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案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案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案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案

合格课教案

12月机械制图教案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项目四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任务1 绘制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 总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1)(类型与形体分析)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判断各种类型的组合体,会进行形体分析。 三、素质目标 能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综合型组合体的组成结构。 四、教学要求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明确各类组合体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 【教学重点】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难点分析】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分析学生】 1)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形象直观,知识上不存在太大困难。 2)任何复杂的机器零件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虽本章开头部分学习难度不大,随时间推移,学习深入,难度会加大,引导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应对。 【教学设计思路】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1学时(45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的原理以及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今天将对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作分析。 三、讲授新课 1.组合体的概念 教师讲授组合体的概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各类组合体。 2.组合体类型及形体分析 教师讲授叠加型、切割型、综合型组合体的特点;对各类组合体进行形体分

析,讨论形体分析法的精髓;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叠加式组合体、切割型组合体和综合型组合体 形体分析法: 画、看组合体的视图时,通常按照组合体的结构特点和 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几何体 (这些基本几何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并 分析各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分界线的特点和画法,然后组 合起来画出视图或想像出其形状。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 法叫做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 法。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题型的练习。 四、小结 简述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方法,教师举例进行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练习。 五、布置作业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doc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 二、能力目标 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实际演示,提问启发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 1、用 Flash 将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自制两个组合体模型 3、三角板、圆规、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分钟 2、引入新课2分钟讲解分析17 分钟 3、讲解新课38 分钟 4、归纳总结3分钟读图举例21 分钟 5、布置作业1分钟 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读图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旧课2、明确视图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3、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1分钟 提问:画组合体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答: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老师总结: 形体分析法 (叠加类 ) 画图过程空间物体平面三视图 (已知 ) 线面分析法 (切割类 ) (画) 导入提问:当根据已经画出的视图,想空间形体的形状时,应用 新课什么方法呢?老师引出: 2分钟 形体分析法 (叠加类 ) 读图过程平面图形空间物体 (已知 ) 线面分析法 (切割类 ) (想) 板书课题:第六节看组合体视图 一、看图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1、形体分析法,应用于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例(3 分钟 ) 讲述 提问:形体分析法是什么? 新课学生回答:在画图和读图时,假想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基本形体的思考方法。 38 分钟设问:读图时,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形体分析为若干个基本形 体呢? 结论: ①在反映形体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 为几个部分 ②利用投影关系,找出各线框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分析后 想出各部分的形状 ③分析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④综合起来想象组合的整体形状 教学方法 请学生回答, 让学生记住基本 要领,以便作图 中正确应用。 结合前面所学 提出问题,激发 学生学习新知 识的兴趣。 由熟悉的概念 入手,引出问 题,得出结论, 使学生易接受, 易掌握。 口述结论。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组合形式教案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8) [课题编号] 18-5①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组合形式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形体分析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难点分析]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分析学生] 组合体的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制图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这是学习组合体,解决组合体读图及标注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各是多少;如何识别两种图样?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组合体?组合形式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经叠加或切割形成,可视为简化了的零件。组合体视图的学习,一方面为零件图的学习提供基本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制图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识读、绘制和尺寸标注,提高分析和解决物图转换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节主要研究讨论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的概念和形体分析法; 2、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3、形体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分析,强化形体分析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辩证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 演示网络课程,讲授组合体组合型式和表面连接关系,通过动画演示两表面共面、相切和相交时表面交线变化趋势,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思维能力。 能比较法讲解叠加类组合体和切割类组合体的不同分析角度,引导学生根据组合体结构特征进行形体分析,同时注意扩展基本体的变形体,避免形体分析时过于细化,化简为难。 学生结合教材实例进一步理解掌握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及交线变化情况,同时完成教材P.114 思考题 1、2。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五、作业 1、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理顺,进一步掌握形体分析法。 3、预习:教材P.94-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 [教学后记]

§5.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5.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掌握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掌握表面连接关系 , 掌握组合体的画法 2、学习独立绘制组合体 组合体的画法 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引入新课题 组合体可以理解为是把零件进行必要的简化, 将零件看作由若干个 基本几何体组成。如 (a 叠加型 (b 切割型 (c 综合型 组合体的形状千差万别,但就其组合方式来说,不外叠加、切割和 综合三种基本组合方式。 一、教学内容 (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

(2切割 (3综合叠加 +切割,如图示。 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1平齐或不平齐: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 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 (2相切: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画分界线。 (3

相交: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特别提出让学生体会一下图 5-3和图 5-4所示相切与相交两种画法的区别。 (二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 分析各基本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弄清组合体的形体特征,这种分析方法称 为形体分析法。 (三组合体的画法 1、形体分析

支座由大圆筒、小圆筒、底板、和肋板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圆筒与底板接合, 底板的底面与大圆筒底面共面, 底板的侧面与大圆筒的外圆柱面相切;肋板叠加在底板的上表面上,右侧与大圆筒相交,其表面交线为 A 、 B 、 C 、 D , 其中 D 为肋板斜面与圆柱面相交而产生的椭圆弧;大圆筒与小圆筒的轴线正交,两圆筒相贯连成一体,因此两者的内外圆柱面相交处都有相贯线。通过对支座进行这样的分析, 弄清它的形体特征,对于画图有很大帮助。 2、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的选择以最能反映组合体形体特征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同时兼顾其他两个视图表达的清晰性。 比较箭头所指的各个投影方向,选择 A 向投影为主视图较为合理。 3、确定比例和图幅 视图确定后,要根据物体的 复杂程度和尺寸大小,按照标准 的规定选择适当的比例与图幅。 选择的图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 便于标注尺寸和画标题栏等。 4、布置视图位置 布置视图时,应根据已确定 的各视图每个方向的最大尺寸, 并考虑到尺寸标注和标题栏等所需的空间,匀称地将各视图布置在图幅上。 5、绘制底稿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第6章组合体 6.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序号:17 主要内容: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组成的类似机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本章着重研究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看图方法和尺寸标注,为今后学习零件图奠定基础。 6.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6.1.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这些基本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经过钻孔、切槽等加工。在绘制组合体视图时,应首先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基本体,并按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和组合形式画出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视图。这种假想把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它们的形状、组 合形式、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它是组合体的画图、尺寸标注和看图的基本方法。 6.1.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组合体可分为叠加和切割两种基本组合形式,或者是两种组合形式的综合。叠加是将各基本体以平面接触相互堆积、叠加后形成的组合形体。切割是在基本体上进行切块、挖槽、穿孔等切割后形成的组合体。组合体经常是叠加和切割二种形式的综合。 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有平齐、相交和相切三种形式。弄清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对画图和看图都很重要。

(1)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平齐(共面)时,在视图中不应画出分界线。 (2)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交时,在视图中的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3)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在视图中的相切处不应画线。 小结: 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6.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序号:18 主要内容: 画组合体的视图时,首先要运用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形体,并按照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形体间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逐步地进行作图。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6.2.1 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1. 分析形体。 2. 选择视图选择视图包括确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和采用的视图数量。 (1)选择主视图:主视图是表达组合体的一组视图中最主要的视图。选择主视图时应将组合体放正,使其主要平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以便在投影时得到实形。一般应选择形状特征最明显,位置特征最多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同时应考虑投影作图时避免在其它视图上出现较多的虚线,影响图形的清晰性和标注尺寸。 (2)确定视图数量:确定其它视图数量的原则是:用最少的视图最清楚地表达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的形状结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机械制图《看组合体视图》教案.doc

教学时数:4 学时 课题:§5-7 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 学习研究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掌握由图形到形体这一空间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1、形体分析法; 2、线面分析法。 教学难点: 两种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具: 挂图、模型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有哪几种? 2、尺寸标注的要求是什么? 3、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是怎样的? (引入新课) 看图和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画图是将物体或想象(设计)中的物体运用正投影法表达在图纸上,是一种从空间形体到平面

图形的表达过程。看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图,它正好是画图的一个逆过程,是根据平面图形(视图)想象出空间物体的结构形状。(讲授新课) §5-7 看组合体视图 一、形体分析法 1、形体分析法的概念:是根据视图的特点和基本形体的投影特征,把物体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形体,分析出组成形式后,再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 2、形体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1)认识视图,抓住特征; (2)分析投影,联想形体;

(3)综合起来,想形体。 例:(以图5-16为例进行讲解) 二、线面分析法 1、线面分析法的概念:是运用线面的投影规律,分析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从而看懂视图。 2、线面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1)用形体分析法先做主要分析; (2)用线面分析法再作补充分析; (3)最后综合起来性形体。 例:(以图5-17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巩固练习)

让学生分析下图所示形体 (课堂小结) 1、形体分析法; 2、线面分析法。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习题集P54 ,P55 ,P56 , P57 课后作业: 习题集P58,P59 ,P60,P61 ,P62 教后感:

组合体教案

§3—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讲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2、讲解形体分析法 [能力目标] 1、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掌握表面连接关系 2、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不共面与共面画法 2、形体分析法 【教学难点】 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教学方法】 用模型辅助讲解 【课堂类型】 讲授 【教学安排】 2学时(80分钟) 教具:自制模型:形体相贴、形体相交、形体相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作业,复习基本几何体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组合体可以理解为是把零件进行必要的简化,将零件看作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成。所以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的绘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即形体分析法。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 (2)切割

(3)综合是上面两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如下图所示。 (a)叠加型(b)切割型(c)综合型 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1)平齐或不平齐 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 (a)表面平齐 (b)表面不平齐 (2)相切 当两基本体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画分界线。 举例:如下图(a)所示组合体,它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相切,

在相切处形成光滑的过渡,因此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相切处不应画线,此时应注意两个切点A、B的正面投影a′、(b′)和侧面投影a″、(b″)的位置。下图(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对照模型讲解。 (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3)相交 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下图(a)所示组合体,它也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但本例中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是相交关系,故在主、左视图中相交处应画出交线。下图(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对照模型讲解。 (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特别提出让学生体会一下上面两个图相切与相交两种画法的区别。 绘图时,被切割后的轮廓线必须画出

第六章 组合体视图教案

第六章组合体视图教案 :了解组合体常见的三种组合方式教学重点: 平齐叠合与相切教学难点:平齐叠合与相切教学方法:讲解分析与绘图演示法教学过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按一定的方式所组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组合而成,常见的组合方式有叠加、挖切和综合三类。本章主要介绍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看图及尺寸标注。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1.叠加型由几个简单形体叠加而形成的组合体称为叠加型组合体。 2.切割型一个基本体被切去某些部分后形成的组合体称为切割型组合体。 3.综合型即有“叠加”,又有“切割”而形成的组合体称为综合型组合体。它是组合体最常见的组合形式。 2、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1.不平齐两形体表面不平齐时,两表面投影的分界处应用粗实线隔开。 2.平齐两形体表面平齐时,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画图时不可用线隔开。 3.相切相切的两个形体表面光滑连接,相切处无分界线,视图上不应该画线。

4.相交两形体表面相交时,相交处有分界线,视图上应画出表面交线的投影。 画组合体三视图时,只有通过形体分析,搞清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及相邻表面的连接关系,想象出物体的整体结构形状,才能不多线、不漏线,按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画出组合体三视图。 3、形体分析法 在对组合体画图、看图及尺寸标注过程中,通常假想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形体,搞清楚各形体的形状、相对位置、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这种分析的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这里所说的形体可以是一个基本体,也可以是一个基本体经过一定的切割,或者基本体的简单组合,分解以后的各部分形体必须简单明了。 如图6-1所示的轴承座,可以想象分解成底座、圆筒、支承板、肋板四个形体。底座可以看成在一个四棱柱中切去一个四棱柱凹槽、两个带圆弧面的三棱柱及两个圆柱体形成的。支承板与肋板放在底座的上面,圆筒放在支承板与肋板上面。这四个形体的左右对称中心面重合,底座、支承板与圆筒的后面平齐,肋板在支承板的前面。通过化整为零的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体分析法是组合体画图、看图及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4、小结5、作业第69课时课题: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学目的:了解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及步骤教学重点:

组合体视图识读教案.

《环境工程CAD制图》教案 知识点组合体视图的识读学时2教学 内容 读各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方法步骤教学 重点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教学 难点 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含义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线面分析法读图参考 资料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胡建生主编.化工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金大鹰主编.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画图,是将物体画成视图来表达其形状,读图是依据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虽然,照物画图与依图想物相比,后者的难度要大一些,为了能读懂视图必须掌握读图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 一、读图的基本要领 1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一个视图不能正确物体的形状。如图1所示,若只读图中的主视图,它可以表示出形状不同的多个物体。 图1 有时只看两个视图,也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若只看到下图2中的主、俯俩视图,它们也可表示出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图2 由此可见,读图时必须把所给的试图联系起来,才能想象出物体的确切形状。 2.搞清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含义 视图是由一个个封闭线框组成的,而线框是由图线构成的,因此,弄清图线及线框的含义是十分必要的。 ?视图中图线的含义如图3所示,视图中的图线有以下三种含义: 1)有积聚性的面的投影; 2)面与面的交线(棱边线); 3)曲面的转向轮廓线。 ?视图中线框的含义如图3所示,视图中的线框中有以下三种含义:1)一个封闭的线框,表示物体的一个面。可能是平面、曲面、组合面或孔洞。2)相邻的两个封闭线框,表示物体上位置不同的两个面,由于不同的线框代表不同的面,它们表示的面有前、后、左、右、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这些线框在其他视图的对应投影来加以判断; 3)一个大的封闭线框内所包含的各个小线框,表示在大平面(或曲面体)上凸或凹下各个小平面体(或曲面体)。

识读组合体教学设计方案

湖北省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机械制图》说课教学示范展示 课题:识读组合体视图 代表汇报人:徐春艳 授课时间:90分钟 应用软件:PPT、WORD、AutoCAD、Pro/E

教学设计思想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机械制图课不仅是他们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将是学生通向专业之路的大门,是开启专业之门的钥匙。但机械制图也是众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难点,学生往往由于过去缺乏空间想象力的锻炼,对这门课束手无策,而传统挂图、模型教学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空间立体想象力。因此,如何使之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做为一体,全方位、一体化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方向。下面我通过组合体章节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我的教学思想和方案。 一、教、学、做一体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依赖点、线、面及其相对位置关系的定位,使用投影作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方式直观性差,费时多而效果差,无法使学生更直观和贴切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备模型材料,例如橡皮泥、萝卜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模型,通过学生的亲力亲为和互相比较作品,以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物体的点、线、面、体有初步的切实感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动手实践中,这一做法也为实训加工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机械制图教学中,是我们改进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内容。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突破视觉限制的特点,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物体。同时,多媒体的动态性使得图、文、声、像并茂,可使物体做到拆分、组合、旋转,使学生过去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形体分析法的教学设计中,用ProE作出相关三维模型,利用软件的特点,全方位观察模型,让学生建立二维视图与三维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更使其迅速地从单纯的空间想象转变为以三维立体为基础,以线条为重点、以投影为根本、以色彩为辅助的全新教学模式中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目的。 三、让学生“说出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让学生用语言将其空间想象这一纯思维的问题说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强对空间、距离、方向、位置关系的理解。例如,给出两视图,补画第三面视图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构成组合体基本体的形状和组合关系,更能加深他们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教案

1、1、2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简单组合体的概念,学会观察、分析图形,提高空间想象 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能够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学会通过建立几何模型 来研究空间图形,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的学习时间.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阅读材料,学习新知 材料一:立体几何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学科,只有把我们周围的物体形状正确迅速分解开,才能清醒地认识几何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简单几何体(柱体、锥体、台体和球)是构成简单组合体的基本元素.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学习了柱、锥、台、球的基础上,运用它们的结构特征来描述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材料二:观察下面几个图形,谈谈你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你能找出这些图形都是由哪些简单集合体组成的吗? 常见的组合体有三种:多面体与多面体的组合;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组合;旋转体与旋转体的组合.其基本形式实质上有两种: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另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的简单组合体.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基本上都能达到学习目标要求. 三、【练习与巩固】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该下列练习 练习一:教材第7页练习1、2题; 思考:<1>已知如图1所示,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BC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的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图2) <2>如图3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AD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的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图4)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案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一篇第四章第二节。本节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从投影理论过渡到识读机械图样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或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的能力得以提高。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能力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内互助,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机会,通过画、量、讲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通过分组协作解决问题。 (2)难点: 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利用橡皮泥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所教授的对象是09机电班新生,他们的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欠高,班级整体学习气氛欠浓,因此,如何培养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教法 “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要求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自己操作,自己上台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学生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作引导作用,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起主持人的角色。 2、学法 “图物结合、做中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需要学生充分回顾三视图投影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橡皮泥辅助的方式,使学生能借助实物生动直观地感受知识。 (3)在合作、交流、评价中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将教室内的课桌椅分成五组,学生围成圆弧,前面摆放讲台、展示板及投影仪,作学生画图完成后可到展示板上张贴作品并完成讲解。

读组合体视图教案文档

机械制图读组合体视图 教 案 浙江化工技工学校 2008年5月20日

读组合体视图(教案) 课程机械制图授课班级07机电班教师杨银华审批 教材《机械制图》(第四版)课题§4—4读组合体视图授课时数2授课日期授课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熟练运用形体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掌握补视图、补缺线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轴测草图的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难点:三视图的补图、补线,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电化教学(投影仪)演示。 教学建议树立整体意识,增加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弄清视图上每一条线、每一个图框以及相邻封闭线框的含义,理解《形体分析法》读图步骤——“分”“对”“想” “合”的含义,引导学生借助画轴测草图来构思、想象组合体形状,补视图、补缺线不 是教学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补视图、补缺线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与空间思维能力。精心筛选适量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教师要注意 诱导,适时地点拨和疏导。 教具挂图、模型、投影仪(AutoCAD绘图)。 作业习题集。 教学进程和时间分配表 序号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组合体 1 组织教学1′问好,查考勤。 2 复习旧课(线、面)2′提问法(挂图) 3 讲授新课85′ 一、读图的前提12′讲授法、电化教学演示 二、读图的基本要领11′讲授法、电化教学演示 三、读图的基本方法26′讲授法、分析引导、电化教学 演示 四、补画第三视图、由视图作实体造型24′讲授法、电化教学演示 五、在已知视图上补画缺线12′讲授法、提问法 4 小结及布置作业(要求由视图制作模型)2′ 课后纪要 备注

公开课教案读组合体视图

5~3 读组合体视图 太湖县职教中心李道元课题:1、读图的基本要领 2、读图的基本方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读图的基本要领 2、讲解读图的基本方法之一——形体分析法 教学要求:1、掌握读图的基本要领 2、掌握形体分析法在读图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形体分析法在读图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形体分析法在读图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读组合体视图的目的是为以后读零件图提供方法。讲课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组一个图框、一条图线的意义,具有能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 基本几何体,又能把它们再组合为一个整体达的思维能力。以及读图 时一些技巧。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提问 复习三投影规律、点线面的投影常见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 二、引入新课题 画图和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培养读图能力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画图是将空间的物体形状在平面上绘制成视图,而读图则是根据已画出的视图,运用投影规律,对物体空间形状进行分析、判断、想象的过程,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一、读图的基本要领 引入新课:(一)将各个视图联系起来识读 读图的基本方法与画图一样,主要也是运用形体分析法。 举例一 上面五个立体的主视图相同,如果与俯视图联系起来看,就可以看出它们是形状不同的立体。 举例二: 上图中四个立体的主、俯视图都相同,只有将左视图联系起来看,才可以看出它们是不同形状的物体。 结论:读图要领一:读图时必须将所给出的全部视图联系起来分析识读,才能想象出组合体的完整形状。 (二)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提问 图形中的一条图线的意义 图形中的一条线框的意义 引申:相邻的两个线框、线框中的小线框的意义 结论:读图要领二:不仅要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还要对视图中的每个线框和每条图线的含义进行分析,才能逐步想象出物体的完整形状。 三)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举例三:已知一个图形,你能想象出几种形体? 二、读图的基本方法 今天学习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教案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简单组合体的概念,学会观察、分析图形,提高空间想象 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能够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学会通过建立几何模型 来研究空间图形,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的学习时间.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阅读材料,学习新知 材料一:立体几何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 系的学科,只有把我们周围的物体形状正确迅速分解幵,才能清醒地认识几何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简单几何体(柱体、锥体、 台体和球)是构成简单组合体的基本元素.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学习了 柱、锥、台、球的基础上,运用它们的结构特征来描述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材料二:观察下面几个图形,谈谈你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你能找 出这些图形都是由哪些简单集合体组成的吗? 常见的组合体有三种:多面体与多面体的组合;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组合;旋转体与旋转体的组合?其基本形式实质上有两种: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另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的简单组合体?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基本上都能达 到学习目标要求? 三、【练习与巩固】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该下列练习 练习一:教材第7页练习1、2题; 思考:<1>已知如图1所示,梯形ABCD中,AD// BC,且AD< BC, 当梯形ABCD绕BC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的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图2) <2>如图3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 AD// BC且AD

第七章——组合体视图识读.

第七章——组合体视图识读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不仅要求熟练掌握以前学的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阅读组合体视图应注意的事项 1.应熟练掌握基本体的投影,因为我们在读图时主要用形体分析法,而形体分析法是将基本体作为读图的基本单元,所以基本体的视图如掌握不熟,就谈不上阅读组合体视图。无论基本体怎样放置,或演变成不完整的形体,都应该能正确识别。 2.对视图中的线及线框的含义要明确。 视图中的一条线可能表示:形体上投影有积聚性的一个面,也可能表示两个面的交线或曲面的外形轮廓线。视图中的一个线框可能表示:一个平面或一个曲面。如果某个线框是平面的一个投影,则这个平面的其它投影要么是类似形,要么积聚为一条直线。若视图中有大线框内套小线框。要考虑线框是凸出来的,还是凹进去的。 3.一个视图无法确定立体的形状,必须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分析。另外,要善于发挥空间想象力,使视图中的线及线框离开纸面立于空间。 二、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 辅助方法:线面分析法 读图的基本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对于视图中出现的局部难点,则需用线面分析法。 1.形体分析法――“分、找、想、合” 用形体分析法读图,其步骤可用四个字概括:“分”、“找”、“想、“合”。“分”即从特征明显的视图着手,按线框把视图分成几部分,空间意义即是把形体分成几部分;“找”即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找出各部分的其它投影;“想”即根据各部分的投影想象各部分的形状;“合”即根据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想象出整体形状。 补画左视图 第一步“分”:首先按照形体分析法从一个视图着手分离线框,那么应从哪个视图分呢?应该对所给的视图对比,选择线框大而少,最能体现组合 体形状特征的视图作为分离线框的入手视图。有时候不一定是主视图,但在 这个例体中,应选择主视图。按正视图中的两大线框,可将物体分为上、下 两部分。 第二步“找”:按“长对正”,找出上下两部分形体在俯视图中所对应的封闭线框。 第三步“想”:根据每个基本体的两视图想物体的形状。可知下面的形体是长方体用正垂面切去左上角形成的五棱柱(下部立体图出现)。上面的形体由俯视图可知是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致,前后对称的梯形棱柱,只研究一个即可。由正面投影可知,底面一部分为水平面,一部分为正垂面,因为与下面的形体顶面重合,成为一体,所以水平投影中并不出现虚线。 第四步“合”:根据上下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可以想象出整体形状来。 想象出物体后就可补画左视图了。先画出下面的形体。 然后画上部形体,虽然上部形体的形状可以想象出来,但在画上部形体左视图时同学们可能还会感到困难,因为这是在斜面上叠加一个带斜面的物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在左视图中,只能看 到上部形体的左端面和倾 斜端面;左端面为侧平面, 侧面投影为矩形,将其画 出。蓝颜色线不存在,将其擦去。 然后画上部形体,虽然上部形体的形状可以想象出来,但在画上部形体左视图时同学们可能还会感到困难,因为这是在斜面上叠加一个带斜面的物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在左视图中,只能看到上部形体的左端面和倾斜端面;左端面为侧平面,侧面投影为矩形,将其画出。蓝颜色线不存在,将其擦去。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教案)

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机电系公开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3分钟) 1、复习组合体的定义和组合形式 2、复习基本几何体(平面基本体、曲面基本体)的标注 二、引入新课题(1分钟) 一组视图只能表示物体的形状,不能确定物体的大小,组合体各部分的真实大小及相对位置,由标注的尺寸确定。本次课就来学习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三、教学内容(35分钟) (一)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称为尺寸基准。组合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一个尺寸基准。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中,常选取对称面、底面、端面、轴线或圆的中心线等几何元素作为尺寸基准。在选择基准时,每个方向除一个主要基准外,根据情况还可以有几个辅助基准。基准选定后,各方向的主要尺寸(尤其是定位尺寸)就应从相应的尺寸基准进行标注。 举例:如图5-8所示支架,是用竖板的右端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前、后对称平面作为宽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底板的底面作为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 图5-8 支架的尺寸基准分析 (二)标注尺寸要完整 1、尺寸种类 要使尺寸标注完整,既无遗漏,又不重复,最有效的办法是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根据各基本体形状及其相对位置分别标注以下几类尺寸。 (1)定形尺寸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大小的尺寸。 举例:如图5-9(a)中的50、34、10、R8等尺寸确定了底板的形状。而R14、18等是竖板的定形尺寸。

(a)(b)(c) 图5-9 尺寸种类 (2)定位尺寸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举例:如图5-9(a)俯视图中的尺寸8确定竖板在宽度方向的位置,主视图中尺寸32确定φ16孔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3)总体尺寸确定组合体外形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总体尺寸有时和定形尺寸重合,如图5-9(a)中的总长50和总宽34同时也是底板的定形尺寸。对于具有圆弧面的结构,通常只注中心线位置尺寸,而不注总体尺寸。如图5-9(b)中总高可由32和R14确定,此时就不再标注总高46了。当标注了总体尺寸后,有时可能会出现尺寸重复,这时可考虑省略某些定形尺寸。如图5-9(c)中总高46和定形尺寸10、36重复,此时可根据情况将此二者之一省略。 2、标注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时,应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选择基准,标注注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最后检查、核对。 以图5-10(a)、(b)所示的支座为例说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1)进行形体分析。该支座由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四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为叠加。如图5-10(c)所示。 (2)选择尺寸基准。该支座左右对称,故选择对称平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和支撑板的后端面平齐,可选作宽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的下底面是支座的安装面,可选作高度方向尺寸基准。如图5-10(a)所示。 (3)根据形体分析,逐个注出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的定形尺寸。如图5-10(d)、(e)所示。 (4)根据选定的尺寸基准,注出确定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定位尺寸。如图5-10(f)中确定圆筒与底板相对位置的尺寸32,以及确定底板上两个φ8孔位置的尺寸34和26。 (5)标注总体尺寸。此图中所示支座的总长与底板的长度相等,总宽由底板宽度和圆筒伸出部分长度确定,总高由圆筒轴线高度加圆筒直径的一半决定,因此这几个总体尺寸都已标出。 (6)检查尺寸标注有无重复、遗漏,并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后结果如图5-10(f)所 示。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项目四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任务1 绘制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1)(类型与形体分析)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判断各种类型的组合体,会进行形体分析。 三、素质目标 能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综合型组合体的组成结构。 四、教学要求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明确各类组合体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教学重点】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难点分析】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分析学生】 1)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形象直观,知识上不存在太大困难。

2)任何复杂的机器零件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虽本章开头部分学习难度不大,随时间推移,学习深入,难度会加大,引导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应对。 【教学设计思路】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1学时(45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的原理以及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今天将对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作分析。 三、讲授新课 1.组合体的概念 教师讲授组合体的概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各类组合体。 2.组合体类型及形体分析

教师讲授叠加型、切割型、综合型组合体的特点;对各类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讨论形体分析法的精髓;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叠加式组合体、切割型组合体和综合型组合体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题型的练习。 四、小结 简述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方法,教师举例进行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练习。 五、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2)(组合体中表面的连接关系)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两相邻表面共面、相交、相切情况下视图的画法。 二、能力目标 对于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会进行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 三、素质目标 掌握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并能在看图和画图时应用。 四、教学要求 掌握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

组合体及尺寸标注教案

§5—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课题:1、尺寸基准 2、标注尺寸要完整 3、标注尺寸要清晰 4、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教学目的:1、讲解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 2、讲解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 3、介绍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教学重点:1、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 2、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 教学难点: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 教具:模型:支座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2、复习组合体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一组视图只能表示物体的形状,不能确定物体的大小,组合体各部分的真实大小及相对位置,由标注的尺寸确定。本次课就来学习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三、教学内容 (一)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称为尺寸基准。组合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一个尺寸基准。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中,常选取对称面、底面、端面、轴线或圆的中心线等几何元素作为尺寸基准。在选择基准时,每个方向除一个主要基准外,根据情况还可以有几个辅助基准。基准选定后,各方向的主要尺寸(尤其是定位尺寸)就应从相应的尺寸基准进行标注。

举例:如图5-8所示支架,是用竖板的右端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前、后对称平面作为宽度方向尺寸基 准;用底板的底面作为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 图5-8 支架的尺寸基准分析 (二)标注尺寸要完整 1、尺寸种类 要使尺寸标注完整,既无遗漏,又不重复,最有效的办法是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根据各基本体形状及其相对位置分别标注以下几类尺寸。 (1)定形尺寸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大小的尺寸。 举例:如图5-9(a)中的50、34、10、R8等尺寸确定了底板的形状。而R14、18等是竖板的定形尺寸。 (a)(b)(c) 图5-9 尺寸种类 (2)定位尺寸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