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399480791.html,/content/10/1217/02/1576800_78857606.shtml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

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履新。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瑞系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会见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并发表讲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与我国驻苏使馆工作人

员在一起。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前排左一)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议,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中国台湾。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根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率谈判工作组抵朝参与谈判。图为参加谈判的中国代表及工作人员在板门店合影(前排左起:解方、李克农、边章五、杜平、乔冠华)。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及其临时补充协议在板门店

签字。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图为周

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图为经中央书记处原则批准的《关于日内瓦会议的估计及其

准备工作的初步意见》

1954年和1961年两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现被修缮一新并立有纪念铜牌。

1954年和1961年两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现被修缮一新并立有纪念铜牌。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朝鲜外相南日、越南代外长范文同合影

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就印支和平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

相互间的了解

周恩来同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就印支和平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我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一些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随着中法建交,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在这一时期,新中国迎来了同外国建交的第二

次建交高潮。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

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

在会议上发言。

中国外交风云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 试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利与弊 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 班级:艺设11-4 姓名:丁怡伟 学号:110584101 指导教师:朱洪强 2012年6月1日

试分析抗美援朝的利与弊 摘要:1952年朝鲜上空的一声炮响,朝鲜人民军开始南进,朝鲜战争就此爆发。美为维护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向朝鲜出兵。而我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等利益的考虑,同样出兵朝鲜,援助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帝国主义。 关键词: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美国战败抗美援朝的利与弊 1952年朝鲜上空的一声炮响,朝鲜人民军开始南进,朝鲜战争就此爆发。美为维护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向朝鲜出兵。而我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等利益的考虑,同样出兵朝鲜,援助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帝国主义。而对于此次战争的利弊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今天我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都具备两面性,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待问题时并不能只看到他的一面,这样一定无法全面的认识事物。同样,战争的事情我们同样不能片面的去看待。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抗美援朝不利的方面。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在成立之后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国防实力都得不到保证。而恰恰在这一时期,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2年,朝鲜半岛硝烟散起。中国方面在此时出兵,对于国民经济生产绝非有利影响。而对于我自身的领导问题同样不利。首先,我们已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长期的战乱和动荡之后,国民强烈需求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我们的工作目标也应该向满足人民日异增长得物质文化需求所转变。反倒是在这一时刻再度出兵,国民情

绪难以平复。同样的长期战争也让部队的指战员产生厌战情绪,在出兵之前谁也无法预测对于战争的胜负把握,伤亡对战士的心理影响极大,如此的作战部队很难保证旺盛的战斗力。其次,对于国防安全的影响。这一时期,新中国并未实现完全解放,部分国民党力量仍在伺机而动,同样其幕后老板美国等国家对于中国新政权一样心存忌惮。中国出兵,对于这些人而言却是极大利好。倘若趁机而动,我国国防将面临极大挑战。最后,对于国际形象的影响。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旧时的国民党政权并未完全瓦解,国际社会对于新中国仍不甚了解,频繁的战争会让外界产生一种中国人好战的误解,对与国际形象的树立极为不利。对我国和平发展存在不利。 以上是对于该不该出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接下来我们来试分析战后对于国内的不利影响。其实就暴力而言,对于人的影响最大莫过于心灵。在美国历史上曾出现所谓“垮掉的一代”。这一代便是经历过二战之后,在战场上目睹了死亡的一代。他们在日后的价值观,人生观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相信,这样的影响在于中国同样出现。在连续经历了三场战争后,人的思想一定会受到极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公平的,不人道的。 而以上的论述我们是否可以得出所谓中国出兵朝鲜弊大于利的结论呢?未然。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抗美援朝的有利方面。 首先,抗美援朝极大的保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当我们翻阅地图,我们不难发现,朝鲜对于我国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倘若朝鲜被敌人所控制,那么敌人任何时候对于中国发动进攻都可以是一场直捣咽喉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 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 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3)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中国对美政策的演变 第一,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政策(1971-1982)。 第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1982-1989)。 第三,“韬光养晦”政策(1989-2000)。 邓小平提出战略策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 论现代中外战争中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08班 学号:201207010806 姓名:杜逍 二零一三年六月

摘要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战例 (7) 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 (7) 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绪论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他乡,《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如今,再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线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以及作战指导方面,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在国内,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拿起《孙子兵法》的利器,或与外敌,或为中国的明天而战斗。例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就对《孙子兵法》厚爱有加。毛泽东不仅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而且在1960年代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交谈中更是十分推许《孙子兵法》。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看过你的军事著作,觉得很好。毛泽东讲:“我不认为多么好,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毛泽东一生指挥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中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运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总结 网络1101 蒋志颖111406112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的时候,我完全颠覆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没想到历史课也可以如此有趣。于是,我着迷了…… 一开始,老师就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他让我们报名制作《历史上的明天》。这是以一种PPT的形式在每次正式上课前向全班的同学展示历史上的明天,内容可以介绍这一天历史上所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也可以就其中某一件事进行深入的探讨。形式多样,以小组形式参加,每组不超过三人。幸运的是,我同室友也参与到了其中。我们俩制作的是历史上的4月25日。刚开始时,虽然也找了很多资料,可是却找不到一个共同的主题,不知从何下手。后来,我们又将所有的资料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这一遍思路变得清晰了起来,最终我们以艺术为主线,选取了安徒生、张大千、中央戏剧学院这三个典型来进行介绍。因为主题是艺术,又结合当前流行潮流,我们为PPT取名为《那些年的4月25日》。整个PPT是以电影的形式做的,加入了片头和片尾,理所当然,片尾就是用与题目相关的《那些年》作为片尾曲的。当然在演讲的时候,也加入了新意,我们拉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当客串,为大家进行演讲。对于参加制作《历史上的明天》这个作品,我发现历史的内容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就算是一模一样的内容,也有我们探究不完的奥秘,值得再花双倍的时间去钻研、探索。同时,这也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当然,在这其中团队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略的。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亲身参与了这次的活动,使得我以后每次上星期二的《中国近现代史》课之前,都对即将要上演的《历史上的明天》充满了期待。我期待别人要演讲的内容,我期待别人演讲的形式,我更期待别人所想到的种种新意…… 除了《历史上的明天》,老师还会精心挑选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电影给我们观看。在这其中电影《我的1919》给我印象最深,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走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酬国、慷慨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网站设计与管理 题目名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网站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汤利红 学号: 310709030220 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0 年04 月23 日

一、标题 (3) 二、摘要 (3) 三、关键词 (3) 四、正文 (3) (一)网站规划 (8) (二)建站工具 (8) (三)网站推广 (8) (四)SEO技术 (9) 五、参考文献 (10) 2

一、标题:中华文化艺术鉴赏网站(龙韵网) ——网站设计课程论文 二、【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着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对其文化的破坏就更是一种巨大的罪行。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中华文化艺术网,在这样一个网络传媒、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而不懈努力。为更多的人了解、体验传统魅力而竭尽全力。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也是传统文化艺术真正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中华文化艺术网正为之努力,她会永远承载着传统文化,守护着纯粹的精深,为拓展传统文化艺术的疆域,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做出一份贡献。 本网站限于容量,仅选取了中华文化中较为典型的元素,例如唐诗、宋词、瓷器和中华玉等。 三、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艺术民族世界 3

中国外交风云选修论文

中国外交风云论文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出色的外交官,他们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他们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也向世界人民表达了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平等友好地交往的美好意愿,更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渝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五十年来,我国外交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同各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多边外交日益活跃,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五十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对于我而言,我最喜欢的外交官是大家熟知的周恩来总理,他每一次的外交都让人印象深刻,他时时刻刻都坚持自己的外交原则,这来源于三点思想:一是出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哺育和对世界先进文化的汲取;二是萌发于爱国主义思想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结合;三是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实践。这三个源头汇合凝聚于一个焦点:为中华之崛起,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为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周恩来的睿智与才华,源于家庭的教养和学校的栽培,出自悠久文化的熏陶和祖国历史的启迪,再加上他自己的勤奋追求。他外交的语言也很幽默风趣,也很得体,在任何外交环境下,他都能发扬自己的外交精神,维护中国主权,让世界人民更了解中国。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一次问周恩来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提出往苏联跑?”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周总理的随机应变令人赞叹,他总是能巧妙的回击侮辱中国的外国记者,用既得体又体现中国的有点的言行举止让别人挑不出一点儿毛病。例如,一次有位外国人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啊,你看我们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的,多有气势啊。”总理回答到:“我知道,一般上

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

近现代中美关系 回眸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两国关系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中共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统一的中国,以建立自己的强国地位。美国则致力于将自由与民主的理想散播到全世界,同时保持自由世界的领导地位为其目标。因此,中国大陆目前的政治系统直接与美国的理想冲突。而在美国内部,对中国大陆的态度则由现实利益和选举选票来左右。一些美国跨国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在中国大陆扩展市场而对华友好,一些经济家和领导人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增长而乐见与中国经贸合作;但一些鹰派政治人物忧虑中国大陆将在未来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选举期间一到,中国大陆通常成为美国政治家们的众矢之的:共和党的人物经常会提出“民主、人权”的议题而对中国大陆进行批判,而民主派人物则会在“民主、人权”基础之上,再提出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冲击美国人就业,挑战美国本土产业等议题。 近现代的中美关系,走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双方力量的消长,中美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又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联系交往的不断发展,注定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一、中美近代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⒈19 世纪中期,追随英、法侵华。 表现:追随英、法等国充当配角,趁火打劫获取侵略权益。它不但参与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而且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和《天津条约》,攫取了在中国的大量特权。 原因:(1)国际局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英法实力较强。(2)美国方面:经工业革命经济有所发展,但实力较弱;且美国致力于向西部扩张领土,

(完整word版)共和国外交风云观后感

《共和国外交风云》观后感 在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共和国外交风云》的记录片之后,感触颇深,心灵激起一阵阵涟漪,带着这种波动起伏的心灵写下了这些文字: 随着记录片的播出,心里就一直充满着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虽然当时中国经济没有现在好,但回顾那段历史给人的自豪比任何时候都强,感觉那才是真正充满激情的岁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上。 弱国无外交。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没落的中华帝国开始沦入世界末流国家,先后被很多西方国家欺辱,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由于国力贫弱,黄皮肤的中国人在世界上被人诬称为“东亚病夫”。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新的篇章。几十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边倒”、联美制苏、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大国外交、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开始展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中国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也是新时期外交方面的重要胜利。 首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完全围绕着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一旦一方伤害了另一方的利益,不管关系以前是兄弟般的感情,也会一夜间反目成仇。着在中国与苏联,越南与中国的关系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激情燃烧的五十年代,中国亲切地称苏联为老大哥。而苏联也是在各个领域都帮助中国,就像照顾弟弟一样给予中国的无私帮助。但在多灾多难的六十年代,苏联触犯到中国的利益,中国毫不留情的给予苏联严厉的打击,那人民日报上镇锋相对的相互抨击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在越南战争时期,中国无私地向越南提供武器和弹药、粮食,帮助越南最终打败了超级大国的美国,这使得越南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认为自己就很了不起,导致了中越边境的自卫反击战,出现了中国人与拿着“中国造”武器的越南作战的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 中国人长袖善舞,不仅很好处理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还很好地处理了与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大国的关系;不仅很好地建立起睦邻友好关系,还继续巩固了与非洲的传统友谊。这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打开了方便之门,实现了外交强国的目标。 新世纪,中国率先提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外交新思维。2005年9月15日

当代中国外交

河北农业大学《当代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联系方式: 成绩:

浅谈中美博弈 当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军事上也可排到第三,而且发展趋势较为强势来看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这种一超多强的发展趋势让世界多级从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挑战美国的老大地位。中美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究竟中美之间是否存在共存还中国能在与其博弈中偷得先机,促进世界的发展,请听下面分解。 中国新形象 中国一扫之前的颓废形象,开始显露世界巨人的风采,也开始大秀肌肉。08年北京奥运会宏大的开幕式,高超的管理,精密的技术让世人震惊中国力量。09年国庆阅兵给世人一个印象开始,中国开始各处亮剑。最显眼的珠海航展和航母服役视频的公开亮相更是对全世界的宣告,睡狮开始铮亮眼睛! 中美“情义” 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曾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曾经和中国有过一段交往,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其中美国也加入了其中,作为“战胜国”努力分得一份羹。在二战中中美实现了难得的战略统一,共同抗战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沉重打击了日本,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放一枚原子弹,为抗法西斯战争盖棺定论。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继续上升,并且逐渐占据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中国当时的经济也在平稳发展,当然好景不长,国内开始了内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前进,从此中美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也是中国弱国无外交的时代,中美关系也是中国与列强关系的一部分。二战结束之后,蒋介石政府为得到美国的援助进行内战,让美国在中国得到一些特权。中美的关系再次变成不平等的关系,然而随着中国内战的进行,美国支持的国民政府失败,退守台湾。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与美国开始全面的对立。 必须承认的是当时中国作为当时除了苏联以外的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老大本来就应该水火不容,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已经开始。中美关系也成为这的一部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一整套手法,以及阻挡中国统一的行为让中美关系达到最为敌对的状态。加上朝鲜战争,中国毫不犹豫的出兵抗击美国,使美国的失利。99年科索沃战争美国悍然轰炸中国大使馆,造成中方人员伤亡!之后中美在南海再起摩擦,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国还被迫地在美国侦察机迫降军用机场之后归还美国飞机和机组人员,这在任何主权遭到侵犯的情况下,都是无法想象的!中美对立趋于白日化。 然而中国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喘息,并且敏锐的把握住了机会。随着不久911事件爆发,美国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反恐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期间,美国无力与中国爆发新的摩擦,这也是中国面临的所谓战略机遇期。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也都得到很大发展。

辛亥风云结课论文

《辛亥风云结课论文》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姓名:杨傲 班级:11级教育3班 学号:1112010402 完成时间:2013年6月8日

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摘要 客观、准确地审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正确评判辛亥革命成败的前提。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其影响的角度来评价其成与败。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成功;失败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所标志的新的革命高潮来临之前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革命高潮。如果说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开始算起,那与反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就已经算是一个开端,“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原意是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但其最终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个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首先是当时参与革命的也是无产阶级为主,革命的成功没有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且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中国传统地方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地位。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地方权贵在革命之后仍然保有土地等的重要生产资料,农民阶级任然是受到剥削的阶级。更关键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底层人民的生活进一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1992年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第一节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定 一、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①二战德意日法西斯失去所有殖民地,英法受到极大削弱,美国凭借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②社会主义力量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美苏两国摩擦不断,对抗不止。 ④二战使世界殖民体系受到了根本性的破坏,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⑤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蒋介石集团,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真个,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由不承认转为敌视新中国。 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1、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成立标志两大阵营的形成。毛泽东肯定了它的作用,接受了来个大阵营的理论,从思想理论上为一边倒做了准备。 之前的中苏友好交往为毛和中共选择一边倒创造重要条件。 从一边倒的背景看,中共与美国改善关系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所以才有倒向 苏联的政策;

从意义来看,主动倒向苏联比将来不得已被动倒向苏联对中国更有利 从内容看,中国倒向苏联并不是去屈从苏联或依赖苏联,立足点仍是自力更生。 2、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再同某些国家建交。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周恩来礼尚往来互通有无等外交决策和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交政策的规定 共同纲领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 ①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②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做了具体规定 ③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④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上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⑤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利益,保护守法外国侨民 ⑥…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招收内地专业学位硕士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 专业学位教学地点报名总人数 录取人数 联考推免合计 金融北京547363470

我的1919观后感15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1500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下面是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字数在1500字左右。 我的1919观后感1500字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怎样屈辱得像虫子一样走过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忍辱偷生,四万万中国人,锻炼出了多少中华之魂,磨砺出了多少华夏脊梁? 啊!一段血泪史,几多辛酸泪! 《我的1919》,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又一次警钟长鸣,给我们以居安思危的训诫! 本片描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为抗争列强,喂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

的事件。 1911年中国推翻封建王朝满清帝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直接的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李益成搜集整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政治课件】当代中国外交教学大纲

社会发展学院《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6 学分:2 适用专业:外交学专业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当代中国外交》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内容作系统分析,使学生达到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进一步运用所学外交学知识以及与外交学知识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当代外交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了解世界大势的作用。是一门很强的基础理论学科。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本科学生了解并掌握当代中国外交(1949~2001年)的基本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等,了解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扩大专业视野,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以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为主线,结合历史史实进行分析讲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建国以来中国外交的基本知识,使同学们达到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并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掌握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能够系统地、较为全面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观点和基础理论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且能够把某一事实或者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 3.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毛概课论文

毛概课学期论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姓名:姚正荣 学号:130703130 学院:人文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现在的网络世界,大量的信息消息铺天盖地,各种速食快餐式的文章书籍一时让人招架不住。从小打到看过很多书,不管是对于网络还是书面的文字,那些似优美非优美,似行云流水非行云流水,插科打诨似幽默非幽默,似犀利非犀利的文字,都让我觉得腻了倦了。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后》,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毛泽东选集》的几卷。 在《毛泽东选集》的诸多文章之中,我最喜欢的是他1927年3月所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次还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这里我想谈一谈的是我最喜欢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潮流声势浩大,以陈独秀为首的右派不敢支持农民革命斗争。在此契机下,毛泽东经过了一个月的调查和考察,和有经验的农民和参与农民运动的同志举行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材料,最终这些材料也传化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题思想。在文章里,他先陈述了农民运动概况,批评了反对农民运动的谬论,并且仔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十四件大事,娓娓道来,明明白白,铿锵有力。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气势。读完整篇文章,真真佩服毛泽东简单却深刻语言,没有一个高深的字眼,朴朴素素的口语化文章,深邃而有力。这是很多很多书籍文章所缺乏

的,不管是文艺类,还是所谓学术类著作。 联系到毛泽东自身的经历,这样简单干练但却字字珠玑的文章是很合理的。毛泽东从小就接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后来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像其他许多的共产主义者一样,只是空谈马克思主义,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谈社会主义,而是真正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际需要的群众的身上。毛泽东在家乡领导农民运动不仅给他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也转化为深刻的思想。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所述“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又会反作用于实践”,《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完完全全来自于毛泽东的实践经验,因此深刻。 可能是受现在多元化、荒诞化的文化影响,现在有许多人不提毛泽东思想,也不提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到了就觉得很荒唐、很可笑,觉得是被共产党的政治手段蒙蔽了双眼。但是,我觉得《毛泽东选集》不应该单纯地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上理解,相反地,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毛泽东选集》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篇中写到:“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达到彼岸。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这段话看起来就是在谈论战争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生活也正像战争一样。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

《外交风云》观后感

《外交风云》观后感 1 一位很了解我的兄弟与我谈电视剧《外交风云》,我说我没看过。他很意外,说我应该有兴趣的。我当然知道有这部电视剧。不看是怕受刺激。本来就对新中国外交史略有了解。并且曾经引以为豪。就怕编剧们不尊重历史,胡编乱造。甚至把投降当智慧,把背叛当魄力,把卖国当为国,把软弱当风格。岂不更让我“蓝瘦香菇”? 不过我还是看了。而且是一口气看完48集。刚刚好,不希望有什么续集。也不好续。续了我也不敢看。因为前后已判若两人。一定要续,最多到毛主席去世后全世界悲痛与哀悼的实况,以及各国政要对他无与伦比的极高评价为止。 2

本剧以新中国外交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脉络,塑造出了一个个情感丰富的外交英雄群体。我相信,只要不是汉奸或木头都会有所感动。因为你不能不被以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了国家民族而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不能不为他们为了打破封锁,一步步迈向国际舞台伸张正义,为后来者开拓出一个朋友遍天下的广阔的国际空间所感动。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预见性,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的英明伟大,周总理的忠诚睿智。 外交除了血与火的较量,更多的是谈判桌上的较量。而背后则是最高领导人意志与智慧的较量。舵手的作用至关重要。毫无疑问,毛主席始终掌控着正确的方向。强将手下无弱兵。即使是软骨头此时也不会露怯。这是中国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有尊严的活着才叫人。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更是如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毛主席始终把民族尊严放在第一位,利益次之。这是一切外交活动的前提。与所有愿意平等相处的国家做朋友,对所有觊觎中国的企图保持高度警惕。突出体现在领土和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坚持独立自主,决不依赖别人;不屈服任何强权,决不拿原则做交易。始终掌握着主动权,有理、有利、有节。这就是人民为什么把毛主席视为民族英雄的原因。而对弱小国家,同样在五项原则下和平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名词解释 两条线战略: 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 (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消极评价: (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2)、对外交往过于突出政治因素,忽视经济技术合作。在“两条线”战略时期,我国的外交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一方面在对外交往中,片面突出外交对改变我国在与美苏斗争的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把对外经济关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手段为政治目的服务,而不是作为国家对外交往所追求的一种利益目标。另一方面,我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援助不仅过于强调政治因素,而且往往脱离国情,影响了国内建设。大量的对外经济援助,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国民经济更加窘迫,加大了我国经济的负荷,而且使一些亚非拉国家养成对我国的依赖心理。(3)、“左”倾错误在外交领域的蔓延,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该时段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明显地打上“左”的烙印,呈现出单一性(即重点发展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斗争性(即外交政策以打倒帝、修、反三个敌人为主)、世界性(即外交目标是推进世界革命)的特点。严重摧残了我国外第1期交事业。 一条线一大片: 背景:“一大片、一条线”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这件事也使得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大国的不和,加上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苏联实力的急剧窜升,使得美国的战略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