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论文:试论洪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范文

电大论文:试论洪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范文

电大论文:试论洪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范文
电大论文:试论洪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范文

试论洪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兵团电大校部马海娟

内容摘要:洪昇的《长生殿》是一部优秀的中国经典剧目。《长生殿》通过李杨爱情的描写,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揭露,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民主思想,体现了洪昇垂戒来世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爱情悲剧福祸相倚生死悲欢善恶是非

穷困不遇的境遇磨练了他的意志,再加上身处朝代更替之初,洪昇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现实,激发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雄心壮志,决心寄情于文学创作,以手中之笔抒发人生困惑、前途渺茫的郁闷之情。

一、洪昇及时代背景

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明亡的阵痛归于平静,文人们开始以更多的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社会情绪有关联。而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赞誉。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是清初最为杰出的南方戏曲作家。他出生于世代官宦家庭,洪昇从小就熏陶于书香门第的教育氛围中,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他日后成为戏曲大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洪昇家道中途衰落,父母不和,父亲又曾“被诬谴戍”。洪昇全家

受到清王朝的迫害,弟兄都流离在外,且屡次考举不第。后来托了人情,才在京城的国子监做了个小监生,一干就是十多年。

穷困不遇的境遇磨练了他的意志,再加上身处朝代更替之初,洪昇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现实,激发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雄心壮志,决心寄情于文学创作,以手中之笔抒发人生困惑、前途渺茫的郁闷之情。

据史料记载,洪昇以当时的诗人王士禛、施闰章为老师、朱彝尊、毛奇齿、吴仪一、查慎行、李式玉、陈维崧、赵执信等人也均是洪昇的诗友。尽管他不曾有过一官半职,但与他交往的却都是当代文学界的优秀人物。生平创作有传奇九种,《长生殿》外,有《回文锦》、《回龙记》、《锦绣图》、《闹高唐》、《节孝坊》、《天涯泪》、《青衫湿》、《长虹桥》。杂剧有《四婵娟》。现仅存《长生殿》和《四婵娟》。洪升尚有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和《稗畦续集》。诗稿《幽忧草》,词集《啸月词》、《昉思词》。洪昇一生写下戏曲40余种,唯杂剧《四婵娟》和传奇《长生殿》流传至今(明清时期将富有传奇性故事的戏剧称为“传奇”)。《长生殿》与《牡丹亭》、《桃花扇》被誉为明清传奇中的“三巨著”。

我们知道,洪昇的《长生殿》是在继承前人《长恨歌》和《长恨歌传》以及《梧桐雨》、《杨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历经数十年,三易其稿,在他四十一岁的时候才完成的。可以这样说,洪昇把他毕生的才华都倾注在《长生殿》的写作中,而对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死相依的伟大爱情,更是进行了超

乎前人的歌颂。有道是:“都生难遂,死要偿,噙住了一点真情,历尽千磨障,纵到九地轮回也永不忘,博得个终随唱,尽占断人间天上。”

二、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长生殿》是一部爱情悲剧。叙述唐明皇在开元以后,纵情声色,委政权奸,国政日非。杨贵妃恃宠善妒,杨国忠招权纳贿,激起拥有重兵之番将安禄山,称兵造反。哥舒翰潼关不守,兵败降贼。明皇束手无策,仓皇幸蜀,逃至马嵬曙,随行将士杀死杨国忠,陈元礼纵兵逼哄,贵妃佛堂自缢,摇摇将坠的大唐江山到此才获得一线转机。

(一)爱情主题

李杨间的爱情大致可以分为性爱、情爱、挚爱三个阶段。他们的爱情由浅入深,逐渐趋向专一和成熟。杨玉环本来是唐明皇的儿子李瑁的妃子,因为她无人能比的美貌及优美的舞姿,唐明皇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且唐明皇与杨玉环都有喜爱乐曲的共同点。因此,他们互相倾情,彼此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定情》一出则写出了玄宗见到她的第一印象,即为:“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姿容艳丽。”于是唐明皇便决定册封她为贵妃,但此时他们的爱情是肤浅的,唐明皇只是迷恋于对方的美貌和肉体,而杨贵妃虽对唐明皇有一丝好感,但她心中好是深爱着他的丈夫李瑁。所以,他们初始阶段的爱情尚未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白居易《长恨歌》中也妥帖的用诗描绘了这个侧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见此时维系他们的是一般帝妃间所常有的权势与美色的交换。

随着李杨相处时间的增多,彼此产生了好感。但她不甘心唐明皇朝三暮四的性情,情不自禁的恼恨他们,也因此惹怒了唐明皇与他大闹了一场,结果是被放逐出宫,遣送回家。杨玉环在家中对唐明皇日夜思念、茶饭不思,整日以泪洗面,而此时宫中的唐明皇面对没有贵妃的皇宫,他总是感到“对景总是生憎,触目无非惹恨……若不召她回来,教朕怎生消遣”。唐明皇感受到到杨玉环对他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他们间关系的价值,可出于帝王的尊严、皇宫的规矩,不知该如何是好。高力士便帮他出了一妙招,高公公去杨府向杨玉环诉说皇上的矛盾心理,于是有贵妃《献发》一出:“只为欲表我忠肠”,“全仗你寄我殷勤……止鬓鬓发数根,这便是我残思断魂。”这给无可更改的皇帝谕旨一个可以改变的借口。于是,唐明皇将杨玉环复召入宫,两人又续情缘。这表明“真情”的种子已经播下,但是“真情”种子成长过程中不免要经历些许风风雨雨。唐明皇虽钟情于杨贵妃,但他仍不忘后宫佳丽三千,他背着杨玉环以皇帝之尊驾幸梅妃。杨贵妃发现后便前去搅乱他的好梦。虽然她过去曾表示:“愿承鱼贯,敢妒蛾眉”,但此时的她则坚持“钗不单分盒永圆”的理想爱情了。她希望得到专一的爱,便当面揭穿和谴责唐明皇的变心和不专,并以缴还钗盒相威胁。这时杨贵妃真挚的感情压过了理智,她无暇顾及后果,只把心中的一腔妒火宣泄出来。唐明皇对于这一场暴风雨式的倾泻只是软言应付,并没有拿出皇帝的权威呵斥她,而是又惊又悔,因为他感受到了杨玉环的真情。至此,两人的爱情达到了情爱的阶段。白居易《长恨歌》也有诗为证:玄宗由贪恋美色而转入精神内在的情爱阶

段“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密誓》一出是李杨爱情的转折点。李杨爱情发展到了挚爱阶段,二人“七月七夕感牛郎织女之事,私誓生生世世愿为夫妇,则君王臣妾未曾有者”。这完全是痴情男女的海誓山盟了,说明他们的情感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阶段。《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现出李杨爱情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境界,原来肤浅的爱情开始让位于两颗真心的结合。《埋玉》一出,而人的感情更到了愿意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忘我程度。马嵬坡之变是对盟誓后李杨爱情的严峻考验,面对军队的哗变,杨于环虽也十分留恋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不让唐明皇为难,她自愿请死,表现出她对情爱的忠贞不渝及责任意识。无力自救的唐明皇面对军队的威逼,只好牺牲杨玉环来保全自己。杨贵妃死后,唐明欢触景伤情日夜思念杨贵妃,真挚的不可抑制的爱情更加强烈地从他的内心流泻出来。《闻铃》、《哭像》、《雨梦》等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明皇对贵妃的思念。洪昇根据自己的爱情理想给这一对生死离别遗恨绵绵又痴情苦恋刻苦相思的情人以神话式的结局:双方在牵牛织女星的撮合下,最终在月宫团圆,这样自然的把生死之恋导向情爱永恒。

(二)政治主题

从《长生殿》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杨玉环的得宠,不仅是建筑在宫庭内部的倾轧之上,而且是建筑在人民的灾难之上的。在第十五出“进果”里面,集中的描写了这样的一个事件:南海和蜀州进果

的使臣,为了在限期内把鲜荔枝送到杨玉环嘴里,飞奔前进,路上,撞死卖布的老人,马踏壤农民“每日盼成熟,求天拜神助”的庄稼,末了,两个地方的使臣,都为了自己不误期限,在驿站上引起了争马的纠纷。最后,还让剧中人喊出:“杨娘娘,杨娘娘啊!只为这几个荔枝呵”!再如“疑谶”中,藉郭子仪的口,对封建王侯的“豪奢”,提出愤怒的抗议,“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痛骂“私门贵戚,一例逞妖狐”,同时,面对着混乱的社会,也激发出了忧世、爱国的情绪:“不知忧国是何人”。这些剧情的描写,都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彩。

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作者据以划分正面,反面形象的标准,体现着作者对待这一事件的态度,也往往就显示出来,作者创作这一部作品时所抱的目的与意图,拥护什么,反对什么。“长生殿”中所描写的人物,正面的有郭子仪、雷海清、郭从谨、李龟年等;反面的有杨国忠、安禄山。显明地可以看出来,作者在他们身上所赋予的意义是,忠于祖国的得到表扬,危害祖国的受到惩罚。“长生殿”在第一出“传概”中就表现了作者创作思想的基本精神,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官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正如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所谈到创作动机时所言:“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并在剧中第一出《传概》中说:“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借太真外传谱新

词,情而已。”充分表明了对李、杨情缘的同情和赞赏,借这个故事歌颂人间真挚的爱情。作者在《长生殿·例言》又说:“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且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未有不悔者也。”这表明作者对因“逞侈心而穷人欲”所造成的国家和社会灾难、危害充满了不满和抨击的态度。一方面从爱情角度热情歌颂和赞美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生死不渝之恋,另一方面又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对其沉湎于情欲而造成国家危难提出责难,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并呈。这两个主题似乎是矛盾、对立的,然而,这并非是艺术上的败笔,恰恰是作为文学大师的洪昇十几年三易其稿的良苦用心和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之所在。

在《长生殿》中,洪昇的内在追求是从表面的矛盾中去挖掘内在的哲理蕴含,那就是忘我的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是永远难以克服和弥合的。在承认李、杨爱情与国家政治之间的矛盾问题上,《长生殿》与《长恨歌》、《梧桐雨》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长恨歌》和《梧桐雨》将二者的矛盾视为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矛盾,因而是人类永恒的遗憾。它只有遗憾,没有解决的办法;而《长生殿》在此基础上却主张对这个永恒的遗憾用佛家出世的思想进行顿悟和超越。

总揽全剧,《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相倚的人生哲理以垂戒来世;二是让李、杨历经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达到其人生“情缘总归虚幻”的认识的哲理高度,以此来使世人“清夜闻钟”,让他们“蘧然梦觉”。这种题旨在最末《重圆》一出

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渲染和强调。当饱尝人间悲欢离合的酸甜苦辣后,来到月宫的杨玉环看破红尘。当月主娘娘宣布他们“本系元始孔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今谪期已满……命居利仞天宫,永为夫妇”后,一切生死悲欢,善恶是非,不过是过眼烟云。

总之,洪昇创作“长生殿”的动机,是可贵的,他托古寓今,借天宝遗事,直抒胸臆,也可以说是人民心中的亡国之痛,这是时代的要求。但同时由于阶级出身的限制,在他思想中,民族意识与唯心的“情”的观念凝结在一起,因此,使“长生殿”呈现出了一副复杂的面貌。

三、长生殿的文学成就

在描写李、杨爱情题材的戏曲作品中,《长生殿》所取得的文学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它以抒情的笔调,把动人的故事情节同广泛深刻的社会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宏伟的场面和优美的曲词,把古典戏曲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一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作者取材时,既尊重历史,又不为历史记载所拘。对于一些重要的事实,基本按照历史记载来描写,而对于一些细节,则根据主题的需要作了剪裁,并加以艺术虚构。

其二是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李、杨爱情是戏的主线,这条主线又以一组道具——一对金钗、一只钿盒贯穿始终,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同时,剧中又巧妙地把宫廷内外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情景与李、

杨爱情的线索组合成一体,写了安禄山、杨国忠、高力士、李龟年、雷海青等各式人物乃至村妇小民的活动,使剧情显得很丰富,又层次分明地展开。除了后半部分稍略拖沓而外,全剧显示了作者杰出的构造能力。

其三是《长生殿》的曲词优美,尤为人们称道。从文字上说,它具有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彩浓郁的特点。如剧中唐明皇的形象比较简单,但在写他痴于“情”这一点上,还是很深入的。曲词情景交融 ,扣人心弦 ,摄人魂魄。剧中不少抒情诗式的唱词可以和《西厢记》、《牡丹亭》相媲美。通过这些唱词 ,深刻、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艺术的生命就是真实。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作家,他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他的描写的真实性。从这个角度来说,“长生殿”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作。其所容纳进去的材料,极为丰富,也可以说是天宝遗事的形象的总结。更重要的是,虽然作者相距其作品题材的发生时代已经很远,但作者或根据于以往的文字材料,或基于自己对所处时代的生活的认识与体验,对其题材所要求表现的内容的描写,基本上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迎来了艺坛盛事——上海昆剧团的四本昆剧《长生殿》在兰心大戏院圆满完成了两个演出季8轮32场演出,实现了300多年来完整演出全本《长生殿》的文化夙愿。一时,作为“百戏之祖”的昆剧传为美谈,可谓“笛韵婉转传经典,一曲霓裳显绝恋。水袖播扬

水磨调,戏迷争说《长生殿》。民俗风情拨唐弦,跌宕史诗埋艰险。三代同堂识传奇,四本大戏非等闲”。

纵观我国在历代众多写同一故事的文学作品中,洪昇的《长生殿》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在昆剧界和戏曲界获得盛誉,被认为是大唐佳话,人间“绝唱”,文学名著,艺坛经典。

参考文献:

1、洪昇,《长生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出版;

2、梁廷,《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出版;

3、王卫民,《吴梅戏剧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长生殿

《长生殿》《桃花扇》异同论 贺信民 提要本文比较了清初剧坛上的历史传奇《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同。其“同”为:产生于共同的时代、思想背景,都以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明为清代的原因为目的;都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及其集团,指出其腐败是导乱致亡的根源;都塑造了具有爱国精神和反抗性格的“小人物”形象。其“异”为:两剧包含的内容与寓意有别;两剧在艺术结构上各有千秋。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异同时代背景创作目的人物塑造结构艺术 在清初剧坛上,升起过两颗璀灿的“艺术之星”:即“南洪北孔”的历史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这两出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以后,都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而就其时代背景、创作目的、人物塑造与结构艺术等方面而言,又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文仅就其异同之处,略作梳理。一 寻绎《长》《桃》二剧之“同”,其要有三: 第一,二剧产生于共同的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且都以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明为清代的原因为目的。 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灵里激起深巨的震荡,因为,相对来说,这部分人具有更强的思考能力和冥顽得多的道德牵挂。明清易代,使汉族知识分子 蒙受了双重耻辱:一方面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丧邦失土之痛,另一方面则还有 “说到胡尘意不平”1的民族羞耻感的煎熬。在“满汉之辩”这个极其敏感的问题上,人们 普遍畏慑于新政权的淫威,将那份苦涩的感情矛盾深隐心底,而以传统的君臣大义作道德支撑,集中探究明亡清替的因果关联。在这种痛定思痛的历史性反省中,有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谈迂的《国榷》,查继佐的《罪惟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而以历史剧的形式加入这一思潮的,当首推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问世。它取材于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洪升在《自序》中明确地说是“借天宝遗事”揭显“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历史教训,以“垂戒来世”,一语道破他着意于现实的创作目的。 康熙三十八年(1699),《桃花扇》问世。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在《先声》出里,副末(老礼赞)又代表作者传达该剧的创作旨意为“借离合之 · 79·1借用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句上海古籍出版社《近代诗一百首》129页。 情,写兴亡之感”。 《长生殿》以宫廷爱情生活与社会政治生活为贯穿全剧的两条线索,把轻歌曼舞、我我卿卿与争权夺利、动乱血泪交错安排,如《定情》之后《贿权》,《制谱》之后是《权哄》,《舞盘》之后是《合围》,《密誓》之后是《陷关》等,这种布局分明是在揭示唐玄宗的歌舞声色与安史之乱间祸福依随、“乐极哀来”的因果关系。 《桃花扇》通过李香君的感情遭遇及复社文人与魏阉余孽的斗争,集中展示了南明小王朝的一派衰象:弘光帝昏庸无能,沉溺声色;奸佞专权,倒行逆施;藩镇内讧,同室操戈;中流砥柱如史可法者,孤掌难鸣,徒呼奈何。剧作者在用形象说明:这是一个毫无生气、毫无希望的王朝,其最终的覆亡正是历史的必然!“南洪北孔”正是在共同的社会思想氛围下,都非“为艺术而艺术”地用各自的杰作参与了一代文人的痛切思考,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第二,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两剧都把针刺的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及其集团,指出他们无

长生殿

第九章《长生殿》 教学目的:了解《长生殿》的内容和艺术性,以及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熟悉杨贵妃、李隆基的形象,能全面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清朝初期,戏曲理论趋于成熟,戏曲内涵得到规范和完善,戏曲高峰性作品——《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出现,以及嗣后出现的戏曲形式的嬗变,标志着古代戏曲的辉煌。《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的两部高峰性作品,其作者洪昇和孔尚任因分别居于南北两地,而被称为“南洪北孔”。 第一节洪昇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人。他于顺治二年(1645)出生于“累叶清华”的仕宦之家。其父极喜读书,因此家富藏书,有“学海”之称。洪昇幼年经历了明清换代的动乱,在襁褓之中就与母亲避兵山中,饱尝离乱的痛苦,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的生平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二十四岁以前,家乡读书阶段。入清以后,他物质生活优裕,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加之学习刻苦,十五岁便鸣笔为诗。其妻是大学士黄机的孙女,亦通词曲。 二十四至二十九岁,求取功名阶段。为了求取功名,他二十四岁离开家乡,到北京国子监进学。但愿望没能实现,次年秋天,写下“拂衣归卧秦亭下,耻傍风尘学抱关”(《北归杂感》)的诗句,回到家乡。由于别人的离间,他与父母关系恶化,最终分居,发生“家难”,“负郭田畴无二顷,贫居妻子实三迁”,生活上失去保障。二十九岁冬天被迫离开家乡,再到北京谋生。 三十至四十六岁,旅食北京阶段。这一阶段,他除了几度返杭省亲和隐居武康数月之外,基本上都住在北京。“旅食者”的身份,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认识和感受。

四十七至六十岁,创作、出游阶段。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经过十余年努力,三易其稿,写成《长生殿》,轰动一时。《长生殿》成为当时上演最频繁的剧目,但剧本内容为康熙皇帝与统治集团中的北党所不满。第二年秋天,因在佟皇后丧期内演唱此剧,洪昇遭御史弹劾获罪,被革去监生资格,削籍回乡。他的朋友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等也被革职。他携家眷离开北京,回到杭州。康熙四十四年(1704)洪昇出游南京,归来时,经浙江吴兴乌镇,夜间醉酒落水而死,时年六十岁。当年六月初一,《长生殿》刊刻甫成,王士祯、金埴、徐逢吉等皆有哀挽之作。 洪昇是当时地主阶级知识阶层中对现实不满、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的师友中很多是明遗民,其亲友在清廷高压政策下死亡、流亡者不一其人,所以,他的诗篇常常流露出兴亡之感。另一方面,父亲入清出仕,家庭关系中有朝廷官员,他年轻时也求取功名。他为自己不能出仕而感慨悲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总之,他是一个既不满于现实政治,又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洪昇很早表现出文学才能,其师毛先舒对曲颇有研究,善填词,通音律;后又在京师向施润章、王士祯等学诗,积累了艺术经验,为戏曲创作准备了条件。他的创作包括戏曲和诗文两类。他创作戏曲九种,现存《长生殿》、《四婵娟》两种。其余七种《回文锦》、《回龙院》、《锦绣闼》、《闹高唐》、《节孝坊》、《天涯泪》、《青衫湿》已佚。《《四婵娟》是四个单折:第一折《咏雪》写谢道蕴和叔父谢安咏雪连吟的故事,第二折《簪花》写卫茂漪(卫夫人)向王羲之传授簪花格书法的故事,第三折《斗茗》写李清照与其丈夫赵明诚斗茗评论古来夫妇的故事,第四折《画竹》写管仲姬与其丈夫赵子昂泛舟画竹的故事。其体制模仿徐渭的《四声猿》,分别取材于历史上才女的佳话,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古代几位著名才女的才华和爱情,表现出进步的妇女观,具有民主色彩,也流露出作者不满现实、淡泊名利的思想。洪昇又是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早年即以诗闻名,流传至今的集子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等。他的诗作在内容上多感叹自己的失意落魄之情,调子凄凉。偶有同情百姓疾苦、感叹兴亡的诗篇,感情真实,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长恨歌》白居易 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的洪昇原作有五十折,此本由顾笃璜精选其中二十八折,围绕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上、中、下三本,需7个半小时才能演完。上本,集中于唐明皇、杨贵妃的钗钿情缘;中本,叙说杨

贵妃由极宠至极悲;下本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月宫重会,圆满终场。由台湾方面投资500万人民币,苏州昆剧院等单位挑梁主演的舞台大戏,由于恪守了传统,将中国历史上昆剧最鼎盛时期的模样原汁原味呈现在舞台上,这部糅合了历史、文学和超现实想象的宫廷罗曼史感动了到场的每一位观众。 剧情简介 唐明皇心爱的宠妃杨玉环,不但娇羞动人,更娴熟音律,入宫即得三千宠爱在一身。玉环不仅得宠,杨氏一门也尽得提拔。兄长杨国忠位列丞相,却穷奢极欲纳贿专权。神仙嫦娥知明皇通识乐理,将梦中的玉环召唤至月宫,传授她“霓裳羽衣”仙乐,玉环依照梦中记忆谱曲,与明皇合制了传世之作《霓裳羽衣曲》。玉环喜嗜荔枝,明皇特命从中国南方以快马进献,递送的驿吏踏死了无数百姓的良田,民怨四起。 七夕之夜,玉环与明皇相携盟誓,银河上,牛郎织女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而大唐宫中的甜蜜时光却因一场暴乱而成镜花水月,面对暴乱,明皇亦挽救不了玉环的命运。平乱后,明皇命人用檀木塑了玉环的座像,将思念与忏悔之情赋予雕像。死后的玉环,不但受到土地神的眷顾,而且受到织女的同情,助其重新列入仙班。在嫦娥、织女等众神的帮助下,二人终于在中秋夜月宫重圆,永不分离。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

《桃花扇》与《长生殿》主题比较

《桃花扇》与《长生殿》主题比较 摘要:《桃花扇》与《长生殿》是清初戏剧里的两部力作,两部戏剧同中有异,都是借儿女之情,抒兴亡之感。但同写爱情又有所区别,《长生殿》是净化与升华,而《桃花扇》是维护与捍卫;两者表达思想感情内涵都有思明辅清的思想,但也所不同,《长生殿》是垂戒来世之情,而《桃花扇》是易代兴亡之感。 关键字:桃花扇长生殿主题比较 《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初剧坛的双璧,两部戏一经问世,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勾栏争唱孔洪词”的盛况,在这样的盛况下,当时也出现了“南洪北孔”的说法。两部戏虽给作者带来盛名,也带来不幸,洪昇国子监被革,而孔尚任也因戏而罢官。同时两部戏都写“儿女之情”,来抒写“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并且两剧都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意识。《长生殿》借用唐代以来脍炙人口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将前半部历史剧的规模,为后来《桃花扇》开拓了一条新路。可见两戏有千丝万缕的相似,又有所不同。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一、《桃花扇》与《长生殿》中的爱情之比较 《桃花扇》和《长生殿》中贯穿爱情这一线索,但对爱情的定位不同。在《长生殿》中首先对李、杨爱情进行定位。作为帝王的唐明皇,已不是盛世明君的形象,在剧中却是“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的风流情种,同时在自序中删去了史家及野史中杨玉环与寿王婚事、禄山秽事,重新界定她为一个纯情女主人公形象。处在社会最高层李、杨不顾身份而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在《桃花扇》中,侯、李之爱的定位。侯方域是个风流倜傥,“书剑飘零”、客居金陵,却也是“春情难按”,物色名姝的文人;而作为“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则是借名士梳拢品题,以抬高身价的歌妓,却因为李香君的不畏强权,而使爱变得惊心动魄。 两部戏表现的爱情表现的形式是不同。在《长生殿》中爱情是一个净化,逐渐升华的过程,而《桃花扇》中爱情是遭遇强权,不断维护与捍卫的过程。具体说,如在《定情》、《闻乐》《舞盘》等充分描摹了杨妃的天生丽质和聪明才智,并以此为爱的基础和条件,达到“后宫佳丽三千人,几千宠爱在一身”的程度。而在《傍讶》、《幸恩》、《夜怨》等出中恃宠娇妒的行为,也是易为理解了“情深妒亦深”,几乎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直到《密誓》里,李、杨七夕长生殿立下“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分离”。 两部戏爱情的结局一部是月宫相会,一部是双双入道。可以说都是爱情的挽歌,但爱情之星的陨落的原因是不同。在《长生殿》中主要由于行乐、受宠到爱情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又导致朝纲废弛,社会动乱之因。因此才有马嵬坡之变,使他们爱情终结。而在《桃花扇》里正像张瑶星道士在栖霞山白云观里对重逢的侯、李二人的一声断喝:“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危巢之下,岂有完卵?国亡家破,又何来爱情美满?而外部原因,即社会原因才致使实际上是侯、李爱情幻灭。

《汉宫秋》《长生殿》主题多样性探析

《汉宫秋》《长生殿》主题多样性探析 在中国古典戏剧的主题研究中,主题纷争的现象极为突出。本文在对《汉宫秋》、《长生殿》的传统主题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力图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探索提出题旨结构的理论假设,努力对中国古典 戏曲中的主题多样化现象作出一种全新的阐释,做一次理论创新的尝试。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梳理了《汉宫秋》和《长生殿》的诸种主题说。《汉宫秋》主要有“政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政治、爱情双重主题”说、“借古讽今”说、“人生体悟”说等五种观点。《长生殿》有政治批判说、爱情歌颂说、垂戒来世说、主题矛盾说、双重主题说、多层次主题说、模糊主题说等七种观点。它们的主题说虽然极为多样化,但都各有缺憾;这就为题旨结构理论的提出 说明了原由。第二部分对题旨结构说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集中阐释。由于剧本题材本身的多元性、作者创作心理的复杂性和读者不同的接受点,导致了一部看似简单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文学作品的“题旨结构”是由众多的思想因子在特定的历史美学情境中瞬间交融而成的,它具有融合发生、张力结构、无限可阐释性三个理论特色。中西方文学理论为题旨结构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学接受理论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文本理论给这一理论假设的启发最大。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主要用题旨结构理论对《汉宫秋》和《长生殿》进行全新解读,对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举出例证。《汉宫秋》的原初思想因子包含以下几个:对正直、刚强等高尚人格之赞美,对美好爱情之向往,对民族意识之觉醒和对

民族压迫之反抗,对朝政腐败之批判和对皇帝昏庸寡恩之讽刺,对人生怀才不遇之感慨,对世事无常之悲愤无奈;马致远的“民族情结”、“帝妃恋情结”、“士不遇情结”构成了《汉宫秋》的历史美学情境;众多思想因子在历史美学情境中交融,形成了《汉宫秋》的“题旨结构”。《长生殿》的原初思想因子有:对红颜祸水的谴责和君王荒淫的批判,对国家破亡的哀痛和盛世不在的悼惜,对权奸祸国的暴露和民生疾苦的同情,对生死不渝真挚爱情的赞扬,对美人屈死的惋惜和不平,对历史兴衰的感伤和人生无奈;洪升的至情理想、兴亡意识、天宝情结、宗教情怀交织成一种独特的历史美学情境;众多思想因子在历史美学情境中相遇并融合为一,形成了《长生殿》的题旨结构。第四部分对题旨结构说与主题说的不同作了区别,并指出了题旨结构说的适用范围。题旨结构理论从发生学的角度对作品主题纷争不断的现象给出了很好地解答,与各种主题说相比更具合理性;这一理论尤其适用于那些有众多主题纷争的文学作品。

电大论文:试论洪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范文

试论洪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兵团电大校部马海娟 内容摘要:洪昇的《长生殿》是一部优秀的中国经典剧目。《长生殿》通过李杨爱情的描写,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揭露,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民主思想,体现了洪昇垂戒来世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爱情悲剧福祸相倚生死悲欢善恶是非 穷困不遇的境遇磨练了他的意志,再加上身处朝代更替之初,洪昇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现实,激发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雄心壮志,决心寄情于文学创作,以手中之笔抒发人生困惑、前途渺茫的郁闷之情。 一、洪昇及时代背景 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明亡的阵痛归于平静,文人们开始以更多的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社会情绪有关联。而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赞誉。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是清初最为杰出的南方戏曲作家。他出生于世代官宦家庭,洪昇从小就熏陶于书香门第的教育氛围中,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他日后成为戏曲大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洪昇家道中途衰落,父母不和,父亲又曾“被诬谴戍”。洪昇全家

受到清王朝的迫害,弟兄都流离在外,且屡次考举不第。后来托了人情,才在京城的国子监做了个小监生,一干就是十多年。 穷困不遇的境遇磨练了他的意志,再加上身处朝代更替之初,洪昇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现实,激发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雄心壮志,决心寄情于文学创作,以手中之笔抒发人生困惑、前途渺茫的郁闷之情。 据史料记载,洪昇以当时的诗人王士禛、施闰章为老师、朱彝尊、毛奇齿、吴仪一、查慎行、李式玉、陈维崧、赵执信等人也均是洪昇的诗友。尽管他不曾有过一官半职,但与他交往的却都是当代文学界的优秀人物。生平创作有传奇九种,《长生殿》外,有《回文锦》、《回龙记》、《锦绣图》、《闹高唐》、《节孝坊》、《天涯泪》、《青衫湿》、《长虹桥》。杂剧有《四婵娟》。现仅存《长生殿》和《四婵娟》。洪升尚有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和《稗畦续集》。诗稿《幽忧草》,词集《啸月词》、《昉思词》。洪昇一生写下戏曲40余种,唯杂剧《四婵娟》和传奇《长生殿》流传至今(明清时期将富有传奇性故事的戏剧称为“传奇”)。《长生殿》与《牡丹亭》、《桃花扇》被誉为明清传奇中的“三巨著”。 我们知道,洪昇的《长生殿》是在继承前人《长恨歌》和《长恨歌传》以及《梧桐雨》、《杨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历经数十年,三易其稿,在他四十一岁的时候才完成的。可以这样说,洪昇把他毕生的才华都倾注在《长生殿》的写作中,而对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死相依的伟大爱情,更是进行了超

诗文赏析:长恨歌

诗文赏析: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昆曲赏析论文

昆曲赏析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21403039 姓名:孙玉莹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它有着独特渊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 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从“明-天启”“清-康熙”末年,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

书评.《五大名剧论.长生殿论》

思想与民族情绪。通过董老的论述,能够看到,董老时刻将论点与实际相联系,看到事物正反二面,辩证分析,从不走极端,理论科学,论证严谨。 再如董老论述第一至四出时,举出作者对唐玄宗的看法——一方面肯定玄宗功绩,因此在剧中“隐恶扬善”,同时也揭露了他的昏庸误国。董老对于作者的看法持赞赏态度,这便再一次显示出董老的辩证思维,正因如此,董老才能看到洪昇在对待唐玄宗一分为二看法的高明。而后,董老佐证了唐明皇形象的两面性,说出玄宗“有过亦有功”。在这里,董老从事实出发,站在历史真实的角度论证,他引经据典,说明唐明皇在开元年间贤明仁德,错在天宝年间的荒淫,而且“过而能悔”。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论证方法在书中颇为多见,得益于董老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在科学理论的统摄下,全书逻辑严密而清晰。而董老更为高明之处在于对细节的洞察。《长生殿》有一出为“傍讶”,这一出在旁人眼里看来仅仅是“过场戏”,董老却并不苟同,他认为此出的重要性除了为下一出杨贵妃“忤旨出宫”做了过渡,更在于体现了杨玉环与姐姐挪过夫人和梅妃争宠吃醋的事实。董老抓住杨玉环与人争宠的情节,发现杨玉环占有欲极强的性格特点,做了深入分析,他说: “杨玉环正因为占有欲极强才特别嫉妒……她自己所爱的人便不允许和别人分享,不管是梅妃,或者姐姐挪过夫人,‘权力攸关’她都得嫉妒,事理如此,爱得深才妒得狠。”众所周知,正因杨玉环嫉妒心如此之重,才导致她对唐明皇的独占,也使唐明皇对她的爱愈来愈深,由此引发出的是后来的灾祸和两人的生离死别。杨玉环善妒的细节在戏文中影响尤深,在“傍讶”一出表现得最多,董老对这一被常人忽视细节的把握显现出他独到的洞察力,他的细致洞察是全书成功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观察细致入微,所以董老能看到许多常人难以发觉的东西,因而《长生殿论》的诸多观点是在当时前所未有的,董老的创见成就了本书极高的学术价值。在董老的创见中,有一些甚至是颠覆性的,与前人看法大相径庭,笔者尤为欣赏的有两点: 其一是对《长生殿》戏剧格体的看法:

昆曲《长生殿》剧本4

昆曲《长生殿》剧本 4 清?洪昇著 第二十二出密誓 【越调引子?浪淘沙】(贴扮织女,引二仙女上)云护玉梭儿,巧织机丝。天宫原不着相思,报道今宵逢七夕,忽忆年时。 【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信,银汉秋光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肠似水,佳期如梦,遥指鹊桥前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吾乃织女是也。蒙上帝玉敕,与牛郎结为天上夫妇。年年七夕,渡河相见。今乃下界天宝十载,七月七夕。你看明河无浪,乌鹊将填,不免暂撤机丝,整妆而待。(内细乐扮乌鹊上,绕场飞介)(前场设一桥,乌鹊飞止桥两边介)(二仙女)鹊桥已驾,请娘娘渡河。(贴起行介) 【越调过曲?山桃红】【下山虎头】俺这里乍抛锦字,暂驾香辎。(合)趁碧落无云滓,新凉暮飔,(作上桥介)踩上这桥影参差,俯映着河光净泚。【小桃红】更喜杀新月纤,华露滋,低绕着乌鹊双飞翅也,【下山虎尾】陡觉的银汉秋生别样姿。(做过桥介)(二仙女)启娘娘,已渡过河来了。(贴)星河之下,隐隐望见香烟一簇,摇扬腾空,却是何处,(仙女)是唐天子的贵妃杨玉环,在宫中乞巧哩。(贴)生受他一片诚心,不免同了牛郎,到彼一看。(合)天上留佳会,年年在斯,却笑他人世情缘顷刻时。(齐下) 【商调过曲?二郎神】(二内侍挑灯,引生上)秋光静,碧沉沉轻烟送暝。雨过梧桐微做冷,银河宛转,纤云点缀双星。(内作笑声,生听介)顺着风儿还细听,欢笑隔花阴树影。内侍,是那里这般笑语,(内侍问介)万岁爷问,那里这般笑语,(内)是杨娘娘到长生殿去乞巧哩。(内侍回介)杨娘娘到长生殿去乞巧,故此笑语。(生)内侍每不要传报,待朕悄悄前去。撤红灯,待悄向龙墀觑个分明。(虚下)

【前腔】(换头)(旦引老旦、贴同二宫女各捧香盒、纨扇、瓶花、化生金盆上)宫庭,金炉篆霭,烛光掩映。米大蜘蛛厮抱定,金盘种豆,花枝招飐银瓶。(老旦、贴)已到长生殿中,巧筵齐备,请娘娘拈香。(作将瓶花、化生盆设桌上,老旦捧香盒,旦拈香介)妾身杨玉环,虔爇心香,拜告双星,伏祈鉴佑。愿钗盒情缘长久订,(拜介)莫使做秋风扇冷。(生潜上窥介)觑娉婷,只见他拜倒在瑶阶,暗祝声声。 (老旦、贴作见生介)呀,万岁爷到了。(旦急转,拜生介)(生扶起介)妃子在此,作何勾当,(旦)今乃七夕之期,陈设瓜果,特向天孙乞巧。(生笑介)妃子巧夺天工,何须更乞。(旦)惶愧。(生、旦各坐介)(老旦、贴同二宫女暗下)(生)妃子,朕想牵牛、织女隔断银河,一年才会得一度,这相思真非容易也。 【集贤宾】秋空夜永碧汉清,甫灵驾逢迎,奈天赐佳期刚半顷,耳边厢容易鸡鸣。云寒露冷,又趱上经年孤另。(旦)陛下言及双星别恨,使妾凄然。只可惜人间不知天上的事。如打听,决为了相思成病。 (做泪介)(生)呀,妃子为何掉下泪来,(旦)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生)妃子说那里话~【黄莺儿】仙偶纵长生,论尘缘也不恁争。百年好占风流胜,逢时对景,增欢助情,怪伊底事反悲哽,(移坐近旦低介)问双星,朝朝暮暮,争似我和卿~ (旦)臣妾受恩深重,今夜有句话儿,……(住介)(生)妃子有话,但说不妨。(旦对生呜咽介)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莺簇一金罗】【黄莺儿】提起便心疼,念寒微侍掖庭,更衣傍辇多荣幸。【簇御林】瞬息间,怕花老春无剩,【一封书】宠难凭。(牵生衣泣介)论恩情,【金凤钗】若得一个久长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皂罗袍】抵多少平阳歌舞,恩移爱更;长门孤寂,魂销泪零:断肠枉泣红颜命~

《长生殿》——关于爱情与责任的永远的困惑

《长生殿》——关于爱情与责任的永远的困惑 摘要:很多观点认为,《长生殿》的主题在于歌颂了李杨二人的一段人间至情,它从《牡丹亭》的情至思想一脉发展而来,并将其融入到宏大的历史社会背景中,从而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的人间真爱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作者的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大量篇幅的爱情描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另一个主题——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和博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情和责任之间的选择是这个人世间永恒的困惑,作者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把这个困惑推向了读者,而这种摇曳两难的境地,成为了《长生殿》超越时空的真正魅力所在。 关键词:爱情,责任,封建帝制,男权社会,困惑 一, 写情,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一部《长生殿》,首先是一部情史。且是一部在传统文学中不易见到的真情史。洪升本人亦说,每读白乐天之《长恨歌》,辄作数日恶。出于他的个人偏爱,也出于剧本思想发展的需要,他是把这段生死之恋作为理想的爱情来歌颂的。 李杨二人,可贵处在于双方都把爱情当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一点,在杨玉环,逾越了她作为一个帝妃应表现的淑慎贤仪,在李隆基,则根本背弃了他作为一个履九重之尊的帝王首先对江山社稷应尽的义务。这是他们爱情的最感人处,也是最失败处。 杨妃的形象,在洪升笔下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净化。关于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历史记载颇多,杨妃带给人的,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祸水式的负面印象,如果片面追求历史真实,那么这两个人无非是平常的沉溺享乐的帝王后妃,而最终自食恶果。而这跟人间至情是毫不相关的。为了将李杨情缘塑造成理想的爱情模式,洪升对历史大做手脚,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李杨二人的乱伦关系完完全全抹去。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关系,正史如《新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如《新唐书·杨贵妃列传》记载:“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而寿王,正是武惠妃之子,是玄宗最宠爱的小儿子。父夺子妻,历史上李杨爱情的基础如此不堪,洪升却视若无睹,仅用“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一笔便轻轻带过了。除此以外,其他有损杨贵妃形象的历史材料,洪升也一概删削不用,如正史野史颇多议论的杨贵妃与安禄山的关系,如《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记载:“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洪升对此都忽略不计,还采用民间传说给杨玉环安了一个蓬莱玉妃的前身,并且通过《闻乐》《制谱》、《舞盘》等出表现了她高贵的出身和非凡的艺术才华。这样,《长生殿》中的杨玉环便脱离了历史真实带来的负面印象,而真正成为了一个冰清玉洁、才华横溢的痴情女子,她容华绝代,精音律,善歌舞,兰心蕙质。与明皇一见钟情,感情渐深。为固宠,她力求在才艺上压倒梅妃;为保卫爱情,她不惜使用娇、妒、痴、怨、闹等手段,面对死亡威胁,毫不畏惧,希望牺牲自己保全所爱的人,并且死后一灵不灭,先是魂灵追随明皇,后情愿谪下仙班,再续前缘。这样,杨妃就成了一个为爱而死又为爱永生的至情至爱的形象,从而寄予了作者一种一厢情愿的美好的爱情理想。 而关于唐明皇的形象,作者自己也说了,念情之所至,在帝王家少有,故而他将唐明皇的形象人性化,感性化,塑造了一个专一的重情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形象。帝妃婚姻本身的不平等决定了它难以完美地诠释这种至情至爱,于是,洪升创造性地发挥,赋予唐明皇一个由不专情到至情的转变。唐明皇从追求声色变为对杨贵妃深情呵护,变后宫佳丽三千

古诗文《长恨歌》赏析

古诗文《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 唐朝: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智慧树知到《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指哪两出戏? A:李玉《千钟禄》 B:梁辰鱼《浣纱记》 C:洪昇《长生殿》 D:李玉《占花魁》 正确答案:李玉《千钟禄》,洪昇《长生殿》 2、昆曲传奇的人文之美体现在几个方面? A:昆腔传奇显现了永恒的人性之美 B:表现忠贞爱情题材的作品和人物形象 C:美好人生的寄托和希望 正确答案:昆腔传奇显现了永恒的人性之美,表现忠贞爱情题材的作品和人物形象,美好人生的寄托和希望 3、昆曲的写意之美体现在几个方面? A:时空的高度自由 B:表演的程式化 C:砌末(道具)的虚拟化 D:人物的行当化 E:昆曲是心灵化的艺术 正确答案:时空的高度自由,表演的程式化,砌末(道具)的虚拟化,人物的行当化,昆曲是心灵化的艺术 4、昆曲演唱的美感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A: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B: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C:无动不歌,无歌不舞 D:文辞优美,联曲结构 E:高度写意,意境之美 正确答案: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无动不歌,无歌不舞,文辞优美,联曲结构,高度写意,意境之美 5、魏良辅如何完善昆曲的伴奏? A:选择适合昆曲的伴奏乐器 B:采用鼓板“控制节奏” C:运用笛箫“衬托旋律” D:改造弦索类乐器 正确答案:选择适合昆曲的伴奏乐器,采用鼓板“控制节奏” ,运用笛箫“衬托旋律”,改造弦索类乐器 6、魏良辅提出的“曲有三绝”,指的是哪“三绝”? A:字清 B:腔纯 C:板正 D:声美 正确答案:字清,腔纯,板正 7、魏良辅究竟对昆山腔做了哪些改造? A:调理腔调和语音的关系 B:完善和提升曲调的音乐性

《长生殿》主题

浅析《长生殿》的主题 摘要: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既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有关《长生殿》的研究仍然持续不断,关于它的主题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 关键字:长生殿主题爱情社会兴亡人生感慨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洪昇说:“余读白天乐《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作品写的过于感伤。于是《长生殿》写唐玄宗和贵妃杨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但它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长生殿》的主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可归纳为一下四种观点: 1、爱情主题说 有学者认为《长生殿》的主题纯粹是写情。学者们从作者对相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创作背景等入手,探明作品的主题思想,认为《自序》中“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一句已明确表明《长生殿》的主线、主题只是一个“情”,并无意总结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至于所谓的“垂戒”说法,只是作品的客观效果,是作品主题的引申,而不是创作的本意。任何反映“乐极哀来”主题的作品,都可以具有“垂戒来世”的客观效果,而“用戏剧形式表现具有启蒙色彩的“至情”说,这大概是洪昇创作《长生殿》的真正用意,也可能是剧本的主题所在。”他们不赞同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与模糊主题说,认为兴亡之感不过是文本创作前或创作过程中捎带附载上的用来表现李杨爱情的背景与影响的次要内容与思想。 2、爱情与社会说 因为婚姻、爱情本来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没有不存在婚姻或爱情的社会。所以又有学者认为《长生殿》的爱情主题和社会主题是融合的,硬把二者割裂开来是既不忠实于生活实际也不符合剧本真面貌的。“《长生殿》主题为单纯歌颂爱情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考察《长生殿》主题离不开男女爱情,也离不开社会政治,抒发兴亡之感和歌颂真挚爱情之间并非互不相扰,而是存在着一根有机统一的红线,即至死不逾的真情追求。”学者们从《自序》“卑之无甚高论”解读出,《长生殿》主要是通过李杨之间可贵的爱情关系和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事件的描写,来启示人们在追求幸福爱情的同时,不要忘记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正确处理爱情与爱国,爱情与政治,爱情与事业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并行不悖,在追求幸福爱情的同时不忘记社会责任,从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兴亡说 有的学者则认为《长生殿》并不意在李杨的爱情故事,而在于写亡国的历史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xx名作赏析——《长生殿》 杨家有女xx,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xx无颜色。 春寒赐浴xx,xx滑洗凝脂。 xx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xx时。 xxxxxx,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长恨歌》xx 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的洪昇原作有五十折,此本由顾笃璜精选其中二十八折,围绕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上、中、下三本,需7个半小时才能演完。上本,集中于唐明皇、杨贵妃的钗钿情缘;中本,叙说杨贵妃由极宠至极悲;下本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月宫重会,圆满终场。 由台湾方面投资500万人民币,苏州昆剧院等单位挑梁主演的舞台大戏,由于恪守了传统,将中国历史上昆剧最鼎盛时期的模样原汁原味呈现在舞台上,这部糅合了历史、文学和超现实想象的宫廷罗曼史感动了到场的每一位观众。

剧情简介 唐明皇心爱的宠妃杨玉环,不但娇羞动人,更娴熟音律,入宫即得三千宠爱在一身。玉环不仅得宠,杨氏一门也尽得提拔。兄长杨国忠位列丞相,却穷奢极欲纳贿专权。神仙嫦娥知明皇通识乐理,将梦中的玉环召唤至月宫,传授她“霓裳羽衣”仙乐,玉环依照梦中记忆谱曲,与明皇合制了传世之作《霓裳羽衣曲》。玉环喜嗜荔枝,明皇特命从中国南方以快马进献,递送的驿吏踏死了无数百姓的良田,民怨四起。 七夕之夜,玉环与明皇相携盟誓,银河上,牛郎织女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而大唐宫中的甜蜜时光却因一场暴乱而成镜花水月,面对暴乱,明皇亦挽救不了玉环的命运。平乱后,明皇命人用檀木塑了玉环的座像,将思念与忏悔之情赋予雕像。死后的玉环,不但受到土地神的眷顾,而且受到织女的同情,助其重新列入仙班。在嫦娥、织女等众神的帮助下,二人终于在中秋夜月宫重圆,永不分离。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洪升也是因为在孝懿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 《长生殿》这是一幅明代缂丝作品,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 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定情于华清宫长生殿的场面。按宫廷中深沉暗光的场景,其用色以绛红紫黑等暖色调为主,用捻金线勾勒渲染,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宫廷气氛。所用缂丝织法有齐缂、平缂、鳞缂等。尤其是以金线勾勒景物轮廓,取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

_长生殿_与_牡丹亭_主题思想和剧情结构比较

第27卷第2期V ol.27,No.2 西安社会科学 Xi .an Social Science 2009年6月 Jun., 2009 收稿日期:2009-03-09 作者简介:云燕(1984-),女,河南新乡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5长生殿6与5牡丹亭6主题思想和剧情结构比较 云 燕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5长生殿6作为明清传奇的杰作,继承发展了5牡丹亭6的/情至0思想。本文从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上讨论了二剧的关联性,并且比较了二剧在主题思想和剧情结构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5长生殿6;5牡丹亭6;主题思想;剧情结构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2-059-03 洪昇在5长生殿例言6中说:/棠村相国(清人梁清标,字棠村)尝称是剧乃一部闹热5牡丹亭6,世以为知言0。事实上,自从5长生殿6问世后,就有人从各个方面把它和5牡丹亭6加以比较。洪昇的亲朋知己吴人(字舒凫,号吴山)在5长生殿批语6中说:/此剧月宫重圆与5牡丹亭6朝门重合,俱是千古奇特事。0/此与5牡丹亭6祭杜丽娘同用一调,,,而绝无一字一意雷同。0[1]29徐朔方也认为/5长生殿#觅魂6脱胎于5牡丹亭#冥判60。但是古今研究者大多还是把5长生殿6的成就笼统归结于古代诗词和戏曲的影响,或者认为它的主题主要受梁辰鱼5浣纱记6启发。但事实上,5长生殿6和5牡丹亭6共同作为著名的古代/言情0名剧,二者在思想文化上有着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 一、两剧/言情0思想的异同 汤显祖在5牡丹亭#题词6中这样阐述他的思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0[2]1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汤显祖的观点。首先,/情0是出于不可捉摸的天性,而不是/理0的教条。其次,/情0可以突破生死,不能拘泥于/理0,这是借故事的夸张来表现/情0的真实震撼力。 而洪昇在5长生殿#传概6中说:/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5郑6、5卫6,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0[3]1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情0拥有感天动地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它能够超越地理的距离,甚至超越生死的距离。这和 汤显祖对/情0的推崇一脉相承。其次,/情0不仅仅是儿女私情,它也包括/臣忠子孝0,这就扩大了情的视野。再次,洪昇在5长生殿#自序6中写道:/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而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数见不鲜,兼乖典则。0由此可见,洪昇认可的/情0是一种充满道德理性精神的/情0。 如果我们简单追溯一下从明代到清初的思想文化的变化,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洪昇/言情0思想的发展是完全有脉络可循的。明代是一个思想讨论异常活跃的时代,尤其是/情0、/理0之辨,几乎充斥了有明一代,表现在传奇中,就是/言情0和/风教0之辨。 在明代初期,高明在5琵琶记6中提出的/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0,对当时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到了明代中晚期,随着心学的发展,/言情0的传奇成为当时的主流,汤显祖在5牡丹亭6提出的/情至0一说,振聋发聩,认为/情0完全对立于/理0,把/情0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情至论0的偏颇之处在于,/情0一旦完全脱离了理的束缚,就会造成情欲的泛滥。明末国家危亡,异族入侵,重建人的道德责任感成了迫切论题。此时/言情0和/风教0握手言和。冯梦龙因此创立了/情教0,提出了/理为情之范0,/情为理之维0,并且主张/私情化公0,发展了/情0和/理0的联系,扩大了/情0的广度。而孟称舜在5娇红记6中认为/情0出于/深0,毕竟不同于/理0,但是/始若不正,卒归于正0,就是/情正0。[4]299可以说,这是对/发乎情,止乎礼义0的回归。到了清代,人们对/情0的认识就更加细致和深入了。 5长生殿6对5牡丹亭6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作品主题和剧情结构两个方面。 二、两剧主题的异同 5长生殿6在作品主题方面,也明显地借鉴了5牡 # 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