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

目录

1. 癌痛规范化护理管理流程

2. “癌痛规范化治疗”护士工作流程

3. 癌痛评估观察流程

4. 药物滴定观察流程

5. 爆发痛观察处理流程

6. 疼痛动态持续评估流程

7. 癌痛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8. 癌痛患者出院流程

9. 阿片类药物过量及中毒急救流程

10. 阿片类类药物残余药管理流程

癌痛管理制度目录

1.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医生职责

2.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护士职责

3. 疼痛患者护理常规

4. 癌痛患者管理制度

5. 癌痛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6.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残余药管理制度

7. “癌痛规范化护理”护士培训制度

8. 癌痛患者出院随访制度

9. 附表:2011年癌痛诊疗规范

2010 NCCN 中国版疼痛指南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医生职责

1.重视癌性疼痛

2.癌痛病人入院能迅速地制定正确、合理、有效的镇痛治疗方案

3.熟悉癌痛治疗相关原则

4.对各种镇痛药物的特性、使用、转换,有清晰的了解5.掌握阿片类药物快速滴定方法

6.在癌痛治疗中对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能予较好的处理7.定期组织疼痛相关治疗病例讨论会,学习了解疼痛治疗最新进展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医生职责

1. 了解癌痛治疗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向医生反馈疼痛

病人相关信息

2. 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病例首页记录疼痛评分变化

3. 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4. 掌握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及护理

5. 对疼痛病人做好心理指导

6. 定期组织疼痛相关知识的患者宣教

疼痛患者护理常规

1、入院当日评估患者有无疼痛,如有,在护理记录单上记

录疼痛一般情况,包括疼痛部位、性质、强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加重和缓和的影响因素等。

2、入院当日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量表(数字、面部表

情),告知患者如出现新的疼痛或疼痛加重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准确评估疼痛强度,并将当前的疼痛强度记录在体温记录单相应时间点上。

3、强调药物滴定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准确、及时地

进行药物滴定。

4、每日2PM常规评估和记录疼痛强度,为过去24小时的

平均疼痛强度,如果出现爆发痛,应将爆发痛强度及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强度记录在体温单的相应时间点上,并做好护理记录。

5、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止痛药或使用止痛贴剂。

6、知道口服止痛药的患者按时服用缓泻剂预防便秘。

7、连续观察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

镇静、尿储留等,如出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癌痛患者管理制度

1、主管护士接诊疼痛患者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包括疼痛部位、

强度、性质、加重和缓解的因素、目前服用止痛药、药物

副作用等,疼痛强度记录在体温单中,其余在疼痛观察记

录单上记录。

2、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数字式疼痛评估量表,准确汇报自己的

疼痛强度。

3、准确、及时进行药物滴定。

4、住院期间连续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包括基础疼痛和爆发

痛,记录在体温单上。

5、对服用止痛药的患者,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6、对药物常见副作用,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例如

便秘。

7、连续评估患者在疼痛治疗中的担忧和顾虑,及时给予解释,

消除顾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8、向出院患者交代办理麻醉性药品使用卡的程序,交代方便

门诊的出诊时间,以保证疼痛治疗的连续性。

癌痛规范化护理护士培训制度

1.癌痛规范化护理护士每年参加2次疼痛相关培训,学习疼痛新知识。

2.癌痛规范化护理护士每年参加1次癌痛相关治疗的病例讨论会,学习了解疼痛治疗最新进展。

3.实行定期考核制度:

◆每季度进行3次疼痛相关知识的早提问

◆每季度进行1次疼痛相关知识的理论考核

◆不定期对各分管床位护士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口头考核4.及时关注疼痛治疗新进展,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学习。

癌痛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1、患者入院时由主管护士是否纯在疼痛,并进行疼痛首次评

估和记录。住院期间连续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疼痛强度

2、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准确汇报自己的疼痛强

度。

3、向患者讲解目前疼痛控制的原则和目标,使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4、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各类止痛药物。

5、指导患者正确预防止痛药常见不良反应的措施,例如便秘、

恶心、呕吐等。

6、连续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具体问题给予解释,消除

患者顾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7、向出院患者交代办理麻醉性药品使用卡的程序,交代方便

门诊的出诊时间,以保证疼痛治疗的连续性。

8、建立癌痛病人出院随访登记本,定期随访记录。

最新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一) 孙建纯王莉 疼痛是一种极为常见而又经常困扰人类的病症。医学科学在研究和解决它的过程中, 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之路, 有时甚至陷入种种误区而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疼痛这一疾病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还是在临床医学的各个专业学科里,它都是太常见、太普通的症状了,难以引起人们对它的足够重视。并且, 人类至今仍未掌握能够明确诊断疼痛性质、程度以及判定治痛效果的客观指标,因此,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实践中, 许多人对疼痛的治疗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一味滥用止痛药,病人的治痛效果不好,医生也处于无奈之中。尤其是对一些长期患病的慢性、顽固性疼痛, 医护人员面对林林总总的止痛药物,却常常莫衷一是或束手无策。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疾病,莫过于是对由恶性肿瘤所致的癌痛的认识和治疗了。 1 什么是癌痛 顾名思义, 由于身患癌症所引起的疼痛被统称为癌痛, 其根源一般都与肿瘤细胞侵袭机体组织所造成真实的或可能存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癌痛与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一样,可按其性质或发生部位分为锐痛、钝痛、隐痛、牵扯痛、绞痛、电击样痛或腹痛、腰痛、腿痛、头痛、前胸后背痛等急慢性疼痛。它与一般的疼痛的不同之处在于: 癌痛基本都属

于长期的慢性疼痛, 而且患者对癌痛的忍受程度和反应阈限又常会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点, 对于识别和治疗癌痛十分重要。癌痛又分为原发部位癌痛和转移部位癌痛两大类,都是由于癌细胞对组织形成了浸润之后所引起的伤害性疼痛,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躯体痛、内脏痛、神经2病理性疼痛3 种。所有癌痛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而且疼痛加重与体位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癌痛性质常呈锐性、震动的压迫感;或有扩散性,伴随恶心、流汗;或呈烧灼样刺痛、麻痛等等。癌痛的诊治与其它疼痛一样, 也是至今尚无明确的物理、化学、生物免疫或放射影像学等方面客观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一般只能靠病人的主诉来判定其疼痛程度、性质和治痛效果。然而, 病人对癌痛的叙述又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或伴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由于癌瘤组织的作怪,癌痛多为持续性存在, 并伴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发展, 疼痛的程度也会呈进行性或间歇性加剧,经常会出现癌性暴发痛,夜间尤为严重,常令患者寝食难安。总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癌痛性质和部位常常是比较复杂的, 甚至呈全方位性疼痛, 临床上又把它们称作“癌痛综合征”。 2 癌痛治疗的误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肿瘤病人不少于 2 千万, 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成为严

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

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导

前言 为了规范临床用药,充分发挥强效阿片类药物在医疗临床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此类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在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和国内临床多中心研究初步结果的基础上,由国内疼痛治疗专家和药物滥用研究及药物控制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特制定出以多瑞吉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使用指南》。 必须指出:临床医师必须规范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指南》也将随着临床实践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进行必要的完善。 《指南》由罗爱伦、蔡志基、李树人、许建国、黄宇光等10余位专家起草并核定。 一、慢性疼痛的定义: 既往将慢性疼痛定义为:病人无明确组织损伤,但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目前医学界将慢性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导致病人抑郁和焦虑,造成身心极大伤害,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慢性非癌性疼痛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需要医治。 慢性非癌痛病人治疗是为了缓解疼痛和抑郁。临床上更加注重病人的功能恢复,应将“病人能否重返工作岗位,能否恢复正常生活"作为判定疼痛治疗是否有效的客观指标。 二、慢性非癌痛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1.基本原则:慢性非癌痛治疗的目的: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状态。功能状态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和家庭社会关系等。有效的疼痛治疗包含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用于癌痛治疗的三阶梯镇 痛原则同样适用于慢性非癌痛镇痛治疗。WHO强调:慢性非癌痛治疗应采取药物和非药物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3.非药物性治疗:慢性非癌痛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针灸和心理治疗等。 三、强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国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不论慢性非癌痛的病因如何,中、重度疼痛都可以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治疗。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伤害性疼痛疗效确切,相当一部分神经源疼痛病人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因此,在其他常用治疗方法无效时,应考虑强阿片类药物治疗。 四、强阿片类药物在慢性非癌痛治疗中的指导原则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关系;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

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给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1]

附件: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

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二)二级医院至少有3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1名医师、2名护士。 (三)医师 1.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四)护士 1.有3年以上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肿瘤科、疼痛科护理技能,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 3.能够配合医师做好癌痛患者治疗相关宣教工作。 三、科室基本管理标准 (一)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患者方便、足量、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满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二)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制度。

癌痛麻醉药品使用指南

关注癌症疼痛患者麻醉药品临床合理应用 西吉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规范临床合理使用,现将临床存在的癌痛治疗的常见误区、不合理使用情况和建议汇总如下: 1、未按时给药,只在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错) 应:及时按时规范化给药,依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如:吗啡片,癌痛病人首次剂量范围可较大,每日3~6次,临睡前一次剂量可加倍。及时、按时给药更安全有效,所需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减少发生成瘾的危险。(《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单次用药剂量不足,镇痛治疗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错) 应:给药剂量应量化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通过剂量滴定确定给药剂量。无痛睡眠是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理想的止痛治疗应争取病人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病人,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的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版)》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未首选无创给药,且基础用药为速释药物(错) 应: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给药。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版)》) 4、使用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错) 应:WHO将吗啡列为中、重度癌痛止疼的首选,将哌替啶(度冷丁)列为治疗不推荐的药物。因哌替啶易成瘾,止痛作用强度只为吗啡的1/10,消除半衰期长,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且不能被纳洛酮拮抗。度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肌肉注射本身会产生疼痛,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 5、终末期癌症病人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止痛药(错) 应:阿片类止痛药无封顶效应,用药剂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只要癌痛止痛治疗需要,都可以使用大耐受量阿片类止痛药,以达到理想的疼痛缓解。 6、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错) 应:癌症病人规范使用阿片类成瘾非常罕见。癌痛病人需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增加用药剂量是癌症止痛治疗的需要,而并非“成瘾”所致。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发生率与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给药方式有关。静脉直接注射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容易出现欣快感及毒性反应,从而易于导致成瘾。在慢性疼痛治疗中,采用控、缓释制剂,口服或透皮给药,按时用药等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并且使血液中的活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这种规范化的用药方法,可以在保证理想止痛治疗的同时,显著降低发生成瘾的风险。 2013年5月18日 1

2012 EAPC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

2012 EAPC 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pdf 2月1日,欧洲姑息治疗学会(EAPC)更新了《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指南》,并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杂志(Lancet Oncol 2012, 13: e58)。该指南通过联合最新证据和专家组的评估意见,总结出16个方面的推荐意见(△表示证据级别较强,*表示证据级别较弱)。 1. WHO 第二阶梯阿片类药物 对于轻、中度疼痛以及按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不能充分控制疼痛者,预计添加第二阶梯口服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可能缓解疼痛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使用小剂量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作为替代药物*。 2. WHO 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的第一选择 证据表明,口服给药时,吗啡、羟考酮和氢吗啡酮的镇痛疗效无显著差异,这三种药物均能作为中、重度癌痛的首选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 3. 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 吗啡、羟考酮和氢吗啡酮的口服即释、缓释剂型可用于阿片剂量滴定*,用这两种剂型滴定时,均应按需补充口服即释阿片类药物控制爆发痛。 4. 经皮给药阿片类药物的作用 经皮给药的芬太尼和丁丙诺啡是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替代选择,这两种药物可能是某些患者的第三阶梯阿片类的优选药物*;对于吞咽障碍者,也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止痛途径。 5. 美沙酮的作用 美沙酮的药代动力学复杂,半衰期长且具有不可预知性。该药可作为中、重度癌痛患者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的首选,也可作为后续选择*,仅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使用。 6. 阿片类药物间的转换 对于接受第三阶梯阿片类药物治疗但未获充分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严重和(或)难以有效治疗者,替换其他阿片类药物可能使之获益*。 7. 阿片类药物等效剂量 当进行阿片类药物转换时,存在不同信度水平的剂量转换比。这些转换比是建立在转换前的阿片止痛效果满意的前提下的。因此,当患者因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不满意和(或)合并严重不良反应而进行阿片转换

癌痛规范化诊疗试题

癌痛诊疗规范考题(三)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精神药品按依赖性分成第一类和第二类,以下第一类精神药品为: () A 、咖啡因 B 、曲马多 C 、安定 D 、利眠宁 2.现有资料显示: ( ) A .癌症未发生转移时不发生癌性疼痛 B .低于50 %的癌症患者经历疼痛 C. 中、重度疼痛V 30 % D.尚有较多的癌痛病人未得到适当的镇痛治疗 3. 癌痛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 ( ) A .医务人员普遍具有癌性镇痛知识,但病人怕吗啡成瘾 B .病人积极报告疼痛病史,认为 癌性疼痛完全能控制 C .许多医生对癌性疼痛评估不足,缺乏相关知识 D .医药管理部门 已经不对吗啡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癌症病人的吗啡处方量不需限制 4.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 .对疼痛的估计(包括性质和程度)应该以病人描述为主 B .对疼痛的估计应该由医生根 据临床判断 C.癌症病人合并的抑郁情绪不会加重癌性疼痛 D .尽管癌性疼痛的原因有多种, 但在一个病人身上仅具备一种疼痛原因 E.对同样严重程度的肺癌患者,他们所经历的癌痛 程度应该是一样的 5. 癌症病人使用麻醉药品控、缓制剂时,每张处方量不得超过常用量为() 。 A 、 10 天 B 、 5 天 C 、 7 天 D 、 15 天 6. 疼痛评佑原则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 .首先,医生应相信病人的主述 B.病人陈述、医生引导、家属帮助三者结合 C.查体要注意神经、肌肉体征 D .患者精神状态不在癌痛评估的范畴 E.评估包括促发因素、疼痛强度、持续时间、部位、缓解因素、加重因素等 7. 评估疼痛程度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 .可以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 B. 2种评估量表所记录的疼痛程度完全不一样 C.轻度疼痛:(1-4 )/10 D.中度疼痛:(5-6 )/ 10 E .重度疼痛:(7-10)/10 8.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遵守四个基本原则中错误的描述是( ) A .按阶梯逐级给药 B .按需给药 C. 口服制剂首选 D.用药个体化 9. WHO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正确的描述是 ( ) A .遵守2个基本原则 B .已经向全球推荐 C.可以使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 解 D.具有简单、有效、合理的特点 辅助药物 C.重度疼痛:强阿片类加非阿片类镇痛剂加辅助药物 D .如果病人伴有抑郁, 应当使用抗抑郁剂 E.吗啡易导致腹泻,应该禁用缓泻剂 11. 第一阶梯药物特点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主要为非甾体类镇痛药 B .对中度疼痛亦可能有效 C.具有封顶效应(天花板效应) 不能无限增加剂量 D .治疗中,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无效应更换另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 12. 阿片类镇痛剂的特点有 ( ) 10. 癌痛治疗的药物选择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 B .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加非阿片类镇痛剂加

“三阶梯”止痛方案与NCCN癌痛治疗指南要点

“三阶梯”止痛方案 口述分级评分法(VRS),主诉疼痛分级法(VRS) 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4) 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5)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 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 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 0~10数字疼痛量表(NRS-10) 101点数字评分法(NRS-101) 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Keele1948年描述疼痛的过程为无痛、轻度痛、中等痛和剧痛四个等级。由病人自己选择,每级1分。此法最简单,但用于临床科研最不可靠。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将一条长10cm的直线(通常为直尺),放在病人面前,直线划分10等分,一端为0代表无痛,另一端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由病人估计其疼痛等级,标在线上的相应位置,以表示疼痛的程度。 V AS的方法简易,是临床上较常用的测痛方法,用于评估疼痛的缓解程度优点更多。 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行疼痛评分-以一条10cm长的直线代表疼痛程度,让病人在直线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出疼痛强度的数值。 按疼痛病程分:急性疼痛(acute pain)、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IASP对慢性疼痛的定义: “超过”正常的组织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疼痛。指一种急性疾病过程或一次损伤的疼痛持续超过正常所需的时间,或间隔几月至几年复发持续一个月者。 癌症疼痛的治疗 “三阶梯”止痛方案 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是癌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与核心。 1.基本概念:根据疼痛的轻、中、重程度选用由弱到强、用量逐渐增加的止痛药物。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 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这些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据统计癌症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虽在全球广泛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及可行性,但至今仍未能普及到使癌症患者全部受益。因此,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进一步呼吁“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因此正确贯彻三阶梯止痛治疗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 一、疼痛治疗的目的 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癌痛的基本原则----规范化疼痛处理 1.明确诊断、疼痛原因、性质、部位、影响因素。 2.评估疼痛强度,让病人和家属参与评估。 3.权衡治疗手段,提供最理想的止痛策略和方法,要考虑到药物的价格和给药技术的可行性。 4.尽可能长时间地采用非介入治疗。按阶梯给药、联合给药,绝对不用安慰剂。 5.根据药品的作用时间,固定给药间隔。PRN给药仅为常规给药的补充。 6.根据患者的爱好和耐受性,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7.考虑药物对疼痛、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因素的影响。配合使用辅助用药。 8.疼痛可发生在肿瘤的发生、治疗或进展各阶段,故随时要注意疼痛发生的机制和再评估。对治疗的效果定期进行评估以有效地调整药物剂量。

三、疼痛的评估 (一)评估原则 1.倾听与相信病人的主诉:医生应教会病人及家属对疼痛的评估方法。 2.仔细评估疼痛,通过病史、体检、相关检查了解肿瘤的诊治及发展过程,疼痛的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药物治疗史及伴随症状及体征。 3.评估每次疼痛的发生、治疗效果及转归。 (二)评估内容 1.目前疼痛问题的详细病史 (1)疼痛的范围(数目和位置) (2)每种疼痛的情况:①程度(0~10);②局限性或放射性;③起因及随时间变化情况; ④时间模式(持续性、间歇性等)及性质(灼痛等);⑤疼痛加剧及缓解的因素;⑥伴随的神经、血管异常;⑦其他相关因素;⑧疼痛对病人生活的影响程度;⑨目前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⑩以往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 2.了解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对生理方面的影响:功能、体力、运动、食欲、睡眠。 (2)对心理方面的影响:生活乐趣、娱乐、焦虑、抑郁、苦恼、恐惧、精力的集中、自控能力。 (3)对精神方面的影响:情绪、内心痛苦、思想转变、信仰改变。 (4)对社会活动、交往的影响:人际关系、情感、性功能。 3.肿瘤病史 (1)既往史。 (2)现病史:日期、分期、侵犯部位。 (3)抗肿瘤治疗情况:时间、形式、剂量、药毒性、对每种方案的反应。 (4)目前病情:稳定、好转、恶化。 (5)患者的希望与目标。 4.医疗史:可能受疼痛治疗的影响。 (1)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 (2)药物及过敏史。 (3)滥用药物史。

201X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

2016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6分) 1、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 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口服给药、 按阶梯用药 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 节。 3、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前 24小时用药总量的 10%-20% 。 4、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 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剂量滴 定。 5、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mg/d, 对乙酰氨基酚2000 mg/d,塞来昔布 400 mg/d。 6、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 >300-599 mg/d, 超大剂量标准是 >600 mg/d。 7、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片滴 定的初始剂量为 5-15mg 毫克/次。 8、、为门(急)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 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 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十五常用量; 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七日用量。 9、疼痛是癌痛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 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10、FDA对阿片耐受的定义为:已按时服用阿片类药物至少 一周以上,且每日总量至少为口服吗啡60 mg、羟考酮30 mg、 氢吗啡酮8 mg、羟吗啡酮25 mg或其他等效药物;用芬太尼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

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

癌痛治疗三阶梯原则

癌痛治疗三阶梯原则 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初诊时,约25%患者伴有疼痛症状,抗癌治疗期约35%患者伴有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活动能力、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疼痛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合理的止痛治疗,WHO制定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基础是:用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并同时遵循5项基本原则: 一、口服用药 首选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口服用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随着止痛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及患者不同病情对给药途径的不同需求,除口服途径给药外,选择其它无创性给药途径日趋广泛应用,如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若患者有吞咽困难,严重呕吐或胃肠梗阻时,可选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 二、按阶梯用药 是指止痛药物的选取用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疼痛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

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药物成瘾性。 三、按时用药 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的按规定间隔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次剂量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之前给予,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因突发剧痛,可按需给药。 四、个体化给药 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故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理想缓解疼痛及无明显不反应的剂量为止。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扫应,提高止痛治疗效果。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 %,其中1/3 的患者为 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 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 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数表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

癌痛地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

癌痛的药物治疗和三阶梯指导原则(一) 建纯王莉 疼痛是一种极为常见而又经常困扰人类的病症。医学科学在研究和解决它的过程中, 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之路, 有时甚至陷入种种误区而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疼痛这一疾病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还是在临床医学的各个专业学科里,它都是太常见、太普通的症状了,难以引起人们对它的足够重视。并且, 人类至今仍未掌握能够明确诊断疼痛性质、程度以及判定治痛效果的客观指标,因此,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实践中, 许多人对疼痛的治疗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一味滥用止痛药,病人的治痛效果不好,医生也处于无奈之中。尤其是对一些长期患病的慢性、顽固性疼痛, 医护人员面对林林总总的止痛药物,却常常莫衷一是或束手无策。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疾病,莫过于是对由恶性肿瘤所致的癌痛的认识和治疗了。 1 什么是癌痛 顾名思义, 由于身患癌症所引起的疼痛被统称为癌痛, 其根源一般都与肿瘤细胞侵袭机体组织所造成真实的或可能存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癌痛与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一样,可按其性质或发生部位分为锐痛、钝痛、隐痛、牵扯痛、绞痛、电击样痛或腹痛、腰痛、腿痛、头痛、前胸后背痛等急慢性疼痛。它与一般的疼痛的不同之处在于: 癌痛基本都属

于长期的慢性疼痛, 而且患者对癌痛的忍受程度和反应阈限又常会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点, 对于识别和治疗癌痛十分重要。癌痛又分为原发部位癌痛和转移部位癌痛两大类,都是由于癌细胞对组织形成了浸润之后所引起的伤害性疼痛,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躯体痛、脏痛、神经2病理性疼痛3 种。所有癌痛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而且疼痛加重与体位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癌痛性质常呈锐性、震动的压迫感;或有扩散性,伴随恶心、流汗;或呈烧灼样刺痛、麻痛等等。癌痛的诊治与其它疼痛一样, 也是至今尚无明确的物理、化学、生物免疫或放射影像学等方面客观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一般只能靠病人的主诉来判定其疼痛程度、性质和治痛效果。然而, 病人对癌痛的叙述又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或伴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由于癌瘤组织的作怪,癌痛多为持续性存在, 并伴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发展, 疼痛的程度也会呈进行性或间歇性加剧,经常会出现癌性暴发痛,夜间尤为严重,常令患者寝食难安。总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癌痛性质和部位常常是比较复杂的, 甚至呈全方位性疼痛, 临床上又把它们称作“癌痛综合征”。 2 癌痛治疗的误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肿瘤病人不少于 2 千万, 因此而死亡的人数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成为严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癌痛示范病房相关制度文档版

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医师人员培训制度 1、接诊癌痛患者的医师基本要求: 1有 5 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接受过系统的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3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 4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 5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6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并能对下级医生的癌痛治疗进行纠正和指导。 2、在符合癌痛患者接诊要求的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癌痛治疗的住院医师要求:1 每年至少接受 1 次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的继续教育课程培训,每次培训时间需要在 2 学时以上; 2住院医师在接受完整的规范化癌痛治疗培训后要求获得培训合格证; 3熟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 4熟悉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 5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3、无痛病房医师培训制度 1肿瘤专科要求每年至少开展 1 次癌痛相关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用药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则法规的学习和癌痛发病机理、癌痛评估、癌痛规范化治疗、阿片类药物副反应的处理、难治件癌痛的诊疗规范等内容: 2每次培训安排主治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授课,授课学时数作为教学考核内容指

标之一 3每次培训内容参加人员需登记在册,纳入院内培训学分记录并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4每季度进行不定期的一次考核,考核内容围绕癌痛规范化诊疗,考核成绩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培训参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一,填空题 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2、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评估的原则。 3、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小时内完成。 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 、、。 5、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治疗方法包括: 治疗、治疗和治疗。 6、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 7、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 8、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 mg/d, 对乙酰氨基酚 mg/d,塞来昔布 mg/d。

9、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 mg/d,超大剂量标准是 mg/d。 10、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片滴定的初始剂量为毫克/次。 11、某癌痛患者经疼痛评估,NRS评分为7分,需剂量滴定,予口服即释吗啡片10mg,60分钟再次NRS评分为7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 mg,若再次NRS评分为4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 mg,若再次NRS评分为2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 mg。 二,选择题 1、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 A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因素性疼痛; B肿瘤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相关性疼痛; C肿瘤相关性疼痛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2,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A伤害感受性疼痛及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B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非神经病理性疼痛 C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3,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那些方法。() A数字分级法(NRS)和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 B数字分级法(NRS)和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 C以上三种方法均可 4,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时,疼

癌症疼痛临床控制的指南

不怕疼史上最全癌痛控制指南 癌症相关疼痛(cancer pain)是指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或是特殊治疗带来的疼痛。癌症相关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造成治疗中断。近期,Annals of Oncology 发布了最新的《癌症疼痛临床控制指南》,该指南从癌症疼痛的病因、分级评估、药物和治疗手段选择等多角度进行了全面介绍。 癌症疼痛的病因 统计显示,治愈性癌症幸存者的疼痛患病率为33%,抗肿瘤治疗中患者的患病率为59%,转移性、晚期或末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为64%。癌症幸存者慢性疼痛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化疗源的周围神经性病变、辐射诱导性神经丛病变、放射治疗后继发性慢性盆腔痛和术后疼痛。 一些特定类型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特别高,例如胰腺癌(44%)、头颈癌(40%)。此外,最新研究显示,任何阶段(早期或转移)癌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类型的疼痛或疼痛综合症(表1),而且56-82.3% 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表1. 癌症患者的疼痛原因 最新研究显示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并非仅存在生存期的最后几个月(83%),而是在诊断和急性治疗过程中就出现了,这与先前报道不符。尽管目前有很多用于评估和

治疗癌症相关疼痛的指南,但是疼痛仍然是一个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实体瘤和血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疼痛的等级评估 患者的疼痛评估需要根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需要进行分类。表2 是患者疼痛全面评估的指南。定期进行疼痛自我报告,是疼痛症状有效性、个性化治疗的第一步。最常用的疼痛评级标准如图1 所示,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描绘评分法(VRS)和数值评定量表(NR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