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动症

抽动症

抽动症
抽动症

一、抽动症诱因:

抽动症是体质和教养环境双重原因,不同的孩子比例不同,有些孩子体质原因多些,有些孩子体质原因少些。但是体质原因很少能超过30%,主要原因还在教养环境上,大部分占到了80%左右。

抽动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

1 家庭关系方面的抽动症成因

1.1 亲子关系

1.2 婚姻关系

1.3 家庭成员关系

小结:孩子是家庭关系的“晴雨表”,家庭关系中多种不和谐能量冲突,幼小的孩子首先会受到冲击,而且因为弱小,孩子受到冲击的幅度最大。孩子出现问题,请先反思上述关系。

2 养育习惯方面的抽动症成因

2.1 干涉:对孩子的一举一动用家长自己的标准衡量,频繁的对孩子进行干涉。比如“玩具应该这样玩”;“东西这样摆放”、“吃饭要这样吃”或者我来喂你、“这个这样做”或者我来帮你。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本能被压抑.

2.2 包办:孩子的事情都大包大揽,包括吃饭穿衣服等等,不给孩子自己尝试、学习和行动的机会。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

2.3 控制:家长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希望孩子一举一动按照家长自己的意志。孩子的自我意志被压抑。

2.4 限制: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干净,或者符合家长的行为标准,对孩子的行动进行过多限制,稍微有点危险和不干净的行动,都被限制。

2.5 养育过分精细:保护过度或养育过分精细会导致孩子自我保护和生存能力减弱,其原理类似于在无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细菌抵抗力。

2.6 过分严厉

2.7 受到惊吓

小结: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家长的控制、限制、过分督促和包办,扰乱了孩子的正常发展,除了抽动,还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磨蹭、焦虑、强迫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跟心理因素有关。

同时,伴随孩子自我意志以及自我发展压抑,孩子一方面由于自身能力发展不起来过度依赖家长,一方面又会本能的反抗抵制家长的控制限制和包办,造成了依恋过度和亲子关系恶劣的双重后果。

3 体质方面的抽动症成因:

3.1 抽动的孩子,大部分脾胃虚、肾虚、肝火旺。以肾为例,中医有句话叫“肾虚惊恐、惊恐伤肾”,也就是说,同样的事件,肾虚的人受到的惊吓更大,受到了惊吓反过来又伤害了肾,导致肾脏更加虚弱,进入恶性循环。抽动的孩子大多敏感,跟体质有关系,同样的事情,这样体质孩子受到的冲击,比一般孩子大。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邻家孩子又打又骂不会抽动。(不抽动不见得是好事,恶劣的亲子关系、心灵伤害造成的心理问题会伴随终身)

小结:从抽动症成因来说,体质原因比心理原因的比重小很多,一般心理问题解决了,随着孩子发育,身体问题会改善。比如刚才肾虚惊恐惊恐伤肾的例子,如果没有惊恐,哪里来的伤害呢?而且这个伤害主要来源于家庭,因为对于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来说,家庭是他的天,他的一切,如果他的天是安全的,外界的惊吓传递到心灵也会被屏蔽一部分。

抽动症一般是上述家庭关系、养育习惯、身体体质等几个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抽动症调理方法

1 抽动症调理方法一: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1.1 尊重孩子是建立亲密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尊重孩子,先从尊重和接纳的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做起,孩子跟你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不能把你的感受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的任何感受和情绪(注意不包括行为)都应该是被接纳的。你接受了孩子的感受,并且把这个接受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问题就好处理的多了。

1.2 接纳孩子感受不会惯坏孩子,接纳孩子不是无原则的百依百顺。接纳孩子情绪的主旨是,情绪没有对错,无论孩子做什么,肯定不是无厘头的,肯定有原因,家长要用心去了解这个原因。孩子的任何感受和情绪都是应该被接纳的,但是有些超出原则的行为有策略的进行约束。(但是要注意,不能到处都是原则,到处都是原则容易形成强迫症或者强迫倾向)

1.3 孩子的行为确实需要约束时,家长态度一定要坚定而平和,暴怒对于处理孩子的问题没有任何好处,一般情况下,家长接纳和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并针对情绪加以疏导,家长也就不会生气,不生气,孩子的行为就比较容易引导,事情就好处理了。

1.4 爱,怎么都不为过。不存在爱孩子会把孩子惯坏这种事。溺爱不是爱。多数溺爱都是包办和控制太多,以及允许了孩子所有的不合理行为。接纳孩子的一切感受,有策略的约束孩子超出原则的行为。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爱,无条件地爱,不是溺爱,他才有安全感和自信,承受力和心力才会强。

1.5 要做到发自内心的陪伴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会觉得真正安全。要让孩子感知到,无论他乖或不乖、优秀或不优秀,无论家长顺从他还是约束他,家长都是爱她的。孩子有了这样的感知,就会自然度过一个个情绪波动以及他的各种成长转折期,会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好合作好商量、内心有力量的孩子。

1.6 如果家长不关注孩子内心,对于孩子有时候用无理取闹方式引起你关注时,时而满足时而教训,会引发孩子内心预想的不安全感,从而表现更糟糕。

2 抽动症调理方法二:减少对孩子的限制、控制、包办

2.1 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儿让他自己做,孩子能自己做事,才有生命存在感,才能感知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依附着我们而存在的,他的自信心、承受力和心力会提高。才能有心力去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不可控的未知未来。

(你不可能保护和控制孩子一辈子,未来的路需他自己走,所以,学会放手)

2.2 已经包办习惯了,不要一下子放手,孩子会感觉被抛弃了,没有安全感。先从孩子自己做事的时候不要打扰和干涉做起;孩子习惯任何事情求助于你了,先从帮忙的时候跟他一起做开始,做的过程中你要显得笨拙一点,孩子的贡献要及时表扬,表扬的时候要描述细节,说明他怎么做的好了。千万不要孩子半天没解决的问题你三两下就给解决了,很打击孩子自信,而且以后还会找你,因为你是他的捷径。

2.3 孩子有问题就责怪你,是家长过度包办以及孩子出问题家长就给包办善后引起的。你包办、出了事就给善后,当然责怪你了,凭什么别的事情都给我做好了唯独这个没给做好,当然责怪家长了。

2.4 要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这点对提高孩子心力也很重要。

比如,孩子不小心或者生气发泄把什么东西摔了。

可以允许他发泄,用哭闹等方式发泄郁闷。

家长千万不要:我给你修,给你补,我马上去给你买个新的一样的回来,不要帮孩子善后。即使修补也让孩子情绪平复以后让她自己或者和大人一起做。

也不要指责:“谁让你*****”“我跟你说了****你不听”。杜绝指责,指责会阻断孩子的自我反省,就白犯错了,孩子没有从错误体验中成长。

家长只要心平气和的陪在旁边,等孩子情绪平复的时候,跟他共情安慰一下就行了:心爱的东西坏了你很伤心吧,或者提示一下孩子如何自己处理不良后果,“拖把在浴室”、“抹布在这里”等等

3 抽动症调理方法三: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3.1 家庭,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和谐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有持续的能量和动力,去应对他未来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压力,并且有利于孩子未来他自己家庭的和谐性。

3.2 为了孩子为了我们自己,学会爱和被爱(没错,被爱是是门学问,需要学习),去爱你的爱人、感恩父母和公婆,学会示弱、学会被爱。

3.3 在家庭中,任何事情,尝试去理解家庭成员的本意和出发点,大家的出发点都一样的,都是以爱孩子、爱家出发,基于此,没有什么事不能改变和协商的。

3.4 对家人,首先要接纳、理解。接纳理解其实适用范围特别广,前面说到孩子,现在又提到了家人,理解接纳可以说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法宝。接纳理解以后,你才能了解对方的意图,这样你才能了解怎样的方式能让对方容易接受,你的意图才有可能调整成容易被对方接受的形式,也才有可能具有说服力。

3.5 尽量避免唠叨埋怨指责。唠叨指责除了让对方更加反感抵触,起不到任何作用。

3.6 要想抚育孩子,首先要成为自己,自己内心完善强大了,才能去感染孩子(注意,是内心强大,不是表面强势)

4 抽动症调理方法四:体质调理

4.1 调理孩子体制,建议首选推拿和食补,不太建议长期服用中药,因为中药也是有毒性的。如果配合中药调理体质,一定要了解孩子体质,针对性的调理。不是所有的中药就是好的,有的中药也有止抽成份,而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建议身体体质调理首选推拿、食疗、杂粮,配合运动,加强体质。。

4.1.1 家长最好自学一些中医知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体质。

推拿:6岁以上孩子建议专业中医推拿;6岁以下的孩子家长可以自学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操作非常简单,可以以下链接的这个视频学习,视频看1-2遍,先在自己手上比划比划,一般就学会了。孩子的推拿一般早晚睡后或者醒前各半小时。不需要针对抽动进行推拿,只是根据孩子的体质,调理孩子的脾胃、肝、肾。

视频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917963319.html,/s2012/xiaoertuina/index.shtml

4.1.2 杂粮粥(杂粮米糊):早餐熬粥可以加一点粗粮,超市里的各种粗粮随便买一些,黑米、黑豆、红豆、黄豆、黑芝麻、小米、玉米炸、芡实、云苓、山药、薏米(薏米用之前需要泡一晚)等等。为了方便,可以各种杂粮取合适的量,混合搅匀在一个桶里存放,用的时候方便取用。

结论:

1、儿童抽动症是家庭关系、养育方式、体质几个方面综合引发的,体质原因占比重相对是比较少的,家庭、养育是主要诱发因素,占到约80%。

a) 目前关于抽动症治疗,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求医(包括中西医)过度、心理诊疗缺失。

b) 抽动症确实有体质原因,很多时候体质原因成为家长推托责任的很好的理由,毕竟家长一开始接受自己伤害孩子这件事很困难,想不通爱怎么就变成了伤害,潜意识抵触。家长到处求医问药,有个潜在原因就是不相信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而且家庭环境、养育方式不是实体,看不到摸不着,不是很相像具体的,需要用心领悟,能悟透的家长很少。

c) 一般来说体质是天生的、跟遗传关系很大,体质是相对比较顽固的,调理起来是个漫长的工程。教养环境是后天形成的,而且占得比重高,教养方式的改善,调理效果是特别明显。

d) 抽动症不遗传,遗传的是体质,相同的体质,相似的教养环境,造成了疑似抽动症遗传的假象。

e) 家庭心理调整为主,体质调理为辅,两方面配合,效果最好。

作者孩子情况:男孩,调理时间约两年,其中动作持续一年多,经历过眨眼、挤鼻子、清嗓、扭脖子、抽肚子、吸气、深呼吸、发声等动作;动作消失以后,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调理心理。期间没吃药没有仪器治疗,全靠家长自己调整改变。孩子痊愈以后,没有动作,心理健康程度很高,以前出现过的强迫倾向、焦虑情绪、内心不安、情绪暴躁情况均已改善。孩子现在心理承受能力正常,各项指标基本健康。

以上是我调理孩子抽动症整体思路,分享给大家。

关于详细的做法,有时间我会陆续整理发布,欢迎大家关注、交流,反馈意见。

调理抽动症第一步:释放孩子

在抽动症诱因中,最主要的是家庭关系和养育环境中的冲击和压抑,这个观点大部分家长都很赞同。关于应对方式,大家也基本认可,只是对详细做法有不少疑问,不知道从何做起。以后我会尽量陆续分享一些详细做法,欢迎大家反馈、讨论。

这次主要分享调理抽动症的最首要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释放孩子。

1什么是释放?

在抽动症诱因中,主要是冲突和压抑造成了孩子的抽动,调理的第一步,毋庸置疑的,应该是释放这些冲击和压抑,让孩子把心中积压的压抑释放出来,孩子在释放中日益达到内心的能量平衡。

孩子的释放,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绪的释放;一方面是淘气和抽动动作的释放。

孩子确诊抽动症以后,家长一般都会变得宽容一些,有些是因为对抽动症病因有所了解后有意识改变,有些是因为单纯从心疼孩子的角度出发,就像有时候孩子普通的感冒发烧期间,家长一般也会变得相对宽容一些。

抽动症的孩子大多脾气暴躁、易怒;尤其是家长开始变得宽容和尊重孩子以后,孩子开始放松,然后就有个报复性发泄期,这个爆发,一方面是脾气和情绪,还有一方面是抽动动作和淘气。本文所说的释放,也主要是这两个方面。

孩子爆发的时候,是孩子内心最焦虑不安的时候,家长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处理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被接纳和被爱,会比较迅速的修复以前的心理伤痕,所以,这时候是家长补救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特别重要。

2如何处理孩子的释放?

2.1改变认知,接纳和理解孩子;

我的孩子在抽动症以后,性格变得很乖戾,天使变魔鬼,时刻挑战我的耐心,只要稍微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孩子发泄的时候,除了发脾气,还会说恨妈妈,孩子其实是内心不安焦虑,是在发泄内心的

压抑和不安,这种时候我对他的情绪一直是平和的接纳,心平气和的陪在旁边,有时候他会让妈妈走,我就到走开一下,孩子发泄之后,会喊我,我这时候用接纳的态度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爱他,然后跟他回忆他小时候一些温馨,还告诉他,他小时候特别小,只能喝奶不会吃东西也不会走路,现在他一天天长大了,学会了吃很多东西,学会了走路,本领也越来越多。他就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那时候这种发泄频率特别高,每次发泄我都用爱接纳他,慢慢的孩子的情绪好了起来。

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脾气暴躁阶段,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这种时候,处理好孩子的问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认知疗法最早于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5岁的孩子在机场到处跑来跑去,然后你发火了,把孩子骂了一顿

表面上看,是孩子跑这个行为引发了你发火这个行为;但事实不是;

还有一个隐藏事由;这个事由就是你认为孩子不应该在机场到处跑,应该跟你一样坐在座位上乖乖候机;这个就是你的认知,如果你的认知变成,他还是个孩子,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乖乖的坐在这里候机就不是孩子了,或者说那样反而是个有问题的,木呆呆的孩子,这样你就不会发火了。孩子到处跑,那我就跟着看着他,保证他别走丢,别去骚扰别人,别有危险就行了。如果你的认知,调整成以上观点,你就不会生气。

现在回到处理孩子性格暴躁、不可理喻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家长要先改变自己的认知,告诉自己,孩子的脾气、哭闹包括抽动动作和淘气,都是一种释放,释放以前受到的压抑,如果不释放出来,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损伤更大,会越来越严重,释放出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孩子才有可能痊愈。这么想的话,看到孩子释放脾气、情绪的时候,家长不但不会烦躁,有时候还会有一种很舒畅的感觉。

家长如果还是觉得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实在有困难,就再回想一下,自己以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怎么简单粗暴的管教孩子,如果孩子现在的发泄,让家长觉得不舒服、生气、愤懑,那回忆一下以前,当家长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释放自己的脾气和情绪的时候,那个小小的心灵,是怎么承受的呢?现在,孩子只是在释放,家长只有平和的接纳了,才能补救,才能重新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这么去想,认知就会不断调整,慢慢做到合理的接纳孩子。

2.2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一般情况,孩子发泄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做到理解和接纳,孩子发泄过后就会心情舒畅,比较好商量。情绪是没有对错的,任何情绪都应该被接纳,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处理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2.3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孩子处理坏情绪的过程,家长要做的一是要情绪平和,不要被孩子的坏情绪影响,别被孩子带进坏情绪里;二是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处理情绪。

接纳孩子情绪不是干涉、不是哄,是平和的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处理,不管是哭闹还是生闷气,都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处理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快速干涉反而不利,家长只要传递平和和接纳理解的情感给孩子,等孩子情绪处理好,再去处理问题。

大部分问题其实也不需要事后疏导和说教,孩子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他自己知道对错,只是一时还没学会管理情绪、控制不住。家长用接纳的态度对待,不说教不指责,孩子会自我反省;唠叨指责反而会阻断孩子的自我反省。

体验比语言有效,身教比言传有效。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学会处理情绪。

3怎样做既能合理接纳孩子的释放,又不惯坏孩子?

3.1接纳和理解孩子是常态

接纳和理解孩子,不仅仅是在孩子爆发的时候,对于日趋恢复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理解和接纳。当孩子的行动或者做法,让家长发怒的时候,家长发火以前,请先深吸一口气,这时候请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用一个孩子的思维去思考这件事,而不是用几十岁的成人的思维去思考。这样去思考,很多事情,就没那么生气了,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意图,都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才正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你指东就东,指西就西正常?还是活蹦乱跳,上蹿下跳发挥孩子好动的本性,有自己的想法思路(鉴于孩子的经验,这个思路在成人眼里有可能是不对的),并且敢于表达正常?

3.2接纳和理解孩子不是毫无原则的宠溺

很多家长担心接纳和理解孩子,会把孩子惯坏。

其实,真诚的接纳只会让亲子关系和谐、信任基础牢固,不存在孩子惯坏的问题。大家去观察周围的家庭,比较在意孩子想法,在民主、尊重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信、阳光、孝顺、知书达理。只有那种处处包办控制、毫无原则的宠溺才容易培养出逆子。

我们接纳的是孩子的情绪,理解的是孩子的意图,这并不不是接受和允许所有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分两类,一类是家长理解和接纳以后可以接受的(比如,淘气的跑来跑去,好动是孩子天性,大人稍微保障一下孩子安全就行了,有时候即使有些小危险,让孩子体验一下,不是特别严重的摔碰一下也是可以的,孩子在摔碰中成长,摔碰中学会了保护自己);另一类是家长可以理解接纳情绪,但是行为不可以去允许的(比如,孩子发怒动手打家长,家长可以理解孩子的愤怒的根源,但是动手的动作,要平和而坚定的制止他,告诉孩子如果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生气,你大声地说出来,打人的行为我是不会允许的)

孩子的任何情绪都是应该被接纳的,超出原则的行为,需要在接纳情绪的前提下约束行为。这是接纳孩子情绪和无原则的宠溺的主要区别。

毫无原则的宠溺是接受了孩子的所有不合理行为,反而对于情绪没有接纳,导致家长一肚子火,还得忍气吞声。

毫无原则的宠溺是绝对要避免的,孩子在完全没有原则的情况下,是没有安全感的,他不知道哪里是安全区域,反而会丧失安全感。有的类似在没有边界的空间里,会一直往下坠,毫无安全感。

但是原则不能处处都是,处处都是原则是对孩子进行了过度的限制和控制,对孩子的发展和康复不利。

原则是根据孩子年龄和能力而定的,是相对一成不变的,不是以大人的心情、喜好、情绪变来变去的。

原则要少而精,处处是原则容易形成强迫。

我的孩子,在清明节后第一天早上叫起床的时候,一直念叨没玩够(三天假,有两天半参加了亲子团组织的活动,玩的特别高兴,最后一天上午去了公园,下午我感冒实在是太累了,带回家了),我就说哦,假期玩得很高兴,还想接着玩吧。我也不想上班呢。(第一步接纳和理解孩子情绪。注意,要发自内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假装理解是没有效果的,孩子是能感知到的)

我也想接着玩,可是啊,**(活动组织者称呼)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末才能组织活动。而且周一到周五好好上班上学的人才能报名,我上周有一天生病了,没好好上班,上次差点不让我报名,我解释了半天,人家看我确实是生病了才让我报名的。(第二步引导)

然后问他在幼儿园吃早餐还是在家吃早餐,他说在家吃早餐。接下来就很顺利的上幼儿园了。(第三步平和而坚定的坚持)

(以上案例仅供说明如何接纳孩子情绪,并且有策略的约束孩子超出范围的行为。没有模仿价值,因为不同的孩子,同样的话反应会不一样,这个跟家长和孩子的信任基础和亲子关系基础有关系。)

调理抽动症第二步:激发孩子

抽动症跟孩子受到的各方面的压抑相关性很大,这个观点大部分家长都很认可。随着这个压抑的释放,孩子要达到内心的平衡,达到痊愈,还需要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没有新的压抑累积。

在抽动症的诱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长的控制、包办、限制、干涉。但是,家长做这些的出发点,肯定不是为了压抑孩子让孩子抽动,其主要出发点其实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去融入和适应环境。

那么,如何既能避免对孩子造成新的压抑累积,又能达到让孩子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去适应生活、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环境呢?

最佳的答案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抽动症的孩子,一开始的时候最让家长崩溃的是动作,但是随着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家长们慢慢会领悟到,抽动是由于内心的一些不健康因素引起,而那些内心的一些不健康因素,才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现在的很多心理学研究,也都说明了童年创伤对孩子一生都影响深远,孩子内心的不健康因素也具有同样的危害。去除孩子内心的不健康因素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也是关注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

这里说的内在动力,是指让孩子用自己的心去指挥自己的行动,其动力产生于孩子的本心;家长的用语言指挥孩子之有悖于培育孩子的内在动力的,语言干涉是家长遥控孩子,孩子动力来自于对家长的恐惧或屈从,不是孩子本心起意。

孩子的本心指导行动,才会有利于身心;长期的家长语言干涉指挥过多,孩子心灵发展受阻,对心理健康不利。

(声明:这里有两个词,长期的以及过多。不是说家长不能语言干涉,而是不要过于频繁,现在的孩子24小时被大人看着,大部分都被干涉的过于频繁了)

那如果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呢?这次分享以下三个要点:

一,减少对孩子的日常干扰,不要扰乱孩子的节奏。

抽动症的孩子,很多伴随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孩子淘气,而是心理问题,所以应该从心去着手,从日常小事做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

现在的孩子,由于客观环境原因,一般都24小时有人看着,这样的造成了一个很难避免的结果:孩子会经常被大人用爱的名义各种打扰。

大家如果能静下心来,观察自己一天,就会发现这种打扰和限制,无时不在。

情景1,破坏孩子专注力。孩子玩的正投入,家长时不时地喊孩子,“喝口水吧!”“吃点水果吧!”或者,“孩子这个这样玩才对”“那个那样弄!”。在家长爱的名义下,孩子的专注力就这么轻易的被破坏了。

情景2,破坏孩子的节奏。孩子不同于成人,不管是做事速度还是能力。可是我们成人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很难做到去理解一个孩子的节奏,总是不可避免的用自己的节奏去衡量孩子。用成人的要求去衡量,自然觉得孩子磨蹭,然后就是,不停的催促,打乱了孩子的正常节奏,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不但达不到成人的节奏,反而由于自己本身的节奏被破坏,连年龄段应有的节奏也达不到了,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磨蹭。

孩子做事、游戏时,家长如果确实有需要一定要打扰,那就要观察一下孩子,等他的时候稍微告一个段落,间隙的时候再打扰。这样可以避免干扰孩子内在动力的成长,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二,孩子的兴趣和优点,需要用心培育;对于任何欲望,不管正面还是负面的,需要适度满足。

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正向的兴趣以后,一定不要急于行动,先要沉下心,缓一下。因为孩子的优点和兴趣,是需要用心来培育和保护的。

比如,发现孩子对钢琴有兴趣了,正好又迎合了家长的喜好,马上铺天盖地的培训班、买乐器,狂轰滥炸;然后呢,有的孩子能接受,按部就班的上下去了,有的孩子呢,上了几次培训班就坚持不下去了,这时候家长的抱怨、逼迫就跟上来了,孩子的兴趣的小火苗,彻底被浇灭,亲子关系还陷入紧张状态。

家长在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兴趣,先不露声色,孩子的内在动力不被干扰,才有可能生长发芽。这个时候,满灌式的灌输,是扼杀孩子优点和兴趣的最好武器,而适度的引导,引发孩子不急不缓的探索,才能够激起他更大的欲望和兴趣,一步步地让孩子在自身内在动力的指引下,渐入佳境,达到一个好的状态。这才是最合理的方式。

当然,有时候孩子本身就是一时兴起,过几天自己的兴趣也会自己熄灭,这种情况也是一种

常态,孩子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我们要允许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以上,说的是对于优点和兴趣,不满灌、适度引导才不被扼杀;反过来,对于缺点和不良爱好呢?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严格的限制只会让孩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适度满足后,孩子的欲望才不会疯狂的生长和蔓延,甚至有时候可以试一下满灌疗法。

比如零食,在零食方面,试一下给孩子一个零食箱,让孩子自己管理他的零食,放开限制以后,过了一个很短的报复性暴发期,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没那么贪婪,他能管理的很好,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

再比如游戏,比如电视,除了适度满足以外,家长最好能陪同,因为游戏和电视和零食稍微不同,它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创的时候很容易沉陷到虚幻的世界去,一旦沉陷形成瘾,就比较难调整了,如果有家长陪伴,跟孩子一起用心的看用心的玩,跟孩子共同进退,比较容易把孩子带出来。这个方法同样适用去已经游戏成瘾的情况,家长先去了解体会这个游戏为什么吸引力这么大,跟孩子一起走进去,再一起走出来,有了爱的陪伴,孩子相对容易引导一些。

上述的观点,再用个比较直观的例子阐释一下,比如进了一个房间,窗户大开,没有窗帘,外界的声音情况一览无遗,这个时候一般人是不会有兴趣往外看的;但是如果在一个拉着窗帘,漏出了一个小缝儿,同时又有点声音,变换的亮光,吸引一下,大部分人难以抵御这个诱惑,会想去一探究竟。对于优点和兴趣,做出窗帘效应有利于培育;对于不良欲望,反而应该适度满足,打开窗户,才不至于不受控制的疯狂生长。

三,放手,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体验,把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允许孩子去体验错误,给孩子在错误中成长的空间。

24小时看管孩子,除了干扰了孩子的节奏,还有家长不可避免的限制、控制、包办,这是形成孩子抽动的几个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极大阻碍因素,严重的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发展。

孩子自己能力发展受到阻碍,造成了“在家是霸王、出门变绵羊”现象,离开了父母,孩子一点自信都没有,因为他不知道没有父母的帮助,他自己还能干什么,也就形成了孩子胆小、内向的特点、甚至有的不敢跟其他孩子交往的状况;这些都跟家长无处不在的限制控制和包办密不可分。

所以,请家长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能包办控制孩子一辈子、一直把他保护在你的羽翼下吗?不能吧?现在出门,看到孩子胆小、或者社交出现问题,家长都无处着手没法帮忙,着急了吧?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鞭长莫及的事儿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想把孩子变成机器人(也无法变成!),如果我们控制不了孩子一辈子,那么,为了避免我们控制不了的时候,孩子自己也没能力自理,从现在还是学会放手吧。

放手,让孩子亲身体验获得经验,还有利于孩子身心,家长看到孩子的缺点,稍微沉一下,给孩子体验错误的空间,让孩子体验错误带来的自然后果(不是惩罚),孩子会在错误体验中纠正方向,在体验中成长。

举一个形象地例子,就像前面提到的磕碰,孩子在磕碰中成长,在磕碰中学会保护自己。如果我们家长把所有孩子接触到的空间都安装上了防撞墙角,孩子就以为所有的墙角都是可以撞的,安全的,那么等孩子到了家长看不到的地方,没有防撞墙角的地方,会发生什么?所有的窗户都装上了护栏,孩子会以为所有的窗户都是安全的,到了没有护栏的窗户,会发生什么?

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让孩子经历一些能够承受的磕碰,远比孩子超出家长视线后,不具备风险判断和风险处理能力,去经历不可预知的风险,要安全的多。

所以,放手让孩子去亲身体验,不管是身体的磕碰还是心灵的磕碰,让孩子在磕碰中获得自

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在磕碰中获得心灵和身体的成长。

放手,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分清孩子的事儿和家长的事儿,孩子的事儿,家长只是辅助引导,不要反客为主。

学习是孩子的事儿,孩子为主,家长为辅,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提供适度帮助。家长千万不要反客为主,把孩子的事儿,变成了家长的事儿。本末倒置以后,孩子可没有那么好控制和配合,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工具和机器人,不会由家长操控。反客为主,导致了矛盾冲突不断,战火纷飞,亲子关系恶劣。

总结:

平时尽量多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语言。比如晚上想让孩子睡觉,全家洗刷完毕,将灯光调暗,做好睡觉准备营造睡眠环境,再配合适度的提醒,比三催五催的催孩子洗脸刷牙的方式,管用,也对孩子心灵健康。因为这样激发的是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自己指挥自己,而不是家长指挥孩子。

老师告诉我,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以后,我除了日常努力,减少干涉包办限制控制,只干了一件针对性的事儿,就是无意中不露痕迹的告诉孩子,老师喜欢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有时候举手了,即使老师没有叫到,但是老师也看到你举手,就知道你会这道题,也喜欢。一个月以后,老师再反馈,就是反映孩子的注意力改善,上课认真听讲了。

再分享两件小事儿

事例1:孩子放学自己进房间玩玩具,天气已经稍暗,我本来提醒孩子开灯,但是忍了一下,不到一分钟,孩子自己就把灯打开了;

事例2:孩子外面玩,本来想提醒孩子脱外套,但是也忍了一下,孩子很快自己脱掉外套,交给我了。

这些小事,怎么处理,没有对错,但是不催,等孩子自己的内心指导行动,而不是家长的语言去指导行动,更健康一些。如果一定要催,可以温和的告诉孩子,如果觉得暗了就把灯打开,如果觉得热了就把衣服脱下来,比直接帮她或者命令,要好很多。

当然,本文的意思不是说,不能用语言去指挥孩子,我们的童年,也有很多语言指挥,我们大部分人都还身心健康,正常范围的指挥频率是可以的,但是,现在的孩子,由于24小时被人看管,被语言指挥的频率过多。

正常的行动方式是本心起意,指挥大脑,然后落实到行动上。而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外界(家长)语言指挥,然后折射到大脑,再然后孩子或遵从或不遵从反抗;或者就是孩子本心起意,指挥大脑,落实到行动被家长制止,然后心灵受阻。这种心灵受阻,偶尔为之,无伤大雅,但是发生频率过高,就积少成多,严重损伤了孩子的身心。我们的孩子就是被频繁的干涉过多了。孩子的抽动症,很大程度上都跟这些因素有关。

所以,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有意识的管住自己的嘴,减少对孩子的干涉、限制、控制和包办;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激发和培育孩子的内在动力。孩子内在有动力了,家长就成了辅助帮忙的,孩子会来找你寻求帮助,亲子关系和谐,孩子身心健康。

抽动症痊愈的标准

关于抽动症的概念的解释,大多描述的是特征;家长一般注意到孩子异常,也是因为动作表现;让家长心焦崩溃的,也往往是动作。

经常听到家长欣喜的汇报:孩子没有动作了!家长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家长来说,没有了动作,确实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是,抽动症不仅仅是动作,动作只是最表面的东西,根在心里,动作只是孩子内心的一种反映,一种表象。

由于体质原因、教养环境原因,造就了孩子内心压抑和自我发展压抑,用抽动这种方式表现出来,除了抽动、孩子一般还伴随着不同程度焦虑、强迫、暴躁。焦虑表现一般是入睡困难、

睡眠不安、各种担心害怕等方面;强迫表现一般是要求完美、整洁、过度的秩序感、某些重复性行为;暴躁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

在这个层面上去了解抽动症,我们就知道,动作,只是其中一个表现,孩子的动作没有以后,我们还要去观察,孩子的焦虑不安、暴躁情绪,有没有改善,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是不是在逐步提升,只去全面地衡量了孩子内心健康程度,才能彻底的判断,孩子的抽动症有没有痊愈。

我的孩子在没有了动作以后,我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关注和疏导他的心理,慢慢的,孩子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之前出现的焦虑、强迫、暴躁等问题,逐步改善以致消失。孩子的对环境中负面影响承受和调控能力逐步增强,我才可以放心的判断:孩子痊愈了。

关于抽动症的调理,再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把孩子看成一个容器,由于种种原因,在孩子内心压抑了很多负能量,这个负能量不释放出来,最终是要伤害孩子的内心的,所以必须让孩子释放。孩子的动作、情绪、脾气,都是一种释放,随着这种释放,如果外界环境不再累计负面能量进去,最终这种负能量是可以释放完的。我们家长做得,就是改变自己,避免家庭中产生大量负能量重新在孩子心中累积。随着孩子的释放,只要我们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和谐,孩子内心的力量会持续加强,就会有力量去应对外界环境中有或多或少的重新累积的负能量。当孩子内心的力量足以处理不可避免接触到成长的考验或者挑战的时候,孩子就彻底痊愈了。

几乎所有的抽动症孩子都会经历动作的复发,复发有三种种可能,一种是以前累计的积压,没有释放完;一种是随着孩子的动作消失,家长又恢复到以前的教养方式,孩子内心又出现了新的积压;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内心力量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遇到了外界环境中的负面能量无法处理。

复发不是坏事,复发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坚持正确的教养方式直至形成惯性,当家长教养方式正确而稳定,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和谐,孩子会成长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有能量去应对成长环境中的各种考验或挫折,学会自己处理负面情绪,达到抽动症的彻底痊愈,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总结:

1、衡量抽动症是否痊愈的衡量标准:不仅仅是动作,孩子内心健康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的才是最终衡量标准。

2、达到抽动症痊愈的几个要点

a) 充分释放

合理疏导孩子的动作、情绪释放,释放才能痊愈,压制孩子的动作、脾气将把孩子推向更大的深渊。

(具体做法请参考:调理抽动症第1步-释放)

b) 减少干涉、包办、控制、限制

这几个点不夸张地说,是治愈抽动症的法宝和万能钥匙,抽动症以及抽动症伴随心理问题,磨蹭、注意力不集中、强迫、焦虑,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法宝解决。孩子出现以上问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去找源头,而源头,基本上都在这几个点上。

(具体参考:调理抽动症第2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c) 和谐的家庭坏境

d) 良好的亲子关系

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有几个要点:尊重、理解、接纳。一般这几点能做到,关系就和谐了,以后有时间我会写一些详细的方法

以上几点做到了,那么,抽动症的彻底痊愈,就是时间的问题了,肯定会好。

白脉治疗抽动症

藏医对解剖和生理学研究极为深刻,且历史悠久。青藏高原居住的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天葬的习俗,即人死后用刀解剖尸体喂饲老鹰。所以700多年前就有《解剖论》。此书详细记载了五脏六腑及人体的计量。尤其是人体皮肤有七层,这个说法和现代医学用显微镜显示的结果完全一致。 藏医人体解剖生理学大致有一下内容:七种物质。藏医认为,人体由血、乳糜、骨、骨髓、脂肪、肉、精这七种物质构成,任何一种物质失衡都将引起人体发生疾病。 人体还有三秽,也就是三种排泄物,即汗液、尿液和粪便。这三秽有固定的量,保持固定的比例,无论那一种失调都可使人致病。 互相关联的血管的正常情况,在藏医学上可分为:初成脉、依存脉、连接脉、寿脉。 依存脉有:形成眼第六根的脉轮,脑部有500条依存脉;形成眼识第六识五蕴的脉轮,心脏部分有500条依存脉;发育肉体的脉轮,脐部有500 条依存脉;生育后代的脉轮,生殖器有500条依存脉。依存脉遍布周身,发挥着养育生长的功能。 连接脉分为两种:命脉像树枝一样,向上发出遍布全身。从脑部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向下延伸连接脏腑四肢。 寿脉有三种:一种是遍布全身。一种是伴随气息而且通行全身。另一种是神游脉。 在藏医看来,脉管有多种,大致说来,可以分成黑白两种脉。其中白脉十分重要,它起自脑部,这些白脉从脑部向下,分布到全身,也就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包括脑髓、脊髓等”。因为藏医认为,白脉如受伤或患病,则可引起肢体的运动失调。关于黑脉,则相当于血管,并且区别跳动的脉和不跳动脉。 如果婴儿在发育过程中,由于饮食,毒物,母体等原因,白脉发育异常,在出生后,5—6年间,就会出现肢体或局部运动失调或失控“抽动症”。少数在成年后消失,但大多数都不能自愈。特别近年来,所有主副食物,基本不同程度都有污染“绿色食品是非常少的”,而抽动症的病患却成几何数上升,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都非常差,令家长非常痛心又着急。 介绍用藏医藏药治疗小孩抽动症的经验方法和效果,供大家参考,希望有这种病的朋友能早日康复。 藏医治疗法 1.温白脉法(从脑部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向下延伸司管传导的白脉有19条,像丝线一样连接脏腑的隐匿的白脉有13条,连接四肢而明显的白脉有6条,从这里又分出16条细微的白脉。)治疗主要用19条和6条,用酥油煎炸紫花红景天、鹅首马先蒿、獐芽菜、日衮孜玛、牙扎滚补,至焦黄,微凉加入麝香,羚角粉,做成温脉酥油膏。2.用女萝“穿筋透骨草”轻擦“19条、6条”白脉,至微红后,擦温经酥油膏按揉至吸收即可。 藏药治疗法 1.用“母地顿久”即(然纳桑培)做主药,(林芝藏医院自制),“达里久杰”即杜鹃丸辅助治疗。 2.然纳桑培,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经历代藏医学家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先用方剂。本方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药品对血压失调、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癫痫、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四肢麻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有确切疗效,无病者服用具有滋补健身,抗衰老等功效。 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本品能显著防治遗传性高血卒中型的血压增高及脑卒中的发生;还可显著扩张软脑膜上微动脉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条数,改善肠系膜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与治疗(家长篇)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 一、【概述】 儿童的抽动症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据估计有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临床上称为“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 美国1971年调查,学龄儿童抽动症患病率为5%至10%;荷兰调查表明,儿童抽动症占学龄儿童5%至20%;北京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患病率超过8%,男性多于女性,男孩女孩发病比例约为4到9:1。 抽动症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的儿童疾病,患儿一般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少数智力低于正常的表现,更多的是由于此类患儿不自主运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年龄的增长这些情况会得到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治疗,毕竟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抽动症尚未被多数人了解和重视,在学校,患儿常被看作是思想品德差,屡教不改的坏学生,挨批评受罚则是家常便饭;在家里,父母常“恨铁不成钢”,往往施以粗暴的﹑简单的教育方式,拳棒交加;在同学﹑亲友邻里眼中,这些顽皮孩子也常受到讥讽﹑疏远和歧视。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容易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严重对立行为。 主要表现: 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不自主地、反复地、快速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无论哪种抽动障碍的形式都主要表现为两种抽动类型,即运动性抽动和发音抽动。但根据抽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又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与抽动—秽语综合征。 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 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这增加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多发性抽动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不同程度地干扰与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有学者认为食物中的调味品、防腐剂和人工颜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虽目前未被证实,但在选择食物时应当注意。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大部分患儿到少年期症状会好转,只有一小部分儿童会持续至成年。 家长们不必为这种抽动担心,更不要担忧孩子长大会落下什么毛病,绝大多数孩子发生的习惯性抽动行为,对孩子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影响,只要家长懂得怎样去正确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抽动行为就一定会自行消失。

患抽动症十年经验谈

一、患病与治疗 儿子在02年十岁时患上了多发性抽动症,开始发现眨眼,去医院诊断为结膜炎,后又出现了吭吭声,医院诊断为咽炎,断断续续地治疗一年多,症状没有减轻,反而又增加了皱眉、皱额、吸鼻子、耸肩、肚子一抽一抽的、吭吭声有时连续不断,症状发生时,突然快速,刻板重复出现,症状有时此起彼伏,部位多变没有任何规律性。 当时各地医院的治疗方法基本是西药氟哌啶醇、泰比利等精神抑制药,加静灵口服液,不像现在,治疗手法多种多样。自从儿子患了抽动症之后,全家都很郁闷,只要听说哪里治疗有效果,我们都要去观察、求证、治疗,石家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全国有名气的医院我们基本都去了,北京的儿童医院治疗是西药泰比利加静灵口服液;北京宣武医院用氟哌啶醇,也可打肉毒素针封闭抽动部位,大夫告诉能管半年到一年左右面部不抽动,和做美容差不多,实际就是僵化抽动的肌肉,并可做脑部手术。北京广安门中医院韩斐大夫中药治疗,每月一次面诊;中日友好医院于作洋大夫中药治疗;杭州宣桂琪大夫也是中药治疗,孩子都在这里治疗过,治疗时间长短不一,效果不明显。 多年来孩子抽动症在治疗吃药期间症状有时会减轻,一旦停药,抽动症状还是照旧老样子。我总结的经验是:西药就是抑制神经的,吃药时有效,能减轻抽动症状,一但停药就犯,与以前基本一样;中医所开的药大同小异,大体都差不多,基本是钩藤、天麻、龙骨、牡蛎、酸枣仁、僵蚕、蝉衣、蜈蚣、全蝎、柴胡、白芍…,没有明显的疗效,最让我担心的是,孩子吃中药后身体却越来越不好,无食欲饭量减少,面色青灰,在服用中药期间症状也是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吃与不吃差不多。服用中药约两年时间,在没有效果情况下全停了,可以说我孩子一点没起作用,可能因人而异吧。 二、治疗误区 据我这几年的调查统计和病友朋友反馈的信息,中医中药对此病疗效不确切,没有真正的显著效果,我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拼命的学习研究中医、西医、医书、药书,并学习查找了大量医药书籍和文献资料,里面根本没有关于抽动症的记载,现很多中医将抽动症比照抽风和癫痫病来治疗的。 几年来,我始终在查找跟踪用中医中药彻底治愈此病患者的案例,听有的人讲某某人治好了,一旦落实到具体人时,又是听说的,始终落不到实处,有的是好了一段时间跟踪下来,但又复发了。抽动症最大的特点是,症状时好时坏,反复无常,呈波动性、波段性起伏,可能不吃药到时也能减轻的。我的统计结果是,症状加重和发病的时间,要少于症状轻时和无症状时间,抽动症状好时比坏时甚至能达到几倍的时间,患者在治疗服药期间,正巧遇到症状减轻或好时,误认为是中药起到了作用。孩子症状又反复或加重了,在无德医生和医托及有关利益人的误导下,有很多患者家长总是自责自己,过年了孩子没忌口,又吃了不该吃的食物或发物了,又看电视了,父母或老师批评了,引起了加重犯的病,总在自找原因,真正疗效如何只有天知道。对比西药中药相对安全,但长期服用一样有副作用,主要是对胃肠消化系统有危害。西药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像氟哌啶醇、泰必利等孩子吃后头昏,乏力,困倦嗜睡,胃肠道不适,肌肉僵直,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也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变得

抽动症饮食调理说课材料

抽动症饮食调理

由于抽动症孩子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核苷酸、脂肪酸、卵磷脂、铁、锌等摄入量过少,而影响了脑功能。因此,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的动物肝脏、心脏、鱼、鸡蛋、大豆及其豆制品、核桃仁、牛奶;锌、铁含量较高的瘦肉、动物(鸡、鸭、猪、羊)血、花生米、黑木耳、卷心菜等可以多吃一点。 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吃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鲜鱼清蒸(尤其是海鱼):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适合患儿的日常食用。 莲子百合粥:莲子、百合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吃一次,有补肾脾、按心神之功。 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益智安神的莲子猪心汤: 材料:莲子肉30克,猪心一副。 调料:食盐、酱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猪心洗净切片装入光波饭煲中,加入莲子肉,放入光波炉中,用中火炖0分钟,加入食盐、味精、酱油等调味即成。佐菜佐餐服食,每日晚1次。 功能主治:益智安神,补血养心,适用于心神不宁,惊悸怔仲,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症。

四个食谱 1、蜜炖木瓜汤 原料:木瓜100克,蜂蜜30克。 做法:木瓜洗净,加蜂蜜30克,水适量,蒸30分钟,去木瓜,分次饮汤,7天一个疗程。 说明:具有缓解肌肉抽动,适用于肌肉抽动尤以腹肌抽动,喉间异声的抽动症患儿。 2、百合鸡子汤 原料:鸡蛋两个,百合60克 做法:百合60克,用水浸泡一夜,取之加水3碗,煎煮2碗,然后取鸡蛋2个,去蛋白,蛋黄捣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慢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分2次,1天内服完。 说明:具有养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原治癔症,现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心脾不足,心神失宁,症见抽动,少眠的患儿,疗效尚佳。 3、百合银耳羹 原料:百合50克,去心莲肉50克,银耳25克,冰糖50克 做法:百合,莲肉加水适量,煮沸,再加银耳,文火煨至汤汁稍黏,加冰糖,冷后即可服用。 说明: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阴虚火旺,抽动兼见脾气急躁、大便偏干等症的患儿。 4、百合芦笋汤 原料:百合50克,罐装芦笋250克,鸡汤500毫升,盐、味精适量。

怎样正确诊断小儿抽动症

怎样正确诊断小儿抽动症 近年来,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由于家长和社会没有对孩子的这种病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给孩子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都忍受着煎熬,于是很多家长都希望能选择好的治疗方法为孩子治愈该病,儿童抽动症的科学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治疗前,抽动症的正确诊断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1、儿童抽动症诊断标准 (1)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2)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3)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4)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5)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6)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2、儿童抽动症检测项目 除了结合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测试外,一般还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IVA-CPT检测、智商和注意力检测等。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儿童脑电图和感觉统合能力检测。这样能更好的配合专家确诊儿童是否患有抽动症。总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聪明可爱,但却活泼异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动个不停;做事有头无尾,作业难于完成或边做边玩;频繁挤眉、眨眼、摇头、耸肩、满口脏话、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这些不和谐的音符,让他们的父母为之心碎。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抽动症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严重影响患儿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关于儿童抽动症的正确诊断的问题,希望会对大家有多帮助。专家指出,大量统计资料显示,抽动症如不尽早治愈,严重的会影响儿童良好行为模式及健全

我家抽动症发声食疗的经验(1)

我家发声食疗的经验 特别强调一下:我不是医生,以下内容出于我自己的经验,是一种心得,仅供大家参考。并不适合每个孩子,请不要死搬硬套。其次是个人经验,可能与现在官方的一些观点有不同或者相反的,您可以酌情考虑是不是有用,也不要和我争论、辩出是非。如果您认可,请您看我以下的内容。 我儿子今年12岁,5岁多开始发现抽动,具体的情况在前面我写的一篇心得里有介绍,后来经过推拿治疗以后现在动作是都没有了,具体就不多说了。 发声比较难弄,但是最近有一些食疗有效的心得给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我儿子发声声音很响亮,也持续很多年,以前是动作和声音一起出现或者交替出现,那声音大的他在六楼叫,一楼都能听见,有时候频率也很高,1秒钟1次连着叫。好一点的时候,早上刚起来的轻一点,下午3、4点开始至晚上就很多很响。 想了很多办法,中药也吃了几年(吃中药的时候动作很多,声音还少一点,声音比动作迟一两年出现的)。推拿治好了动作,但是对声音只有一点效果,但是作用好像也不明显,或者有可能滞后,我现在其实也说不清楚了。 因为我自己的工作是研究药理的,对中医中药懂点基础的。经过推拿动作消失了以后,我分析动作没有了,那说明大脑神经应该是得到调整了,至少是得到改善了,但这时候还有持续的声音,有时候

甚至发声还有加重的现象,那有可能除了神经调节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相关的问题。我想发声不管怎么样原因引起的,最后总是要肺和气管作用才能发出声音来。那究竟怎么回事呢 我看中医基础理论,看到里面有说肺为娇脏,喜润不喜燥,尤其是小儿的肺脏更容易肺燥和肺热,容易引发咳嗽;再联想我儿子第一次长时间的发声发作就是在2012年的国庆节(这次最严重,持续了近1年半时间),在那次国庆节7天里都在外地旅游,吃麻辣的菜、烧烤、火锅、零食里也很多辣的,加上正好是秋天,中医讲秋燥,我就觉得是不是肺燥了。另外,我儿子小时候挑食严重,尤其不喜欢吃五谷杂粮,正常的米饭都吃得少,身体瘦弱,符合中医肾虚形成的原理,肺和肾相关,肾虚可能肺也虚的。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想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调理。因为对医院的医生和中药失望了,因此不想吃中药了,所以想进行食疗。 我想肺燥首先是表现在外的原因,肺虚是内在的原因,先从肺燥入手。查了一些文献之后,最后选择用百合润肺(之前我家都没有吃过百合)。因为文献介绍百合润肺功能强大,而且因为可以作为菜吃的,应该很安全。夏天的时候我把百合和绿豆、土冰糖放一起煮15分钟,把汤弄出来给我儿子喝,果然效果很明显,连着2天之后,声音突然就少了,但是这个可能太凉,也有可能我放的太多,吃了4天肚子不好了,肚痛而且拉肚子(这里顺便说一下,我儿子小的时候一点都不怕冷,下雪天比别的孩子穿的少多了,可是吃了3年中药之后就变了,怕冷,夏天都不喜欢吃冰棍之类的冰的,不喜欢喝凉水,一

儿童抽动症--《异常儿童心理》讲课内容(精)

儿童抽动症 新浪微博:枯藤千 儿童抽动又称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弄眼、皱鼻子、撅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患儿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 一、发病年龄和发病率 以4-7岁发病者最多见,12-16岁仍有发作,发病率约为1%-7%,有报告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4:1。根据临床观察,女孩发病比男孩早,治疗见效较男孩慢。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 儿童抽动症有轻得之分,我们把它分为3级。Ⅰ级:抽动轻微,不影响学习与生活。Ⅱ级:抽动严重。Ⅲ级:抽动严重,并影响患者生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病人的严重程度与发病年龄有很大关系,平均发病年龄为6.9岁,症状自Ⅰ级至Ⅲ级随发病年龄增加而递增,Ⅰ级合并多动症者发病最早,平均年龄为 4.65岁;Ⅲ级平均年龄为8.14岁,提示发病年龄愈晚,抽动症状愈重,愈需积极治疗。 现在多主张把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在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 二、诊断标准 ICD —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提出的TS 诊断标准 1. 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

2. 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 3. 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 4. 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5. 症状的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 6. 抽动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7. 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三、主要表现 主要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在某一个时期内常以同一个症状为主,有时可转换为另一群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儿童抽动症以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 眼部肌肉抽动: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 颈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上肢抽动症状: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 下肢抽动症状: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抽动症最佳治疗方法

抽动症最佳治疗方法 抽动症是指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的、迅速的肌肉收缩,发病年龄以3-15岁为多见,男孩多于女孩。近年来,随着抽动症患病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抽动症也有了正确认识。那么抽动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针对病因,专业治疗抽动症——CNS-神经元细胞修复再生疗法 国际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权威Comings DE在他的《多动症及抽动症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Clin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s of ADHD and Tourette syndrome)》一文中指出,脑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Dopamine)对机体平衡系统有着重要意义。多巴胺分泌过度是引起细胞反应活动过度、运动神经系统紊乱、产生肌群不自主抽搐等一系列抽动症症状的根本原因。 “CNS-神经元细胞修复再生疗法”神经细胞修复再生需要在无菌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分为生物仪器治疗和细胞移植两种方式,前者通过生物电和磁场反应原理,在刺激脑穴位的同时,调节大脑前额叶功能,增加网状结构与大脑皮层联系的兴奋性;调整体内失调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纠正紊乱的神经递质,后者通过采集血液样本,重庆骑士医院,采用国际生物医学成果,从血液样本中提取、分离原始神经元细胞并大量培养,最后通过血循环的方式,使神经细胞能够精准的通过血循环渗透定位受损脑组织。 诊断:主要从儿童的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发育和智商水平、躯体健康状况、心理社会应激及适应能力五个方面来综合检测评定,对疾病分层、分型、分度诊治,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一般检查对神经心理行为疾病检查结果的不确切性。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查明致病的根本病因,(是大脑中一些神经递质出现了异常),引进国际领先儿科测评系统及其他国际先进的检验检查测评技术仪器,在家长、孩子、医生、老师等有关人员的共同合作下,通过测定、分析以及必要的行为评价孩子的实际行为表现,分析孩子的行为是否影响及如何影响他们在家庭、学校及其他环境中的表现来进行生物学诊断和心理学诊断。>>>治疗抽动症哪家医院技术最好<<< CNS-神经元细胞修复再生疗法四大优势: 优势1.安全治疗无副作用:CNS生物细胞血循环诊疗技术突破了传统手术风险高的弊端,采用国际先进生物细胞血循环技术,无创伤、治疗难度小、效果明显、无副作用。 优势2.国际认证见证疗效:中、美、德、法等10国临床研究成果,国家(SIPO)专利认证技术,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首推技术,临床效果见证。 优势3.一次治愈针对性强:通过生物细胞血循环渗透,让生物细胞主动寻找治愈根源,细胞自主修复再生,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关于抽动症,爱是最好的良方

我的孩子五岁多不到六岁的时候被确诊有抽动症,和许多别的父母一样,此前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所谓的抽动症,多动症倒是听说过,抽动症那真是新名词。不管怎样,不管我接受还是不接受我的孩子的确有抽动症。我刚开始完全没当一回事,觉得那不过是医生的小提大做,医生不是一惯如此吗?我拒绝给孩子吃药,我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日子继续往前走着。可是,终归是不一样了,孩子越来越难受,眨眼、张嘴、扭动身体,那时他刚好上一年级,字也不能好好写,用孩子的话说:不知怎么搞的抓着笔就想使劲,结果劲一大笔就断,上学之前给他准备再多的铅笔都没用,笔总是不停的断不停的断,他没法完成作业,一着急手上的劲越发大,孩子受不了了。我开始向医生低头,我接受了孩子的确有点不大好需要治疗的这一事实。孩子六岁开始吃泰必利,我只给他吃一点,因为是药三分毒,在还没有确实的依据时我仍然不肯相信医生相信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病了很久的人,药物对我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所谓久病成医,为了更好的帮助儿子我开始翻阅各种资料和书籍开始了解抽动症。在网上、书籍上、各类报纸的医疗广告都是把抽动症和多动症放在一起说,有的甚至把抽动症归属于多动症的一个旁枝。我不是医生从专业的角度我不能详述,但是以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还是非常容易的在那些医学的条条框框里找出那些是儿子有的那些是儿子没有的。儿子刚开始吃泰必利的时候效果不错,他的动作明显的少了,但是他仍然觉得不舒服。家有抽动症孩子的父母一定都有体会,孩子的脾气通常都坏的很,因为他们难受,身体上的不舒适导致了精神上的烦躁。我经常会询问孩子:感觉怎么样?尤其是吃药以后。吃了半年的药,儿子开始有头痛的现象,我知道那是药物的副作用,半年后药物的疗效开始下降,我们不得不增加剂量。孩子七岁的时候我们全家来了青岛,此时孩子吃了快一年的泰比利。那个时候我也已经明白抽动症是不能像对待一个简单的疾病那样去对待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症状,需要你长久耐心的对待。 望子成龙是天下每个父母的心愿,我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当我明白抽动症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和情感的不协调时我开始对儿子没有要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他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情绪稳定,健康快乐。我从儿子身上所观察到的抽动症是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受到了伤害或惊吓,也可能是在母体的时候也可能是出生后最初的年月,我的孩子是难产,他在产道呆的时间有点长不知是否大脑神经有点受损,儿子对外界压力所做出的反应就是身体上的怪动作。我和丈夫最初感情不好我们常常争吵,家庭不和谐,这对儿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类孩子通常都异常的敏感,他们感受和接受到往往是不好和不愉快的东西,因为本身他们就站在背阴处,他们所接受到的东西和他们对事物的处理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所以他们痛苦、矛盾、不知所措。我发现有许多有抽动症孩子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对这类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我带着孩子求医问药的那些时光,唯一让我记住的只有一位老教授,满头白发的他告诉我:“别再带着孩子这看那看的,不要给他吃药了,多爱他,多关心他,多带他到大自然中去。”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老人,现在医院医生的职责似乎就是给病

抽动症经历

抽动症经历,一个月的噩梦和突如其来的奇迹,不管是否会反复,是否能战胜抽动,只求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和完整的人格。 我猜想如果把标题写为“一个月战胜抽动症”可能更吸引人来阅读吧。可是我并不知道是否孩子的抽动已经好了,也不想吸引人眼球,只是我一直以来在网络世界都是索取者,但是在女儿得了抽动症以后才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有无私的奉献。别人的时间同样宝贵,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女儿出现抽动症状的始末,以及这次突然所有症状奇迹般的消失。 事情起始于去年10月的钢琴课,但真正的种子可能在更早已经埋下。2013年10月女儿开始学钢琴,在一个留美的台湾老师那里上课,她个人非常喜欢,而且是班上弹的最好的。她妈妈也学过钢琴,看她那么喜欢,就鼓励她在家多练习。有一次,应该是2014年1月份,她练琴特别不乖,妈妈比较严厉的盯她练琴,就是这次以后,她第二天弹这个曲子两个段落中间就会说一个“变”字。我们一开始觉得有点奇怪。再过了一天,我发现她平时说话也是每句话说完就要说一个“变”。我们立刻制止了她,要求她不许这样说,并且吓唬她如果继续这样说“变”要去医院住院,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于是她就不说了,然后几天以后发现她总是有清嗓声,妈妈说这是和说“变”有关,我却认为是喉咙不舒服。再过了一两个星期,我们带她去上轮滑课,她有一个耸肩眨眼睛的动作出现,我们依然立刻制止了她,和她说不要这样,如果这样会送去医院治疗,不能和我们在一起。她又克制住了。然后就是2月14日情人节,我们把她寄放到外公外婆家,过了两天两人世界,2月16日接她回来去上英语课,发现她有一连串动作,先是“嗯”一声,然后耸肩,然后手指指向嘴巴,然后张口舔一下嘴唇。 这下我立刻意识到不对,当晚上网查了一下,赫然发现她的这些症状和“抽动症”非常吻合。第二天我们立刻停课,我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挂了“高鸿云”专家的号。第三天在高鸿云专家这里确诊为儿童抽动症。 那几天我们的心情是非常非常沉重的,相信无需多说,群里的爸爸妈妈们也能感同身受。我立刻在网上查询资料,看各种医学论文,看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以及相关论文。我也查询了外国的一些网站,看了一些生物科技基因科技类文章。特别有用的是查到了一个留美的华裔心理医生王国荣的一些文章,以及“地球上的小星星”新浪微博,再到后来的天人气合微博。 看了这些文章,一方面我们立刻忙着做食疗,薏米仁,莲心,百合,猪脑,脊髓,还有红枣赤豆,因为验血查下来有点贫血,铁,锌都在正常值的下限。另一方面我们深刻反省了我们存在的教育问题。 可以说我们的问题太大了! 首先我们都是比较缺乏耐心的家长,总是觉得孩子不乖,对孩子限制太多,经常指责孩子的行为。我太太有时候也和我说,她觉得孩子过得挺苦的,每天一回家就是说她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女儿所在的私立幼儿园中班已经布置大量的回家作业,英语数学识字。而且她们幼儿园每天是5点放学,回到家女儿也没时间玩,就要做作业,每天回来时间都很紧张。每个星期四女儿要去学跳舞,7点半才能回家,每周六上午是创意美术课,每周日下午从2点开始一个小时的钢琴课,然后再是两个小时的外教英语课到6点结束。我在女儿出生时想象的带着她周末去游山玩水,根本就是想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她们班同学都是这样,我们还算学的少的,有些都已经每天做乘法作业了,4岁多的孩子。 其次,其实得抽动症的孩子都特别敏感,而我们在她小的时候如果不乖还经常恐吓她,

儿童抽动症的食物禁忌

儿童抽动症的食物禁忌 多吃: 1.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抽动症状。因此抽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血等。 2.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管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忌: 1.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抽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2.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抽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孩子铅中毒,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当心。 3.含酷氨酸的食物,乳类、乳制品、豆腐皮、大豆、松鱼干富含酷氨酸,而抽动症患儿大便中P-甲酚的含量要高于正常儿童,P-甲酚是人肠道微生物对酷氨酸进行代谢的产物,故应避免大量食用。如挂面、糕点等。

4.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国外学者认为酒石黄等人工色素、香精、胡椒油等调味剂和抽动有关。所以抽动小儿不宜吃有色素的食物,如可乐、橘子水、果子露、蜜饯、奶油蛋糕上的红绿裱花,以及加调味剂的各种食品。 5.糖类甜点心、各式糖果、饮料、冷饮等含糖量都非常高的食品,若摄入过多,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小儿则可能出现抽动症,故应少吃。 6.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大红是、柑榄等食物。

警惕一种名叫小儿抽动症的疾病正被我们忽视!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名习惯性痉挛综合征(habitual spasm syndrome)、抽动综合征(tic syndrome)、短暂性抽动障碍等,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为1%~7%,有报道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男性明显占优势,男女之比为3∶1~4∶1。多呈良性经过,也有难治性患者。 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表现症状时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科学确诊:当发现孩子有眨眼、清嗓、甩头、伴有发声等等的抽动表现症状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的检查项目为微量元素检测、美国IVA检测、智 商与记忆力检测,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儿童脑电图检测。这样可更好的配合专家对患儿是否患有抽动症或多动症的确诊。 通过以上途径的检测,即可有效的判断孩子是否患的是抽动或多动症,在确认后即可进入治疗过程。 其次,要合理治疗:因为抽动症或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慢性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专家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方可见效。对于轻度患儿,发病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症状较轻者,在用药1-2个月左右疗效显著,症状基本控制或消失。可根据专家临床诊断建议,进行巩固,避免复发;而对于重症者,一般为多部位抽动,病程较长者(一年或以上者),依专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1-2个月方可有效,治疗期会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一,需要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使症状得到控制或消失,并做好巩固。 本文由韩版女装整理收集,转载请注明! 表现症状 1.运动抽动: 1)简单运动抽动,如眨眼、挑眉、皱鼻、伸舌、舔唇、点头、摇头、耸肩、弹指等交替发生。 2)复杂运动抽动:表现较完整的或较缓慢的抽动,如眼球的转动、面部的抽动而引出的某种特殊表情,肩臂或手足做出某种姿势。如突然伸手拍人、触碰家具、打自己身体或肌张力障碍姿势如旋转、蹦跳、挺身或弯曲腰腹部,常遭周围人的误解和厌恶,患儿不得不停学或不出家门,随之变得孤僻退缩,对人敌意,导致社会功能及个性障碍。 2.声音抽动: 1)简单声音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发出“吭吭…”“啊啊…”等不自主的尖叫声。 2)复杂声音抽动:出现一些有意义的短句,或更复杂的句子,也有的表现为重复、刻板的完整语句,甚至是污言秽语。 3.其他行为障碍: 1)注意缺陷约占50%,还有30-40%的患儿发生情绪不稳、学习困难、攻击行为。发作时尖叫、冲撞墙壁、威胁、攻击他人,个别患儿出现不正常的性行为或猥亵行为。 2)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在本症中出现较晚,干扰儿童的正常生活,无法摆脱,为此十分痛苦。表现强迫计数,强迫检查,强迫清洗等。

抽动症的经历和心理分析

早就想把为儿子治疗的经历写出来,可由于目前儿子尚未痊愈,自己又一直很忙,未果。今天看到又有很多家长不断地和我联系,和我们当初一样的焦急,便安下心来把自己的经历提供给大家参考。 儿子开学读初三了,说起他的毛病,应该是在六岁左右(上幼儿园期间)开始发现。当时只是偶尔出现挤眉弄眼的现象,因为对这毛病知之甚少,没太在意。到了二三年级,症状出现的频率开始增加,偶尔伴随喉咙出声,每逢感冒症状加重,口腔经常反复性地溃疡,造成嘴经常不自觉地乱动。那时在医院曾经查出过砂眼,医生很容易地给处理好了。由于症状依然存在,就做了脑部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这些经常反复的症状已经导致孩子听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过与很多医生接触和网络上的查寻,“抽动症”这个字眼开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于是开始按照本地儿科医生的建议吃西药,主要是那些氟哌啶醇之类的精神镇定药,医生说少量地吃,逐步加量,由于这类药物副作用比较明显,使得孩子经常昏昏沉沉,在用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我坚决不让孩子吃了。在本地医院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儿童医院,由于那里挂号实在困难,期间又上过北京“医托”的当,先后去过北京的两家不大的中医院,抓他们含“秘方药粉”的中药搭进去了两三千元(在这里提醒诸位家长,谨防“医托”,他们大多操着外地口音,“一家三口”地勾结某些医院昧了良心的所谓“专家”组团似的骗人手段非常成熟,焦急的家长们很容易上当)。经过网上仔细查寻,最终选定了北京一家知名的大型中医院(医院名称和医生就不说了,只做交流,以免大家误解),由于这家医院很正规,全国各地前来就诊的孩子非常多,医生的敬业精神值得大家钦佩,费用不像那些骗人的小医院贵得“没边儿”,所以非常信服,于是便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治疗。至少每月都要带孩子来一次医院,医生根据用药的效果对每次开的药方及时地做着调整。药费不贵,每次大概几百元,中药的质量也很过关,每次医生就诊都应接不暇,那是个非常负责任的医生,只是挂号很困难,每次都要做夜间的火车提前来医院排长长的队。两年的治疗历程非常辛苦,但我们很执着地坚持了下来,那期间孩子的症状仍在反反复复,我们练就了熬制中药的娴熟技能,孩子练就了吃中药不发怵的本领,北京能够顺道儿带孩子玩的地方几乎绕遍了,每次候诊时与天南海北的家长不断地探讨。最终,在两年坚持不懈的中药治疗无法痊愈的情况下,还是放弃了。那两年对抽动症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便开始越来越重视心理上的原因。 我的孩子出生时难产,折腾一上午才生出来,之后是奶水不足,不过六岁之前非常正常,没有任何症状,后来的身体检查也未见任何异常。孩子很小的时候由爷爷奶奶看着,之后就转给了姥姥姥爷带。孩子从小性格内向,喜欢思考,思维敏感,聪慧好学。由于双方老人年龄偏大,对孩子宠爱有加,我们做父母的整天忙碌忽视了系统的学龄前教育,孩子从婴儿到学前阶段是被传统地“看”出来的,谈不上受过现代的育儿教育,应该说忽视了心理上的培养。到了五六岁时,曾经图接送方便,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一家外地人办的私人托儿所,那里基本上以赚钱为目的,严厉的看管根本不适合我内向的儿子,有种把孩子送进看守所的感觉,于是在孩子入托的第三天我便把他接了回来,之后又送进了正规的幼儿园。不得不说现代的教育延续了祖宗留下来的那种“正规”“灌输”“严厉”“统一”的模式,这样的传统教育并不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弱而自身思维细腻的孩子,儿子种下了“怕老师”的孽根,他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

神经症是性格与环境的矛盾造成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天生的性格当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环境相冲突而无法发泄或适应的时候就表现出各种症状至于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症只是长期压抑的一种表现其内部的感觉是两股力量在斗争只是自己难以说清楚而已长大以后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所谓的强迫症 孩子生下是正常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的症状所以我们应当考虑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多数是管束严厉语气不佳态度生硬太小的孩子玩的方面太少缺少精神释放的机会心情不阳光造成的所以家长应当改教育为培育改管教为带教改发火为自重…… 关注病症是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是先有不愉快事引起情绪压 抑然后才表现出各种症状所以心事已经是一层负担了引起病症后家长和孩子又都盯在孩子的疾病上试图给孩子治好这样家长的忧心重重又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本来一般化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也就是说不要以为孩子是傻子家长的担心与在乎产生的情绪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尽管孩子不懂事这种感觉就在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自尊心久之形成一种带有自卑向下的消极心理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 大心的父母培养大气的孩子家长心开孩子自然开心 所有神经症是生在下意识而不是意识因为这种疾病是生在下意识不是控制或纠正能够改变的所以请各位家长不要让孩子注意更不要让孩子控制或纠正那样的话如果孩子控制而无明显效果的时候就会心烦这又是加重疾病的一个条件说白了这种疾病就像我们出门掉向一样(就是出门转了向也叫掉向)自己心里很明白但根本就调理不过来明知道太阳从东边出来但看上去就是从北面出来这是意识与下意识的矛盾自己很难调整过 程这需要带动而不是劝导劝导或吃药是现在心理治疗和医院治疗的一个误区平和的家庭和积极的鼓励本身就在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即使没有带动孩子的能力只要用心去改变家长的脾气语气和态度并鼓励孩子正确面对甚至根本不用理会这个症 状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加之给孩子宽松的空间如果与现代教育相矛盾可以找一个既适应现实又轻松自然的方式这方面需要费些口舌在此不赘述 这种疾病可以通过中药泄痰火但好像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高手本人主张的是气和疗 法不赞成用西药抑制 医学界对多发性抽动症的知识 ()西医 有一本很好的书建议大家查阅一下:《发育行为儿科学》是一位美国医生写的据书中介绍多发性抽动症的成因很有可能与大脑的多巴胺代谢速度有关从临床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暂性抽动一般发病年龄在 - 岁特点是抽动部位多变而且经常转移病程一般不短于周但不超过年不需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在年内可自愈剩下的在青春期也可自愈另一类是慢性抽动多发病于青少年期以面部抽动为主病程超过年不需治疗有部分患儿可在青春期自愈有部分到青春期症状明显减轻但有部分可持续终生

儿童发育行为常见疾病

儿童发育行为常见疾病认识及处理方法 一、咬指甲: 1、病因:情绪不安,焦虑,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2、处理:寻找困扰儿童情绪不安,焦虑的原因,消除缓解压力可减轻或消除这种行为。 二、屏气发作: 1、病因:父母焦虑,过度呵护和关注儿童等,可强化屏气发作行为; 2、症状:儿童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的呼吸暂停现象,严重可短暂意识丧失及四肢肌肉阵挛性抽动。约1分钟左右。 发作后肌肉放松,呼吸恢复,大部分儿童发作后神志恢复或短暂发呆,部分儿童立即入睡。 3、临床经验:婴儿期多见,3-4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减少,6岁后少见。 4、处理:将患儿躺平,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入喉及颅部损伤。 三、习惯性摩擦综合征: 1、病因:不清,但要排除会阴部刺激引起的瘙痒等; 2、处理:嘱家长不要责骂或处罚,排除诱因及时治疗;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病因:不清;可与多种生物因素(遗传、轻度脑损伤);心理社会因素(父母

教育程度、教育方式)等; 2、症状:注意力缺陷、小动作过多、冲动。 诊断:2-13岁之间,低于2岁超过13岁尽量不诊断; 根据病史及特殊行为的观察及评定诊断; 常用量表:Conner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Vanderbilt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量表;SNAP; 3、分型:a、注意缺陷型b、多动/冲动型c、混合型。 4、共病: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抽动症等。 5、治疗:提倡医院-家庭-学校结合,慢病管理,随访治疗; 行为治疗:做错事给予处罚,做对事给予奖励; 药物治疗:哌甲酯(增加脑内DA及NA含量)有效改善ADHD注意力不集中,减少多动行为。 五、孤独症谱系障碍: 1、病因:不清;多种因素可导致;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障碍,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因素下发生的疾病; 2、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 3、诊断:常用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S克氏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DOS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等。 4、感统失调表现:a、身体运动协调障碍b、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c、前庭平衡功能障碍d、听觉语言障碍e、触觉防御障碍 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抗拒起床、睡眠时间尖叫、夜起、坚持和父母睡等。

抽动症家长的治疗经验

我是一个患儿妈妈,我的一点治疗经验,希望对于同样是心急火燎的患儿父母正处在观望状态的你能有一点帮助。下面所提到的治疗,如果地区太远不能去,就自己在家里进行生活修正。仔细查看我介绍的经验里有没有鼓动你花钱买药吃的字句?有没有鼓动你必须去我提到到的地方治疗的字句?有没有宣扬不吃药孩子就会怎么样往坏的方向发展的字句?所提到的家庭生活修正看看如果你照着做了会不会有一点点的害处?如果都没有,那就剩下相信我。 1、问:颈椎与多动症、抽动症有关吗? 答:多数情况下有关。颈椎,特别是寰枢椎(颈椎最上面的第一块骨头)偏离原位,压迫心脏向大脑供血的必经之路——颈椎基底血管,以至影响对大脑的供血供氧,大脑处于"吃不饱"状态,孩子表现为烦躁、情绪不稳定。但此时孩子的大脑仍具备原有的身体和情绪控制能力,智力也大多是正常的,只是这种能力因大脑的供血供氧不足,而处在不能良好发挥作用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患多动症、抽动症,但往往大脑的检查结果显示为正常却很多不能好好学习、好好做事的原因。 2、问:我孩子患多动症、抽动症,但平时没有看出脖子不舒服,那还会是颈椎问题吗?答:孩子患多动症、抽动症,大多数情况下是颈椎的问题,个别孩子是真正大脑有问题的,这样的孩子大脑的CT等检查能查处实质性的问题。孩子没有说过脖子不舒服,不代表颈椎不存在问题。孩子的颈椎问题与成人的颈椎病理性病变有一定区别,称之为颈椎功能性问题。同时,孩子颈椎存在问题却从没述说脖子的不舒服,这与颈椎病的特点是相一致的。其他病症往往是哪儿病了哪儿疼,但颈椎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婴儿期,孩子的头型向一侧偏斜、两腮大小不对称、容易打嗝、吃饭容易呛噎(俗话说的嗓子眼浅)、吐奶、睡眠不踏实、易受惊、食欲不振、胆小等,这往往是因一侧颈椎受压迫导致一侧供血不良及寰枢节偏离所致。婴儿期颈椎问题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胎儿期脐带绕颈、剖腹产时婴儿从头部拉出子宫致使颈椎轻微损伤但损伤隐秘不易发现或重重摔倒、从床上掉下磕到头部而扭伤颈椎等情况所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容易患此病,男孩子容易患此病,过度放纵的孩子容易摔打损伤患上此病,在城市楼房中活动过少、低头看书、玩电脑等导致颈部肌肉不够强健容易患此病(现代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使城里孩子发病率更高)。所以不管何原因患了此病后均应减少用电脑、玩手机、低头玩耍的时间,增加合适的户外锻炼,强健颈部肌肉和骨骼。比如好的运动有跳绳、游泳、跳舞、爬行(婴儿期爬得多的孩子颈部肌肉挺举有力,患病的几率降低)等。 3、问:想确定孩子是否存在颈椎问题,需要做哪些检查呢?费用高吗? 答:X光检查颈椎正位、侧位、张口位,以确定病理位置;颈部肌电检查,以明确颈椎对脑功能的影响程度,如是否肌力下降、是否影响了视功能、听功能、是否导致了神经水肿等;血液微量元素检查,以确定用以康复的身体必备条件是否扎实,进而指导饮食等以促进康复。初次检查费用在几百元,之后每次治疗费在几十元。 4、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别的医院检查,都说颈椎没有问题,而在这儿却说是有问题的呢?答:孩子的颈椎问题不同于成人,除了个别严重的能够直接报告为颈椎病,其他的都处在功能障碍的程度,观察X片可以看到颈椎寰枢结所处位置与左右距离不对等。并且这种判断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