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七下地理 8.2埃及 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 8.2埃及 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 8.2埃及  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 8.2埃及  教案设计

埃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八章第二节,通过大洲和地区的学习,知道学习一个国家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图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归纳埃及的地形气候特征。

3、了解埃及的工农业发展和旅游业。

4、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会看图,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地区的差异性,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和旅游业。

难点:分析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提问:视频中反映的神秘国家是?(学生:埃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

过渡:提问:大家知道埃及在哪个大洲吗?(出示世界地图)埃及不仅大部分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还有一小部分位于亚洲西南部(西奈半岛),因此它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哪位同学知道亚非的分界线是?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大洲地区或国家,首先就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应从哪几个方面了解埃及的位置?下面请大家结合世界地图和埃及分布图,小组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埃及的地理位置

2、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5分钟请小组派成员回答。回答不完整,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了解了具体的地理位置后,那埃及的位置有何重要性?

老师:埃及是亚非之间的路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亚非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对埃及具有重大的影响,大家观察这幅图片上,运河两边是什么?(沙漠景观)

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一条开凿在沙漠中,下面来欣赏运河边的自然景观(出示沙漠),结合地形图,我们能够发现埃及90%的是?(沙漠),沙漠名叫?(撒哈里沙漠)

(出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埃及主要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征?

学生:看图回答。

老师:沙漠广布,炎热干燥的气候,对埃及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业。请大家阅读教材79页埃及矿产及物产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分布。

2、找出埃及的主要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答

老师:埃及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地位突出。因光照强,热量充足,埃及是世界上三大长绒棉产区之一,素有“白金”之称,同时为了更好进行全年灌溉,埃及人在尼罗河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阿斯旺高坝,控制了尼罗河每年的洪水,保护了居民和农作物,还提供了大量电力,也是埃及著名的旅游胜地,那埃及还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了?

老师提问:请同学读埃及旅游分布图,找出埃及主要名胜古迹的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尼罗河沿岸

学生活动:我是小导游----给玲玲和贝贝讲解一下埃及的旅游景点或者设计一条旅游路线。

学生到前面给大家介绍埃及的旅游景点。

老师:除此之外,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还发明了象形文字,太阳历和制作了木乃伊。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我们来欣赏埃及的主要景点。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埃及人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他们的“生命之河”—尼罗河。

提问:大家还记得尼罗河的流向吗?

学生:回答略。

老师: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穿过埃及境内,古代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出示尼罗河相关资料:城市与人口、经济、文化等)

老师: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古代和现代文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中一条绿色长廊,因此埃及人盛赞尼罗河是“生命之河”。埃及的首都(开罗)在尼罗河畔,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埃及90%以上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学习小结: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埃及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地形和气候

3、经济

4、尼罗河

课堂检测:埃及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很多,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1.埃及的主要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区 B.北部沿海地区

C.西南内陆地区 D.尼罗河河谷地区

2.影响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源 B.降水 C.热量 D.海陆位置

3.随着时间的推移,狮身人面像的受到明显破坏,这主要是因为()

A.受到雨水的冲刷 B.受到海水的侵蚀

C.受到冰雪的破坏 D.受到风力和风化的破坏

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 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 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 巴西的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氧吧。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第六节巴西 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在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2、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完整word版,2018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图6-1): 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 ②半球位置: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 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欧洲的地理位置(图6-1): ①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无热带。 ②半球位置:全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与亚洲相连,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3、亚洲的地形(图6-3):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 ③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 ④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这里地壳不稳定(位 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4、欧洲的地形: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小; ③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所以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④特色地形:冰川地貌——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的湖泊、东欧平原上的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 山脉挺拔的峰峦,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5、亚洲的气候(图6-9,熟练掌握每种气候的分布地区,按序号): ①复杂多样(原因:跨寒、温、热三带,纬度广,地形又复杂多样), 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大,各地距海洋远近不同) ③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④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海陆差异显著);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6、欧洲的气候(图6-9): ①欧洲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无热带; 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 注:课本P9活动题5,了解,清楚! 7、亚洲的水系特点(图6-3): ①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向东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等; 向南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等; 向北注入北冰洋——鄂毕河(中国境内被称为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②内流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 和半荒漠地区。锡尔河、阿姆河、塔里木河均属内流河。 8、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 9、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内陆湖);

地理:第三章 第六节《巴西》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节巴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 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 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 巴西的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课件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氧吧。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第六节巴西 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在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2、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3)、思考:课本92--93页3--5题 巩固练习: 同步互动66页 板书设计: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亚马孙河 长度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全套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时区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板书】: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

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 ①预习并认真听课 ②及时完成作业 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 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2)NBA直播的时间差 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 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 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 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

最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时区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板书】: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 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 【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 ①预习并认真听课 ②及时完成作业 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趣味提问 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2) NBA直播的时间差 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

【湘教版】(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

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二节埃及 学习目标 1.清楚知道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 2.了解气候、水源(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埃及的古文化. 学习重点 1.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2.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和现代重要的经济支柱. 学习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自主学习 1.地跨两洲 (1)埃及绝大部分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面的___________半岛属于亚洲. (2)苏伊士运河是联接________海与_______海、沟通_______洋和_______洋的世界著名运河;也是______、_____两洲的分界线;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沙漠广布 (1)埃及90%以上的土地是_________,所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王国”. (2)埃及除北部地中海沿岸是____________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__ __ ____气候,最高气温可达40°C以上,年降水量大多不足50毫米,终年_________,干燥_________. (3)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源.尼罗河两岸和三角洲地区,养育了埃及______%的人口.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是埃及最重要的农业区,主要生产___________、玉米、小麦等.因此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__________河”. 3.发展中的工农业 (1)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_________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2)埃及农业集中于__________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现代化农业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盛产优质的___________著称,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_______. 合作探究 1.埃及跨越了哪两个大洲?两个大洲以什么为界线? 2.埃及的人口、城市、工农业分布情况有什么特点? 3.埃及盛产长绒棉的条件? 课堂检测 1.世界第一长河是() A.尼罗河 B、亚马孙河 C、长江 D、密西西比河 2.埃及人种主要是()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 3.埃及87%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多信奉()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6 巴西9-湘教版

巴西 一、教材分析 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巴西这节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和人口与城市。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区域地理部分《认识国家》中的下列标准:在地图上指出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等。教材中活动的安排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本节课的设计,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突出了巴西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问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知道巴西的首都和主 要城市的名称。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二)、过程与方法: 备课时广泛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实物投影仪、挂图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主题有关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处理;创设并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如编制手抄报、通过相互交流、答辩,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关注世界的生态问题; 3.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 巴西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危机。 四、教学难点: 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五、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课时学习计划或自学提纲,收集巴西的图片、资料,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收集巴西足球及其它有关材料。 六、教学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章走进国家第六节巴西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1.地理位置(图6-1):①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 北温带。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 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地形特点(图6-3) 3.气候特点:(图6-9) 4.河流特征:(图6-3)

5.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注入南海) 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世界(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注入黑海 6.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地形雨) 7.人口特征: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世界上人口超 过1亿有6个在亚洲;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人口密度大。 8.亚洲之最: 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9.熟练掌握时区换算的基本方法。 如:我们地生会考的北京时间是6月14日上午9点, 东京(东九区),纽约(西五区), 伦敦(中时区),莫斯科(东三区)。 重点图:①第4页图6-3 亚洲和欧洲地形图

②第7页图6-9 亚洲和欧洲气候分布图 第二节非洲 1.国家:目前,非洲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二战前,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2.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③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3.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图6-17) 地形:①高原为主的地形,被称为“高原大陆”: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①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被称为“热带大陆”; ②气候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③干旱区面积世界最大;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河流:①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定期泛滥的原因: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分干湿两季。 ②刚果河——水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亚马孙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 水量大的原因:①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②流经刚果盆地,支流众多。 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 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4.非洲之最: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称为“赤道雪峰”原因:海拔高,气温低)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大海湾——几内亚湾 非洲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

精校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6《巴西》全章节教案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第六节巴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 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七、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1、 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地形特点:

3、气候特点: 4、河流特征: 5、人口特征: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有6个在亚洲;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人口密度大。 6、亚洲之最: 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第二节 非洲 7、国家:目前,非洲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

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8、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③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9、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地形:①高原为主的地形,被称为“高原大陆”;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①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②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区面积世界最大; ③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河流:①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②刚果河——主要流经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居世界第二;水力资源丰富 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10、非洲之最: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 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称为“赤道雪峰”原因:海拔高) 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世界最大 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 最长的裂谷——东非大裂谷 11、亟待发展的经济:①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 水平最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个大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 8.6巴西教案 (新版)湘教版

《巴西》 本节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地形、气候、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的人口、主要城市。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工农业、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教师准备 1.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查找有关巴西的人文知识。 2.查阅学生制作的课件。 3.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 查阅巴西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 导入: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哪个吗? 生:亚马孙平原。 师:亚马孙平原主要位于哪一个国家? 生:巴西。 过渡:提起巴西,你们会联想到哪些与巴西有关的事情呢? 生:足球、桑巴舞、电影《冲出亚马孙》。 师: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巴西这个国家。 播放相关的资料图片:巴西旗和球星图片。 (板书第六节课题:第六节巴西) 【讲授新课】 师:读图学习(一)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以及巴西的位置生:海陆位置: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纬度位置:赤道和南回归线。 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P4图6-3 ,p7图6-9 ) 1、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2、地形特点: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洲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地势分布: 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四周。 南北高,中间低;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 3、气候特点: 4、河流特征: 亚 洲 欧 洲 ①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有)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 ③季风气候最强盛、最典型。 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①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②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世界上分布最广、最典型。 亚 洲 欧 洲 ①大河众多; ②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③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①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原因: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地势低平) 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原因 (欧洲轮廓破碎,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③河流的航运价值高; (其中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湘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_湘教版《华佗与麻沸散》教学设计

湘教版巴西的教学设计_湘教版《华佗与麻沸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佗是怎样发明麻沸散的,懂得遇事多动脑,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发明创造。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3、用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习课文。重点难点读通课文,知道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和怎样发明出来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麻醉药的功效,简介华佗,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1、分小组自学。(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各种方法理解新词。(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2、交流。(1)指名自由分节读课文,评议。(2)开火车读字连词。(3)交流新词词义。3、说说课文哪几节介绍了麻沸散的发明?说说华佗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谁能向同学们介绍华佗? 四、复习巩固。1、巩固字型,交流记字方法。2、读词语。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1、复习生字新词。2、回顾课文大意,引入对2-7段的学习。 二、学习第2-7段。1、读课文。思考:华佗为什么要发明麻沸散?生:做手术时,病人往往疼得拳打脚踢,十分痛苦。生:华佗十分心疼。2、后来,华佗做手术时碰到什么现象?生:一位病人做手术时毫无挣扎的意思,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是什么启发华佗发明了麻沸散?3、体会毫无挣扎、烂醉如泥。毫无挣扎:一动也不动。烂醉如泥:形容醉酒后人事不知的样子。4、酒在病人身上起了什么样的效果?华佗看到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想法?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示了这个意思?5、该怎么读才能显示出华佗

恍然大悟的心情?互相评议,指导朗读真是太妙了!6、华佗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指导读:提出疑问,互相解疑,齐读句子。7、华佗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七自然段。(1)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华佗成功了?(终于)(2)指导读句子。 三、明白道理,积累运用。1、学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华佗是怎样的人?2、总结,完成课后选做题。 板书设计18 华佗与麻沸散华佗与麻沸散(神医)(医学史奇迹) 感谢您的阅读!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埃及 [教学目标]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 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著名古迹 一、地跨两洲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非两洲,非洲东北部

巴西教学设计与反思

巴西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二节P89-P94有关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区划等。 2.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农矿产工业图等,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分布等。 2.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通过数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3.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认识巴西人种的构成;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 四、教学难点 1.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3.探讨解决巴西能源不足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创设情景导入。 播放2002年世界杯决赛中巴西队惊险的救球和精彩的进球的录像片断。 通过录像和图片说明巴西队是世界一流的球队(简介巴西的足球)。 说说看,你去过巴西吗?你还知道有关巴西的哪些事情?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巴西。要到巴西去,就要知道巴西在哪儿? 2.我们先了解巴西的位置。老师出示拉丁美洲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微缩图,让学生找出巴西的邻国、海陆位置。小结:巴西是一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10个陆地邻国;位于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远离欧亚大陆。) 师:你知道面积比巴西大,人口比巴西多的国家吗?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面积比巴西大;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人口比巴西多。)3.展示巴西的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说明巴拉圭盆地在巴西高原边缘,与邻国巴拉圭相邻。 (让学生估计出巴西北部是约占全国面积1/3的平原地区,南部是约占全国面积2/3的高原地区。)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1、比较亚洲和欧洲: 亚洲欧洲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少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北半球 海陆位置东南北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北临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冰洋 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中部高、四周低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低;②地面起伏较小;③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特征和海陆差异特征显著①、温带气候显著(热带气候没有);②、海洋性气候显著。 河流特点①发源于中部高山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长,水量较大。③、多内流河。如长江,湄公河,塔里木河。①、发源南部山地、是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如: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 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部、南部人口稠密人口居世界第二位(7.27亿)人口增长率最低,西部人口最稠密。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 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 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第二节非洲 1、地理位置: ⑴、地理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⑵、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亚欧相望,东北和东面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分界。 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个)。二战前,只有三个国家独立: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3、非洲地形:⑴、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 ⑵、势东南高,西北低。 ⑶、主要地形区: ①、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峰; ③、刚果盆地-----世界最著名的盆地;

湘教版美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美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美洲自然特点和人文情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初步学会分析美洲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相互交流激发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地区间的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教学重点:南北各异的地形特征及;美洲经济发展记载及在世界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各异的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看过了美洲的概况包括海陆位置及特殊地理区域(白令海峡中美地峡等),还学习了南北美洲南北各异的地形特点,这节课就来看看,在南北美洲各自不同的地形影响下,各自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特点。主要通过自学来学习。先来看北美洲的气候特点。[板书]四、南北各异的气候 1、北美洲 [活动]看地图册P23,1、找出北美洲所跨温度带,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哪两种,即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气候类型 [讲解]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的范围狭窄,仅限于北美洲大陆的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和岛屿地区。(书上画出相关知识,P26) [复习过渡]在北美地区地形的特点是怎样的?(北美洲的地形分为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平原区—大平原,东部高地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结合这种地形特点,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结合图册P25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图,回答课本P29活动题: 1、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何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 2、北美洲中部为何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并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讲解]北美洲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包括落基山脉、海岸山脉等),对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起阻挡作用,湿润气流仅能到达西部沿海地区,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湘教版巴西教学设计

湘教版《巴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结合教材活动,讨论保护热带雨林的不要性 3、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流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学习,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然环境,保护环境。 2、通过巴西学习,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主题有关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处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关注世界的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巴西的自然环境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 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巴西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巴西位于西半球,跨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巴西东面频临大西洋,位于南美洲中东部地区 二、巴西的地形: 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南部为巴西高原 三、巴西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四、巴西的河流 1、亚马孙河流的基本特点 2、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七、作业布置: 1、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巴西》相关的练习题 2、查阅相关的材料,了解巴西的文化特色,绘制一份关于巴西文化的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 巴西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给学生多一些思维空间,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建立地理联系。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思。从上完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课堂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不到位,比如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1.还是不敢大胆放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只是浅尝辄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可让学生去探究、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