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种不同林农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的有机碳储量

7种不同林农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的有机碳储量

7种不同林农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的有机碳储量
7种不同林农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的有机碳储量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24(5):581-586

Journal o f Zhejiang Fo restry College

文章编号:1000 5692(2007)05 0581 06

7种不同林农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的有机碳储量

李正才1,徐德应2,杨校生1,傅懋毅1,孙雪忠3,奚金荣3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3.浙江省富阳市林业局,浙江富阳311400)

摘要:2005年12月初,对浙江省富阳市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现存有机碳的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地上部分细残体有机碳储量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最多,其次是粗放经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次生林、灌木林和毛竹集约经营林,农耕地最小;并且以叶片的有机碳储量为主,其次是枝条和腐解物,草本植物茎叶和花果树皮等储量均不超过10%;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地上部分粗残体的有机碳储量均比较小。7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地下部分细残体有机碳的储量均很接近,且小于2m m的细残体有机碳储量均在50%以上;毛竹林地下粗残体的有机碳储量要比其他几种类型的要高,次生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和灌木林地下部分粗残体有机碳储量非常接近。!

7种土地利用类型下,以毛竹粗放经营竹林和杉木林的残体有机碳储量为最大,分别达到了

3 20和3 19t?hm-2,是农耕地残体有机碳储量的3 4倍;次生林、马尾松林和集约经营的

竹林残体有机碳储量为2 7~1 6t?hm-2,也分别比农耕地残体有机碳储量高;农耕地的残体有机碳储量最低,只有0 94t?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残体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灌木林和农耕地。表6参19

关键词:生态学;土地利用类型;森林残体;有机碳储量;森林枯落物;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S718 55 文献标志码:A

森林残体(枯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养分的基本载体,在养分循环中是连接植物与土壤的#纽带?,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森林残体(枯落物)是森林生态学、森林土壤学、森林水文学、生物地球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1-13]。一般将落叶和直径小于2 5c m落枝归为森林细残体(枯落物),而将林中直径大于等于2 5cm的枯立木、倒木和大的枝条统称为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简称CWD)。以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植物活体碳库和土壤碳库,对残体的研究从养分循环方面研究的较多,而对残体碳库方面研究则比较少。但植物残体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的碳库之一,枯落物分解后向土壤释放的养分元素不仅仅是维持生态系统自身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14,15],因此,开展植物残体碳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06 12 26;修回日期:2007 04 12

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CPR/00/G33/A/1G/99)

作者简介:李正才,副研究员,博士,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 mail:lizccaf@126 com

1 试验地概况和样地选择

1 1 试验地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浙江省富阳市,29%44&~30%12&N,119%25&~120%09&E,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为16 2?,年均降水量1464mm,无霜期237d。

该地区历史上为森林地带,顶极群落是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过去对木材、薪炭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农业活动的发展,天然原始林大多已遭到破坏,森林被砍伐转化为次生林、农业用地和人工林,现存主要是次生林(以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为主)和人工林。人工林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和茶Camellia sinensis等为主。农耕地作物主要以豆科Leguminosae 类植物为主。

1 2 试验地选择和样地经营概况

本研究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方法,即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巨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成土母质、土壤条件和环境因子基本一致的不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以保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比性。在2005年12月初,设立野外调查样方。调查样地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样地的基本情况

Table1 Primary informati on of survey experimental pl ots

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主要植物

平均树

高/m

平均胸

径/cm

立木密度/

(株?hm-2)

郁闭度管理方式

林龄或生

长期/a

天然次生林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10~1511~25825~9750 7~0 9封山育林50

集约经营毛竹林毛竹9~128~141800~22500 7~0 8

林地每年劈山1次,2

年垦复1次

(18

粗放经营毛竹林毛竹8~117~112100~27000 7~0 8

不劈山、不垦复、

不施肥

(50

杉木林杉木8~1115~201800~22500 7~0 8抚育20

马尾松林马尾松7~911~1712500 8抚育16

灌木林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为主2~30 7薪材山>50

农耕地豆科耕作1

2 研究方法

地上部分粗木质残体的调查:在天然次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粗放和集约经营林分)等5种土地利用类型内,各设置6个10m)10m的大样方,对样方内枯立木和倒木进行每木调查,记上序号,标明树种,并逐株登记其高度、胸径(DB H)和死亡时间;根据平均胸径推算标准木,选择标准木称鲜质量,从中取出至少300g样品(下同),现场称量后带回室内在80?下烘干至恒质量,求得样品干鲜比,从而求得标准木以及整个林地单位面积的干质量[15],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有机碳含量[16](下同)。天然次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地表残体的调查:在调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活体有机碳储量所设置的调查样地内(样方面积为20m)20m),按梅花形设置5个面积1m)1m的小样方,各重复6次,采用#样方收获法?分别粗残体和细残体测定地表残体的量,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含水率和碳含量。灌木林和农耕地地表残体的调查:在每一种土地利用类型里,随机设置5个面积1m)1m的小样方,各重复6次,采用#样方收获法?分别粗、细残体调查残体的量,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含水率和碳含量。植物地下部分粗、细死木质残体现存量调查:在7种土地利用类型里,按照梅花形随机布置1块1m)1m的样方,各重复6次,分层次(森林枯落物层,0~10,10~20,20 ~30,30~50,50cm以上)挖掘土壤,检出所有的根系,分出死根与活根,然后把它们分为细残体(直径<2,2~5,5~10,10~25mm)和粗残体[17](直径>25mm),撒掉土壤并称量,并取至少300g 582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年10月

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含水率和碳含量。

3 结果与分析

3 1 植被地上部分细残体生物量有机碳储量和分配

植物细残体碳库地上部分包括落叶、小枝条、落果、枯死草本茎叶,及半分解状态碎小物和腐解物。地上细残体碳库的组成和储量取决于植物叶片、花、果实小枝死亡凋落,草本茎叶枯死及其部分分解形成碎小残体和半腐解残体的过程,这些过程又受到植被生物学特征,植被组成,土地利用方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情况下,植被组成和环境条件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形成的细残体碳库的储量也必然不同(表2)。

表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地上部分细残体有机碳储量和分配

Table 2 The storage and dis tributi on of carbon of fine debris above ground among land use types

土地利用类型

有机碳储量/(t ?hm -2)落叶

枝条草本植物茎叶

腐解物其他(花果树皮等)

合计

标准差

杉木林

1 19

(50 40)0 52(22 20)0 16(6 70)0 38(16 30)0 10

(4 40)2 36a (100)0 104粗放经营毛竹林1 40(70 80)

0 09(4 60)

0 09(4 70)

0 32(16 30)0 07(3 60)1 98b (100)0 086马尾松林1 00(58 40)0 34(19 64)0 07(4 20)0 23(13 30)0 08(4 46)1 71c (100)0 085次生林0 86(54 40)0 34(21 56)0 05(3 22)0 23(14 20)0 11(6 63)1 59dc (100)0 141灌木林

0 60(43 40)0 38(27 64)0 10(7 20)0 21(15 30)0 09(6 46)1 39d (100)0 075集约经营毛竹林0 68(72 30)0 00(0 00)0 06(0 00)0 20(21 30)0 00(0 00)0 94e (100)0 052农耕地0 27(65 00)0 00(0 00)0 00(0 00)0 13(32 00)

0 01(3 00)

0 41f (100)

0 026

统计检验

F =53 70,F 0 05=0 000

说明:a~f 表示t 检验0 05水平差异,括号内为百分数。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表3~5同。

表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地上部分粗残体有机碳储

量和分配 Table 3 The s torage and di stribution of carbon of coars e wood debri s above ground

among land use types 土地利用类型

有机碳储量/(t ?hm -2)大枝

立枯倒木合计标准差

次生林0 18

(73 80)0 06(23 20)0 01

(3 00)0 24a

(100)0 050杉木林0 15(84 47)0 02(11 53)0 01(4 00)0 17b (100)0 025马尾松林0 09(72 30)0 03(26 40)0 00(1 30)0 13c (100)0 024灌木林

0 10(84 20)0 01(13 20)0 00(2 60)0 11c (100)0 029集约经营毛竹林0 000 000 000 00d 粗放经营毛竹林0 000 000 000 00d 农耕地0 00

0 00

0 00

0 00d

统计检验

F =71 83,F 0 05=0 000

说明:a~d 表示t 检验0 05水平差异。

由表2看出,上述7种不同土地利用

类型,杉木枯落物由于分解速度慢,地上部分现存的细残体有机碳储量最高,达到了2 36t ?hm -2,分别高于粗放经营毛竹竹林、马尾松林、次生林、灌木林和农耕地地上部分细残体有机碳的储量,农耕地细残体有机碳的储量最低,并要远远低于其他几种森林类型细残体有机碳储量。3 2 植物地上部分粗残体生物量有机碳储量和分配

本研究选择的次生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分均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自然死亡不多,故地上部分粗残体主要以大的枝条为主(表3),立枯木和倒木的有机碳储量占整个粗残体有机碳储量的比例较低;集约经营的林分,林分内经常清理立枯木、倒木和大的枝条,因此,粗木质残体的碳储量为零;粗放经营的毛竹林虽然不劈583

第24卷第5期李正才等:7种不同林农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的有机碳储量

山,不垦复,不施肥,但是由于竹材采伐的时候也及时清理了采伐剩余物和枯死的毛竹,因此,林内也同样没有粗死木质残体(表3)。

3 3 植物地下部分细残体生物量有机碳储量和分配表

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地下部分细残体有机碳储量和分配

Table 4 The s torage and dis tribution of carbon of fine root debris among land use types

土地利用类型

有机碳储量/(t ?hm -2)<2

2~5

5~1010~25mm 合计标准差

马尾松林0 36(56 50)0 18

(27 91)0 06(8 89)0 04(6 70)0 64a

(100)0 040粗放经营毛竹林0 26(47 24)0 13(23 05)0 04(6 42)0 13(23 28)0 56abc (100)0 052农耕地0 30(55 80)0 15(27 52)0 05(9 97)0 04(6 71)0 53db (100)0 073次生林0 27(53 82)0 13(26 80)0 07(14 06)0 03(5 32)0 50dec (100)0 077灌木林0 22(52 38)0 11(26 19)0 04(9 52)0 05(11 90)0 42fe (100)0 120杉木林

0 24(61 46)0 10(25 37)0 03(8 23)0 02(4 94)0 39f (100)0 072集约经营毛竹林0 19(51 42)0 08(21 57)

0 02(5 01)

0 08(22 01)

0 37f (100)

0 041统计检验

F =9 06,F 0 05=0 000

说明:a~f 表示t 检验0 05水平差异。

由表4可以发现: 次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灌木林和农耕地小于2m m 的细残体有机碳储量均在50%以上,其次是2~5,5~10mm 细残体有机碳储量,最少的是10~25mm 细残体有机碳储量。 毛竹林生态系统,由于地下系统具有竹鞭的缘故,因此,10~25m m 的残体有机碳储量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几种类型残体有机碳储量的比例,小于2mm 仍然占据很大的比例;!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地下细残体有机碳的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3 4 植物地下部分粗残体生物量有机碳储量和分配

天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

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自然稀疏少:天然林和马尾松林死亡的主要部分为林下植被,杉木林主要是由 表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地下部分粗残体有机碳储量和分配

Table 5 The storage and dis tributi on of carbon of coarse wood root

debris among land use types

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碳储量/(t ?hm -2)树桩大根合计标准差

集约经营毛竹林0 54

(65 40)0 29

(34 60)0 83a

(100)0 120粗放经营毛竹林0 45(67 20)0 22(32 80)0 67b (100)0 046杉木林

0 13(46 70)0 14(53 30)0 27c (100)0 020马尾松林0 14(64 20)0 08(35 80)0 22c (100)0 046次生林0 12(58 30)0 09(41 70)0 21c (100)0 071灌木林0 05(46 30)0 06(53 70)0 11d (100)0 033农耕地

0 00

0 00

0 00e

统计检验

F =130 69,F 0 05=0 000 说明:a~e 表示t 检验0 05水平差异。

于间伐时留下的伐桩,而灌木林主要是由于砍柴

时候部分树木死亡的缘故,而竹林地下粗残体主要是来源于竹材采伐的时候留下的竹桩。由表5可以发现: 由于毛竹林大年伐竹、择伐作业的缘故,因此,地下粗残体的有机碳储量要比其他几种类型的要高,达到了0 83和0 67t ?hm -2左右,而次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灌木林地下粗残体有机碳储量非常接近。 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下,除了灌木林大根有机碳储量高于灌木林树桩外,其他几种类型树桩的有机碳储量均要高于大根的有机碳储量。

3 5 植物总残体生物量有机碳储量

由表6可以发现: 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下,以粗放经营毛竹林和杉木林的残体有机碳储量为最大,分别达到了3 2和3 19t ?hm -2,是农耕地残体有机碳储量的3 4倍; 次生林、马尾松林、集约经营毛竹林和灌木林残体有机碳储量介于1 6~2 7t ?hm -2,也分别比农耕地残体有机碳储量高。!农耕地的残体有机碳储量最低,只有0 94t ?hm -2。?残体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次生

林>集约经营毛竹林>灌木林>农耕地。

584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年10月

4 结论与讨论

表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总残体有机碳储量

Table 6 The total carbon storage of debris a mong land us e types 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碳储量/(t ?hm -2)

粗放经营毛竹林3 20a 杉木林3 19a 马尾松林2 71ab 次生林

2 54b 集约经营毛竹林2 14b 灌木林2 03b 农耕地

0 94d

说明:a~d 表示t 检验0 05水平差异。

7种土地利用类型,地上部分细残体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杉木林>粗放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次生林>灌木林>集约经营毛竹林和农耕地,并且以叶片的有机碳储量为主,其次是枝条和腐解物,草本植物茎叶和花果树皮等储量均不超过10%;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地上部分粗残体的有机碳储量均比较小。

7种土地利用类型,地下细残体有机碳的储量均很接近,且小于2mm 的细残体有机碳储量均在50%以上;毛竹林地下粗残体的有机碳储量要比其他几种类型的要高,次生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和灌木林地下部分粗残体有机碳储量非常接近。

本研究主要对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生长期末期现存残体有机碳储量进行了研究,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不一样,残体(枯落物)形成节律和分解速率不一样,因此现存残体有机碳的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Malhi 等[18]

总结热带森林中叶片和木质残体的有机碳储量为41 4t ?hm -2

,温带森

林叶片和木质残体和根系残体的有机碳储量分别是11 7t ?hm -2和8 7t ?hm -2,北方森林叶片和木质残体、根系残体分别为6 2t ?hm -2和1 2t ?hm -2。本研究天然次生林的残体有机碳为2 54t ?hm -2,低于Malhi 等研究的热带森林残体和温带森林残体有机碳储量,但是和Vogt [19]总结的亚热带森林残体有机碳储量相接近。

7种土地利用类型下,总的残体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灌木林>农耕地。

致谢:外业调查得到了浙江省富阳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内业分析得到国家林业局亚热带林木实验室的协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顾小平博士认真仔细地审阅了全文。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

[1]HARMON M E,FRANKLIN J F ,SWANSON F J,et al Ecology of coarse woody debris in temperate ecosystem [J].Adv Ecol

Res ,1986,15:133-302.

[2]MCFEE W W,STONE E L The persistence of decaying wood in humus layers of northern forests [J].Soil Sci Soc Am J ,1966,

30:513-516.

[3]陈华,HARMON M E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物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2,3(2):99-104.[4]李志安,邹碧,曹裕松,等.森林凋落物分解重要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23(6):129-133.

[5]林波,刘庆一,吴彦,等.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23(1):60-64.

[6]马祥庆,刘爱琴,何智英,等.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其分解作用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7,21(6):

564-570.

[7]刘增文.森林生态系统中枯落物分解速率研究方法[J].生态学报,2002,22(6):954-956.

[8]王希华,黄建军,闫恩荣.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457

-467.

[9]吴承祯,洪伟,姜志林,等.我国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3):405-410.[10]杨细明.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规律[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1):1-3.[11]郝占庆,吕航.木质物残体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评述[J].生态学进展,1989,6(3):179-183.

585

第24卷第5期李正才等:7种不同林农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的有机碳储量

586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年10月

[12]DRAY J R,GORHAM E.Li tter production in forests of the world[J].Adv Ecol Res,1964,2:101-157.

[13]WILLIAMS B L.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nd organic mater decomposition in Scots pine hu mus[J].Forestry,1972,45(2):

177-188.

[14]周玉荣,于振良,赵士洞.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5):518-522.

[15]李凌浩.武夷山甜槠林粗死木质残体的储量、动态及功能评述[J].植物生态学报,1996,20(2):132-144.

[16]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17]吴建国,徐德应.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8]MALHI Y,BALDOCC HI D D,JARVIS P G.The carbon balance of tropical,temperate and boreal forests[J].Plant Cell

Envir on,1999,22(6):715-740.

[19]VOGT K,D VOGT S,BROWN J,et a l.Dynamics of fores t floor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in boreal,temperate,and

tropical forests[J].Adv Soil Sci,1995,62:159-178.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forest debris of

seven vegetation cover types

LI Zheng cai1,X U De ying2,YANG Xiao sheng1,F U Mao yi1,SUN Xue zhong3,XI Jin rong3

(1.Research Insti 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T he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Fuyang311400,Zhejiang,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The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91,China; 3.Forest Enterprise of Fuyang City,Fuyang311400,Zhejiang,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considered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fine forest debris(<2,2-5,5-10and10-25mm in dia meter)and c oarse forest debris((25mm in dia meter)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na mely stands of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extensively managed bamboo(Phyllostachys pubescens),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natural secondary forest(hardwood stand),and intensively mana ged ba mboo(Phyllostachys pubescens),as well as shrub land,and agricultural cropped land,in Fuyang City,Zhejiang Province.The forest debris includes falling leaves,twiggy branches,fruits,dead herb,half decomposed products,and decomposed debris.Results sho wed that(1)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fine forest debris from greatest to least was Chinese fir> e xtensively managed bamboo>masson pine>natural sec ondary forest>shrubs>intensively managed bamboo >agricultural cropped land.Total carbon of fine forest debris was mainly stored in the leaf,follo wed by the branch,and then the decomposed debris,while carbon storage in the dead herb was less than10%.In addition, (2)the underground carbon stora ge in fine debris,which for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was similar,accounted for more than50%of the total carbon storage.Meanwhile,for the c oarse debris,underground carbon storage in both bamboo stands was higher(P<0 05)compared to other vegetation cover types.Also,(3)carbon storage in debris of the extensively managed bamboo(3 20t?hm-2)and Chinese fir(3 19t?hm-2)stands was3 4times more than agricultural cropped land(0 94t?hm-2);whereas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masson pine,and intensively mana ged bamboo stands were between2 7to1 6t?hm-2,which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gricultural cropped land.Overall,carbon storage in total debris was ranked:extensively managed ba mboo>Chinese fir> masson pine>natural secondary forest>intensively managed bamboo>shrubs>a gricultural cropped land. [Ch,6tab.19ref.]

Key words:ecology;vegetation cover types;forest debris;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litter;biomass

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复习导学案

编号:9-11 主备:范文洪审阅: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复习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掌握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自主学习: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是_________,其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 有利于发展________业。耕地、林地比重_______,不利于发展________业。难以利用的 土地比重_______,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与以______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为界,以南是以______为主的耕地,以北是以______为主的耕地。(3)我国的天 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_______(山脉)和西南________(山脉)。 (4)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原因是() ①我国可垦荒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②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多 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会增加 ④大规模植树造林,使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合作探究: 1.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图”, 则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大豆③棉花④甘 蔗 B.①大豆②油菜③甘蔗④棉花 C.①甘蔗②大豆③棉花④油 菜 D.①棉花②大豆③油菜④甘蔗 2.右图为我国部分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区示意 图,图中表示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油菜甜菜 B.甘蔗棉花 C.棉花油菜 D.甜菜甘蔗 巩固提升: 1.下列农作物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小麦——东北平原 B.棉花——南部沿海地区 教 学 设 计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王川 一、概述 (一)土地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体系。 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如土地坡度级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如城市土地定级 3、土地综合分类体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二)土地分类特点 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利用状况的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具有如下特点: 1、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产物 2、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在地域分布上可以是单独成块,也可以是连成片 3、类型、面积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三)土地利用分类的意义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数据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依据。 (四)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1、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 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首先要对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统一的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需要制定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2、统一不同土地分类标准的需要 目前存在着许多有关土地的分类,其标准和含义不完全统一,造成在土地调查和统计上口径不一、数出多门,给管理和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要求“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启动新一轮土地调查,保证土地数据的真实性。” 3、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迫切需求 当前,土地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供应、保护、开发、集约和节约利用政策,都需要经统一分类汇总的各地类面积数据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土地分类体系的发展 (一)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984年9月,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采用两级分类,其中一级类8个,二级类46个,这就是我们所称的“8大类土地分类”。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后来的变更调查都采用此分类,从1984年颁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12月。

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级类二级类 含义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 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 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 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 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 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 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 的耕地。 01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 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 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3 其它园地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 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1 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032 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3 其它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 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 天然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043 其它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1

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 编号三大类 名称 编 号 名称 编 号 名称 1 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的农业用地 1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整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1。0米,北方〈2。0米的沟、 渠、路和田埂。 111 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12 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土地的耕地,包括无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13 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114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115 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12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 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 12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121K 可调整果园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22 桑园 指种植桑树的园地。 122K 可调整桑园指由耕地改为桑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23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123K 可调整茶园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地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124 橡胶园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 时磊Sr彳…----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新12类) 2007年8月5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 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编码和含义见表1-1 : 表1.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和编码

06 丄矿 仓 储用 地 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061 工业用地 指工业生产及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附属设 施用地。 062 米矿用地 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 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063 仓储用地 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 07 住宅 用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 设施的土地。 071 城镇住宅 用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 属设施用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用 地。 072 农村宅基 地 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08 公共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 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一级类 二级类 编 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含义 053 商务金融用 地 指企业、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 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包括写字楼、 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 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等用地。 054 其它商服用 地 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 用地。包括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 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馆、理发 美容店、洗浴场所等用地。

土地利用分类比较

论文摘要对2007年8月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和2002年1月起实行的《土地分类(试行)》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新标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便于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规划、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007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起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1],标志着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开始进入了“国标”时代。在此之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分类是2002年1月起开始试行的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城乡土地统一分类,即《土地分类(试行)》[2]。《土地分类(试行)》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土地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基本满足了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完成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求城乡土地统一分类,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应用。2007年7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保证调查质量、获得准确的基础数据,亟需出台分类体系更为完善、更具有权威性的国家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应运而生[3]。 1 新旧分类体系的对比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与原《土地分类(试行)》部颁标准的分类体系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2个层次,其中的一级相当于《土地分类(试行)》标准的二级,二级相当于《土地分类(试行)》标准的三级,即取消了《土地分类(试行)》标准中的3个一级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三大类型),使得12个一级类不受三大地类框架的限制而自成体系。 1.1农用地部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农用地各类型作了进一步归纳,但是,与《土地分类(试行)》相比,现行的土地分类仍有些不妥之处。 (1)在“耕地”部分中,首先,把原来的“灌溉水田”和“望天田”合并为“水田”,从水田的含义来看,这实际上是取消了“望天田”这一分类。事实上,尽管随着各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行,望天田的面积有所减少,但目前我国的“望天田”面积依然还是比较大的,2007年仍达3 000多万公顷。也就是说,望天田在我国坚守1.2亿公顷耕地红线战略目标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不应被取缔。其次,取消了菜地,即把菜地归并到水浇地之下。从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区位论中可知,距城市最近的一圈,离市场最近,多是种植蔬菜、园艺作物等农作物,而水浇地则主要分布在更外圈的农村地区,显然二者分布明显有别,尤其在城市周围,笼统地把菜地和水浇地混为一谈,就混淆了不同土地的集约经营程度,不利于城市规划,也不利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2)在“园地”中,把“桑园、橡胶园”归并到了“其他园地”之中。在我国的南方一些省份,存在着大面积的桑园、橡胶园,有的还属于支柱产业,如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橡胶产业。因此,这样归并分类,既不利于分门别类地对各类园地进行研究、规划和管理,也不利于对各类园地的生产进行分类指导。 (3)“林地”部分,从原来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 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 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年9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分8类,二级分46类。具体分类 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4年标准)

二调土地利用数据分类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表A1 土地利用分类一级类二级类 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

一级类二级类 含义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 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 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 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 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 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 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 的耕地。 01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 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 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3 其它园地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 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1 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32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3 其它林地 包括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 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 天然牧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043 其它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续表A1 土地利用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含义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5 商服 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品批发、零售的用地。包括商场、商店、超市、 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加油站等及其附属的小型仓库、车 间、工场等的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指主要用于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用地。包括宾馆、酒店、饭店、旅馆、招待所、度假村、餐厅、酒吧等。 053 商务金融用地 指企业、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 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 独立的办公场所等用地。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解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解析 鲁春阳1 ,齐磊刚2 ,桑超杰3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2. 河南中化地质测绘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11 ;3.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02 ) 摘要:本文归纳了目前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中广泛采用的一些数学模型,并对每种模型的涵义和意义进行了解析。按照模型反映的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 1 )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 )土地资源质量变化模型;(3 )土地资源空间变化模型。总结了每类模型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解析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IGBP )和全球变化中的人文领域计划(HDP )在1995 年联合提出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计划[1]。地学界利用遥感与GIS 技术对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2 ,3 ,4],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陆续提出了一系列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与模型框架[5 ,6]。这些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土地利用的数量、质量和空间格局变化。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是引进外国学者的模型成果,而且有些数学模型还有待于完善。 1 土地资源数量的变化 1.1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耕地、林地等用地类型由于关系到区域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而备受关注。为了反映这些类型用地面积的变化幅度与变化速度以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类型差异,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可以真实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剧烈程度。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的表达式: 式中, 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Ua, Ub 分为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 T为研究时段长, 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 K的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式中:LC 为土地利用变化率,反映土地资源数量变化程度;LC i 为测量开始时第i 类土地

知识点测试: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分区

知识点测试: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与功能分区 一、单选题 上海南汇新城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临滴水湖而建。目前已经集聚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海洋科技等高端产业集群,南汇新城将预留新能源车整车产业制造的用地。下图为南汇新城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临滴水湖周围最适宜布局 A.时尚商旅B.制造业C.大学城D.物流园区2.新能源车整车产业选址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A.高等院校众多B.水陆交通便利C.地方政策支持D.制造业链完整城市热岛造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形成城郊间的局地热力环流。下图表示某城市夏季午后近地面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3~5题。 3.正确表示城市热岛环流方向的是 A.B. C.D.

4.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提高建筑物高度B.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C.扩大城市绿地面积D.增大市区道路密度 5.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距城市最适宜的距离是 A.5~6 km B.12~13 km C.13~16 km D.16~18 km 6.如图为某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读图完成下题。 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市的 A.工业区B.风景区C.仓储区D.住宅区 CBD是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其本质是人才流、信息流、服务流和货币流的聚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CBD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下图为北京朝阳CBD与上海陆家嘴CBD统计资料比较图。完成7~8题。 7.北京朝阳CBD与上海陆家嘴CBD产值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B.历史地位C.经济实力D.交通区位8.CBD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是由于 ①昂贵的租金②拥堵的交通③政策的引导④互联网的发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含义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调查、规划、评价、统计、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在使用本标准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本分类基础上续分土地利用类型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覆盖度(盖度)cover degree 指一定面积上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3.2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 指林冠(树木的枝叶部分成为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值 4 总则 4.1 为实施全面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明确土地利用各类型含义,统一土地调查、统计分类标准,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制定本标准。 4.2 维护土地利用分类的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和继承性,满足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社会经济宏观调控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4.3 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反映土地利用的基本现状,但不以此划分部门管理范围 5 编码方法 5.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分类。 5.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数字编码,一级采用二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二级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一、二级。 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3、二调地类分类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 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 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 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 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 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 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 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 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 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 变用途的耕地 011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012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 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 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 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 灌的耕地 02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 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 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 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1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2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3其他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 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 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 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 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1有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 林地和竹林地 032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3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10-19%的疏林 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天然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 草地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 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 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 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含义 代码名称代码名称 1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 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 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m,北方宽小于2.0m的 沟、渠、路和田埂。 11灌溉水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稻、莲藕、 席地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2望天田 指无浇灌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 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3水浇地 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固定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保浇一次 水以上的耕地。 14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权属性质是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我国实行的是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因此,我国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可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这样,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一、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1)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耕地和基本农田:耕地的概念比基本农田的概念要大,基本农田只是耕地的其中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部分耕地,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才视为基本农田。 (2)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包括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性用地,比如农村的广场等); (3)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比如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 二、八大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 (1)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归入三大类中农用地的二级类,分类标准没有区别; (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归入三大类中建设用地的二级地类,没有明显区别; (3)交通用地中的农村道路归入三大类农用地中其他农用地的三级类,其余归入建设用地的交通用地类; (4)水域最复杂,坑塘水面归入三大类的其他农用地中的坑塘水面及养殖水面;沟渠归入其他农用地中变为农田水利;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归入三大类建设用地中的水利用地;其他归入未利用地的其他类中;未利用地除田埂在三大类中归入农用地的其他用地以外,其余继续计入未利用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