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阳五行学说与股市行情预测

阴阳五行学说与股市行情预测

阴阳五行学说与股市行情预测
阴阳五行学说与股市行情预测

阴阳五行学说与股市行情预测

安信证券咨询师陈南鹏报告日期:2009年5月21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风水测市一说兴趣盎然,甚至信之笃笃。风水测市学说俨然已成为股市预测的第三学派,独立于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学派之外。因此,有必要对风水测市学说进行溯本清源、厘清思路,学习及具备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避免忽悠和被忽悠。

风水测市一说的流行原因,不外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投资者对市场先生不可测的畏惧心理使然。由于根本上这种人性弱点的始终存在,所以我们回顾历史,类似风水测市这一类的术数学说生命力旺盛、影响力深远。

一、牛年风水测市的观点汇集

海外金融机构早已把风水测市说作为产品之一,向广大民众发布,虽有茶余饭后笑谈的味道,但亦有启发。大多数风水测市报告都发布于农历新年之前,因此当大半年过去,回顾这一类预测时,读者不妨将其与主流预测、市场实际进行比对,亦不失其趣。

1、里昂证券风水指数

里昂证券独有的“证券风水指数”早在1992年农历猴年时就已发布,当时是被制作成贺年卡送给客户,牛年的风水指数由里昂证券机构投资销售经理陈丽妍负责编制。

里昂证券在报告中写道,“几个月前,各地市场一度崩溃,其速度之快犹如尼亚加拉大瀑布。我们的一位分析师曾半开玩笑地说,投

资者早已放弃了基本面。他们甚至对技术分析师笔下带有神秘色彩的舞动之线感到绝望。这位分析师怀疑,投资者当时可能到了只愿接受风水顾问意见的地步。这不正是唤醒我们想念已久、魅力无法抵挡的风水指数的最佳时机吗?多年间,里昂证券风水指数对市场的精准预测令人叹服,使那些理性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如坐针毡,而它所凭借的不过是风、水和一群传说中的农家动物,以及频繁求助神灵。”

里昂证券认为:“2009年将是“母牛”之年,风水指数清楚显示:我们不必过于绝望。诚然,在今年这个棕色的牛年(“棕色”契合五行土旺;“母牛”而非公牛,因为这个周期呈阴盛之态):所有人都必须辛苦耕耘方见收获。但是,睿智和敏捷之人将有一些极佳的赚钱机会。

无论农历新年何时到来,我们习惯把这一年的 2月 4日(虎月)定为起始日。我们使用5至-5的运势级别表示每个月恒生指数可能出现的相对波幅。指数的总形态也很重要。套用风水的专门术语,这一年会以“双角”开年,把我们一直带到5月底(该月须多加小心)。有迹象表明届时指数将走出低谷,波动运行直至9月。之后逐步攀升,顺意进入雀跃气氛,划上强有力的句点。

就个别行业而言,因今年己丑牛年属纯土年,“土生金”而利五金矿业,而金价或会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喜火暖金”有利属火行业,电力、电信、电子及石油化工。另“土克水”,运输、饮品、旅游及交通业不宜沾手。”

2、国泰君安证券的牛年风水论市

国泰君安证券于2009年1月23日发布了其简要的《牛年风水论市》的报告,称:

“我国的祖先们智慧广博,早早地就创造出一套纪年历法,这套历法以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相结合来表示一个年份,每60年一轮回。根据该套历法,09年牛年所对应的年号为己丑,而牛年取得就是年号中的地支所对应的生肖动物,不仅如此,我们的祖先们还将五行理论与天干地支相结合,使得每个地支符号都对应了五行中的物质元素之一,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风水学派。

我们使用该学派的理论推演09年股市走势发现,得到的结论竟然

与我们的年度策略观点不谋而合,都认为明年市场应是“N”型走势,应会发生两波行情,第一次出现在三、四月间,第二次出现在九、十月间,原因在于明年己丑又被称为“双土”年,即天干地支都属土,因此十二个月中表现好的月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克土的月份,五行当中木克土,而属木的月份只有三、四月份,另一种是土生出的月份,五行当中土生金,而属金的月份则只有九、十两月,综合起来看风水学派的预计走势与我们的“N”型走势非常相似。

从行业上来看,第一波行情发生时月份属木,而木所对应的行业为农业、日常用品、时装制衣等,其中日常消费也是我们所看好的板块之一,而农业板块可能存在政策上的机会;第二波行情发生时月份属金,金所对应的行业为银行保险、金属、机械设备等,这与我们的年度策略观点中超配银行和机械的观点也颇为一致。”

3、中银国际的牛年风水测市

中银国际的风水专家是其执行董事兼香港研究部副主管、中银国

际能源分析师的刘志成,在相关的报告中,他指出:

“今年为己丑年,在己丑年,天干和地支都属土,而缺火,也就

是代表投资和赌博的元素。与戊子年相比,今年的波动性将较减少,因为己丑年的天干和地支都属同一种元素,而戊子天干的土限制了地支的水。因此,农历新年期间也应适合投资。虽然土消耗火,但克水,水则可以直接灭火。

2月及3月走势会较强劲,但过了清明节市况会转差,至7月波动性会最大,7月底会出现转捩点,预测今年第四季,即10-12月份,为股市最好表现时候,但明年1月份,就难以预测。”

4、港台风水师的测市习惯

我们注意到,港台地区的风水师都有在新年前对楼市、股市、世界经济、天灾人祸等进行预测的习惯,著书立说、存此凭照的不在少数。大多预测属于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5、民间人士的风水预测

我们还注意到,民间炒股的智者隐士也不在少数,而且对传统学说发扬光大,异彩纷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现任职申万研究所的杨国平(笔名木火通辉),以易学的角度进行持续的市场预测,著有《零九已丑年股市运行易学预测》。他预测:

“熊市将终结,土年股市必有行情。1949年中国改朝换代历史轮回启示,熊市将在己丑年结束;土为财库,土年股市有行情。熊市终结信号:最可能是周线五阴一阳。

运行节奏:先见低点再见高点。来自卦象启示:先下后上。

低点时间:辰巳月(4月4日-6月5日)或未月(7月7日-8月7日),高点时间:酉戌月(9月7日-11月7日),此由历史轮回、卦象、干支、股市

运行规律的数据推论而来。

低点点位:市场将再度回落到1664点附近,高点点位:市场有望冲击3000点。卦象为股风在山顶可解读为己丑年股市高点远高于市场预期。

6、对各家风水测市的小结

在对风水测市学派的各家进行考察后,我们做一简单的小结:

1)风水测市学派的观点大同小异,因术语及流派纷杂,其推算过程令人迷乱,一般投资者不明究竟,难辨真伪亦难以生信。

实际上,中国古代预测学源远流长,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脉同根。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始于上古及夏商周,宋时完善及丰富,明则集大成而鼎盛,至清则在官修的《四库全书》中集汇于“术数”一类。

就此进行考量,风水测市的说法实际上并不专业和严谨,只是俗称而已。简单一点,我们把古代预测学的门类用现代大白话表示如下:★风水:环境学+地理学+命理学+宇宙学+阴阳五行

★四柱八字(命理学):出生日期+天干地支历法+阴阳五行

★奇门遁甲:天文星宿学+阴阳五行

★易学(占卜):打卦(高等数学+文学)+阴阳五行

★纳甲筮法:易学+四柱+阴阳五行

2)风水测市学派与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学派相比,只能起事后诸葛亮的滞后作用。基本面分析学派重在找出经济运行规律,合理估值,从而分析投资机会;技术分析学派重在价量时空等要素的研究及规律总结。这二种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引领市场的前进方向,比如说估值底、市场底。市场对其认同度高,所谓人心所向,会在某种程度与市场先生契合。但是风水测市无法发挥上述作用,大多情况下,为事后验证;或是用于解释无法给出合理答案的现象。这个性质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非主流的学术地位。

3)应该运用唯物、辩证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方法,对风水测市学派进行研究、考察及认识。既不能以迷信思想打倒,又不宜将其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个人认为将其定义为研究市场的一种另类解读较为合适。

4)普通投资者是难以深入“术数”的殿堂进行研究和运用的,因此不妨去繁就简,从源头上进行阴阳五行常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对传统学说的进行研究和发扬。

二、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1、朴素唯物主义的起源

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关于世界起源问题的说法,会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有阴阳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构成万物;印度有四元说,认为地、水、火、风构成世界。古希腊文明则显得十分次序,先是泰利斯认为“水”构成万物,然后是毕达哥拉斯认为“数”产生“水土气火”元素,再有赫拉克利特认为是“活火”(逻各斯),直到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为日后物理学的发端。

上述三大文明对世界起源的探索为原始的朴素唯物主义,有趣的是,相比古巴比伦(早早灭亡)、古埃及和后知的玛雅文化(早早灭亡)强调的是神核心地位。所以说,阴阳五行学说一直被世人误解,作迷信看待,实际上早已经潜移默化在我们的日用中。

2、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实际上是世界起源说,或者是解释世界构成的一种说法。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界是这样产生的:

太极——动静——阴阳——五行——天地万物

1)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

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阳的意象为:上升、生发、活动、刚健、明亮、雄性等;阴的意象为下降、收敛、沉静、柔顺、黑暗、雌性等。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主要内容为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消阳长、阴阳转换。在一幅太极图中已经阐明清楚。

2)五行,是对世界万物的构成基本要素的概括,分别命名以金、

木、水、火、土,但不仅指这些具体事物,而以其为意象。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相生相克。其生克关系基本上由古人生活经验观察而来。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木生火, 古人钻木取火,木遇火燃烧更盛。

火生土, 火焚烧事物变成灰烬,灰即土。

土生金, 金属矿产大多从山石中开采而来。

金生水,古人观察到金在高温下熔化为液体,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天冷的时候,金属物体的表面凝结有露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水滋润树木生长。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古人见铁器可以砍伐树木。

木克土:草木从土中生长而出,有克服土地压制意义,因此说木克土。

土克水:古人观察到堤坝可以围堵河水。

水克火:水可以熄灭火。

火克金:金属可以用火熔炼。

3)阴阳五行推论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按照阴阳五行法则运动变化的,由此产生极其复杂的种种推论学说。简言之,“阴阳(物性)+五行(本质)+天干地支(时间历法)”就构成了随后的各种预测学说的基础,如纳音五行、四柱八字。与易学或天文学结合后,再形成纳甲筮法、奇门遁甲等门派。

这里我们只是简单介绍一下阴阳五行的状态,不再做更深的研究。五行的状态是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就是考察这五种元素在不同时间的状态,名以“旺、相、休、囚、死”。旺,处于旺盛状态。相,处于次旺状态。休,休然无事。囚,衰落被囚。死,被克制而生气全无。

五行的相生相克,必须参看其状态辩证运用,如休囚死金不能克旺相之木,旺相之木可反克休囚死金。五行之中,唯土特殊,旺于四季,即辰未戌丑月的最后18天。因图有生万物之功,金木水火都离

不开土。

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进行股市预测

把股市与古代预测学相结合,如前所述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预测方法。有的人通过定义股市的五行,结合天干地支、易学进行预测;但是股市的五行是定义为火或金或水,到现在还有争议,且不论。有的人以每年立春日起卦或命理测算。还有人以上海股市诞生日(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时)建立四柱八字测算,说中国股市是“戊土”命,排上大运流年。不一列举,众说纷纭,也无定论。

在此介绍一个简单和实际有用的方法,就是运用阴阳五行的原理,分析行业或题材股的五行属性,查明其旺相休囚死,关注其可能发动的时间点,寻找和把握一些市场机会,这个是有积极意义的。

1、五行是阴阳细分,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土为阴阳之间的平衡之气,木火金水冲气所结而成。木火属性为发散、上升,容易引发市场上涨;金水属性为收敛、下降,容易引发市场下跌。

2、金具有肃杀之性,易产生极端情况。土年都有不错行情,也

许与土为(水)库,库中有财(水)有关。

3、各行业或题材股的五行属性

金:有色金属、钢铁、机械、金融、军工、西部(灾后重建)

木:农产品、林业、家具制造、服装、东部(上海股)

水:饮料、运输物流、供水、水产、商业、北部(振兴东北)

火:能源、网络、电子电器、电信、餐饮、南方(港珠澳)

土:房地产、区域开发、中部、建筑、农业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或题材股的五行定义带有很强的唯物思辩色彩,类似梅花易,往往靠智慧+经验判断。比如煤炭的属性,可以属阴土,也可以是火。再如有色金属,肯定是属金;但是金融业,可以属阴金,也可以属水。又如上海地产股,可以属木(东方),也属土。

其运用举例:如当下为农历五月庚午(20090524-0721),由于今年是闰五月,午为火,这把火会相当地旺。所以属火的行业或题材股会旺、属土的行业或题材股会相(次旺)。那么投资者可以观察属火的(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科技股、智能电网题材等)和属土的(房地产、区域开发)个股的走势。在这个月份,金是死的,因此尽管金价仍创新高,但是也要保持谨慎和回避的态度。

附:二00九年已丑年的流月

一月丙寅(20090126-0224);二月丁卯(20090225-0326)

三月戊辰(20090327-0424);四月已巳(20090425-0523)

五月庚午(20090524-0721);六月辛未(20090722-0819)

七月壬申(20090820-0918);八月癸酉(20090919-1017)

九月甲戌(20091018-1116);十月乙亥(20091117-1215)十一月丙子(20091216-20100114);十二月丁丑(20100115-0213)

4、根据五行喜忌判断宜从事的行业与方位

对投资者而言,还需注意的,是可以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对所投向的行业或题材股进行选择。此前则需要根据个人的四柱八字测算自身的五行喜忌讳宜。

1)宜木者, 喜东方。可从事木材、木器、家具、装潢、木成品、纸业、种植、养花、育树苗、敬神物品、香料、植物性素食品等经营和事业。

2)宜火者, 喜南方。可从事放光、照明、光学、高热、易燃、油类、酒精类、热饮食、食品、理发、化妆品、装饰品、文艺、文学、文具、文化、出版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3)宜土者, 喜中央之地、本地、可从事土产、地产、农村、畜牧、石料、石灰、山地、水泥、建筑、房产买卖、雨伞、筑堤、容水物品、古董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4)宜水者, 喜北方、可从事航海、冷温不燃液体、冰水、水产、水利、冷藏冷冻、打捞、洗洁、港口、湖池、旅游、海上作业、旅社、医疗业、药物经营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5)宜金者, 喜西方、可从事精纤材或金属工具材料、汽车、交通、金融、工程、开矿、伐木、机械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倦等而致精血、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劳伤、或大汗、大吐、大泻等而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 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原始的归纳 辨证法。早在约两千年前,阴阳学说就被引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国医学的一种理论。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了完整地理解我国医学的精华,有必要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之两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正反双方的概括。中医用这种正反两面 的观点来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一般凡具有热的、动的、兴奋的、强壮的、明亮的、无形的、轻的、在上的、在外的、向上的、增长的等等特性者都属于阳;与此相反的则属阴。例如人的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侧属阳,腹侧属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机能亢进属阳,机能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心—夏—阳中之阳,肺—秋—阳中之阴, 肝—春—阴中之阳,肾—冬—阴中之阴, 脾—长夏—阴中之至阴 要点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二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过程。《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要点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要点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 2.用于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阴胜的实寒证,用“寒者热之”的治则; 阳胜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则。 阴虚(虚热证)宜用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药物性能 四气: 寒、凉属阴;热、温属阳。 五味: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 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点一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余依此类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 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真诀》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泽 D、吴又可 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 A、刘完素 3、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 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在 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 A、四时气候的变化 B、昼夜晨昏的变化 C、地理环境 D、社会环境 6、“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7、阴阳的概念是:() 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B、代表白昼和黑夜 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8、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 A、寒与热 B、动与静 C、上升和外出 D、表与里 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10、不属于阴的是:() A、晦晴的 B、内在的 C、静止的 D轻清的 11、不属于阳的是:() A、明亮的 B、外在的 C、运动的 D、重浊的 12、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 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13、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 四脚厥冷,脉微软绝等症象,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14、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 A、阴阳相互制约 B、阴阳互根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平阳秘 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 A、头面部 B、腰背部 C、腹部 D、体表 16、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1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失调 18、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 A、阳虚则寒 B、阴胜则寒 C、阴虚则热 D、阳损及阴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阳两虚 D、重阴必阳 20、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A、对立制约的 B、互根互用的 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 2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 A、阴的绝对亢盛 B、阳的绝对亢盛 C、阴虚而致阳亢 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 22、“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23、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A、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B、阳平阳秘,精神乃治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24、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习题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名词解释 1.阴阳: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中药四气五味: 二、填空 1.阴阳的属性包括、、。 2.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之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阴气,体现了阴阳的。 3.“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体现了阴阳的。 4.“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体现阴阳的失常。 5.“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体现了阴阳的。 6.一般来说,人体的上部为,下部为;体表为,体内为;五脏为,六腑为;构成人体的物质为,人体的功能为。 三、简答题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如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单选题 1.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的“所不胜”是 A.木 B.火 C.金 D.水 E.土 2.“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稼穑 C.炎上 D.润下

E.从革 3.“土不足时,则木旺伤土”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母子相及 4.五行相克的规律是 A.木一火一土一水一金一木 B.木一土-水一火一金一木 C.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一金 D.水一火一土一金一木一火 E.木一土一金一水一火一木 5.五行中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为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按六腑的五行属性,胃属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7.属于子病及母的是 A. 肺病及肾 B. 肝病及肾 C. 心病及肾 D. 脾病及肾 E. 肝病及脾 8.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9.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1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 B.佐金平木 C.金水相生 D.益火补土 E.培土生金 1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属于 A.木克土 B.木乘土 C.水克火 D.水侮土 E.金克木 1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肝 B.心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在古代,这一学说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古人用其解释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农学、医学等许多领域。而其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当数其用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的理论框架之中。因为在中医学里不仅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主要说理工具,而且在临床诊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赋予其极其丰富的实际内容。自从在《内经》中广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述医学理论后,在二千余年来,这一学说一方面经受着临床实际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临床实际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并直到现在仍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但对于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长期以来存在重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五行学说,废止之声时有所闻,有的则提出要打破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有的认为该学说有神秘性和模糊性两大弱点。所以对该学说的讨论关系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发展的重大问题。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1、运用举例 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的不同性质和“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 生理方面:在中医学里,运用阴阳学说阐述了人体的各种解剖、生理、功能现象如,《内经》中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等。总的来说,人体功能多属阳,而形体实质多属阴,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化气,阴成形”。而生理结构中又可分阴阳,功能活动中也有阴阳。现把其内容举例如下:

(2)病理方面:在中医学里,阴阳学说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病理现象,其中阴阳辨证被作为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同时,从对全身的阳虚、阴虚的分析及各种脏腑阳或阴的虚实进行病理的具体分析。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中医学概要阴阳五行学说练习题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阴阳的最初的含义是 A、日月 B、动静 C、日光向背 D、气候寒暖 E、水火 2、阴阳的属性是 A、绝对的 B、不变的 C、相对的 D、量变的 E、质变的 3、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 A、阴阳互跟 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 D、阴阳交感 E、以上都不是 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偶然的 D、必然的 E、量变的 5、五行“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E、稼穑 6、一昼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7、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肺 B、大肠 C、皮毛 D、惊恐 E、鼻 8、脾病传肾是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及母 9、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土和金 B、火和金 C、水和火 D、土和木 E、木和金 10、心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12、五味中属于阳的是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 13、以下属于阴的功能是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14、五行学说中“土”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15、“肝火犯肺”属于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B1型题 16、“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描述的阴阳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交感 17、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形式 B、物质 C、现象 D、根由 E、结果 18、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的关系,下列哪项不符合五行的相生规律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子 19、“见肝之病,知先传脾”的病机传变属于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子 E、子病犯母 20、水气有余导致土气衰弱的传变属于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已所胜轻而侮之 E、以上皆不是 21、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 A、惊胜恐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22、依据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B2型题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3、以时间来划分阴阳则上半夜属于 24、以脏腑部位来划分阴阳则肝属于 A、实热证 B、虚寒证 C、阴阳两虚证 D、虚热证 E、真寒假热证 25、阴阳互损可形成 26、阴盛格阳可形成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阴阳双补 27、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属于 2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相乘 B、相克 C、子病犯母 D、相侮 E、母病及子 29、“一行”过于强盛对“所不胜”的“一行”进行克制属于 30、“一行”过于虚弱,以致受到“所胜”的“一行”克制属于

从十大规律看阴阳五行学说

从十大规律看阴阳五行学说 □ 孟凯韬西北大学哲理数学研究所 “哲理数学”中“主导属明晰度”的概念,证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且发现世界上还有另外七大规律,与之共计十大规律,即对立统一对称规律、正反相抵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渐变突变规律、分浑交逆转换规律、物极必反规律、三五生成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基可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进行探索。 学的概念 今为止,已经历了由算术到代数、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由必然数学、由明晰数学到模糊数学四次革命,而哲理数学被称为数学史革命。传统数学只看到了对立,而忽略了统一,只看到了一分为二,二为一,哲理数学则打破了传统数学中“排中律”的桎梏,指出事此亦彼的,指出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从而将哲学与数学联系起来。 说,哲理数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生在深层及在宏观上存在量关系的科学,是与传统数学根本不同的新数学。它区别于传统数征在于,实现了哲学思维与数学思维、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辩证逻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有机结合。它的功能也与传统数学有统数学主要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哲理数学则主要给人问题的思想方法,给人们以智慧上的启迪。 学证实和发现十大规律 界上任何事物无不具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基本属性,由事物的本质或状态,所以首先引入主导属性明晰度这一定义。

是任意一个事物,x、y是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基本属性,y的隶属度分别为A(x)和A(y),且A(x)+A(y)=1,则称Dx )-A(y)为A的以x为主导属性的主导属性明晰度;称Dy(A)=A )为A的以y为主导属性的主导属性明晰度。 证法三大规律 属度介于0与1之间,所以主导属性明晰度介于-1与1之间,而以为下极限和上极限。为了表示在任意时刻t的主导属性明晰度,我径相同且相切的两个圆的圆心和切点的直线为时间轴,以时间轴与表示0,以过圆心且与时间轴垂直的直线与上半圆和下半圆的交点分-1,每个圆的左半圆周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向,每个圆的右半圆周以为正向,建立圆弧坐标系,那么当x从0.5单调增加至1,转为单调再转为单调增加至0.5时,y从0.5单调减少至0,转为单调增加至单调减少至0.5,从而Dx(A)的图形如左上半圆和右下半圆所构成所示;当x从0.5单调减少至0,转为单调增加至1,再转为单调减,y从0.5单调增加至1,转为单调减少至0,再转为单调增加至0.5,)的图形如左下半圆和右上半圆所构成的s形弧线所示。 中显而易见,不论是Dx(A)还是Dy(A),位于时间轴上方的弧线,位于时间轴下方的弧线均表示负数,这意味着人们所谓“一分为种大体的、粗略的划分,且只在极限情况下,即只有当主导属性明-1时,A对x和y而言是“非此即彼”的,除此以外A对x和y的为0,因而都是“亦此亦彼”的。这就是所谓对立统一规律。另一方导属性明晰度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意味着量变,主导属性明晰度由负变正意味着质变,所以由图中也可以看出质变是由量变引发的,之必然。这就是所谓量变质变规律。主导属性明晰度从0开始,经和下极限-1,最后复归于0,则刻画出所谓否定之否定规律。 称规律和正反相抵规律 (A)=-Dy(A),而从上图可以看出,其图形是关于时间轴对称的。任意一个时刻,它们的绝对值相同而符号相反。而主导属性明晰度味着“长”,主导属性明晰度单调减少意味着“消”,所以上图表称的,这可称之为“消长对称规律”。从上图还可以看出,对于时点t,Dx(A)和Dy(A)绝对值相同而符号相反,因而其和恒等于0。“正反相抵规律”。 换规律和物极必反规律 和t2是任意两个时刻,t1D(t2)时,称A顺势变化;当D(t1)

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

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 它们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故它们都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虽各有特点,但又是相互关联的。元气论着重探讨物质世界的本原,它以无形之气的聚和散来阐释有形之物与无形“虚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肯定了物质世界组成的同一性。就本原来说,万物源于气,气可分阴阳;气聚合所成的具体形体,既仍具有阴阳两个方面,又可根据性质不同,划归为木火土金水五类;而每一类中复有阴阳可分。故《春秋繁露》曰: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朱熹也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阴阳,气也,生此五行之质。”“阴阳是气,五行是质。有这质,所以做得物事出来。……不是阴阳外别有五行”(《朱子语类》)。以对人的认识为例: 组成人体的气可分为阴阳两类,其之聚合而有形体,生命过程便是阴阳两气交感相错、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具体的形质后,人体各个部分又可划归出五类,如五脏、五官、五体、五液、五志等,这五类中仍有阴阳可分。中医学看来,机体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错综联系的复杂系统。因此,在医学领域,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交错在一起,综合运用的。其中,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根基。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虽也具有自然观的某些特征,但两者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元气论,而更具有方法论的性质。阴阳学说着重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关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承认物质世界的组成是同一的,物质世界是阴阳两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基础上,阴阳学说用以解释宇宙,则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用以解释人体,就把人看作是由各种既对立制约,又协调和谐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统一体;用以解释人和自然的关系,则认为人和自然也是一个相互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对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一、名词解释 1.阴阳 2.五行 3.相生 4.相侮 5.子盗母气 6.培土生金 二、选择题 1.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A .绝对的 B .有条件的 C .单方面的 D .量变的 2.“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 A .阴阳对立 B .阴阳依存 C .阴阳消长 D .阴阳转化 3.心病传变到肺属于五行的:() A .相乘关系 B .母病及子关系 C .子病及母关系 D .相侮关系4.按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水为火之所不胜 B .金为土之子 C .木为水之子 D .土为水之所胜 5.以下哪种治法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 A .抑木扶土 B .培土制水 C .滋水涵木 D .佐金平木 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关系?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 .相互转化 7、具有变革性质的物质属于( ) A .木 B .水 C .金 D .火 8、“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主要是利用了五行的()关系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三、填空题 1.五行相生关系又叫关系。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2.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又叫。在五行肝病传脾是属。 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 4.阴阳的基本规主要是指阴阳的及。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 6.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称之为“”与“”的关系。 7.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生现象。包括和 两方面。 8.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而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四、简答题 1.如何确定自然界某些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2、简答阴阳五行的关系。 3、运用阴阳学说说明动物体的生理。 4、五行的特性是如何定义的? 5.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 6.何谓五行的生、克、乘、侮,其生克乘侮规律如何? 7.何谓五行的制化?其规律是什么? 8.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9.怎样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五、论述题

人体阴阳五行学说

人体阴阳五行学说 转载自傲世蒼龍转载于2008年07月11日 15:52 阅读(10) 评论(0) 分类:原创文学 举报 一、中医学对人体阴阳的认识 “阴阳”是整个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是分析和规纳自然万物的纲领,是一切事物千变万化,深奥莫测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的这一哲学理论,是古人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方法。把这一方法与医学实践相结合,便出现了“阴阳五行学说”。 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用来观察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释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是指导养生、防病、诊病、治疗的一种理论方法。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一理论方法,才能懂得中医是怎样认识自然,怎样认识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气血和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健康的道理。从调节阴阳平衡的原理出发,进行养生、防病和治病。 调节阴阳平衡,主要是人体的阴阳与自然的平衡;人体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尽终天年,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阴阳互生,相互依存的。如夜与昼、水与火、寒与热、女与男、脏与腑、内与外等。其中缺了哪一方面,相对立的一方面就不存在了。这也叫“阴阳互根”。 在生病过程中,例如高烧的病人,有时手脚反而冰凉,这就是“阳极似阴”。 在治病时,如果是实热高烧,就属于阳气亢盛,就可以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阳病治阴,使用寒凉的药物治疗。阴阳中各自还包含着阴阳。就一天来说白天为阳,夜间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夜为阴中之阴,后夜为阴中之阳。 就人体来说,脏为阴,腑为阳,脏中又包含着阴阳。例如:肝又可分为肝阴和肝阳;心又可分为心阴心阳;肾又可分为肾阴和肾阳;脾也可分为脾阴和脾阳;肺也可分为肺阴和肺阳(习惯叫肺气)。 总的说根据阴阳的道理进行养生、防病、诊病、治病已被数千年的中医医疗实践所验证。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 二、人体五行学说 “五行”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是阴阳学说的进一步衍化,是对物质的属性和物质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认识。“五”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五种物质,就是金、木、水、火、土。“行”读(xing),是运动的意思。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之间有着相互资生(就是相生)的关系,同时还有相互制约的(相克)的关系。 相生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五类物质之间,相生和相克的关系中保持着正常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五行”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势。 自然万物与人体的关系,通过“五行”而实现了“天人合一”,把自然界的事物和变化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如:五行中的“木”,在自然界的四季中属于“春”,在气候变化中属“风”,在五色中属“青”,在五味中属“酸”,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属“生”,在人体五脏中属“肝”,六腑中属“胆”,在肢体中属“筋”,有五官中属“目”,在五志中属“怒”。 (二)五行在防治疾病中的应用举例 在起居方面:木主生长发育,故春季应早起、散步、须避免风邪所伤,心情要保持舒畅,忌怒,不要生气。

阴阳五行学说原理及其基本的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原理及其基本的内容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阴阳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地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五种不同属性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生克关系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阴阳五行学说重点知识

阴阳五行学说重点知识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和阳的一方盛极,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临床现象。 阴盛格阳,即阴阳内外格拒。系指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相互格拒、排斥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疾病的本质虽然是阴寒内盛,但由于其格阳于外,故其临床表现,反见面红烦热、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等热象。因其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故为真寒假热。 此外,阴盛于下,虚阳浮越,亦可见面红如火,称为戴阳,亦是阳虚阴盛,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一种表现。 阳盛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于热病的热盛至极,反见“热极似寒”的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寒象。由于其疾病之本质是热盛于里,而格阴于外,故称为真热假寒。这种四肢厥冷,又称之为“阳厥”或“热厥”。 阴阳互损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精品资料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哲学,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认识方法,而方法的性质则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很大的制约作用。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还是在哲学的支配之下。”阴阳五行学说是对自然规律的抽象总结。 阴阳学说: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现象的生息变化,都与天地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是天地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循环往复的白天与黑夜、温热与寒凉的自然变化,而天地间所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又都与这循环往复的白天与黑夜、温热与寒凉的自然变化息息相关。为了探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规律,古人便首先对左右着万物变化的天地自然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阴阳学说便应运而生了。 在自然界,能用阴阳的概念来概括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如水与火、润与燥、东与西、男与女、雄与雌、刚强与柔弱……以后,随着人们生活的实践,人们更渐次发现这明与暗、寒与热、升与降、动与静的变化与四时的往来、昼夜的更替密切相关,四时往来如环,昼夜更替无端,而这四时的往来、昼夜的更替又与天体的运转亦即是天上的日月星辰与地球的相互运动密切相关,是地球和太阳等天体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时的往来和昼夜明暗的更替,造成了阴、晴、明、暗、风、云、雨、雪、雷、电等各种自然现象,造成了风、热、暑、湿、燥、寒的气候变化,这才孕育了山川草木和委委众生,构成了纷繁的大千世界。 ①阴阳的概念是对具有相对属性的自然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如天与地、日与月、昼与夜、春夏与秋冬、明与暗、寒凉与温热、上与下、升与降、动与静、南与北、东与西、水与火、润与燥…… ②阴阳的变化规律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阴阳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属性特点的 高度抽象和概括; 阴阳的互根互用规律是对自然现象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矛盾方 面各以其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基础的运动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阴阳五行学说摘录

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如天与地、动与静、水 与火、出与入等。 .阴阳的相对性: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也就是说,随著肘间 的推移或所运用范围的不同, 事物的性质或对立面改变了, 则其阴阳属性也就要随之而改变。 所以说“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而言,所指无定在” (《局方发挥》 )。 3.阴阳的关联性:阴阳的关联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 应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 即相关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 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才能构成一对矛 盾,才能用阴阳来说明,如天与地、昼与夜、寒与热等等。如果不具有这种相互关联性的事 物,并不是统一体的对立双方,不能构成一对矛盾,就不能用阴.阳来说明。 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 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由此可见,阴阳的基本特性, 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人体之气按阴阳特性可分为阴阳两类, 把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称之为阳气, 把对人 体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称为阴气。气的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是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 对立是阴阳二者之间相反的一面, 统一则是二者之间相成的一面。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没 有相反也就没有相成。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 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 相互斗 争。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 即取得了动态平衡。 只有维持这种关系, 事物才能正常发展变化, 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否则, 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遭到破 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例如: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气候的变化,夏季本来是阳热盛, 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 用以制约火热的阳气; 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 但冬至以后阳气 却随之而复, 用以制约严寒的阴。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 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这是自然界阴阳相 互制约、相互斗争的结果。 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 相互依赖,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互根, 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 互为根据和条件。 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阴阳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寒与热、虚与实、 散与聚等等, 不仅互相排斥, 而且互为存在的条件。 阳根于阴, 阴根于阳, 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 统一。故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阴阳互根……阴以 吸阳……阳以煦阴……阳盛之处而一阴已生, 阴盛之处而一阳已化”(《素灵微蕴》)。阴阳互 根深刻地揭示了阴阳两个方面的不可分离性。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一切事物不仅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 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阴和阳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 阴阳不仅贯穿 于中国古代哲学,而且与天文、 历算、医学\农学等具体学科相结合, 一并成为各门具体学 科的理论基础, 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 矛盾运动,成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对立、互根、 消长和转化构成了阴阳的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 从宇宙间天地的回旋到万物的产生和消失. 都是阴阳作用的结果。 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

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五行 一、阴阳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 非常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被引用于医学领域后, 逐渐成为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1、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如以日光的向背而分,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总之,凡是光明温暖的 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阴。其中,阴阳最 具有特征性质的是水与火的基本特征。水性寒凉,下行,湿润和阴暗。火性温热, 升腾,燥烈和光亮。从水火的特征来认识阴阳的基本特征。可以作出以下概括:阳——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 古人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属为阴阳两大类,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体的脏腑、气血等也有阴阳两大部分。详细归属见下表3—1 表3—1 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 2、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四个方面的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均存在着完全相反的两种属性,是互 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如:水与火,寒与热,昼与夜,明与暗,上与下,动与静等。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双方,大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如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春夏季节的湿热是由于其阳热之气逐渐上升,抑制了秋冬阴寒之气的结果,而秋 冬的阴寒之气逐渐上升,抑制了春夏的阳热之气,故秋冬气候又逐渐变得寒凉。在人 体阳和阴的亢奋与抑制这种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始终存在于机体生命活动的 过程中。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 的关系。也就是说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所谓“阴阳互根, 相抱不脱”阴不可以无阳,阳不可以无阴,一切事物要完整必定包括了阴阳两方面。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相关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双方,始终存在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 变化中,消和长,它们均为数量上的变化。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 两者无时不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结果有: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表现为阳强阴弱,或阴强阳弱。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表现为阴阳皆弱或阴阳皆强。阴阳处于暂时的动 态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变化 运动形式,主要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包括渐变形式,如四季中的寒 暑交替,昼夜中的阴阳转化就是事物处于消长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向事物相反的属 性转变了和突变的形式,如一个人突然发热,高热至极,会突然出现虚脱,四肢冰凉,从阳证转为阴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二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有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 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 生存和发展。这一学说渗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 1、五行含义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 题 https://www.doczj.com/doc/3963632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 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真诀》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泽 D、吴又可 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 A、刘完素 3、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 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 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 A、四时气候的变化 B、昼夜晨昏的变化 C、地理环境 D、社会环境 6、“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7、阴阳的概念是:() 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B、代表白昼和黑夜 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8、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 ) A、寒与热 B、动与静 C、上升和外出 D、表与里 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10、不属于阴的是:() A、晦晴的 B、内在的 C、静止的 D轻清的 11、不属于阳的是:() A、明亮的 B、外在的 C、运动的 D、重浊的

人体的阴阳五行学说

人体的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是古代春秋《黄帝内经》中由来的,它分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阴阳学说是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对立而统一的。这个学说被引用到中医领域中,用以概括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形成中国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 阴阳是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中医学用以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一般说来,凡是具有向上的、向外的、明亮的、活动的、兴奋的、温热的、功能的都属阳:与此相反的则属于阴。 例如:男属阳,女属阴。以人体部位而言,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以脏腑而言,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以组织结构对机能而言,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气为阳,血为阴。以疾病而言,实症、热症属阳;虚症、寒症属阴。总之,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使事物发展的协调一致。 阴阳变化的变化规律一般可归纳为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三点 阴阳互根:就是说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既对立又统一,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一旦阴阳离决,生命也就终止了。 阴阳消长:阴阳并不是出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不断的进行“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斗争,人体中的阴阳在一定限度内不断的有消有长,有盛有衰,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如果生理活动中某一方太过,出现异常现象,就会发生病理变化。 阴阳转化:阴阳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疾病也是如此。所以中医认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就是这个道理。 二、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他本指5种物质属性的观念。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发展和变化,都是由这5种属性的物质不断运行和变化组成的,故称五行。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木火土金水”依据五行相克的理论,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人体无行归类,简例如下表: 2、人体的五脏 ①肝与胆 肝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泪,眼睛疲倦和乏力,视力下降,贪睡而睡眠质量不高。肝火上升炎则目赤。肝循环系统不畅,表现为眼睛干涩,易经常眨巴眼。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