学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 李洪玉中药学中药质量评价及新药开发研究 吕圭源中药学中药药理与新产品开发研究 吕惠卿中药学 中药活性成分鉴定及预防风湿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作用机制 阮叶萍中药学中药药理与新产品开发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