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建模

二次函数建模

二次函数建模
二次函数建模

请根据以上图案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案①中,如果铝合金材料总长度(图中所有黑线的长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一、推进新课

探究:两个因数的和一定时,两个因数分别为多少时,积最大。知识解释)

二、课堂巩固

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建模应用

二次函数的建模 知识归纳:求最值的问题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运用配方法求最值; 2.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在方程有解的条件下,利用判别式求最值; 3.建立函数模型求最值; 4.利用基本不等式或不等分析法求最值. 一、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面积最大问题 1、如图1,用长为18米的篱笆(虚线部分)和两面墙围成矩形苗圃。 (1)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米),面积为y (平方米),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为何值时,所围成的苗圃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1)设矩形的长为x (米),则宽为(18- x )(米), 根据题意,得: x x x x y 18)18(2+-=-=; 又∵180,0180<x<x >x >∴? ??-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关键,在几何类题型中,经常采用的办法是: 利用含有自变量的加减代数式的边长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如上式 中,18-x ,就是含有自变量的加减代数式,考虑到18-x 是边长,所以边长应该>0,但边长最长不能超过18,于是有0<18-x <18,0<x <18) (2)∵x x x x y 18)18(2 +-=-=中,a= -1<0,∴y 有最大值, 即当9) 1(2182=-?-=-=a b x 时, 81)1(41804422max =-?-=-=a b ac y 故当x=9米时,苗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81平方米。 点评:在回答问题实际时,一定注意不要遗漏了单位。 2、如图2,用长为5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养鸡场,养鸡场的一面靠墙。问如何围,才能使养鸡场的面积最大? 解:设养鸡场的长为x (米),面积为y (平方米),则宽为(250x -)(米), 根据题意,得:x x x x y 252 1)250(2+-=-=; 又∵500,02 500<x<>x x >∴?????- ∵x x x x y 252 1)250(2+-=-=中,a=21-<0,∴y 有最大值,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的参赛流程如图11所示。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的参赛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 参赛队操作流程 其中: 若参赛队由培养单位缴费,则无需进行“缴费验证”操作。

1 注册报名 本章介绍参赛队如何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中进行注册报名。 前提条件 您是本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员。 操作步骤 步骤1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网址。 网站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918000430.html,/ 支持浏览器类型:IE、Mozilla Firefox、Google浏览器 步骤2在登录区域中,选择“参赛队登录”页签,如图1-1所示。 图1-1 参赛队注册登录页面 步骤3参赛队注册。 1.单击“注册”,系统跳转至注册页面,如图1-2所示。

图1-2 注册页面 2.填写注册信息,单击“立即注册”。 3.在“注册成功”提示框中,单击“确定”完成注册。 步骤4参赛队登录网站完善参赛选手信息。 1.使用已注册账号登录数模网站。 系统进入参赛队信息管理页面,如图1-3所示。 -左侧为目录树,您可以单击选择您要操作的选项,例如“选手首页”。 -右侧展示“选手首页”页面,可查看参赛相关信息,如选手审核、缴费状态,竞赛日程安排等。

图1-3 参赛队信息维护 2.在“选手首页”单击“编辑资料”,或在左侧目录树中选择“选手资料> 编辑资料”。 系统进入选手资料上报页面,如图1-4所示。 图1-4 完成选手信息

3.在编辑页面如实填写队长、第一队员、第二队员信息。 4.单击“提交信息”,提交竞赛报名。 请如实填写选手信息,参赛选手信息审核通过后不能再编辑,如需修改请联系所在培养单位的负责 老师。 ----结束 后续处理 参赛队完成参赛信息提交后,需等待培养单位审核。审核通过,才完成参赛报名。 参赛队可在“选手中心 > 选手首页”菜单下查看资料审核状态: ●审核前: ●审核通过: ●未审核通过: 未审核通过,参赛队可单击“编辑资料”进入“参赛选手资料上报”页面,修改参赛选 手信息后重新提交审批。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案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并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进一步体会如何应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理解实际问题、从数学角度抽象分析实际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动手、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经历求最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利用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难点 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 1.函数223y x x =+-的最值是,是最(填“大”或者“小”)值. 2.说说你是如何做的? 3.将函数2245y x x =+-化成顶点式,并指出顶点坐标,对称轴. 二、新课引入 1.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 ,其中AB 和AD 分别在两直角的边上. (1)如果设矩形的一边AB =x m ,那么AD 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 m 2,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1)设AD的长度为a m,则:BC=a m BC∥AD(已知) ∴ 40 3040 a x - = ∴ 3 30 4 a x =- 即 3 30 4 AD x =- (2)∵ 2 2 3 (30) 4 3 30 4 3 (20)300(040) 4 y x a x x x x x x =? =?- =-+ =--+<< 当20300 x y == 最大 时, 2.变式训练,灵活运用 议一议:如果把上题中的矩形改为如图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解:由勾股定理可得,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0m 易求得斜边上的高为24m.

二次函数应用(拱桥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平时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小船可以从桥的下面通过,但是当夏天雨季到来,水平面上升,这时小船还能从桥的下面通过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二次函数来解决。这节我们就看二次函数解决拱桥问题。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 1、一般式:y=ax2+bx+c(a≠0) 2、顶点式:y=a(x-h)2+k(a≠0) 顶点坐标(h,k)

直线x=h 为对称轴,k 为顶点坐标的纵坐标,也是二次函数的最值 3、双根式:y=a(x-1x )(x-2x )(a ≠0)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用双根式,当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时才行 4、 顶点在原点: 5、过原点:)0(2≠+=a bx ax y 6、 顶点在y 轴:)0(2≠+=a c ax y 考点/易错点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0(2≠=a ax y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水面宽度为20m,拱顶距离水面4m.(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求出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在正常水位的基础上,当水位上升h(m)时,桥下水面的宽度为d(m),求出将d表示为h的函数表达式; (3)设正常水位时桥下的水深为2m,为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宽度不得小于18m,求水深超过多少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的顺利航行. 【答案】(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指导教师组 日期:年月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在生活中应用 浦 桂 花 学习目标: 1、会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2、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数学建模以及函数和方程互相 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激发出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多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投篮后篮球运行的路线,推铅球时铅球运行的路线和喷池中水流的路线等等。今天就运用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 小明参加铅球比赛,已知铅球的运行的路线是一条抛物线.铅球 出手时的高度是 米,铅球最高处离地面3米,距离出手时的水平距离是4米. 试推测小明这次铅球的比赛成绩. 35

例2:某越江隧道的横断面的轮廓线是一段抛物线. 已知隧道的地面宽度为20米,地面离隧道最高点 C 的高度为10米. (1)、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这段抛物线所表 示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这隧道设计为双向行驶,现有一辆宽为5米,高为6 米装满货物的卡车,问这辆卡车能否顺利通过? C A B 三、巩固练习: 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的宽是20米,如果水位上升3米时,水面CD的宽为10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质的货车从甲地出发,要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到此桥280千米,(桥长忽略不计)货车以每小时 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到1小时时,忽然接到紧急通知, 前方连降大雨,造成水位以每小时0.25米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 到通知时水位在CD处),当水位达到桥拱最高点O时,禁止车辆通行;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试讲-推荐下载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 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 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 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 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运用二次函数的实例? 生:老师,我见过好多。如周长固定时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等。 师:好,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解决: 活动1:如图34-10,张伯伯准备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和40m长的篱笆,把墙外的空地围成矩形养兔场。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矩形一边的长为x m,试用x表示矩形的另一边的长。 2.设矩形的总面积为y ,请写出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 3.你能利用公式求出所得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并说出y的最大值吗?4.你能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说出y的最大值吗?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解:已知周长为40m,一边长为x m,看图知,另一边长为() m。 由面积公式得y= 化简得 y= 代入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x=( ),y=( ) 。y的最大值为( ) 。画函数图像: 通过图像,我们知道y的最大值为( )。 师:通过上面这个例题,我们能总结出几种求y的最值得方法呢? 生:两种;一种是画函数图像,观察最高(低)点,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另外一种可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最值。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看来同学们是都理解了,也知道如何求函数的最值。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拱桥问题)

1、复习导入: 课前的导入1)安排了一个讲一讲环节,从基本二次函数图像入手,将它进行翻折,平移。让学生据图形说出对应函数解析式,并明确当二次函数图像在直角坐标系中,由顶点坐标我们就可先写出对应二次函数解析式。同一图像,在直角坐标系位置的不同,导致点坐标发生变化,但相关开口大小,点与点距离不发生变化。本环节既涉及前面知识一个复习,又很好为本节内容做了一个铺垫。 上下翻折,左右移动,请说出它的解析式,及相关性质。 课前的导入2)练一练,安排题目为二次函数图像,及图像上与x轴平行两点线段间距离,及竖直距离。求解两点的坐标及二次函数解析式。题目简单,在已知坐标系中,很好地将有关线段转化为坐标系中的点,并让学生明白坐标系中的点求线段长度。坐标与线段互相转化。 2、新课构建:出示例3图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 m时,水面宽4 m . 水面下降1 m, 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分析问题 (1)拱桥是抛物线图,如何解决此问题,可将拱桥实际问题抽象为二次函数,研究函数要在直角坐标系中,所以首要问题解决建系。 (2)从图像看,可考虑将直角坐标系原点放置于抛物线顶点处,以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3)从题目已知实际条件确定相关点坐标。 (4)要我们可用待定系数法并且求出二次函数。 (5)由二次函数图像性质去继续分析解求解相关问题。 板书给出具体解答步骤 本题小结利用二次函数解拱桥问题过程。(学生做好笔记) 3、探究继续:提出问题,你还能有其他建系的方法吗?请用你的建系方法,解答本题。(给学生留出充分时间解答) 学生板书解答过程。 4、探究继续: ①展示出多种建系方法 ②让学生思考建系可从哪些方面考虑。 1)所建立的坐标系能使求出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比较简单 2)根据已知点所在位置建立坐标系求函数解析式比较简单 5、练习:两种方法解答,让学生体会比较建系不同解答的效果。 6、本堂小结: 思想方法小结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物线形建筑问题都可以构建二次函数解析式,解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思想,合理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已知数据,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运动轨迹(即抛物线)的解析式,再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去分析解决问题。 7、作业:习题22.3第3题 课后反思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队和比赛流程

数学模型的组队非常重要,三个人的团队一定要有分工明确而且互有合作,三个人都有其各自的特长,这样在某方面的问题的处理上才会保持高效率。 三个人的分工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 数学员:学习过很多数模相关的方法、知识,无论是对实际问题还是数学理论都有着比较敏感的思维能力,知道一个问题该怎样一步步经过化简而变为数学问题,而在数学上又有哪些相关的方法能够求解,他可以不能熟练地编程,但是要精通算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程序员想算法,总之,数学员要做到的是能够把一个问题清晰地用数学关系定义,然后给出求解的方向; 程序员:负责实现数学员的想法,因为作为数学员,要完成大部分的模型建立工作,因此调试程序这类工作就必须交给程序员来分担了,一些程序细节程序员必须非常明白,需要出图,出数据的地方必须能够非常迅速地给出;ACM的参赛选手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的程序调试能力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在有限时间内工作的工作效率; 写手:在全文的写作中,数学员负责搭建模型的框架结构,程序员负责计算结果并与数学员讨论,进而形成模型部分的全部内容,而写手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将所有的图表,文字以一定的结构形式予以表达,注意写手时刻要从评委,也就是论文阅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全文中形成一个完整地逻辑框架。同时要做好排版的工作,最终能够把数学员建立的模型和程序员算出的结果以最清晰的方式体现在论文中。一个好的写手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模型中重要和次要的部分,这样对成文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因为论文是评委能够唯一看到的成果,所以写手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获奖的高低,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了。 三个人至少都能够擅长一方面的工作,同时相互之间也有交叉,这样,不至于在任何一个环节卡壳而没有人能够解决。因为每一项工作的工作量都比较庞大,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应该按照这个分工去准备而不要想着通吃。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团队协作的效果。 比赛流程:对于比赛流程,在三天的国赛里,我们应该用这样一种安排方式:第一天:定题+资

数学模型的定义

一、数学模型的定义 现在数学模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定义:“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学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一般来说数学建模过程可用如下框图来表明: 数学是在实际应用的需求中产生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需建立数学模型,从此意义上讲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古老历史。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就是一个古老的数学模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也是数学建模的一个光辉典范。今天,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它科学技术领域渗透,过去很少应用数学的领域现在迅速走向定量化,数量化,需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蓬勃兴起,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学在许多高新技术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数学建模被时代赋予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1. 模型准备 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 2. 模型假设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是建模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对问题的所有因素一概考虑,无疑是一种有勇气但方法欠佳的行为,所以高超的建模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而且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应尽量使问题线性化、均匀化。 3. 模型构成 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的等式关系或其它数学结构。这时,我们便会进入一个广阔的应用数学天地,这里在高数、概率老人的膝下,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图论、排队论、线性规划、对策论等许多许多,真是泱泱大国,别有洞天。不过我们应当牢记,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并能加以应用,因此工具愈简单愈有价值。 4. 模型求解 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和近代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一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纷繁的计算,许多时候还得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能力便举足轻重。 5. 模型分析 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否对模型结果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拱桥问题)教师

二次函数中抛物线形与拱桥问题 1 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水面宽度为20m ,拱顶距离水面4m . (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求出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在正常水位的基础上,当水位上升h (m )时,桥下水面的宽度为d (m ),求出将d 表示为h 的函数表达式; (3)设正常水位时桥下的水深为2m ,为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宽度不得小于18m ,求水深超过多少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的顺利航行. 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2 , } 且过点(10,-4) ∴ 故 (2)设水位上升h m 时,水面与抛物线交于点() 则 ∴ (3)当d =18时, ∴当水深超过2.76m 时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顺利航行。 ] 2、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形的拱桥,桥下面处在目前的水位时,水面宽AB=10m ,如果水 位上升2m ,就将达到警戒线CD ,这时水面的宽为8m.若洪水到来,水位以每小时0.1m 速度上升,经过多少小时会达到拱顶 ? 解: 以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抛物线的 顶点E 在y 轴上,且B 、D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5,0)、(4,2) 设抛物线为y=ax2+k. { -==- 4101252a a ×,y x =-1252d h 24,-h d -=-412542 ×d h =-10418104076=-=h h ,.076 2276..+=

由B、D两点在抛物线上,有 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 顶点的坐标为(0,)则OE=÷=(h) 所以,若洪水到来,水位以每小时0.1m速度上升,经过小时会达到拱顶. 3、如图4,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抛物线可用y=表示.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 的宽 为20m,如果水位上升3m时,水面CD的宽是10m. (1)在正常水位时,有一艘宽8m、高2.5m的小船,它能通过这座桥吗 (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资的货车从甲地出发需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距此桥280km(桥长忽略不计).货车正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1小时时,忽然接到紧急通过:前方连降暴雨,造成水位以每小时0.25m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到通知时水位在CD处,当水位达到桥拱最高点O时,禁止车辆通行).试问:如果货车按原来的速度行驶,能否安全通过此桥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要使货车安全通过此桥,速度应超过每小时多少千米 ; 解:(1)由对称性,当x=4时,y=.当x=10时,y=.故正常水位 时,AB距桥面4米,由,故小船能通过. (2)水位由CD处涨到点O的时间为1÷=4小时.货车按原来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为40×1+40×4=200<280.∴货车按原来的速度行驶不能安全通过此桥.设货车速度提高到x千米/时,当4x+40×1=280时,x=60.∴要使货车安全通过此桥,货车的速度超过60千米/时。 4、如图,三孔桥横截面的三个孔都呈抛物线形,两小孔形状、大小相同。正常水位时,大孔水面宽度AB=20米,顶点M距水面6米(即MO=6米),小孔顶点N距水面4.5米。当水位上涨刚好淹没小孔时,借助图中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时大孔的水面宽度EF。(10m) (

数学建模竞赛中常用软件的操作

数学建模竞赛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本节主要介绍数学建模竞赛中常用软件MATLAB和Lingo的一些基本操作。 一、Desktop简介 在桌面双击MA TLABb图标,或双击安装目录C:\Program Files\MATLAB\R2012a\bin下的MA TLAB文件。启动后默认界面如下图。 图1 Desktop操作桌面的外貌 1. Command Window 该窗口是进行MATLAB各种操作的主要窗口。在该窗内可以输入各类指令、函数、表达式;显示除了图形外所有的运算结果,错误时,给出相关出错提示。 指令输入完后只有按回车键【Enter】才能执行;如果输入的指令不含赋值号,计算结果被赋于默认的变量ans。 变量名和函数名对大小写敏感,变量第一个字符必须是英文字母,最多包含63个字符(英文、数字和下划线),不能包括空格、标点、运算符;不能使MA TLAB的关键词和自用的变量名(eps,pi等)函数名(sin,exp等)、文件夹名(rwt,toolbox等)。 在Matlab中有一些固定变量,例如 (1) ans:在没有定义变量名时,系统默认变量名为ans; (2) eps:容许误差,非常小的数; (3) pi:即圆周率 ; (4) i, j:虚数单位;

(5) inf:表示正无穷大,由1/0运算产生; (6) NaN(Not A Number):表示不定值,由inf/inf或0/0运算产生; (7) nargin:函数的输入变量数目; (8) nargout:函数的输出变量数目。 在MA TLAB中,控制流关键字if, for, end等用蓝色字体表示;输入指令中的非控制指令、数字显示为黑色字体;字符串显示为紫色字体;注释为绿色字体;警告信息为红色字体。 2 工作空间浏览器 工作空间(Workspace)窗口用于浏览MATLAB中的变量。在工作空间窗口内,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编辑存储的数据变量。 表1 工作空间浏览器主要功能及其操作方法 工作空间常用的管理指令有: (1)who及whos:查询指令 (2)clear:清除工作空间中的所有变量 clear var1 var2:清除工作空间中的变量var1和var2 (3)saveFileName :把全部内存变量保存为Filename.mat文件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教案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教案 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 教学目标: 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已有二次函数的知识经验,自主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数学建模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感悟二次函数中数形结合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解二次函数,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分组复习旧知。 探索:从二次函数y=x2+4x+3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可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如何画图 (2)顶点、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3)所形成的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面积 (4)对称轴 从上面的问题导入今天的课题——二次函数中的图象与性质。 (二)新授: 1、再探索:二次函数y=x2+4x+3图象上找一点,使形成的图形面积与已知图形面积有数量

关系。例如:抛物线y=x2+4x+3的顶点为点A,且与x轴交于点B、C;在抛物线上求一点E 使S∆BCE= S∆ABC。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F,使∆BCE与∆BCD全等。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M,使∆BOM与∆ABC相似。 2、让同学讨论:从已知条件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一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C(2,1)且与x轴交于点A、点B,已知S∆ABC=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提高练习 根据我们学校人人皆知的船模特色项目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让班级中的上科院小院士来简要介绍学校船模组的情况以及在绘制船模图纸时也常用到抛物线的知识的情况,再出题:船身的龙骨是近似抛物线型,船身的最大长度为48cm,且高度为12cm。求此船龙骨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解题中的作用。 (四)让学生讨论小结(略) (五)作业布置 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y=x2+(k-5)x-(k+4)的图象交x轴于点A(x1,0)、B(x2,0)且(x1+1)(x2+1)=-8.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设平移后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C,顶点为P,求∆ POC的面积。 2、如图,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x-1的交点A、B分别在x、y轴上,点C在二次函数图象上,且CB⊥AB,CB=AB,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卢浦大桥拱形可以近似看作抛物线的一部分,在大桥截面1:11000的比例图上,跨度AB=5cm,拱高OC=0.9cm,线段DE表示大桥拱内桥长,DE∥AB,如图1,在比例图上,以直线AB为x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以1cm作为数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

二次函数与拱桥问题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建筑类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把已知条件转化为 __________________ ; (3) 合理设出函数 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利用 _________________ 法求出函数解析式; (5) 根据求得的解析式进一步分析、判断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识点1 :二次函数在桥梁中的应用 1. 有一座抛物线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水面宽度为 20米,拱顶距离水面4米.在如图所示 的直角坐标系中,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有一座抛物线形的立交桥拱 ,这个桥拱的最大高度为 16 m ,跨度 为40 m ,现把它的图形 放在坐标系中(如图).若在离跨度中心 M 点5 m 处垂直竖立一根铁柱支撑拱顶 ,则这根铁柱 的长为 _____ m. 3. 如图是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桥拱在竖直平面内与水平桥面相交于 A , B 两点,拱桥最高 点C 到AB 的距离为9 m , AB = 36 m , D , E 为拱桥底部的两点,且DE // AB ,点E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7 m ,则DE 的长为 ___________ m . 知识点2 :二次函数在隧道中的应用 4. 某隧道横断面由抛物线与矩形的三边组成 ,尺寸如图如示,以隧道横断面抛物线的顶点 1 6

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知识点3:二次函数在其他建筑问题中的应用 5. 如图,某工厂大门是抛物线形水泥建筑, 大门底部地面宽4米,顶部距地 面的高度为 4.4 米,现有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欲通过大门,其装货宽度为 2.4米,该车要想通过此门, 装货 后的高度应小于( ) A. 2.80 米 B . 2.816 米 C . 2.82 米 D . 2.826 米 \比米 L -4 棊_' 6?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形 (曲线AOB 的薄壳屋顶.它的拱宽AB 为4 m 拱高CO 为0.8 m ?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则屋顶的轮廓线所在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知识点4 :二次函数在运动中的应用 7.某广场有一喷水池,水从地面喷出,如图,以水平地面为x 轴,出水点为原点,建立平 面直角坐标系,水在空中划出的曲线是抛物线 y = — x 2 + 4x(单位:米)的一部分,则水喷出 的最大高度是( ) A . 4米 B . 3米 C . 2米 D . 1米 ----- 6m ----- ?

(完整版)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22.5 二次函数的应用 岑川中学龙小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做一做] 1)、你能够画一个周长为40cm 的矩形吗? 2)、周长为40cm 的矩形是唯一的吗? 3)、谁画出的矩形的面积最大? 4)、有没有一个矩形的面积是最大呢?最大面积为多少?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想一想]:某小区想用40m 的栅栏围成一个矩形花园,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才能使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变式一:如果矩形的一面靠墙,(墙的最大利用长度为18m ) 那么此时用40m 的栅栏可以围成矩形的面积 (1)能够为202m 2 吗? (2)能够为200m 2 吗? (3)此时还会有最大面积吗?如果有,请说明最大面积为多少?画出示意图。 在(想一想)的基础上,我在此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18米来限制定义域,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教师再提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像辅助观察、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定义域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在实际问题中求解最值,你有怎样的收获? 2、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 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 (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做一做]

1)你能够画一个周长为40cm的矩形吗? 2)周长为40cm的矩形是唯一的吗? 3)谁画出的矩形的面积最大? 4)有没有一个矩形的面积是最大呢?最大面积为多少?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想一想]:某小区想用40m的栅栏围成一个矩形花园,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才能使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变式一:如果矩形的一面靠墙,(墙的最大利用长度为18m), 那么此时用40m的栅栏可以围成矩形的面积(1)能够为202m2吗? (2)能够为200m2吗? (3)此时还会有最大面积吗?如果有,请说明最大面积为多少?画出示意图。 在(想一想)的基础上,我在此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18米来限制定义域,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教师再提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像辅助观察、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定义域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在实际问题中求解最值,你有怎样的收获? 2.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练习检测: 在问题2中,你能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每件商品涨价多少,才能使每周得到的利润最多吗?

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建模应用

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探究 学习单1 问题:怎样确定面积的最大值? 引导问题: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 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 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 30t - 5t 2 (0≤t≤6).小球的运动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探究问题: 用总长为 60 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 S 随矩形一边长 l 的变化而变化.当 l 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 S 最大? 归纳探究,总结方法: 运用新知: 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 25 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 ABCD,绿化带一边靠墙, 另三边用总长为 40 m 的栅栏围住 (如下图).设绿化带的 BC 边长为 x m,绿带的面积为 y m 2. (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当 x 为何值时,满足条件的绿化带的面积最大?

问题:怎样定价利润最大? 引导问题: 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探究问题: 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 60 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 1 元,每星期要少卖出 10 件;每降价 1 元,每星期可多卖出 20 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 40 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归纳探究,总结方法: 运用新知: 某宾馆有50个房间供游客居住,当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为180元时,房间会全部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每增加10元,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如果游客居住房间,并关需对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元的各种费用。房价定位多少时,宾馆利润最大?

九年级数学下册2.4二次函数应用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二次函数的应用(2)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最值问题的过程。 2、会综合运用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如有关距离等函数最值问题。 3、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例2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情景比较复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问题,它的一般方法是: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或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面积的最值问题。出示上节课的引例的动态 图形(在周长为8米的矩形中)(多媒体动态显示) 设问:(1)对角线(L)与边长(x)有什何关系?

(2)对角线(L )是否也有最值?如果有怎样求? L 与x 并不是二次函数关系,而被开方数却可看成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引导学生回忆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被开方数越大(小)则它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小)。指出:当被开方数取最小值时,对角线也为最小值。 二、例题讲解 例题2:B 船位于A 船正东26km 处,现在A 、B 两船同时出发,A 船发每小时12km 的速度朝正北方向行驶,B 船发每小时5km 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驶,何时两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 多媒体动态演示,提出思考问题:(1)两船的距离随着什么的变化而变化? (2)经过t 小时后,两船的行程是多少? 两船的距离如何用t 来表示? 设经过t 小时后AB 两船分别到达A ’,B ’,两船之间距离为A ’B ’=AB'2+AA'2 =(26-5t)2+(12t)2 =169t 2-260t+676 。(这里估计学生会联想刚才解决类似的问题) 因此只要求出被开方式169t 2-260t+676的最小值,就可以求出两船之间的距离s 的最小值。 解:设经过t 时后,A ,B AB 两船分别到达A ’,B ’,两船之间距离为 S=A ’B ’=AB'2+AA'2 =(26-5t)2+(12t)2 =169t 2-260t+676 = 169(t-1013 )2+576 (t>0) 当t=1013 时,被开方式169(t-1013 )2+576有最小值576。 所以当t=1013 时,S 最小值=576 =24(km ) 答:经过1013 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最近,最近距离为24km 练习: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为2,求斜边的最小值。 三、课堂小结

二次函数建模

1.如图,这是某市一处十字路口立交桥的横断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示意图,横断面的地 平线为x轴,横断面的对称轴为y轴,桥拱的DGD'部分为一段抛物线,顶点C的高度为8 米,AD和A'D'是两侧高为5.5米的支柱,OA和OA'为两个方向的汽车通行区,宽都为 15米,线段CD和C'D'为两段对称的上桥斜坡,其坡度为1∶4. 求:(1)桥拱DGD'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及CC'的长; (2)BE和B'E'为支撑斜坡的立柱,其高都为4米,相应的AB和A'B'为两个方 向的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区,试求AB和A'B'的宽; (3)按规定,汽车通过该桥下时,载货最高处和桥拱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4米,车载大 型设备的顶部与地面的距离均为7米,它能否从OA(或OA')区域安全通过?请说明理由. 2.一座拱桥的截面轮廓为抛物线型(如图11-1),拱高6米, 跨度20米,相邻两支柱间的距离均为5米. (1)将抛物线放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1-2所示), 其表达式是c ax y+ =2的形式. 请根据所给的数据求出c a,的值 (2)求支柱MN的长度. (3)拱桥下地平面是双向行车道(正中间DE是一条宽2米 的隔离带),其中的一条行车道能否并排行驶宽2米、高3米的 三辆汽车(汽车间的间隔忽略不计)?请说说你的理由. M N 10米 20米 6米 5米 D E O x A B C y

3.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的宽是20米,如果水位上升3米时,水面CD的宽为10米, 求:(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质的货车从甲地出发,要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到此桥280千米,(桥长忽略不计)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到1小时时,忽然接 .0米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到通知时到紧急通知,前方连降大雨,造成水位以每小时25 水位在CD处),当水位达到桥拱最高点O时,禁止车辆通行;试问:汽车按原来速度行驶,能否安全通过此桥?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要使货车安全通过此桥,速度应超过多少千米? 15.某工厂大门是一抛物线形水泥建筑物(如图),大门地面宽AB=4米,顶部C离地面高度 为4.4米.现有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欲通过大门,货物顶部距地面2.8米,装货宽度为 2.4米.请通过计算,判断这辆汽车能否顺利通过大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