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敬梓家世

吴敬梓家世

吴氏祖籍最早不是全椒人,而是浙江温州人,吴敬梓的远祖吴聪曾随燕王朱棣起兵征讨有功,也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在燕王取得帝位之后,封了他为江宁府六合县的五品骁骑位,自此之后从浙江温州转到江苏的六合,到了吴凤这代因为许久没有再立功,因而让了这一袭封,举家迁往全椒,也就在现在的程家市广平乡的梅花垄旁开始种地,吴聪到吴凤这中间经历几代已无从考证,到了吴谦就开始业医,因为吴谦母亲身体不好,他希望自己从医,以便更好的治疗母亲,可见他是一个孝子,吴谦从医后,家道渐丰,到了吴沛就开始业儒,吴沛一生科举功名非常坎坷,“七战皆北”,他的房师关骥曾以乡试第一名推荐,结果主考同意录取,但是不同意第一名,房师不退让,非要第一名,否则宁待下科,这样吴沛以后多次参加考试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到了四十岁才补了个廪生。但是在当时吴沛却以文章名扬于世,并开堂讲学,生徒众多,后来到和县当了教书先生,清朝一品宰相程廷敬曾在他的墓志上题“道德文章为东南学者宗师”,可见他的学问的确名不虚传。吴沛一生功名不得意,他把读书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五个儿子四成进士,只有二儿子吴国器隐居独山,弃文从农,因为当时吴沛的家境不是很好,他需要一个儿子在家主持家政供其他几个弟兄读书,但是吴国器也不是一般的农民,他也是饱读经书,如果参加科举,也一定能够金榜题名。其中吴国对考取的功名最高,一甲三名探花,吴国鼎和吴国龙是同榜进士,吴国对和吴国龙是一对孪生兄弟,这里有个故事说这两个儿子的名字是他母亲因梦而得来的,一日他母亲做了一个梦,梦见两条龙相对的蜿蜒盘旋,由此而想到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对龙,也就是两条龙的意思。吴氏家族自从国字辈开始科举功名就逐渐的旺盛起来,这里有吴沛一大部分的功劳,吴沛一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没有一次能够考中,但是对科场上写八股文的经验非常丰富,他作了两篇专论《题神六秘说》和《作法六秘说》供他儿子考究揣摩,所以他儿子在科场上写八股文可谓是得心应手,因而也是四成进士。这里还有一种说法,说这辈科举功名好是因为吴谦把他的父亲吴凤坟葬的好,风水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吴谦曾为葬他的父亲吴凤特地到浙江余姚请风水先生交叫简尧坡的人到程家市寻一块好的“吉址”,简尧坡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感觉有负吴谦厚待,准备离开,吴谦进行再三挽留,一日他们去往梅花山上,途中正遇到大雪,于是他们到程家市小

酒楼上小饮一番,酒酣之际,简尧坡依栏
远望,惊呼:“异哉,吾远近求之三年之不得,乃在此乎!”于是下了这家酒楼到三里外的地方进行仔细的勘查,终于为吴谦的父亲吴凤寻得一块好的吉址,然后告诉吴谦说,“至孙辈能大发”。果真中了简尧坡的吉言,吴沛一生功名坎坷,但是他的儿子却功成名就。然后又说:“此地文峰秀绝,不过文峰有点稍偏,所以说发未必是鼎元,但是第二第三没问题,而且不止一个”。果真如他所说,在吴氏家族没有出现过状元,但是第二第三都有,而且不止一个,其中吴国对就是全国第三,还有一个是吴国龙的第五个儿子吴昺是全国第二,据福格的《听雨从谈》里记述,其实吴昺在殿试中初拟是第一名,后来为什么以榜眼而昭示天下呢?据说当时状元久无北人,所以皇帝玄烨为了缓和一下这种南北落差,以吴昺字写的不好看为借口,把本来位居第二的金山戴有褀提为第一,吴丙落了个第二,后来皇帝为了嘉奖他,亲书了 “勉子修名”一块匾赐予他母亲,意思说他养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吴国龙的后代较之其他科举功名更为显赫一点,他的大儿子吴晟也是一名进士,小儿子吴早也是一名举人,吴国对的后代科举功名稍微衰微点,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在进学12年后才由一名秀才选拔为贡生,曾任江苏赣榆县的县学教谕,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后来又因为不适应官场的周旋又罢官还乡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