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_回顾与展望_李绍山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_回顾与展望_李绍山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_回顾与展望_李绍山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_回顾与展望_李绍山

收稿日期:2006-09-06

作者简介:1.李绍山(1957-),男,河南夏邑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测试;

2.李志雪(1968-),男,河北枣强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写

作教学。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李绍山1

,李志雪

2

(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训练部,河南洛阳471003;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以来,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国内学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并且不断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国内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广度和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关键词:中国;心理语言学;引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H 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 722X (2007)02 0027 07

The D evel op m ent of Psycholinguistics i n Chi na :R evie w and Prospects

L I Shao shan 1,L I Zh i xue 2

(1.D epart m ent of T ra i n i ng,PLA U n i ve rs i ty o f F ore i gn Languag es ,Luoy ang ,H enan Prov .,471003,Chi na ;2.D epart ment o f Eng li sh ,PLA U niversity of Fo re i gn L anguages ,Luoyang ,H enan P rov .,471003,Ch i na)

Abstrac t :The past t w o decades w itnessed the boo m i ng of psycho lingu i sti c resea rch i n China ,wh i ch can be roughly div i ded i nto three stages .D espite the s hort h istory ,

ach i eve m ents have been m ade i n both basic and appli ed research ,

and contr i bu ted to the

i m provement o f fore i gn l anguage teach i ng and learn i ng .H o w ever ,prob l e m s still ex ist as reg ards t he depth ,scope and m ethodology of psycho li ngu i stic research ,and shou l d be resolved i n t he f uture .

K ey word s :Ch i na ;psycho li ngu i sti cs ;i ntroduction ;develop m ent

0.引言

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在短短20多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实践,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过去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逐渐加以改进和克服,使这个年轻的学科在中国不断向纵深发展。

1.心理语言学的崛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语言学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当时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的同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关注人与语言的关系,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心理因素。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也开始把语言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课题。两个学科的专家都注意到,语言与人的心理活动、思维、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杜桂枝,2004:92)1946年,美国学者Pronko 发表了题为 语言与心

理语言学 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 psycho li n guistics (心理语言学)这个术语。1953年,在印第安纳州布卢明敦市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正式使用了这一术语。一年后,在美国出版了名为 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探索问题概观 的专题论文集,标志着这一术语获得了具体的内容,确定了研究方向、对象、范围和方法等根本问题。1961年,Saporta 主编的 心理语言学读本 出版,心理语言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地位正式确立,一个独立的新兴学科逐渐形成(俞约法,1994;沈家煊,1988)。心理语言学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语言学、心理学、计算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其研究重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过程(统称语言理解);(2)语言的产生过程(即用词语表达意思的过程);

(3)儿童学会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过程(儿

童语言习得)。

第30卷 第2期2007年3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PLA U n i ve rsity o f F oreign L anguages V o.l 30 N o .2M ar .2007

20世纪50年代,心理语言学研究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信息论的影响。(俞如珍,1994)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70年代,心理语言学开始倾向于使用认知的方法,从而割断了其与语言学的联系。80年代,心理语言学的一个明显发展趋势是利用语言理论提供的语法规则进行语法分析。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先进的实验手段的使用,如计算机模拟人脑思维方法,人们越来越接近语言习得、产生和理解过程的真相。

2.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为介绍、引进和吸收阶段,学者们主要向国内介绍了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初步探讨了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为研究起步阶段,在继续介绍西方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基础性研究有所加强,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增大,研究成果不断应用到外语教学的不同方面。90年代中期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心理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期,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都得到了发展,应用范围涉及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应该指出的是,这三个阶段所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不是彼此替代更新,而是同步发展,相互依存的。有些研究,比如对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新成果的介绍,贯穿于各个阶段。

2 1第一阶段:介绍、引进和吸收阶段

最早在公开刊物上正式向国内学界介绍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桂诗春教授。他在1979年开历史之先河,率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心理语言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成果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从此拉开了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序幕。(桂诗春,1979)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时间里,很多学者(游辛,1979;陈平,1982;刘润清,1983;沈家煊,1983,1987,1988;吴冠仁,1984;张健纯,1984;严长信,1987;廖菲,1989)也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国外心理语言学的流派及其观点,并初步探讨了如何利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来指导和改进国内外语教学。1985年,桂诗春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理语言学专著 心理语言学 ,全面阐述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2000年该书经过补充和修订,改名为 新编心理语言学 出版)。

在这个阶段,由于国内学者刚刚接触心理语言学,所以主要的工作是介绍和引进,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范畴、基本特点和研究方法,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创性。

2 2第二阶段: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开始起步。学者们不再满足于对国外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介绍和吸收,而是开始展开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断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现实教学实践中。在这些研究中,集中反映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是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 (桂诗春,1992a)。在这本论文集中,既有基础研究,也有针对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桂诗春(1992b)研究了心理词汇问题,他通过视觉词汇辨认实验证明,英语学习者的英汉语共享统一的心理词汇,激活扩散可以在两种语言中交叉进行。桂诗春和李崴(1992a)在另一项研究中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学生词汇检索的语音编码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词汇检索中遵循多数实验所揭示的规律,英语字母或汉字的回述率较高一些;对中国学生而言,两种语言的词汇检索是不同的。桂诗春和李崴(1992b)还研究了句子的短时记忆功能和特性。他们的实验表明,汉语句子加汉语词表的回述率与外国学者在操英语的受试中所获得的数据大致相同。李绍山(1992)使用快速系列视觉显示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了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主要因素,发现命题和熟悉程度是影响阅读的最重要变量,难度和频率的重要性次之;包括命题和难度在一起的语言变量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大于背景知识所起的作用。李崴(1992)利用PDP模型中的交互激活和竞争对记忆的提取和概括进行了模拟,初见成效。

应用研究着重考察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过程。王初明(1992)调查了六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方式是反映外语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的主要方面;学习方式的不同与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与性别无太大关系;中国学生最不喜欢集体学习方式。陈思清(1992b)从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角度考察了学生使用的交际策略,发现学生总共运用了五大类220个交际策略。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策略的使用数量成反比,学生的语言水平决定他们所选择的交际策略的类型。王初明、亓鲁霞(1992)采用口头报告的方法对学生的听力策略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策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频率和类型的统计上,需要深入探讨学习者在不同场合、时间、情景下所使用的不同的策略;学习策略能否运用得当,受语言学能(language eptitude)和外语水平的限制。陈思清(1992a)对图式理论的研究进一

28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

步验证了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在阅读中的关系。季刚孟(1992)从阅读时间参数的角度考察对理解能力的评估。他的实验结果表明,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答对题的平均时间存在差异,而答错题的平均时间不存在差异。

在这个阶段,其他研究仍然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凯斯,1992;俞如珍,1994;俞约法,1994;莫大伟,1994),也包括一些对心理语言学理论用于外语教学的思考(陆群英,1990;许常凯,1990;朱瑜珊,1995;朱利华,1995)。从总体上看,独立的、有意义的实证性研究不多。

可以看出,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证性研究比例明显增加。在此之前,国内语言学界几乎没有实证性研究,而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得到拓展。此外,这些实证性研究中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也为此后的研究提供了范本,实验报告的格式及术语使用也越来越规范,所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当然,受当时研究手段和工具的制约,这个阶段的实证性研究仍然以重复性实验或者验证他人的观点为主,所以能够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理解和产出过程的重量级研究尚不多见。

2 3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其特征是在不断吸收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础性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语教学的发展。

2 3 1基础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学者们对心理词汇、句子以及篇章等各个语言层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2 3 1 1对心理词汇的研究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心理词汇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者们试图发现二语学习者的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是如何储存的(单独储存还是储存在同一个词库中),又是如何从大脑中提取的(单独提取抑或是同时提取)。董燕萍(1998a)对中国学生的二语词汇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对于翻译对等词所共有的概念元素来说,概念表征在大脑中是共享的,但一语词名和共享概念的联系要强于二语词名和共享概念的联系;对于翻译对等词所不共有的概念元素来说,这种不共有的差异一方面表现出一种被 调和 的趋势,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种 独立 的趋势。该研究提出了 二语词汇双语心理词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 。董燕萍、桂诗春(2002)对双语心理词库的七个表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四对冲突: (1)双语概念存储共享与存储独立;(2)概念调节与词汇连接;(3)局部式表征与分布式表征;(4)单编码系统与双编码系统,并进一步说明了 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 的合理性。董燕萍、周彩庆(2003)则通过实验证明,对于中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来说,集中接触高频熟词的多个义项及其搭配知识能够很快提高受试的理解性词汇知识,而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义项进行组织整理则能提高受试的产出性词汇知识,这对于受试不熟悉义项的产出性词汇知识来说效果尤其明显。张淑静(2004;2005a)重点探讨了二语心理词汇和母语心理词汇的差异,发现二语词汇和母语词汇存在系统性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既有语言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她认为,二语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调整心理词汇的结构,并对二语词汇进行重组,使之安排更科学合理,词汇提取更快捷高效。张淑静(2005b)还采用联想实验的方法,通过比较母语者与二语者的反应类型,探讨了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发现对于相当一部分词而言,二语学习者还没有建立起语义联系,语音联系在二语心理词汇中起主导作用。赵翠莲(2005)的研究通过四个实验证明了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1)多义词的心理表征在词义连接上有从强到弱的变化;(2)高水平EFL学习者对多义词词义的心理表征比低水平学习者更加分明;

(3)多义词词义的心理表征状况能够接近但决不会达到同形/同音/异义词的心理表征状况。

2 3 1 2对句子的研究

对句子的研究比较少,以介绍和归纳性研究为主,实证性研究不多。李志雪(2003a)简要介绍了句子理解中的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及其理论基础。董燕萍、梁君英(2004)考察了动词和论元构式在二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发现受试的分类随语言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倾向。邓玉梅(2004)总结了近10年来西方心理语言学关于篇章与句子加工两大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简要分析了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出现的新动向和解决心理语言学核心问题的可能途径。

2 3 1 3对篇章的研究

对篇章的研究是此阶段的另一个热点。索玉柱(1998)研究了中国大学生在英汉语篇理解中的逻辑

29

第2期李绍山,李志雪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推理特征。他发现,从英汉语的差异方面看,受试生成逻辑推理(由显性或隐性识别句表示)的处理时间都存在着明显的比较类型;从英汉语的共性来看,逻辑推理的处理时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比较类型。索玉柱(1997)在研究了中国学生的逻辑推理后发现,中国学生在阅读英汉语篇时进行连接推理;在理解篇章的过程类型语句(types of process)时,中国学生对汉语的敏感程度明显要高于对英语的敏感程度。而杨炳钧(1999)则综述了语篇理解的主要理论(命题理论、图式理论、容量理论),指出了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并指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紧密合作必然会极大地促进语篇理解的研究,心理语言学也不例外。他提出,应当结合作者与读者自身及相互间的心理语言活动,并加强对语篇自身特征的研究,以便多种因素相互促进,形成一套较完善的语篇理解理论。李绍山(2000)在对文本易读性的研究中发现,关键问题是如何对文本的易读性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这对阅读理论和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认为,影响易读性的因素很多,除文本因素外,也不能忽略读者和环境这两个因素。而井世洁、李西君(2004)则指出,语篇主题的建构是语篇理解的主要目的,它通过主题推理加工来实现。主题推理存在自动加工和策略性加工两种方式,主题推理加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完善。

2 3 1 4其他研究

此外,学者们还研究了记忆编码问题(段胜峰、李罡,2001)、语码转换问题(镡冬玲,2000)、言语失误问题(孙莉莉、王洪磊,2004;沙吉庆、王永静,2004)等等。

在第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研究中,对心理词汇的研究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很大提高。作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者们提出了几个心理词汇模型。

这个阶段对句子的实证性研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在心理语言学诞生之初,在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影响之下,对孤立句子的理解和产生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们认识到,孤立地研究句子意义不大,只有将句子放在语篇背景中去考察才更有意义,因为孤立的句子不符合自然语言使用时的情况。所以,在这一阶段有更多的学者转向对语篇理解的研究,尤其是读者结合语篇内因素和外部世界知识进行推理的过程。

2 3 2应用研究

在第三个发展阶段,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探讨外语教学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涵盖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2 3 2 1对听力的研究

孙玉(1996)从记忆的角度谈了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改进听力效果的建议。蓝萍(2000)为了解决研究生在英语听力中遇到的问题,依据心理语言学理论提出了 精泛并重 的听力策略,着重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听辨单句、句子和语篇的复杂心理过程,并从理论上论证了该策略对于提高听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李绍山(2001)通过实验指出,听写既是有效的外语教学评估手段,也是有效的外语教学手段。他对听写的主要方法、作用、性质和心理过程等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就如何加强听写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段奡卉(2001)则从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现状出发,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听力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特征和大学生英语听力心理障碍的排除问题。周艳(2005)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和创造性思维过程,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从语言自身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索出一种完善的听力教学模式,使听力教学从以应试为目的变为一种求知的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2 3 2 2对口语的研究

肖唐金(1995)宽泛地讨论了如何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解决学生口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孙雁(2004)提出,心理语言学对儿童母语习得的研究成果对于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论述了心理语言学在研究儿童母语习得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提出正确认识这些理论并将它们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李枝盛(2002)根据调查结果和心理语言学研究指出,大学生英语口头交流障碍主要有情感和文化两大方面。动机、自信心属于情感障碍,而文化理解能力则属于文化障碍。

2 3 2 3对阅读的研究

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是这个阶段研究的热点,成果也比较突出。贾冠杰(1997)简要介绍了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并讨论了这些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而很多学者(李平,1997;李平、齐萌,1999;郝英,2002;梅榕, 2000;王晓军、于海霞,2002;李明秋、齐丽霞,2004;傅静,2004;魏洲平,2004;郭维,2005)研究了阅读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心理过程的因素。他们指出,不同

30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

的阅读模式及图式理论在阅读的心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语言学的图式理论使我们对阅读过程和阅读教学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为我们掌握和运用阅读规律,改进传统的阅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考。严慧仙(2003)也以心理语言学模式为出发点,探讨了阅读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荣卉(1996)讨论了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及眼动与阅读障碍之间的关系。蔡旭东(2002)提出,心理语言学有关阅读过程的心理分析及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相关理论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义。积极有效的阅读训练应当将语言知识的习得与阅读策略的训练相结合,将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的应用相结合。刘岗(2005)则进一步指出,没有阅读就没有外语语言的学习,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举足轻重。外语教师要了解阅读的本质,改变阅读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语篇意识,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让学生自己经历阅读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共鸣。

2 3 2 4对写作的研究

如何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来研究写作教学是应用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李育(2000)在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及采取的策略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作文句型单一,逗号连接句和句首状语从句这两种汉式英语句的出现比例很高,提出应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语言信息的积累、提高英语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

2 3 2 5对翻译的研究

蔡寒松和郭嘉钥(2000)运用心理学口语报告法对三名被试的英语双重否定句汉译过程进行了个案研究,具体考察了思维过程中元认知和认知策略的应用情况。蔡寒松和刘葆婷(2000)还考察了三名被试在英语因果关系句汉译时的动态思维过程。吕玉勇(2004)着重探讨了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language chunks),即词汇短语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麻争旗、刘颖(2005)则对翻译中的理解表达,即编码和解码的二度思维过程进行了分析,将翻译二度编码的理论与心理语言学的解释模式结合起来,探索一种称为 二度编码心理语言学模式 的符号心理学翻译研究方法。

此外,学者们还探讨了与心理语言学研究相关的一些其他问题。董燕萍(1998b)指出,启动实验是研究双语记忆最主要的实验,她从各个可能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启动实验的有关因素,并总结概括出启动实验的有效性条件。李志雪(2003b)介绍了联结主义心理语言学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方法。崔刚(2004)根据心理语言学关于语言理解的主要理论框架,介绍并讨论了在语音听辨、句法处理和语篇理解等三个方面进行计算机模拟的主要模型。

中国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发展到第三阶段,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不断深入的态势。一方面,基础性、原创性研究不断涌现,人们对二语学习者语言习得、理解和产出的心理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一些研究成果运用到了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这对改进国内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研究队伍逐步壮大,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这些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心理语言学研究,目前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无论是在研究广度、研究深度,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不断改进,以促进中国心理语言学研究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第一,在研究广度上存在失衡现象。心理语言学涉及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理解方面(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而对语言产生(书面的和口头的)和语言习得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语言理解的研究便于操作,产出研究则操作难度较大,而对母语习得的研究在国内基本上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心理语言学较少涉足。

第二,研究深度还不够。虽然学者们进行了不少基础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但这些模型往往是借鉴西方学者的模型,或对原有模型稍做修改,原创性还不够。

第三,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较低。国内学者进行的实证研究大都以重复性实验为主,或者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思考上,在研究设计上还不够严密,因而研究结果说服力还不够强。

第四,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往往借用国外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创新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研究条件有限,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很难得到保证。另外,也有些研究者对心理语言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并不真正了解,或缺乏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方面的知识,很多人往往是以心理语言学

31

第2期李绍山,李志雪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的名义从事研究活动,而没有真正使用心理语言学的方法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4.今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对语言的理解、产生和习得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了解其本质、规律和特点。(2)加强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关注。除了对阅读的研究之外,还应当加强对写作、听力、口语、翻译(包括笔译和口译)等方面的研究。俞约法(1994)曾经指出,在应用方面应更有意识地面向语言教学,结合汉语语言文字的实际和中国人学习本国和外国语言文字的实际,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揭示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认知基础及有关规律。(3)在研究方法上要有所突破。除了借鉴西方之外,国内学者也应该有所创新。除了实验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在计算机模拟方面取得更多成果,以不断深入了解发生在人大脑这个 黑盒子 中的各种心理过程。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在国际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让国外学者听到我们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蔡寒松,郭嘉钥.英语双重否定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

学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

[2]蔡寒松,刘葆婷.英语因果关系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

学个案研究[J].外语研究,2000,(3).

[3]蔡旭东.非视觉信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陈平.美国心理语言学的一项新研究[J].国外语言

学,1982,(3).

[5]陈思清.从图式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C]//桂诗

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a.

[6]陈思清.交际策略在外语交际中的运用[C]//桂诗

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b.

[7]崔刚.语言理解过程的计算机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8]邓玉梅.论心理语言学关于篇章与句子加工的研究

[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4).

[9]董燕萍.双语心理词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

[J].现代外语,1998a,(3).

[10]董燕萍.关于心理语言学中双语词汇记忆的试验手段

启动试验的有效性条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b,(5).

[11]董燕萍,桂诗春.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J].

外国语,2002,(4).

[12]董燕萍,梁君英.构式在中国学生英语句子意义理解

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13]董燕萍,周彩庆.多义熟词的理解性和产出性词汇知

识的习得[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14]杜桂枝.心理学与语言学渊源[J].外语学刊,2004,

(6).

[15]段奡卉.谈大学英语听力心理障碍的克服[J].许昌

师专学报,2001,(4).

[16]段胜峰,李罡.记忆编码过程心理分析及启示[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17]傅静.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启示与限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8]桂诗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J].外语教学与

研究,1979,(2).

[19]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85.

[20]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M].长沙:湖南教

育出版社,1992a.

[21]桂诗春.中国学生的心理词汇研究[C]//桂诗春.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b.

[2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0.

[23]桂诗春,李崴.中国学生词汇检索的语音编码问题

[C]//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

教育出版社,1992a.

[24]桂诗春,李崴.句子短时回述的汉英比较[C]//桂

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b.

[25]郭维.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6]郝英.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分析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7]季刚孟.阅读测验中的速度参数[C]//桂诗春.中

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8]贾冠杰.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上海科技翻译,

1997,(3).

[29]井世洁,李西君.西方关于语篇主题的心理语言学研

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4,(2).

[30]凯斯,J.F.心理语言学的发展.[J].宫琪,译.国外

社会科学,1992,(9).

[31]蓝萍.研究生听力教学策略及理论依据[J].西安交

通大学学报,2000,(4).

[32]李明秋,齐丽霞.注重分析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提

高外语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 [33]李平.浅析认知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解放

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5).

[34]李平,齐萌.从图式论看阅读前导对中国学生英语阅

读理解的作用 一份实验报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5).

[35]李绍山.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是什

3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

么[C]//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6]李绍山.易读性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0,(4).

[37]李绍山.听写 有效的外语教学与评估手段[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38]李崴.PD P神经网络的应用[C]//桂诗春.中国学

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9]李育.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2).

[40]李枝盛.大学生英语交流障碍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1]李志雪.试论句子理解的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a,(3).

[42]李志雪.联结主义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

新方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3b,(5).

[43]廖菲.谈谈心理语言学[J].外语教学,1989,(4).

[44]刘岗.阅读教学的纠错思维[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5).

[45]刘润清.国外心理语言学实验简介[J].国外语言学,

1983,(3).

[46]陆群英.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关系初探[J].湖州

师专学报,1990,(1).

[47]吕玉勇.词汇短语与翻译过程[J].齐齐哈尔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48]麻争旗,刘颖.翻译二度编码论与心理语言学模式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49]梅榕.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与外语阅读教学[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0,(1).

[50]莫大伟.心理语言学在美国 对趋势和研究领域的

纵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2).

[51]荣卉.阅读障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简介[J].中国特

殊教育,1996,(2).

[52]沙吉庆,王永静.英语失言现象的理论分析及对英语

学习的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增刊).

[53]沈家煊.介绍 心理学和语言 心理语言学导论

[J].国外语言学,1983,(3).

[54]沈家煊.斯洛宾的 心理语言学 [J].外语教学与研

究,1987,(4).

[55]沈家煊.心理语言学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2).

[56]孙莉莉,王洪磊.英汉言语失误类型对比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4).

[57]孙雁.心理语言学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

广西大学梧州分院学报,2004,(4).

[58]孙玉.心理语言学与语篇听力理解[J].山东外语教

学,1996,(3).

[59]索玉柱.及物性效应对推理的制约作用 英汉语篇

的实验研究之二[J].现代外语,1997,(2).

[60]索玉柱.关联性与逻辑推理 英汉语篇实验研究

[J].外语研究,1998,(3).

[61]镡冬玲.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外语学刊,

2000,(2).

[62]王初明.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方式调查[C]//桂诗

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63]王初明,亓鲁霞.外语听力策略个案研究[C]//桂

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64]王晓军,于海霞.阅读心理过程与外语教学策略[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1).

[65]魏洲平.心理语言学背景知识框架理论对英语阅读教

学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

[66]肖唐金.浅谈心理语言学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67]吴冠仁.从心理语言学来看外语教学[J].广西民族

学院学报,1984,(1).

[68]许常凯.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外语教学若干问题[J].

铁道师范学院学报,1990,(4).

[69]严长信.心理语言学与暗示教学法[J].浙江师范大

学学报,1987,(2).

[70]严慧仙.阅读的心理语言学模式与大学生英语阅读技

能的培养[J].温州大学学报,2003,(1).

[71]杨炳钧.试评心理语言学语篇理解理论研究[J].山

东外语教学,1999,(3).

[72]游辛.米勒的 心理语言学入门 [J].现代外语,

1979,(3).

[73]俞如珍.心理语言学的兴起、发展和现状[J].山东

外语教学,1994,(2).

[74]俞约法.关于心理语言学:由来、现状与发展[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

[75]张健纯.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华中师范学院

学报,1984,(2).

[76]张淑静.重组二语心理词汇[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2).

[77]张淑静.二语心理词汇和母语心理词汇的差异[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a,(5).

[78]张淑静.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b,(3).

[79]赵翠莲.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 基于对中国

EFL学习者的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4).

[80]周艳.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特征与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4).

[81]朱利华.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

1995,(1).

[82]朱瑜珊.心理语言学中的 先验理论 和外语阅读教

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4).

(责任编辑 严辰松)

33

第2期李绍山,李志雪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关于心理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崔 姗(1985—),女,硕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简介:1、引言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试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边缘科学,不仅和语言学、心理学,而且和教育学、人类学、生物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它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探讨语言的起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等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和外语教学)、儿童语言的培养和发展等有重要指导作用。 2、基于心理研究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说 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辛将心理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出二语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他认为理论研究者、应用研究者和语言教师三者之间应形成一种真诚的合作,实现成功的外语教学。 2.1习得,学习假说。习得指的是孩子们获得第一语言的过程。习得过程是潜意识的,而学习是通过明确的或规范的传授方式、借助于改错操练得到发展的,因此是有意识的。 2.2自然次序假说。该假说论述了习得一种可预言次序中的语法结构,那就是说,某些结构容易习得早,而另外一些结构则容易习得晚。例如,母语是英语的孩子们易早习得某些词素(复数-S 和进行时ing )、晚习得另外某些词素(第三人称单数后加-S 和所有格’s )。 2.3监控假说。监控假说阐述了习得有利于二语实践的流利性。有意识的学习不利于二语的流利程度,但它有编辑或监控的功能,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学习进行纠错,在自我纠错后改变已习得的习惯性表达方式。 2.4输入假说。(1)习得是通过理解语料输入实现的。输入假说论述了习得是通过努力获取话语意义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说的内容而不是说的方式上;(2)在话语形成过程中,应在学习者掌握说话方法的阶段给予其理解性输入,其语法结构的准确率也会随着习得者获得更多的语意输入后提高;(3)在语法结构上人们并没有把最好的输入按次序安排好。如果习得者理解足够的语料输入,在输出阶段就会获取需要的结构。 2.5情感过滤说。该假说论述情感变化的作用。情感变化与二语习得的成功有关:(1)焦虑。焦虑的层次越低,语言习得就越好;(2)动机。更高的动机当然预示着更好的二语习得;(3)自信。有更多自尊和自信的习得者在二语习得方面做得更好。 3、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第二语言的人的特点 从第二语言的学习条件方面来说,首先要有充分的练习,并且学习必须是正确的东西。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得到不断地“反馈”,即及时巩固学到的东西。此外,学习要深化,就必须形成概念,这样就可以由已知到未知。 其次,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的特点,心理语言学也作了研究,认为学习外语的人需要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3.1审辨和模仿语音的能力。学习外语首先应从模仿开始;而要模仿语音,就得审辨语音。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3.2语法的敏感性。语法是词的变化规则和造句规则的总和。任何一种语言都具备其独特的语法。母语的语法体系,在外语语法的掌握中总是起双重作用:与母语相同的语法概念和结构形式,学生易于理解;反之则难。 3.3语言的归纳能力。每一种语言都具备一定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存在于其语音、语法、词汇等因素之中。掌握了语言的系统性就可以以简驭繁。 3.4联想记忆的能力。记忆有逻辑记忆和机械记忆之分。学习外语词汇把机械记忆与逻辑记忆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利用接近联想或对比联想对语音、词形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以帮助记忆。 4、心理语言学研究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启示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教学法的看法,也从多方面展示了外语学习的复杂过程。它指出外语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教师、学生、培养目标、环境、教材、教学法及教具等。就学生而言,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在儿童时期,一个人的发音习惯尚未定型,受本族语影响较浅,模仿能力较强,形象思维较丰富,机械记忆较旺盛。根据这些特征,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外语教学,可以较多地采用单纯模仿的办法(特别是发音),效果会比理论讲解的办法好,教完整的句子比孤立地教单词好;通过实物、图片、情景,用浅显易懂的口语叙述故事,给学生介绍生词词组及新出现的句型,也会比单纯的词汇、句型讲解好。易于混淆的单词、句型,可以通过默写、听写等方式来巩固,也可以适当利用本族语来讲解语言现象。 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改变,教学法也应随之改变。年龄较大的学生受方音影响较深,对本族语掌握较好;逻辑思维较发达,视觉记忆逐步起作用。因而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外语教学,讲发音时可以反复讲解发音的部位及方法,让他们注意听、看教师的发音,然后反复练习,以达到正音的目的。对于教材的运用,也可以先从阅读入手,而后转入口头言语。在朗读课本时,要讲清单词重读、连读、不完全爆破、意群及语调等有关语音知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语法及词汇教学上必要时可以把外语与本族语作对比,使学生尽可能从中掌握规律。事实证明,外语学习和本族语学习有互相促进作用,所以对较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外语教学,在促进其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地使用翻译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可能适应于一切情况并且一成不变,所以教师应该研究掌握各种教学法,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而决定采取不同的方法。外语系的课程设置以及各级学校的外语教材、教学法如何改革,应进一步去探讨。 5、结语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助于外语教学的改进,语言教学最大的重点应该是在理论研究者、应用研究者和语言教(下转第55页) 崔姗 (牡丹江师范学院商务英语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关于心理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摘要]心理语言学是一门以言语的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人类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行为和心理过 程,不但对探讨语言的起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本族语和外语教学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学习心理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包括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和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这些结论有待于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使可行性理论得到应用,实现成功的外语教学。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29-0047-01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1. What is the scope of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答:广义的把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都看成社会语言学等等范围,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等。狭义的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变异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异指语言运用上的变化和差异,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上的变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 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最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的延伸,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会语言说的研究会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同时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Generalized to stud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the language areas are regarded as social linguistics, etc。Such as sociology,

anthropology, ethnology, psychology, geography,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 on. Narrow the variation in use of language phenome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s. Variability refers to the change in language and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use of different language variants shown. Specifically, social linguistics includes: (1) The languag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uch as two-word system status, bilingual, multi-lingual or multi-dialect situation; (2) variations in various languages, including regional dialects and social dialects, standard language and dialect, 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bod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ucture and social function; (3) The conversation scenarios and se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e and the Code Selectio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4) Social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or language groups on evaluation and attitude variations and the resulting social effects; (5) The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as well as language contact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way of language and law, and so on. In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nguistics is constantly extending the scope; I believ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心理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基础 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受到三大理论的影响:一是以华生(J.B.Watson,1878~1858)和斯金纳(B.F.Skinner,1904)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二是以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1933)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三是以珊南(C.Shannon,1948)为代表的信息理论。 首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创始的行为主义理论,在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客观功能主义”的学说。他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接而形成的。继华生之后,斯金纳又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1957年,斯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对言语行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尽管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后来受到了乔姆斯基的批判,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等的心理学理论不但影响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而且也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部分的理论根据。 除了行为主义理论,以布隆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理论也为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建立在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其特点是用行为主义的原则研究意义,在确立语言单位时坚持严格的发展程序,总体上关心语言学的自由地位和科学性。尽管他的理论受到语义学家里奇(Geoffrey Leech)的批评并成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牺牲品”,然而,布隆菲尔德的研究方法不但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被广泛采用,而且也成了心理语言学研究“句子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珊南(Shannon)为代表的“信息论”的研究。信息论的研究牵涉到信息的计量、传送、变换、处理和储存。在语言的研究方面,信息理论认为语言的输出表现为一系列的信息符号,依次地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信息论的研究成果向语言学家对语言信息分布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仿照的依据,同时也向心理学家和语言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理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框架。自1948年信息论问世以来,信息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_回顾与展望_李绍山

收稿日期:2006-09-06 作者简介:1.李绍山(1957-),男,河南夏邑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测试; 2.李志雪(1968-),男,河北枣强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写 作教学。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李绍山1 ,李志雪 2 (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训练部,河南洛阳471003;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以来,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国内学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并且不断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国内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广度和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关键词:中国;心理语言学;引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H 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 722X (2007)02 0027 07 The D evel op m ent of Psycholinguistics i n Chi na :R evie w and Prospects L I Shao shan 1,L I Zh i xue 2 (1.D epart m ent of T ra i n i ng,PLA U n i ve rs i ty o f F ore i gn Languag es ,Luoy ang ,H enan Prov .,471003,Chi na ;2.D epart ment o f Eng li sh ,PLA U niversity of Fo re i gn L anguages ,Luoyang ,H enan P rov .,471003,Ch i na) Abstrac t :The past t w o decades w itnessed the boo m i ng of psycho lingu i sti c resea rch i n China ,wh i ch can be roughly div i ded i nto three stages .D espite the s hort h istory , ach i eve m ents have been m ade i n both basic and appli ed research , and contr i bu ted to the i m provement o f fore i gn l anguage teach i ng and learn i ng .H o w ever ,prob l e m s still ex ist as reg ards t he depth ,scope and m ethodology of psycho li ngu i stic research ,and shou l d be resolved i n t he f uture . K ey word s :Ch i na ;psycho li ngu i sti cs ;i ntroduction ;develop m ent 0.引言 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在短短20多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实践,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过去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逐渐加以改进和克服,使这个年轻的学科在中国不断向纵深发展。 1.心理语言学的崛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语言学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当时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的同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关注人与语言的关系,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心理因素。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也开始把语言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课题。两个学科的专家都注意到,语言与人的心理活动、思维、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杜桂枝,2004:92)1946年,美国学者Pronko 发表了题为 语言与心 理语言学 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 psycho li n guistics (心理语言学)这个术语。1953年,在印第安纳州布卢明敦市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正式使用了这一术语。一年后,在美国出版了名为 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探索问题概观 的专题论文集,标志着这一术语获得了具体的内容,确定了研究方向、对象、范围和方法等根本问题。1961年,Saporta 主编的 心理语言学读本 出版,心理语言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地位正式确立,一个独立的新兴学科逐渐形成(俞约法,1994;沈家煊,1988)。心理语言学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语言学、心理学、计算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其研究重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过程(统称语言理解);(2)语言的产生过程(即用词语表达意思的过程); (3)儿童学会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过程(儿 童语言习得)。 第30卷 第2期2007年3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PLA U n i ve rsity o f F oreign L anguages V o.l 30 N o .2M ar .2007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 (2010年06月1日蒋克中转载:文章是作者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上的演讲报告;原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报[2010]第2期总第34期) 一、近些年来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 (一)学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培养具有高度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条件。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这些年来中国把基础教育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摆在教育发展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最重要的战略位置。2009年,中国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2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0%。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发展很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79.2%。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2%,在校学生达到2979 万人。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正在进入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的发展阶段。 (二)继续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学习理念,对个人和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以及各种能力和技能等,都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势下,广大社会成员对于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越来越有着强烈的要求。继续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各种领域新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

而且包括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学习。中国有7.69 亿从业人员,有1.2 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年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和需要再就业的劳动者;此外还有1.44亿的老龄者。这些接受过不同层次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已接近10亿人,是现有学校在校学生的3倍。同时,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也非常多样化。这就使得我国继续教育的任务尤为复杂和艰巨。 这些年来,由于注意发挥政府、学校、社区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的作用以及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所进行的学历继续教育使数千万成人提高了知识和学历水平;例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累计达到1877 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已超过2300 万人。在社会各行各业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使数以亿计的从业人员提升了职业能力;仅农民中专和农民技校所进行的培训累计就超过11 亿人次。全国企业职工培训规模每年都达9000 万人次左右。截至2006 年,全国从业人员累计有6000 万人次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最近中国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继续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继续教育将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进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中国利用后发优势、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条件下能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保证。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初步建设了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学和教学服务平台。例如广播电视大学已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700 万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各类网络教育也发展很快,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注册在校生已达110 万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还为广大农村和各类企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各类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 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教育论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发展过程,近几年发展的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院校“火爆”、“热潮”。新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现有政府的职能对职业教育还有相当程度的束缚力,易造成职业教育脱离实际,产生教育、效用“两张皮”的后果。其次,虽然“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缺少承担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2 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思路对现时期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启发。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重视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劳动市场的密切配合

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开放的系统,形成良好的反应机制,企业在其中起领导作用。澳洲职业教育办学与企业全面合作程度非常紧密,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有1/3的时间是在社会企业的实习中度过的,同时学生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一线学习的工人。 澳洲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聘任都是企业一线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他们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还必须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企业专家对其实践效果会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实践环节不合格的教师学校不予续聘。并且澳洲职业教育学校都会从企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中聘任兼职专业教师,通常兼职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另一特色是教学和实习场所进入企业一线。在澳洲,职业教育学生的有些专业课直接放到企业或研究所的试验室里进行同步教学是一大亮点。 他们还非常重视校际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近年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猛,他们的校际合作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联合”为原则,

第3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一、心理语言学的产生 语言学和心理学发展的交叉学科。 蒂德曼(1787)尝试记录儿童的语言发展。 过去,多局限在儿童语言习得。 近几十年,开始考察言语行为。 奥斯古德、赛比奥克《心理语言学:理论与研究问题概述》(1954): 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 语音学心理声学 输入—》接受-中介-发送—》信息—》接受-中介-发送—》输出 心理语言学 社会科学 传播 二、心理语言学的重大进展 (一)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1957),以笛卡

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 语言能力、语言运用;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He saw Tom. Tom was seen by him. 解释,描写 有限的规则,无限的可能。 应该研究语言能力和深层结构怎样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 短语规则生成深层结构: Tom like apples 转换规则实现表层结构: Do-insertion: Tom does like apples Aux Move: Does Tom like apples? 理论不断发展,变化。 Government and Binding Moveα Conditions and principles (二)各种学科的新汇合 皮亚杰: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语言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维戈茨基:内部言语。

欧洲,将乔姆斯基和米勒的学说结合起来。 第二节心理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心理语言学主要关心:理解、表达和习得语言的心理过程。 一、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的划分:langue和 parole 语言:交际工具,社会现象,不取决于个人。 言语:交际过程,个人行为,由个人完成。听说读写。 没有个人现象,也没有社会现象;个人现象体现社会现象;个人为社会所制约。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二、语言的结构 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like light lied life live lice line lime,可以区分不同的意义,故这些辅音为不同音素(音位)。 重音: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世人瞩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一系列民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xx年,中国将牢牢把握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 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 中国共产党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90岁生日。在这一年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更进了一步。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xx年,全党全国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 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中国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备受瞩目。 尽管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我国“十二五”时期和未来一个时期历史方位和外

部环境作出的科学判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谋划的“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 3. 中国“入世”10周年 xx年,中国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迄今为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不仅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更重要的是,公平与规则、全球视野、创新眼光、竞争意识、知识产权观念等“世贸精神”正深入人心,这无疑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尽管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突破1万亿美元,但面对贸易摩擦频发等诸多问题,站在入世的第二个十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需要统筹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出新的重大举措,力争在重点领域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xx年,举步维艰的多哈回合或许也将迎来稍纵即逝的“机会之窗”。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明确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谈判,呼吁谈判各方在现有主席案文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4. 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4624253.html,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薛维忠张春明佀妲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0年第03期 [摘要]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世界各国纷纷抓紧布局和谋划,期待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我国也将人工智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文章在充分分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五大路径”:转变培养理念,拥抱人工智能;提升培养格局,对接人工智能;调整专业布局,适应人工智能;深化产教融合,融入人工智能;创新课程教学,发展人工智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薛维忠(1982- ),男,湖北荆州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副研究员,硕士;张春明(1969- ),男,天津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博士;佀妲(1986- ),女,吉林白城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天津 ;30035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的中小企业精准营销框架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8JCTPJC53600,项目主持人:薛维忠)和2018年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产业细分趋势下中小型会展企业服务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8JCTPJC51500,项目主持人:佀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6-0039-05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10月,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国家层面的大力倡导下,全社会掀起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热潮。近年来,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投身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为实现人工智能与传统汽车技术的融合而不断探索创新,引发人们对未来智能出行的无限遐想;传统制造业企业大量引进智能机器人进行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人们体会到智能制造的魅力;快递企业引进快递包裹智能分拣系统,让人们体会到网上购物的便捷。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正不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生产力的变革。当人工智能不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时,职业教育作为劳动者这一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之一,不可避免地要积极思考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于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工作者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命题。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深入分

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

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 火花思维一直以来,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教研与教学的研发中,打造最核心的课程内容壁垒,将“专业性”作为立根之本;“游戏”与“信息技术”作为火思维的重点研究课题,持续为火花思维输入专业的研究成果。此次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将全面助推教研、教学领域的全面升级。 2019年,火花思维教研专家、国培项目指导专家、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孙家芳老师引领火花思维精锐的研究团队申报了中国一级教育学会——中国发展战略学会2019年度课题,大量的用户学习数据分析成果,为他们申报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成功获得“信息化融合创新背景下的学校变革与机制研究”课题的立项。

火花思维精锐研究团队领头人孙家芳老师对此表示:“‘信息化融合创新背景下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始终秉持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将游戏化教学策略设计、大数据、AI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游戏开发、技术支持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整合,确保教学各个环节的专业性。” 火花思维用技术赋能课程,对国外优秀的游戏产品在激励机制、视觉呈现和情节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的课程体系,研发出最适合中国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的课程互动环节,将故事情节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化解了枯燥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实现了更强的交互性和沉浸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研究方面,火花思维全面系统的梳理了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结合国内外先进测评理念,对孩子的学习效果进行更科学的评估;围绕学、练、测几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在反复的训练以及思维能力运用中,最终达到思维品质提升。 通过这半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在火花思维在线课堂中显现出来。2020年前三个月火花app家长端数据显示,火花课程满意率99.3%,教师满意率99.5%,作业提交率86.3%,L1-L6 6个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strate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经济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由落后变为先进所拟定的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的目标和对策。它一般含有社会发展的某些内容,又常称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内容 经济发展战略通常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制定战略的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要考虑本国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的历史和现状,并明确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指导原则。 ②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拟实现的综合的、概括的总体目标和在某些方面比较具体的目标。 ③提出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包括战略重点、实施步骤、力量部署、重大的政策措施等。经济发展战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可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层次或较小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上一层次或较大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性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一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本国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各种基本情况出发,使战略目标的确定,发展途径的选择符合客观条件、立足本国实际。国情的具体内容包括: (1)自然资源条件。主要有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以及地理位置、气候等条件。 (2)人口状况。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数量、素质、构成、就业等方面。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具体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人口价值具有两重性,在决策时,要把人口现状与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等方面状况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3)经济条件。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科技教育等情况。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大小的重要表现,也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 (4)经济社会结构。主要有社会经济成分、管理体制、政治制度等状况。这些因素中,有的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方向,有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有的起制约作用等。因此,在研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当综合考虑。 (5)科技发展水平。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科技发展给未来带来的潜在影响,并据此估价和调整其他领域的发展政策。 2、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要善于学习和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